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研究进展2003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景观研究进展

——简述城市湿地景观的研究现状

风景园林硕士黄琯S2*******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湿地的干扰不断加剧。城市湿地景观正在发生破碎化和单一化的趋势,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湿地保护问题。我们对于城市湿地景观的建设,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则。

关键字:湿地城市湿地景观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研究

引言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在调节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和美化城市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彰显出了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特殊的景观价值。现如今,伴随着现代化城市的日益扩张,城市湿地的存在现状以及利用方式已经出现问题,对城市湿地保护已不容刻缓。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予以重点保护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城市湿地景观营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尚待深入。就国际方面看,我国也正同其他国家一样努力为保护城市湿地而做出努力,并作出湿地生态景观的设计研究实践。本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读,明确了城市湿地景观的研究框架,为学科知识积累提供帮助。

1研究背景

1.1湿地的功能与作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2]。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蓄洪防旱、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3]。它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佳利用方式,又被誉为“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因此,湿地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环境作用:

(1)湿地能充分利用其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例如,人工湿地所具有的植物吸收和厌氧菌脱氮双重作用,每公顷湿地日去除硝酸盐氮可达3千克以上(杨士军,1998)。

(2)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等几个层次。湿地作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其对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湿地的保护、人工湿地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

(3)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类型,可以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可以用来开展环境监测、实验和科学研究,同时城市湿地及近郊湿地可以为市民提供游赏的好去处,陶冶人们的性情,促进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体现社会价值和效益。

(4)湿地还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游憩功能。《诗经》中的《蒹葭》即描写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美丽词句,用以描绘湿地的美景。自然湿地独特的生态特点,很大程度弥补了城市景观人工化、单一化的弊端,丰富了景观异质性。

1.2城市湿地景观的格局变化

我国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2004年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居

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其中自然湿地面积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77%,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人工湿地面积228万公顷(国家林业局,2006)。但近些年来,由于缺乏控制的农业开垦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我国沿海地区湿地总面积的50%己经消失,全国湖泊因为围垦而丧失的容积高达350亿m3以上,相当于我国五大淡水湖的总蓄积量;近1000个中小湖泊因围垦而消失,这就大大降低了江河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人们对湿地的干扰不断加剧。很多利用与开发活动,都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前提的,缺乏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总体利益中平衡,缺乏湿地利用与开发的系统性指导,导致城市湿地迅速萎缩退化。这种缺乏整体平衡的利用方式,最终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也使城市宝贵的湿地资源面临不可逆的消亡境地。所以,保护和恢复城市中的湿地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下面,主要以《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演变研究——以盘锦市为例》的论文内容为例,阐述我国的城市湿地景观的格局变迁。

论文笔者以1976年—2004年的时间限定对盘锦市城市湿地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对30年间的演变划分了1976年—1988年、1988年—1998年、1998年—2004年三个时间段,通过景观类型面积变化统计表、景观类型斑块数变化统计表、研究区主要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等表格为读者客观展现盘锦市城市湿地的格局变化。图表摘录如下:

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1)1976—1988年期间,研究区景观类型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半自然湿地植被显著减少,而人工湿地如水田、池塘明显增加。从景观类型的空间位置转换上,苇田被大量转化成水田,同时又有一部分水田和池塘转换成城建用地。

(2)1988—1998 年期间,除水田和城建用地面积明显增加外,裸滩、苇田、池塘、翅碱蓬等均明显减少,景观变化依然是大量苇田转化成水田,同时又有大量水田转化的面积占城建用地。

(3)1998—2004 年,苇田的面积基本得到了保护,变化不大,而池塘大量增加,旱地和翅碱蓬大量减少,说明城市用地大量扩大和湿地开发主要集中在沿海。

(4)近30a 间苇田面积减少的最多,水田面积增加的最多。总体上,天然湿地大量减少,而池塘和水库等人工湿地以及城建用地大量增加,而水田和城建用地斑块数的减少也很显著,这说明其聚集程度的增加和破碎化程度的减少,研究区近30a 来景观多样性指数总体上呈降低趋势。

(5)结合盘锦市成立以来的统计年鉴资料,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和盘锦的经济社会活动紧密相关,正是由于人类活动和干扰使得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在近30a 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到80 年代中期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使得天然芦苇沼泽大面积减少。进入90 年代以来,油气开采、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原生湿地景观进一步丧失。

辽宁省盘锦市的城市原生湿地退化正是我国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一个缩影。先期发展的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