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善与善之间: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
内在的相容与张力——论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
宏 伟 的形 而上 学 观念 。然 而 , 这种 形 而 上 学 观念 本
会发生排斥和冲突。简单来说 , 在那 么多的价值选
择 方案 当中 , 有 且 只有一 个方 案是 唯一 正确 的 ; 也可
的思 想来 源、 理论依 托及 其核 心要 义 , 探 讨 它与伯 林 自己提 出的著 名 的“ 两种 自由概 念 ” 之 间的
关系, 并 着重讨论 伯林 价值 多元论 与 自由主 义的 相容 性 问题 , 同 时论述 了伯 林对 价 值 多元 主 义
自由观 的论证 , 指 出其理 论存在 的 内在 张力及 问题 。
关 键词 : 以赛 亚 ・ 伯林; 价 值 多元论 ; 自由主义
中图分 类号 : D O一 0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7— 9 0 9 2 ( 2 0 1 3 ) 0 6— 0 0 8 4— 0 7 最重 要 的信 念 。随着 人 类 文 明 的不 断 发 展 , 最 终 人
作 者简介 : 方环非 , 浙江师范 大学副教授 , 厦 门大学 知识论与认 知科 学研究 中心兼 职研究 员 , 博士、 博 士后 , 主要研 究 方 向为 当代 知识 论 、 科 学哲学 、 伦理学 、 国外马克思 主义等 ; 韩晓贺 , 吉林大学哲 学社会学 院博 士研究 生 , 主要研究 方 向为伦 理
以说 , 对“ 人们应该怎样生活” 这个命题 , 总能够找 到正确的客观有效的结论 。这些预设的说到底都是 在强调 唯 一 绝 对 的 真 理 , 指 向 某 一 个 唯 一 的 声
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及其困境
摘要:理性主义一元论认为,人文科学问题与自然科学一样只存在唯一正确答案;对正确答案之外的所有认识,不仅不能宽容,而且要坚决消除。
伯林指出理性主义一元论是导致20世纪极权主义不宽容心理的哲学根源。
与理性主义一元论“不宽容”理念正相反对,伯林倡导蕴含宽容精神的多元主义自由观,认为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并非只有一种正确答案,诸答案间不可通约。
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但因其深陷于诸价值的冲突之中,而导致“只有有了自由,自由才可能”的理论困境。
关键词:理性主义一元论;多元主义自由观;宽容;不可通约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2)04-0049-05以赛亚·伯林是与哈耶克、波普尔、塔尔蒙齐名的当代自由主义复兴运动主将之一,也是观念史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两种自由概念——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及其内涵的重新厘定,已成为自由主义的经典论断。
相比之下,伯林关于多元主义的精深论述在国内法理学界却未能获得足够的重视。
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但并非本文论旨所在。
本文将重点阐释伯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驳历史决定论等理性主义一元论,倡导客观的价值多元主义的深刻意蕴,阐明伯林多元主义自由观的基本精神,并探讨其内在的理论困境。
一、理性主义一元论:“不宽容”心理的哲学理由生活于20世纪的学者对这个世纪的残暴有着深切的感受与反思。
作为一个犹太人,以赛亚·伯林在对纳粹暴行的反思中提出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著名区分。
在他看来,对“积极自由”的过度追求是导致20世纪极权主义的深刻的思想根源。
他进一步指出,主张积极自由的哲学理由在于理性主义一元论,而对理性主义一元论的信仰导致了一种“不宽容”的心理在当时的社会颇为盛行。
人们不宽容他人、进而剥夺他人自由的心理大致有三种:(1)想在别人身上恣意地主张特权或权力;(2)想把自己的意见武断地强加于人;(3)真诚地相信“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个问题只存在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他自己的生活方式正是这个唯一正确的答案。
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伯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护
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论以赛亚伯林对价值多元论的辩
护
王敏;马德普
【期刊名称】《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主张价值是多元的、不可通约的和冲突的.由于价值多元论与相对主义都拒绝绝对价值和绝对标准,因而一些学者质疑价值多元论是相对主义的.伯林站在价值一元论与相对主义的中道立场,通过求助于共同人性与普遍价值作了回应,不过这种论证依然没有逃脱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模式.
【总页数】7页(P7-12,22)
【作者】王敏;马德普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5;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价值多元论与价值选择——论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 [J], 李家灿
2.内在的相容与张力——论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 [J], 方环非;韩晓贺
3.以赛亚·伯林与马克斯·韦伯的价值多元主义之比较——兼论以赛亚·伯林的自由主义 [J], 史蒂文·卢克斯;李红珍;曹文宏
4.价值多元论的道德困境——解读以赛亚·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分析 [J], 李浩
5.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意义:以赛亚•伯林的文化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J], 杨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及其困境
以赛亚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及其困境
邓春梅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36)004
【摘要】理性主义一元论认为,人文科学问题与自然科学一样只存在唯一正确答案;对正确答案之外的所有认识,不仅不能宽容,而且要坚决消除.伯林指出理性主义一无论是导致20世纪极权主义不宽容心理的哲学根源.与理性主义一无论“不宽容”理念正相反对,伯林倡导蕴含宽容精神的多元主义自由观,认为人文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并非只有一种正确答案,诸答案间不可通约.伯林的多元主义自由观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局限性,但因其深陷于诸价值的冲突之中,而导致“只有有了自由,自由方可能”的理论困境.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邓春梅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0
【相关文献】
1.以赛亚·伯林与马克斯·韦伯的价值多元主义之比较——兼论以赛亚·伯林的自由主义 [J], 史蒂文·卢克斯;李红珍;曹文宏
2.论以赛亚·伯林的自由主义与价值多元主义的内在张力 [J], 廖阔
3.以赛亚·伯林自由观的悖论:在多元与一元之间 [J], 程同顺;张国军
4.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意义:以赛亚•伯林的文化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J], 杨晓
5.价值选择与自由的面向——论以赛亚·伯林建基于价值多元主义的自由之重构 [J], 杨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学生价值选择多元化与自由的内在悖论
自由主义坚持价值选择多元论是正确的 , 但它这样做 实际上却产生了背离 自由主义基本原则 的某些离心力 , 因
为 “ 个人 或 一个 民族 在 多 大 程度 上 有如 其 所愿 地 选择 自 一
己生活的 自由, 必须与其他多种价值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 衡量 …”诉求于价值多元主义 , , 在这种衡量中就不可能必
一
些非 自由主义的价值以 自由主义价值 的同等地位 。 自 而
由主义 之 所 以称 之为 自 由 , 必 须 假设 自 由主 义 价值 应 当 就
优于非 自由主义的价值 , 否则 自由主义就成了空洞无物的 东西 , 自由主义 也就 丧 失 了赖 两者 内在 矛 盾 消解 的 困惑
另一种 自由相冲突时 ,两种 自由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一 样, 无法赋予它们绝对 的次序 , 实现某一种 自由本 身就可
能违反 另 一种 自 由。如果 言论 自 由被 用 于 挑 动种 族 主义 ,
它就不可避免地侵犯其它 的基本 自由, 这是不争的事实。 价值选择多元主义与 自由主义密切相关 , 多元主义承
理论基础之上。 但伯林未能从根本上整合 两者的关 系, 从而使得伯林的 自由主 义和价值 多元主义之 间存在 着挥之不去的 内在张 力。 正视、 清两者之 间的矛盾 , 澄 有助于我们 更新 管理 思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 引导大学生健康 、 全面的发展 。
[ 键 词 ]自由 主 义 ; 关 价值 选择 多元 化 ; 内在 悖 论 中 图分 类 号 : 4 G8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8 5 (0 0)5 0 4 — 2 17 — 63 2 1 0 — 0 1 0
以赛亚
以赛亚·伯林: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以赛亚·伯林爵士去世十余年,其学术旨趣仍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紧密联结于当代政治哲学。
所谓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并不像那些经典作家一样思考问题。
他拒绝那种静态的分析方法,而是力求在思想史中旁窥人类的处境。
更进一步可以说,伯林本人并不关心我们的应然选择。
他只是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些许片断,并审慎地提出一些新论题;但后来,我们总会发现:这些论题最终依然落实于我们所观照的世界。
对于此,伯林对自己的评价甚为恰当:“我总是活在表层上”。
在后人看来,一头血统纯正的狐狸总不免有这些缺憾。
当然,学者本人的述而不作并不妨碍我们对其思想内涵作创造性的发掘与阐释,并与当代话语对接。
伯林的思想母题,即是所谓“价值多元论”。
经历二十世纪诸多灾难之后,他对观念史的两大基线——一元论与多元论体味甚深。
他认为,人所偏好的各种价值是不可通约的,因此永远处于无尽的冲突之中;“在重大的美好事物中有一些是无法共存的,这是一个概念性的真理。
我们注定要做出选择,而且每一个选择都可能要承担无法弥补的损失。
”这就是说,价值多元现状是人类的本质境况。
伯林指出,现时代的重大问题,几乎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倾向:试图以一种单一的“终极”价值取代其他价值,进而统摄整个社会。
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伴随着价值的战争与强迫同化。
正是在这样的深刻认识之上,伯林赞成一种开放的、自由的制度,它认可多元价值的存续与不可动摇。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制度,伯林并未作系统的描绘。
我们仅能够在他的著作中找到一些不甚清晰的叙述。
正是这种模糊损害了其思想的深邃,并附带引起了些许争议。
譬如,我们往往会把伯林称为“自由主义者”,甚至他自己也不反对这样的称呼;而且,自由主义理论也的确极大受益于他的杰出思想。
但另一方面,许多思想家、乃至伯林本人,都感到其价值多元论与那种“正统的”自由主义有龃龉之处。
这导致伯林在面对后者时,总抱着一丝犹疑——他担忧,这样的自由主义有倒向他所毕生反对的一元论的危险。
以赛亚·伯林自由观的悖论:在多元与一元之问
的脱 困之道 , 就 在 价值 多元 论 与 消极 自由价 这
值之 间形 成一 个 悖论 : 价值 多元 论 在逻 辑 上 必 然 会销 蚀任何 价 值 的独 断 性 和 普遍 性 , 伯 林 却 赋 而 予 消极 自由以超 然地 位 和 普 适性 , 岂非 在 否 定 这 了任 何其 他一 元论 之后 又塑造 了 消极 自由价值 的
周 恩 来政 府 管理 学 院博 士 生 3 0 7 00 1 在认 同 , 比如 , 他认为人 是 “ 自由主体” 主 张为人 ③, 的 自由划定“ 任何人不 得跨 越 的” 疆 界 。因而 , ④ 这
以赛 亚 ・ 伯林 是西 方 自由主义 的重要 代表人
物 之一 , 其在 契 约论 、 利 主义等 自由主义 的论证 功
程 同 顺 , 国 军 张
摘 要: 以赛亚 ・ 伯林 依据 价值 多元论 而主 张 消极 自由 , 其 文本 中 实际上 存 在 着 两 个等 级 在 序 列—— 第一等级 序 列和 第二 等级序 列—— 的消极 自由。这 种 对 消极 自由的 区分 , 可以 解释 柏
林 自由观 的悖论 , 即对立基 于价值 多元论 的 消极 自由的推 演 最终 导 向 了消极 自由价 值 的一 元 主
脉络 , 终通 过将 一 元 论 与 乌托 邦 和 独 裁暴 政 紧 最 紧地 捆 绑 在 一 起 而 彻 底 否 定 了价 值 一 元 论 。然
伯林是 “ 潮 流 ” 反 的思想 史 家 , 反思 启 蒙 运 动
以来 的理性 主义 的膨胀 , 更反思沉 淀于西 方道 德哲
学史 中的基础 主义 思维路 向 , 思考都 汇集 到其 这些 对一元 论的批判 。在伯林 看 来 , 有 确 信 “ 们 所 所 人
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
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伯林的多元价值观及自由选择思想论文[摘要]以赛亚·伯林通过对思想史、观念史的大量研究,得出了价值的不可通约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多元价值论,肯定了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多元化的必然性,从而,为自由主义提供了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自由概念”的全新理论,为新自由主义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伯林多元价值观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以赛亚·伯林是战后自由主义者中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他的《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以极精练的语言揭开了近代自由主义到现代自由主义转向的序幕,被公认为战后自由主义复活的标志之一。
在伯林的思想著作中,明确地反映出,指导伯林自由主义思想的价值理论多元价值论。
而这一理论正如神来之笔,化解了以前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倾向,提出了独到的不同价值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并肯定多元价值的存在,为自由主义奠定了新的基础影响着后来的诸如哈耶克,诺齐克等大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思想。
本文拟就伯林多元价值论试作分析讨论,以寻求伯林自由观的精神所在。
一、多元的价值理想(一)一元与多元的历史对立自柏拉图以降,西方思想传统中占统治地位的信念是:所有善不仅和谐共存,而且相互包容,在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中,人类不断发展的优点或样式都彼此不相冲突或相互排斥。
“宇宙有一个单一的目的,缘此目的,一切现象底下皆有一个根本同一性。
它一经发现,就能为解决人类社会根本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人类社会现存的各种矛盾,冲突和不一致的倾向,是由于人们还未能觅到这一谐和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只要人们一旦都掌握了“理性”这一法宝去追求,“大同世界”就是一个人类终极的乐土。
“乌托邦”就必定可以实现。
直至近代,自由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从洛克到密尔等哲学大师皆是如是。
从未否认过价值的一元论,从未怀疑过在世界上,有一种普遍的价值可以为全人类所接受所共享。
人们总是坚信,现实的价值冲突是暂存的,“乌托邦”的失败是由于人们其实从根本上远没找到最美好和谐的“乌托邦”形式。
以赛亚·伯林的多元自由主义思想辨析
Written by:Gu,Fan Supervised by:Professor Gong,Changyu
II
目录
导论.......................................................................................................................................1 一、选题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3 三、本文的结构安排.................................................................................................6 四、研究方法............................................................................................................. 6 (一)文献法....................................................................................................... 7 (二)比较分析法...............................................................................................7 (三)唯物辩证法...............................................................................................7
[整理版]价值多元论与提高
·伦理学·价值多元论与进步3宫 睿自以赛亚·伯林提出“两种自由概念”以来,价值多元论一直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热议的一个话题。
在伯林那里,价值多元论首先是针对现实政治的反思;它抗拒以单一价值凌驾于其他价值之上的价值一元论主张,进而捍卫自由主义的政治制度。
在伯林为我们提供的价值多元论版本中,价值的不可通约性(incommensurability )是它的一个核心主题,即不同价值之间不存在一个可通约的标准,不同的价值无法也不能划归为一种单一的价值。
正是依据这个主张,柏林捍卫一种多元的善的观念,进而将其与自由主义互为支撑。
这一不可通约性的观念,也为后来围绕着价值多元论的各种观点所共享。
支持价值多元论的论者自不必多说,他们均将不可通约性的观点作为抗拒价值一元论的基础性论题,而对于价值多元论持有异议的论者,也恰是针对不可通约性来试图维护一种单一性价值的基础地位。
但是,在伯林以及其他一些价值多元论者的论述中也存在着另一个特征,即将各种不同的价值不仅描述为不相同的、无法为单一的价值所归属的,而且认为在它们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冲突,不同的价值构成了相互排斥的关系。
价值多元论的这一特征可以被表述为不可相容性(incompatibility )或是价值的冲突性。
正是通过这种价值冲突性的论题,一些多元论者强调价值的不可兼得,进而为选择以及相应的舍弃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于是,关于价值多元论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描述。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于价值多元论的理解应当以哪一个特征为其核心?进而,应当坚持哪一种价值多元论?本文正致力于解答这些问题:在第一部分中,说明价值多元论就其本质来说,只能蕴含价值的不可通约性特征,价值的冲突性不能成为它的一个必要的构成要素;在第二部分中,将集中分析价值的不可相容性,说明价值的冲突性只能看做是外在的情景因素的结果,而不能看做是基于价值本身的内在属性;在第三部分中,将提出一种区别于目的论的或目标设定的进步观念,通过它来证成以不可通约性为本质的价值多元论,同时拒斥以价值的不可相容性为核心的价值多元论。
一元、多元与自由——伯林价值多元论思想探析
一元、多元与自由——伯林价值多元论思想探析作者:韩晓贺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韩晓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摘要:积极自由背后隐含着西方理性传统的价值一元论思想,消极自由的理论基石是与前者相对的价值多元论思想。
对价值一元论理想的追求一旦被滥用,就极易导向对自由的“背叛”;而价值多元论思想相比而言更为人称道,也更符合自由的本意。
关键词:伯林;价值一元论;价值多元论;积极自由;消极自由中图分类号:B0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058-02伯林思想中最为核心也是最有启发性意味的无疑是对价值多元论的明确提出和倡导。
虽然多元主义思想的最初阐发并不能归功于伯林,但是真正使其成为政治哲学领域一种有理可循的思想标签,并且成为广泛关注与讨论的对象的始作俑者如今看来非伯林莫属。
伯林认识到西方主流一元思维观念所能导致的巨大破坏力量——20世纪的极权主义的泛滥在他看来就是这种思想传统的可怕产物。
因此,要想了解价值多元论的政治哲学意蕴,就不可不先提及伯林视野下一元论思想与自由的关系。
一、一元论与自由伯林将其最为酣畅淋漓、且广为人知的演讲命名为“自由及其背叛”,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当论述这些在启蒙时期声名显赫的“刺猬”型思想家的时候,伯林不无遗憾地暗示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他们的思想是伟大的,他们最初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也正是由于他们对自由观念积极意义上的阐释与鼓吹,西方的政治天平反而一步步倒向了极权主义的深渊。
原因何在?我们先要转向伯林对两种自由的划分——积极的自由(positive liberty)与消极的自由(negative liberty):积极自由的观念所指的是“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决定某人做这个、成为这样而不是做那个、成为那样的那种控制或干涉的根源”[1],而消极自由的观念是指“主体(一个人或人的群体)被允许或必须允许不受别人干涉地做他有能力做的事、成为他愿意成为的人的那个领域是什么”[2]。
柏林的自由观和多元主义价值观.doc
柏林的自由观和多元主义价值观1969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的《自由四论》。
该书收录了伯林最著名的论述自由问题的四篇论文,即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历史的不可避免性两种自由概念和穆勒与人生的目的。
这四篇论文集中概括了柏林的自由思想,他提出的著名观点包括: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划分、多元主义自由的观点。
伯林对自由概念的分析将人们对自由的思考引向深处,它不仅对传统的自由概念造成了冲击,其观点也引发了学术界的深入争论和探讨,对于西方政治理论特别是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由四论》因此成为20世纪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一、柏林的自由观(一)重新审视自由概念伯林在《二十世纪的政治观念》中谈到了自由在20世纪的尴尬处境。
新的世纪,人们对于国家的看法发生着重大变革,特别是积极的国家观念在人文主义的个人主义和民族主义潮流的强力推动下逐步深入人心,国家力量被作为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伯林正是从这个角度提出了重新审视自由概念的命题,为什么在追求和扩大自由的进程中,人们的自由反而逐步萎缩和消失;公共力量在维护社会自由和个人自由时,能否因保障个人自由而剥夺个人自由的一切空间;如何建构真正合乎自由理念的社会制度。
这些疑问也由当时其他自由主义理论家们不约而同地提了出来,它是打上20世纪政治现实烙印的具有新的内涵的命题。
在《历史的不可避免性》中,伯林又对各种历史决定论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历史决定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言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存在一种起决定作用的机制在决定着历史发展的走向和进程,并使历史的发展沿着某种统一的模式向前演进,最终走向某种完美和谐的状态。
历史的演进必然都通过一条道路走向历史的终点,存在着一种最高级的完美的社会状态是历史发展的目的,历史通过什么样的道路怎样演进到历史的最终目的这一过程,是已经由某种历史规律决定了的,历史的发展是在历史必然性下向前推进的。
价值多元论的道德困境——解读以赛亚·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分析
价值多元论的道德困境——解读以赛亚伯林对马基雅维利的
分析
李浩
【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4(026)012
【摘要】伯林认为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解释基督教道德与历史上伟大人物取得赫赫功业的手段之间的道德冲突问题时,无意中揭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价值多元.由此,伯林认为这一道德困境不是同一道德体系下的困境,而是两套道德体系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伯林阐发了他的价值多元论,并引入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一对概念来解决上述道德困境.但是,通过两套道德体系的理论不足以消解这一道德困境,而且也不足以证成价值多元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提出对解决道德困境的伦理标准的选择于事无补,反而容易陷入相对主义,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总页数】5页(P40-44)
【作者】李浩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天津3003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2
【相关文献】
1.非道德政治观中的"道德"价值——关于马基雅维利理论的思考 [J], 谢丹妮
2.哈维·曼斯菲尔德解读马基雅维利之路径分析 [J], 朱兵
3.政治道德对于国家治理的价值--基于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思考 [J], 林恒希
4.非道德政治观中的“道德”价值——关于马基雅维利理论的思考 [J], 谢丹妮;
5.马基雅维利戏剧人物的政治学分析——基于《曼陀罗》的文本解读 [J], 严仍昱;胡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义原则和不得待价而沽的良知——写在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新版中文版出版之际
正义原则和不得待价而沽的良知——写在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新版中文版出版之际
张国清
【期刊名称】《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28)004
【摘要】以赛亚·伯林提出了价值多样性与价值冲突理论,认为人类无法解决价值冲突而达到和谐共存,许多哲学家、政治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伯林难题作出了回应.桑德尔把伯林问题还原为有价值事物是否都可以用金钱来换算的问题或者市场是否能够解决价值冲突问题.罗尔斯给出的答案是,有些权利应当以正义制度形式给予充分保护;诺奇克则说,有些权利应当远离制度和强权干扰,无论那种干扰是多么出于公意或正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由现代化带来的系统问题,总结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解决办法,将给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总页数】6页(P23-27,32)
【作者】张国清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
【相关文献】
1.他在十年前就为中国城市把脉治病开“药方”——写在华揽洪《重建中国》(中文版)出版十周年之际 [J], 金磊
2.丹尼尔·贝尔和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 [J], 张国清
3.国际内部审计之圭臬r——写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r2017修订中文版出版问世之际 [J], 鲍国明
4.我为塞尔维亚“国礼书”当责编——写在《开场白》中文版出版之际 [J], 柯谐
5.读书的良知治学的门径——写在《中国目录学家传略》出版之际 [J], 王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伯林难题及其解答
作者: 何恬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00732
出版物刊名: 国外社会科学
页码: 153-16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伯林难题;价值多元论;自由主义;以赛亚·伯林
摘要:价值多元论与自由主义是以赛亚·伯林思想的两大关键词。
有关二者之间的关联,即。
价值多元论能否证成自由主义”的问题,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外伯林研究乃至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学者们对此的解答大致分为两脉:一脉是以格雷为代表的证伪派,另一脉则是以克劳德为代表的证成派。
近十年来,以贝阿塔为代表的学者又提出了第三种思想史视角的解读方式,指出伯林的跨文化经历及“狐狸”式的知识趣味,使他并不以建构一套完备的逻辑理论体系为己任,而是更着力于对经典自由主义的哲学性批判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善与善之间:以赛亚·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一、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 1909-1997)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价值理论。
这种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善”与“恶”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而是“善”与“善”之间的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
伯林把它视为当代哲学的核心难题。
这个难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本体论上如何揭示善的多样性、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二是在方法论上如何应对善的多样性、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
伯林用三个命题来展示这种价值理论。
这使得伯林价值理论在当代哲学中脱颖而出,成为英国哲学中极富悲剧和悲观色彩的一支。
命题一:善与善之间存在着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自从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传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信念是,所有善不仅和谐共存,而且相互包容。
在最美好的人类生活中,人类不断发展的优点或样式都彼此不相冲突或相互排斥。
“宇宙有一个单一目的,缘此目的,一切现象底下皆有一个根本同一性。
它一经发现,就能为解决人类社会根本问题提供最终解决方案”(凯利:《导论》,引自伯林,20XX年,第3页)。
按照这个假设,“全部实在,我们关于它的所有知识的分支,构成了一个合理的、和谐的整体,各种人类目的存在着终极的统一性和和谐性”(豪舍尔:《序言》,引自伯林,20XX年,第4页),所有真正美好的事物都“在一个单一、完美的整体中相互关联,或至少彼此相容”(伯林,20XX 年,第4页)。
伯林称这种信念为形而上学的一元论教条。
“该教义包含这样一种推论:实现由这些美好事物所构成的模式,乃是所有理性活动,包括公共的和私人的理性活动的真正目的”(同上,第4页)。
像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黑格尔等等都持着这种一元论思想。
即使到了今天,它仍然支配着西方主流哲学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与这种一元论思想相对应的是各种怀疑论和主观主义。
怀疑论和主观主义看到了伦理学观念和实践理性观念中的不可通约性。
它们否定道德知识的客观性,拒斥任何类似于道德信念或道德判断的东西,把道德规范同化为对偏好的表述。
比如,休谟明确区分了事实和价值,我们无法从前者推导出后者。
道德是同情心的推广和放大,因此,人从实然世界角度演绎和思考应然世界是不可靠的。
康德沿着休谟思路试图弥补事实和价值之间的裂痕。
当康德脑海中浮现“浩翰灿烂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令”时,他有一股给宇宙万物立法的强烈冲动。
这种冲动导致他一直摇摆于承认客观实在即“物自体”的一元论和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但无法认识“物自体”的不可知论和主观主义之间。
休谟、康德等人关注的重心是如何把事实和价值一致起来。
正如罗尔斯指出那样,康德道德哲学是一种“建构论”(参见罗尔斯,20XX年,第319页及以后)。
伯林既反对价值一元论,也反对怀疑论和主观主义。
与康德一样,伯林显然受到了休谟的影响,“休谟通过他的怀疑论的论证贬低理性的主张,并不是要推出一种认识力的绝望,而是引导我们去发现和接受我们自身的局限”(泰勒,20XX 年,第531页)。
休谟怀疑论激起康德去克服道德和人类活动消极性的冲动,去开发或建构一个宏大的内在和谐和一致的价值世界的冲动。
但在伯林那里,情形正好相反,“去发现和接受我们自身的局限”实际上导致伯林承认人的卑微和理性的卑微,看到现实世界的不同善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冲突。
伯林主张基于事实和人类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价值多元论。
伯林发现,不仅善与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通约性,而且善与善之间存在着无法消解的不可通约性。
伯林强调人类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两难处境:“在某些特定情形中,是不是要以牺牲个人自由作为代价来促进民主?或者牺牲平等以成就艺术、牺牲公正以促成仁慈、牺牲效率以促成自发性、牺牲真理与知识而促成幸福、忠诚与纯洁?”(伯林,20XX年,第47页)伯林认为,人类对两难境况的处理只能顾此失彼或非此即彼,而做不到两者兼顾。
“在终极价值无法调和的情况下,从原则上说,是不可能发现快捷的解决方法的。
”(同上,第47页)善与善之间存在着不可相容性和不可通约性。
这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难题,也是伯林终生关注的首要难题。
命题二:无法逃避选择是人类的状况现实确实存在着许多善是敌对的和冲突的,伯林否认当不同的善发生冲突时总能运用合理标准解决这些冲突。
人类拥有的异质而基本的“善”和“价值”在终极层面上存在着难以调和的冲突。
在任何道德或行为准则的范围内,在终极道德价值之间总会产生一些冲突,无论理论理性还是实践理性都无法解决。
“那些要求最终答案-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整齐划一-的哲学一元论以前和现代正在做的正是这些。
”他们强调“理性地做决定”(同上,第48页),“根据普遍的理想,即根据一个人、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所追求的整个生活模式来做决定”(同上,第47页)。
伯林认为,这些做法“曲解”了价值两难。
“既然有些价值可能本质上是相互冲突的,那么,原则上可以发现所有价值都能和谐相处的模式这样一种观念,便是建立在关于世界本质的一种错误的、先验的观念之上”(同上,第49页)。
因此,客观的价值多元论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伯林由此提出一个类似于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哲学命题:“无法逃避选择便是人类状况”(同上,第49页)。
人的“目的是相互冲撞的,人不可能拥有一切事物……于是,选择的需要,为着一些终极价值而牺牲另一些终极价值的需要,就成为人类困境的永久特征”(同上,第49页)。
与伯林差不多同一个时间,罗尔斯提出了“差别原则”(difference principle)和“最大化最弱者利益策略”(maximin strategy)(Rawls, 1971,P. 302; P. 152),德沃金提出了有关立法的“根本意图”(Fundamental intention)和“派生意图”(derivative intention)观念,有关公民抵制权利的“基于正义的抵制”(justice-based disobedience)、“基于正直的抵制”(integrity-baesed disobedience)和“基于政策的抵制”(policy-based disobedience)观念(Dworkin, 1985,P. 108-110),他们试图回答“善的内在矛盾和不确定性”问题。
但是伯林认为,无论采取何种“原则”、“策略”或“办法”,这些“内在矛盾”和“不确定性”都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这种进退两难在逻辑上是不可解决的:我们既不能牺牲自由,又不能牺牲捍卫自由所需的组织,也不能牺牲最低限度的福利”(伯林,20XX年,第102页)。
当面临“疑难案件”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伯林都否定了罗纳德·德沃金寻求“惟一正确答案”的可能性(Dworkin, p. 119-145)。
在伯林看来,“这种观念……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曾经(并依旧)导致理论上的荒谬与实践上的野蛮后果”(伯林,20XX年,第53页)。
伯林给罗尔斯和德沃金的忠告是:“所需要的是少一些一般原则的机械的、狂热的作用,不管这些原则多么合理或正确;将广为接受的、经过科学检验的普遍方案运用于未被检验的个案时,所需要的是更多的谨慎、更少的傲慢自负”(同上,第102页)。
伯林的立场很容易被混同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桑德尔曾经把它与相对主义相提并论,说伯林“差一点就陷入相对主义的困境”:“伯林假定的道德宇宙具有悲剧性的构造,问题是,自由理想难道不也和其它相竞的理想一样,都要受到价值的终极不可共量性的约束?若是如此,为什么自由理想具有优越的地位?而如果自由不具有道德上的优越地位,如果它只是众多价值之一,什么可以支持自由主义?”(Sandel, p. 8)。
罗蒂站在伯林一边,对这种指责做出了回应:伯林对价值相对性的承认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承认,而不是一种主观好恶的承认。
“我是站在伯林这一边发言的,想要为伯林打杂,替他芟除哲学树林下的一些丛薮”(罗蒂,20XX年a,第80-81页)。
罗蒂明确把伯林自由理论表述为“自由是对偶然的承认”,并坚决拒绝了“根深蒂固的形而上学需求”(同上,第69-70页)。
因此,在本体论上拒绝一元论,坚持多元论是伯林哲学的逻辑结论。
更重要的是,伯林预见到了他的价值多元论可能产生的政治后果:“这将摧毁或动摇古今大量思想与行为的基础;并且至少将影响对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理解,以及建立在这些自由之上的价值”(伯林,20XX年,第4-5页)。
命题三:不存在无缺憾的完备性世界伯林专注于探讨伦理、政治、审美价值和人类知识领域的价值多样性;无论在政治理论和历史哲学著作中,还是在认识论著作中,“这种专注都居于中心位置”(豪舍尔:《序言》,引自伯林,20XX 年,第4页)。
“既然没有一种解决方案是保证不会错的,那么,也就没有一种部署是终定的”(伯林,20XX年,第103页)。
承认和接受”有缺陷的不完备的世界”是伯林的惟一选择。
他由此提出了第三个价值论命题:“不存在无缺憾的完备性世界”。
伯林基于对人性现实的探讨来揭示人类基本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重视不同社会基本制度设置的思想观念根源或意识形态根源,但否定其超越人性的形而上学根据,把社会制度建构建立在对某种人性模型即多元论人性模型的确认之上。
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论证,对我们认清自由的本质,认清一些政治思想对自由的严重误认,重新认识和评价近代文明以来尤其是20世纪一些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伯林,20XX年,第186页及以后)。
伯林主张有原则的宽容,主张少数派和异端的消极自由权利应当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步出困境之路存在于某种逻辑上混乱的、可变的甚至是含糊的妥协”(同上,第102页)。
伯林强调现代社会应当全面保护个人的消极自由,使其免于积极自由的过分侵害。
伯林把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或公共理性置于同等重要的平行地位,积极地替消极自由和公民权利作辩护,他提醒我们,我们应当提防“开始时作为自由学说的东西结果成了权威的学说,常常成为压迫的学说,成为专制主义的有益武器”(同上,第42页)。
在伯林看来,尽管正义的自由社会可能比任何其他社会都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它绝不是没有代价的。
“舆论一律的要求今天比昨天更加急切;忠诚受到更严厉的试炼;有其自己私生活品位和内在行为标准的怀疑论者、自由主义者、个人,如果他们自己不刻意认同有组织的运动,就将成为双方面恐惧与嘲笑的对象,成为迫害的目标,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大战中,受到所有进入阵地的党派的诅咒与蔑视。
”(同上,第100页)。
不存在没有代价的社会世界。
任何一个社会制度都不可能为所有的人类价值留下足够的空间。
“它的实现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压制是为了生存,而生存主要是去压制。
于是治疗变得比疾病更坏,并且采取教条的形式,而这些教条是建立在某些个体的简单的、清教徒式的信仰之上的,他们从不知道或早已忘记了生活的甘美、自由的自我表达、人与人的关系的无限多样性、自由选择的权利、忍受的艰难、屈服的无法容忍性等等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