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政治发展
考研政治第十三讲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 求。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 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 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 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继续发展全面合作的 建设性伙伴关系。
(四)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是我国外交的 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四)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
的主要内容
中国同邻国之间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勘定边界线、 推动各方面的磋商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同缅甸、尼泊尔、蒙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订立 了边界条约,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
2、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判断
邓小平认为:“世
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 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 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 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 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
量。”
2、邓小平对时代特征的判断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 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 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 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 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 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 问题已经解决。
中国同俄罗斯建立了以长期友好合作、相互信任、 平等互利、促进共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面向21世纪 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成功地解决了长达7000 多公里的边界问题。
初中政治中考复习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过关 第十三讲 坚持宪法至上 课件-2021届中考冲刺 道德与法治

目 录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1
核心知识提炼
1.宪法怎样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怎样保障公民的人权。 3.宪法怎样组织国家机构。 4.宪法怎样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5.我国宪法的构成、性质和内容。 6.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7.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8.明确怎样加强宪法监督。 9.我们怎样践行宪法精神。
目 录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11
• 典例1.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进一步推进青少年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教育部于2020年6月至12月举办第五届全国
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以宪法为核
心的法治宣传教育、举办“学宪法 讲宪法”比赛、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
备考建议
“宪法”是近几年的中考热点。经常联系 依法治国、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 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监督权力 行使等问题考查。一般结合宪法的修改 、宪法宣誓制度、“12·4”国家宪法日宣 传纪念活动、当年某些法律的制定和修 改等时政问题进行考查,备考时重点把握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怎 样保障人权、怎样增强宪法意识等问题 。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目 录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8
• 典例2.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有关部门应当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渠道,依法接受
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和投诉。上述材料反映出( A )
•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

四、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
1.国情与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全部政治改革,包括改革和完善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和基层社区自治制度、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党内 民主制度等。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想状态即是实现“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1.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2)
2.大部门体制改革之探索(1)
机构整合
2.大部门体制改革之探索(2)
行政运行机制
大分开
部门之间建立决策、执行、监督 相对分开的管理体制
小分开
大部门体制内部实行职能分设
2.大部门体制改革之探索(3)
第三节 政治发展与政府发展的关系
一、政府改革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政府改革是政治发展的途径,体制层面的政府改革构成政 治发展的突破口,为发展积累条件。政府发展轨迹,完全 是由社会发展所推动的,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在中国,政治发展首先在政府系统层面展开。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政府努力进行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并已经取得重 大成就;政府改革的推进必将为更高层面的政治发展奠定 基础和条件。
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不断加强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983—1988年
中央权力下放 扩大地方政府计 划管理权 转变职能、下放 权力 间接管理企业
侧重于经济领 域 加强宏观调控 和监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98年至今
广泛而深入发展 《行政许可法》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后
1993—1997年
九下历史第十三课笔记

九下历史第十三课笔记
九下历史第十三课讲述了17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
1、政治发展:17世纪中国的政治发展是清朝统治的全盛时期,清朝的统治者实行绝对的中央集权,把中国统一在一起。
清朝实行的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也让政府的治理更加有序和规范。
2、经济发展:17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很迅速,兴起了许多
新的工业,如锻造、纺织、陶瓷等,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此外,清朝也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改革,如实行税收改革,简化官府管理等,使中国经济发展得更快。
3、文化发展:17世纪中国的文化发展也很迅速,出现了许多
新的文化流派,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墨家学说等。
此外,17世纪中国的文学艺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如诗歌、小说、戏剧等。
4、社会发展:17世纪中国的社会发展也很迅速,出现了许多
新的社会组织,如商会、会计师事务所等。
此外,清朝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如实行“九品官人”制度,改革社会制度等,使中国社会发展得更快。
政治发展理论

• 政治发展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的 具体原因在于:
• (1)社群和族群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 • (2)政治竞争缺乏良好规则导致政治不稳定 • (3)严重经济困难或经济危机引发政治不稳定 • (4)列强势力的渗透导致政治不稳定
• 如何实现政治稳定 ?
• 实现稳定较为现实的途径就是在控制社会 期望和参与热情的同时,积极建立政治参 与的制度化途径和程序,提高政治制度化 水平。对于执政者来说,明智的策略就是 积极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改革。
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 :政治是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 表达个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 处理公共事务。
作为妥协和同意的政治 :政治是解决争端的特别手段。
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 :政治可以被看作针对稀 有资源而展开的斗争,而权力则可以被视为主导斗争的手 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是社会关系之一,
◆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集中表现 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 分配和使用等。
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
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国家、 政权),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 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 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
•
三、政治发展理论评价
• 1、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论”
• 2、回避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发展中国家所 遇到的政治发展困境与西方国家的剥削、压迫 和控制密切相关
•
• 有价值的见解
• 1、从整个现代化运动的进程来透视政治发 展
• 2、对政治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稳定的研究引 人注目
“文明冲突论”
• 合理: • 1、独树一帜,判断并预见了冷战后世
专题十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 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 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 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法制? 它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
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 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 2.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政治体制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政治体制改革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 需要。 2、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 要求。 3、政治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 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4、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客观要求。 5、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推动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长 治久安。
第一,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加强和改 善党的领导。 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 保证。 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需要。 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五,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 久安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
阶级结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多数人对
少数人的专政 (苏格拉底之死:多数人的暴政) 政党关系——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概念的表述——人民民主和人民对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
人民民主专政即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实行人民民主 和人民专政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人 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 实行专政。 思考:在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后,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 要性?
政治发展的名词解释

政治发展的名词解释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政党体系、民主化程度以及
政府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演进过程。
它旨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包括政府的权力分配与调整、法治建设、公民参与和政
治文化的培育等。
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稳定、有序、公正、参与性
和负责任的政治结构,提供民主政治和法治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和经
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和实现。
政治发展的途径和
方式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注
重参与、对话与共识建构,推动政治体系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政治
发展不仅涉及政府和政党,也包括各种政治参与主体的活动和行为,
如公民社会组织、媒体和智库等的作用和影响。
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以共同推动全球政治文明
的进步和发展。
第八章:《政治学概论》之政治发展

第八章 第一节
•
衡量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有三:(1)政治结构。政 治发展以政治结构的分化和专门化为形式,体现效率、科 学和合理的标准;(2)政府能力。政治发展以政府能力 的提高和权力的有效运用为特征,体现权威、法治、有限 政府的原则;(3)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政治文化的世 俗化、理性化为特征,体现民主参与、权利意识、平等自 由等精神。
第八章 第二节
首先,政治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 性手段,是实现社会形态转变的根本方式。人类社会正是 通过这种手段和方式一步一步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 展的。今天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与 政治革命分不开的。其次,政治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强 大发动机和加速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成为社 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马恩选集》第1 卷,第512页) • B. 政治革命能够大大地解放生产力。政治革命能够彻 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使社会步人新的形态,从而使生产 力获得解放。政治革命能够教育和锻炼广大群众。列宁指 出:“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列 宁选集》第1卷,第616页) • C.政治革命能够更新政治体系。
第八章 政治发展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八章 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概述
• 一、政治发展涵义
• 1、政治发展的定义
“政治发展”一词广泛使用及研究兴起始于20世纪50 年代,其主要推动力有二:一是二战后区域研究的快速发 展;二是5、60年代比较政治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革 命”。 • 政治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政治发展,指政 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狭义政治发展则指政治 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 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 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 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 •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政治体系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互 作用中进行的,以完善和巩固国家政权为核心,以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为使命的政治建设。
政治发展

⑶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是以革命阶级推翻落后的、反动的阶级的统治的运动。
⑷政治革命以政治体系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为内容。
⑸政治革命仅仅是社会革命的开端,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特有的特征。
革命的两种类型:
⑴西方型革命。革命针对绝对君主制或土地贵族支配的传统政权。首先是旧制度的整体瓦解,然后是动员新兴集团参与政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如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中国辛亥革命。
古典的民主观虽然在形式上指出了民主是人民的统治,但是其理论建立在虚构的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同时,其所说的人民缺乏特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因此,具有历史唯心主义的特点。
⑴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实践。
⑵洛克的社会契约论论证了政府是根据民意来统治的。
⑶卢梭提出人民主权思想,主张直接民主。
⑷洛克、卢梭等人的古典民主思想为密尔、麦迪逊等人继承,密尔认为实现人民统治的最好形式是代议制政府。——间接民主
⑵新兴民族国家的道路
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现代化道路上表现出多样性。但这些国家很多都出现了政治衰败:暴力迭出,政权更迭频繁,政府领导不力,贪污腐化严重,新旧价值观冲突严重,政治动荡。而东亚的一些威权主义国家或地区最终走向了英国式的民主改革道路。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现代化的推动力量,是政治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
⑵东方型革命。对象是具有现代性质的政权,它不会自行崩溃,需要动员力量去推翻。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政治革命的条件
⑴经济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条件是被压迫阶级的极端贫困;资产阶级革命往往发生于经济发展、改善的时候,而不是恶化。——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谈法国大革命的背景(类似的还有美国革命)
政治发展(课堂PPT)

2021/3/29
21
2、政治不稳定的原因
(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 不稳定。
(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 (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 致政治不稳定。
(4)政府的执行危机 (5)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 定因素。
1、暴力革命
2、非暴力革命
2021/3/29
12
(五)政治革命的作用
1、政治革命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 2、政治革命改变政治关系
3、政治革命更新政治体系 。 讨论:革命对政治行为的意义
2021/3/29
13
四、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含义
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换 言之,也就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 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 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 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包括:法令法律的修改,政治组织和制度的改革 ,议会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中央政府与地 方政府关系改革,选举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 等。
(2)三种发展模式:渐进—妥协式的发展道路, 以英国为典型;激进—革命的发展道路,以法国 为典型;保守—改良的发展道路,以德国为典型
2021/3/29
6
2、后期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发展
后期现代化国家主要指当代的发展中国家。与早期 现代化国家相比,后期现代化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后 要落后于早期现代化国家,在政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特殊 的任务和特征。
• 转变发展方式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 我觉得这背后体制问题、利益格局问题、固化思 维问题和传统发展模式形成的路径依赖问题共同 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改革的特征
1.有计划有步骤的政治行为 2.和平的渐进的缓慢的过程 3.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1.激进式改革
又称闪电战略和休克疗法 又称闪电战略和休克疗法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毕其功于一役 总体设计,强制变迁,整体推进, 总体设计,强制变迁,整体推进,一步到位
2.渐进式改革
又称费边式战略和多项分进方法。 又称费边式战略和多项分进方法。 费边式战略和多项分进方法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积小胜为大胜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解任务,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解任务,各个突破
主要特点:封建势力强大、政治发展艰难,依靠保守力量、 主要特点:封建势力强大、政治发展艰难,依靠保守力量、通过战 争方式。主要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 争方式。主要国家:德国、意大利、日本。
1.时间上晚于西方国家 2.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 3.政府是政治发展的主导力量 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4.政治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马恩考察了人类各种社会形态历史变迁的客观规律和 必然趋势,认为政治发展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必然趋势,认为政治发展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经过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 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政治发展的全部过程。 共产主义社会,这是政治发展的全部过程。
第十章 政治发展
本章内容简介及教学任务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政治发展问题。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政治发展问题。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而引起的一系列关于政治关系和政 治结构调整与变革的过程。 治结构调整与变革的过程。最早研究政治发展问 题的是美国学者, 题的是美国学者,现在已成为各国政治学者普遍 关注的政治学研究课题。 关注的政治学研究课题。 本章主要任务是探讨政治发展的含义、特征、 本章主要任务是探讨政治发展的含义、特征、 模式、途径等问题。 模式、途径等问题。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

从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摘要: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国家面临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途径解决,都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
本文主要通过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问题,分析探讨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对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选择途径。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政治现代化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概念界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学研究在我国逐渐复苏,在对我国政治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始借鉴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从中国的现实角度探讨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
1(一)政治发展1.国外学者关于政治发展的界定及评价政治发展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由西方学者提出,被西方政治学者界定为“发展中国家由传统政治体系向现代政治体系变迁的历史过程。
”美国政治学家派伊指出政治发展包括三种要素:第一,公民角色发展变化,从臣属地位转变为对社会有贡献。
随之而来的是大众参与的扩张,对平等原则逐渐增加敏感性,及对普遍法律逐渐接受。
第二,政治系统能力增强,政令能贯彻深入地方层级,控制人民之间的争端,应付及满足人民需求。
第三,政体组织结构的分化、功能欲趋转化,及各种制度和组织之间的整合。
21963年,派伊在总1结各派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把政治发展概括为十种不同的含义,即政治发展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具有工业化社会的典型政治结构;政治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存在和运转;行政和政治的发展:大众的流动和参与;民主制的建立;稳定以及有秩序的变化;动员与权利;多维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个方面。
3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系统对国内或国企还击的变迁所作的反应,特别是对政权建立、参与和分配等环境挑战所作的反应。
4”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待政治发展:“一是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指人们的政治结构的分化。
即政治角色的变化,趋于专门化或自主化。
这种角色分化和结构分化,不仅仅是指新一类角色和旧一类角色的变化,同时也是不同角色之间或结构之间相互关系上的变化。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途径
一、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辈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的创造,不仅对古代社会发展起过推动作用, 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在现代社会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 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一是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 二是要进行创新性发展。
(二)学科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二 级学科之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学 科母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学科支撑。
(三)学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趋向深化、系统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 培育出了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并 形成了这一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行动 逻辑、交往方式、教育方式。初步建成了涵盖本科、 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教育开合力
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 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 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 应该管。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始终相信群众、依靠 群众、服务群众是中 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与根本宗旨。
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的思想政治工作,要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人文和 价值关怀,根本上服务于 人民群众,帮助人民群众 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难题。
1. 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的时代背景。 2.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3.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
展有何意义?
4. 谈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推进思想政治
教育创新发展?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任凌芝[摘要]政治发展意味着基本政治价值的不断实现和政治形态的前进上升,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社会生活局面的安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
它们是政治生活的两个价值目标,同时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发展有利于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为政治发展提供条件。
在步入现代化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进程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因此为了使二者并行不悖,需要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进行协调。
可以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推进渐进式政治改革、认真统筹利益关系、不断完善社会流动机制和规公民政治参与等方式协调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稳定;协调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是现代政治学的两个重要术语,是政治学研究的两个重要畴。
政治发展意味着基本政治价值的不断实现和政治形态的前进上升,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社会生活局面的安定和政府政策的连续性、相对稳定性,二者都是人们不断致力的政治价值目标。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不是毫不相干的,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有时候甚至互相冲突。
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如何做到政治不断发展,同时又保持政治的稳定,使这两个政治价值目标并行不悖,这需要对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给与协调。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概念政治发展这一概念是西方政治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们使用这个概念来描述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上所发生的变化。
二战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了占领世界的统治权,积极向第三世界的新兴民族国家推销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模式和政治制度等。
他们认为,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只有以西方的政治设计为模板,才能实现政治的不断进步,实现政治的发展。
政治发展概念由此产生并不断流行起来,现已成为现代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畴和研究对象。
政治发展是“二战后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拉新独立的民族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建构过程的一个概念,它客观上指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变迁的过程”。
关于政治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政治发展的知识点总结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政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以下是关于政治发展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发展的概念1. 政治发展的含义政治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它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政治文化的提升、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等方面。
2. 政治发展的重要性政治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关乎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 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政治发展主要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政治文化的塑造和政治制度的完善。
其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是政治发展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决定了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的稳定。
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1. 古代政治发展古代政治发展主要以封建制度为主,国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皇帝或君主手中,政治体制相对封闭,缺乏民主参与和法治保障。
古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是封建专制和官僚制度。
2. 近代政治发展近代政治发展主要以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为主,国家的政治权力逐渐下放到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政治体制逐步开放,民主参与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近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是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
3. 当代政治发展当代政治发展主要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主,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政治文化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政治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三、政治发展的理论研究1.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主要强调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政治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2. 自由主义政治发展理论自由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主要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意志,认为政治发展是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的结果,是个人理性选择和社会契约的产物。
3. 共产主义政治发展理论共产主义政治发展理论主要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制度,认为政治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是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2013届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十三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广水一中2012—2013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第十三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_广水一中丁勇2012年9月19日星期三中观——形成知识集成块,全面把握一个考点如: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考点梳理: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一、我国政府的性质(法律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省、市、县、乡)。
产生:我国政府由国家权力机关组织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二、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政府的职能第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国家性质决定内容: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障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对敌专政等意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国家稳定。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内容:经济调节:主要通过制定经济目标、政策、杠杆调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场监管: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社会管理: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法规,管理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协调各种经济矛盾,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侧重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公共服务: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侧重对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意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利于完善社市体制第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
意义:提高全民族两个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国家的社会属性内容:公共设施建设;就业和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口和环境保护等。
第十三章政治发展

第十三章政治发展第十三章政治发展第一节政治发展概述一、政治发展的含义和特征政治发展(Political development)这一概念是西方政治学界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风行于60年代,在现代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政治发展的含义,学术界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近年来,我国许多政治学者从多种角度对政治发展的含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王惠岩先生认为,考察政治发展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和历史过程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为此,“政治发展,实质上也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这种变革与调整之所以称为政治发展,并不仅仅在于它导致了政治关系的不断变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促进政治关系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合理,即体现了一种前进上升的方向和趋势。
因此,政治发展就总体而言,是自国家产生以来,人类政治形态不断由低走向高级的历史演进过程”。
1王邦佐、孙关宏等人认为,政治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向着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
就狭义而言,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是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变迁。
政治学所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是指狭义的政治发展,即在现代化过程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
2杨光斌先生认为,政治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伴生的概念。
在现代政治学中,政治发展既是指某种过程,又是指政治变迁的结果。
作为结果,政治发展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包括若干不同的成分或方面。
作为过程,政治发展是指政治目标的运动或政治运动的方向。
政治发展目标是多方面的,政治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3如此等等。
综合中外学者的有关论述,我们认为,所谓政治发展,就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历史演变,是政治关系和政治制度通过不断变革、调整而趋向合理化、科学化和完善化。
政治发展既是与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同时也是自身各方面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
第十三讲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
【答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而创造的,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 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在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通过人民代表大
三、能力突破
考点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012年9月15日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58周年。58年来,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由建立走向巩固,由发展走向完善,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的 大地,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论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 家作主的根本途径”。
谢谢您的观看!
2.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 会主席王兆国,在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是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宗旨的直接体现。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考点一:人民行使权力的途径
1.(高考山东卷23) 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
2.(高考广东卷)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法律修正案草案向社会 全文公布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再审议表决。根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 是( )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讲政治发展
政治形态的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就是政治发展。
一、政治发展的实质与内容
(一)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观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诞生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随着摆脱殖民宗主国的统治而获得独立。
在东西方冷战对峙的条件下,第三世界国家朝什么方向发展,影响到国际政治的格局。
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这个问题格外关注。
以政府和民间资助的形式,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对策研究。
这类研究于50年代成为热点,60年代达到高潮,形成了具有特殊取向的政治发展理论。
1.对政治发展的理解
政治发展的涵义由于研究者的理解不同而各异。
亨廷顿:给政治发展下的定义是“现代化的政治性后果”。
派伊:归纳了10种对政治发展的理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
①政治发展是工业化社会的特征,非工业化社会竭力追求之。
②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的现代化,就是非现代化社会建设现代化已确立的合理的政治模式的过程。
③政治发展是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④政治发展是行政管理和法治的发展,建设有效率的政府是政治发展的中心。
⑤政治发展是公民的政治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的过程。
⑥政治发展是政治的民主化过程。
⑦政治发展是政治系统获得和运用权力的能力的增长。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政治发展的概念有种种不同理解,但这些理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政治发展的基本内容。
2.对政治发展内容的理解
大多数西方政治学家认为,政治发展的内容有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①政治发展意味着社会成员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
满足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欲望,是政治系统基本的价值目标。
在传统社会,社会成员只有少部分由于出身、宗教或者最高统治者的恩赐等原因参与政治过程。
随着政治发展,参与这一过程的公民不断增多。
政治系统越发达,广泛深入地参与政治过程的公民就越多。
②政治发展意味着政治系统功能的增强。
社会的发展需要政治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政府的活动范围和规模也随着政治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扩大。
在现代社会,政府开始管理一些在传统社会中不属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事务,如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公共教育,举办社会福利,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行规划,并将政府的决策有效地贯彻到社会的各个层次。
③政治发展与政治分化的程度是一致的。
传统社会的政治分化程度较低,同一功能往往由若干性质不同的机构和角色承担,或者一个机构或角色同时承担若干不同的功能。
前者如欧洲中世纪的政教合一制度,后者如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总揽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
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政治机构与政党以及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等机构逐渐分化,政治机构内部各部门亦逐步分化,分别承担各自比较确定的任务,彼此间既分工、又合作,互相制约,互相协调,使政治系统得以更有效率地发挥其功能。
④政治发展包括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但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会培养起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公民具有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有服从合法权威、遵守法律的意识,以及尊重和容忍不同意见的精神。
3.西方学者政治发展观的共性特征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形成了若干不同流派,其共同特征有:
A.在适用范围上,将政治发展限定于第三世界;
B.在评价标准上,把西方政治制度奉为理想模式;
C.在研究方法上,推崇“价值中立”的实证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1.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地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
2.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3.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4.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的含义与特征
作为总体社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革命是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的飞跃。
2.政治革命的依据与条件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政治革命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B.革命形势是政治革命的客观条件。
所谓革命形势,也就是革命的客观条件的总和其主要特征是:⑴统治阶级已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⑵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⑶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
C.被统治阶级的革命意识是促成革命胜利的主观条件。
3.政治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革命的类型:奴隶革命、地主阶级的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基本形式;同时不排除革命有和平转变的可能性。
4.政治革命的地位和作用
“革命的历史的火车头”。
A.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
B.政治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C.革命是破旧,更是立新。
(二)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含义与特征
政治改革,是指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的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与革命相比:政治改革不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统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
属于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
与改良相比:政治改革通常要落实为政治体系的较大幅度的变动。
是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政治改革的依据与条件
政治改革的根据也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去寻找。
条件:
A.有政治改革的文化氛围和思想条件;
B.有一个具有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政治领导层;
C.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3.政治改革的目标与方式
目标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A.调整政治结构;
B.提高管理效能;
C.协调利益关系;
方式:
A.激进式改革;
B.渐进式改革。
4.政治改革的地位与作用
是推动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三、政治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社会主义革命是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民主政治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
(三)政治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四)政治消亡是政治发展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