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

合集下载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
摘要:
一、引言
二、刘增兴及其书法成就
三、行草口诀的来源和特点
四、行草口诀的具体内容
五、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影响和启示
正文:
【引言】
刘增兴,我国著名书法家,以其独特的行草风格闻名于世。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艺术家,还致力于书法教育,总结了一套行草口诀,为后世的书法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刘增兴及其书法成就】
刘增兴(1950- ),字怡斋,江苏扬州人。

自幼酷爱书法,后师从沙曼翁、林散之等大师,成为当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见长,形式多变,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审美情趣。

多次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享有很高的声誉。

【行草口诀的来源和特点】
刘增兴行草口诀源于他多年的书法实践和教学经验。

他将行草的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技巧总结成简洁、易记的口诀,旨在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行草书法的要领。

这套口诀具有以下特点:
1.高度概括,简练明了;
2.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3.系统全面,涵盖行草书法的各个方面。

【行草口诀的具体内容】
1.笔画口诀:起笔、转笔、收笔,笔笔分明;
2.结构口诀: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搭配合理;
3.章法口诀:行气、布局、落款,和谐统一。

【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影响和启示】
刘增兴行草口诀对于书法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1.口诀有助于初学者快速掌握行草的基本技巧;
2.口诀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书法水平;
3.口诀激发学习兴趣,让书法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智通无累神测未形——王家新书艺漫谈

智通无累神测未形——王家新书艺漫谈
知 识 的 堆 积 ,或 炫 耀 于 人 。 古 人 讲 , 只 解 不 行 ,增 长邪 知 见 ,只 行 不解 ,增 长 无 明 , 解行
家 新的 文 化 基 因 来 自于 他 的 家 庭 。我 曾 见 到 过 他祖 父 的 一 幅 行 书对 联 ,二 王 一 路 的晋 人 气 息 , 古秀 典 雅 。 由 于 家庭 较 早 的 文 化启 蒙 ,
按 自然 ,起 收 有 法 , 明快 沉 实 而 轻 松 自如 , 这
是 家 新 的 用 笔 特 点 。 赵 盂 颊 的 “ 笔 千 古 不 用 易 ” .本 来 是 口诀 式 的惊 呼 ,往 往 被搞 文字 游 戏 的 人一 直作 为理 论 而争论 不休 ,很是 无聊 。就 此 我 没有 和家 新面 对 面地交 流过 ,想必 他是 非常 明 白这 里 的含义 的 ,否则 难 以有如 此成 就 。
荻肖
人 折 腾 了 几 年没 有 什 么 名 堂 ,越 写 越 糊 涂 。 近 几 年 ,由 于 帖学 回归 ,引 发 了不 少 人 对 传 统 用
笔 方 法 的思 索 和 实 践 .因 而 ,产 生 了一 些 真 正
有 正 知 正见 正 行 的 书 法 家 , 家新 是 其 中的 佼 佼
加 之 他 的天 分 和 勤 勉 ,他 很 早 就 在 书法 方 面 显 示 出 过 人的 才 华 。 我 看 过他 从 童 年 到青 年那 一
并 运 , 才是 智 者 永 远 不 可偏 废 的 正 命 。 家 新亦
深 明其 理 对 于 家新 的 书 法 成 就 ,书 坛 自有 公 论 。我 只 谈三 点 来 阐述 对 家 新作 品 的 认识 。 首 先 是 取 法 。家 新 对 书 法 的 认 识 是 正 统
2 7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引言】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长河中,行草书作为一种独特的书体,一直以来都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而行草口诀,更是其中的瑰宝。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刘增兴行草口诀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刘增兴行草口诀的起源与发展】刘增兴,原名刘振华,字增兴,号梦笔生。

他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书法家。

他的行草书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作品。

而行草口诀,正是他在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书法经验。

这些口诀历经数百年的传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刘增兴行草口诀的特点】刘增兴行草口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练通俗:口诀用词简练,通俗易懂,使学者能够快速掌握行草书的要领。

2.体系完整:口诀涵盖了行草书的各个方面,如笔法、章法、用墨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注重实践:刘增兴行草口诀强调实践,鼓励学者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

【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实用性】刘增兴行草口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它可以帮助书法爱好者迅速掌握行草书的技巧,提升书法水平。

同时,这些口诀对于鉴定古代书法作品真伪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刘增兴行草口诀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刘增兴行草口诀仍然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并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书法。

刘增兴行草口诀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书籍出版:许多书法家将刘增兴行草口诀整理成书籍,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

2.网络传播:互联网的普及,让刘增兴行草口诀得以更快、更广泛地传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行草书。

3.教育培训:各类书法培训班、讲座等,都将刘增兴行草口诀纳入教学内容,培养新一代的书法家。

【结语】刘增兴行草口诀是中华书法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传承了古代书法家的智慧,而且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洒脱痛快秀逸劲健

洒脱痛快秀逸劲健

洒脱痛快秀逸劲健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6年第5期——刘艺书法赏析胡清俊张正良当代中国书坛,精熟草书并达到一定境界的书法家可谓凤毛麟角。

真、草、隶、篆、行五体之中,就风格多变、表现性情、笔墨洗练而言,首推草书。

史上,以草书,尤以大草、狂草名世者,寥若晨星。

草书,这种“颠覆性”的艺术形式,创作时笔锋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仿佛“优美的舞蹈,无声的音乐”,其难中之难,不在技巧,而在人的修行,在于要切入艺术真谛与性情自主的深层。

其要求高、难度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刘艺异峰秀出,以草书为强项兼攻各体,其草书沉着痛快,放逸洒脱,笔墨酣畅,气韵生动,独具风神,深为书坛所喜爱。

刘艺生于1931年,原籍台湾,由于家学渊源,从小便习书法,锲而不舍,“十年磨一剑”,以坚韧毅力,临习楷书、行书,为后来立足中国书坛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艺成年后才临习草书,他避免了把草书当入门书体而易流露的狂野之气和缺少底蕴、缺少金石味、缺少厚重感的流弊。

草书古今难之,笔走龙蛇,“用笔千古不易”。

一幅作品,一点涵咏八方,点点异质;一画一波三折,列陈布云;一笔方圆藏露,变化无穷;一字阴阳相生,浑融万象。

刘艺知难而进,他钻研草书,从《十七帖》至王铎,临习与阅读并重,博采前贤笔墨精华,注重把握草书中章草的厚重古拙的笔意。

他说,行书法帖《兰亭序》里没有一个草字,草书《十七帖》及孙过庭《书谱》没有一个行书字。

真正的草书,是拉开行草的距离,完全依照草书的典范,把握草书的法度,选择适合草书表现激情豪放的内容,沉雄运笔,才能书出气韵,书出神采飞扬的作品。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这是笔者第一次在中国文联宿舍刘艺的画室目睹其即兴挥洒的草书,其笔调自信、乐观,洋溢浪漫主义气息。

其一点一画、转折顿挫之间见情见性,落笔沉稳,笔实墨饱。

“龙”字气势豪迈,姿态飞动,象形传神;书至“鹤”字,则变换节奏,不事张扬,沉着快捷中留得住笔,杀得进纸。

走进隶书——继承创新,笔尾落款也要小心

走进隶书——继承创新,笔尾落款也要小心

走进隶书——继承创新,笔尾落款也要小心作者:王兴国来源:《书画世界》2019年第04期篆书的创作—渊源有自书法创作中始终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和其他字体的创作一样,篆书在创作中也特别强调对传统的继承,并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因此,继承是首要的,创新是必要的。

没有继承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依托,无所来源,便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当然,一点没有创新的继承是机械、呆板的学习,只能称为临摹而不能称为创作。

所以,在篆书的创作中,首先要强调对传统的继承,有了对传统经典的继承,其次才能进行创新,才能进行成功的创造。

进行篆书创作,作者必须首先有长时间的对传统经典中某一家或多家碑帖的临摹学习基础,特别是对某一家的深入学习,要基本达到在脱离字帖状态下能很自然地表现出这种字帖的风格(基本能达到背临状态)。

这样开始创作时,作者笔下就能较自然地流露出所学习碑帖的面貌,欣赏者能看出其明显的师承关系和对经典的继承。

如果能深入学习两三家乃至更多的篆书经典名碑会更好。

当然,学习多家碑帖不仅是看数量,还在于是否能对所学碑帖深入领会和融会贯通,最后在创作时自然而然地流露或展示出所学习过的碑帖的影子。

这样的创作就可称之渊源有自。

学习对象较少者,至少要有一种很明显的借鉴依托对象,如写出来的小篆明显属于《峄山碑》或清代某一家,或者将几种风格的篆书碑帖特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似像非像,既有依托(继承)于某一家或几家,但也不完全相似于某一家者。

这种融多家传统碑帖为一体的篆书创作,才能称为真正的篆书创作。

(图40-1、图40-2)四十一、篆书的落款—落款的内容书法创作需要落款。

落款是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与内容。

从作品角度看,落款包括两方面要素:一是其文字内容的展现,二是落款的外在形式。

和所有书法作品一样,落款是标注书写者姓名,书写内容出处,书写时间、地点,书写目的(或书赠对象),书写感悟(对书写内容的注解或对创作环境、心情感想的描写)等方面的展示。

书画展览开幕式优秀主持词

书画展览开幕式优秀主持词

【篇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金秋十月庆盛事,硕果飘香迎佳节。

在全县人民满怀豪情喜迎党的十七大、庆祝建国五十八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办"喜迎党的十七大庆国庆构建和谐大荔"书画展,旨在颂扬党的丰功伟绩,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打造和谐大荔,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快我县五项建设步伐,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创新、创优、创业"的精神和更加卓著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参加今天书画展开幕式的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全体领导,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领导,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宣传部、文化局、财政局、广电局、教育局、土地局等部门负责人及县委机关全体同志。

另外,我们还邀请了县书协、美协、楹联协会、摄影协会等负责同志参加。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今天的开幕式共有五项议程:第一项:鸣炮开会。

第二项:请县委副书记李占春同志致词。

第三项:请县老年书画协会会长孙治学同志介绍书画展情况。

第四项:请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良鹏同志宣读大荔县老年书画协会表彰决定。

第五项:颁奖。

请县委书记王春阳同志、县委副书记王睿民同志为荣获书画一等奖的同志颁奖。

(请获得书画一等奖李作栋、杨存良两位同志上台领奖)其他奖项获得者会后在党史办领取证书和奖品。

现在,我宣布:"喜迎党的十七大庆国庆构建和谐大荔书画展"开展!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参观展览。

【篇二】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五月的乌鲁木齐阳光明媚,气候宜人。

今天,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新疆军区政治部,在这里联合举行"情满天山"--刘兴让书法作品展开幕仪式,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主办单位,对莅临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书展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第一项:介绍参加今天开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和来宾:参加今天开幕仪式的新疆军区首长有:地方领导有: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生先生;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书协理事周用金先生;书画名家董志惠女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瑞书画研究院院长、南沙国际美术馆馆长赵多瑞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陈灵均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行草书委员陈泽雄先生;中国国际经济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华画报社副社长李天路先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省美协会员、省书协会员,杜甫江阁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彭文斌先生;此外,特邀中国书协副主席李铎将军、书法家欧阳中石、北美亚州艺术家协会主席,华盛顿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王学治3位书画名家的作品参展。

写意花鸟画的百年辉煌与当下困境

写意花鸟画的百年辉煌与当下困境

也是传统派。张朋一生私淑齐白石,当然也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兰竹画得比吴昌硕好, 的笔墨味道更为醇厚,金石味道更浓。而荷
是传统派。
但窘于他画的题材面太窄,总体上仍然是不 花呢?八大的荷花得清冷野逸之庙堂气,而
虽然20世纪中国画大写意领域的这些 能和后来的吴昌硕比。李鱓的大写意花鸟画 齐白石的荷花是人间喜剧;论笔墨,不差上
34
各有思想、追求互不相同的派。比如说中西 活。是时齐白石在京无名气,求画者不多, 三种思想都影响过他,这就决定了他后来
2020/03 No.217
3. 刘星 山珍图 23cm×34cm 2013
的认知结构是先接受全盘西化,再转向中西 上他的学生吴昌硕的。赵之谦虽然也治印和 大门前的走狗,可见他对八大佩服的程度。
个别人赏识外几乎无人问津。从第一届全国
得无知了,还是我们被急于“创新”的妄念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1919年这一 美展落选开始,他的画就从来没有被全国美
彻底冲昏了头脑?这些,我认为都是需要我 年,吴昌硕75岁,齐白石55岁,中国美术 展看上过。这一年,朱屺瞻27岁,潘天寿
们当代人冷静下来深入思考的问题。


大星

美 术 学
刘 薰

困 境

西










去年是2019年,往前数100年,是 美术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创历史之辉煌。当
1919年。这100年里,中国发生了太多改 然,这些历史辉煌都属于20世纪。
变中国命运和深刻影响国人的历史事件,
到了21世纪,我们似乎进入了历史辉
因此有人曾经将这100年的历史和两千多年 煌后的迷茫期。尤其是2019年底第十三届

中国历代著名篆刻家大全(珍藏版)

中国历代著名篆刻家大全(珍藏版)

中国历代著名篆刻家⼤全(珍藏版)阅读本⽂前,亲爱的读者,相识皆是缘分!请您点击上⾯的“关注”。

我主要系列地介绍,英国王室、全世界各国王室及⽇本的皇室的⽣活趣事,⽇本的时政、新闻、科技、地震预测、特写等每天都有5篇以内的分享。

希望您喜欢。

请您關注,完全是免费订阅。

⾮常感謝⼤家的关注和閱讀,⼤家有什麼感想和意见,建议都可以在评论区留⾔哦,我都会仔细阅读,虚⼼接受,当然也⾮常想得到您的⿎勵,不要忘记点赞哦,我们⼀起共勉,⼀起进步,如果您喜欢那就请,订阅吧!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

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

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殷商时代,⼈们就⽤⼑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

这些⽂字⼑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的“刻字”⽔平。

在春秋战国⾄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上刻制的,鉨是⾦属上刻制的。

秦始皇统⼀六国后,规定“玺”为天⼦所专⽤,⼤⾂以下和民间私⼈⽤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不⽤了。

这就形成了帝王⽤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印称“章”,私⼈⽤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字旁。

凡是在⽟⽯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

后来⽵帛成为通⾏的书写⽤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改为“⽵”。

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刻⽯、镂⽵、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部分⽽已。

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体,印⾯上的⽂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的使⽤字体。

唐宋之际,由于⽂⼈、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雕刻⽅法,在印⾯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

⽽此治印之学也有⼈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书法鉴赏的心得体会7篇

书法鉴赏的心得体会7篇

书法鉴赏的心得体会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书法鉴赏的心得体会7篇只有通过真实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我们才能得出有价值的心得体会,自己的启迪以及感受都是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当中的,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书法鉴赏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当代最具影响力100名书法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100名书法家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100名书法家1.天津孙伯翔:乃当代碑书第一高手。

魏碑书自清末至今名家可数:康有为、赵之谦、张裕钊、于右任、李瑞清、曾熙、陶浚宣及徐生翁等。

成功者如康、赵、于、徐,毁誉参半者如张、李、曾,近于失败者如陶。

碑书不外方笔、圆笔、方圆结合、碑帖结合等几种路子,况大兴于清末,历史留下的开创空间足够大。

碑书大家问世时间间隔之短史上所无,百年之间名家辈出。

孙伯翔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于书坛靠一手纯而又纯的魏碑书,孙氏之成功在于用笔——方笔。

其方笔的力度颇大,震撼人心。

在孙之前写碑书者“使笔如刀”能够自然切斩出见棱见角的碑质点线者无,多为描画做作或能力不及,故孙氏在魏碑风格史上是具开创之功的大家。

虽然孙氏仅以笔法之功即可立足于书坛千古,然目前称其为大师则稍差一步耳:孙氏于结字、书风开创远不及笔法高标,其书主要得法《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或参赵之谦法,常合古人辙路,己意不多。

其书尝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有过一段激进的“变法”阶段,惜其未能继续开拓,因何?碑书开拓须有极高之学识、眼力与超常之胆气,开创之初不免有种种不足,遂批评声雀起,于是将孙氏开拓之念压住,乃大憾也。

后又皈依《始平公造像记》,结字之开合移位种种富于生气的意趣均让位于“复归平正”耳。

于欹侧变化未敢深入,其一生结字之种种变化仅在于一平面中之部首笔画左右上下之平移变化,而不敢将字倾侧——孙氏之字无论变形多大无一倾侧笔也。

细研孙氏近年作品,其结字取修长之唐楷意,少碑书之“宽扁”态,颇有疏古(汉隶、魏碑)亲今(唐楷)之意,其结字法冥冥之中唐法愈发占据上风,以较多唐法做入碑之基,取北碑方折之笔,合成书之清刚严整气貌,而古拙气渐亡矣,唐法入碑乃学碑大失、大忌也。

孙氏书法无处不在的理性占据了书之大半,深层的平行、等距等唐法意识在其内心深处打上了愈老愈深的烙印。

而奇拙之字则是在唐法规矩之内的种种变化,而非在上溯魏碑乃至汉隶秦篆这些朴逸造型气质基础上的变形。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
摘要:
一、引言
二、刘增兴行草口诀的来源
三、口诀的内容及意义
四、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影响与传承
五、结语
正文:
刘增兴行草口诀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

刘增兴行草口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由刘增兴创作。

刘增兴,字子材,号铁仙,清朝光绪年间著名书法家。

他自幼酷爱书法,尤其擅长行草书,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铁画银钩”,影响深远。

口诀的内容包括了行草书的基本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行草书的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横平竖直,钩挑捺展”,“行草贵在变化,变化贵在自然”等,都是书法学习的至理名言。

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影响与传承深远。

它不仅影响了我国现代的书法教育,也影响了无数书法爱好者。

如今,许多书法教学机构和学校都把刘增兴行草口诀作为书法教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审美能力。

听清朝学者刘熙载讲述书法的心得——《艺概》节录

听清朝学者刘熙载讲述书法的心得——《艺概》节录

听清朝学者刘熙载讲述书法的心得——《艺概》节录《艺概》是清朝学者刘熙载所著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作者的晚年,是他对自己历年来谈文论艺的札记所做的集中整理和修订。

全书共六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曲、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重要作家作品等。

刘熙载(1813年-1881年),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世称融斋先生,江苏兴化人,中国近代文学家。

他是一位学冠当时的学者和文学批评家,精通声韵和算法,旁及子史、天文、填词谱曲、书法、仙释家言等,更擅长文学批评。

他的著述丰富,包括《四音定切》、《说文新声》、《说文迭韵》、《持志塾言》、《昨非集》以及《艺概》等。

在《艺概》中,刘熙载以“概”名书,旨在得其大意,言其概要,以简驭繁。

他注重文学本身的特点、艺术规律,同时又强调作品与人品、文学与现实的联系。

他对于文学创作存在两种不同的方法——或“按实肖像”、或“凭虚构象”有深刻的理解,并重视艺术形象和虚构。

此外,他在文艺思想上表现出超越前人的精到见解和开明立场,其评论作家作品主要着眼于艺术,作为审美创造的特点和规律,理论性比较强,具有美学的性质。

译文:孙过庭在《书谱》中说道:“篆书崇尚婉转而流畅。

但我认为这婉转中更要有力度,流畅中更要有节制,这样才可以。

否则,恐怕就陷入描摹字形的境地了。

”篆书应当如龙腾凤舞一般,观看韩愈的《石鼓歌》便可明了。

如果篆书只追求整齐而无变化,那么刻字工人也能做得很好。

篆书所崇尚的,莫过于筋力。

然而,筋力也有其弊端,或过于松弛,或过于紧张。

想要避免这两个问题,关键在于运笔的技巧。

隶书的产生源于篆书,就像音乐中的徵调源于宫调。

因此,篆书追求气韵悠长,而隶书则追求形势险峻而节奏短促,这便是运笔与奋笔之间的区别。

隶书的字形与篆书相反,但隶书的意趣却要与篆书相通。

隶书应以峭劲蕴含舒缓,以倔强蕴含婉约,这才是隶书的品质。

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

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

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鞠稚儒----《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也许是自幼学习篆刻的缘故,我对篆书有特殊的偏爱,收藏有当代数十位篆书名家的作品,我的身边也有擅长汉篆的刘江、擅长金文的王友谊和擅长铁线篆的王福庵等篆书名家作品。

去年开始,晚成居士刘兴先生开始走入了我的视野。

我对刘兴先生并不陌生,在普觉印社座谈会上听过他的讲座,也欣赏过他早期的细朱文、满白文篆刻作品。

我一直认为,这一风格的篆刻作品,王福庵、陈巨来由印及书,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王福庵老先生精研篆法,把小篆的姿态演绎到了极致,风姿绰约,艳丽无比。

而刘兴先生的小篆则精珍洁雅,如三秋空潭,波纹不兴,淡定持久,了无舛误。

刘兴先生小我20岁,同属于文学爱好者,我喜欢小说散文,他最早则迷恋于旧体诗。

2002年他在《中华诗词报》发表处女作时,他才10周岁。

而我在《中国书画网》看他的篆刻作品和关于篆刻的文章时,又是再10年后了。

可以说,他的艺术灵感是在古典诗词的培养基里萌芽的,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抒情色彩,又不乏深邃寓意和雍容典雅的美感。

在当代,当众多执着于艺术者纷纷涌往大都市时,20岁的刘兴先生一直生活在山东省内一个名叫禹城的县级市。

我不太了解那里,只知道那是德州下辖的县级市,当初为纪念大禹治水起的名字。

刘先生自号晚成居士(因他论资排辈为后字辈,后兴、不就是大器晚成么?),偏安一隅,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社会,用自己的眼光丈量世间,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字,刻自己的印。

刘兴先生现在成了大师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但启蒙时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书法篆刻老师,他的篆刻私淑王福庵、陈巨来两位前辈。

但为了与王福庵的铁线篆、陈巨来的秦篆等传统篆法拉开距离,他尝试着将破而后立,最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与个性。

在这里借用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老师的一段话来对刘兴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一下概括“刘兴先生学印之初对古玺、汉制倾力颇深,临刻逾万方,逼肖酷甚。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

刘增兴行草口诀摘要:一、引言二、刘增兴及其行草成就三、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内容与特点四、刘增兴行草口诀的意义与价值五、结语正文:一、引言刘增兴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行草书体。

他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刘增兴行草口诀是他的书法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体现,为后人学习行草书体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二、刘增兴及其行草成就刘增兴(1947- ),字子衡,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酷爱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师从林散之,致力于行草书体的研究和创作。

刘增兴的行草书作品,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当代行草大家”。

三、刘增兴行草口诀的内容与特点刘增兴行草口诀共十二句,每句四字,概括了行草书体的基本规律和技巧要领。

这十二句口诀分别是:1.笔走龙蛇2.飞鸟出林3.左右逢源4.翻云覆雨5.风樯阵马6.赴汤蹈火7.临深履薄8.游刃有余9.舞影乍现10.出神入化11.挥毫落纸12.跃然纸上刘增兴行草口诀的特点在于简洁明了、内涵丰富,既包含了行草书体的基本技巧,又强调了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

这使得口诀成为学习行草书体的经典之作。

四、刘增兴行草口诀的意义与价值刘增兴行草口诀对于书法学习和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概括了行草书体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初学者掌握书法技巧;同时,口诀强调了书法创作的自由精神,鼓励书法家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因此,刘增兴行草口诀被誉为“书法学习的指南,创作实践的瑰宝”。

五、结语刘增兴行草口诀是刘增兴书法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体现,对于书法学习和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浅析刘兴泉与他的艺术

浅析刘兴泉与他的艺术

浅析刘兴泉与他的艺术摘要:刘兴泉被称为当今中国“画驴第一人”,他主攻墨驴,但人物和其它动物画的也不差,在书法上也很出色,他还喜欢作诗。

他的诗和画互相结合的,反映生活的真实情感,都是来自亲身的经历和感悟。

他喜欢骑在驴背上吹笛子,也曾数次举办笛子独奏音乐会。

因此,看刘兴泉的作品,常有音乐感。

他是一个实力派画家,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觉得他的身手不凡,有大家风范,是人品和艺品兼得大画家!通过对他的了解,再加对他的诗画作品的研究和分析写了此文,本文通过他的几幅绘画作品以及上面的书法和几首诗的结合对他的绘画特色和他的人生经历做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刘兴泉;画驴第一人;诗书画结合刘兴泉1954年生,安徽省太和县原墙镇刘桥村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竹笛协会理事、安徽大学客座教授。

其自幼酷爱绘画,并以画驴而出名,享誉“中国画驴第一人”称号。

安徽电视台、南京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分别拍摄《刘兴泉和他的绘画艺术》、《淮北画驴人》、《画坛一绝》、《“驴贩子”刘兴泉》等专题片;出版过《刘兴泉书画集》和诗集《墨驴庐诗稿》、《荆门油灯诗草》等。

1998年起先后在合肥、南京、福州、西安、上海、长沙、北京、乌鲁木齐、广州、厦门、杭州及国外马来西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举办个展。

1985年为安徽省政府访问美国画《墨驴图》、1991年为中国作协代表团访问德国画《牧驴图》、2000年为时任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西欧画《百驴图》长卷,并多次举办“刘兴泉笛子独奏演唱会”。

他主攻墨驴,为了画好驴,数十年来,他观驴、牧驴,若癫若狂。

为了搜妙索真,他以近乎痴狂的状态,身背画夹,西行陕甘,东奔江浙,北走豫鲁,南赴黔赣,历览风土民情,领略千般景色,采撷生活的诗意,他在书法上也大有成就,他能将画诗书融为一体来创作,也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画特色之一!一、刘兴泉的《自画像》看过画面,透过书法,再去细细品读刘兴泉的诗作:“人家为钱忙得睡不住,我却无事看蚂蚁上树,有画有诗也算富,半辈子混个贩驴大户。

在书艺堂中精鹜神游-刘兴祥先生书法篆刻艺术

在书艺堂中精鹜神游-刘兴祥先生书法篆刻艺术

在书艺堂奥中精鹜神游-----------文(王力)刘兴祥先生是泉城济南知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四十多年来他与艺术忘情相交,艺术又与他相交忘情,不仅入得艺术之门槛,踏上艺术之殿堂,而且深入其堂奥而精鹜神游,就其书法艺术而言,刘兴祥先生的创作得到了人们的理解、赞赏与推重。

他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省市书法大赛,为多家商号题写牌匾。

在书法创作中,刘兴祥对于传统的技艺已烂熟于胸,神运于手。

在结体上,他十分重视主与次、实与虚、动与静、大与小的相对、相辅、相比、相衬的辩证关系,表露出一种自然天成、相映成趣的意味。

在结体时刘兴祥考虑到章法的全部,又在布白时考虑到结体的局部,从而形成血脉贯注的有机整体,求其和谐、求其流动、求其生命。

在刘兴祥作品中可以进一步发现其生意盎然的、或浓或淡、或浅或深、或润或焦、或淡中含浓,而同样予以生命的情趣。

书法艺术,应古人而来,而能发展古人向来者去。

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教授曾说过:“若拘守一隅,惟旧辙是循,如邯郸之学步,此等粥饭汉,倘使参访大作,定须吃棒遭喝,匍匐而归。

”刘兴祥先生循传统而不拘于传统。

他在古代的碑帖中徜徉留恋、反复临摹,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他先后拜书法篆刻名家为师,博集众长,并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中,在秉承师训的真传中,在自己炼狱一般地磨穿铁砚中,刘兴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字外功夫的锤炼,是刘兴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作之余他如饥食渴地博览群书,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各方面文化知识,成了一位复合型文化人,不但攻于书法和篆刻。

他还对诗词歌赋、音乐特别钟爱并在其中汲取艺术营养。

刘兴祥的篆刻明快简洁、刀法爽利、构图精巧、变化叠出又落落大方。

“清、隽、静、雅”四个字颇能概括他的作品风格。

他反对“把草率当老练,以粗糙代古拙。

”他主张临印首先要达到“形似”,进而追求“神似”。

决不可“形似”的功夫还不到便忙着搞“神似”。

刘兴祥先生在书法、篆刻上不断的寻幽探胜,有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即是他胸怀坦荡、谦恭好学,他默默地,不求名、不追利。

国宾礼艺术家紫泉刘兴----涉猎广泛技艺纯熟

国宾礼艺术家紫泉刘兴----涉猎广泛技艺纯熟

国宾礼艺术家紫泉刘兴----涉猎广泛技艺纯熟
【艺术简介】
刘兴,男,汉族,1975年生于河北涿州。

自幼学习书法绘画,师承许鸿宾、刘汉臣,1997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1997年参加工作,主要特长有书法、国画、篆刻、陶瓷彩绘、壁画设计、商标设计、艺术玻璃设计、古典文学等。

1997至2004,河北华夏集团,企业策划,广告宣传。

2004至2008,汉唐艺术玻璃公司设计师。

2008年至2014年,北京仿古瓷艺术公司,陶瓷彩绘设计。

2014到2015,上美画院书法国画老师。

2015到2020,北京国一金典集团书画鉴定创作。

【主要成就】
1999年,在文化部主办的“爱我中华,弘扬国粹”书法艺术大展中荣获三等奖。

1999年,书法篆刻作品收录于《中国书法篆刻大典》。

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书画艺术大展中获优秀奖。

2002年,书法作品被北京通州博物馆收藏。

2010年“山水情怀”,全国诗书画邀请展暨中国山水艺术创作论坛中获“中国山水艺术金质奖”。

2011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名家书画全国巡回展中获“最佳书画艺术奖”。

2021年与中国国画家产业基地签约,为特聘书画家。

2021年获国宾礼艺术家称号。

作品展示:。

甲骨文学者、书法家 刘兴隆先生

甲骨文学者、书法家  刘兴隆先生

甲骨文学者、书法家刘兴隆先生
前进
【期刊名称】《统一论坛》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刘兴隆,1927年生,祖籍河南,现住北京。

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顾问,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

刘先生的主要著作有:《甲骨文集句简释》,1987年5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光明日报书评中誉为"集甲骨文字释文、甲骨书法、甲骨篆刻为一体,熔科学性、知识性和技巧性为一炉,不仅对于甲骨书法和篆刻爱好者具有很高的学习和欣赏价【总页数】1页(P51-51)
【作者】前进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2
【相关文献】
1.一片甲骨惊天下绝世书艺领风骚——记甲骨文研究学者、著名书法家聂全增先
生 [J], 雨枫
2.诗书敬重吴荀芷共赏苍松倔性情——与第七届湖北省政协常委、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吴丈蜀先生 [J], 白雉山
3.清末民初的学者、书法家刘心源 [J], 胡克庆;夏志芳
4.刘兴隆的甲骨文书法艺术 [J], 胡振宇
5.书画同源的样板——评刘兴隆甲骨文书法艺术 [J], 胡振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鞠稚儒----《漫谈当代书坛名家刘兴先生的书法艺术》
也许是自幼学习篆刻的缘故,我对篆书有特殊的偏爱,收藏有当代数十位篆书名家的作品,我的身边也有擅长汉篆的刘江、擅长金文的王友谊和擅长铁线篆的王福庵等篆书名家作品。

去年开始,晚成居士刘兴先生开始走入了我的视野。

我对刘兴先生并不陌生,在普觉印社座谈会上听过他的讲座,也欣赏过他早期的细朱文、满白文篆刻作品。

我一直认为,这一风格的篆刻作品,王福庵、陈巨来由印及书,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王福庵老先生精研篆法,把小篆的姿态演绎到了极致,风姿绰约,艳丽无比。

而刘兴先生的小篆则精珍洁雅,如三秋空潭,波纹不兴,淡定持久,了无舛误。

刘兴先生小我20岁,同属于文学爱好者,我喜欢小说散文,他最早则迷恋于旧体诗。

2002年他在《中华诗词报》发表处女作时,他才10周岁。

而我在《中国书画网》看他的篆刻作品和关于篆刻的文章时,又是再10年后了。

可以说,他的艺术灵感是在古典诗词的培养基里萌芽的,因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抒情色彩,又不乏深邃寓意和雍容典雅的美感。

在当代,当众多执着于艺术者纷纷涌往大都市时,20岁的刘兴先生一直生活在山东省内一个名叫禹城的县级市。

我不太了解那里,只知道那是德州下辖的县级市,当初为纪念大禹治水起的名字。

刘先生自号晚成居士(因他论资排辈为后字辈,后兴、不就是大器晚成么?),偏安一隅,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社会,用自己的眼光丈量世间,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字,刻自己的印。

刘兴先生现在成了大师韩天衡先生入室弟子,但启蒙时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书法篆刻老师,他的篆刻私淑王福庵、陈巨来两位前辈。

但为了与王福庵的铁线篆、陈巨来的秦篆等传统篆法拉开距离,他尝试着将
破而后立,最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与个性。

在这里借用西泠印社副社长刘江老师的一段话来对刘兴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一下概括“刘兴先生学印之初对古玺、汉制倾力颇深,临刻逾万方,逼肖酷甚。

沿袭这一脉络,止步麋研、安持精舍又十余载。

所刊元朱文秀润比肩陈巨来,拟汉玉印端丽不让方介堪,名声鹊起。

弱冠以后参老缶、然犀遗意,印风粗犷豪迈、雄强霸悍,终臻大成之境。

返璞归真、鼎立印坛。


由印及书,是许多篆刻家尝试走的路,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走通。

王福庵、陈巨来、方介堪等就是例子。

他们都是伟大的篆刻家,可只有王福庵成为了伟大的书法家。

几天前去杭州公出,与书画界、收藏界、拍卖界、出版界众多朋友欢聚西泠印社题襟馆,话题中也涉及到了作为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的王福庵先生,大家称其为近现代工稳类篆书书法第一高峰。

丛文俊先生也曾对我讲,用印章的章法来创作书法,王福庵乃第一人,也是第一高手,是后人难以企及的。

我见过陈茗屋作序、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陈巨来治印墨稿》,刚健婀娜,恬淡从容,可他却没有把印石上的精彩演绎延续到宣纸上,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篆书从产生到现今,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文字的最初形体,它不仅蕴含了文字形成的根源,甚至寓物于形,富有强烈的写意造型意识。

篆书是富有统一的装饰之美与结字的自然之美的,在诸体书法中,篆书最难写出个性。

《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石鼓文》、《大盂鼎》、《泰山刻石》、《峄山碑》、《三坟记》,李阳冰、邓石如、吴熙载、杨沂孙、赵之谦、吴昌硕、王福庵等等,似乎每一条路都有人走过,不同书家表现出对篆书的装饰性与自然性的不同把握分寸,创造出不同的篆书形式与风格,留给后人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历代写篆书者,为了追求多元、多味,而揉入其他因素,写起来不拘一格,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写一手纯正的篆书,不揉入此、揉入彼,使其纯正,做到去其杂、守其正、取其真,则是刘兴先生多年的追求。

他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了自己的体会:
我认为,既能守得住,又能放得开,是一个优秀艺术家艺术天赋和创造才能的具体体现。

“守得住”,就是要守住一门艺术的“底线”,就是要维系作品与传统经典从精神到血脉的传承;“放得开”,就是要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驰骋自己的情思,创造属于自己的那片艺术“星空”。

刘兴先生的篆书创作与篆刻一样,喜欢走两个极端,这恰恰是
他“能者固无所不能”的体现。

早期对铁线篆、玉筯篆等情有独钟。

“它保留了秦小篆典雅、唯美、纯粹的特质并使之更趋极致化,使这一书体的本质精神和艺术气息得以升华。

它的魂魄是高古的,承袭斯冰遗韵;它的形体是唯美的,崇尚简洁纯粹;它的境界是高妙的,耐得品味。

”篆书的线条变化较简单,也给书写过程带来了相对大的阻力。

刘兴先生在创作中体会到,篆书创作须全神贯注地使笔笔到位,字字精准,行行贯气,通体寓神,在近乎禅定的状态下,产生一种高度精确、雍容富丽的审美情趣。

要有简淡平和、不激不励的心态,把创作激情委宛地融入这种平和之中,并保持心情平稳的持续性,使之达到肃穆、庄重、精美、活泼、古艳、隽秀的艺术效果。

刘兴先生还特别注意线条的塑造,注意起笔、行笔、收笔的韵律变化,力避僵化、机械地重复描划,在“至简”的形式中追求丰富的意蕴表情和超脱的精神气息。

努力赋予每根线条以生命的活力,使之承载起更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更明确的审美追求,并藉此实现“风格”化。

刘兴先生的书斋名曰“蒿斋”,一个“蒿”字道出了他艺术创作的真谛。

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而是避开都市的“雾霾”,追求最纯净的艺术本体。

对刘兴来说,书法创作不是那种纵意所为、信笔挥洒的状态,而是理性为之的产物。

他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最能反映创作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状态,铁线篆、玉筯篆是最青春、最靓丽的书体,书写这种崇尚“年轻”的书体,书家当在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之际为宜,不然,便会重品“殊不洽意”之憾。

即便是大些意作品,也当恪守“工是写之基,写是工之极”的论据,否则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当代书法创作,缺乏的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我们缺乏的是渐行渐远的文化气息。

刘兴先生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继承者,他喜欢读书,桌案上、书橱里、床头柜上,堆放的都是书,有古人的、有今人的,他会随时去翻看。

我觉得,现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读书已不止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我没与刘兴先生交流过读书的体会,不知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但我读过他诗一样的文字,而对于就任中国婉约词协会主席的他来说,我的见地不过是班门弄斧罢了。

刘兴先生钟情篆书,孜孜以求,成其纯正,而这顺乎人们审美需求的作品也最终赢得了专家的认可,其精心创作的篆书四条屏获“全国第十届篆书创作展”最高奖,可谓实至名归。

艺术是属于人类心灵的,无论是创造艺术,还是欣赏艺术,都需要心灵的深度参与。

我的书斋中高悬刘兴先生题写的匾额,那是黄健兄买来手绘蜡笺请先生题写的,那华美的书幅与古色古香的书房环境是那么契合。

我经常拿出购来后精心装裱的刘兴先生墨宝,请来寒舍茶聚的书画界朋友欣赏,虽然大家的艺术追求不同,但赞誉是一致的。

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想来世间最美妙的艺术是雅俗共赏。

我见过刘兴先生在西泠印社讲座期间于西子湖畔拍摄的一张照片,一如其印、其书,虽处江湖之远,殆有清庙明堂气象。

言恭达兄曾不止一次对我讲,刘兴先生对待书法艺术一丝不苟,极其尊重藏家,不是满意的作品绝对不流出。

所以每平尺尽管近万元,依旧供不应求。

对某个字只要有一丝丝不如意就要重写,不管那点不如意别人是否看得出来。

而他坚持一定要重写。

这是我尊敬的一种创作精神,一如日本丰田汽车的召回制度。

其实很早以前就想写写刘兴先生,可不知从何下笔。

上星期去出差杭城,恰巧李刚田老师也在杭城旅行,本想见面聊聊刘先生,几次约定都阴差阳错。

可西泠之行,却使我豁然开晤:刘兴先生的篆书,代表了一种风格,更是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值得书法界的人深思。

我们当今缺乏的不是所谓的创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

创新是一种自然渐进
的行为,拔苗助长虽可喧嚣一时,但这种喧嚣绝对只会是昙花一现。

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兴先生的书法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他也会越来越被圈内人奉为百世不衰的经典。

因为他的作品、他的实践使我们在书法篆刻领域感受到了渐行渐远的文化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