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至道”、“相长”、“困”、“学(xiao)”、“虽”等重点文言词汇,熟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难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导学过程】一、导课新课: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 xiào )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三、走进作品:《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掌握几种文言字词的学习方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熟读课文,感知内容熟读课文,给加点字的注音。
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二、疏通文意,积累词语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嘉肴:旨:译文:2.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译文: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困:译文: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自反:自强:译文:5.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6.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学学半:其:译文:三、分析课文,质疑解难1.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2. 读完本文,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给你怎样的启示?3.你还了解《学记》中的其他有关学习的内容吗?四、梳理归纳,盘点提升几种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虽.有至道(古义:;今义:)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虽有至.道(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2.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
”兑:【知识链接】《礼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全书共收集论文49篇,大多成文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由汉代哲学家戴圣选编成书。
无论从理论的重要性和流传的广泛性上说,这本《礼记》都远远超过由戴圣之兄戴德所选编的另一本称作《大戴礼记》的选集。
《礼记》是“四书五经”中的一“经”。
《礼记》对包括冠礼、婚礼、燕射礼(交往礼)、丧礼、祭礼这五大礼作了全面的规范,使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的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有“礼”可循。
除了“礼”,文集还收集了多篇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文献。
《大学》和《中庸》是《礼记》中最富哲学和伦理思想的文献,它提出了影响中国社会二千多年的社会伦理和人生修养理论。
宋代哲学家朱熹将这两篇文章抽取出来作为单行本与《论语》、《孟子》一起列为“四书”,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性教材。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â)学.学半(xi 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⒀其.此之谓乎大概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主旨今义:甘美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翻译下列句子。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齐诵读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教学相长(zhǎng )弗.食,不知其旨也(fú)( zhǐ)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xúe)(2)、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A.《兑命》曰:“学学半。” 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D.学而不思则罔。
3.重点实词
(l)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2)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3)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连词,所以)...
教法设计
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合作 学习;导学法,朗读
教学程序
1.掌握生词读音。
嘉肴(yáo)弗(fú)食旨(zhǐ)自强(qi?ng)教学相长(zh?ng)兑(yua)命学(xiào)学半
2.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疏通文意,翻译课文。(1)虽有佳肴,弗食不 Nhomakorabea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虽有嘉肴》导学案
育才实验学校“三自”课堂学习模式七上语文导学案班级:组别:姓名:日期:2013-11-23 编制人:柯琼审核课题《虽有嘉肴》【自研课导学】晨读课:(40分钟)目标:1、大声朗读文言文《虽有嘉肴》,做到:读音正确、语气恰当、把握重音、语调、情感。
(15分钟)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
(5分钟)3、背诵《虽有嘉肴》理解文意。
(10分钟)检效:语文组长抽查组员的背诵情况。
(10分钟) 4、【展示课导学】·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4、理解文中类比论证方法。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批阅日期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佳.肴(jiā)论.语(lún)学.学半(xiào)B.相长.(zhǎng)弗.食(fǒ)贤.能(xián)C.自反.(fǎn)自强(..qiáng)昼.夜(zhòu) D.兑.命(yuâ)阐.述(shàn)其旨.(zhǐ)2.默写: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明白了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的道理是否正确的一句是:文中指出进行实践必须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的结论。
文中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是相辅相处的一句是:故曰:教学相长也3.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转入“”进而又从教与学两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结论。
本文集中论述了和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二)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字词献诸.子罕尔.以玉为宝2.翻译句子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3.“子罕弗受玉”献玉者作了解释,他解释的用意是什么?4.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自主反思】(当日反思)知识盘点:心得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学习难点: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课文,并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预习自测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情境导入在《论语》中孔圣人曾经告诉我们一些让我们终生都可以运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今天,我们再一次聆听有关学习的至理名言。
可以毫不谦虚地说,这些有关学习的教诲,会让我们一生受益。
那么究竟是什么至理名言呢?质疑探究一、整体感知1、熟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虽有嘉肴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是的,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亲身体会也是难以做好的。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的回答“想”。
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佳肴》,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作品链接《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
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善:益处。
自反:反省自己。
是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虽有佳肴导学案
虽有佳肴【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畅朗诵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拍。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拍。
【学考考点】:1.明白得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拍。
【评判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正确流畅的朗诵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依照课下注释,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到按“意义”划分句子节拍的目标。
【预习导学】:一、朗诵课文很多于4遍,力争读熟,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自强..()兑.命()学.学半()嘉肴..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强长其【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说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那么和方式,教育进程中的师生关系和同窗之间的关系。
二、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进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二、学习研讨(1)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高声朗诵。
二、朗诵展现。
(学习小组形式展现)(2)速读课文,依照课下注释,利用文言直译-疏通文意。
(不睬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一起解决)弗学,不知其善也.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故曰:教学相长.也其.此之谓乎!二、细读文章,读出节拍,注意停顿。
方式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种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明白得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本文要紧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那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4.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提示:教者的角度:学者的角度:【小结】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那个结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自主学习】1、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弗食知其旨也不知其善也然后能自强也虽有至道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学学半其此之谓乎5、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6、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7、(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积累文言文字词。
口头试译全文。
3.能够说出《虽有嘉肴》蕴涵的道理,理解其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本文所蕴涵的道理。
【难点预设】理解本文中蕴涵的道理,本文的现实意义。
【知识链接】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学法导引】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半文言生字词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栏“弗食不知其旨也”,食:
i ao)
文,理解其文意
积累字词。
各
据文章内容的不同角
搜集由传统文化【收获与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设计人
授课人
学生姓名
课题
《虽有嘉肴》
班级
审核人
课题学
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法概述
朗读法、交流法
学段
学习内容
达成目标
建议使用的
学习方法
学习
时间
巩固练习
学段测评
自我
3.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读。(注重语气、节奏)。4、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1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借助反复诵读,感知、理解、体悟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积累 文言词语,学习理解式、重点词语贯穿式诵读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以至背诵,理解、体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成体验,化为自身思想情感。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本 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体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发言交流中,进一步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结合自身经历,思考教与学的关系。
20分钟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字注音
佳肴(yao)兑命(yue)学学半(xiao)自强 (qiang)教学相长(zhang)
三、翻译句子。
(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课前预习】1.背景资料《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3.预习(1)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导入新课“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一、预习反馈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记录等的问答,记述。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二、古文朗读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虽有佳肴》导学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2、积累字词,扩大文言词汇量。
3、疏通文意,提升翻译水平。
4、体会论证过程的严谨性,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积累词汇、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体会论证过程的严谨性,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
【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课前导入二、了解作品本文选自________,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1)佳肴.()(2)弗.()(3)自强.()(4)教学相长.()(5)兑.命()(6)学.学半()2、读准节奏:用“/”划出停顿(在书上完成)3、读出感情:四、积累字词: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能够参考书本的注解)(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至: 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五、疏通文意: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 故曰;教学相长也。
7.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六、理解内容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七、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课后学习八、作业1、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背诵并默写课文一遍,注释一遍。
3、完成新思维上相应的内容。
2。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依据你掌握的材料,简略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礼记》,又叫《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作品之一,是秦汉曾经各种礼仪作品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撰写。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阐明称为“传”或“记”,《礼记》因而而得名,即对“礼”的解说。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准则的文章。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首要叙述教育准则,教育内容和办法,论说了教育相长、按部就班、长善救失等教育经历。
全文尽管只要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维和教育实践经历做了高度的归纳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开展发生过深远影响,并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阅价值,值得认真地研讨和学习。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常识,了解要点白话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办法,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协作评论法。
一、巧引进。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珍宝,是才智之源泉。
“四书”、“五经”别离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全国,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咱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知咱们要勤于研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咱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有”教育咱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日,就让咱们接近《礼记》,领会为学之道。
二、齐吟诵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区分朗诵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掌握节奏。
(1)、读准字音教育相长(zhǎng)弗食,不知其旨也(fú)(zhǐ)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xúe)(2)、掌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人教版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识记重点文言词意思,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4.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重点聚焦】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难点突破】课文怎样运用类比和引用论证的?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走进作者】《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拓展链接】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板书设计】虽有嘉肴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和学学——→知不足教——→知困互相促进自反自强结论:教学相长【自主学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嘉肴..(jiāyáo) ②弗.食(fú) ③旨.(zhǐ)④自强.(qiǎng) ⑤兑.命(yuè) ⑥学.学半(xiào)2.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教学相长(zhǎng )弗食,不知其旨也(fú)( zhǐ)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xúe )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三、释文意。
1.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的翻译,并将不懂的字词圈出来。
2.抽出每组小组长,每人翻译一句话;其他小组有不懂的字词可举手提问。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3、重点词语
虽:即使。
弗:不。
其:代词,指嘉肴。
善:好处。
然后:这样以后。
故:因此。
长:促进。
4、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虽古:即使。
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
•旨古:甘美。
今:意义。
(3)虽有至道。
•至古:好到极点。
今:到。
(4)教然后只困。
•困古:不通,理解不了。
今:困难。
(5)教学相长也。
•长古:促进。
今:增长。
五、析文章。
1、理清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
2、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
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明确: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观点。
3、分析课文第二层: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
这一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4、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明确: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充说明。
《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学相长
六、明主旨。
从学习的角度来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
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3)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3、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三题。
(2)背诵并能翻译全文。
全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