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具有高度湿润状况的生态环境,也是具有高产生物多样性的区域。
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和威胁,并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以期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一)湿地面积减少全球湿地面积的变化一直是环境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全球湿地面积约为1.2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5%。
然而,由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全球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平均每年减少1%。
据统计,过去100年中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50%以上,约有20%的湖泊已经消失,部分河流变成了断流河,全国湿地现存面积约为530余万公顷,其中真正具有湿地性质的生态系统只占原面积的1/10。
(二)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变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由人类经济活动造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湿地面积被开发和破坏,湿地自身的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地等因素发生了变化。
同时,由于化学品的排放和农业的污染等因素,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例如,有些区域的湿地出现了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严重问题。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已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湿地保护的投资力度,提高湿地保护的标准;加强湿地修复技术的研究,提高湿地修复的效率和质量;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提高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湿地生态系统现状的问题,研究学者提出了许多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
其中,最为常用的指标为生物多样性指标、水质指标、土壤指标、地球物理指标等。
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也有利于制定相应的修复和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生态环境指的是以湿地生物、水体和土壤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地球系统。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并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湿地减少:受到城市化、农业开发和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影响,许多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湿地的填垫和干扰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碎化和失调,使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2.水质污染: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湿地周边的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3.物种灭绝: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但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湿地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湿地物种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4.生态功能退化:湿地具有调节水文、净化水质、保持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但由于湿地的破坏和污染,湿地生态功能逐渐退化。
这将对人们的生活、经济和生态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问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水文与水质研究等方面。
湿地恢复与保护是当前湿地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研究,探索了湿地恢复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湿地的人工补水、植被修复和水质改善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湿地的恢复和保护。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和监测,深入了解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规律。
他们研究了湿地中的重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湿地水文与水质研究也是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水文观测和水质分析,探讨了湿地水文过程和水质变化的规律,并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水文和水质的影响。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
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湿地是地球上最丰富、最具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它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稳定的栖息地,同时也对水环境的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
为了保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中国湿地退化与保护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湿地的退化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过度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湿地被填埋和破坏,大量湿地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由于过度放牧、过渡农业和排放废水等原因,湿地水质污染严重,许多湿地动物和植物无法生存。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也对湿地造成了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和温度的波动,影响湿地的水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中国开展了广泛的湿地保护研究。
首先,中国加强了湿地保护的立法和政策。
2002年,中国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湿地保护的目标和原则,并推动了湿地保护的实施。
政府还建立了湿地保护区网络,为湿地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机制。
其次,中国加强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定期调查和监测湿地的面积、植被、水质和动物等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湿地的退化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中国还支持湿地保护的社会参与和科学研究。
通过与公众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提高湿地保护的参与度和科学性,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湿地保护研究方面,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旨在揭示湿地退化的原因和机制,并寻求有效的保护措施。
例如,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湿地退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控制过度开发可以有效减缓湿地退化的速度。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遥感技术研究湿地的变化情况,提供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研究,中国积累了丰富的湿地保护经验,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中国湿地保护研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湿地科学及研究趋势
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进展之五——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问题与展望现有的模型是在特定条件下来研究的,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和差异性,须根据实际和需要来丰富、完善和改进。
1.面临的问题(1) 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类型的复杂性。
由于湿地类型复杂多样,周边环境影响轻重不同,不同的时空尺度对应着不同的湿地状态,从同样的目的出发而在不同的时空尺度内采样、设计与建模会得到不同的模型表达,特别在各个参数的选择上差别很大。
因此,要应用模型来描述湿地系统和系统的行为,就要对研究系统作某种简化,集中反映湿地系统最本质的特性,特别是湿地的功能方面。
(2) 模型建立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短期内,由于数据量的不足和采样、分析的瞬时性,导致了所建立的模型不能正确反映现实和运转的湿地系统,从而使得出的模型规律性差。
因此,没有长期的定位监测,很难得出有效的模型。
(3) 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的实用性。
目前实用性模型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许多模型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模型过于复杂,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很难操作;二是模型过于简单,很难反映湿地本身的运行规律。
当然也有一些模型既适于研究对象,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值得参照。
(4) 湿地模型的经济性。
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成本和投入。
目前,国外在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方面,已有了相当大的投入,并成功地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湿地模型。
在我国,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在这方面还需作出更大努力。
2.展望随着湿地研究的深入,数学模型在湿地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由于自然湿地的易变性和不确定性,其发展规律和环境影响又复杂多变,湿地模型的研究将首先集中在许多条件可控的人工湿地或半人工湿地的模拟与建模上,在此模拟与建模的基础上,改进和修正各种参数,然后将其推广到相似类型的自然湿地中进行验证,使其逐渐适宜于自然湿地的动态过程。
另一方面,功能模型的研究在湿地模型研究中将占主导。
特别是湿地净化功能模型、湿地调蓄功能模型、湿地生产力模型等将是研究的主要热点。
湿地分类和湿地景观分类研究进展
湿地分类和湿地景观分类研究进展
湿地分类和湿地景观分类研究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
入研究。
湿地分类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根据湿地特征进行分类,而湿地景观分类的研究则更侧重于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对湿地类型进行分类。
在湿地分类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分类方法,将湿地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然后进一步细分为多种湿地类型。
另外,一些学者则强调了湿地的水文特征,将湿地分为淡水湿地和咸水(半咸水)湿地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多种湿地型。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则从植被类型出发,根据湿地植被的特点将湿地分为不同的类型。
在湿地景观分类方面,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根据景观特征对湿地类型进行分类。
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覆被的分类方法,将湿地景观分为水域、沼泽、湿草甸等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则从景观的空间结构和异质性出发,对湿地景观进行分类。
总的来说,湿地分类和湿地景观分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湿地分类的尺度问题、分类依据相对单一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和完善,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本文将从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和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湿地是指陆地与水域之间过渡带上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沼泽、河流、湖泊和沿海湿地。
湿地生态环境具有水文、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特点,对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营养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湿地正在遭受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据统计,近50%的湿地已经消失,而且每年还有大量的湿地正在受到破坏。
湿地退化主要表现在水体的污染、湿地生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方面。
水体污染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湿地周边的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开始不断排放,导致湿地水体受到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还会影响湿地中的食物链和营养循环,甚至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湿地生境的破坏也是湿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建设和农业用地的扩张,大量的湿地面积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受到威胁。
湿地生境的破坏不仅影响了湿地中的许多特有物种的生存,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湿地中的特有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危险。
一些湿地中的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着生存困境,其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源受到威胁,生存环境已经遭受到了破坏。
为了阻止湿地的进一步退化和破坏,科研人员们一直致力于湿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地调查和科学试验,不断深入探讨湿地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他们对湿地水体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科研人员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水样,对湿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其来源和污染程度。
人工湿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人工湿 地是一个模 拟的湿地系统 ,主要特点
有:( )建造 、运行成本较低。传统 的污水处理 1
厂处理每吨污水需用 07 . 元左右,而利用人工湿地 技 术处理 污水 ,直 接 运 行 成 本 每 吨 只 需 02—0 3 . . 元 J ( )操 作 简单 。人 工 湿 地 系统 的维 护 管 理 。 2 仅涉 及清理 渠 道 、种 植 收 割 和 经 营 管 理 等 。 ( ) 3 出水 水质好 ,可 以达 到 地 面水 水 质 标 准 。 ( )具 4
o e ai n c s a d s l i tn n e th s a s n f a te oo i a- n i n n a e e t n t e p p rt e rs a c d a c s p r t o t n i e ma ne a c .I a i i c n c l gc le vr me t l n f .I h a e e r h a v e o mp g i o b i h e n
是指 通过植 物根系 间微生 物代谢 、植物 的 富集 作用 等除 去污水 中的 B D O 胶体 、磷 、氮 以及 重 金 属等 物质 。在促进 废水 中污染 物 质 良性 循 环 的前 提 下 , 可充 分发挥资 源 的生 产 潜力 ,防止 环 境 的再 污 染 , 从而 获得污水 处理与 资源化 的最佳 效益 。
摘要 :人工湿地具有去 污效果好 、远行 费用低及维护简单等特点 ,r Z ̄&/ 泛 运用于污水处理 中,具有相 当显著的生 -
态环境效益。本文对人 工湿地在 中国的研 究进展进行 归纳、阐述 ,分析其研 究中存在 的问题 ,并对其今后 的研 究和应
用 进 行展 望 。
关
键
词 :人 工 湿 地 ;研究 ;进 展 ;展 望
人工湿地及其研究进展
图 3 直 流湿 地 示 意 图 垂
3 人工湿地 的 净化机理
31填料 、植物和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作用 . ( )填 料 1 人工湿地 中的填料又称滤料 、 基质 ,一般 由土壤 、 细沙 、 粗砂 、 砾石 、碎瓦 片或灰渣等构成 。填料 不仅为植物 和微 生物提供生长 介质 ,还通过沉淀 、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 去除污染物。 ( 2)植物 湿地 中生长的植物通 常称为湿地植物 ,包括挺水 植物 、沉水 植 物 和 浮 水 植 物 。大 型挺 水 植 物 在 人 工 湿 地 系 统 中主 要 起 固 定 窗 体 表面 、提供 良好 的过滤条件 、防止湿 地被淤泥淤塞 ,为微 生物
图2 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 ( )垂直流相 结合的一种新 型湿地 ,见图 3 。渗透 湿地采取地表布水 ,污水经水 平渗滤 ,汇人集水 暗管或集水 沟出流。通过地表 与地下渗滤过程 中发生的物理 、化 学和生物反应使 污水得到净化 。垂直 流湿地床 体 处 于 不 饱 和状 态 ,氧 通 过 大 气 扩 散 与 植 物 根 系 传 输 进 入 湿 地 , 消化能力强 , 适于处理氨氮含量 高的污水 , 但处理有机物能力欠佳 , 控制复杂 ,落干 / 淹水 时间长 ,夏季易滋生蚊蝇 。
2 工湿地 的类型 人
按照系统布水方式 的不同或水在系统 中流动方 式的不 同,一
般 可 将 人工 湿 地 分 为 三种 类 型 : ( )表 面 流 湿 地 1 图 1 示为表面流湿地 。向湿地 表面布水 ,维持一定 的水 层 所 厚度 ,一般为 l- 0 m,水流呈推流式前进 ,整个湿地表面形成 一 O 3c 层地表水流 ,流至终端 而出流 ,完成整个净 化过程。污水流人湿 地后 ,在流动过程 中与土壤 、植物 ,特别是与植物 根茎部生长 的 生物膜接触 , 通过物理的、 化学的以及生物的反应过程而得到净化 。 表面流湿地类似于沼泽 , 不需要沙砾等物质作填料 , 因而造价较低 。 它操作简单 、 运行费用低。但 占地大 ,水力负荷小 ,净化能力有限。 湿地 中 的 0 2来 源 于水 面 扩散 与植 物 根 系 传 输 ,系统 受 气 候 影 响 较 大 ,夏 季 易 滋生 蚊 蝇 。
国内外城市湿地进展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3-0006-02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12-09-25作者简介:张靖冉(1980-),女,北京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工程师张靖冉(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北京100089)摘要: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城市湿地研究的进展,寻求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解决方案,对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指出城市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佳的利用方式。
关键词:城市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5.1文献标识码:A0引言湿地是地球上水陆交接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在世界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将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物种、很高的物质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最佳的利用方式[2]。
1城市湿地的概念及特点城市湿地是位于城市区域内或城市边缘的各类湿地,包括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城市湿地面积较小,分布不均,完整的湿地往往被分成若干斑块,各个湿地斑块间连接度低,内部生境破碎化程度高;城市湿地具有明显区别于城区的小气候,集生态服务、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多功能于一体。
2国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国外湿地研究是从湖沼学和沼泽学开始的。
早在公元46年,德国日尔曼人初步认识了沼泽湿地。
到16世纪中期,欧洲人对沼泽湿地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如莱兰德的旅行游记就是一部较早反映湿地的著作,他提出沼泽是由森林演变而来。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湿地分布非常广泛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湿地研究较为系统详尽的国家。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Teal ,Pomroy 等就开始运用现代生态系统理论开展湿地研究工作。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地,还担负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净化水质、防洪调蓄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及气候变化等原因,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水。
水的状态、质量和流动性对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水动力学过程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水文信息、水体质量等指标,评估湿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并利用数学模型模拟湿地的水动力学过程,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除水之外,土地利用变化也对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面积的减少和破碎化,导致湿地的生境质量下降,物种多样性减少。
研究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气候变化也是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变化等,对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监测和模拟气候变化对湿地的影响,评估湿地的脆弱性,并提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为湿地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旨在评估湿地提供的各种生态功能对人类福祉的贡献,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参考。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采样等方式,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经济和社会的依据。
湿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水、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通过监测、模拟和评估等手段,研究人员能够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并为湿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人工湿地发展现状
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收稿日期:2023-11-30人工湿地发展现状马晓龙㊀赵雪涛㊀杨海娇㊀石坤冉(善水博通(宁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ꎬ银川750001)[摘㊀要]㊀作为水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角色ꎬ人工湿地在我国发展迅速ꎬ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体系建设ꎮ该文系统总结了人工湿地研究的发展现状ꎬ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人工湿地类型及优缺点现状ꎮ并且针对人工湿地的植物㊁基质等主要组成部分的成果做研究分析ꎬ旨为今后的人工湿地设计㊁建设和运维提供技术参考ꎮ[关键词]㊀人工湿地ꎻ现状ꎻ类型ꎻ植物选型ꎻ基质中图分类号:X703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125-03OntheDevelopmentStatusofConstructedWetlandMaXiaolong㊀ZhaoXuetao㊀YangHaijiao㊀ShiKunran(ShanShangshuiBaotong(Ningxia)EnvironmentalTechnologyCo.ꎬLTD.Yinchuan750001ꎬChina)Abstract:AsanimportantroleofwaterenvironmentprotectionsystemꎬconstructedwetlandhasdevelopedrapidlyinChinaandiswidelyusedintheconstructionofvarioussewagesystems.Thispapersystematicallysummarizesthedevelopmentstatusofconstructedwetlandresearchꎬandsummarizesthetypesanddisadvantagesofconstructedwetlandsathomeandabroadinrecentyears.Andfortheconstructedwetlandꎬplantsꎬmatrixandothermaincomponentsoftheresultsofresearchandanalysis.Itprovidestechnicalreferenceforthefuturedesignꎬconstructionꎬ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constructedwetland.Keywords:Constructedwetlandꎻcurrentstatusꎻtypeꎻplantselectionꎻmatrix1㊀人工湿地的发展现状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模拟自然湿地的污水处理技术ꎬ它通过人工构筑湿地ꎬ利用湿地水体植物和微生物活动使污水得到净化ꎬ达到排放标准ꎬ同时也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做出了贡献ꎮ近年来ꎬ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ꎬ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㊁高效㊁节能和环保型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ꎮ20世纪50年代ꎬ人工湿地的研究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ꎬ自从1953年德国科学家Seidel发现芦苇能够去除大量的水中污染物ꎬ认识到了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能力ꎬ随后建设了并联净水池ꎬ人工湿地的雏形就此诞生ꎮ20世纪80年代开始ꎬ湿地的发展多已人工建设为导向ꎬ以不同粒径大小的砾石作为基质的处理系统ꎬ由此开始ꎬ人工湿地从实验阶段进入到了大规模的工程应用阶段ꎬ在世界各地开始应用ꎮ经过多年验证ꎬ依据大量的处理结果的总结与调查ꎬ世界各地科学家提出了人工湿地去污的相关机理㊁设计规范和参考数据ꎬ推进了这项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ꎮ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ꎬ人工湿地的类型与结构出现了大的改革ꎬ类型由之前的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ꎬ所组成的植物类型与基质类型也呈多元化ꎮ2㊀人工湿地的类型研究进展2.1㊀人工湿地主要分类根据国家湿地相关设计规范㊁手册等文献主要将人工湿地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ꎬ主要有表流ꎬ水平潜流及垂直潜流3种ꎮ其中垂直潜流又可以分为上向流和下向流两种ꎮ通过对湿地研究的深入ꎬ近年来在这些基本湿地流态类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其他一些流态改进型湿地ꎬ比如ꎬ垂直上向潜流和垂直下向潜流结合的上下折流人工湿地[1]ꎻ以通过 进水-充满-放空-闲置 方式交替运行的潮汐流湿地ꎮ如果在一个人工湿地中出现上述3种基本型的组合形态ꎬ则可称为复合型人工湿地ꎮ该类型湿地主要是为了强化突出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优点ꎮ2.2㊀各类型人工湿地的优缺点从构造来看ꎬ表流人工湿地最接近自然湿地系统ꎬ单位面积造价最低ꎬ运行没有填料堵塞风险ꎮ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位面积造价较表流系统高ꎬ其最大特点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水中病源微生物的暴露ꎬ卫生条件好且适合寒冷天气ꎬ对于不同特殊吸附性填料的加入可增强水中重金属的去除(表1)ꎮ张彩莹[2]等利用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场废52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水ꎬ进水COD为470mg/L时ꎬ气温为3ħ时ꎬ去除率为70%ꎬ当气温升高到27ħ时ꎬ去除率达到93%ꎮ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位面积造价最高ꎬ布水和集水系统也最复杂ꎬ但硝化效果好ꎮ在通常实际建设中ꎬ会选择一种基本类型的湿地为主导类型ꎬ与其他类型湿地相互结合建成复合型湿地ꎮ表1㊀不同类型湿地优缺点汇总湿地类型造价堵塞风险卫生条件硝化及反硝化能力表流湿地低低差较差水平潜流湿地中中良好良好垂直潜流湿地高高良好优秀2.3㊀复合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Chang等[3]在武汉市东湖边构建了4套相同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ꎬ每套系统由底部相通的下行流单元(1mˑ1mˑ1m)和上行流单元(1mˑ1mˑ1m)构成ꎮ在开展为期1年的实验中ꎬ其中5-6月ꎬ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8.4%和61.9%ꎬ7-8月的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6%和78.6%ꎬ8-10月的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9%和79.7%ꎬ10月-翌年1月份的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4.4%和29.2%ꎮ崔丽娟等[4]在验证复合人工湿地对水禽污染废水的净化效果的测试中ꎬ采用由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组合构成ꎬ共分为11部分ꎻ前9部分为表流湿地ꎬ第10部分为潜流湿地ꎬ最后一部分不做设计和处理ꎬ为敞开水面ꎬ表流湿地对总磷㊁总氮㊁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2%㊁14.5%㊁78.2%和40.6%ꎻ潜流湿地对总磷㊁总氮㊁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43%㊁19.3%㊁35.4%和31.9%ꎻ复合人工湿地对总磷㊁总氮㊁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65.1%㊁22.2%㊁87.2%和58.8%ꎮ综上所述ꎬ复合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于单一类型的人工湿地ꎬ这也为我们后期探索去污效率高复合型湿地指明了方向ꎮ3㊀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研究进展3.1㊀人工湿地植物的去污机理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ꎬ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ꎮ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利用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ꎬ供其自身茁壮生长ꎬ且植物生长成熟后可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ꎮ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过程中ꎬ植物的作用主要可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①直接吸收ꎬ利用污水中可利用的营养物质ꎬ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及有毒㊁有害物质ꎻ董小霞等[5]在选取再力花㊁美人蕉㊁菖蒲和水葫芦等九种植物组合后探究对Cu㊁Pb和Cd的去除与富集特征后发现ꎬ本系统运行60h后ꎬ对Cu的去除率可达到93.5%~96.1%ꎬ对Pb的去除率可达到94.5%~95.2%ꎬ对Cd的去除可达到95.6%~97.4%ꎮ②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栖息地ꎬ并维持系统的稳定ꎬ积累有机物质ꎻ③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ꎬ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性能ꎬ这一研究基于1977年Kickuth提出的根区法理论ꎬ并且在20世纪和本世纪得到了大量的验证ꎮ3.2㊀植物的选取原则人工湿地植物的选取原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ꎮ(1)因地因季适种不同生长环境可使植物的净化能力出现偏差ꎬ比如ꎬ在不同季节或者不同的海拔ꎬ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及植物的生长周期差异性较大ꎮKuschkP等经过研究发现:在春㊁秋两个季节ꎬ植物净化氮的效果与所生长环境的氮浓度成正比ꎬ而在夏㊁冬两季ꎬ植物对氮的产生的净化效果几乎为定值ꎬ净化率分别为53%㊁11%ꎮ(2)抗逆行强以下这几个方面主要是植物抗逆性强的体现:在高浓度污染环境中的成活率㊁抵制虫害的能力和适应极端气候的能力ꎮ①不同病虫害会对人工湿地植物生长造成影响ꎬ而污水系统中复杂的生长环境对植物的成长造成更多的困扰ꎬ导致植物在此期间出现不同的亚健康状态ꎬ降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速率ꎬ从而降低了植物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能力ꎮ②由于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较高ꎬ这就要求植物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ꎬ且此种能力可遗传给下一代植物ꎮ崔建伟等[6]在对选取6种水生植物去除污水中总磷的实验研究中ꎬ发现在初始总磷质量浓度4.0mg/L时ꎬ中华萍蓬草总磷去除率可达91.8%ꎬ在力花的去除率可达100%ꎬ水葱的去除率可达94.6%ꎬ菹草的去除率可达97.7%ꎬ苦草的去除率可达95%ꎬ穗花狐尾藻的去除率可达89.6%ꎮ在初始总磷质量浓度5.5mg/L时ꎬ中华萍蓬草总磷去除率可达93.4%ꎬ在力花的去除率可达89.5%ꎬ水葱的去除率可达87.2%ꎬ菹草的去除率可达96%ꎬ苦草的去除率可达99.7%ꎬ穗花狐尾藻的去除率可达94%ꎮ621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3)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人工湿地种植植物的选取原则除考虑以上特点外ꎬ还需考虑植物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ꎮ在达到污水治理合格的目标后ꎬ还能营造出具有观赏性的环境ꎬ同时还能达到较高的经济目标ꎮ比如ꎬ水葱㊁菖蒲和香蒲等在药用方面可体现出较高价值ꎻ凤眼莲㊁皇竹草等可用作饲料ꎻ芦苇㊁纸莎草等可用来造纸原材[7]ꎮ4㊀人工湿地基质研究进展4.1㊀基质类型作为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生长和植物生根的载体ꎬ基质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膜和微生物可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共同作用去除ꎮ在人工湿地的建设中ꎬ人工湿地的床体就是由不同类型㊁粒径的基质组成ꎮ湿地床体所使用的基质主要有以下几种ꎬ天然矿石基质㊁固体废弃物基质㊁农业废料㊁有机基质㊁无机基质和复合基质ꎮ4.2㊀不同基质的作用不同的基质选择或不同的基质组合对于湿地都起到不同的作用ꎮ其中砾石是最早应用到人工湿地中的基质ꎬ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58.9%ꎬ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小于30%ꎬ其中砾石主要起到静电吸附ꎬ物理吸附的作用ꎮ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钢渣含有大量的钙㊁镁等金属元素ꎬ可向水中释放大量的氢氧根ꎬ虽然pH增大抑制了氨氮的去除及反硝化作用ꎬ但是碱性条件下利于金属元素和磷酸盐结合为磷酸钙ꎬ可对水中总磷的去除达到98%[8]ꎮ籍等人[9]设置4种组合单元ꎬ通过芦苇+沸石㊁芦苇+碎石㊁芦苇+页陶粒㊁碎石以上4种组合方式对氨氮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2%㊁40.3%㊁23.1%和42.2%ꎮ因此ꎬ需着重考虑氨氮的去除ꎬ可首先考虑沸石ꎮ王万宾[10]等在进行脱氮除磷基质验证选择时也发现ꎬ沸石对氨氮有良好的吸附作用ꎮ4.3㊀影响基质去污能力的因素改变水力停留时间㊁溶解氧含量㊁进水总氮浓度和温度等都会对去除效率产生影响ꎮ而针对解决溶解氧的问题ꎬ有研究表明ꎬ锰砂中锰主要以锰氧化物的形式存在[11]ꎬ在锰氧化物的催化和氧化作用下ꎬ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所消耗氧气更少[12-13]ꎮ除此之外ꎬ湿地运行过程中的堵塞也对除污能力有影响ꎬ而基质结构和粒径是表征湿地堵塞的重要参数ꎬ同时水力传导系数也受基质粒径的影响ꎬ粒径越大ꎬ孔隙率和水力传导系数越高ꎮ同样粒径的情况下ꎬ内部多孔的结构基质空隙率比非多孔结构的基质孔隙率高ꎮ5㊀结语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绿色㊁可持续的环境治理技术ꎬ在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ꎬ其对污水的处理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ꎮ目前对于人工湿地的研究已趋于成熟ꎬ包括湿地的类型ꎬ植物的种植及基质的选择ꎮ但是目前人工湿地的受限于地域㊁温度㊁进水水质及后期运维能力的影响ꎬ导致湿地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ꎬ相信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ꎬ这项技术将日益趋于成熟ꎮ参考文献[1]朱凯㊁刘小朋㊁程继辉ꎬ等.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复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试研究.水处理技[J].2014ꎬ40(12):95-99.[2]张彩莹ꎬ王岩ꎬ王妍艳.潜流人工湿地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3ꎬ29(17):160-168. [3]常军军ꎬ吴苏青ꎬ梁康ꎬ等.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典型污水的响应差异[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6ꎬ29(8):1200-1206.[4]崔丽娟ꎬ李伟ꎬ张岩ꎬ等.复合人工湿地对水禽污染废水的净化效果[J].生态科学ꎬ2011ꎬ30(4):446-453. [5]董小霞ꎬ颜昌宙ꎬ王灶生ꎬ等.组合式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对CuꎬPb和Cd的去除与生物富集特征[J].环境工程学报ꎬ2014ꎬ8(4):1447-1453.[6]崔建伟ꎬ李金凤ꎬ崔键ꎬ等.6种水生植物去除污水中总磷的实验研究[J].湿地科学ꎬ2023ꎬ21(3):430. [7]刘济祥ꎬ黄林海ꎬ蔡清平ꎬ等.赣南湿地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ꎬ2009(1):27-30. [8]XuRꎬZhangYꎬLiuRꎬetal.Effectsofdifferentsubstratesonnitrogenandphosphorusremovalinhorizontal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s[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ꎬ2019(26):16229-16238. [9]籍国东ꎬ孙铁珩ꎬ李顺.人工湿地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ꎬ2002ꎬ13(2):224-228. [10]王万宾ꎬ胡飞ꎬ孔令瑜ꎬ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基质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子[J].湿地科学ꎬ2016ꎬ14(1):122-128. [11]WangQꎬYangPꎬZhuM.Structuraltransformationofbir ̄nessitebyfulvicacidunderanoxicconditions[J].Environ ̄mentalscience&technologyꎬ2018ꎬ52(4):1844-1853. [12]佘丽华ꎬ贺锋ꎬ徐栋ꎬ等.碳源调控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研究[J].环境科学ꎬ2009ꎬ30(11):3300-3305. [13]杨怡潇.水钠锰矿沙人工湿地处理典型PPCPs废水的效果及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ꎬ2019.721。
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8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吴倩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当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湿地的研究与保护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进展及修复技术,对于湿地系统及人类自身都十分有益。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湿地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理论及实地调查等方法。
研究了如何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使湿地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并在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关键词:湿地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赛里木湖选题背景。
群落的生态系统分为多种,湿地系统作为其中一种,在群落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较大的旅游观赏价值,对整个系统而言,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分、提供补给、保护生态环境,为整个系统发展起着平衡的作用,在众多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我国具有丰韵的湿地生态资源,较全球而言,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但随着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威胁,面临破坏严重、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等现实问题,人类活动的介入更是使得湿地“千疮百孔”,对于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了湿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其概念、分类、作用等,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湿地现状以及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技术路线及步骤,本文希望通过对赛里木湖湿地资源的分析,能够对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技术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推动赛里木湖景区长足的发展,为湿地系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湿地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从起初将其视为污水处理厂,再到人工湿地的建造,最后发展至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国外学者获取了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从Great Meadous水库开始,湿地是被视作污水处理厂,将生产生活废弃的污水集中在这里进行统一的污水处理,实现污水的二次净化,这时候湿地的作用体现在污水净化上;随着国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湿地空间分布不均、处理效果不佳能现实因素,天然湿地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研究进展1. 引言1.1 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水质净化、水源涵养、防洪排涝、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等。
湿地还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库,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湿地植被、水生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密切,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网络。
湿地的环境特点决定了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其独特的生态功能能够提供一系列生态服务,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湿地的减少、退化和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作,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湿地生态环境现状湿地生态环境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扰乱和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正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湿地被过度开发、污染和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逐渐退化。
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也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如干旱、洪涝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意识到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策不健全、监督不到位、资金不足等问题。
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虽然不容乐观,但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文章内容至此结束】。
2. 正文2.1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是由水域与陆地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修复的应用研究进展
山东科学SHANDONGSCIENCE第36卷第6期2023年12月出版Vol.36No.6Dec.2023收稿日期:2023 ̄08 ̄28基金项目:山东省民盟省委2022年重点调研项目(盟鲁[2022]13号)作者简介:蔡馨燕(1977 )ꎬ女ꎬ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科技战略规划与科技情报研究ꎮE ̄mail:191523972@qq.com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修复的应用研究进展蔡馨燕1ꎬ王毅2ꎬ陈英凯3(1.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ꎬ山东济南250101ꎻ2.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ꎬ山东烟台264025ꎻ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ꎬ山东济南250131)摘要: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ꎬ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ꎮ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ꎬ总体面积逐年缩减ꎬ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ꎬ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ꎬ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ꎮ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㊁海-陆交互作用增强㊁土壤盐渍化加剧㊁气候暖干化㊁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ꎮ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㊁水体修复㊁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ꎮ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ꎬ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ꎮ关键词:黄河三角洲ꎻ退化湿地ꎻ湿地环境ꎻ生物多样性ꎻ生态修复ꎻ环境污染ꎻ海岸景观中图分类号:X ̄1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 ̄4026(2023)06 ̄0112 ̄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志码(OSID):ProgressofappliedresearchontheecologicaldegradationandrestorationofwetlandsintheYellowRiverDelta:areviewCAIXinyan1ꎬWANGYi2ꎬCHENYingkai3(1.ShandongInstituteof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ꎬJinan250000ꎬChinaꎻ2.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ꎬLudongUniversityꎬYantai264025ꎬChinaꎻ3.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ꎬJinan250131ꎬChina)AbstractʒAsystematicreviewwasconductedonthecurrentstatusandcausesoftheecologicaldegradationofwetlandsintheYellowRiverDelta(YRD)ꎬandtheecologicalrestorationtechnologiesweresummarized.TheresultsrevealedthatthewetlandareasintheYRDarecurrentlyinaseriousstateofdegradationꎬwiththetotalareaofwetlandsshrinkingyearbyyear.Alongwiththeshrinkingofthewetlandareaꎬthewetlandcompositionhaschangedꎬnaturalwetlandsaredecreasingwhileartificialwetlandsaregraduallyincreasingꎬthepatternofthelandscapeshowsatrendtowardfragmentationꎬandtheservicefunctionoftheecosystemhasbeenseriouslydegraded.ThemaincausesofwetlandecologicaldegradationintheYRDincludethereductionofwaterandsedimentfluxesfromtheYellowRiverꎬincreasedsea ̄landinteractionsꎬintensifiedsalinizationofthesoilꎬclimatechangeꎬinvasivespeciesꎬandhumanactivities.Currentecologicalrestorationtechniquesforwetlandrestorationincludebiocomponentrestorationꎬwaterbodyrestorationꎬsoilimprovementꎬandcomprehensivehabitatrestoration.ThisstudywillutimatelyprovidespecificrecommendationsforwetlandrestorationintheYRDꎬwhich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nationalstrategyofecologicalprotectionandthehigh ̄qualitydevelopmentoftheYRD.KeywordsʒYellowRiverDeltaꎻdegradedwetlandsꎻwetlandenvironmentꎻbiodiversityꎻecologicalrestorationꎻenvironmentalpollutionꎻcoastallandscape㊀㊀黄河三角洲湿地是黄河流域保存最为完整㊁面积最大的一片湿地ꎬ以浅海㊁滩涂㊁沼泽等为主要内容ꎬ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㊁控制污染㊁蓄水调洪㊁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ꎮ黄河三角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ꎬ是实现海洋㊁渔业㊁盐业㊁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ꎬ是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 ̄5]ꎮ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四大重点区域之一ꎬ维护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平衡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6 ̄8]ꎮ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ꎬ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大幅降低ꎮ在人为方面ꎬ开垦湿地㊁修建水利工程等活动ꎬ改变了黄河三角洲水文过程ꎬ导致区域内湿地水体营养不足以及高度盐渍化[9]ꎻ在人为活动干扰严重的地方ꎬ湿地植被类型单一ꎬ植被群落的各种指标均较低[10]ꎮ在自然方面ꎬ黄河流域连年干旱少雨ꎬ枯水期增长ꎬ湿地水资源短缺ꎬ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11]ꎮ这一系列人为与自然因素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㊁生态㊁灾害和资源4大问题凸显[12]ꎮ因此ꎬ黄河三角洲湿地亟待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3 ̄14]ꎮ长久以来ꎬ我国一直在实施许多湿地生态恢复项目ꎬ主要是通过自然恢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ꎬ进行退耕还湿㊁退耕还滩ꎬ从而恢复其退化的生态系统ꎬ但这些修复措施耗时长㊁成本高㊁成效低[15]ꎬ不符合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需求ꎮ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ꎬ创新了一系列的技术和产品ꎬ比如生物组分修复㊁水体修复㊁土壤改良和生态修复等技术ꎬ以及土壤改良剂和污染物吸附消纳材料等[16 ̄17]ꎮ但黄河三角洲正在遭受剧烈变化的人类发展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的影响ꎬ部分修复手段和产品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18]ꎮ因此ꎬ本文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原因ꎬ以目前的生态修复手段为研究重点ꎬ系统地探究我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修复领域的总体研究进展与热点ꎬ明确现状问题ꎬ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以及其他河口滨海湿地的生态退化修复提供有效建议ꎮ1㊀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黄河三角洲湿地不断退化和萎缩ꎬ导致湿地生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ꎮ遥感影像数据分析表明ꎬ1990 2020年ꎬ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ꎬ从1990年的1459.5km2减少到2000年的1437.4km2再增加到2020年的1975.5km2ꎮ滩地湿地显著减少约35.3%ꎬ养殖池塘显著增加约644.3km2[19]ꎮ近年来ꎬ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㊁生态㊁灾害和资源4大问题凸显ꎬ严重影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ꎮ工农业污染㊁围海造地导致湿地环境受到污染ꎬ湿地面积锐减ꎬ湿地水土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20]ꎻ生物多样性降低㊁景观多样化受损ꎬ导致湿地生态平衡受到负面影响ꎻ赤潮㊁海岸侵蚀㊁海水入侵和油田开发等自然和人为导致的灾害ꎬ严重影响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ꎻ渔业资源的短缺和人为养殖的增加ꎬ导致湿地环境压力增大ꎬ湿地生态不断退化[21]ꎮ此外ꎬ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严重影响湿地功能ꎬ例如ꎬ互花米草的外来侵入ꎬ导致黄河口湿地的芦苇㊁盐碱蓬等原生植物物种的分布面积减小ꎬ减少速率分别为0.72km2/y与0.39km2/yꎬ芦苇斑块数目㊁斑块密度均有明显的降低[22]ꎮ这些问题相互交织ꎬ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造成严重影响[23]ꎮ2㊀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原因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ꎬ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ꎮ黄河三角洲内油田开发㊁围垦㊁养殖㊁堤坝㊁公路等大规模的人类活动ꎬ侵占了沿海地区的大片土地ꎬ直接导致海岸湿地的结构和功能遭受了严重的损害[24]ꎬ工业和农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水㊁生活污水以及油污等排放ꎬ长期以来未受到有效控制ꎬ造成了滩涂水体㊁盐沼以及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ꎬ还对周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25]ꎮ除了人为干扰ꎬ自然因素也在加剧湿地生态恶化ꎮ黄河入海水量的减少以及泥沙供应的不足ꎬ直接影响了三角洲湿地的自然补给ꎬ造成湿地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困境[26]ꎮ同时ꎬ海洋动力的加强也进一步削弱了湿地的稳定性ꎬ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进程[27 ̄28]ꎮ2.1㊀黄河水沙通量减少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形成与发展ꎬ以黄河水㊁沙资源为基础ꎮ上世纪70年代开始ꎬ黄河入海流量和泥沙淤积量显著下降ꎬ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ꎮ虽然黄河自2000年调水调沙后ꎬ没有出现过断流现象ꎬ但泥沙流量很低[29]ꎮ2009年利津水文站的年径流量为140.9亿吨ꎬ是近50年来平均径流量的41%ꎻ年泥沙输送能力只有1.34亿吨[30]ꎮ黄河水沙通量缩小ꎬ造成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中淡水资源量大幅降低ꎬ土壤含盐量增加ꎬ不仅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ꎬ更加重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与退化[31]ꎮ同时ꎬ黄河来水量减少ꎬ也会造成河道对氮磷营养盐的消纳持留能力下降ꎬ河口湿地氮磷污染加重ꎬ提高了近海赤潮发生几率ꎬ危及湿地环境治理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2]ꎮ2.2㊀海-陆交互作用增强黄河近岸和河口的沉积动态变化十分显著ꎮ首先ꎬ黄河流域每年调沙活动不仅使河口潮汐动力变化ꎬ还会对泥沙沉积进程造成一定影响[33]ꎮ其次ꎬ黄河三角洲潮间带海岸线发生演变ꎬ随着新淤泥的生成ꎬ潮间带海岸线正在逐渐变浅ꎬ导致原有的潮汐作用减弱甚至消失ꎮ由于黄河三角洲海岸湿地淡水补充和潮汐效应的削弱ꎬ导致盐碱化问题日益突出[34]ꎮ再次ꎬ黄河河道变化频繁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ꎬ每当改道入海时ꎬ河口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沙嘴ꎬ而废弃水道也会受到海力的侵蚀ꎬ导致黄河流线经常性处于 淤积-抬高-漫流-摇摆-改道 的周期性变化中[35]ꎮ这种剧烈变化的海-陆交互作用加剧了黄河三角洲海岸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ꎮ2.3㊀气候暖干化受全球变暖影响ꎬ黄河三角洲呈现暖干化趋势ꎬ区域降水量下降明显ꎮ黄河三角洲平均降雨量592mmꎬ多年平均蒸发量1550mmꎬ且年内降水分配极其不均ꎬ7~8月占全年降水的48.9%ꎬ冬春季的蒸降比高于2ꎬ甚至超过6[36]ꎬ降水量减少导致湿地水源的匮乏ꎬ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态功能ꎬ尤其是冬春季节性干旱期ꎮ冬春季节性干旱期会导致冬春土壤返盐严重[37 ̄38]ꎮ气候暖干化趋势造成的年降水量减少和季节性干旱频率增加ꎬ将使土壤盐碱化程度进一步加剧ꎬ一些盐分耐受能力不强的本土植物产生胁迫影响ꎬ可能导致植被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ꎬ从而引起湿地盐生植物群落演替和湿地生态环境恶化[39 ̄40]ꎮ2.4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人类活动主要包括油田开采㊁围海养殖㊁农业发展㊁城镇化活动等[41]ꎮ这些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围垦ꎬ这直接引起了湿地面积的减少ꎬ破坏了湿地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ꎮ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面积在1976 2014年间呈逐年递减趋势ꎬ耕地面积不断扩大ꎮ到2015年ꎬ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的碎裂化程度和斑块形态的复杂性都明显提高ꎬ而滩涂面积则显著减少ꎮ以农业活动为例ꎬ一方面ꎬ农田频繁的引黄灌溉ꎬ与湿地竞争淡水资源ꎬ水资源的匮乏使得湿地难以维持正常的水生态系统[42]ꎻ另一方面ꎬ农业施用的大量化肥与退水排盐ꎬ造成下游受纳湿地盐㊁氮㊁磷㊁农药㊁抗生素输入量增加ꎬ加重了湿地生态净化功能负担并危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43]ꎮ2.5㊀互花米草入侵威胁湿地生物多样性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原产于北美地区ꎬ具有生长迅速㊁耐盐碱㊁强大的生殖能力等特点ꎬ在引入中国后迅速扩张成为入侵物种ꎮ自2010年起ꎬ互花米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分布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ꎬ截至2015年ꎬ互花米草覆盖面积超过20km2[44]ꎮ互花米草入侵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趋向简化ꎬ系统内能流和物流中断或不畅ꎬ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减弱ꎬ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有序性降低ꎮ研究表明ꎬ互花米草的生长会消耗大量水分ꎬ导致湿地水源减少ꎬ加剧湿地退化[45]ꎮ互花米草生长也会改变湿地微地形和水流状况ꎬ影响湿地的水动力学过程ꎮ互花米草的竞争性生长还会使得本土植物难以存活ꎬ威胁本土湿地植物的多样性[46]ꎮ由于互花米草的侵入ꎬ黄河口湿地内芦苇和盐碱蓬的分布范围逐渐减少ꎬ湿地景观斑块呈现破碎化ꎬ景观类型趋于多样化与均匀化ꎬ景观异质性降低ꎬ对湿地植被多样性㊁底栖动物与鸟类的生存环境产生负面影响[47 ̄48]ꎮ3㊀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湿地生态修复是指根据自然㊁可行性等原则ꎬ选择合理的生态修复策略ꎬ以恢复退化湿地原有的结构和功能ꎬ并尽量保持其稳定[49]ꎮ生态修复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ꎮ自然修复指在消除了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干扰后ꎬ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恢复ꎬ形成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生态系统[50]ꎮ人工修复指在排除了外部的压力和干扰后ꎬ仅靠自然过程是很难或无法恢复到预期的ꎬ需要借助人为干预手段来进行修复ꎬ通常是对破坏超过一定阈值㊁不能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ꎮ根据上文所提到的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原因ꎬ本文将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归纳为生物组分修复㊁水体修复㊁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4个部分[51]ꎮ3.1㊀生物组分修复3.1.1㊀植物群落重建技术在滨海盐沼和淡水湿地的基础上ꎬ通过引入种植碱蓬㊁盐碱蓬㊁芦苇等本土湿地植物ꎬ增加生物多样性㊁提高湿地生产力[52]ꎮ或者通过优化和提升土壤种子库ꎬ如盐地碱蓬种子库的强化与促发技术ꎬ柽柳和芦苇群落的种子库的改造技术ꎬ促进湿地植被物种更新和植被演替ꎮ植物群落重建可以结合生态工程方法ꎬ如建立湿地过滤系统㊁植物滨岸带和人工湿地ꎬ缓解湿地盐渍胁迫㊁减轻水土污染ꎮ例如辽河河口正在实施的修复工程ꎬ采用了本土先锋植物碱蓬ꎬ修复效果明显ꎬ但工程对时间和人力需求比较大ꎬ对气象和气候条件要求严格ꎬ且后期监管和维护也需额外的资源[53]ꎮ3.1.2㊀生物入侵防治技术采取工程㊁物理㊁化学等多种方法对外来植物进行杀死和清理ꎬ防止其再次侵入ꎮ工程措施包括围堰㊁淹水㊁晒地㊁引水ꎻ物理措施包括刈割㊁铲除㊁火烧等ꎬ防止其在当地建立繁殖种群ꎻ或者修建屏障㊁围栏等ꎬ限制入侵物种的移动和传播ꎻ化学防治方法以滩涂米草除控剂为主[54]ꎮ在采取防治技术后ꎬ常移栽本地植物ꎬ加速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恢复ꎬ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对抗入侵物种的抵抗力ꎬ但此技术除成本高以外ꎬ其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实施的工程复杂性和风险也比较高ꎮ3.1.3㊀增殖和释放技术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和海洋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ꎬ根据水生动物种类构成ꎬ释放各种鱼类㊁虾㊁蟹㊁螺㊁贝等水生动物ꎬ使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得到合理优化ꎬ恢复鱼类的种群与数量[55 ̄56]ꎮ尤其在黄河三角洲地区ꎬ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提高鱼类的数量和多样性ꎬ保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ꎬ维护渔业水体的生态平衡ꎮ在实施增殖和释放技术时ꎬ需要考虑水生动物生存率㊁遗传多样性㊁生态位竞争等问题ꎬ同时也需要系统追踪和评估实施过程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57]ꎮ生物组分修复技术主要针对黄河水沙通量减少㊁影响湿地景观结构与功能稳定㊁生物多样性等问题ꎬ对黄河三角洲的水土进行固持ꎬ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有较好作用ꎮ3.2㊀水体修复3.2.1㊀生态补水技术生态补水技术主要靠水库㊁堤坝等蓄水方式ꎬ实现淡水资源的季节均匀分配ꎬ缓解湿地盐碱化程度ꎬ为湿地中各类生物提供所需的生存和繁衍场所[58]ꎮ黄河三角洲湿地淡水资源短缺ꎬ可以通过历史径流量和生态-水文过程分析ꎬ优化湿地的生态补水方式㊁数量和补水时间ꎬ并建立起一种长效补水机制维持湿地咸淡水体系平衡[59]ꎮ但也需考虑水量不足ꎬ当地生产生活对水资源争夺等社会问题ꎮ3.2.2㊀水系连接技术水系连接技术主要通过疏通潮沟㊁涵洞改造㊁堤防拆除等措施强化水体直接的连续和水文交换ꎮ比如ꎬ有研究表明潮水可以保证翅碱蓬不会因为盐结晶而导致死亡ꎬ从而避免翅碱蓬群落退化[60 ̄61]ꎻ但海堤会使地形抬高并造成潮汐作用减弱ꎬ造成翅碱蓬群落的退化ꎮ通过拆除堤坝ꎬ恢复潮汐作用ꎬ增加湿地的水流动性ꎬ可以促进翅碱蓬群落恢复[62]ꎬ但是相关技术实施时的水质变化㊁病害传播㊁维护和管理成本等问题也需考虑ꎮ水体修复技术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黄河来水来沙持续减少ꎬ流路固化ꎬ河床下切ꎬ黄河与湿地㊁滩涂的水文联通性降低ꎬ淡水补给减少等问题ꎬ有利于调控区域内的海陆交汇总作用[63]ꎮ3.3㊀土壤改良3.3.1㊀微生物修复技术黄河三角洲的胜利油田开采对湿地土壤环境造成巨大负面影响ꎮ虽然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石油碳氢化合物ꎬ但成本过高ꎬ可能造成二次污染ꎬ对退化土壤生态功能的修复不足[64]ꎮ有研究表明ꎬ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p.)等特定微生物能较好地降解碳氢化合物ꎬ常常与生物表面活性剂一起用于土壤修复领域[65]ꎮ生物炭等富碳材料能够促进盐沼土壤中一些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细菌(如根瘤菌和芽孢杆菌)繁殖ꎬ抑制一些有害真菌的生长ꎬ从而重塑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碳代谢功能ꎬ也能从微生物层面实现改善退化盐沼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6]ꎮ对于黄河三角洲湿地ꎬ需考虑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否适用于治理当地的污染物ꎬ技术实行是否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ꎮ3.3.2㊀盐碱地改良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采用水利㊁生物㊁物理㊁化学等方法ꎬ通过对土壤特性进行优化ꎬ建立适合于盐沼湿地生态修复的土壤环境[67]ꎮ主要途径有:(1)水利改造ꎮ以排水方式将多余盐分排出农田ꎬ以减少土壤含盐量ꎬ常用的有暗管㊁明沟㊁竖井排水等[68]ꎮ(2)生物改良ꎮ通过种植耐盐植物ꎬ能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避免表面盐渍化ꎬ同时还能减少地下水含盐量ꎬ改善土壤生态环境[69]ꎮ(3)物理改造ꎮ通过改变土壤和土体物理构造来调节水盐运移过程ꎬ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减少深层土壤盐上行输运[70]ꎮ(4)化学改造ꎮ利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中的吸附离子ꎬ以达到降低土壤pH㊁碱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ꎮ常用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㊁脱硫石膏㊁硫磺㊁腐殖酸㊁糠醛渣等[71]ꎮ盐碱地改良技术可以较好地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盐碱状况ꎬ但此技术的可持续性也是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ꎮ3.4㊀综合生境修复3.4.1㊀鸟类生境仿真技术黄河三角洲湿地是鸟类主要栖息地ꎬ由于湿地退化造成的鸟类栖息地环境破坏ꎬ要根据鸟类生存习性ꎬ采取人工方法建立栖息环境ꎬ吸引鸟来栖息ꎬ从而使湿地鸟类的多样性得到恢复和提高ꎮ常用措施包括生境岛的隔绝㊁微细地貌改造㊁生态补充㊁围堰矮化㊁人工鸟窝㊁设置鸟食区㊁干扰隔离等[72]ꎬ但是此技术对气候㊁食物和栖息地要求较高ꎬ人工管理依赖程度也较高ꎮ3.4.2㊀人工礁石技术人工礁石是一种人造的结构ꎬ它可以模仿自然礁石的某些特征ꎬ为湿地水生动物提供安乐窝ꎬ可为湿地鱼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ꎬ对保护渔业资源㊁保持海洋多样性㊁促进渔业资源的稳定和增殖有重要作用[73]ꎬ但其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水流和沉积也会产生影响ꎮ常见的人工礁石技术主要是在水体中放置混凝土构件㊁废旧船体㊁塑料和竹制建筑等ꎮ综合生境修复技术整体技术要求高ꎬ且经济成本高ꎬ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ꎮ4㊀结论与展望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ꎮ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㊁海-陆交互作用增强㊁土壤盐渍化加剧㊁气候暖干化㊁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的影响ꎮ尽管学界已经初步认识黄河三角洲海岸生态系统退化的一般成因ꎬ但对退化因子的互作机理及其调节机制还缺乏足够认识ꎮ因此ꎬ需要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㊁过程㊁功能及调控的系统深入研究ꎬ并依托黄河三角洲典型的盐沼㊁滩涂等湿地建立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区ꎬ创新和示范植被恢复㊁地表径流控制㊁海陆水文调节㊁滩涂微地形改良㊁土壤改良㊁水盐调节㊁水环境净化㊁土壤修复㊁生境重建㊁生物多样性恢复等综合修复技术ꎬ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ꎮ结合已有研究进展ꎬ从以下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1)在充分考虑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问题下ꎬ开展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大规模筛选㊁中试与示范应用ꎬ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非常重要ꎮ(2)需进一步优化与升级湿地生态修复技术ꎮ一方面ꎬ降低技术的生态风险ꎬ提升修复效果ꎻ另一方面ꎬ降低技术实施成本ꎬ提高实施效果的可持续性ꎮ(3)在使用土壤添加剂进行土壤改良时ꎬ应着重注意材料本身的环境安全性ꎬ以防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二次污染ꎮ参考文献:[1]邵鹏帅ꎬ韩红艳ꎬ孙景宽.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和恢复对柽柳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红外碳组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ꎬ2022ꎬ41(7):1258 ̄1265.DOI:10.13292/j.1000 ̄4890.202207.026.[2]王岩ꎬ陈永金ꎬ刘加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ꎬ2013ꎬ41(9):59 ̄62.DOI:10.13759/j.cnki.dlxb.2013.09.001.[3]王永丽ꎬ于君宝ꎬ董洪芳ꎬ等.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ꎬ2012ꎬ32(6):717 ̄724.DOI:10.13249/j.cnki.sgs.2012.06.013.[4]路广ꎬ韩美ꎬ王敏ꎬ等.近代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ꎬ2017ꎬ26(3):422 ̄428.DOI:10.16258/j.cnki.1674 ̄5906.2017.03.009.[5]刘峰.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态系统污染㊁退化与湿地修复的初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ꎬ2015.[6]战琦梦.黄河三角洲潮滩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评估[D].烟台:鲁东大学ꎬ2020.[7]黄玉芳ꎬ葛雷ꎬ单凯ꎬ等.黄河下游河道湿地演变与河防工程建设时空关系分析[J].环境影响评价ꎬ2021ꎬ43(3):13 ̄18.DOI:10.14068/j.ceia.2021.03.003.[8]宋守旺.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环境与发展ꎬ2019ꎬ31(1):188 ̄189.DOI:10.16647/j.cnki.cn15 ̄1369/X.2019.01.109.[9]安乐生ꎬ周葆华ꎬ赵全升ꎬ等.黄河三角洲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解释[J].生态学报ꎬ2017ꎬ37(20):6809 ̄6817.DOI:10.5846/stxb201607261518.[10]陈柯欣ꎬ丛丕福ꎬ雷威.人类活动对40年间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类型变化的影响[J].海洋环境科学ꎬ2019ꎬ38(5):736 ̄744.DOI:10.13634/j.cnki.mes.2019.05.014.[11]张心茹ꎬ曹茜ꎬ季舒平ꎬ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ꎬ2022ꎬ42(1):56 ̄69.DOI:10.13671/j.hjkxxb.2021.0492.[12]王薇ꎬ陈为峰ꎬ王燃黎ꎬ等.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以垦利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ꎬ2010ꎬ17(1):82 ̄87.[13]于君宝ꎬ王永丽ꎬ董洪芳ꎬ等.基于景观格局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J].湿地科学ꎬ2013ꎬ11(1):1 ̄6.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3.01.006.[14]贾文泽ꎬ田家怡ꎬ潘怀剑.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ꎬ2002ꎬ15(4):35 ̄39.DOI:10.13198/j.res.2002.04.37.jiawz.011.[15]任葳.基于微地形营造的黄河三角洲退化滨海湿地修复模式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ꎬ2017.[16]ZHANGXQꎬHESYꎬYANGY.EvaluationofwetlandecosystemservicesvalueoftheYellowRiverDelta[J].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Assessmentꎬ2021ꎬ193(6):353.DOI:10.1007/s10661 ̄021 ̄09130 ̄x.[17]张绪良ꎬ张朝晖ꎬ徐宗军ꎬ等.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12ꎬ12(6):145 ̄149. [18]高瑞ꎬ王志勇ꎬ周晓东ꎬ等.利用多时相遥感监测与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动态[J].测绘通报ꎬ2021(4):22 ̄27.DOI:10.13474/j.cnki.11 ̄2246.2021.0105.[19]LIUXZꎬQISZ.WetlandsenvironmentaldegradationintheYellowRiverDeltaꎬShandongProvinceofChina[J].ProcediaEnvironmentalSciencesꎬ2011ꎬ11:701 ̄705.DOI:10.1016/j.proenv.2011.12.109.[20]张婉婷.基于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滨海湿地生态退化诊断方法研究[D].厦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ꎬ2022. [21]钱逸凡ꎬ刘道平ꎬ楼毅ꎬ等.我国湿地生态状况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ꎬ2019ꎬ39(9):3372 ̄3382.DOI:10.5846/stxb201805181093.[22]杨俊芳.现代黄河三角洲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遥感监测与分析[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ꎬ2017.[23]YANJFꎬZHUJꎬZHAOSYꎬetal.CoastalwetlanddegradationandecosystemservicevaluechangeintheYellowRiverDeltaꎬChina[J].GlobalEcologyandConservationꎬ2023ꎬ44:e02501.DOI:10.1016/j.gecco.2023.e02501.[24]ZHANGXJꎬWANGGQꎬXUEBLꎬetal.DynamiclandscapesandthedrivingforcesintheYellowRiverDeltawetlandregioninthepastfourdecades[J].The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1ꎬ787:147644.DOI:10.1016/j.scitotenv.2021.147644. [25]韩美ꎬ张翠ꎬ路广ꎬ等.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强度的湿地景观格局梯度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7ꎬ33(6):265 ̄274.DOI:10.11975/j.issn.1002 ̄6819.2017.06.034.[26]韩美ꎬ张晓慧.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ꎬ2009ꎬ19(6):37 ̄43.DOI:10.3969/j.issn.1002 ̄2104.2009.06.007.[27]孙志高ꎬ牟晓杰ꎬ陈小兵ꎬ等.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现状㊁问题与建议[J].湿地科学ꎬ2011ꎬ9(2):107 ̄115.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1.02.002.[28]范延辉ꎬ王君.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与耐盐性初探[J].滨州学院学报ꎬ2010ꎬ26(3):35 ̄40.DOI:10.3969/j.issn.1673 ̄2618.2010.03.008.[29]王学金ꎬ陈立强ꎬ宋玉敏ꎬ等.三角洲地区黄河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ꎬ2013(1):18 ̄19.DOI:10.3969/j.issn.1692 ̄2469.2013.01.007.[30]RENGBꎬZHAOYJꎬWANGJBꎬetal.EcologicaleffectsanalysisofSpartinaalterniflorainvasionwithinYellowRiverdeltausinglongtimeseriesremotesensingimagery[J].EstuarineꎬCoastalandShelfScienceꎬ2021ꎬ249:107111.DOI:10.1016/j.ecss.2020.107111.[31]LUCXꎬZHAOCꎬLIUJꎬetal.IncreasedsalinityandgroundwaterlevelsleadtodegradationoftheRobiniapseudoacaciaforestintheYellowRiverDelta[J].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ꎬ2022ꎬ33(4):1233 ̄1245.DOI:10.1007/s11676 ̄021 ̄01422 ̄9. [32]郑明喜ꎬ解伏菊ꎬ侯传美.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植被与土壤的恢复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ꎬ2012ꎬ28(1):11 ̄16.DOI:10.3969/j.issn.1673 ̄503X.2012.01.002.[33]DINGZꎬSUFZꎬZHANGJJꎬetal.Clusteringcoastallandusesequencepatternsalongthesea ̄landdirection:AcasestudyinthecoastalzoneofBohaiBayandtheYellowRiverDeltaꎬChina[J].RemoteSensingꎬ2019ꎬ11(17):2024.DOI:10.3390/rs11172024.[34]WUXAꎬBINSꎬSYVITSKIJꎬetal.CanreservoirregulationalongtheYellowRiverbeasustainablewaytosaveasinkingdelta?[J].EarthᶄsFutureꎬ2020ꎬ8(11):e2020EF001587.DOI:10.1029/2020ef001587.[35]HUORꎬCHENHꎬLILꎬetal.FloodvariabilityintheupperYangtzeRiveroverthelastmillennium Insightsfromacomparisonofclimate ̄hydrologicalmodelsimulatedandreconstruction[J].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ꎬ2023ꎬ66(3):547 ̄567.DOI:10.1007/s11430 ̄022 ̄1008 ̄5.[36]郝继祥ꎬ王一帆ꎬ邹荣松ꎬ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对冬春地下水盐运动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ꎬ2021(17):22 ̄24.DOI:10.15979/j.cnki.cn62 ̄1057/s.2021.17.007.[37]杨婧文.黄河三角洲濒海区土壤质量盐碱退化评价与遥感反演[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ꎬ2022.[38]宋静茹ꎬ杨江ꎬ王艳明ꎬ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措施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7ꎬ45(27):95 ̄97.DOI:10.13989/j.cnki.0517 ̄6611.2017.27.030.[39]何敏ꎬ陈萍ꎬ张明增.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ꎬ2012(6):33.DOI:10.3969/j.issn.1001 ̄8972.2012.06.001.[40]SHIHHꎬLUJFꎬZHENGWꎬetal.Evaluationsystemofcoastalwetlandecologicalvulnerabilityunderthesynergeticinfluenceoflandandsea:acasestudyintheYellowRiverDeltaꎬChina[J].MarinePollutionBulletinꎬ2020ꎬ161:111735.DOI:10.1016/j.marpolbul.2020.111735.[41]肖杨.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及其土壤盐碱退化效应[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ꎬ2018.[42]ZHANGBLꎬYINLꎬZHANGSMꎬetal.AssessmentoncharacteristicsofLUCCprocessbasedoncomplexnetworkinModernYellowRiverDeltaꎬShandongProvinceofChina[J].EarthScienceInformaticsꎬ2016ꎬ9(1):83 ̄93.DOI:10.1007/s12145 ̄015 ̄0234 ̄2.[43]谢晓天ꎬ陈良ꎬ陈晓鹏ꎬ等.黄河三角洲农业面源磷污染时空分布研究[J].广东化工ꎬ2020ꎬ47(6):153 ̄154. [44]刘展航ꎬ张树岩ꎬ侯玉平ꎬ等.互花米草入侵对黄河口湿地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ꎬ2022ꎬ31(7):1360 ̄1369.DOI:10.16258/j.cnki.1674 ̄5906.2022.07.008.[45]李昱蓉ꎬ武海涛ꎬ张森ꎬ等.互花米草入侵和持续扩张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潮沟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J].湿地科学ꎬ2021ꎬ19(1):88 ̄97.DOI:10.13248/j.cnki.wetlandsci.2021.01.009.[46]ZHANGCꎬGONGZNꎬQIUHCꎬetal.Mappingtypicalsalt ̄marshspeciesintheYellowRiverDeltawetlandsupportedbytemporal ̄spatial ̄spectralmultidimensionalfeatures[J].The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1ꎬ783:147061.DOI:10.1016/j.scitotenv.2021.147061.[47]张光亮ꎬ白军红ꎬ贾佳ꎬ等.互花米草入侵对黄河口盐沼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54(1):90 ̄97.DOI:10.16360/j.cnki.jbnuns.2018.01.012.[48]张晗旭ꎬ李馨宇ꎬ崔保山ꎬ等.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效果研究[J].环境工程ꎬ2023ꎬ41(1):222 ̄231.DOI:10.13205/j.hjgc.202301027.[49]杨薇ꎬ裴俊ꎬ李晓晓ꎬ等.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系统评估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54(1):98 ̄103.DOI:10.16360/j.cnki.jbnuns.2018.01.013.[50]LISZꎬXIETꎬBAIJHꎬetal.DegradationandecologicalrestorationofestuarinewetlandsinChina[J].Wetlandsꎬ2022ꎬ42(7):1 ̄10.DOI:10.1007/s13157 ̄022 ̄01589 ̄9.[51]马玉蕾ꎬ王德ꎬ刘俊民ꎬ等.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与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盐分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ꎬ2013ꎬ24(9):2423 ̄2430.DOI:10.13287/j.1001 ̄9332.2013.0487.[52]LIUZZꎬFAGHERAZZISꎬMAXꎬetal.Consumercontrolandabioticstressesconstraincoastalsaltmarshrestoration[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ꎬ2020ꎬ274:111110.DOI:10.1016/j.jenvman.2020.111110.[53]郭乾友.滩涂互花米草除治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ꎬ2011(2):3 ̄5.DOI:10.13601/j.issn.1005 ̄5215.2011.02.019. [54]芦康乐ꎬ杨萌尧ꎬ武海涛ꎬ等.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以石油开采区与淡水补给区为例[J].生态学报ꎬ2020ꎬ40(5):1637 ̄1649.DOI:10.5846/stxb201901100087.[55]潘怀剑ꎬ田家怡.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鱼类多样性的影响[J].水产科学ꎬ2001ꎬ20(4):17 ̄20.DOI:10.16378/j.cnki.1003 ̄1111.2001.04.006.[56]SHANGSꎬHUSXꎬLIUXXꎬetal.EffectsofSpartinaalterniflorainvasiononthecommunitystructureanddiversityofwetland。
《2024年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CW)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复合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是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近年来人工湿地设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物理沉淀、生物膜技术、植物吸收等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根据水流方式和湿地类型,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两大类。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污水在湿地表面流动,通过自然蒸发和植物吸收等过程进行净化;潜流型人工湿地则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深度处理。
三、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1. 基质设计研究基质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法,探讨了不同基质类型、粒径、配比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例如,砂土、砾石、土壤等基质的应用研究,以及通过添加生物炭、铁矿等材料改善基质的吸附性能和生物活性。
2. 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供生物栖息地、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能通过吸收和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生长周期、根系发育等因素的探讨,寻找最适合的植物配置方案。
同时,还研究了植物种植密度、空间布局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3. 水流设计与优化研究水流设计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水流路径、流速、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水流特性,为设计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工湿地提供理论依据。
湿地研究综述
湿地研究综述湿地是全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面临各种威胁和污染,因此,科学研究和管理湿地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很多学者积极深入研究和讨论湿地问题,以获取更全面的了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湿地的破坏。
本文尝试综述近年来湿地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提供有关研究者和管理者的参考。
近年来,湿地研究把重点放在研究和保护湿地环境的方面。
首先,学者们在研究不同的湿地类型和特性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红树林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山洪湿地和沙漠湿地等湿地类型。
他们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湿地环境污染的源头以及湿地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其次,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重点保护物种的生态学行为和繁殖特性。
他们还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探讨了湿地动植物的食物关系。
此外,学者们还研究了湿地的管理,提出了大量的可行性策略,如湿地的恢复和重建、湿地保护区的建立、湿地景观的整理等,以提高湿地的质量。
最后,学者们还把重点放在寻求湿地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平衡的策略方面,提出了大量有利于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湿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总的来说,近年来,湿地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湿地自身特性的研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以及湿地管理策略的研究尚需加强。
因此,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实现更精确的湿地管理和保护。
在中国,尽管近年来湿地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发展状况不同,湿地保护和管理仍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中国仍需要对湿地保护管理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湿地的破坏和带来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近年来,湿地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仍有许多研究领域需要深入研究。
为了保护湿地的环境质量,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国家应该加强对湿地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护湿地。
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和展望
《 河北渔  ̄}0S年 第 1 ( 第 19期 ) 20 期 总 6
o专论 与综 述
国 内外 湿地 研 究 进展 和 展 望
徐 艳 艳 徐艳 东
(. 1 临沂 市苍 山县 实 验 中 学 .J 苍 I 770 2 山 东 省 海洋 水 产 研 究 所 .1 烟 台 240 ) t东 l 1 270 ;. I I东 I 606
为全球三 大 生态系统 。
重叠空 间 区域 。湿地 应 该 具 有 3个 突 出 特征 : 湿 地地表 长期或 季 节 处 于过 湿 或 积水 状 态 ; 表生 地 长有湿 生 、 生 、 沼 浅水 生 植 物 ( 括 部分 喜 湿 盐生 包
但是 湿地 也是 近代史 上遭受人类 活动 破坏最
摘 要 主 要 分 析 了国 内 外 湿地 的 概 念 和 分 类 、 成 和 发 育 、 地 评 价 和 健 康 评 价 、 复 和 重 建 、 物 地 形 湿 恢 生
球 化学 过 程 、 型研 究 、 工 湿地 、 模 人 全球 变 暖及 湿地 生 态 系 统 关 系 等 方 面研 究进 展 , 此 提 出 展 望 。 据 关 键 词 湿 地 生态 系 统 恢 复
然之 肾” “ 、 生物 基 因库 ” “ 类摇篮 ” 。因而在 和 人 J
世 界 自然 保护 大纲 中 , 湿地 与森林 、 海洋一 起并列
兴 先生 把湿地 科学 的定 义为 :湿地 是一类 既不同 “ 于水 体 , 又不 同 于陆 地 的特 殊 的过 渡类 型 生 态系
统 , 水生、 为 陆生 生 态 系统 界 面相 互延 伸 、 展 的 扩
苔藓 泥 炭 沼 泽 ( os 、 沼 泽 ( a hs 以及 其 他 bg ) 泥 m r e) s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现状2.2 国内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三、人工湿地概念和分类3.1 人工湿地概念3.2 人工湿地分类四、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比较4.1 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区别4.2 人工湿地的优势和不足五、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及技术概述5.1 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5.2 人工湿地的建设技术六、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评价6.1 水质改善效果评价6.2 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价6.3 湿地景观效果评价七、人工湿地的经济效益评价7.1 投资成本评价7.2 运行维护成本评价7.3 生态旅游、教育、科研等附加价值评价八、人工湿地综合效益评价8.1 水环境综合效益评价8.2 社会效益评价8.3 经济效益评价九、人工湿地建设可行性分析9.1 技术可行性分析9.2 环境可行性分析9.3 经济可行性分析十、人工湿地建设前景展望10.1 发展机遇10.2 发展挑战10.3 发展建议十一、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构建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工湿地已经成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技术和效益评价方法,评估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其可行性,为推动人工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这对于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现状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人工湿地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这些国家在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和技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因为它起着保障生物多样性并且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伴随人类对湿地认识的逐步深入,自上个世纪以来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环境,使之长久的为人类社会服务,就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普遍关注。
就湿地保护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湿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最为科学的湿地保护的对策。
标签:湿地;特点;进展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态特征的生态系统。
它拥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在控制污染、改善气候、抵御洪水、美化环境、調节径流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湿地仅占地球表面面积的6%,却生存着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是其它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有着“文明的发源地”、“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 和“物种的基因库” 的美名。
湿地起着保障生物多样化,特别是鸟类栖息地的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
正因为鸟类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的同时很可能会飞越国界,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
为了确保人类对湿地的可持续利用,18个缔约国于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萨尔签订了《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
一、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对湿地有所认识,当时的很多地理古籍如《禹贡》、《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等已对湿地已有记载,并根据其特性的差异赋予不同的名称。
国内对湿地的研究始于60年代起,首先是从对沼泽的研究开始的。
其中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
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
1992年7月31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从此以后,国内的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今我国有7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国内的一些有涉及湿地的基本理论研究的论文如湿地的结构、功能等,大多收录在《中国湿地研究》一书中,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基本是国内湿地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典范之作。
综上所述,我国湿地研究工作的开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其主要的研究方面如下:
1.滨海湿地的研究
滨海湿地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
尽管我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海岸线较长,各沿海省份都广泛分布着滨海湿地,对于滨海湿地有着一定的研究,但是还是缺少系统性的研究。
80年代初,国内的学者对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自然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并对其进行了了综合规划和合理开发,对当时沿海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奠定了滨海湿地的研究基础。
近年来国内学者则对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黄河以及南方红树林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
2.沼泽湿地的研究
沼泽湿地包括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简称沼泽湿地),是最主要的湿地类型,
1958年,中国科学院开始主攻沼泽为其研究方向,成为国内最早的专门性沼泽研究机构之一,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这些成果中最为知名的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所在的地理系沼泽教研室及其所带领的一批学者,对若尔盖高原、长白山、兴安岭及整个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中做的许多工作。
1983年《中国沼泽》一书的作者郎惠清将沼泽的基本特征、类型、分布与分区、形成与发展和资源的利用以及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在书中进行了论述,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沼泽湿地研究情况。
1988年,黄锡畴主编出版的《中国沼泽研究》一书,堪称是当前国内沼泽研究之典范之作,系统科学的对我国近年来沼泽湿地的研究进行了论述,。
3.湖泊湿地
湖泊湿地由湖滩地和河滩地构成,它是湖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在我国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种湿地类型。
我国现有湖泊湿地总面积约1.2×105ha。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湖泊湿地又可以根据湖水含盐量的大小分为淡水、咸水和盐水湿地三种类型。
我国的淡水湖泊湿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原地区,而盐湖湿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中国对湖泊的研究已经在水文、地质、动力、生物、环境等几个方面自成体系,而湖泊湿地有如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多为内陆湖,湖水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二是湖盆发展受新构造运动控制,许多湖泊湿地的面积十分广阔。
三是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这样湖泊湿地的水资源就愈显珍贵。
二、国外进展
国外对湿地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此方面的最早的著作非J.莱兰德(Leland)的旅行游记莫属,他认为森林可以演变成沼泽。
19世纪,J. A. Dalus 在其著作中将湖泊沼泽化的过程及沼泽植物带状分布的规律进行了论述。
20世纪初,湿地学进入发展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湿地的认识开始上升到更深的层次,并开始对其进行系统与综合的研究,从此,湿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其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目前,各国已认识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湿地国际(WI)等国际性组织,已开展多方面的湿地研究,并组织重大合作研究项目。
各国政府与组织和科研机构都对湿地研究予以高度重视,国际湿地的科学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国际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已经少不了湿地科学的存在
新时期科学研究的重点是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的破坏与退化已经敲醒了世人的警钟,人们不得不开始正式面对湿地的科学发展。
《湿地公约》的签署,已成为以立法手段在全球范围内保护湿地的一个重要转折。
截止到2002年2月,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30个国家加入国际湿地公约组织中,客观上为湿地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动力。
如今,湿地研究在多方面取得令人欣慰的进展,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在未来的世界中,湿地正在慢慢恢复其原有的面貌。
2. 湿地的评价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世界各国纷纷开展了湿地评价工作。
湿地评价就是评价者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属性与人类需要之间价值关系的反映的活动。
它主要包括湿地功能评价和湿地环境影响评价。
湿地功能评价主要针对湿地内部过程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来评价湿地的特性。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关于湿地评价的工作都是功能评价。
在欧洲,有很多科学家利用生物学标志开展评价多国河岸湿地
生态系统的研究。
而湿地环境影响評价主要是依据实测数据和评价模型的预测结果,其评价的基本程序类似于常规的环境影响评价。
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又包括湿地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其中湿地现状评价是对湿地当前的功能、特性和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3. 湿地的恢复和重建研究
所谓湿地恢复(wetland restoration)是指受损湿地在人工控制下恢复,使之还原至从前的湿地植被和功能状态(Malter &Johnson,1998)。
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类对湿地的过度利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警醒了世人,减缓和阻止自然生态系统的退化萎缩,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已刻不容缓。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湿地受损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的热情有增无减,围绕着这股热潮形成了国际上湿地恢复研究的两大中心欧洲和北美,分别以贫营养沼泽的恢复和富营养沼泽的恢复为主要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人们早已经认识到了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其他的前沿学科一样,湿地科学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多领域交错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人们正试图通过总结和归纳不同国家在湿地保护和研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找到一条技能够适合自己又能够少走弯路的途径,让在保护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湿地真正走上一条有理、有力、有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文卿,刘纯慧,晁敏.从第五届国际湿地会议看湿地保护与研究趋势〔J〕.生态学杂志,1997,(05):72-76.
〔2〕柴岫.泥炭地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256.
〔3〕王飞.论湿地及其保护和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1990,(04):297-303.
〔4〕王荣芬.我国沼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J〕.地理科学,1994,(03):261-268.
〔5〕王洪道,等.中国湖泊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6〕国家林业局,等.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48.
〔7〕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04):298-301.
〔8〕缪丽华. 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J〕.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06).
〔9〕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社区参与湿地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205.
〔10〕The Ramear Convention Bureau.Ramear handbook for the wise use of wetlands. 2000.
〔11〕Bacon PR. Use of wetlands for tourism in the Insular Carribbea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1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