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实验大纲
水环境化学实验
和生物学的变化而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水样也应尽快得到运送,有时 需用专门的汽车、轮船甚至是飞机。运输时需注意四点: (1)塞紧采样器塞子,必要时用封口胶、石蜡封口。 (2)避免因震动、碰撞而损失或玷污,因此最好将样瓶装箱,用泡沫、塑料 或纸条挤紧。 (3)需冷藏的样品,应配备专门的隔热容器,放入制冷剂,将样瓶置于其中。 (4)冬季应注意保温,以防样瓶冻裂。
结构分析 仪器分析法
光学分析法 比色法、分光光度分析法 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火焰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色谱法(气相、液相、离子色谱法)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电导、库仑、极谱)
常用分析方法在水质分析的常规指标测定中所占比例
方法
重量法 容量法 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法 火焰光度法 原子荧光法 电极法 极谱法 离子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其他 合计
22
11.8
187
100
水环境调查基本知识
水质
调查内容 底质
生物
项目委托与合同签订 运送、保存
调查程序
现场调查或资料准备,制定计划
野外作业
样品分析测试
资料处理与调查报告编写
调查成果的鉴定与验收
一、监测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 渔业水域水化学成分的调查和监测,可根据调查监测目的大致分为四类: (一)全面性调查 通常为了充分利用河流、湖泊、水库或近岸养殖海区渔业资源,需要对其水化
十一、质量控制样品制备与现场测定
1.质量控制样品制备 质量控制样品在养殖生产监测中一般不做要求,只有当养殖生物受到外来污染
物的危害时,则必须制备质量控制样品。
质量控制样品数量应为水样总数的10%~20%,每批水样不得少于两个。质量控 制样品可用下法制备: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院系: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二、课程简介《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土壤的迁移原理,以及生物富集、降解作用和环境修复的主要理论基础,理解污染特征与转化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从事环境相关工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特征,相关元素和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和途径。
了解目前环境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并能够初步分析复杂的环境工程问题,提出具体恰当、合理的处理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1)掌握环境化学中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污染物在其中的迁移、转化的基本概念、途径和原理(支撑毕业要求2.1)。
(2)了解环境化学中环境修复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前沿进展,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识别、判断、评价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支撑毕业要求2.1)。
2.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三)思政元素根据本课程性质和特点,在教学环节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思政元素进行落实。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表2 教学内容、要求与达成五、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表3 实验内容、要求与达成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一)考核方式表4 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注:考核内容体现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要求。
(二)总成绩构成本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评价(40%)和结果性评价(60%)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讨论、习题作业和实验三个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5%、10%和20%,结果性评价以期末考试为主。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码:08122C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30(含实验9学时)理论学时:21总学分:2适用专业:化学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运用化学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了解《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作用,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化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牢固树立环境意识。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程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主要环境污染物,掌握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和解决环境问题上的地位和作用,它的任务、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了解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发展以及环境化学的任务,明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教学重点: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学科体系、特点和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1、我们面临的世界2、人与环境3、什么是环境化学4、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5、环境化学研究第二章水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天然水的基本性质,掌握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降等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及有关计算;掌握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物降解的有关规律及计算。
教学重点:水中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的基本原理及污染物防治。
教学内容:1、水的组成与性质2、化学平衡3、化学动力学4、酸碱化学5、配位化学6、氧化还原化学7、相间作用8、水污染9、水处理第三章大气环境化学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大气的组成与结构;掌握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含硫化合物、有机物、颗粒物等)的来源、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大气污染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性降水、煤烟型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环境化学-第三章-水环境化学-第二节-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对于其他金属碳酸盐则可写为: -lg[Me2+] =0.5p Ksp -0.5pα2 由2 [Me2+] + [H+] = [HCO3-] + 2[CO32-] + [OH-]得: (Ksp/α2)1/2 (2 – α1- 2α2) + [H+] – Kw/[H+] = 0
当pH > pK2 时,α2≈1,CO32-为主,lg[Ca2+] = 0.5 lg KSP
四、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平衡对水环境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具有重要意义。水体中氧化还原的类型、速率和平衡,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中主要溶质的性质。例如,厌 氧型湖泊,其湖下层的元素都将以还原形态存在;碳 还原成-4价形成CH4;氮形成NH4+;硫形成H2S;铁 形成可溶性Fe2+。其表层水由于可以被大气中的氧饱 和,成为相对气体性介质,如果达到热力学平衡时, 则上述元素将以氧化态存在:碳成为CO2;氮成为 NO3-;铁成为Fe(OH)3沉淀;硫成为SO42-。显然这种 变化对水生生物和水质影响很大。
发生吸附的表面净电荷的符号 - 金属离子所起的作用 吸附时所发生的反应 发生吸附时要求体系的pH值 吸附发生的位置 对表面电荷的影响 反离子
阳离子交换 配位体交换 >零电位点 任意值 扩散层 无 内层 负电荷减少 正电荷增加
(2)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在固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 衡时,颗粒物表面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
达到临界状态,就可以发生快速凝聚。
三、溶解和沉淀
溶解与迁移 实际溶解沉淀过程的复杂性 1、氧化物和氢氧化物:氧化物可以视作氢氧化物的脱水产物 Me(OH)n (s) Men+ + n OH根据溶度积: Ksp= [ Men+ ] [ OH- ]n 可转化为: [ Men+ ] = Ksp / [ OH- ]n = Ksp[ H+] / Kwn -lg [ Men+ ] = -lgKsp – n lg [ H+ ] + n lgKw pc = pKsp- n pKw + n pH = pKsp – n pOH 可以做 pc-pH 图,斜率等于 n,即金属离子价; 截距是 pH = 14 - (1/n)pKsp。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doc
课课学 分:2. 5《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技术基础教育课程 程名称:环境化学 开课单位:环境与安全工程系 程编号:2080208 总学时:40学 时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先修课程: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一、 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环境化学是环境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是针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 化而产生的一门新型课程,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 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 与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环境化学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并把它们 联系起来以解决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
二、 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绪言1、环境化学的发展概况 了解2、环境化学的主要内容 熟练掌握3、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第一章大气环境化学1、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掌握 2、 大气中污染物的转化 掌握 3、 大气污染数学模式了解第二章水环境化学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及污染物的存在形态了解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掌握3、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掌握4、水质模型掌握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1、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了解2、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及机制掌握3、土壤中农药的迁移掌握第四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1、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熟练掌握2、污染物质在有机体内的转运熟练掌握3、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熟练掌握4、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熟练掌握5、污染物质的毒性掌握第五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及效应1、重金属元素掌握2、有机污染物掌握第六章有害废物及发射性固体1、固体废物的分类了解2、有害废物掌握3、发射性固体废物掌握三、学时分配章节名称讲授(学时)实验(学时)小计绪论22第一章大气环境化学1010第二章水环境化学1212第三章土壤环境化学44第五章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66第六章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22第七章有害废物及发射性固体废物44总计4040。
水环境化学3---氧化还原反应(11.18)
铁体系的pe-pH图 铁体系的pe-pH图 pe
(s)与 (s)的边界 (5)Fe(OH)2(s)与Fe(OH)3(s)的边界
Fe(OH)3(s)+ 3H+ = Fe3+ + 3H2O K1 Fe(OH)2(s)+ 2H+ = Fe2+ + 2H2O K2 K1 = 9.1×103; K2 = 8.0×1012 pe = 13.05 - lg[Fe2+]/[Fe3+] = 13.05 - lgK2[H+]2 / K1[H+]3 pe = 4.1 - pH
问题: 问题: 近年来,水化学中为何不用E而常用 pe表示氧化还原电位?
解释
(a) pe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pe= -lg[e]表示电子 的相对活度。
(b) pe每变化一个单位,[Red]/[Ox]变化10倍 便于比较。 (n=1时) (c) pe把数据拉开了便于比较。
Pe与△G 的关系 与
标准态: △G0=-nFE0 △G0=-2.303nRTpe0 任意态: △G=-nFE △G=-2.303nRTpe ( E0=2.303RT/F · pe0 E=2.303RT/F · pe)
问题:
水中主要还原剂为? 主要氧化剂为?
天然水体的pe 天然水体的pe
水中物质存在的形态
还原态 CH4 H2S Fe2+ S NH4+ NO2- ,有机物等; 氧化态 CO2 Fe(OH)3 SO42- O2 NO3- 等;
天然水体的pe 天然水体的pe
(一)决定电位
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它体系高得多,则此 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复杂体系的pe, 称决定电位。 一般情况下,天然水中溶解氧 溶解氧是决定电位,有 溶解氧 机物积累的厌氧环境中,有机物 有机物是决定电位。 有机物
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附件1:教学大纲的基本格式和内容Appendix:Format and Content of Course Syllabus(教学大纲封面)(Cover Page of Course Syllabus)中山大学本科教学大纲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学院(系)School (Department):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名称Course Title:水环境化学二〇一六年水环境化学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编写日期:16年7月)(Date: 7/12/2016)一、课程基本说明I. Basic Information二、课程基本内容II. Course Content(一)课程内容i. Course Content(含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要落实到“章”或“节”,并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必要的说明)(Please provide a course calendar; specify which chapter or section the class hour would cover; 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on the key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and other points you think necessary to clarify in each week)章内容学时第一章水环境化学过程 9第二章天然水主要化学成分 9第三章主要水体化学 9第四章水污染 3第五章有机物转化与降解 6第六章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9第七章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第八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归趋模式 3第九章水环境修复 3(二)教学环节安排ii.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ourse(对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如:实验、实习、习题课、作业等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等作必要说明)(Provide necessary information o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ourse, including the experiment, field trip, in-class assignment, after-class assig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三)教学方法iii. Teaching Methodology(包括课堂讲授、提问研讨,课后习题和答疑等情况)(Specify the methods of in-classroom instruction, Q&A session and after-class assignment) 为进一步理解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撰写课程论文,并在课外交流讨论。
水环境化学实验报告
污水中酸度和碱度的测定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酸度和碱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酸度和碱度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水中酸度和碱度均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现将它们的定义和测定方法简述如下:1.酸度酸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主要来自水样中存在的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等物质。
酸度采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水样测得。
通常把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滴定的酸度(pH 4.3)称为甲基橙酸度或强酸酸度;用酚酞作为指示剂滴定的酸度(pH 8.3)称为酚酞酸度或总酸度。
2.碱度碱度是指水中含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主要来自水样中存在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等。
碱度可用盐酸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反应为2OH H H O -++→323CO H HCO -+-+→ 322HCO H H O CO -++→+↑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的滴定结果称为酚酞碱度,表示氢氧化物已经中和,32CO -全部转化为3HCO -。
以甲基橙作为指示剂的滴定结果称为甲基橙碱度或总碱度。
通过计算可以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但对废水、污水等由于其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酸度和碱度单位常用mg L 表示,现在常以碳酸钙的mg L 表示。
此时l mg L 的酸度或碱度相当于50mg L 的碳酸钙。
三、实验步骤 1.酸度的测定I)酚酞酸度取25.0mL 水样于250mL 锥形瓶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以0.020mol L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粉红色不退,准确读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1V =18.5mL )。
2)甲基橙酸度取25.0mL 水样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滴甲基橙,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黄色,准确读出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2V =11.7mL )。
2.碱度的测定吸取10.0mL 水样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以0.0200mol L盐酸滴定至溶液粉红色刚退去,准确读出消耗盐酸溶液的毫升数(3V =24.8mL ),随后再加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滴定至溶液橙红色,准确读出消耗盐酸的毫升数(4V =4.8mL )。
水环境化学实验指导-2013
水环境化学实验指导一、银量法测定水体中的氯度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水体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2、滴定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原理: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用AgNO3滴定海水水样,以荧光黄钠盐-淀粉吸附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终点时溶液由黄绿色转变为浅玫瑰红,用相同的方法滴定氯度标准液(NaCI或标准海水),从而计算水体的氯度。
二、实验用品:AgNO3标准溶液、荧光黄—淀粉指示剂、氯度标准溶液、250ml三角锥瓶、棕色酸式滴定管等。
三、配制:AgNO3标准溶液:取4.92克AgNO3 固体溶解于100 ml dd H2O中,棕色瓶保存;荧光黄—淀粉指示剂:(1)取50 ml dd H2O, 溶解NaOH 块0.2 g, 从中取10 ml 该溶液,加0.1 g 荧光黄,搅拌溶解,并逐步加稀HNO3 进行中和,当pH值为7.0时,最终溶液到100 ml.(2)淀粉溶液(10%), 将250 ml ddH2O中,加入25 g 可溶性淀粉,搅拌,加水后煮沸,冷却后即可。
(3)取(1)溶液12.5 ml + 250 ml 溶液(2)氯度的标准溶液:NaCl 16.37 g 溶解于500 ml dd H2O中,定容至500 ml , 即此溶液氯度值19.375实验步骤:一、AgNO3标准溶液的标定1、取氯度的标准溶液10 ml 于烧杯中,加几滴荧光黄—淀粉指示剂2、将AgNO3标准溶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中3、对烧杯中的氯度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记录开始,终止时的刻度读数,二者的差值为Vn(单位ml);注意烧杯中的颜色变化由黄绿色变为玫瑰红,即可。
校准因子f = 19.375/ Vn二、水样的测定准确移取水样10.00mL于三角锥瓶中,按步骤一)操作,其消耗AgNO3标准溶液的体积记为Vw。
3. 结果计算按下式计算海水氯度值CI‰=Vw· f +k =Vs+k氯度标准溶液的氯度值(本次实验为19.375),k—计算氯度的校正值(Vs为17‰左右时,k=0.05)。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环境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课程时长:32学时面向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掌握常见环境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为后续环境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授课内容:主题1: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内容1:环境化学概述、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物质的状态与分类、水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础知识。
主题2:大气环境化学内容2:大气组成与结构、大气污染物的形成机制、光化学烟雾等大气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3:水环境化学内容3:水体组成与分类、水体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水体富营养化等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4:土壤环境化学内容4:土壤组成与分类、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土壤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主题5: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内容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土壤污染控制技术等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基础知识。
主题6: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内容6:大气污染控制案例分析、水污染控制案例分析、土壤污染控制案例分析等环境化学应用案例分析。
主题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内容7:环境化学前沿进展与应用、环境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由相关专业教育机构或高分子化学教师制定。
以下内容是可能包含的项目:1.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授课人、学时、学分以及开课学期等基本信息。
2.课程目标:明确本课程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理论、高分子合成方法、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以及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和应用等。
3.教学内容:具体阐述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
比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高分子化学学科的概况和特点,讲述高分子的定义、分类以及高分子的结构与组成。
第二章为合成高分子键合键和聚合物溶液,介绍聚合反应的分类、高分子键合键的结构和高分子溶液的流变性能。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
环境化学的概念及重要性
环境化学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1.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 大气中的化学物质
- 水体中的化学物质
- 土壤中的化学物质
2. 环境化学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
- 配位反应
3. 环境化学分析方法
- 光谱分析
- 色谱分析
- 电化学分析
第三部分:环境化学实验1. 大气中污染物的测定
- 酸雨的模拟实验
-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2. 水体中污染物的分析
- 水质污染监测实验
- 重金属离子的分析
3. 土壤中有机物检测
- 土壤中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土壤中有机物的提取与测定第四部分:环境化学应用1. 大气污染控制
- 大气净化技术
- 新能源研发
2. 水质保护与治理
- 水处理技术
- 水资源管理
3. 土壤污染修复
- 土壤修复技术
- 土壤资源综合利用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
- 环境化学教学案例
- 环境化学教学视频
- 环境化学实验设计
结语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技术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环境化学及环境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同济大学
运用毒理学实验方法,观 察植物根尖在受污染水环 00602 植物的生理 境中的生理变化。比较不 √ 025 毒性实验 同浓度污染物对植物根尖 的影响
分液漏斗、砂芯漏
斗、容量瓶、四氯
环境学院
红外测油仪*、小
化碳、正十六烷、
24
15
中心实验
气泵等
异辛烷、油贮备
室
液、无水硫酸钠,
硫酸
25ml 容量瓶、移
液管、量筒、烧杯 环境学院
七、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 理论课学时数 实验学时数 习题学时数 现场实践学时数 上机学时数 考核学时数
34
0
34
八、教材、实验指导书与主要参考书
课程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1、 章非娟,徐竟成主编.环境工程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环境化学及环境毒理学实验》补充讲义(自编)
主要参考资料:
可见分光光度计、
24
15 4 - 氨 基 安 替 比 中心实验
光化学反应器等
林、铁氰化钾、高 室
压汞灯
受试化学物、植物
显微镜、水浴锅*、
根尖 醋酸洋红染 环境学院
2 6 瓷盘、冰箱*、生 15 液 、甲醇 - 冰醋 中心实验
化培养箱*等
酸、乙醇、烧杯、 室
量筒、载玻片
了解发光菌的生物毒性测 试方法分基本原理,掌握 00602 发光菌的生 DXY-2型生物毒性测试 √ 026 物毒性实验 仪的基本结构、原理,并 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序号 实验项目
内容提要
实验类别
每实
综
组验
设备
验 合 开 人 学 主要设备与器材 套数
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模块四 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实验五、水中亚硝酸氮的测定
操作步骤——水样预处理 • 若水样浑浊,可通过以下方法预先处理。 • ①可取一定体积的水样,恒温离心(4000或
5000r/min,20min),取上清液备用。 • ②经0.45μm滤膜抽滤(采用针头过滤器安装
度,得到校正吸光度Ai’ (同时要考虑校正Ac),以校正吸光度Ai’为纵坐 标,绘制吸光度对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的标准曲线。
管号 1 ml 0 mg/L 0
2
3
4
5
6
7
0.10 0.30 0.50 1 0.0120 0.0200 0.0400 0.0600
8 水样2
实验五、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目的要求
• 1. 掌握亚硝酸盐氮的测 定原理和方法。
• 2. 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 用方法。
• 3. 理顺氨氮的氧化与硝 酸氮的还原的过程,为 测定氨氮和硝酸盐氮奠 定基础。
• 4.了解亚硝酸盐氮的 快速测定方法。
实验五、水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概述
• 亚硝酸盐氮是无机氮化合物之一,是氨氮被氧化和硝 酸氮被还原的中间产物,不稳定。通常以其亚硝酸根 中的氮原子来计量,用符号N02-N表示。洁净地面水 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一般不超过0.01mg/L;海水中 亚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化幅度为0.1~30µg/L。
水样于比色管中,用纯水定容到25mL,加入0.5mL磺胺溶液和0.5mL纯 水 的,样混品匀读。数放中置减显去A色t值15。min后,测定吸光度At。在计算结果时,应从对应
实验五、水中亚硝酸氮的测定
结果与计算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第一部分(天然水组成与化学平衡)
不同温度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Clausius-Clapeyron方程
C2 H 1 1 lg ( ) C1 2.303 R T1 T2 C1 , C2 为绝对温度为T1 , T2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H 溶解热, J/mol R 气体常数,8.314 J/mol K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Chapter 3. Aquat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第一部分 天然水的组成与化学平衡
主讲:刘耀驰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1页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本章重点
无机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吸附-解吸、絮凝-沉淀的基 本原理; 计算水体中金属存在形态;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3)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亨利定律:大气中的气体与溶液中同种气体间的平衡为:
kH 是各种气体在一定温度 下的亨利定律常数 (mol/L· Pa),pg为分压
[G(aq)] = kH×pg
亨利定律并不能说明气体在溶液中进一步的化学反应 溶解于水中的实际气体量,可以大大高于亨利定律表示的量
K2
2 ] [H ][CO 3 -] [HCO 3
K1[H 2CO3 ] [HCO 3 ] [H ] 2 ] K 2 K1[H 2CO3 ] [CO3 [H ]
第10页
《资源与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4) 水生生物
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自养生物、异养生物; 生产率、富营养化、C、N、P
第1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05水产养殖本科
学时数:10
学分数:
执笔人:徐大勇
编写日期:2007年1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水环境化学实验》是水产养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水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后续专业课的前期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养殖水域化学组成的测定方法和有代表性常用化学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养殖水域的水质调查方法,能够利用水质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水质特点、优劣及与渔业利用的关系。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水体碱度的测定(2学时)
内容要求:熟悉天然水碱度测定基本原理和方法,酸碱平衡指示剂的指示原理和滴定操作的基本技能,学习试剂的配制和光电天平的使用。
实验报告要有理论分析,实验总结。
适合于1个同学单独完成。
实验二水体硬度的测定(2学时)
内容要求:熟悉天然水硬度测定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滴定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影响滴定结果的因素。
实验报告要有理论分析,实验总结。
适合于1个同学单独完成。
实验三天然水溶解氧的测定(2学时)
内容要求:重点掌握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掌握亚硝酸氮干扰的原理及消除方法,了解溶氧测定的干扰因素。
学习试剂的配制操作和天平的使用。
实验报告要有理论分析,实验总结。
适合于1个同学单独完成。
实验四水体化学耗氧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法)(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COD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复习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基准试剂的配制方法。
实验报告要有理论分析,实验总结。
实验五水体氨态氮的测定(2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奈氏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学习用Zn(OH)2絮凝法或蒸馏法预处理水样。
实验报告要有理论分析,实验总结。
实验六养殖水体的水质综合分析(3学时)
内容要求:掌握影响养殖水体水质的主要水化指标及其测定方法,并能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报告要有理论分析及其分析结果。
三、课程成绩的考核办法
水质化学实验成绩按照实验课上学生平时的实验预习准备情况、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实验报告的质量等综合给出。
每次实验成绩评定等级依次为:A、B、C、D等。
四、参考教材
1.陈佳荣主编,水化学实验指导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