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经济社会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学考试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个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个人行动,即以个人的目的和偏好出发研究某种行动模式及其所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

2集体主义方法论:是指从社会结构出发,研究社会经济体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它是一种从宏观向微观的路径。

3新经济社会学:主要指那些采用网络理论,组织理论以及文化理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的社会学取向。

4旧经济社会学:主要指工业社会学和帕森斯、斯梅尔瑟等人关于经济和社会的观点以及劳动社会学。

5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

6弱关系: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

7交换的各类型

(1)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

经济交换:当事人各方相互换取为他人所拥有的各种所有物的行为。

社会交换:指那些期待他人能够做报答性回应且他人一般也能做出报答性回应的互动行为。

(2)互惠交换、再分配交换与市场交换

互惠交换:以社会义务为交换基础,以非物质性回报和非盈利为目的的交换形态。再分配交换:指处于下层的生产者“自下而上”的向首领或政府交纳一定数额的物品或劳动,处于社会中心的首领或政府“自上而下”的以施恩的方式向下层民众分配一定的“赏赐”的交换类型。

市场交换:指以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关系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的交换形态。(3)生产性、协商性、互惠性与普遍性交换

生产性交换: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生产性交换的基本类型是合作关系。

协作性交换:即协调产生明确的合同或交易的条件,协商性交换强调权利与责任的对等及契约的明确性。

互惠性交换:即长期的、连续的且通常是默许的利益赠与。

普遍性交换:即对某一行动者或网络和集体成员提供单边利益而从其他个人或多人处获取回报。

(4)利他型、利己型、合作型和冲突型交换

利他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满足对方的利益为目的。

利己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对方的利益。

合作型交换:指交换双方在考虑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考虑对方的利益,并认为自己利益的实现应以对方利益的实现为条件

冲突型交换:指交换双方皆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实现己方利益的前提,视彻底危害对方为目的(恶性竞争)

8、消费的不可逆性:

也称惯性原理,是指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其消费习惯的影响,常常表现为支出的变化落后于收入的变化。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经济衰退国家的消费观和消费习惯。

9、炫耀消费:

勃伦的炫耀消费理论,是指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从而使消费者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动。

10、非正式结构:

也称非正式群体,指没有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式。

11、经济学帝国主义:

是指经济学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扩张,即指经济学家试图运用经济学方法去分析一切社会现象,并重建其他社会科学的一种尝试。

12、过度社会化:

在社会学中,作为行动决策者的个人是按照已经写好的脚本的角色扮演者,而不是活生生的,对当下社会因素作出灵活反应的社会人。

二简答

1机会成本:指一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他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机会成本的英文为Opportunity Cost,(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是指做一个选择后所丧失的不做该选择而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利益。任何决策,必须作出一定的选择,被舍弃掉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即是这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用一定的时间或资源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2搭便车行为: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团体利益同分,责任与成本却由团体的每个成员承担,这样便会出现搭便车的投机心理与行为,(就算我不做,总会有别人做)。

3制度的定义及层次

(1)定义

狭义:指一个特定社会中,那些得到普遍遵循的行为规则或行为模式。

广义:指一个特定社会中,那些得到普遍遵循的行为模式、行为规则及有组织的秩序与活动体系。

(2)层次

a微观层面的制度:行为模式

从微观或个体层面来看,我们看到的个人行为具有某种模式化的特征,因此制度可以被看做是特定社会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

b中观层面的制度:行为规则

从中观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互动各方共同认可的习俗、惯例、规范或行为规则

c宏观层面的制度:有组织的社会秩序与活动体系

从社会整体来看,我们看到的是某种稳定的社会秩序与有组织的活动体系

5、“路径依赖”效应:是指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体制,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以及既得利益约束等因素的存在,会导致该体制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得以自我强化。

第一个“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斯,提出者是阿瑟。

诺斯创立了制度变迁的“轨迹”概念,将路径依赖推广到制度变迁,认为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这是因为,经济生活与物理世界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

人们的一切选择都会受到路径依赖的可怕影响,“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选择可能的选择。”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因为“沉没成本”。

6、沉没成本:一旦人们做出现在以后会不断地投入精力、金钱及各种物资,如果哪天发现自己选择的道路不合适也不会轻易改变,因为这样会使得自己在前期的巨大投入变得一文不值,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路径依赖的主要原因。(猴子惩罚实验:拿香蕉被喷水)

7、结构洞:

(1)是指在独立的网络群体间存在的关系缺失。

(2)结构洞形成了彼此独立的社会群体网络间的桥梁。

(3)在网络交换中,位于结构洞位置上的个体可以获得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

8、生产性交换:

即协调各部分力量或联合资源以产生一个共同的福利。生产性交换的基本模型是合作关系。它的特点是:1、以共同行动为基础2、协作产生共同福利

9、社会资本:(这个不好整理啊,在多处出现,内容杂,不知是哪一块内容)

论述题:

一、论述理性选择理论。

经济行动决策:

1.理性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人们在作行动决定时都是“理性”的,会选择能最有效地实

现个人利益的那种行动。

所谓理性选择是指:对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有不同的“效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

(1)个人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