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练习与答案.doc
《墨子校注 兼爱》《墨子 非攻》(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选自《墨子校注·兼爱》)材料二:今王公大人、天下之诸侯则不然。
将必皆差论其爪牙之士,皆列其舟车之卒伍,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罪之国。
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口,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重器,卒进而拄乎斗,曰:“死命为上,多杀次之,身伤者为下;又况失列北桡乎哉?罪死无赦!”以惮其众。
夫无兼国覆军贼虐万民以乱圣人之绪意将以为利天乎?夫取天之人,以攻天之邑,此刺杀天民,剥振神之位,倾覆社稷,攘杀其牲口,则此上不中天之利矣。
意将以为利鬼乎?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
意将以为利人乎?夫杀之人为利人也悖矣!又计其费,此为周生之本,竭天下百姓之财用,不可胜数也,则此下不中人之利矣。
(节选自《墨子·非攻》)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夫无A兼国B覆军C贼虐D万民E以乱F圣人之绪G意将以为H利天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和“国”在先秦时期分别指卿大夫和诸侯的封地,与现在常说的家、国不同。
《墨子 非攻上》《孟子 滕文公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抛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士人十重不义必有士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上》) 材料二: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己,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己。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若以此A说B往C杀D十人E十重F不义G必有H十死罪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鸡豚,指鸡和猪,古时候农家所养的禽畜。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理解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非攻(节选)鲁迅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雪白的麻布,通红的辣椒,斑斓的鹿皮,肥大的莲子。
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块广场,摆着许多摊子,拥挤着许多人,这是闹市,也是十字路交叉之处。
墨子便找着一个好像士人的老头子,打听公输般的寓所,可惜言语不通,缠不明白,正在手掌心上写字给他看,只听得轰的一声,大家都唱了起来,原来是有名的赛湘灵已经开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国中许多人,同声应和了。
不一会,连那老士人也在嘴里发出哼哼声,墨子知道他决不会再来看他手心上的字,便只写了半个“公”字,拔步再往远处跑。
然而到处都在唱,无隙可乘,许多工夫,大约是那边已经唱完了,这才逐渐显得安静。
他找到一家木匠店,去探问公输般的住址。
“那位山东老,造钩拒的公输先生么?”店主是一个黄脸黑须的胖子,果然很知道。
“并不远。
你回转去,走过十字街,从右手第二条小道上朝东向南,再往北转角,第三家就是他。
”墨子在手心上写着字,请他看了有无听错之后,这才牢牢的记在心里,谢过主人,迈开大步,径奔他所指点的处所。
果然也不错的:第三家的大门上,钉着一块雕镂极工的楠木牌,上刻六个大篆道:“鲁国公输般寓”。
墨子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不料开门出来的却是一个横眉怒目的门丁。
他一看见,便大声的喝道:“先生不见客!你们同乡来告帮①的太多了!”墨子刚看了他一眼,他已经关了门,再敲时,就什么声息也没有。
然而这目光的一射,却使那门丁安静不下来,他总觉得有些不舒服,只得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先生,又有一个你的同乡来告帮了,……这人可是有些古怪……”门丁轻轻的说。
“他姓什么?”“那可还没有问……”门丁惶恐着。
“什么样子的?”“像一个乞丐。
《墨子 非攻上》《孟子 滕文公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选自《墨子·非攻上》)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滕文公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B.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C.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D.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鸡豚,指鸡和猪,古时候农家所养的禽畜。
《墨子 非攻上》《墨子 兼爱》(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节选自《墨子·非攻上》)材料二: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节选自《墨子·兼爱》)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至杀不辜A人也B拖其衣C裘D取E戈剑者F其不义G又甚入人H栏厩取人马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指“因为”,与《五石之》中“以盛水浆”中的“以”含义不同。
《非攻》练习与答案
《非攻》同步练习【基础整理】一.基础字词1 .通假字①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2.重要实词①众闻则非之非:指责,非难。
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③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严重,厉害。
④拖其衣裘拖:拽下来。
3.词类活用①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文言句式】省略句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文学.文化常识】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课堂•内外【自主学习】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参考答案: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盗.杀人),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2.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答:★参考答案:从文章所举事例及事例的性质角度来看,《非攻(节选)》运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合作交流】3.墨子对世人的认识有什么样的看法呢?答:★参考答案:墨子认为,既然“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桃李”甚至“杀不辜人”),谓之不义”,为什么反而认为比这些更严重.“亏人”更甚的“攻国”是“义”的,不仅不“非”之,反而“誉之”.“谓之义”?这只能说明一点:人们对“义与不义之别”并不“知”(了解)4.探究归纳墨子在《非攻(节选)》一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
高中语文课件-墨子《非攻》
原因
态度
窃人桃李 不义
攘人犬豕鸡豚 不义又甚
取人马牛 不义又甚
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攻国
大为不义
亏人自利
亏人愈多 亏人愈多 亏人愈多
亏人最多
知而非之
知而非之 知而非之 知而非之 从而誉之
杀一人 杀十人
不义 十重不义
一死罪 十死罪
知而非之 知而非之
杀百人 攻国
百重不义 大为不义
百死罪 罪过最大
知而非之 从而誉之
墨子的“非攻”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有意 义?请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你的看法。
答题思路:1、摆观点 2、举实例 3、谈危害 4、说意义
1、墨子的“非攻”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积 极的意义。 2、例如,叙利亚、伊拉克等战争
答 3、侵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掠夺土地、争夺能 源,真正受害的是两国人民。
案 4、我们反对战争,呼唤和平。我们真切地 : 希望,“非攻”的思想主张能在天空上闪
“假使今日中国有墨子,则中国可救。” ——梁启超
பைடு நூலகம்“墨子,墨家,黑色的珍宝,黑色的光亮, 中国亏待了你们,因此历史也亏待了中 国。”
——余秋雨《黑色的光亮》
非:非难、责怪。
大国攻小国、强国攻 弱国的战争,叫做“攻”。
非攻:谴责攻打别 国的侵略战争
1.识记选文中重点词语 的意义及用法,准确翻 译文言句子。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 梳理文脉,了解墨子的 “非攻”思想。 3 体会墨子的“非攻” 思想,思考其在当代社 会中的意义。
课后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闻则非.之(责怪,反对) B.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超过) C.情.不知其义也(情况) D.罪亦厚.(大,重)
阅读专题3兼爱与非攻:破译墨家之法(含答案)
兼爱与非攻:破译墨家之法【专题解释】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墨家是其中非常重要而又异常独特的一家。
本专题通过精读《兼爱》,联读《非攻(节选)》,分析墨子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梳理践行“兼爱”之道的具体方法。
【预习任务】1.说说你所了解的墨子及墨家主张。
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墨子及墨家的了解。
2.通读第7课《兼爱》和补充阅读材料《非攻(节选)》。
利用工具书和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准句读。
整理、归纳虚词“之”“而”“也”“以”的意义和用法。
3.口译《兼爱》和《非攻(节选)》,能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中的墨子主张。
4.儒家主张“爱人”,墨家主张“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
你更认同谁的观点?写下你的初步思考。
【学习任务】任务一墨子生平知多少1.《史记》中关于墨子的记述。
墨子似乎是个“谜”。
司马迁的《史记》,其《孔子世家》洋洋近万言,其对老子、庄子的介绍也有数百言,然而对墨子的介绍却只有24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
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2.其他资料中关于墨子的记述。
资料一:墨子名翟,鲁人,年代略后于孔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在许多问题上同儒家尖锐对立,故遭到孟子强烈反对。
墨子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他的中心思想是“兼爱”。
他的“兼爱”和“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之际,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渴望。
不过他从主观愿望出发,要求统治阶级“兼爱”人民,是不可能的。
书中《七患》《辞过》《节用》等篇指出天下乱源在于统治阶级“单(殚)财劳力,奢侈无度”,深刻地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尚同》《天志》《明鬼》等篇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料二:孔子之后,下一个主要的哲学家是墨子。
他姓墨名翟。
《史记》上没有说他是哪国人,关于他的生平也说的很少,实际上等于没有说。
庄子《秋水》墨子《非攻》
《庄子·秋水》原文及翻译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jīng)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shǎo)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nán)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节义轻.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墨子·非攻》原文及翻译原文: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⒄,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译文:其一: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期末考试复习题
《先秦两汉散文专题》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郑伯克段于鄢》中郑伯的性格特征是()。
A.有计谋、城府深B.斯文、淡泊C.沉稳、老实D.愚蠢、贪婪【正确答案】A2.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
A. 武姜B.公子吕C.京城大叔D.郑庄公【正确答案】C3.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左传》B.《国语》C.《史记》D.《汉书》【正确答案】B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蹇叔非凡预见力的一项是()。
A.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C.晋人御师必于毅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正确答案】D5.下列成语出自《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是()。
A.夙兴夜寐B.信誓旦旦C.其乐融融D.道路以目【正确答案】D6.《苏秦始将连横说秦》中,苏秦之嫂前倨后卑的举止反映了()。
A.崇尚富贵、亲情淡漠的炎凉世态B.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C.反对连横、赞成合纵的政治态度D.苏秦远离亲人、落魄他乡的窘态【正确答案】A7.《秦晋靖之战》中认为秦国偷袭郑国必败,并两次哭师的是()。
A.弦高8.蹇叔C.孟明D.阳处父【正确答案】B8.《鲁仲连义不帝秦》选自()。
A.《左传》9.《战国策•赵策》C.《国语》D.《战国策•魏策》【正确答案】B10《论语•侍坐》中“浴乎沂,风乎舞琴咏而归”所表达的曾皙的志向是()。
A.以礼治国B.甘于淡泊C.制礼作乐D. 专心诗书【正确答案】B10.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以“缘木求鱼”喻指()。
A.以武力手段去称霸B.以羊易牛表达自己的不忍之心C.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D.邹人与楚人战【正确答案】A11.《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朕”是指()。
A. 楚王B.秦始皇C.屈原D.父亲【正确答案】C12.《齐桓晋文之事》提出要使“七十者可以食肉”,必须做到的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正确答案】C1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提到的寓言故事是()。
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选读二非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二、非攻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得:捕获、抓住。
B.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C.罪益厚. 厚:大、重。
D.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假使。
项,情,确实、的确。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B.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C.扡其衣裘、取戈剑者D.其不仁兹甚项,“辩”通“辨”;C 项,“扡”同“拖”;D 项,“兹”通“滋”。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亏人自利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是何故也暮去朝来颜色故C.{今至大为不义攻国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D.{众闻则非之莫不非令尹项,前一个“以”为介词,可译为“因为”,后一个“以”为介词,可译为“把”。
B项,前一个“故”译为“原因,缘故”,后一个“故”译为“衰老”。
C项,前一个“国”译为“国家”,后一个“国”译为“国都”。
D项都译为“责怪”。
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众闻则非.之B.从而誉.之C.王无罪.岁D.然而不王.者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都为名词用作动词。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1
大学古代汉语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1.[单选题]奔的特指义是( )A)逃亡B)私奔C)战败逃跑答案:C解析:2.[单选题]完的本义是( )A)完全、完整B)修葺C)完毕答案:A解析:3.[单选题]堪的本义为( )A)经得起B)可以C)地答案:C解析:4.[单选题]纳( )A)接受B)让他进来或进去C)丝被水浸湿答案:C解析:5.[单选题]失( )A)过错B)做错了事情C)丧失、失掉答案:C解析:6.[单选题]过的本义是( )A)经过、走过7.[单选题]假的本义是( )A)如果B)不是真的C)凭借答案:B解析:8.[单选题]伐( )A)征伐B)砍、砍伐C)夸耀答案:B解析:9.[单选题]悠( )A)(忧)思B)深远的样子C)娴静的样子答案:A解析:10.[单选题]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
(《庄子·不龟手之药》( )A)竖、直竖B)树立、建立C)种植、栽种答案:C解析:11.[单选题]集于苞栩。
()A)集思广益B)集腋成裘C)龙腾凤集答案:C解析:12.[单选题]庄子持竿不顾曰。
(《庄子·庄子钓于濮水》)( )A)看、视13.[单选题]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墨子·非攻》)( )A)感情B)思想、精神C)诚、实在答案:C解析:14.[单选题]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A)堤溃蚁孔B)孔武有力C)七孔生烟答案:B解析:15.[单选题]不惩其心,复怨其正。
()A)惩忿窒欲B)惩善劝恶C)惩前毖后答案:C解析:16.[单选题]故的本义是( )A)缘故、原因B)所以C)旧的答案:A解析:17.[单选题]卒的特指义是( )A)步兵B)大C)终于,终答案:B解析:18.[单选题]检( )A)收敛、检点19.[单选题]讨的本义为( )A)声讨B)研究C)治理答案:B解析:20.[单选题]“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趣与趋是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答案:B解析:21.[单选题]“其质非不美也,”属以下哪种句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非攻练习题及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非攻练习题及答案21 非攻一、基础知识 1、墨子,名,家创始人。
主张。
2、《非攻》由具体事例入手、、层层推进,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集中体现了《墨子》文章质朴无华,逻辑性强的特点。
二、语段精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众闻则非之(2)上为政者得则罚之(3)至杀不辜人也(4)拖其衣裘4、翻译下列句子(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2)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三、拓展延伸孟子见梁襄王《孟子》盂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平定?’ “吾对曰:‘定于一。
’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搞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口;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 ( ) 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嗜:喜欢 B.孰能与之与:和 C天油然作云作:兴起 D.其如是,孰有御之御:阻止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模拟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单元模拟题及答案一、填写下列文言常识(每空2分,共16分)1、墨子,名翟,时期__ 家、__ 家、学者,__ 学派创始人。
2、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所以常被誉为__ 。
3、《墨子》一书是 __ 、__ 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
4、《兼爱》主要告诫告诫世人要懂得 __ ,《非攻》主要体现了墨子 __ 的观点。
二、选文阅读(共74分)(一)阅读短文,回答5-10题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5、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4分)(1)天下之难物于故也(2)辩其故也(3)苟君说之(4)破碎乱行6.写出下列虚词的用法及意义(10分)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人必从而爱之此何难之有而人必从而爱之蹈火而死者7.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6分)(1)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2)苟君说之(3)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8、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分)例: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A、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B、富必侮贫C、强必执弱D、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9、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A.韦以带剑B.是其故何也C.出以践于朝D.此何难之有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新人教版)2019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六单元第二节非攻讲义
识记字音1.园圃.(pǔ) 2.攘.人(rǎnɡ) 3.犬豕.(shǐ)4.栏厩.(jiù) 5.扡.衣(tuō) 6.衣裘.(qiú)通假字1.其不仁兹.甚通滋,更加2.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同拖,强夺3.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通辨,分别古今异义则弗知非,从而..誉之古义:从,跟从;而,并且今义:顺承关系的连词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从而誉.之誉:赞美(二)动词的使动用法以亏.人自利也亏:使……亏文言句式(一)判断句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也”表示判断)(二)省略句其不义又甚(于)入人栏厩取人马牛(“甚”后省略介词“于”)(三)宾语前置句以亏人自利也(“自”作“利”的宾语,前置)1.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现在最大的不义是进攻别的国家,却不知其错误,反而跟着去赞美它,称之为义。
这可以算是明白义与不义的区别吗?墨子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称赞战争、支持战争、参与战争的错误做法,反映了他强烈反对一切战争的观点。
其“非攻”的基本观念也正是对当时社会和平的一种愿望。
2.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很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一定认为这个人不知道黑和白的分别。
墨子以类比的方式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混淆是非,尤其是混淆义与不义,把战争当作正义之举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从而逐层深入地提出自己反对战争的主张。
第1段,文章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的?从“窃人桃李”人人皆“以亏人自利”而大加指责、责罚入手进行分析。
第1段中,墨子认为最大的不义是攻国,可为什么要说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马牛和杀人越货?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不义,再说到窃人马牛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之人并抢夺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
之后反复说明天下君子指责小的不义,却赞颂大的不义,可以说是荒谬之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攻》同步练习
【基础整理】
一.基础字词
1.通假字
①其不 xx 兹:通“滋”,更加。
2.重要实词
① 众闻则非之非:指责,非难。
②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③ 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严重,厉害。
④拖其衣 xx 拖:拽下来。
3.词类活用
①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 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名词用作动词,xx。
【文言句式】
省略句
①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 从而誉之,谓之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文学.文化常识】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
1 / 6
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
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
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
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
会,安定民生。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
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课堂 ?内外
【自主学习】
1.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 参考答案: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盗.杀人),谓之不义。
今
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2.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答:
★ 参考答案:从文章所举事例及事例的性质角度来看,《非攻(节
选)》运用了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合作交流】
3.墨子对世人的认识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答:★参考答案:墨子认为,既然“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窃桃李”甚至“杀不辜人”),谓之不义”,为什么反而认为比这些更严重.“亏人”更甚的“攻国”是“义”的,不仅不“非”之,反而“誉之”.“谓之义”?这只能说明一点:人们对“义与不义之别”并不“知”(了解)
4.探究归纳墨子在《非攻(节选)》一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
答:
★ 参考答案:墨子运用了比的手法,推,揭露了“攻国者”的所“ ”,是“大不”,借此表了墨子“非攻”的度。
演 ?提升
【夯基达标】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的解不正确的一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人未附附: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
D.人追亡逐北北:指逃者
★ 解析:“乘”意即“登上”。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古今意相同的一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欲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D.弗知非,从而誉之
★解析: A“非常”古意外的故,意特,很; B“ ”古言,今仔地; D“从而”古跟从,“而”是承接,今表示因果关系的。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用法相同的两是⋯⋯⋯⋯⋯⋯⋯⋯⋯⋯⋯⋯()A.众非之 B.以人自利也
C.从而誉之 D.xx 人,臣活之
★解析: BD是使用法, A 形容用作, C名用作。
答案: BD
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是⋯⋯⋯⋯⋯⋯⋯⋯⋯⋯⋯⋯⋯()
A.其不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若事之不,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之D.xx 且所禽
★解析: AC省略句, B 判断句, D 被句
答案: AC
【能力提升】
(一)内
下面的文段,完成5-8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非之,上政者得之。
此何也?以人
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豚者,其不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人愈多。
苟
人愈多,其不仁甚,罪益厚。
至入人厩,取人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豚。
此何故也?以其人愈多。
苟人愈多,其不仁甚,罪益厚。
至不辜人也,扡其衣
裘.取戈者,其不又甚入人厩取人牛。
此何故也?以其人愈多。
苟人愈多,
其不仁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之不。
今至大不,攻
国,弗知非,从而誉之,之。
此可知与不之乎?
5.下列各句子中,加点意不相同的一是⋯⋯⋯⋯⋯⋯⋯⋯⋯⋯⋯⋯⋯()A.罪益厚 B.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圣益圣 ,xx 知明而行无矣
C.其不 xx 甚 D.是何故也
宏九德是寡人之也
★解析:A是“更加”B 是同“智”,D 是“ ”。
C 分解“更”.“ ”。
答案: C
6.与例句中“以”字的意和用法相同的一是⋯⋯⋯⋯⋯⋯⋯⋯⋯⋯⋯⋯⋯()例:以人自利也A.以乱易整,不武B.使六国各其人,足以拒秦
C.以待大王来 D.以其无礼于 xx
★解析: D 与例句都“因”,A 是“用”, B 是“来”,C是表目的。
答案: D
7.以下六句,分四,全都明“ 人自利”的一是⋯⋯⋯⋯⋯⋯⋯
()① .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② .入人厩,取人牛者
③ .众非之,上政者得之
④ .苟人愈多,其不xx 甚矣
⑤ .今至大攻国
⑥ .此可知与不之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⑤D.③④⑥
★ 解析:③ 是写人他的指④ 行作价⑥ 作法提出疑。
答案: C
8 .下列段内容和表手法的分析和解,不正确的一是⋯⋯⋯⋯⋯⋯() A.一个人了人家的桃李.大猪小猪和牛,听到的人会加以,政的人抓到会
加以,因些都是人利己的行。
B.人桃李,没有人大猪小猪重;而人大猪小猪,又没有人牛重,因害
人越多,罪就越重。
C.最不的事是攻国。
可是人不知道,反而它,它是,可人在小事上的“ ”与“不”区分得很清楚,而在大事上却不明白。
D.本文采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人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坚持原则。
★ 解析:采用类比(或比喻)的手法。
答案: D
《非攻》译文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