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践基础 的价值观体系。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 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 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03
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 中西文化差异
要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中西文化差异 ,认清西方价值观的实质和影响,避 免盲目追求和模仿。
推动教育创新与改革
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
要不断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日常生 活、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推动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服务
01
鼓励学生和公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扶贫帮扶老人、环保行
动、文化传播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社会调查
02
组织学生和公众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红色旅游
03
鼓励人们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时代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改革创新
时代精神的核心,表现为对传统 观念的突破,对体制机制的改革
,对创新创造的追求。
开放包容
时代精神的重要内容,表现为对 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对国际 交流合作的开放和欢迎,对国家
发展的贡献。
政治经济学完整ppt课件
7
一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
律的科学。 1.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指人们在物质 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体现人 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 表现为阶级关系。
8
(1)从再生产过程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关系 可以表述为四个环节:生产(直接的生产关 系)、分配、交换、消费。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 产关系。
13-05.mpg
13
4.必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1)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 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形态 (2)二者的辨证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一起 共同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斯大林从生产关系包含的要素及其相互关 系的角度把生产关系概述为三个方面: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 要的范畴。
9
2.经济规律:即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经济 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 系。 (1)规律具有客观性。 (2)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10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 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14
二、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是一门具有强烈阶 级性的科学 (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革命性
政治经济学往往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和 呼声 (二)具有科学性
揭示了社会经济的运动规律
15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一)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可
以加强对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可以自觉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三)有利于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邓
《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知识点专练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9. 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盲
目性。
( 滞后)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 好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相互替代。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
12、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是评价高
质量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
✓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
✓ “提供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可以提供相关指导理念。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 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七个)。
2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导权。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而不是赢得国 际竞争主导权。 2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2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 29、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 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 30、共享经济模式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创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体系一、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意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了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
本文将详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展示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13个核心价值观构成,分别是: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关键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目标和宗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下面将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详细解读。
1.富强"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关键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只有国家经济强大,社会才能实现繁荣昌盛,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个关键词,强调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自主决策。
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发展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关键词,主张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化善的理念。
只有在文明的环境中,人们的素质和品位才能得到提高,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4.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四个关键词,强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共处和平衡发展。
只有在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五个关键词,赋予人们对自身权利的自由追求,并强调别人权利的尊重。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6.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六个关键词,主张人们在权利、地位和机会上的平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是国家的根本,民主是国家的保障,文明是国家的灵魂,和谐是国家的气象。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平等是社会的基本原则,公正是社会的根本价值,法治是国家的基本保障。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敬业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诚信是每个公民的品质,友善是每个公民的态度。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建设的基本精神。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四、民族团结爱护自然。
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根本,爱护自然是人类的责任。
民族团结爱护自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繁荣的重要条件。
民族团结爱护自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使命。
五、敬业乐群诚信友善。
敬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乐群是每个公民的态度,诚信是每个公民的品质,友善是每个公民的处世原则。
敬业乐群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的基本素质。
敬业乐群诚信友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六、平等公正法治。
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公正是社会的基本原则,法治是国家的基本保障。
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
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七、诚信友善。
诚信是每个公民的品质,友善是每个公民的处世原则。
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建设的基本精神。
专升本政治的中国特色核心价值体系
组成部分。
在专升本政治课程中,学习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国家的根本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主题。
1.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基本内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这些价值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精神和价值取向。
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产物。
它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的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时代要求。
3.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与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意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社会实践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4.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果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
在政治课程中,深入理解和学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结通过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探讨,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它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在专升本政治课程中,学生应该按照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繁荣而努力奋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材料一、理论发展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描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讲》新书首发深入探讨。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1]二、概念含义基本含义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两类,一是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
强调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
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家的重要课题。
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
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社会:根据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预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极大发展、生产力空前提高之后,工人阶级、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获得政权,从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这样的社会形态被称为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体系和政治理论,主张或提倡公共或是整个社会作为整体,来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C o a l - Mi n i n g A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C o l l e g e
F e b . , 2 0 1 4
V0 1 . 2 7 N0 . 1
化社会 、 生态 、 国防 、 党建 、 国家 安 全 等 内政 和 对 外 等方面, 发 展 进行 中 , 实 践性 的理论 会 更 加 丰 富 , 面
革命运动的实践之 中,其 中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 、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 的认识 、 对 于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 识等等 , 对于在 当代中国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实践 而
义革命 、 建 设 和改 革 的条 件 下 自我 探 索 、 自我认 识 和改 造 的思想 理论 结 晶 , 精髓 是 实 事 求是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化 有 两 大理 论成 果 :一 个 是 毛泽 东 思 想 ,
裂、 民族矛盾和地区矛盾频生。核心价值体系 , 是共 同 的行 动 指南 , 是 永 久 不 变 的 主心 骨 , 是 一 个 民族
也 是 不现 实 的 。现 阶段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的基 本
第一 , 马列主义的经典原著 。马列主义 的经典
原 著 形 成 于 马恩 和列 宁指 导 欧 洲 和俄 国社 会 主 义
理论包括思想路线 、 社会 主义本质和发展阶段理论 和 改革 开放 。而实践 性较 强 的理论 涵盖 经济政 治 文
体 系。在当代 中国, 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就 是坚 持 马克思 主 义 。
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在发展。二个是中国特色社 会 主 义理 论 体 系 , 它 是 一 个 开放 的 体 系 , 正 如 一 条 奔 腾 的河 流 ,在此 界定 它 的全 部 内容是 不 科 学 的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
它既继承了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的,经济活动应当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财富的均衡分配,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活动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功能。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只能通过一些宏观政策来调节市场,力图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不仅要扮演市场监管者的角色,还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引导资源向社会主义建设的优先领域倾斜,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原则的内涵,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导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全社会形成文明、团结、和谐、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的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和完善。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
《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名目第一单元生产资料全部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 (2)1.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 (4)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贯彻新进展理念 (7)3.2推动高质量进展 (8)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 (9)4.2我国的社会保障 (10)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全部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阐释】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阐释】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阐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5.国企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阐释】没有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阐释】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9.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阐释】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1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阐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阐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把握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进展起主导作用.1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公平的.(×)【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公平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15.股份制合作制属于混合全部制经济.(×)【阐释】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不是混合全部制经济,也不是个体经济.16.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经济.(×)【阐释】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公平.(×)【阐释】在我国全部制结构中,两者的地位不公平;在市场竞争中,两者地位公平.2.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阐释】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阐释】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加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4.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6.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会减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阐释】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各种全部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9.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阐释】“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并没有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10.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各种不同全部制经济依据肯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全部制形式,既有公有制成分,也有非公有制成分.11.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气.(×)【阐释】不是国有经济,而是国有企业.12.全部股份制都是全部制经济.(×)【阐释】只有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制.13.混合全部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提示】混合全部制经济既包含公有制经济,也包含非公有制经济,因此,不能笼统地把混合全部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只有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14.我国农村的土地归个人全部. (×)【提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归国家全部,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全部.1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是个体经济.(×)【提示】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归集体全部,农夫对承包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全部权.因此,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仍旧是集体全部制.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方案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2.方案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阐释】方案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它们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都是调整经济运行的手段,二者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主要的调整手段,但市场调整存在弊病,需要方案来弥补.3.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4.市场体系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阐释】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5.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6.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强制性等弊病.(×)【阐释】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病.7.消退市场缺陷,保障公正竞争.(×)【阐释】错在“消退”,市场缺陷不能消退,只能克服.8.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9.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阐释】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自发性的表现.10.市场调整必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阐释】“必定”说法过于确定.11.市场打算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2.商品和服务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阐释】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13.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14.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15.市场之所以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是由于市场能够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阐释】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不能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2.2 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1.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阐释】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应;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2.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款预备金率.(×)【阐释】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扩张性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预备金率.3.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打算作用.(×)【阐释】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宏观调控作用.4.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阐释】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5.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6.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7.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8.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9.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阐释】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或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10.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阐释】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政策.(×)【阐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12.负面清单制度中有禁止性和限制性准入类的分别,不利于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阐释】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不同,应有所区分,这也更能使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13.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阐释】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14.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阐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阐释】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坚持新进展理念1.实现进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阐释】增进民生福祉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2.新进展理念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确立了新进展理念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3.经济进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阐释】经济增长是经济进展的基础.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小康是硬道理.(×)【阐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展是硬道理.5.创新进展留意解决的是进展不平衡问题.(×)【阐释】创新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动力问题.或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6.开放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7.坚持创新进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进展全局的核心位置.(×)8.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阐释】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或共享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9.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可以相互替代.(×)【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10.协调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阐释】共享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11.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阐释】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12.新进展理念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阐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3.新进展理念为破解难题供应了具体方法.(×)【阐释】“供应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14.科学技术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进展的基点15.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阐释】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3.2推动高质量进展1.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低速阶段.(×)【阐释】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2.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阐释】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转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阐释】错在“转变”,不能转变,只能完善.4.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夫的土地全部权.(×)【阐释】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5.提高经济进展质量是进展的目的和归宿.(×)【阐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进展的目的和归宿.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必由之路.(×)【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战略目标.7.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阐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8.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9.坚持以新进展理念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阐释】坚持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0.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进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阶段.(╳)【阐释】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1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13.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阐释】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14.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阐释】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15.共享经济模式制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阐释】从现实状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制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1.公有制领域的安排方式都是按劳安排.(×)【阐释】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安排方式,如按要素安排.2.个人收入安排方式是任意打算的.(×)【阐释】个人收入安排方式不是任意打算的,是由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的.3.按劳安排体现了公正,有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则体现了效率,但不利于公正.(×)【阐释】按劳安排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但按劳安排不肯定会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也是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5.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再安排.(×)【阐释】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初次安排.6.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阐释】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收入差距.7.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阐释】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8.第三次安排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有的重要途径.(×)【阐释】错在“同步富有”.9.第三次安排旨在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阐释】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10.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阐释】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11.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入.(×)【阐释】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12.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阐释】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1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1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与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15.完善个人收入安排,先经济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阐释】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4.2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它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2.社会保障有强制性,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阐释】社会保障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但“社会保障有强制性”错误.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安排体系. (×)【阐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安排体系.4.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5.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越能促进社会进步. (×)【阐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消退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增加,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只有建立起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进展.6.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社会稳定的“最终一道防线”. (╳)【阐释】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最终一道防线”.7.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阐释】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投保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获得相应赔偿,使自己所担当的风险损失下降.购买商业保险不能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8.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9.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阐释】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10.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阐释】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11.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阐释】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1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只涉及政府的经济利益.(×)【阐释】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13.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规范收入安排秩序,扩大低收入群体,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调整过高收入,。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易错易混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易错易混1.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改: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
2.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3.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改:同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4.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5.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注意:公有资产不等于国有资产,包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6.在国家发展的各行各业,国有经济都要占支配地位。
改: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7.公有制为主体就是要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改:公有制为主体要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8.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9.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10.私营和外资的混合也叫混合所有制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改: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混合。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改: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支柱,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以富有人文关怀的视角,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包含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详细阐述。
一、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期望,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基石。
这其中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八个方面的价值观。
富强体现了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这不仅要求国家在经济上取得可持续发展,还要求国家建设现代化的军事力量,确保国家安全。
民主体现了国家政治体制的公正和公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民主,旨在实现人民的权力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
文明体现了国家文化的传承和繁荣。
这不仅包括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还要求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
和谐体现了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和谐社会要求国家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自由体现了国家法治的保障和个人权利的尊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旨在为人民提供安全、自由、公正的社会环境。
平等体现了国家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平等不仅要求国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还要求国家消除贫富差距,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公正体现了国家法治的公平和司法的公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是依法行政的公正,旨在为人民提供公平正义的司法保障。
法治体现了国家法律的约束和权威。
法治社会要求国家依法治国,以法律为准绳,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基础。
这其中包括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四个方面的价值观。
爱国体现了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要求个人为国家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一、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指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体对事业和目标的认同以及对精神目标追求等一系列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体系。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是通过科学梳理相关概念获取正确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时,应对中国传统价值观进行改造与提升。
必须始终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的关系,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实现由人情关系价值观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的转变。
因此,本文认为,公平、正义、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最基本的要义。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概括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目前,中国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机会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参与社会发展并分享由此而带来的成果。
权利公平,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或人权不因职业和职位的差别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教育、就业等权利得到同等的保障与尊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义(PPT42页)
要在推行“民主”上加 大投入,对中东地区进
行“民主”改造
确保美国国家安全,在 全球扩大美国的利益和
输出美式价值观
文化
外交 政策
对外输出
美国价值观
原因
如果美国代表了其 他人想仿效的价值观, 那么美国领导世界就会 付出更小的代价。
9
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
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个人主义
正面 • 反封建专制主义 • 个人生命、自由、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
党的十七届 六中全会
党的十八大
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党中 央对 建设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体系 是一 以贯 之地 高度 重视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经济与社会核心知识总结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 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 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①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①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
单靠市场调节的危 ②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
害
③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
④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4、为什么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地位
必要 性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的基础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 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
打造有效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②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加快完善主要由市场
市场 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
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建设有为 政府
①坚决破除制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 制弊端。②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③健全目标优 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注意: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是指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生计的行业和领域, 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行业、航空工业、通讯行业、银行业、保险业、能源领 域、粮食生产领域、基础教育领域、军工领域、航天领域、尖端技术领域等。
思想品德教科版八下第13课《市场经济》新编
80%
学习方法
结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主动思考和探究。
02
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
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04
定义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其 中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主要通过市场上的 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
全球化趋势的深入
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步消除,未来的市 场经济将更加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 加紧密。
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面对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未来的市场经济将更 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产业和环保技术的 创新发展。
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成长规划
培养市场意识和商业思维
01
了解市场需求、竞争态势和商业模式,提高自身的商业素养和
国际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 不断提高。
贸易自由化
各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和非关 税壁垒。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 区等不断发展。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增强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 竞争,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总结
贫富差距和公平问题是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政府和社会共 同努力解决。
07
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成功案例分享
阿里巴巴
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军企业, 阿里巴巴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 强大的技术实力,实现了快速的
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扩大。
华为
作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不断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 有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十四个方面。
首先,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指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主义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要求每个公民都要以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服从集体荣誉,个人幸福服从集体幸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集体主义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团结一心、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精神动力。
再次,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此外,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方面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自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人民权利的保障。
平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
公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法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
诚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友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氛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友善等十四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出的一种价值观体系。
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人民主权为基础,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进行探讨。
1.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倡导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和牺牲。
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或团体利益,倡导个人行为以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为目标,反对任何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爱国主义的实践要求个人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为国家作出贡献。
同时,爱国主义也强调国际主义和多边主义的精神,倡导与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 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强调个人为集体服务和奉献的精神。
集体主义鼓励个人无私奉献,强调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
在集体主义的指导下,个人不仅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更要关注和服务于集体的利益。
在经济发展方面,集体主义要求个人不仅要追求个人财富的积累,更要促进社会的共同发展。
在社区建设方面,集体主义要求个人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的概括和表达,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优势,是指导人们行为和思想的准则。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求个人要具备积极进取、创新创业、团结协作、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品质。
在社会关系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削和压迫。
4.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感动中 国”的人物身 上的哪些事迹 令我们感动和 震撼?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
先秦典籍《管子·牧民》就提出过 “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 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 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 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 耻。”
后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 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义? 3、中职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知识要点学习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哪些?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24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 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主题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
基础
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中国人是龙还是虫?
各种诈骗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假冒伪劣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钱权交易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不公、 违法不究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这些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象的危 害
败坏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滑坡; 损害国家、社会、人民利益; 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阻碍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败坏民族和国家名誉; 阻碍民族复兴梦的实现;
……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意义?
1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一、谁在“感动中国”
从2002年开始,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推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 ,总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 反响。从英雄航天员杨利 伟到水稻之父袁隆平,从 人民公仆牛玉儒到乡邮员 王顺友,从独臂英雄丁晓 兵到支教偏远农村徐本禹 ,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 不同,甚至生活的年代不 你能说说是 同,但他们的故事同样让 什么力量支 人泪水充盈,他们的精神 撑着他们? 同样让人心情激荡。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你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川地疯狂抖几天,五万生灵赴九泉。 无数楼房成瓦砾,多少青春化云烟。 救难官兵苦民急,赈灾群众享心安。 中华自古崇仁爱,慷慨慈悲解倒悬。
(一网民)
天堂里我还要做你的学生
那一刻降临的时候 你说:孩子们快跑 自己却走在最后 我们出来了 你的声音成为了绝响
(3)、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做好学习者;其次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 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做好宣传者 ;最后通过自己的言行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深厚 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历 史、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 够发挥出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 持久的引导力。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3、中职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1)、中职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还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84年9月24日,台湾杂文家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做了 “丑陋的中国人”的演讲, 提出“龙虫说”“一个中国人一 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的观点。
2006年,王石与几十位各界精英一起,驾车40余天,途 经6国,行程1.2万余公里,重走了当年玄奘法师跋涉过的西 行之路。
——“其中一个收获,就是我深深意识到, 中国人变了。不再是‘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 个中国人一条虫’,我感到,现在一个中国人 是一条龙,十个中国人就是一条巨龙。”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3、中职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分清价值主流 与支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我做起, 从生活与学习的实际做起,从点滴做起。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3、中职生如何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个人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观察与思考
当今社会存在哪些与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现象? 有何危害?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路人跌倒,扶?不扶?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暴力事件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贵在践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加强 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
“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知识要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哪些?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意
那一刻降临的时候 你说:快趴下 双臂象翅膀 我们得救了 你的躯体成为了雕像
那一刻降临的时候 你说:教室里还有学生 又冲进摇摇将倾的教室 生,留给了我们 你的背影成为了永恒
有你的日子 知识的海洋即使波涛汹涌 你说:成功就在前面 我们就有了无穷的力量 扬帆成竞发的千舟
有你的日子 生活的道路即使风雨坎坷 你说:希望就在前面 我们就感到了无比的温暖 盛开成灿烂的花朵
有一天,我们也会死去 当我们带着岁月的风尘 相约来到天堂 我还要作你的学生 倾听你娓娓而述的讲课 感受你依旧慈祥的目光
问题:以“时代的脊梁”为题,面对着在地震中涌现出来 的英雄,你想说什么?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经济政治与社会 第13课.2-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