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教案
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18e-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p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三、教学难点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四、教学准备学案准备、课件准备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
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
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
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多为金属材料,少数为非金属,仅22种。
1932年勒梅特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
1815年普鲁特预言:氢是元素之母(思辨性推测),后来得到理论上的解释。
道尔顿原子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汤姆生原子模型: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1.1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人教版选修3_第一节__原子结构教学案(第一课时)

第一节原子结构的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体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了解能层、能级的概念。
3.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能层、能级的概念的建立(重点)波尔原子结构模型(难点)【学习内容】: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宇宙的年龄至今约140亿年,今天氢仍然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约占宇宙原子总数的88.6%,氦约为氢原子数的1/8.它们合起来约占宇宙原子总数的99.7%以上,而其他90多种天然元素的原子总数加起来不足1%。
至今,所有恒星,包括太阳,仍在合成元素,而且,所有这些元素都是已知的。
地球的年龄至今已有46亿年。
地球上的元素绝大多数都是金属,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22种。
【思考】1、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的时间?年2、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元素3、宇宙年龄有多大?亿年4、地球年龄有多大?亿年5、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
二、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原子概念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哲学家在探讨一滴水是否可以无限次分割的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无论进行多少次分割,它都是水,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水或者任何一种物质,都不能无限次的分割,它们在若干次分割以后,最终会得到一种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
德谟克利特把它们叫做原子。
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至此才有了原子的概念。
(原子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是不可分的意思。
)【思考】1、谁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概念?2、他认为原子能否再分?(“是”或“否”)3、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简述你的理由2、人类对原子的认识过程:(1)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1803年)1803年10月,在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的一次活动中,英国化学家道尔顿第一次提出了他的原子结构模型。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 1.1《原子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4)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5)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美丽的四季交替,激发学生对世界本源的好奇心,从而引入原子的诞生——宇宙大爆炸理论。
(2)通过简介原子理论发展的科学史,让学生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并复习已学的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引出问题: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3)基于以往的电子层的知识,通过楼房、楼梯的形象类比,帮助学生建构起能层和能级的概念。
(4)根据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不是2,8,9;而是2,8,8,1;进行设疑激趣,引出构造原理。
(5)通过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解能层和能级的相关概念,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3)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教学难点:(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教学过程结合前面的重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总体包括四个环节:环节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课;【导入】带领同学们以化学学习者的角度去欣赏四季的美景。
目的是以美丽的图片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word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一章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案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學目標1.瞭解原子結構的構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佈,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2.瞭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態與激發態,知道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產生原子光譜。
3.瞭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知道電子雲和原子軌道。
4.認識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系的關係,瞭解元素週期系的應用價值。
5.能說出元素電離能、電負性的涵義,能應用元素的電離能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6.從科學家探索物質構成奧秘的史實中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維、理論分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本章知識分析:本章是在學生已有原子結構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結構,從構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紹了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譜等,並圖文並茂地描述了電子雲和原子軌道;在原子結構知識的基礎上,介紹了元素週期系、元素週期表及元素週期律。
總之,本章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比較系統而深入地介紹了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為後續章節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儘管本章內容比較抽象,是學習難點,但作為本書的第一章,教科書從內容和形式上都比較注意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原子結構的知識,在原子水準上認識物質構成的規律,並能運用原子結構知識解釋一些化學現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屬於略微展開。
第一节原子結構第一課時知識與技能:1、進一步認識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能層分佈及其能量關係3、知道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佈及其能量關係4、能用符號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級,初步知道量子數的涵義5、瞭解原子結構的構造原理,能用構造原理認識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6、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方法和過程:復習和沿伸、類比和歸納、能層類比樓層,能級類比樓梯。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课件

原子
古希腊哲学家 ( 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 460 年—前 370 年)
2.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并保持自己 的独特性质;同一元素所有原子的质量、性质都 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和性质各不相同; 不同元素化合时,原子以简单整数比结合 。
阅读课本P6
三、构 造 原 理
1、构造原理 电子填充的先后顺序 (构造原理)
1s 2s 2p3s 3p4s 3d4p5s 4d5p6s 4f5d6p7s5f6d7p ……
随原子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外 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左图的排布顺序, 这个排布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
电子填入轨道次序图
第一能级组 1s 第二能级组 2s 2p
(远 ) 三 四 五
离 核 距离 (近 ) 能 量 高低 (低 ) 能 层 一 二
( 高) 六 七 …… P
……
符
号
K
2
L
8
M
18
N
32
O
50
Q
……
最多电子数
理论研究 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 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 能级,就好比 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梯。
理论研究
能
能
级
层 K
归纳总结
二、能层与能级
1.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 多容纳的电子数
能层(n) 一 符号 K 二 L 三 M 四 N 五六七 O P Q · · · · · · n2 2n2
能级(l)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轨道数 最多容 纳的电 子数 1 2 2 1 2 8 3 6 1 2 3 5 1 6 10 2 18 3 5 7 6 10 14 32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 1.1《原子结结构》经典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的模型发展史2、理解现代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能层、能级、原子轨道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利用教材、资料卡片、制作模型及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与同伴合作共享资源、观点分享,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在揭示原子结构秘密过程中,赞赏科学家为人类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欣赏他们建立了各种模型,养成批判的思维习惯,热爱科学。
2、认同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表示 难点:能级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用具:橡皮泥、气球多媒体辅助:PPT 、视频及资料卡片(供学生使用) 四、教学方法:探究、小组合作2、揭秘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资料卡片——分组讨论————收获启迪1、引课激趣:观看核弹爆炸的蘑菇云3、 对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复习和质疑:在复习了能层的基础上,以上模型可否解释为什么这样排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到底怎样描述?六、教学过程设计程教重新认识电子的运动[过度] PPT播放原子大小示意图[讲述]科学离不开假设,如果你的同桌突然变成了电子,你做为观察者,会看到什么?[问题3]:能画出电子运动的方向、轨迹是怎样的?讲解:电子的特征:体积小、质量小、运动空间小、高速(接近光速)——无法确定在某一时刻的位置、运动方向等(实验法)。
不完全能照般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
[过度]怎样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以氢原子为例。
科学家提出了不同与以往的假设:播放模拟动画[问题3] 这一假设是从怎样的角度描述电子的运动状态的?结论:从统计学的角度,描绘成图像[问题4]大家齐动手——根据视频的画面,用橡皮泥做出氢原子的电子云模型思考观看听讲学生讨论、交流观看小组拿到材料:橡皮泥、,动手制作模型、并展示个电子排序,描述(而不是测量)电子的运动状态。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教案课题: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1)讲课班级课时1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识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散布及其能量关系教与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散布及其能量关系技术学过程与复习和沿伸、类比和概括、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目方法感情的态度充足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深入完满的过程价值观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散布及其能量关系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散布及其能量关系知第一节原子结构识一、开天辟地—原子的出生结 1、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 氢构 2、宇宙年纪距近约 140 亿年,地球年纪已有 46 亿年。
与二、能层与能级板 1、能层书 2、能级设能级:同一个能层中电子的能量同样的电子亚层计能级名称:s、p、d、f、g、h能级符号:ns、np、nd、 nf每一能级最多容纳电子的数目: s:2 p:6d:10f:14教课过程教课方法、教课步骤、内容手段、师生活动引入:以歌曲 <<洋葱 >>引入新课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识图]读第一章章图[ 问 ]你能认识人们认识原子模型的发展史吗?[讲 ]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期间的原子结构模型1、公元前 400 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的看法:物质由原子构成,且原子是不行分的微粒;原子的联合和分别是万物变化的根本。
2、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物质由原子组成,且原子为实心球体,不可以用物理方法切割;同种分子的质量和性质同样3、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是一个均匀散布着正电荷的粒子,电子镶嵌此中并中和正电荷,使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是能够再分的4、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并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四周空间作高速运动。
5、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必定轨道上绕核作高速运动6、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现代科学家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绘核外电子运动,即运用电子云模型描绘核外电子的运动。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节 原子结构二. 教学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 A Z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 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 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 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四.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五. 知识分析:复习提问: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一)原子核 1. 原子结构:原子⎪⎩⎪⎨⎧⎩⎨⎧电子中子质子原子核(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所以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2)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呈电中性,因而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
核电荷数(Z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它的半径约是原子的万分之一,体积只占原子的几千万亿分之一。
2. 质量数:质子的相对质量=1007.11066.1106726.12727≈=⨯⨯--kg kg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11066.1106748.12727≈=⨯⨯--kg kg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练习:用X AZ 表示原子: 1. 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 阳离子的中子数,+n AX共有x 个电子,则N=3. 求阴离子的中子数,-n A X共的x 个电子,则N=4. 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21612O C 分子中,N= 5. -2A 原子核内有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 ,则-2A ng 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在-n RO 3的微粒中,共有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 核内所含的中子数为 (24++-n X A )7. 已知-2R 离子的核内有X 个中子,R 的质量数为M ,则-2R ag 离子里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M X M a ]/)2([+-)(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 第1节 原子结构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轨道 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的诞生及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演变过程。
2.了解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3.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生自主学习一、原子的诞生、能层与能级1.原子的诞生(1)(2)宇宙中元素的组成及含量(3)地球的组成元素2.能层与能级(1)能层:根据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05能量差异,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能层用n表示,n值越大,能量越高。
(2)能级①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的□06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能级。
②能级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组合在一起来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n s、n p、n d、n f等。
③能层、能级与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之间的关系二、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1.构造原理随着原子□01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0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下列顺序:2.电子排布式(1)将能级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的□03右上角,并按照□04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称为电子排布式。
如:(2)实例:Mg、Cl、Ca的电子排布式:Mg:1s22s22p63s2Cl:1s22s22p63s23p5Ca:1s22s22p63s23p64s21.是否每个能层都有s能级?请具体说明。
提示:是。
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如K层只有s能级,L层有s和p两个能级,M层有s、p、d三个能级,以此类推,因此每个能层都有s能级。
2.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与该能层的序数有关系吗?举例说明。
提示:有,是相等关系。
如:M能层的能级数为3,分别是3s、3p、3d。
3.能层越大,能级的能量越高吗?提示:不是。
从构造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能级的能量高低除了符合E(n s)<E(n p)<E(n d)<E(n f)和E(1s)<E(2s)<E(3s)<E(4s)等规律之外,还存在一些不同能层的能级交错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教案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三、教学难点电子云与原子轨道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四、教学准备学案准备、课件准备五、学习方法: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
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
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
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多为金属材料,少数为非金属,仅22种。
1932年勒梅特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
1815年普鲁特预言:氢是元素之母(思辨性推测),后来得到理论上的解释。
道尔顿原子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汤姆生原子模型: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
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电子云模型: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
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图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
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如:氢原子的电子云第二课时:主内容——能层与能级、轨道课前预习:1、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2、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量。
同一电子层中,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学习过程〖复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2n2 ②最外8(2)③次外层18,倒数第三层32 [就低不就高]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 K L M N O P Q……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不完全归纳法二、能层与能级概念学习能层(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成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能级(电子亚层):在多电子原子里,在同一能层里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它们在同一能层运动的区域也不同,同一能层里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又叫不的能级。
[比喻]:楼层——————能级能层(电子层)楼梯楼层越高,楼梯数越大,对应能量越高轨道: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S—1,p—3, d—5,f—7。
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能层 K L M N O ……能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轨道数 1 1 + 3 1 +3 +5 1 +3 +5 +7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总结:本次学习中,各能层电子数的获得与上学年有什么不同?(学生完成)[质疑]: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运动怎样才能不紊乱?↓↓三、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质疑]:在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与能层能级有什么关系/[思考]:1、K-19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为什么不是2、8、9呢?2、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排布一定遵循能层由低到高,能级由低到高的原则吗?学生阅读:P5-6页。
[学生总结]:经过研究,多电子原子里的核外电子排布,增加的电子大多是按图1-2所示的能级顺序填充,填满一个能级再填一个新的能级,这种规律称为构造原理。
[课堂习得练习1]:构造原理的记忆口诀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课堂习得练习]:n + 0.7l电子层数主量子数角量子数(s —0, p—1, d—2, f—3)例举:3d与4s ,究竟应该先填充在3d还是4s呢?我们可以通过上边的n + 0.7l来进行计算比较确定。
3d对应的值是3 + 0.7×2=4.4,4s对应的值是4 + 0.7×0=4。
所以应该先填充4s,然后才填充3d。
可以以此类推。
[学生练习}1——18号无交错,只写18号。
Ar-1819——36号有交错,把学生分成两组来写:A组写原子序数为单的元素原子,B组写原子序数为双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将每人所写结果相互找问题,然后和课本 p 6: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相比较。
再次找出问题。
[教师指导书写]Cu-29:1s2 2s2 2p6 3s2 3p6 4s2 3d91s2 2s2 2p6 3s2 3p6 4s1 3d10Cu-29:1s2 2s2 2p6 3s2 3p6 3d10 4s1说明:最外那个能级全满或半满相对稳定。
核外电子排布式必须先写完内层的能级才写外层的能级。
[再次练习]1、He-2,Ne-10,Ar-18,Kr-36;K-19,Cu-29,Cr-24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简化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学生写后师生共同总结)Kr-36;K-19,Cu-29,Cr-24的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练习]1、以下能级符号正确的是()A. 6sB.2dC.3fD.7p2、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5的是()A.s能级B.p能级C.d能级D.f能级3、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1)1s,3d (2) 3s,3p,3d (3)2p,3p,4p4、请根据构造原理,写出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N (2)Ne(3)29Cu (4)Ca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课前预习:1、电子云:。
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形的,p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形的,每个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表示。
3、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有一个轨道,np能级各有3个轨道,nd能级各有5个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而每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来表示。
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这个规则是洪特规则。
四、电子云、轨道学习过程[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行星模型)—电子云模型(量子力学)[学生阅读]:课本P9-10第一段。
并提炼总结:1.电子的运动特点:质量极小;运动空间极小;极高速运动。
(没有轨道,不知区域——测不准原理)2.电子云模型来描述:(多媒体课件)只能形象的表示出电子在核外某区域出现机率的大小。
P—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V—该处的体积,ρ=P/V称为概率密度。
3.电子云形状。
ns电子云呈球形,n值越大,球形相对越大(电子的能量越高)np有三个轨道,分别是p x, p y, p z ,它们都是分别呈哑铃形,同一能层的p x, p y, p z的电子云是空间立体坐标系里相互垂直的关系。
[教师质疑]:在每一个轨道里的一个或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能样的?[学生阅读]:课本P11页和P12页。
[学生归纳]: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个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根据研究,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用构造原理得到的电子排布式给出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能层和能级中的排布,而电子排布图还给出了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排布。
[复习]Ca-20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4s2[书写] Ca-20的核外电子排布图(电子排布轨道式):↑↓↑↓↑↓↑↓↑↓↑↓↑↓↑↓↑↓↑↓ N-7的核外电子排布图:↑↓↑↓↑↑↑【练习】1、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2.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A B C D3、下面是s能级p能级的原子轨道图,试回答问题:⑴s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 形,每个s 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形,每个p 能级有 个原子轨道。
⑵s 电子原子轨道、p 电子原子轨道的半径与什么因素有关?是什么关系?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四课时)五、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课前预习:1、现在物质结构理论原理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处于最低状态能量的原子叫做 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