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利用数据的过程,是环境立法、执法、规划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环境监
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环境监测站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监测数据
满足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要求的重要措施,
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执法和科研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根本前提。可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保障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为保证环境监测质量而实施的各种管理行为的总和。环境监测活动包括水、气、声、土壤和生态监测等领域,
涉及方案设计、点位布设、采样、现场测试、样品运输、药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数据审核、综合分析和评价等所有监测环节。环境监测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资源保障等多方面内容。
1.1技术保障
为保证监测活动的规范性和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各领域的监测活动都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体系,规定了各种监测行为的技术要求。到
目前,以颁布了20余项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包括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海水、生物、噪声、土壤和固体废物等环境因素在内的近500
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对环境监测活动进行质量控制是监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方法标准不仅是开展各项监测活动的依据,也
为实施监测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保障。采样点位或断
面的设定原则、监测环境和工作条件的需求、监测行为的操作技术
要求,监测仪器调试的技术指标要求、质量控制手段的选取、质量
控制频次的要求、质量控制结果的评价指标合格性判断依据、实验
室用水及化学试剂的基本要求等等,所有的质量控制行为都是以监
测技术要求为基本依据的,所以完善的监测技术体系是监测质量管
理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的
基础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监测手段和技术也不断进步,对现有方法进行及时论证。清理和修订,尽快填补有机污染监测、在线监测、
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快速监测等领域监测方法的空白,加大标准
方法的前期可研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快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的研究
和转化,开展与监测方法相配套的质控技术研究,建立质量控制指
标体系等,都成为推进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1.2能力保障
监测能力是实施环境监测并保证监测质量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的重视,各种
渠道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仪器设备水平得到了较大
的加强,大型监测仪器设备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得到了更普及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监测效率,而且为保证监测质量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对
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监测能力远不能满足监测任务的要求,
存在仪器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辅助设施配备不足,手工监测
比例大等现象。
近年来,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监督性监测、验收监测、专项监测、信访监测和应急监测等各方面的监测任务越来越多,监测项目不断
增加,监测领域不断扩展,环境监测站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要
适应当前监测任务需要和技术发展水平的监测能力建设,具备必要
的监测能力,不仅是完成日益繁重的监测任务的需要,更是适应新
的监测形势的需要,也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
1.3人员保障
环境监测人员是监测工作的主体,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持证上岗考核、技术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为及时更新知识、提高
业务、提升质量管理意识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监测任务增加、监测领域扩展、监测项目增多、监测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监测业务需求,监测人员不仅工作强度增加,
而且要求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和提高技术水平。但从
我市监测技术人员现状看,技术力量良莠不齐,技术人员培训、学
习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致使技术人员基础理论、技术水平和工作经
验距离监测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上重
视不够,没能选择懂技术、懂管理、有工作经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并具有一定威望的人员安排负责此项工作。在加强监测能力建
设的同时,要重视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人才引进和再教
育机制改革。采取立足现实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加大人才引
进力度,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实行多条腿走路的方法,
为监测工作乃至质量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保障力量。
1.4物质保障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需要相关基础作保证。目前,环境监测系统依赖的基准体系主要是国家基准,部分没有国家基准的使用外国基准,主要用于仪器检定、校准和分析测试。专门用于量值溯源和传递的
基础配备较弱,相对工作主要依靠技术监督部门和国家环保部标准
样品研究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强检仪器有相关资质的计量检定
部门实施检定,非强检仪器可由使用或委托具有资质的计量单位实
施校准。我国多数环境监测机构对非强检仪器不进行自校准,一是
因为不具备校准条件,二是为了减少说清自校准能力和结果审核的
麻烦。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为了加强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比性,建立完整、统一的基准体系十分必要。环境标准样品作
为量值传递的载体,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物资保障,在分析测试、质
量考核、持证上岗考核、仪器校准、方法验证和技术仲裁等多方面
发挥着主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环境标准物资的力度明显不足,存在
物资单一、基体简单、种类少、批号少和浓度变化少等问题。加大
标准样品的研究力度,制定繁重规划,解决监测工作中的困难,满
足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已势在必行。
1.5经费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