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第六节 安全用电教案3 (新版)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重点:
1、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2、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教学难点:
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常识。
新课讲授:
(一)、新课导入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气社会,电能在各个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随之用电时产生的危险也大大增强,所以了解和学习有关安全用电及急救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次课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安全电流和电压
刚刚提到如果用电不慎就会造成触电事故,参看教材P129-130页安全电流和电压,并思考5个问题。
(1)问: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能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2)问:是不是有电流通过人体就一定会造成触电事故?
(3)问:通过看图表你能得出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有什么规律?电流对人体的危害还会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4)问:既然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触电事故的后果,那么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受什么决定?
(5)问:电压值是多少才安全?
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不高于36伏的电压就一定安全吗?当空气特别潮湿,或身体不适,安全电压还要小24伏甚至12伏。
知道了什么是触电,也知道了安全电压,触电都有哪些形式?
2、触电事故
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以家庭电路为例说说怎样做就会触电?
为什么在家庭电路中触到火线就会触电?再来归纳得出结论:
家庭电路中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除了上述两种低压触电的形式,还有没有其他的触电方式?
这一方面同学们还不很了解,看下面的画面。
出示课件画面,讲解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高压电弧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强调指出:为了安全用电,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看到高压勿近的标志时,千万不要靠近。
知道了什么是触电和触电的四种形式后,你都懂得了哪些安全用电的常识。
3、安全用电的常识
对安全用电常识中几个图片反映的情景加以分析。
能不能说一说安全用电的具体做法?
归纳小结:
①注意检查绝缘部分有无老化、龟裂、破损。
②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湿手扳开关,不在电线上晾衣服。
③为了安全用电,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
④架设电视天线时,注意不要触及电线。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检查哪些用电器有金属外壳,把没有接地的,想办法接地。
用幻灯打出课本上的图,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这个标志?让学生记住这个标志,使学生知道高压危险。
最后教师指出:在高大建筑物上,室外天线一定要装避雷装置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问:生活用电中要特别警惕什么?
学生答:要特别警惕本来是绝缘的物体导了电,本来是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
课节小结:
本次课主要学习了有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方面的知识,其中重点是电流的种类、大小以及通电时间、通电路径,还有人体的健康状况对人体受到的电击伤害的不同影响,难点是对感知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的理解,在不同性别人类身上大小的不同。
7.1 《力》【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
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
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
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
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找出作用点;
3.找出受力方向 ;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
5.标出数值和单位;
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
五、力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
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
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
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
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7.1 力
一、力的概念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
五、力的相互作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