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中医秋季养生

合集下载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最新9篇)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最新9篇)

秋季养生保健知识(最新9篇)1、合理膳食,以防燥护阴、滋阳润肺为准则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秋燥之气易伤肺。

因此,秋季饮食宜清淡,少食煎炒之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蔬菜宜选用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鸭肉、青鱼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等。

适当多饮水,多吃些萝卜、莲藕、香蕉、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尽量少食或不食葱、姜、蒜、辣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及油炸、肥腻之物。

体质、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但不能猛吃大鱼大肉,瓜果也不能过食,以免伤及肠胃。

另外,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以免引发肠炎、痢疾等疾病。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

在此季节老年人必须加强体育锻炼,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

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后要积极参加活动健身锻炼,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锻炼项目。

3、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秋季万物成熟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秋天也是万物逐渐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

在此时节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可经常和他人、家人谈心,或到公园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这些都有益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4、衣装适宜,谨防着凉秋季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在此季节,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过早、过多添加衣物;在此季节只要不是过于寒冷,就要尽量让机体保持于凉爽状态,让身体得以锻炼,使其具有抗御风寒的能力。

但是金秋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老年人要顺应气候变化,适当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发呼吸道等各种疾病,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防寒保暖,防病保健5、秋燥伤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湿度小,人易出现咽干、干咳等症状,这是由于燥邪伤肺所导致的现象。

秋季养生肺为先

秋季养生肺为先

秋季养生肺为先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9年第10期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时以营秋天气候干燥,人们常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发紧脱屑等现象,本身有呼吸系统宿疾的患者病情也容易复发。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而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

外邪侵犯人体,不管从口鼻吸入,还是由皮肤侵袭,都容易犯肺而致病。

所以秋天养生,应以“养肺”为先。

饮食润肺“燥”是秋天的主气,容易伤肺阴,多服用具有滋阴润燥以及补益肺气作用的食物,可起到养肺的目的,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豆浆、鸭蛋、蜂蜜等食物。

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以防肺火太盛,损伤肝的功能。

除了“少辛”,在秋天还要“ 增酸” ,以增强肝功能。

可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

另外,还要少吃寒凉之品,平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每天应饮水2000毫升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滋润。

要注意避免风寒,保护肺部机能,避免出现各种疾病。

运动健肺平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慢跑、快走等,不仅能够有效地增加肺活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肺功能,特别适合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以及慢性病患者。

耐寒锻炼也可健肺,比如常用冷水洗脸、浴鼻等;身体健壮的人,可用冷水擦身甚至淋浴。

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能力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坚持秋冬泳等。

体弱多病、老年人、儿童不宜做耐寒锻炼,应根据身体实际情况选择锻炼项目。

呼吸清肺适度的呼吸动作有助于清肺。

腹式呼吸法可以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于慢阻肺和肺气肿患者病情的恢复。

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呼气时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可让肺部气体交换更充分,支气管炎患者可常做。

还可用吸入水蒸气的办法使肺脏得到滋润。

按摩护肺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组,可有效预防鼻炎等呼吸道疾病。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

中医春夏秋冬四季养生之道胡纯北京京城名医馆著名医师北京鼓楼中医院退休医师郑景滨北京红医联合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春季的到来,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春季养生也是四季养生之开始,所以春季体质的养生保健之道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

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有“困”的感觉。

夏季阳气流溢,气血通达于表,毛孔开,汗大泄,所以常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而秋季阳气始衰,阴气始生,气血渐趋于里,但充而不实,所以仍有“乏”的感觉。

这就是“春困、秋乏、夏打盹”的原因。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制定了相应的养生方法,那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首先是精神养生。

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静的好心态。

春季是肝旺之时,因时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

可有目的的根据医生的推荐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等,食品可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但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者,应禁食如羊肉、蟹之类易过敏食品。

再就是饮食养生。

春属木,与肝相应,“养肝之体用酸,舒肝之气用辛”。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黄豆芽、绿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类),忌油腻、生冷、粘硬食物,以顺应春季阳气之升畅。

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等,以补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的缺憾。

二、夏季中医养生注意事项用热来除热才是比较好的养生方法。

●热毛巾擦身夏天,人的脸面和躯干难免多汗,及时擦汗可促使皮肤透气,但必须用热毛巾,才能适应人体降温节律。

●洗热水澡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收缩,洗后反觉更热。

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

夏天该出汗时出汗,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和人体节律的方式。

●热水洗脚脚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上分布有全身的代表区和五脏六腑的反射点。

秋季养生方法推荐

秋季养生方法推荐

秋季养生方法推荐一.引言秋季是一年中第三个季节,通常从9月持续到11月。

这个季节的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变得干燥,昼夜温差加大。

在中医理论中,秋季属金,与人体的肺和大肠经络相对应。

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相应调整。

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收",即收敛阳气,滋养阴精。

适当的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疾病;调节身心,适应季节变化;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保持皮肤健康,预防干燥;改善睡眠质量。

二.饮食养生秋季饮食养生的核心原则是"润燥养阴"。

建议多食用润肺养阴的食物,如梨、柿子、葡萄、柚子等水果;白萝卜、莲藕、山药、芋头等蔬菜;薏仁、糯米、小米等五谷;以及银耳、百合、蜂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同时,适当食用温补性食物如羊肉、牛肉、栗子等,以应对逐渐变冷的天气。

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葱、姜、蒜、辣椒等。

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胃疾病,并保持适量饮水,维持身体充分水分。

推荐的食谱包括百合炖雪梨、银耳红枣汤和山药薏仁粥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度进食生冷食物,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并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三.起居调养秋季起居调养的重点是调整作息,适应昼夜变化。

建议早睡早起,与日落日出同步,理想的作息时间是22:00前入睡,6:00-7:00起床,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

居室环境方面,应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40%-60%之间,可适当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盆栽。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并注意室温变化,适时开启空调或暖气。

衣着方面,采用分层穿衣法,方便随时增减。

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麻、丝绸等天然面料,注意保暖,特别是颈部、腹部和脚部,并准备薄外套,应对早晚温差。

其他注意事项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适当进行午休(但不宜超过30分钟),以及避免久坐,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

四.运动保健秋季运动应以温和、持续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

中医养生调理慢性病

中医养生调理慢性病

中医养生调理慢性病慢性病是指慢性发展、持续存在并对人体健康产生长期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的一类疾病。

在现代社会中,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中医养生调理作为一种注重整体健康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调理在慢性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几种常见慢性病的中医养生方法。

一、高血压的中医养生调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身体上的不适。

中医养生调理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控制血压至关重要。

中医建议患者多食用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其次,中医特色的养生方法也对高血压患者有益处。

例如,中医常常推荐患者进行太极拳锻炼,太极拳能够帮助平衡体内能量,调整心情,放松身心。

此外,食疗也是中医养生调理的重要方面。

药膳搭配具有降压效果的中草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糖尿病的中医养生调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人口健康的慢性病。

中医养生调理在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着独特的价值。

首先,中医强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的膳食结构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中医建议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其次,中医养生调理强调运动。

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将对糖尿病患者有积极的效果。

另外,中医药膳对于调节血糖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中药杞菊地黄汤可以补肾养阴,调节血糖水平。

三、冠心病的中医养生调理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中医养生调理在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中医强调情志调摄。

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有情绪波动,中医强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

其次,中医倡导合理膳食。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
中医养生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旨在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秋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季节,因为它是阴气开始增长的时候,身体的阴阳平衡容易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秋季养生具有以下特点:
1.调节呼吸系统:秋季气候干燥,气温下降,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注重调节呼吸系统,增强肺功能。

可以通过适度运动、按摩、吸入芳香精油等方式来达到调节呼吸系统的目的。

2.调节消化系统:秋季食欲旺盛,但是由于气候干燥,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注重调节消化系统,增强脾胃功能。

可以通过食疗、按摩、针灸等方式来达到调节消化系统的目的。

3.调节心理状态: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注重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休息、打坐、听音乐、社交等方式来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

4.注重五脏调理: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注重五脏调理。

五脏分别为心、肝、脾、肺、肾,每个脏器都有其对应的季节。

秋季应注重调理肺和肾,增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

5.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气温下降,容易引起人体的寒邪侵袭。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疾病。

可以通过穿暖和衣服、适当增加锻炼等方式来达到防寒保暖的目的。

中医秋季养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方法,旨在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大家在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的要点

秋季养生的要点

秋季养生的要点
秋季,气候由热转凉,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1.精神调养: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

秋季,气候逐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易引起人们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轻情绪变化。

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2.起居调养: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应酌情增减。

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物。

3.饮食调养:秋燥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

可以适当多食一些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梨、苹果、葡萄、香蕉及绿叶蔬菜。

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4.运动调养: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项运动锻炼的好时机,散步、爬山、太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5.防病保健:
(1)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等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注重环境、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服用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等病可起到防治作用。

(2)秋季燥邪伤人,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大便干结、皮肤皲裂等症,预防秋燥,除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外,也可适量服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

中医秋季养生总结范文

中医秋季养生总结范文

随着秋风送爽,天气逐渐转凉,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秋季。

秋季,在中医理论中,是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阴气逐渐增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转换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节,中医养生尤为重要,以下是对秋季养生的总结与建议。

一、顺应自然,调整作息秋季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

中医认为,秋季阳气收敛,人应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阴气。

晚上10点到凌晨2点是人体阴气最旺的时候,此时进入睡眠状态,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养生。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调直吹,以适应季节变化。

二、饮食调养,润肺养阴秋季饮食应以润肺养阴为主,多吃一些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食材。

如梨、蜂蜜、芝麻、核桃、银耳、百合等。

同时,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等,以增强体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肺阴。

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秋季锻炼应以轻松、舒缓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在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此外,秋季阳光充足,可选择阳光明媚的天气进行户外活动,以吸收阳光,促进钙质吸收。

四、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肺阴。

因此,秋季养生要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欣赏书画、与朋友聚会等方式,缓解压力,愉悦心情。

五、中医养生,内外兼修中医养生强调内外兼修,秋季养生也不例外。

除了调整作息、饮食、锻炼和情志等方面,还可以通过中医养生方法,如拔罐、刮痧、按摩等,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

此外,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养生茶饮,如菊花茶、枸杞茶等,以增强体质。

总结:秋季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多加注意。

通过调整作息、饮食、锻炼、情志等方面,以及运用中医养生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度过这个季节,保持身体健康。

让我们共同关注秋季养生,迎接美好的季节变化。

慢性病的中医秋季养生

慢性病的中医秋季养生

慢性病的中医秋季养生慢性病的中医秋季养生秋季是一个适宜养生的季节,尤其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人来说,合理的养生方法能够帮助改善病情,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病的中医秋季养生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参考。

一、调整饮食,合理摄入营养在秋季,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多食用蔬菜水果,并注重控制食物的油脂含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应该避免食用高糖食物,选择低糖食材,并控制餐后的饮食量。

同时,无论是哪种慢性病患者,都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葱姜等。

二、合理运动,增强体质适量的运动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在秋季,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晨跑、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免疫力。

同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三、充足的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秋季天气干燥,容易造成人体失眠、头晕等不适。

对于慢性病患者来说,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

应该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四、心理调节,保持积极态度慢性病的治疗往往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可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调节,如读书、听音乐、与亲友交流等,缓解因病而带来的负面情绪。

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养生食谱、养生运动指导等相关资料,可供患者参考和实践。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慢性病:指病程长、进展缓慢、病程多年甚至终身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⒉中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有别于西医学。

⒊秋季养生:指在秋季季节进行的健康养生活动,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睡眠调节等。

中医秋季养生

中医秋季养生

中医秋季养生的方法行起居秋分的时候,阴阳相半,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几乎一样长短,随后又会出现白天缩短,黑夜延长的现象,而且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

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

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调饮食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

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

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荸荠、枇杷、桑葚、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沙参、麦冬、石斛、西洋参等。

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肉桂、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鹿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

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静情绪秋风萧瑟,天地间万物皆由盛转衰,草木也由荣转为枯竭,这无一不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

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

中医秋季养生

中医秋季养生

中医秋季养生中医对秋季养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秋季养生三字经。

希望对你有帮助!秋季养生常识1、忌悲伤:放松心情,不要悲伤,这样可以养肺气护津液。

2、面多擦: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

3、节食欲: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4、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

5、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6、齿数嗑:牙齿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7、吐浊气: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机能。

8、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和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9、目运转: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脑解乏。

10、耳常弹: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11、脊背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13、腹自揉:用手掌按摩腹部,适当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

16、足心搓: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17、净体肤: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揉搓身体,可以解除疲劳,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14、谷道提: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补气。

12、胸宜护:保持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

15、肢节摇:甩甩手,踢踢腿,增强活力,消除疲劳。

秋季养生要点你知多少1、健康饮食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年老胃弱者,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这对护肝益肺是大有好处的。

2、调理脾胃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

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养肺气:中医认为秋季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需要重点调养肺气。

肺主气,气主宣发,秋季是肺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呼吸道疾病易发的季节。

中医养生强调保持肺气畅通,可以通过呼吸操、散步等运动来增强肺功能,还可以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来滋润肺气。

2. 调养肾气:秋季是肾气最旺盛的季节,中医认为肾主水,秋季阳气渐衰,肾气相对旺盛,因此需要重点调养肾气。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增强肾脏功能,如散步、太极拳等,还可以食用一些滋补肾气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

3. 调养脾胃:中医认为秋季脾胃功能旺盛,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脾胃功能失调。

因此,秋季养生需要重点调养脾胃。

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脾胃功能,如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大枣等,还可以避免食用过凉、过辣、过油腻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4. 调养肝气:中医认为秋季是肝气最旺盛的季节,也是情绪波动最大的季节。

因此,秋季养生需要重点调养肝气。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舒缓情绪,如散步、太极拳等,还可以食用一些平肝降火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红柿等。

5. 调养心神:秋季是心神最安宁的季节,也是养心养神的最佳时机。

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来调养心神,如充足的睡眠、冥想、读书等,还可以食用一些养心安神的食物,如枸杞、山楂、酸枣仁等。

中医秋季养生的特点是根据秋季气候变化和人体机能的特点,针对肺气、肾气、脾胃、肝气和心神等方面进行调养,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通过适当的运动、饮食调理、心理调节等方法,可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和缓解一些秋季常见的疾病。

秋天中医养生讲座

秋天中医养生讲座

秋天中医养生讲座
秋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期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秋季是金属元素和肺经的主导季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保健方法和饮食调理。

气象变化
秋天的气温逐渐变凉,湿度也下降。

这种寒凉干燥的天气容易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肺经关注
秋季肺经容易出现问题,常见的有咳嗽、咳痰、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肺经的调养,保持气道通畅。

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肺经健康的食物,例如梨、百合、蜜枣、花生等。

同时,也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肺经造成不良影响。

身体锻炼
秋季适合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心理调适
秋季时节,天气逐渐凉爽,人们的心情也容易转差。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保持积极的情绪,避免压力和忧虑的影响。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讲座内容,我们了解了秋天的中医养生重要性,以及在气象、肺经、饮食、锻炼和心理等方面的养生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秋天做好自我保健,保持身心健康。

秋季养生需注意的方面

秋季养生需注意的方面

秋季养生需注意的方面秋季养生法秋季万物成熟,果实累累,正是收获的季节。

但是气温由热转寒,早晚温差较大。

此时,阳气渐收,阳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早睡早起秋季自然界的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

秋天气候转凉,要早些睡觉,以顺应阴精的收藏,又宜早一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另外适当早起,适当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二、要适当“秋冻”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还不至于寒,人们还能耐受,不妨进行一点锻炼,逐渐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

“秋冻”就是说“秋不忙添衣”,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伤耗,阳气外泄。

秋季应顺应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

但是“秋冻”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

进入深秋时就应注意保暖,若气温骤降,一定要多加衣服。

三、要清静养神秋季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秋风秋雨易使人感到萧条、凄凉,勾起忧郁的心绪。

尤其是老年人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多愁善感。

这时候最好多听一听音乐,或静下来读一本好书,或与好朋友聊天,或到户外散步,这些都能排解苦闷的情绪。

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认为,秋天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还要注意不断收敛神气,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

四、要适当运动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

但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即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也就是说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

应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来选择运动项目,如登山、慢跑、散步、做早操、练气功等。

秋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内容

秋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内容

秋季中医养生知识讲座内容一、秋季养生的整体原则秋季是从夏季的炎热向冬季的寒冷过渡的季节,天气逐渐变凉,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渐长。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进行养生。

-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是秋季起居的重要原则。

随着昼夜时长的变化,早睡可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能使肺气得以舒展。

例如,一般建议晚上10点左右入睡,早上6• 7点起床。

这样有助于调整人体的生物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注意保暖,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的时候。

但也不宜过早地穿上过厚的衣物,应遵循“秋冻”的原则。

所谓“秋冻”,就是有意识地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刺激,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不过,对于体质较弱者,如老人、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则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减衣物。

- 饮食调养•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燥为主。

这是因为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可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芝麻、核桃等。

•适量摄入酸性食物。

中医认为,秋季肺气当令,金克木,而肝属木,所以秋季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

酸性食物入肝,有助于收敛肝气。

例如山楂、葡萄等酸性水果,不仅可以开胃消食,还有助于秋季养生。

•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入。

辛辣食物容易助火生热,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影响。

像辣椒、花椒等辛辣调料在秋季的饮食中应适当减少使用。

二、秋季养生与经络穴位- 经络养生•秋季养生可注重肺经和大肠经的保养。

肺经与人体的呼吸功能密切相关,大肠经则与排泄功能相连。

通过按摩或敲打这两条经络,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肺和大肠的功能。

•例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可以沿着肺经的循行路线,从胸部的中府穴开始,沿着手臂内侧前缘向下,一直按摩到大拇指的少商穴。

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每个穴位按压3• 5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度。

- 穴位保健•迎香穴是秋季养生中一个重要的穴位。

它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经常按摩迎香穴可以预防和治疗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如感冒、鼻炎等。

秋季中医养生

秋季中医养生

秋季中医养生秋季中医养生一、概述秋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节,中医养生在秋季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秋季中医养生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饮食、运动、穴位按摩等方法。

二、秋季中医养生的重要性1·防治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秋季是感冒和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中医养生可以提升身体免疫力,做好预防和治疗。

2·调节气机:中医养生重视调节人体气机的平衡,秋季养生有助于调节气机,增强人体阳气。

3·保养肺脏:秋季与肺脏的关系密切,中医养生注重保养肺脏,增强肺功能。

三、饮食养生1·秋季宜食用的食物:莲子、核桃、苹果、柿子等是秋季宜食用的食物,具有养阴清热等功效。

2·忌食的食物:冷饮、生冷水果等易伤害脾胃,应忌食。

3·具体的饮食调理方案:根据体质和需求,制定不同的饮食调理方案,包括健脾养胃、滋阴清热等。

四、运动养生1·秋季适宜的运动方式: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是秋季适宜的运动方式,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舒缓身心。

2·注意事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

3·具体的运动计划: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的频率、持续时间和运动项目等。

五、穴位按摩1·秋季常用的穴位:足三里、关元、气海等是常用的秋季穴位,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机能。

2·按摩方法:按摩可以使用指压、拇指轮流压揉等方法,按摩时间和力度要适中。

3·注意事项:按摩前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六、附件本文档附带了秋季中医养生的饮食方案示例、运动计划示例以及常用穴位按摩手法图示。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养生:指通过调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手段,达到保健身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2·中医:指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包括针灸、按摩等疗法。

3·穴位:人体上的特定部位,按摩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饮食调养
• 4、护脾胃,远凉果 • 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保护脾胃,多进温食, 节制冷食、冷饮,慎食瓜果。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 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
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
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
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
三、饮食调养
• 3、要保健,食清淡 •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煎炒之物,蔬菜宜选用大 白菜、菠菜、冬瓜、黄瓜、白木耳;肉类可食兔肉、 鸭肉、青鱼等;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晨起可以粥食为主,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片粥、 黑芝麻粥等,可多吃些红枣、莲子、百合、枸杞子 等清补、平补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寿。
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 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 但是,身体虚弱的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是不适宜
秋冻的!
二、起居调护
• ②睡眠 • 分早秋、中秋、暮秋三个阶段来调整作息时间。
• 初秋时节,按照晚睡顺应阴气,早起顺应阳气的原则进行睡眠养生。
延续夏季时期夜卧早起的习惯,以预防劳气伤阴。 • 到了中秋和暮秋,就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 早起以舒达阳气,采用早睡早起的方式。人体的生理变化顺应自然界 的变化,秋季的收获,人们的劳动强度增加而产生困倦感,人们经常 有疲乏、易困的现象出现,这就是“秋乏”现象的产生,秋季的早起, 能够使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从而避免秋乏的发生。
三阴交
归经: 足太阴脾经 定位:
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 功效:
健脾养血、调补肝肾、安神补虚
主治: 肠鸣,腹胀,腹泻, 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
产遗精,阳痿,遗尿. 心悸,失眠,高血压,下肢痿痹。
太溪
归经: 足少阴肾经 定位:
足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
功效: 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
• 1. 五行属性: •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即是收敛、沉降、 稳定,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的作用。
• 2. 五脏归属:


肺为 “相傅之官,治节出焉”,通于秋气。
秋季养阴
• 中医认为,久病伤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 心病、慢性肾病、脑中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 养阴补虚是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
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3.拔罐

拔罐,古称“角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借 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 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火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 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 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 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散步,适当看看电影、电视,或养花、垂钓,修身养性, 陶冶情操。以防悲愁忧思的情绪伤身。
二、起居调护
• ①着衣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民间谚语。它正符合了《内经》所提到的秋 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自“立秋”节气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
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出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时我们应循序
三、饮食调养
•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 1、要润肺,多喝水 •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是肺金当令之时,秋季易耗 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干咳、皮肤瘙痒等 证。 • 防秋燥,首要任务是要保护人体津液,最简便的一招就 是多喝水。人一天最少需要2000毫升水。清晨起床一杯
水对患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及便秘者更为有益。
遗尿、小便不利、便血、中暑高热、丹毒、荨麻疹等。
足三里
归经: 足阳明胃经 定位: 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
指(中指)。
功效: 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肚腹三里留)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积、
癫狂、中风、虚劳赢瘦、心悸、气短、脚气、水肿、下肢痿痹。
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杏仁川贝百合粥
• 原料:杏仁30克,川贝母15克
,百合30克,粳米50克。
• 做法:先将杏仁、川贝母、百 合洗净,装入已消毒的纱布袋 内,先煮1小时,捞去药渣后放 入粳米(洗净),再煮20-30 分钟,即可食用。 • 功效:滋阴润肺。
南瓜黑米粥
• 原料:南瓜200克,黑米150克,大枣60克。
5.针刺
• 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 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 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 益寿延年的目的。 • 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 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 针灸养生法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进而补虚泻实,全面调整脏腑的机能。
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 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功效:健脾益气。
山药枸杞粥
• 原料:白米100克、枸杞10克、山药300克
• 做法:首先将白米和枸杞洗净沥干,山药
去皮洗净并切成小块。置锅于火上,将水
倒入锅内煮开,然后放入白米、山药以及
枸杞续煮至滚时稍搅拌,再改中小火熬煮
30分钟既可。
• 功效:健脾补肾。
四、运动调整
• 秋季天高气爽,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走进大自然,多接地气,有
功效: 清泻阳明,祛风解表,通经止痛,通调肠腑,
熄风开窍。
主治:(面口合谷收) 发热、头痛、耳聋、面口不收、口噤不开、
便秘、痢疾,小儿惊风、风疹、痛经、滞产、
手指麻木等。
内关
归经: 手厥阴心包经 定位:
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
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祛风通络 主治:(心胸内关谋)
• 秋冬养阴,和冬病夏治一样,都属于在疾病调理及养生
保健中,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来达 到调和阴阳的目的,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 阴虚之人需滋阴养液,秋冬两季阴气盛,是补阴最佳的 季节。
秋季养生的内容护
饮食调养
运动调整
基本原则—“养”“收”
心痛、心悸、胸闷气急、呃逆、胃痛、恶心呕吐、失眠、晕车、
手臂疼痛、头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委中
归经: 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
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中间。
功效: 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开窍启闭,定志安神。 主治:(腰背委中求) 腰腿疼痛、下肢痿痹、下肢怕冷、转筋、疟疾、腹痛、急性吐泻、
三、饮食调养
• 2、要滋阴,多食酸 •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 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金太旺则克肝木,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
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多吃清热生津、
养阴润肺的酸味食物。比如梨、柑橘、甘蔗、荸荠、
百合、银耳、萝卜、莲藕、香蕉等。
(2)调整脏腑功能; (3)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4)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2.刮痧
• 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 穴位,通过良性刺激,使经络穴位处 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 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防病治病 的作用。
• 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
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 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 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 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 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
助于养阴,舒展筋骨,才能畅通经络,达到强身的目的。
• 秋季锻炼能够让人心情舒畅,避免悲秋的情绪。运动后还能达到促进 睡眠的作用。 •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 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 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故老年人应重 视耐寒锻炼,如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 但是秋季锻炼要适度,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 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 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此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 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季是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 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 “廉”:如中医经络养生,利用人体自身的经络穴位调理能力,无需
花费一分钱,即可预防多种疾病。
中药保健
常用的补虚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生脉饮等。 其中,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沿用千余年的养阴经典名方,方 以熟地、山药、山茱萸“三补”和丹皮、泽泻、茯苓“三泻”组 成,补泻结合,调理阴阳,滋补肝肾之阴,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类 阴虚疾病,秋冬两季坚持服用,可有效改善久病阴虚体弱的症状,
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用的穴位
• 安全有效且容易取得
1.合谷(手阳明大肠经) 2.内关(手厥阴心包经) 3.委中(足太阳膀胱经) 4.足三里(足阳明胃经) 5.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6.太溪(足少阴肾经) 7.太冲(足厥阴肝经)
合谷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
在第1、2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
络的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 《黄帝内经》的《灵枢· 官能》说“针所
不为,灸之所宜”。
• 作用: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 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
• 艾,是纯阳之品,故对于保健要穴进行
艾灸,是强壮身体之首选。常用的穴位 主要有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脘等。
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
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