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工程研究进展引言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是人们仿照自然湿地设计、建造,且可控制和工程化的水生生态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如土壤、碎石、卵石等)、特定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水葱等)、特定的水生动物(如鱼、蛙、水生软体动物等)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水体”生态系统,具备水质净化与环境美化双重功能。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够利用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协调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笔者综述了有关人工湿地土壤(基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对于污水净化的机理研究进展,对人工湿地生态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1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人工湿地对污水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
一般认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
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包括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生物作用则是指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生物酶将复杂大分子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
1.1基质净化机理人工湿地中的基质由土壤、细砂、粗砂、砾石、碎瓦片、粉煤灰、泥炭、页岩、铝矾土、膨润土、沸石等介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构成,是湿地植物的直接支撑者,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营养,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污染物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不同的基质有不同的处理能力。
湿地基质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直接决定湿地植物的类型、数量和质量,并通过食物链影响湿地动物的类群、生长和发育,最终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
基质也是湿地微生物、水生动物的生活场所,在基质颗粒的周围形成生物膜,通过提供能源和适宜的厌氧条件加强氮的转化。
研究表明,在不考虑植物因素的条件下,经过湿地处理的模拟生活污水的COD、BOD5、TSS、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浓度下降,水质得到改善。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来处理污水的生态学技术。
它是一种低成本、低能耗和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原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污水首先通过预处理单元,如格栅、沉砂池等,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物和泥沙,然后进入人工湿地处理单元。
人工湿地分为自流式和灌溉式两种,其中自流式是最常见的一种。
自流式人工湿地由水平流和垂直流两种,垂直流的效果更好。
在人工湿地内,水通过湿地植物的根系,使污染物逐渐被降解和吸收。
同时,湿地内的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代谢反应去除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
处理后的水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低成本: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均较低。
2.易维护:人工湿地系统的构造简单,维护成本低,处理后的固体废弃物也易于处理。
3.节能减排:相对于传统的机械化污水处理系统来说,人工湿地在消耗能量和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对环境要求高:人工湿地需要一定的空地来建造,它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土地,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生物群落易发生变化:污染物中的有毒物质或者某些物质过度浓缩会导致湿地生物群落的改变,严重时甚至会完全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3.处理效果受到气候的影响:温度、降雨等环境因素对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方面,近年来涌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其处理效率和实用性。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进展:1. 含生物碳的修建材料:该材料可添加到湿地植物的根系中,提高湿地处理过程中的碳氮比,减少有机物对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2. 氢气反应器的应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需要一定的氢气来代谢污染物。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研究进展摘要:文章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展, 包括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去除效率研究, 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因素研究。
根据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研究进展;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生态系统中独特的、重要的生物生存环境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景观之一。
它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被誉为“自然之肾”。
1 人工湿地1.1 人工湿地的高处理效率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根据水流型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
潜流型人工湿地是一种为了能够去除氮、磷, 利用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的方案, 致使污水在湿地的一端进入填料床以后, 在填料缝隙中渗流, 并根据填料表面和丰富的植物根系和植物根系上面的生物膜进行吸附和截流的处理方式。
在潜流型人工湿地中, 水流在湿地表面下面流动, 那里的环境几乎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所以植物可以在这种比较干燥的生活环境中生长。
表面流人工湿地可以说和自然湿地很相像, 且污水会从湿地表面流经。
这种人工湿地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 所以工程的费用并不是很高, 然而, 人工湿地需要使用的面积比较大, 去污能力又非常有限。
更重要的是在填料表面, 污水流经的过程中, 容易繁殖许多苍蝇蚊虫, 这些都会对附近的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1.2 人工湿地的多重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污水净化是创建人工湿地的目标, 另外, 人工湿地还具有多重生态服务的作用, 将二氧化碳充分吸收并释放出氧气以达到调节部分气候的目的, 为了能够消除噪音, 防止沙尘四起, 必须充分利用植物生物量制造出的固碳。
人工湿地系统不仅可以使植物生长迅速, 扩大绿化的面积, 还能保护动植物, 给它们足够的栖息场所。
更重要的是, 人工湿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人们创造了舒服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在娱乐和教育方面也提供了便利。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废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因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前瞻。
一、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1 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的技术,根据不同的设计和运行方式,可以分为自由水面流动湿地、浸没式流动湿地和零排放湿地等多种类型。
1.2 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在去除废水中悬浮物、氮、磷等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质明显改善,能够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污水处理标准。
1.3 影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效果的因素湿地植物的选择、环境温度、水质、水力负荷等都是影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不同的因素会对处理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协同作用。
二、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展望2.1 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目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处理效果不稳定、废水处理周期长等。
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和处理效率,进一步降低处理周期。
2.2 多项技术的融合应用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可以与其他废水处理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
例如,可以将人工湿地与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2.3 智能化的运行管理未来的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还可以结合智能化技术进行运行管理。
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器等设备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人工湿地的自动监控和调节,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
2.4 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如何提高废水的再利用率是未来人工湿地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4年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的处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等,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二次污染。
近年来,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低能耗、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原理与特点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植物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基质的吸附等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其特点包括:处理效果好、能耗低、运行成本低、生态友好等。
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1. 湿地类型与构造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有所不同。
目前,水平潜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是研究最多的三种类型。
其中,水平潜流湿地在处理生活污水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在构造上,湿地的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合理配置也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2. 植物种类与配置研究植物在人工湿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吸收、蒸腾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
研究表明,适合作为人工湿地植物的种类很多,如芦苇、香蒲、茭白等。
此外,不同植物的组合配置也能提高湿地的处理效果。
3. 微生物与酶的作用研究微生物和酶在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转化营养物质等方式,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近年来,关于微生物与酶的种类、数量、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为优化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提供了依据。
4. 影响因素与优化措施研究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温度、湿度、水质等。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优化措施,如合理配置基质、植物和微生物,控制湿地水力负荷等。
此外,通过组合多种处理方法,如与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结合,也能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试论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的研究进展
试论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的研究进展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问题日趋严峻,尤其天然河道水质的污染直接关系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和谐,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饮水问题。
人工湿地是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之一,具有生物、物理、化学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净化河道水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仅就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Abstra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severe problems, especially natural the pollu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rmony,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rinking water problem. Artificial wetland is a new type of sewage treatment one of the ways, has the biological, physics, chemical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the purification of river water qu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only the correlation problem for research.Keywords: artificial wetland; Purification; River water quality人工湿地是人们对于自然湿地系统的模仿,即利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去除各种污染物与杂质,以实现净化污水的目标。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凸显。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投资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污水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芦苇、菖蒲、香蒲、水芹菜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耐污能力强、对水质改善效果好等特点。
在选择植物时,需根据湿地类型、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植物选择的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应遵循适应性、耐污性、生长速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原则。
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耐污性好的植物能够承受较高的污染物负荷,生长速度快的植物能够快速覆盖湿地表面,根系发达的植物则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稳定性。
3. 植物选择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如芦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而水芹菜则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转化和降解等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同时,植物还能分泌出一些酶,将部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2. 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研究表明,植物与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比较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2024年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迅猛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能耗、低成本、生态友好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二、人工湿地的概述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植物、介质、微生物等自然过程的综合作用,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净化。
其基本构造包括基质层、水生植物层和微生物层等。
通过人工设计和构建,为生物净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原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主要依赖于物理吸附、生物膜法和植物吸收等作用。
水体通过湿地床体时,通过颗粒大小和密度差异被基质过滤;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氧气和营养元素进行好氧或厌氧呼吸,形成生物膜并降解有机物;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光合作用等过程,进一步净化水质。
四、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1. 工艺设计与优化:研究人员在湿地床体设计、水力条件控制、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提高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2. 新型材料的应用:利用新型复合材料、生物载体等,增强了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能力,提高了湿地的自净能力。
3. 污染物去除机制研究:通过研究人工湿地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如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途径和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智能化与自动化管理: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湿地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5. 环境效益与生态价值的提升: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提供生态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同时,其景观价值也为城市环境增添了绿色元素。
五、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如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抗冲击负荷能力、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是主要诱因之一。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成本低、维护简便、生态友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特别是脱氮除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填料及微生物等部分组成。
水体在流经湿地时,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三重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脱氮除磷是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一)脱氮效果研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特别是通过合理设计湿地系统和优化植物种类后,脱氮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除磷效果研究人工湿地通过吸附、沉淀及生物吸收等多种方式去除磷。
研究表明,湿地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对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同时植物对磷的吸收也是除磷的重要途径。
此外,湿地中的微生物活动也有助于磷的去除。
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一)微生物作用微生物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能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活动吸收和转化磷。
(二)物理化学作用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如沙、石、土壤等,通过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有助于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此外,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脱氮除磷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湿地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微生物群落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湿地的长期运行效果、对不同污染负荷的适应性等。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湿地设计,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同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和维护。
《2024年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范文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生态友好等优点,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详细阐述。
二、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一)基本原理及类型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湿地中的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对废水进行过滤、吸附、沉降和生物降解等过程,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其类型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两种。
(二)应用领域目前,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等领域的处理。
其中,生活污水处理是人工湿地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此外,该技术在重金属废水、含氮、含磷等富营养化废水的处理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三)技术发展近年来,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湿地设计,提高处理效率;二是通过引入新型基质和植物种类,增强湿地的净化能力;三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四是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进行联用,以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一是对于复杂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二是湿地的长期运行和维护管理问题,如植物的生长周期、基质的堵塞等问题;三是人工湿地的设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四、未来展望(一)技术创新与研发未来,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
一是深入研究湿地的生态过程和净化机制,为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开发新型基质和植物种类,提高湿地的净化能力和适应性;三是研究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的联用,提高整体的处理效果和效率。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的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技术,凭借其高效、经济、环保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
本文主要综述了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包括原理、分类、应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生活污水是指城市和农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技术,能够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有机物、氮、磷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因此,人工湿地成为处理生活污水的理想选择。
二、人工湿地的原理人工湿地是一种人工修建的湿地系统,主要由湿地植物、土壤和水体组成。
湿地植物通过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提供生态栖息环境和氧气供应;土壤起到滤波、吸附和降解有害物质的作用;水体则提供水分和养分。
通过湿地植物、土壤和水体的共同作用,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得以去除或转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三、人工湿地的分类根据处理方式和构造形式的不同,人工湿地可分为表面流湿地和底部流湿地。
表面流湿地是指生活污水在湿地表面流动,通过湿地植物和土壤的吸附和降解作用进行处理。
底部流湿地是指生活污水通过湿地底部流动,利用溶解氧的供应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进行处理。
此外,人工湿地还可根据水平流、垂直流、人工码头等构造形式进行分类。
四、人工湿地的应用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可以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相结合,提高处理效果,并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农村和农田生活污水处理方面,人工湿地可以作为“去留养”工程,将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肥料和水分回收利用于农田灌溉和肥料生产。
五、人工湿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人工湿地在处理生活污水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处理效果不稳定、构建成本较高、水质净化速度较慢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ຫໍສະໝຸດ .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创新
科技风 "#"$ 年 $ 月
生物则可以有稳定的附着场所$ 不同基质对 W"!(总氮(氨 氮(总磷的去 除 效 果 不 同% 我 们 要 根 据 具 体 水 质 选 择 基 质$ 经过改性的基质可以将 CU从强酸性提升为弱酸性%减少酸 性废水对环境的伤害$ 通过 $05F!YT扩增子测序探究硝化 及反硝化菌群得知不同孔隙率的基质可以改善人工湿地的 溶解氧%从而提高氮的去除,$%- $
的有效工艺之一%而且减少了排入受纳水体的负荷%提高水 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二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原理是利用系统中物化 的协同作用%通过 基 质 的 过 滤 吸 附 等( 植 物 吸 收 和 微 生 物 分 解来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一 氮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 Y的去除其主要作用的是微生物%污水进入 湿地% 通 过 氨 化( 硝 化( 反 硝 化 等 作 用 完 成 对 污 染 物 的 去 除,3- $ 反硝化作用中进入湿地的氧化态氮越少%系统总氮的 去除效果越有效$ 氨氮的去除受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 磷的去除 人工湿地对 7的去除包括基质吸附(植物吸收等等$ 当 湿地系统对 7的吸附容量达到饱和时%7又会被释放到水体 中%对基质填料要定期更换$ 通过收割湿地中的植物将水中 的无机磷去除%不及时收割会造成植物的腐烂%有报道证明 腐烂的植物会将 7再次释放到水环境中%因而要定期收割湿 地植物,8- $ 微生物中例如聚磷菌通过对 7释放和过量积累% 来去除湿地中的磷$ 三 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去除有机物主要途径是微生物的好氧代谢(植 物吸收(沉降和过滤$ 有机氯农药 "W7B和有机氯 77W7B是 两类典型的有机氯污染物$ WAE- 等人,0- 和 ZDIM9D- 等人,1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W5%去除 率约 1%V$ 有机氯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基质和植物的吸 附和吸收作用$ 由于有机氯污染物一般对微生物存在毒性 和抑制作用%因此微生物对有机氯的去除作用有限$ 三人工湿地净化 人工湿地大多由基质填料(植物和微生物组成$ 利用三 者的物理(化学生 物 作 用 将 污 水 中 的 污 染 物 去 除% 提 高 水 质 质量,?- $ 一 基质 当污水进入湿地系统后%基质将污染物截留下来%然后 通过吸附(沉淀(络合等途径去除水中富含氮磷等物质,'- $ 基质还是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存场所%植物在基质中扎根%微
人工湿地用于污水治理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用于污水治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其中水资源的污染是环境问题中较为严重的一个,所以对水资源污染的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传统的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污水处理的需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加入是一种投资少、能耗低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污水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工湿地对污水治理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人工湿地;污水治理;研究进展引言人工湿地是我国现在正在研究的,且不断得到应用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新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主要优点有:能耗低、成本低、运行操作简便及水质优良等。
基于这些使用优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符合我国国情发展的,在我国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对人工湿地的主要概述所谓人工湿地,主要是指由人工建造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并且由人工进行操作控制,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生态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利用其促进物质良性循环的方式,使物质资源发挥再生的潜力,进而防止对水资源进行的再污染,将所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净化,并使其有可再利用的功能,获得双赢。
人工湿地主要是通过几种透水性能较好的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土壤和水组成的,各个部分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并且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物理、化学等共同机制进行过滤、吸附、沉淀等途径来实现对污染物质的分解、净化、再利用。
二、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一)人工湿地的自然功能人工湿地的自然功能主要指的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即人工湿地对气候的调节、平衡水量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
由于人工湿地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物质循环,并且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出多种新的元素再次加入循环。
在对气候的调节方面,由于目前温室气体等因素在不断增加,导致全球变暖问题日益明显,而湿地沼泽在这一情况下就显示出了对气体的固定作用,将二氧化碳气体有效地固定于地层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2024年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生活污水的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工程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能耗、低成本、生态友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原理及特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以及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净化。
其中,湿地植物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并吸附、分解部分有机物;基质(如沙、土、砾石等)通过吸附、离子交换等方式截留污水中的杂质;微生物通过分解和代谢活动,进一步净化污水。
人工湿地的特点在于其低成本、低能耗,以及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效率高,同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1. 设计与构建技术近年来,针对不同地域、气候和污水特点,研究者们不断优化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技术。
如通过优化植物种类和配置,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和稳定性;通过改进基质材料和结构,提高对污染物的吸附和截留能力。
此外,还有研究利用复合垂直流湿地、潜流湿地等技术,提高湿地的处理效率和适应性。
2. 强化生物处理技术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强化生物处理技术。
如通过投加微生物制剂、调节湿地中的氧气含量等方式,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活动。
此外,还有研究利用光电催化、电化学等技术,强化人工湿地的生物处理效果。
3. 监测与评估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人工湿地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运行中的问题,提高湿地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通过建立湿地处理效果的评估体系,为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四、挑战与展望尽管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湿地的运行受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提高湿地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研究进展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水平逐步提高,农村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农村污水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农民的生活与生产,而人工湿地技术是净化农村污水的新型处理方式。
它能够使农村污水循环利用,提高污水净化效率,降低净化成本,使农村污水工程尽快得到完善。
关键词: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引言由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农村的河道沟渠,最后进入湖泊、河流、海洋等受纳水体,污水中富含磷跟氮,这些都是会造成藻类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的透明度降低和容氧度也降低,同时影响到水质,进而造成各种鱼类以及水中生物的消亡。
而且当这一藻类死后,其残留物腐烂的时候会分解,这个过程会消耗掉水中的氧气,同时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或者是臭味物体,这样会造成水质变差,破坏水环境和其生态的可持续性的发展。
因此为了控制好这种污染,以免水质恶化,目前对于农村存在的这种污水问题的处理是当务之急。
1人工湿地概念和特点人工湿地是近几年发展极为迅速的生态治污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农村污水。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改善水体质量的有效方式,能够降解有机污染物。
农村污水含有具有不溶性有机物,人们可以通过人工湿地沉淀与过滤作用截留污染物。
污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吸收、生物代谢降解等逐步实现有效分解和去除,湿地中的微生物也逐步繁殖。
湿地床填料定期予以更换,及时割除湿地植物,去除人工湿地系统的新生有机体。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存在的问题2.1资金投入问题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般优先考虑自来水、道路硬化,然后再到污水和垃圾处理,因此往往造成污水处理项目资金不足;同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巨大,如无动力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投资与运行费用已是相对最低,但吨水投资也在3000~9000元,运行费用在0.2~0.4元,建一个污水处理池造价一般在30万~40万元,若是对国考断面影响较大、与饮用水源地相关的村庄,对出水有更高的要求时,则需采用有动力的处理工艺,其投资、运行费用更高。
《2024年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产生和排放成为一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对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二、人工湿地的原理与特点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处理污水。
其原理是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氧化还原等生物过程以及基质的物理过滤、吸附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
其特点包括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生态效益明显等。
三、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1. 基质选择与改良基质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重要部分,直接影响处理效果。
目前,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选择合适的基质和进行基质改良。
有研究指出,选用不同种类的介质材料、采用基质优化组合或对基质进行改性处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和使用周期。
2. 植物种类与配置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种类和配置对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
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
研究表明,选用生长迅速、生物量大、耐污染的植物种类,如芦苇、菖蒲等,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同时,合理配置植物,如采取混种、轮作等方式,可以提高湿地的稳定性和净化能力。
3. 微生物作用与强化微生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强化微生物的作用,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
有研究表明,通过投加生物制剂、调整pH值、控制氧气供应等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
4. 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湿地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浮动湿地等技术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和适应不同环境条件。
同时,也有研究将人工湿地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如与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联用,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1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改进
[5] Muller J, Brasseur G. Sources of upper tropospheric HOx: A three- dimensional study[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 arch, 1999, 104: 1705- 1715.
[6] Warneke C, de Gouw J A, Goldan P D, et al. Comparison of daytime and nighttime oxidation of biogenic and anthropogenic VOCs along the New England coast in summer during New England Air Quality Study 2002 [J].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Atmospheres, 2004, 109 (D10): Art. No. D10309.
污水中的溶解污染物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 吸附以及植物根际周围和土壤基质中微生物的分解 代 谢 作 用 最 终 被 降 解 去 除[4]。 根 际 微 生 物 和 根 际 分 泌 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际微生物不仅能够降 解吸收污染物质, 而且其分泌的酶类也能够降解污染 物质[5]。而根际分泌物不仅能为根际微生物提供能源, 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而且其分泌的酶类 对污染物也有直接降解作用[6]。 1.3 氮去除机理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人工湿地是指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功能,采用水生植物及其微生物固定底泥等来改善水质和净化废水的一种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挑战与展望。
一、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自那时起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湿地的构造、植物的选择和湿地的反应机制等方面。
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的生态功能与构造和植物选择之间的密切关系。
因此,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开始注重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特点和植物的整体布局。
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并能提高水质,净化环境。
此外,人工湿地还具有景观美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等功能,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断加剧,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1. 技术完善性不足目前,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处理复杂工业废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高浓度的污染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人工湿地的植物选择是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等原因,一些外来植物物种会进入人工湿地,繁殖过程中可能对原生植物产生竞争和影响。
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3. 水质达标标准与技术研究之间的差距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并且针对某些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断提高。
然而,与此相比,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相对滞后,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其处理范围和提高处理效率。
三、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展望尽管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技术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前景仍然被广泛认可。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以湿地为基础的自然生态处理技术。
从人工湿地的设计到实施运营,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水质特性等多种因素,依靠湿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转化成植物营养元素和水分,在达到一定的指标标准后排放或回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排放量和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和节约用水的优势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一、传统人工湿地早在古代,人类就开始了湿地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自然湿地作为自净能力较强的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质净化和生态保护功能,因此成为人们投资开发的重要对象。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工湿地已开始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和生态系统修复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传统人工湿地通常采用浅水区为主体,通过人工营造自然湿地的环境,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达到相应的水质净化目标。
这种技术具有简单易行、低成本、运行稳定等优点,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
随着污水排放量和水质污染的不断加剧,传统的人工湿地已经难以满足对水质净化的要求。
因此,各国学者在传统人工湿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型的人工湿地技术,以提高水质净化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近年来,新型人工湿地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滤池湿地技术人工滤池湿地通过在地下设置滤池,利用滤材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等颗粒状杂质。
此外,在滤材层上铺设植物,使得植物根系能够吸附水中的营养元素,达到去除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目的。
水平流人工湿地技术利用水平流过程中植物和底泥微生物对有机物和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实现了对污水的处理。
由于其具有体积小、装置灵活、容易维护等优点,逐渐成为了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热门技术。
模块化人工湿地技术将污水处理模块化,结合多级水平流和某些处理单位,可以提高其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研究及性能改进分析摘要: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处理成为了当代社会中的重要环保任务之一。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生态修复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性能改进方案。
1. 引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自然材料来处理污水的方法。
由于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成本低、维护操作简便等优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研究现状目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湿地植物的选择和适应性研究不同种类的湿地植物对不同类型的污水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和处理效果。
研究者通过野外试验和实验室模拟等方式,对湿地植物的选择和适应性进行了研究。
2.2 湿地微生物的生态机理研究湿地微生物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关键的处理介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污水处理中的生态机理,进而优化系统的处理效果。
2.3 湿地水体的水动力学特性研究水动力学特性是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者通过流场模拟等方法,对湿地水体的水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存在问题然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处理效果不稳定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易受气候、季节、负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
3.2 长期运行成本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长期运行成本较高,主要包括湿地植物的养护和维护、微生物的补充等方面。
3.3 结构设计不合理部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流态不畅、水力负荷不均匀等问题。
4. 性能改进方案为了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减少运行成本并改善结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性能改进:4.1 引入新型湿地植物研究者可以开展对更多湿地植物的筛选和适应性研究,引入具有高效处理能力和对环境适应性较强的湿地植物,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08T16:26:59.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高林马文伟
[导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水处理技术。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处理;研究进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人工湿地由于具有工程所需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廉以及生态效果较好等特点在污水处理方面备受青睐。
与此同时,目前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本文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出发,指出了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要点,笔者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人工湿地概念
湿地广义上指长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是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仅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应,还具有显著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提供水和初级生产力,成为了很多鸟类、哺乳类动物、鱼类、爬行类动物以及其他水路两栖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
湿地已经成为了影响珍稀禽类繁殖和生存的关键因素,所以,湿地也成为了鸟类优质的生活环境。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在我国受到很大破坏。
在特殊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研究和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度补充,也是对其功能退化的恢复性建设。
人工湿地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能对清除一些有机物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却无法实现对氮磷的有效去除;一些化学技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氮磷去除,但是需要耗费较高的费用,还能大大提高二次污染的可能性。
在这个方面,人工湿地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无需耗费大量的成本,方便人工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其运行的成本较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也比较明显,能尽快适应符合的变化,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使环境更加美观的作用。
与自然湿地相比而言,人工湿地在承载负荷量,地点选择,污水处理能力及可控性上具有较大优点。
2人工湿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1生活污水的处理
生活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指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可生化性好,但排放量较大。
据统计,2015年仅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就达到了535.2亿t。
人工湿地由于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营和维护简单等优点而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会受到包括湿地类型、植物种类、温度和填料基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通过菖蒲、千屈菜、水葱和香蒲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研究,发现4种植物对生活污水COD 的去除率均表现为垂直下行流湿地>垂直上行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其原因可能是垂直下行流湿地中好氧环境众多,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根系表面好氧过程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很好的效果。
而在同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中,香蒲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可能是由于香蒲相较于其它3种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能力更强。
通过鸢尾、吊兰、马蒂莲3种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3种植物对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依次为鸢尾>吊兰>马蒂莲。
利用象草和美人蕉在不同温度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发现2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受温度影响,呈一定的正相关性。
可能是由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同时促进了磷的吸收同化;另一方面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根系生长旺盛,促进了对氮磷的吸收。
研究青石、砂子和砾石3种湿地基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3种基质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TP、SS的去除率均是砂子>青石>砾石,其原因可能是砂子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污染物。
2.2缓解水资源危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化学法相比更为卫生健康。
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对水源和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根据人工湿地之中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习性,与污水处理系统相搭配能够更好实现污水的净化作用,缓解水资源的危机。
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单单采用生物处理这一单一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还需要多种技术的优化和组合,来保证污水处理的结果。
人工湿地通常作为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的三级处理系统,与其他的工艺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案组合使用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污水处理任务。
联合使用项目中,湿地系统中可以适当增加池塘系统水处理技术,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和环境变化,改变水力载荷,加强复合水处理系统对温度和季节的感知。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要远远高于单一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在处理高浓度的污水方面,有十分有效的应用价值。
此外,人工湿地与活性污泥法的组合工艺能够良好的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之中,用该方法处理城市中的污水,需要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处理之后的水源的洁净度较高,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另外,人工湿地工艺与低氧接触氧化系统的组合在处理污染的河水项目中有很好的处理结果,避免了人工湿地在大量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和容易堵塞的问题,处理结果明显提升,且去除污染的效率很高。
2.3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分为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有机物,微生物对湿地中有机物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
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经沉淀、过滤、吸附作用快速地被截留,随之为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通过微生
物的代谢被去除。
植物可向土壤中传输氧气,因而土壤中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菌共同存在。
好氧菌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菌发酵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甲烷。
谢龙等(2009)研究以总有机碳(TOC)作为模型参数,建立了1个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机理模型,种植花叶芦竹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空白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分别为92%和91%,去除的主要途径为生物降解作用,生物降解量占进水总有机碳的84%;植物对总有机碳去除有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大。
结语
人工湿地是中国极为宝贵的生态资源之一,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是中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未来发展污水处理技术的大方向所在。
中国污水技术处理必定要趋于多种工艺技术,而不是单一的方式,未来发展前景有待各界认识的共同研究努力,为中国水资源处理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俞阜东,林媛媛,吴盛恩,等.农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的有效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9):90-91.[2]周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6,47(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