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沁园春同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学生:不熟悉!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
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
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
(板书课题)老师介绍写作背景二、自由朗读全文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
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multis)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
(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
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沁园春
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词,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2、强化诗词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感受诗词意境。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3、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结合《沁园春·雪》(九年级上),导入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1.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引导学生谈一谈作者情况,并指导学生将两首词比较,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点?明确: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他本身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对唐“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情有独钟,他的诗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
他强调以丰富的形象表达丰富的感情,寄寓所表达的事理,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结构相似,韵脚相同。
两首词同属“双调” ,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
一般呈现出旷达疏放、豪迈悲壮的风格。
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2.词,这种文学样式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又名“长短句”、“诗余”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等,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沁园春 长沙》 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1.导语:有一个人,在西点军校的眼里他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在西哈努克亲王的眼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 ;在儿子儿媳妇的眼里,他是“严中有宽,宽中有严”的父亲;在孙子毛新宇的眼里,他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将军;在人民的眼里,他是东方永远不落的太阳。
他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道的君王;他是“阅尽人间春色”,“搅得周天寒彻”的东方的巨龙;他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士;他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更那堪凄然相向”的浪漫的诗人;他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领袖毛泽东!他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2.介绍背景这首词的题目是《长沙》,作于1925年。
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也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
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
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沁园春 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舸”“峥嵘”““遒”“遏”“樯”“天堑”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2、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3、通过诗歌的形象和创作背景理解领会诗歌的意境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从口头和书面描述本词的意境体会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教学重点:1、掌握“舸”“峥嵘”““遒”“遏”“樯”“天堑”等词语的读音和意义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形象和创作背景理解领会诗歌的意境(重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2、听读即老师范读(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和全词的句读)“舸”“峥嵘”““遒”“遏”“樯”“天堑”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朗读既由学生集体朗诵进行对全词整体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参照预习提示注解,介绍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感受词中雄奇阔大的意象。
创作背景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导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沁园春雪教案如何去写?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几篇教学方案,欢迎浏览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播放《我爱你,塞北的雪》,再播放音频《沁园春•雪》,由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二、题解与背景: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一、初步了解诗词中的“意象”,为进一步学习诗歌打下必要的基础;二、初步学习通过“意象”逐步读懂诗歌的基本方法:寻意象→解意象→品意象→炼意象,进而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一、毛泽东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
明代胡应麟则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诗词大多是利用意象来抒情的诗歌。
本词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作,是学生学习意象的极好标本。
二、本词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第一首诗歌,给指导学生一种科学可行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从意象入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学习方法。
三、可以从学生试写一个秋天自然景观的小片段引入新课,然后逐层深入地研读诗歌:寻意象:了解内容→解意象:抓住特征→品意象:归纳主旨→炼意象:总结规律。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通过“意象”逐步读懂诗词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本词主旨,总结毛泽东诗词将情、景、事、理有机结合的一大显著特色。
【教学方法】读写结合、诵读、讨论、评注。
【教学工具】多媒体或电子白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写片段,引入意象。
1、提供一张秋天景色萧条的图片(含有枯萎的荷叶、池塘边的枯草和光秃的树枝等),让学生根据图片写景(100字左右)。
然后,请几名学生朗读短文,由一名学生归纳几篇短文所写景物的共同特色:凄凉萧条。
2、引出“意象”概念。
(幻灯显示)【链接一】意象是抒情性作品尤其是诗歌艺术最小的意义单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也是读者认识和把握艺术形象,进入艺术境界的桥梁与纽带。
大致分为动植物意象、自然景观意象和人文景观意象三类。
【同步练习】试找出下列诗歌中的意象——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参考答案:有落花、空山、月出、鸟鸣、山涧,描绘的是“静”和“闲”的意境)二、寻意象:了解内容。
1、由一名学生朗诵全诗。
讨论:本诗写了哪些意象?2、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沁园春》这篇文章,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2. 培养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独立解读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鲁迅小说的主要思想和文学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解读《沁园春》中的深层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电子版《沁园春》文本2. 纸笔、书籍、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沁园春》一文的背景,并提出学习的问题:“我们在这个多事之秋,是否也能够有‘沁园春’的温暖和希望呢?”二、呈现文本(5分钟)将《沁园春》的文本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用纸笔阅读并标注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文本解读(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分析其中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以了解鲁迅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文学风格。
四、情感体会(10分钟)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 文中的“沁园春”是否只是一个景点名称?它代表着什么?2. 作者为什么要以林则徐为正面形象?他的形象和寓意是什么?3. 文中的“语默语默”一词何意?它代表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态度是什么?五、延伸拓展(10分钟)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自由发挥,扩展对《沁园春》的思考:1. 《沁园春》是用土地上农民们日常的劳动犒劳自己,表达了劳动的意义。
你有没有类似的体会?2. 《沁园春》中有许多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你总结了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六、总结归纳(5分钟)请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总结《沁园春》的主要思想和文学特征。
七、课后拓展请学生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沁园春》的理解和感受。
高中语文 1《沁园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沁园春·某某》一、内容与解析1、内容:《沁园春·某某》写于1925年再游某某,所见所感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
2、解析: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的革命心路历程。
本文反映了作者游经某某,看到壮阔秋景抒发了革命志士主宰祖国命运的豪情。
二、目标与解析1、目标:(1)品味诗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2)感受抒情主人公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解析:(1)理解本词景与情的关系,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品读词中丰富的意象,展开丰富的联想。
(2)结合背景的分析,领悟诗人激越的情感,感受诗人胸中的豪情。
(3)体会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壮志,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培养开阔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沁园春·某某》中众多意象的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渲染等表现手法,学生在鉴赏是容易遇到赏析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鉴赏全诗。
四、教学条件支持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流程(一)基本步骤(二)教学情境二、问题与例题导入:一提到深秋,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秋天的萧瑟。
如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逢秋悲寂寥,如被尊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
唐X禹锡《秋词》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者另辟蹊径,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更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沁园春雪(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2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所抒发的情感及其节奏。
3 、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秋是一个丰富的季节,秋是一个多愁的季节,秋也是一个充满想象的季节,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许多多伤秋、感秋或赞秋的诗文,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秋的感悟与理解,你了解的有哪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以下诗句,并让学生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老而弥坚)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沉郁壮阔)(营造适于本词鉴赏的情景氛围,以便于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诗词形成一种感性认识,也便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鉴赏本词的兴趣和热情。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播放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诵(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2、学生自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分别圈出统领上下阕词句内容的两个字;划出最能表现本词主旨的一句词,体会这句词在全词中的作用。
• 提出一个自己自学时最难解决的问题。
3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4 、课堂讨论,教师归纳板书:上阕:描绘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看)主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启下)下阕:抒发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怀(忆)(引导学生用诵读法自学,让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与诗词对话,通过对话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通过圈划法揣摩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知诗词的能力。
)三、品味鉴赏,体景悟情1 、赏析前三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 长沙 教案(系列三) -
竞争之烈─→红绿争辉,船只争流,鹰鱼争乐
(3)第三层:找一找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看今朝,问在座学子,谁主沉浮?”没错,此句化用了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沁园春·长沙》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到底是“谁主沉浮”?今天,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大气诗作,体会这位伟人青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出现的位置?
(回忆词的相关知识点:词的概念,问本词词牌和题目)
词,又称为长短句,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题材,萌芽与南朝,形成于宋,盛行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每一首词都有词牌。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词牌规定的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本文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抒写有利于激发当代青少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年级的新生,虽然在初中接触学习过一些篇目新诗,但对于新诗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基础背诵上,鉴赏诗歌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时,将朗读作为重点和核心,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学习诗歌,在朗读中去品味语言,去鉴赏诗歌情感。学习本节课文可以为诗歌鉴赏提供一定的帮助,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奠定基础。本课学习,既是一个引子,又有一个例子,对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能力有所作用。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1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必修一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古典诗歌,而其后两篇诗歌都是用白话写成的现代自由诗。
虽然《沁园春·长沙》被列为略读课文,但编者将其放在第一单元之首篇,是有其用意的。
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多是古典诗歌,对现代自由诗比较陌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安排《沁园春·长沙》,编者是要将其与新诗进行比照,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异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故而,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过渡作用,其作用不容忽视。
更何况其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分为上下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由无产阶级掌控国家民族命运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学习这首诗应抓住词中壮景与豪情之间的关系进行品析。
同时结合诗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特殊身份,及其心系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爱国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他们虽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学习了一些古典诗歌,对古典诗歌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是毕竟还是比较简单浅易。
在他们的心中,古典诗歌还是比较神秘的,对学习创作诗歌更是有为难情绪,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并进而能燃起他们创作诗歌的欲望,学习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他们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练习带感情诵读,提高诵读能力。
2.体会诗歌通过绘“壮景”叙“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3.激发创作诗歌的热情,学习创作诗歌4.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会壮景、壮事抒豪情的艺术特色2.感受并学习伟人心系国家民族的爱国之情难点:学习创作诗歌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展示自己创作的几首诗歌)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诗歌《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想必大家已经学习过了,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新学习它,来个“老歌新唱”,就如孔子所说的那样:“温故而知新”,希望我今天的课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意。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
高一语文教案《沁园春教学目标:1. 了解《沁园春》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2. 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启发学生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4. 通过学习《沁园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并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1. 掌握《沁园春》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2. 分析诗歌的内涵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2. 理解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3.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情感抒发和个人思考。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沁园春》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对话式教学: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表达等方面;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相关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沁园春》;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促进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沁园春》的背景,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 诗歌鉴赏(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品味《沁园春》的诗意,探讨诗中的意象、象征等艺术手法,并分析作者借助这些手法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Step 3 时代背景与思考(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沁园春》对时代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诗歌的理解与思考。
Step 4 拓展阅读(20分钟)教师介绍与《沁园春》相关的其他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并与学生一同分析这些作品的异同和共同主题。
Step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思路,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
2020届高中语文 1.1《沁园春》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谈谈体会
回忆诗句
由情景导入,设置疑问,留下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内容
导入
(5’)
(5’)
一.初步感知 体会独特
1.快速阅读全文,体会一下在毛主席的笔下秋的特征?
4.上下阙之间的关系?
补充知识
指导诵读
提问引导
任务驱动
了解笔记
反复诵读
思考交流
合作回答
为鉴赏下文奠定基础
在反复诵读提高诵读诗歌能力
以活动的方式促进课程实施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教学目标
教学
过程
授课主要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7’)
明确:上阕为景,下阕为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
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
③、词按字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2.诵读感知:
听读正音,范读出示手迹
初读入境,提示朗读技巧
齐读把握感情基调,学生谈感受
四.深入文本 品读鉴赏
活动一:理清思路 寻找画面
1.默读圈点:找出塑造主人公“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动词)
课前准备
学生:1.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利用字典,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尽量做到有感情朗读。
2.利用数字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在长沙的活动资料。
教师:针对目标、重难点和学情,认真备好教案及多媒体课件准备。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导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创作的一首词。
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述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人教版高中沁园春雪优秀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温习巩固,培育学生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素养。
时刻5分至6分钟。
教学进程:一、板书课题,明确教学内容。
二、展现问题:请说一说描述雪的优美诗句有哪些?3、前后桌学生讨论交流。
时刻2分钟。
4、请学生回答,提示学生注意所说诗句的作者及朝代。
(至少要有3位学生发言)五、布置课后作业:搜集与雪有关的诗句或文章,并进行交流。
资料预备:A、描述雪的美好诗句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③忽如一晚上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c 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盛行》)⑦遥知不是雪,为有幽香来。
(北宋·王安石,《梅花》)⑧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⑩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11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2 落尽琼花天不吝,封他梅蕊玉无香。
(宋·杨万里,《观雪》)13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14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2课时教学设计
一、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辈青年时代树立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2、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3、培养学生读诗词、品赏诗词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评价.4、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1、通过品味臆象,进一步感悟诗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诗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2、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方法:语言品读法、点读法、两比较法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教时导入课题:初中我们学习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遍。
如果说《沁园春·雪》表现的是毛泽东高屋建瓴的宏大气魄,那么,我们今天再学一首同一词牌的展示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的词作------板题: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解题:沁园春:词牌名。
这是一首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又叫诗余、曲子词,起源于隋唐,大于宋。
它原本是配合宴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每个调名只标志某种固定的文字、音韵、结构格式,与内容无大联系。
根据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中长调按照音节分为上阕、下阕。
阕是音乐中止的意思,分成上下阕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一格或隔行表示。
1911年,十八岁的毛泽东到湖南省会长沙。
开始了他在长沙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
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
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
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附1: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2:板书设计:
万山峥嵘岁月
意象湘江看作者:“立”于“寒秋”忆同学少年战斗万类中流击水精神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词的欣赏》曹雄飞《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诗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