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政务让各地政务“动”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电子政务让各地政务“动”起来

政府管理和服务是不是只能在办公室进行,是不是就该守着一张报纸、一杯茶?

当然不是。当政务可以移动进行的时候,政府管理者就可以及时了解民情,充分收集信息,快速决策反馈,最大程度地为百姓服务。

与几年前政府办公系统可以自动发短信相比,今天的移动政务概念宽泛了,形式也多样了。手机、PDA、笔记本都是接入网络的设备,短信、远程登录、现场办公都是移动政务的表现形式。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说以前的移动政务还局限于政府办公便利的话,现在的移动政务则更强调为民服务——无论是紧急事故的短信通知,还是政务网站的无线访问,这些都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方法和手段,而且也在被欧洲等发达国家普遍使用。

虽然移动的是政务,但移动的背后少不了运营商的支撑。在移动政务蓬勃发展的今天,运营商又该有着怎么样的转型?同时,为移动政务提供产品和服务的IT厂商,着眼点应该在哪里呢?

“用短信通知大家最新出现的交通问题效果非常好!各地政府每年投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搞政府网站,老百姓并不太‘领情’。短短一条短信,花销不大,却让社会各界普遍叫好。”一位多年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学者不久前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上如是说。“各地政府现在非常重视服务创新,北京的成功对于移动政务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3月份国家林业局利用短信向全国手机用户宣传植树节,不能不考虑到两个事件的关联性。”

遭遇现实瓶颈

很多人都比较了解电子政务了,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移动政务。北京市市政管委科技处宋刚副处长是我国最早参与国际对话的移动政务的研究者之一。他认为:“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正在推动社会形态及组织形态的进一步变革,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所谓移动政务,就是应对移动性诉求及移动交互提供的机遇,响应公共服务一线及公众本身的信息及服务需求,利用手机、PDA及其他移动和无线设备,通过无线接入基础设施为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单位和公众提供信息和服务。”

移动政务是一个新概念,不过这几年我国各地信息化中已经出现了自发的、萌动的、初期的应用。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周振林认为:“现在需要向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的方向转变。各地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也发现当前的电子政务服务由于传统网络的局限性而在普遍性、主动性、及时性等方面遭遇瓶颈。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手机用户已经接近4个亿,而网民刚超过1个亿。除了这4:1的简单比例关系,我们还要看到,如果想要将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下去,电子政务系统就要传输大量涉及敏感的经济、政治信息的数据。在我国当前电子签名体系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这对于很多在网吧上网的网民而言,是不现实的。”

各地政务“动”起来

将手机作为传统电子政务的补充,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的努力。欧盟一些国家不仅把移动政务服务作为其“多渠道传递公共服务”战略的一个环节,而且将移动电子签名、移动支付以及短信平台作为电子政务的基础架构来建设。

在我国,移动政务的前景更为乐观。关注移动政务的研究人员现在已经不大关心单纯的短信群发了。之前,他们还很欣喜地关注各地利用短信群发为民服务的案例。他们现在更关心的是如何更规范、更有效地应用短信。

基于短信平台的移动政务是门槛最低的,不过也不是说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各地政府发送短信的案例是越来越多了,不过我们发现有的政府部门只给某运营商的用户发送,这不符

合政府服务要强调普遍性的要求。而且,短信群发也要“深入”下去,尽可能针对传统电子政务的瓶颈进行优化,而不仅仅是发送公告、宣传。短信可以有很多的应用,例如针对特定区域的停电通知、驾驶员违章信息的通知、政府办事流程的进度查询。这个方面,广东地区的一些经验可供参考,汕头市最近在政府采购中使用手机短信协助办公人员沟通,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务,应用之一是为现场办公的政府服务人员(如警察、城管、工商执法人员)提供随时随地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这方面的经典案例是北京市的城管通系统——城管人员利用智能手

机及时将信息上传,使得问题的处理更迅速。除了辅助现场办公人员,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政务还可以用于远程数据采集,例如环境保护、电力管线、热力管线、安全监控等方面。远程数据采集,不仅免除了工作人员劳顿奔波的麻烦,而且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最重要的是减少车辆油耗、符合建设“环保型社会”的方针。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政务,包括广东省对于船舶、油罐车的监控,广西省对于大货车的跟踪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对于危险货物的监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厂商有了新“奶酪”

近来,业界几条重磅新闻与移动信息化有关——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北京宣布正式投资设立“微软亚洲工程院移动技术中心”,高通公司与德信无线共同出资设立专注于3G手机软件的合资公司,中国移动将于2006年5月份携手用友等公司推出“企业梦网”平台……

3G应用在即,手机信息化行业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IT大鳄们纷纷进军这一领域,而手机信息化行业应用是不能忽视政府行业这个大客户的。移动政务的发展,与上述厂商为代表的价值链推动有一定关系,尤其是移动通信运营商的转型。

近来,我国四大主要电信运营商公布了2005年业绩,从中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们下一步越来越重视非语音业务,尤其是数据业务。两大移动运营商中,联通去年GSM业务平均每月每用户收入(ARPU值)为48.5元,CDMA业务ARPU值为75.1元,同比都有所下滑。而中国移动的ARPU值为90元,比2004年减少2元。对此,信息产业部在总结2005年电信业发展特点时表示,2005年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增长平稳,业务收入增速趋缓,最主要原因是电话用户增长放缓,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而在普及率较低的西部和农村潜在市场受实际消费能力限制,尚不能形成较大的需求。

中国移动目前很重视行业应用,但是其开拓不够深入,尚有广阔天地可供施展—2005年,中国移动短信收入246.7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15%,占增值业务的49.2%),语音增值业务124.5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5%,占增值业务的26.0%),彩铃收入是34.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1%);WAP收入是35.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7%)。上述四种服务都可能应用于移动政务,但是深化移动政务为代表的行业应用更多的是应用移动互联网服务、基于位置服务,这在中国移动总体收入的比例微乎其微。

行业信息化也是联通公司的业务重点,他们在2005年度报告中提到“充分利用CDMA 1X网络和综合业务优势,积极开展组合营销。‘政务新时空’、‘交通新时空’的推出使‘新时空’行业应用不断扩展。”联通的增值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65.2%,占移动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这其中移动政务相关应用占了很大比例。

移动、联通当前如此重视行业增值服务,一方面是因为语音业务增长乏力,一方面也是为了迎接3G带来的挑战。对于3G而言,移动、联通在享受宽带化推动业务繁荣的同时,也要面临电信、网通两家新型手机运营商的竞争。后两者是固定网络、手机网络全包括的综合业务运营商。如果我国很快实施国外一些电信监管部门促进移动通信发展的杀手锏——号码可携带,则电信、网通必然大幅度分流移动、联通的个人用户,移动、联通最好提前培养牢固的行业用户;而如果我国暂时不施行这一策略,电信、网通在争取个人用户阻力较大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