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及其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碳调控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碳调控探究进展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通过人工手段调整水位和植被等因素,以提供湿地所具有的水润环境、湿地植被、湿地微生物等自然属性。
近年来,人工湿地被广泛探究和利用于水资源管理、生态恢复、水质净化等各个领域,其在碳循环调控方面的探究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碳捕获和固定能力,是重要的碳汇。
其通过湿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储存在湿地生态系统中。
人工湿地中常见的植物如芦苇、香蒲、象草等,其根系较为发达,可以吸附和积累大量有机碳。
湿地植物的生物量死亡后,部分有机碳会进入土壤中储存,形成有机质层,同时也提供了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碳释放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或以稳定的形式贮存在土壤中。
探究已经表明,人工湿地可以显著增加碳的储存和固定能力,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减缓碳排放速率,从而具备一定的缓解温室效应的潜力。
其中,湿地植被的类型和遮盖面积是影响碳固定效果的重要因素。
探究发现,较高的湿地植被遮盖面积能够有效地提高碳捕获和固定能力。
此外,湿地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也对碳循环有一定的影响。
多种植物的共同生长可以增加湿地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提高有机碳分解的效率,从而增加碳的固定能力。
除了湿地植被,水文条件也对人工湿地的碳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中,水位的调控对碳固定和碳释放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
适度的水位调控可以保持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增进湿地植被的碳吸纳和固定。
而过高或过低的水位都会对湿地植被的生长和分解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探究人员通过对人工湿地的水位调控试验,发现适度的水位调控可以显著提高碳固定能力。
此外,人工湿地的管理也对其碳调控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规的湿地管理包括湿地积水、修剪植被、调整土壤养分等。
恰当的湿地管理可以提高湿地的生产力,增进碳的固定和吸纳。
例如,定期修剪湿地植物可以防止堆积的有机物过度分解,保持植物的发育和生长,有利于碳的固定过程。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机制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包含大量的氮和磷。
而氮和磷作为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废水处理技术备受研究关注。
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机制的研究进展。
1. 引言人工湿地是利用湿地的吸附、沉淀、微生物代谢等自然过程来净化水体的一种现代化废水处理技术。
在人工湿地中,氮和磷的去除机制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沉降、植物吸收和微生物代谢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人工湿地去除氮和磷的机制进行探讨。
2. 氮的去除机制2.1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指氮通过与湿地介质中的颗粒接触,以静电作用、作用力等方式将废水中的氮物质吸附到固体表面。
颗粒的大小、比表面积以及载体孔隙结构等因素会影响物理吸附的效果。
通过物理吸附,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硝态氮等有机氮物质。
2.2 沉降沉降是指氮以颗粒物质的形式沉降到湿地底部,在此过程中将废水中的氮物质随颗粒物质一同去除。
沉降过程主要受颗粒物质的沉降速度、废水流速以及水体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适当的湿地设计和流速控制可以提高沉降效果,进而实现氮的有效去除。
2.3 植物吸收植物吸收是指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废水中的氮物质。
植物的吸收主要包括根系吸收和叶片吸收两个过程。
根系吸收主要通过与底泥中的微生物共生作用来转化氮物质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叶片吸收则通过植物的叶片表面特殊结构吸附废水中的氮物质。
湿地植物种类和密度、湿地水质以及水分状况等因素会影响植物吸收氮的效果。
2.4 微生物代谢微生物代谢是指湿地中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氮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在湿地中,一些特定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应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酸根,并通过反硝化反应将氮酸根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湿地温度、氧气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的效果。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应对这一问题,人工湿地技术应运而生,它通过独特的生态学原理和湿地植物的生长机制,有效净化污水并改善生态环境。
其中,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对湿地的运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的研究进展。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常见的草本植物有菖蒲、莎草、凤眼莲等;木本植物有垂柳、水杉等;湿生植物则包括水生鸢尾、慈姑等。
这些植物均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和生态适应性。
2. 选择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需考虑以下原则:一是适应性,即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净化能力,即植物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三是景观性,即植物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四是维护成本,即植物的养护成本和寿命。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植物对污水的物理净化作用人工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吸附、截留等物理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
此外,植物的茎叶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表面,进一步增强物理净化效果。
2. 植物对污水的生物化学净化作用(1)根系分泌与微生物协同作用:人工湿地植物的根系能分泌多种有机物质,如多糖、氨基酸等,这些物质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在根系周围形成生物膜,进一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2)吸收与转化作用:人工湿地植物通过吸收和转化作用,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的组织成分。
例如,某些植物能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污水中的营养盐含量。
(3)氧化还原反应:在光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植物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如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或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等。
这些反应有助于降低污水的毒性,提高其可生化性。
四、研究展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态学理论的发展,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的研究将更加深入。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来净化水体的生态工程系统。
水生植物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因此研究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吸附和生物转化等过程实现。
根系吸收是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主要途径。
根系表面的根毛和根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增加根部与水体中溶液的接触面积,加速氮磷的吸收。
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浮叶植物的根系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而沉水植物的吸收能力相对较低。
水生植物根系吸收氮磷的能力还受到水体中温度、pH值、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除了根系吸收外,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通过吸附的方式去除水体中的氮磷。
水生植物表面及其附着的微生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溶解性氮磷形成颗粒状态,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有效氮磷浓度。
水生植物的吸附能力与植物种类、植物表面负电荷密度等因素有关。
水生植物通过生物转化的方式还可以将水体中的氮磷转化为生物量。
水生植物吸收的氮磷会被转化为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质,并以植物体生物量的形式储存起来。
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生物转化能力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浮叶植物的生物转化能力较强,而沉水植物的生物转化能力相对较低。
最近的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率。
光照强度也是影响水生植物对氮磷吸收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水生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吸收能力的提高。
水体中溶解氧浓度、pH值等环境因素也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工湿地净化水体的重要过程。
研究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不仅可以深化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解,还可以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投资少、能耗低的水处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处理之中,与传统的处理工艺相比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生态效果。
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述了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讨论了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进水条件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当前人工湿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的措施。
人工湿地是20世纪70年代新兴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其利用基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方式来实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实现对水的净化。
近年来,人工湿地以其投资费用低,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处理效果稳定,景观效应良好等优点多被用于改善景观水体水质之中。
人工湿地还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净化及保护与供给、气候调节、野生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
1人工湿地脱氮的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1.1脱氮机理人工湿地中的氮通过微生物的氨化、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植物的吸收,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等途径去除。
其中氨化、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是去除氮的主要途径,其基本条件是湿地中存在大量的氨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和适当的湿地土壤环境条件。
氨氮可被植物直接摄取,合成植物蛋白质与有机氮后,再通过植物的收割从湿地系统中除去。
湿地植物根毛的输氧及传递特性,使根系周围连续呈现好氧、缺氧及厌氧状态,相当于许多串联或并联的处理单元,使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在湿地系统中同时进行。
基质是人工湿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为水生植物提供生长载体和营养物质,同时,基质本身对污水净化也有重要的作用。
1.2影响脱氮的主要因素1.2.1基质不同基质类型对脱氮效果的影响不同。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因其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水的净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植物种类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植物生长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目前,常用的湿地植物包括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和净化效果,是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
湿生植物如蒲草、水葱等也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陆生植物如美人蕉、垂柳等则主要用于人工湿地的景观构建。
2. 选育及培育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污水特性,选育和培育适合的湿地植物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关键。
目前,通过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等技术手段,选育出了一批具有耐污、抗病、生长快等优点的湿地植物新品种。
同时,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修剪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植物的生长势和净化能力。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物理净化作用植物通过根系吸附、拦截、过滤等作用,可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
此外,植物的茎叶和根系还可以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和繁殖的场所,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增强对污水的物理净化作用。
2. 生物净化作用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的酶、有机酸等物质,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有利于污染物的降解。
3. 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植物净化污水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这与植物的生理特性、根系结构、分泌物质等因素有关。
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介绍了填料种类的选择与应用,探讨了不同种类填料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其次分析了填料结构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填料结构对湿地水处理性能的重要性。
接着讨论了填料表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深入探究了填料表面对湿地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机制。
随后引入了填料修复效果的评价指标,为湿地的效果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
最后介绍了填料更新与管理技术,探讨了如何合理选择填料和有效管理湿地设施。
通过本文的综述,展现了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的最新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进展,填料种类,填料结构,水处理效果,表面特性,填料修复效果,评价指标,更新与管理技术。
1. 引言1.1 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人工构筑的湿地植被系统进行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核心在于湿地中的填料。
填料作为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水处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逐渐成为湿地生态学和环境工程领域的热点之一。
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填料种类选择与应用、填料结构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填料表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填料修复效果的评价指标以及填料更新与管理技术等方面。
不同种类的填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对于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去除效果,因此填料种类的选择与应用至关重要。
填料的结构特性直接影响着水体在填料中的流动状况和生物附着情况,从而影响水处理效果。
填料的表面特性也会影响其吸附和解吸污染物的能力。
评价填料修复效果的指标需要考虑到填料的去污效率、去除率和稳定性等因素。
在填料更新与管理技术方面,也是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正文2.1 填料种类的选择与应用填料种类的选择与应用是人工湿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的水处理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种类可以提高人工湿地的效率和稳定性。
人工湿地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人工湿 地是一个模 拟的湿地系统 ,主要特点
有:( )建造 、运行成本较低。传统 的污水处理 1
厂处理每吨污水需用 07 . 元左右,而利用人工湿地 技 术处理 污水 ,直 接 运 行 成 本 每 吨 只 需 02—0 3 . . 元 J ( )操 作 简单 。人 工 湿 地 系统 的维 护 管 理 。 2 仅涉 及清理 渠 道 、种 植 收 割 和 经 营 管 理 等 。 ( ) 3 出水 水质好 ,可 以达 到 地 面水 水 质 标 准 。 ( )具 4
o e ai n c s a d s l i tn n e th s a s n f a te oo i a- n i n n a e e t n t e p p rt e rs a c d a c s p r t o t n i e ma ne a c .I a i i c n c l gc le vr me t l n f .I h a e e r h a v e o mp g i o b i h e n
是指 通过植 物根系 间微生 物代谢 、植物 的 富集 作用 等除 去污水 中的 B D O 胶体 、磷 、氮 以及 重 金 属等 物质 。在促进 废水 中污染 物 质 良性 循 环 的前 提 下 , 可充 分发挥资 源 的生 产 潜力 ,防止 环 境 的再 污 染 , 从而 获得污水 处理与 资源化 的最佳 效益 。
摘要 :人工湿地具有去 污效果好 、远行 费用低及维护简单等特点 ,r Z ̄&/ 泛 运用于污水处理 中,具有相 当显著的生 -
态环境效益。本文对人 工湿地在 中国的研 究进展进行 归纳、阐述 ,分析其研 究中存在 的问题 ,并对其今后 的研 究和应
用 进 行展 望 。
关
键
词 :人 工 湿 地 ;研究 ;进 展 ;展 望
《2024年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问题逐渐凸显。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低能耗、低投资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受到了广泛关注。
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选择对湿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污水净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其在净化污水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1. 常见人工湿地植物种类人工湿地植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芦苇、菖蒲、香蒲、水芹菜等。
这些植物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耐污能力强、对水质改善效果好等特点。
在选择植物时,需根据湿地类型、气候条件、水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2. 植物选择的原则在选择人工湿地植物时,应遵循适应性、耐污性、生长速度、根系发达程度等原则。
适应性强的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耐污性好的植物能够承受较高的污染物负荷,生长速度快的植物能够快速覆盖湿地表面,根系发达的植物则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稳定性。
3. 植物选择的实验研究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如芦苇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而水芹菜则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三、植物净化污水作用研究进展1. 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与转化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通过吸收、转化和降解等方式,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物质;同时,植物还能分泌出一些酶,将部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2. 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这些微生物能够进一步分解有机物,将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气体或沉淀物,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
研究表明,植物与根系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 不同植物的净化效果比较不同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净化效果存在差异。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处理系统,主要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
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关键组成部分,对氮磷等养分的吸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主要通过根系对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吸收。
这些湿地植物的根系通常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长的根毛,从而增加了其与水中营养物质的接触面积。
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分泌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化学和生物作用将无机氮磷转化为有机氮磷,提高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具有不同的氮磷吸收能力。
一些研究发现,多年生水生植物如香蒲、芦苇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氮磷浓度。
而一些浮叶植物如浮萍、凤眼莲等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相对较弱,需要通过密植或者连续生长来提高处理效果。
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
一些研究发现,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水质条件有助于提高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能力。
人工湿地的水力条件(如水层深度、水流速度等)也会影响水生植物的根系生长和氮磷吸收能力。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探讨了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这些研究发现,水生植物根系中的附生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物质,并转化为无机氮磷,提高了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一些研究还发现,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氮磷的去除效果。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一种高效和可持续的废水处理技术。
通过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优化其生长条件,同时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中氮磷的浓度,提高水质处理效果。
未来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组合,以及水生植物吸收转化氮磷的机理,提高人工湿地的废水处理效率。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系统工程,通过湿地中水生植
物的作用来净化废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氮和磷的含量。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是人
工湿地净化废水的关键过程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
收作用的研究进展。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其中氮磷是关键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吸收氮磷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活性运输和被
动扩散两种方式。
活性运输是指植物根系中的离子泵主动将氮磷离子从根系中吸收,并转
运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被动扩散是指氮磷溶解在水中,通过浸润入根系细胞内,并在根内
被植物吸收。
近年来对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表明,不同
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水生植物,如黑三棱、香蒲、金鱼藻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减少废水中的氮磷浓度。
而其他一些水生植物,如莲藕、菰草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弱,对废水的净化效果不明显。
还有研究发现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对其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
水生植物的叶片面积与根系质量比例与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有较强的相关性,即生长较好
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更强。
除了水生植物的特点,底泥也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有一定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底泥中
存在的有机质可以吸附氮磷,从而减少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底泥的特性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效果的影响。
《2024年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排放是主要诱因之一。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具有成本低、维护简便、生态友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特别是脱氮除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机理研究进展,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与工作原理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水生植物、填料及微生物等部分组成。
水体在流经湿地时,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的三重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其中,脱氮除磷是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之一。
三、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果研究(一)脱氮效果研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实现。
研究表明,人工湿地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特别是通过合理设计湿地系统和优化植物种类后,脱氮效率可显著提高。
(二)除磷效果研究人工湿地通过吸附、沉淀及生物吸收等多种方式去除磷。
研究表明,湿地中的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等对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同时植物对磷的吸收也是除磷的重要途径。
此外,湿地中的微生物活动也有助于磷的去除。
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一)微生物作用微生物在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能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从湿地系统中去除。
此外,一些微生物还能通过代谢活动吸收和转化磷。
(二)物理化学作用人工湿地中的基质如沙、石、土壤等,通过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有助于去除水中的氮、磷等物质。
此外,湿地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也为脱氮除磷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近年来,关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湿地设计、植物种类选择、微生物群落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
然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湿地的长期运行效果、对不同污染负荷的适应性等。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优化湿地设计,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同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和维护。
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
人 工 湿 地 ( o s u tdWel d 是 一 种 人 为 地 将 果好 , C nt c t n ) r e a 反应速 率也 大 。 e n s F n es y等人 l 7 】 究表 明 , 的研 空气
基质、 微生 物 和植 物按 一 定方 式 配置 而 成 的复 合 生态 中的 氧 气 向水 中 的扩 散 速 率 远 小 于 各 种水 生 植 物 根
了分 析 . 并对 人 工湿 地植 物今 后 的研 究 重 点进 行 了展 水 中 的大肠杆 菌和病 毒『 。 8 ] 等 望, 以期 为类 似研 究提 供参考 。
1 人 工 湿 地 植 物 的 作 用
总 的来 说 , 物 的作 用可 分 为直 接 净 化作 用 和 间 植
接净 化作用 。 直接净 化作用 是指植 物通过 吸收 、 附和 吸
归 纳为 以下 几 个 方 面I : 直 接 吸 收 、 ¨] ① 利用 污水 中可 指 植 物 能 为 湿 地 系 统 其他 去 除污 水 中污 染 物 的 过 程 如 加 利 用 态 的营 养 物质 , 吸附 和 富 集 重 金属 及 有毒 、 害 提 供 有 利 的 环境 ( 向植 物 根 区 供 氧 、 强 水 力 传 导 有
摘
要 : 工 湿 地 因其 去 污效 果 好 、 行费 用 低 而 被 广 泛 应用 于污 水 处 理 中 。 地植 物在 其 中起 着 重要 作 用 。 述 了人 工 人 运 湿 论
湿 地 植 物 的 作用 、 污 机 理及 植 物 资 源 . 望 了今 后 的发 展 重 点 , 去 展 以期 为类 似研 究 提 供 参 考 。
而植 物 根 系表 面也 是 重金 属和 一 些有 机 物 沉积 植 物是 人工 湿地 的最 重 要组 成 部分 【。笔 者 从人 工湿 表 面 . 2 ] 地 植 物 的作 用 、 净化 机 理 和湿地 植 物资 源 等方 面 进行 的场所 。 有些 植物 ( 芦苇 ) 如 的根 系分泌 物还 能杀 死 污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综述
植物 和挺水植 物 ) 微 生物 组 成 的可 控制 、 和 工程 化 的 污水处 理生态 系统 。 人工湿 地主要是 由预处理 系统 、 配水 系 统 和湿地
处理 系统组成 。其 中 , 处理 系统 主要 由沉 淀 池等 组 预 成, 去除污水 中粒径 较 大 的颗 粒 物 , 以减 轻 湿 地 处理 系统 的负荷 。配 水 系统 主 要 由进水 、 水 管 网组成 。 排 人工 湿地处理 系统是人 工湿 地 的核 心部分 , 于去 除 用 污水 中的各种 污染物 , 化污水 。 净 基 质是人工湿 地 中不可 缺少 的组 成部 分 , 大部 分 物理、 化学 和生物反应 等 都在 基质 中进 行 。基 质不 但 支 持湿地植 物 的生 长 、 生物 膜 提供 附着 体 , 可 以 为 还 通 过阻力截 留过程 直接 去 除污 染 物 。多 种材 料 包 括 土壤 、 子 、 物 、 砂 矿 有机 物 料及 工 业 副 产 品如 炉 渣 、 钢 渣 和粉煤灰 等都可作 为人工湿地 的基质 。
21年6 02 月
绦 色科 技
Jun l fG enS in ea dT c n lg o ra re cec n eh ooy o
第 6期
人 工 湿 地 研 究 进 展 综 述
李忠民
( 吉林 大 学 环境 与 资 源 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0 1 ) 3 02
3 人 工 湿 地 的类 型
3 1 自 由 水 面 人 工 湿 地 .
自由水面人 工湿地 与 天然湿 地相 似 , 污水 在基 质 表面漫流 , 依靠浸 没在 水 面下 的植 物 茎秆 表 面 的生 物 膜来去 除污染 物 。这 种湿 地 不需 要 考 虑 基 质种 类 和 结构 , 因而投资少 、 运行费 用较 低 , 缺点是 不 能充 分利 用植物根 茎来 去 除 污 染物 , 污 效 率低 。另 外 , 去 自由 水面人工 湿地 的保 温性 能差 , 冬天 容 易结 冰 , 夏天 又 容易滋 生蝇蚊 , 发恶臭 , 散 影响卫生状 况 。 3 2 潜 流 式 人 工 湿 地 . 潜流式人 工湿地 中 , 水在 基质 表 面下 的空 隙 中 污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研究进展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构建的具有水体、土壤和水生植被的生态系统,可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和净化。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修复水环境,又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水生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盐的吸收作用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中的主要生物组成部分,其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起到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比表面积,增强水体中的植物与水体之间的交换。
水生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也会对其吸收氮磷的能力产生影响。
在研究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方面,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如下的研究进展:研究者对于不同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适生能力。
葫芦草、蕨类植物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强,可以作为富集植物利用于水体的净化和修复;而一些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弱,需要结合其它方式进行处理。
研究者对于水体中的氮磷形态和浓度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研究发现,在人工湿地中,氮磷的形态和浓度会随着水生植物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水生植物对于水中氮磷的吸收能力会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受到温度、光照、水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者还对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和叶绿体等器官对水体中的氮磷进行吸收。
根系对于水体中氮磷的吸附和吸收起着重要作用,根系的生长状态和发达程度与氮磷吸收能力密切相关。
水生植物通过不同的根结构和根毛等特征,提高了其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吸收作用在人工湿地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当前,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水生植物的吸收能力进行评价,对水体中的氮磷形态和浓度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对水生植物的吸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探究进展近年来,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水体的污染治理。
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以其奇特的代谢特性和生态功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去除水体中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针对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探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人工湿地系统简介人工湿地系统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在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去除污染物的一种生态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系统依据其处理方式可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两种。
水平流人工湿地主要利用湿地植物的吸附和氧化还原作用去除污染物,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则通过人工介质和生物膜的作用使污染物发生生物降解。
二、微生物在人工湿地中的功能1. 溶解有机物的降解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分解和降解废水中的溶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通过产生的酶类分解有机物,从而转化为可被微生物代谢的化合物,从而降解。
2. 氨氮的转化人工湿地系统中存在丰富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和氮气,实现氨氮的高效去除。
硝化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反硝化菌则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3. 重金属的吸附和解毒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通过附着在根际土壤和植物根系上,吸附和解毒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从而缩减其对水质的污染。
微生物通过产生胞外多聚物和胞内沉淀,形成难生物可溶性的复合物,吸附和还原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
4. 微生物群落的竞争与协同作用人工湿地系统中存在多种微生物群落,它们之间会进行竞争和协同作用,进一步增进污染物的降解。
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代谢功能,通过互相竞争和协同作用,形成废水处理的整体效应。
三、人工湿地系统微生物去除污染物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对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和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较高的温度能加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和降解效率,但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微生物活性的降低,从而影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2024年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范文
《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CW)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生态系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复合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是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工湿地的研究与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
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近年来人工湿地设计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分类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通过物理沉淀、生物膜技术、植物吸收等过程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根据水流方式和湿地类型,人工湿地主要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型人工湿地两大类。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污水在湿地表面流动,通过自然蒸发和植物吸收等过程进行净化;潜流型人工湿地则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深度处理。
三、人工湿地设计研究进展1. 基质设计研究基质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法,探讨了不同基质类型、粒径、配比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例如,砂土、砾石、土壤等基质的应用研究,以及通过添加生物炭、铁矿等材料改善基质的吸附性能和生物活性。
2. 植物选择与配置研究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供生物栖息地、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能通过吸收和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植物种类、生长周期、根系发育等因素的探讨,寻找最适合的植物配置方案。
同时,还研究了植物种植密度、空间布局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
3. 水流设计与优化研究水流设计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水流路径、流速、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水流特性,为设计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人工湿地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研究进展微生物燃料电池——人工湿地耦合系统研究进展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寻找新型、高效的能源转换和利用方式变得愈发迫切。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简称MFC)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技术,近年来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在MFC的基础上,人工湿地(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CW)作为MFC的适配技术之一,也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和生态修复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MFC与CW的耦合系统在能量转化和环境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基本结构包括阴阳极、电解质溶液和微生物产生的电子传递链。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在无需添加外部能源的情况下,可以将有机废弃物(如废水、沉淀物等)转化为电能。
MFC不仅是一种高效的能源转换方式,同时还具有清洁、可持续和低成本的特点。
二、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一种依靠湿生植物及其附生的微生物来处理废水和修复生态环境的技术。
它模拟自然湿地的功能,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人工湿地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多功能等特点,在废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MFC与CW的耦合系统研究进展MFC与CW的耦合系统利用MFC提供的电子传递链和湿地植物的吸收转化机制相结合,实现了高效的废水处理和能量回收。
该耦合系统在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的同时,还能够产生电能。
1. 能量转化MFC与CW的耦合系统通过微生物的电子传递链,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电能。
研究发现,MFC与CW的耦合系统在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独使用MFC或CW的情况。
这是因为湿地植物的根系提供了更多的微生物附着面,增加了微生物与底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MFC的产能。
2. 废水处理MFC与CW的耦合系统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人工湿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1.2 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现状2.2 国内人工湿地研究现状三、人工湿地概念和分类3.1 人工湿地概念3.2 人工湿地分类四、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比较4.1 人工湿地与自然湿地的区别4.2 人工湿地的优势和不足五、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及技术概述5.1 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5.2 人工湿地的建设技术六、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评价6.1 水质改善效果评价6.2 生态系统恢复效果评价6.3 湿地景观效果评价七、人工湿地的经济效益评价7.1 投资成本评价7.2 运行维护成本评价7.3 生态旅游、教育、科研等附加价值评价八、人工湿地综合效益评价8.1 水环境综合效益评价8.2 社会效益评价8.3 经济效益评价九、人工湿地建设可行性分析9.1 技术可行性分析9.2 环境可行性分析9.3 经济可行性分析十、人工湿地建设前景展望10.1 发展机遇10.2 发展挑战10.3 发展建议十一、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1 研究背景人工湿地是指通过人工构建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处理技术,它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工湿地已经成为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技术和效益评价方法,评估人工湿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其可行性,为推动人工湿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这对于加强城市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2.1 国外人工湿地研究现状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人工湿地研究和应用。
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人工湿地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
这些国家在人工湿地的建设原则和技术、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直 流湿 地 示 意 图 垂
3 人工湿地 的 净化机理
31填料 、植物和微生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作用 . ( )填 料 1 人工湿地 中的填料又称滤料 、 基质 ,一般 由土壤 、 细沙 、 粗砂 、 砾石 、碎瓦 片或灰渣等构成 。填料 不仅为植物 和微 生物提供生长 介质 ,还通过沉淀 、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接 去除污染物。 ( 2)植物 湿地 中生长的植物通 常称为湿地植物 ,包括挺水 植物 、沉水 植 物 和 浮 水 植 物 。大 型挺 水 植 物 在 人 工 湿 地 系 统 中主 要 起 固 定 窗 体 表面 、提供 良好 的过滤条件 、防止湿 地被淤泥淤塞 ,为微 生物
图2 水平潜流湿地示意图 ( )垂直流相 结合的一种新 型湿地 ,见图 3 。渗透 湿地采取地表布水 ,污水经水 平渗滤 ,汇人集水 暗管或集水 沟出流。通过地表 与地下渗滤过程 中发生的物理 、化 学和生物反应使 污水得到净化 。垂直 流湿地床 体 处 于 不 饱 和状 态 ,氧 通 过 大 气 扩 散 与 植 物 根 系 传 输 进 入 湿 地 , 消化能力强 , 适于处理氨氮含量 高的污水 , 但处理有机物能力欠佳 , 控制复杂 ,落干 / 淹水 时间长 ,夏季易滋生蚊蝇 。
2 工湿地 的类型 人
按照系统布水方式 的不同或水在系统 中流动方 式的不 同,一
般 可 将 人工 湿 地 分 为 三种 类 型 : ( )表 面 流 湿 地 1 图 1 示为表面流湿地 。向湿地 表面布水 ,维持一定 的水 层 所 厚度 ,一般为 l- 0 m,水流呈推流式前进 ,整个湿地表面形成 一 O 3c 层地表水流 ,流至终端 而出流 ,完成整个净 化过程。污水流人湿 地后 ,在流动过程 中与土壤 、植物 ,特别是与植物 根茎部生长 的 生物膜接触 , 通过物理的、 化学的以及生物的反应过程而得到净化 。 表面流湿地类似于沼泽 , 不需要沙砾等物质作填料 , 因而造价较低 。 它操作简单 、 运行费用低。但 占地大 ,水力负荷小 ,净化能力有限。 湿地 中 的 0 2来 源 于水 面 扩散 与植 物 根 系 传 输 ,系统 受 气 候 影 响 较 大 ,夏 季 易 滋生 蚊 蝇 。
6 2 l 第 O 期 4 OO年 9
毫 业 硼 穷
提供 良好 的根 区环境 以及冬 季运行支 承冰面 的作用 。人工 湿地 中 的植物一 般应具有 处理性 能好 、成活 率高 、抗 水能力强 等特点 , 且具有 一定 的美 学和经济价值 。
( 3)微 生物
级处 理水平 。19 年 由武钢大冶铁矿 承建 ,湖北省环保 所 、大 ” 93 冶 铁矿 、黄石 市环境监 测站合作 在大冶铁 矿炸药 车间建立 面积为
●
_
_ 毫 业硼 究 业 哪 九
人 工湿 地及其 酮 夯进 展
郭 宏 / 长 集 团永 宁采 油厂 6 站 延 ≠ ≠
[ 摘 要 ]本文介 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 、类型 ,同时分析 了人 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并对人工湿地系统在 国内外 的应用现状 及发展情趋势况进行 了综述。 [关键 词 ]污 水 人 工 湿 地 发 展
20 0 m2的中试性人工 湿地 ,用 于处理 铁矿炸药 车间排 放的含 氮污 水 【2。 l]
微 生物是人 工湿地净化 污水不可 缺少 的重 要组成部 分。随着 5 人 工湿地 系统 的发 展趋 势 污水不 断进入人工湿地 系统 ,某些微生物 的数量将随之逐渐增加 , 51 .加强污水净化机理研究 并随季节 和作物生 长情况呈 规律性变 化。人工湿地 系统 中的微生 人 工湿地作 为一项新 的污水处 理技术 ,对其处 理机理 、影响 物主要 去除污水 中的有机物 质和氨氮 ,某些难 降解 的有机 物质 和 因素认识还 没有十分 全面 ,因此 经常 由于设计不 当使 得 出水 达不 有 毒物质 可以通过微 生物 自身的变异 ,达到吸 收和分解这些 有机 到要 求或不能 达标排放 ,有 时人工湿地 甚至还会 成为污染源 ” , 物质 和有毒物质 的 目的。 所 以要进行深入研究 ,使其发挥 良好作用。 32人T湿地系统净化污水 的作用机理 . 5 开发数据库和设计指南 . 2 ( 悬 浮物 的去 除 1) 由于各地 的气候条件 、湿地规模 、负荷率 、几 何布置 、植 物 通 过过滤 和沉 淀 ,污水 中可沉降性 污染物被 快速截 留去除 , 种类 构成及废水 的类型 构成等变化 很大 ,因而对人工 湿地很难有 而悬浮性 固体则通过微生物生长 、 湿地介质表面吸附等机理去除 , 统一 的设 计和运行参数 。为此 ,美 国的 E A 目前正大力开发北美 P 悬 浮固体 出水值一般低于 lmg 。 O / L 的人 工湿地数 据库和地 方数据库 ,以减少 重复劳动 和改 良传统 的 ( 2)有 机 物 的去 除 设计 方法。此外 ,美 国 E A 出版发行 了一些有 关湿地 的设计 导则 P 污水 中的有机 物包括颗粒 性有机物 和溶解性有 机物 。颗粒 性 和指 南 “ ,但 这只是初 步的一些 成果 ,还有 必要更 细致 地研究 有 机物通过沉 淀和过 滤可迅速去 除 ,而溶解 性有机 物则 同过微 生 不 同地区特征 和运行数 据 ,以便在将 来的建设 中提供 更合 理 的参 物作用 降解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又可分为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 数。 ( 3)氮 的去 除 5 3发展 中国家应用湿地技术潜力巨大 湿地 系统 中的氮的去除 分三部分 :微 生物转化 、植物 吸收和 大部分发 展 中国家 都具有温 带或亚热 带气候 ,利 于形 成较好 介质吸收 。 的湿地系统 。 ( 4)磷 的去除 54改 良人工湿地技术 . 污水 中多 以无 机磷形式存 在 ,人工湿 地主要靠 土壤或介质 吸 人工湿 地技术 目前 仍然属 于一项热研究 但不十分 成熟的污水 附 、植物吸收和沉淀储存作为除磷主要机理。 处理技 术 ,世界各个 国家都 投入 了大量的精力 来对其 加以完善 、 ( 5)金 属 的 去 除 改 良,将 一些传统 污水处理 技术引 入人工湿地 。如北美湿 地公司 主要 去除机理 为离子交换 、植物吸 收 、化学沉淀 和微生物 氧 借鉴 污泥 回流技 术和鼓风 曝气开发 了循环湿地 工艺和通 风强化床 化后 的沉淀 。 工艺 。这 些工艺 目前 已被成 功应用 于数年前还 被认为不适 宜采用 4 人工湿 地污 水处 理技 术 的研 究 现状 人工湿地处 理污水 的地 区 ( 气候太冷或污水浓度太高 )[] 了对 1o除 6 41 . 国外研究 现状 现有 的人 工湿地 系统进行研 究以改 良和优化工 程设计参 数外 ,对 运用 人工 湿地 处理 污水 可追 溯到 10 9 3年 ,建在 英 国约克 郡 系统的长期运行 能力和管理问题 也正在得 到深入研究 。 E ry的这个被认为世界上第一处 用于处理污水的人工湿地 连续 运 ab 6结 语 行直 到 19 9 2年 【】 9 3年 ,德 国 的 Ma l c 3,15 xPa k研究 所首 例采用 n 人工湿地 系统是一个 完整的生 态系统 ,它形 成 了内部 的 良好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 ,该研究所 的 S ie博 士在研究 中发现芦 苇能有 循 环并具 有较好 的生态效益 和经济��
l引言 随着工业 的发展 ,水污染 的加 剧 , 环境保护 的任务 也越 来 水
越艰 巨。湿地处理 工艺作为一种 自然 生物处理方法 ,利用 闲置 盐 碱 地 ,具 有 投 资 少 、运 行 管 理 简 单 、 费用 低 ,处 理 后 出 水 水 质 稳 定 的特点 。污水直 接资源化可利用净水 沟进行淡水养殖 ,水生植 物种植,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 。在环境领域 ,人工湿地处理 污 水 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 广泛 ,在污水沿一定 方向流动的过程 中, 主要里利用湿地的 自然 生态系统 中的物理 、化学 、生物三重协 同 作用 ,通过过滤、吸附 、共沉 、离子交换 、 植物 吸收和微生物分解 , 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
谴
IJ ; 『 ; i
’
r
f
j
f、
、
浅
图 1表面流湿地 系统示意图 ( )水 平 潜 流 湿地 2 水 平潜流湿地 由土壤 、植 物 ( 如芦 苇 、香蒲等 )和微生物组 成 ,见 图 2 。床底有隔水层 ,纵 向有坡度 。进水端沿床宽构筑有布 水沟 ,内置填料。污水从 布水 沟投入床 内,沿介质 下部潜流呈水 平渗滤前进 ,从另端 出水 沟流出。在出水端砾石层底 部设置多孔 集水管 ,可与能调节床 内水位的 出水管连 接,以控制 、调节床 内 水位 。水平潜流湿地可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床体填充基质 , 床底设 隔水层 。水力 负荷与污染负荷较大 ,对 B D O 、S 及 O 、C D S 重 金 属 等 处理 效 果 好 , 源 于植 物 根 系 传 输 , 有 恶 臭 与蚊 蝇 现 象 , 氧 少 但控制相对复杂 ,脱氮除磷效果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