(完整word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新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贵州新龙场中学
电子备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
1
贵州新龙场中学
2
贵州新龙场中学
3
贵州新龙场中学
4
贵州新龙场中学
5
贵州新龙场中学
6
贵州新龙场中学
7
贵州新龙场中学
8
贵州新龙场中学
9
贵州新龙场中学
10
贵州新龙场中学
11
贵州新龙场中学
12
贵州新龙场中学
第二课黑白世界
学习领域教学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作和各种刀法的认识运用。

教学难点题。

教学方法13
贵州新龙场中学
讲授法、图文示范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木刻版画方面的图片和范作
2.学生准备三合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理论知识
知识重点
教师将版画示范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1.师问生
答?? 师讲画方面的知识??
2. 师问生答??
3. 师问生答??
4. 师问生答??
表扬和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进行进行小结
进入本堂新授内容知识天地
1. 版画的定义:版画是集绘画
2. 版画的分类:按板材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

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平板以石版画为代表、孔板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3. 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

起稿→上板→着色→刻版→修版→拓印→装裱
14
贵州新龙场中学
二教师示范讲解着重讲解。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简介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常用画材和画具、形体基础、色彩基础、中国画。

本文档将整理并分享七年级下册全部的教案,以供相关读者参考。

常用画材和画具第一节:素描画材教学目标•知晓素描绘画的基本知识•认识素描的各种画材•理解画材和画纸的配套原则•会运用所学的素描画材进行绘画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出素描的基本知识。

2.列举不同种类的素描画材,并讲解其用途和特点。

3.详细讲解如何配合不同画材和画纸,进行素描绘画。

4.在黑板上进行教学示范,引导学生尝试。

5.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要点,完成一幅素描作品。

第二节:色彩画材教学目标•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认识色彩画材•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学会按规则混合色彩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出色彩基本知识。

2.列举不同种类的色彩画材,并讲解其配套原则、用途和特点。

3.介绍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包括颜色对比、互补和饱和度等。

4.在黑板上进行教学示范,引导学生尝试颜色混合。

5.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要点,完成一幅色彩绘画作品。

形体基础第一节:线描与构图教学目标•了解线描基本知识•熟练使用线条和造型表现物体形态•学会合理设置画面构图•提高个人审美水平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出线描基本知识。

2.讲解线条和造型表现物体形态的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教学示范。

3.引导学生设计画面构图,并让他们在草稿纸上进行实践。

4.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并互相进行评价和指导。

5.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要点,完成一幅线描作品。

第二节:透视与人物写生教学目标•熟练运用透视知识•认识人物写生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写生练习提高技巧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出透视基本知识。

2.讲解透视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教学示范。

3.引导学生进行透视实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透视思维。

4.讲解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提高技巧。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和技法2.掌握中国画的基本颜色运用3.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和创造力4.能够绘制简单的中国画作品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和技法2.学会使用中国画的基本颜色3.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中国画的颜色和技法进行创作2.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教具:画笔、颜料、毛笔、纸张等3.课件:展示中国画的相关图片和作品4.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和任务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用图片展示中国画的特点和美丽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Step2:新课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中国画的构图形式和技法,讲解中国画的基本颜色运用,比如黑、白、淡墨、茶色等。

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Step3:示范演示(10分钟)老师用黑色画笔和毛笔进行示范,展示如何运用基本颜色和技法进行绘画。

同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和技巧,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Step4:学生练习(20分钟)让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用所学技法和颜色进行绘画练习。

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和创作,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自己的作品。

Step5: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同时老师也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巧。

Step6: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将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进行集体展示和评价。

老师可以从构图、色彩运用和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通过展示中国画的特点和美丽作品,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讲解和示范演示,学生掌握了中国画的基本构图形式和技法。

在学生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尝试和创作,展现了良好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新初中美术教案湘教版下册

新初中美术教案湘教版下册

新初中美术教案湘教版下册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的一节绘画实践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教材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运用技巧,能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

2. 色彩的运用技巧。

3. 绘画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1. 色彩的调配。

2. 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发现色彩的存在。

2. 提问:你们对色彩有什么认识和感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如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三要素等。

2. 讲解色彩的调配方法,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3. 展示优秀色彩作品,分析其色彩运用技巧。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色彩调配练习,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运用所学色彩知识。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色彩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色彩的运用,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完成了绘画创作。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色彩调配的讲解和指导还可以更加详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色彩调配技巧。

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14套)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14套)湘美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风景画。

4.1.2学时重点1、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平且运用到会绘画中。

1.3学时难点理解两种透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聆听歌曲《家乡》——韩红ppt播放歌曲中日喀则的美丽景色。

感受歌手对家乡的热爱。

音乐家通常通过作词作曲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画家通过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欣赏朱宣咸的《江南仲夏》、《红樱桃映绿芭蕉》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作者把他多年的思乡情景,完善于这似有似无的意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的时光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乡愁愈浓,人生易老的感叹。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热爱的一片炽土,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共同的家乡——兴义,我们兴义都有哪些美丽景色呢?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

活动2【讲授】(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共14份)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共14份)

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共14份)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共14份)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尝试分析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尝试赏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家乡的风景2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学习,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本学期的教学要根据各班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在原有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3重点难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及应用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练习]画家乡的风景一、情境导入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涌现了许多的美好事物,当然也有许多的美好在悄然逝去。

用画笔留住美丽,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展示课件图片,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欣赏、分析)(一)风景画的概念学生欣赏作品,从中找出风景画,理解什么是风景画。

(二)、透视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

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归纳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手表现手法的区别(前者总结为中间小两边大,后者总结为中间大两边小)。

(三)、透视的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出哪些是平行透视,哪些是成角透视。

2、引导学生用手拿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教会学生如何在平行透视的整体景观中置入成角透视的具体物体,并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对教材上学生作品的结构分析图。

4、根据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和学生在黑板上的完成情况,总结描绘风景的步骤(1、选择风景。

2、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3、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4、调整画面布局。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批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围绕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包括以下几个单元:1. 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2. 第二单元:色彩的运用3. 第三单元:造型的表现4. 第四单元:透视的应用5. 第五单元:构图的设计6. 第六单元: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3. 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和指导,进行美术创作实践。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或实践任务,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分享。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回顾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美术创作或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和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批评,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3. 布置的作业可以作为评估学生巩固知识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依据。

教学资源:1.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和教辅材料。

2. 老师准备的示范作品和练习题。

3. 学生的美术作品展示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湘美版七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对黑白艺术的欣赏能力,了解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掌握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对黑白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技巧的掌握。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和意境。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资料等。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黑白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要求学生选择一幅黑白艺术作品,简单介绍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二、新授。

1、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欣赏___的《玛丽莲·梦露》,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

2)、分析作品中的黑白表现手法。

黑白对比:强烈的视觉冲击。

黑白层次:丰富的空间变化。

黑白纹理:独特的视觉效果。

3)、思考题:如果把这幅作品改成彩色,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黑白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2、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

艺术与技巧的结合。

基本方法:线条、阴影、素描、平面构成等。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黑白艺术的相关信息,并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欣赏___的《黑夜》,指出作品中的黑白对比和层次感。

2、对照作品,研究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

3、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小结:线条的运用、阴影的表现、素描的技巧、平面构成的设计。

四、通过练,加深学生理解。

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运用黑白艺术的表现技巧和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展评。

五、总结与课后整理。

总结本课知识点及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完善。

观察生活,网上收集资料,完善自己的不足。

在研究木刻版画制作流程后,我能够初步掌握制版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

通过亲身实践,我认识到了美、发现了美、创造了美,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

在教学中,我们的重点是研究版画基本知识,掌握木刻版画制作流程和各种刀法的认识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3、黑白木刻难喝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 1)在版材上描稿(反稿或纸稿上版) ( 2)刻版
( 3)上色(单色、套色)
(4)拓印
4、学生体验制作: 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描稿的基础上,在本课时完成整个黑白木刻的 作品(也可以运用套色来完成) 。
(自学第 7 页概念)
(1) 霍贝玛《村道》 于什么透视?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
、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
对照透视图;
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 低。
(2)袁运秿《马棚》 指出作品中视平线、左右消失点、左右透视线分别在哪里?
对照透视图; 成角透视规律小结: 都会呈现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二、新课讲授
1、作品欣赏: 《高原人》 摄影 赵志强
《雪山下的篝火》 水彩 傅啓中
《钢水.汗水》 油画 广廷渤
分组讨论: 通过我们的作业和这些作品的比较, 我们的画面和这些作品的差别在哪里?
找出我们的画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哪里?
讨论的结果:我们的画面深入刻画的程度不够,画面的空间感、物体的体积感都没表 现充分,物体的质感表达不明确,形体塑造缺乏表现力。使画面显得粗糙,不够精致。
教学反思:
第 2页
教学分析:
第二课时
本课内容以风景画的构图展开教学,通过分析苏天赐作品《太湖山村》
、农民画《水乡
春浓》,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构图均衡和有丰富变化的相关知识,解读构图的表现
形式;重点以形式线及取景范围和画幅形状,帮助学生了解构图在绘画作品中的作用,使
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构图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理论知识,巩固教学效果
二、新课讲授
(一)版画基本知识
1、版画的定义:版画是集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2、版画的分类:按材质分类:木刻、铜版画、石版画、丝漏网版画、纸版画等。 按制版特点:凸版——以木刻为代表
凹版——以铜版画为代表
平版——以石版画为代表
孔版——以丝漏网版画为代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3、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4、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透视现象与规律, 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 通过 精心设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 现与运用意识。
2、掌握风景画中的构图形式,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及掌握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 透视规律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除透视外,风景画中的还应注意哪些问题?(构图)
二、新课讲授
《风景画的构图》
1、决定一幅画面形象的位置关系的关键使画面上的构图形式线,体现一幅画的情感倾 向的关键也是画: 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并进行讲评, 。
三、课堂总评:作业展评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综合评价 四、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3、木刻版画的制作工序:起稿 → 上板 → 着色 → 刻板 → 修版 → 拓印 → 装裱
(二)教师示范讲解(教师着重讲解木版刻画制作工序中上板、着色、刻板这三个流 程)
1、上板 用复写纸把设计图稿的轮廓复印在木板上。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操作
2、着色 刻板前,在画好设计稿的木板上涂上一层重颜色, 以使刻出的效果鲜明。
2、提出要求:下一步我们就要在深入刻画上下功夫, 要非常明确地交待出物体的质感、 真实感。
要想表现物体的质感,首先我们要对物体的质感特征有所认识,我把我们常 成以下几个类型:
用静物分
a.器物类 b.透明物体 c.瓜果、蔬菜类 d.衬布 3、结合图片逐个对这四类物品的质感特征进行详细的讲解。
a. 器物类:通过陶器和瓷器的图片的展示,分析比较出它们不同的质感特点。
教学难点: 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适当评价上课时黑白稿的完成情况 (优点及应注意的地方)
2、简单复习巩固上课时所学的内容: ( 1)版画的种类:
( 2)版画的特点: ( 3)版画的工具材料: 二、新课讲授
1、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及形式
2、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
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第一课时
教学分析:
本课以风景画展开教学,通过分析朝戈作品《草原的路》 ,帮助学生理解绘画风景画中 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 和透视规律;强化学生对透视基本规律的了解与掌握,帮助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 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 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课堂教学(目测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材料和感受)
第 6页
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关注木刻版画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 术作品不同表现形式的认知和热爱。
2、了解版画的基本知识及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并尝试运用最简单的材料进行体验制 作。
3、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材质版画的制作差异;初步了解并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知识和简 单的的制作方法;
用记号笔或者勾线笔勾线,
第 5页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操作 3、刻板 按先白后黑、先大后小的次序下刀。可刻不可刻的地方不刻或者少刻,留有 余地,以便修版时调整。 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操作 (三)学生实际操作,教师课堂巡视 1、学生初步进入木板刻画的制作实践操作中,体验木板刻画带给自己的乐趣。 2. 教师课堂巡视,解决学生在刻制版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探讨木刻版画这 一课题。 (四)师生相互点评 1. 师生相互点评典型的学生作业。 2. 师生一起整理课堂卫生。 三、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 分析掌握构图知识,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通过精心设 计问题,探讨,扩大学生知识思维,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形成初步的表现与 运用意识。
2、通过分析作品构图,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理解风景画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表现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风景画中的构图因素;
7、教学拓展:
( 1)在建筑(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灯具(水晶灯) 、家具(沙发)和陶瓷用品(茶 具)说明材料和质感知识的运用广泛。
第 9页
( 2)从摄影艺术、生活用品和造型设计方面说明。 (3)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都要运用材料和质感的知识。 四、教后总结: 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留心观察、细心地体会,还可以利用其它材料进行研 究,为生活创造更多更美的图形,为学习增添更多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
5、通过分析作品,感受作品所给予的情感因素,并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劲舞描绘的 情感表现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能运用透视表现于风景作品中。 教学难点: 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家乡自然风景; 拿一张白纸,钩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问: 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
3、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 然质感, 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
4、感受质感:
( 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 滑与 粗糙)、(干枯与润泽) 、(粗壮与细小) 、(寒冷与炎热) 。
、(透明与浑浊) 、(光
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 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 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如何理解构图形式线?
欣赏并分析四幅素描风景画;四幅构图形式线示意图。
请四名学生上台勾画,其他学生在下面勾画(简单的几何形、线)能体现画面形象特 点的形式线。
师生点评,把握画形式线的方法。
第 3页
2、取景范围与画幅形状,也是决定画面主次关系及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 分析四幅风景素描;四幅不同取景范围图例;四幅不同画幅形状图例。 对应原作分析,感受不同取景范围、画面形状对应的情感倾向及画面主次表现。 师生总结: 取景范围根据实际大小适中; 绘制角度以寻找适合画面为主; 方形构图:宜表现平静、柔和的感觉; 横长构图:宜表现开阔、壮观的感觉; 竖长构图:宜表现崇高、挺拔的感觉。 3、优秀作品欣赏 风景素描小品; 赏析其透视、构图等方面; 师生交流看法。 4、学生实践 从课件风景摄影作品中,运用所学知识,画一张小型素描风景,注意表现风景给你留 下的深刻印象。 学生实践,教师巡视辅导,发现问题,提示修正。 三、讲评 选出有情感表现、有较准确的透视表现、构图的部分优秀作业,进行简评,同时讲讲 想表现什么样的特定情感,如何表现的。 生生互评; 师生点评。 四、课后总结 教学反思:
第 4页
第二课《黑白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木板刻画制作流程,初步接触木版刻画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提高动手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