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古诗词鉴赏突破点
品读玩味,准确突破——古诗词鉴赏的几个角度
品读玩味,准确突破——古诗词鉴赏的几个角度最新高考《考试大纲》要求:要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而在高考中也是学生不太容易得分的一个考点。
笔者认为,鉴赏古诗词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品读玩味、准确突破:一、从作家的人生经历突破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其诗词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可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壮志未酬,至死仍不忘恢复国家统一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的诗今存九千三百余首,许多诗篇书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
这首诗写于他时年六十有二,然而诗人被黜,赋闲在乡,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以抒发胸中郁愤之情。
由此可见,学生应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二、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必然或多或少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
因而在鉴赏诗词时,必须留心标题,注意标题所传达的信息。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标题中的“赠别”二字是全诗的线索。
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抒发了诗人与朋友难分难舍的情怀。
三、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诗眼是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句,学生可从诗眼入手透视全诗。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全诗都围绕诗眼“幽”字展开。
首联写居处“幽”,闲居清幽的荒原;颔联为突出“幽”字,以响衬静;颈联从环境上着眼,处处清幽,满眼野趣;最后一联才明白地透露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高中语文:突破诗歌鉴赏的五个关键点
高中语文:突破诗歌鉴赏的五个关键点诗歌赏析整体解题方法体味诗歌的遣词用句;体味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类、含蓄之妙;审清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试题的侧重点。
主观题解题方法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述等子题型,在解答它们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关键词语上着手;从关键诗句上着手;从修辞手法上着手;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上着手;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上着手;从作家的风格和语言特征上着手。
古诗词鉴赏五点注意1、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2、注意作品中的“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是情和景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正如古代诗词评论者所说,情与景谐,思与境共。
具有完美意境的诗词,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情景交融的,而且还能情景相映,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互增光彩。
意境是诗词不可少的,但是意境又不是整齐划一的,在不同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
触景生情: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
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让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人“无计留春住”,花亦然。
高考古诗鉴赏四种突破方法
高考古诗鉴赏四种突破方法古诗词鉴赏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主要是因为学生还不能迅速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诗词的意境,进而把握诗词的主旨。
笔者根据几年高三教学经验和阅卷感受,认为古诗鉴赏还是有章可循的,下面介绍四种突破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从诗的标题、注解寻找突破口标题是诗的眼睛。
通过标题,我们常常可以判定一首诗它所属的类型。
我们知道,古诗虽然浩如烟海,但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成写景诗、咏物诗、怀古诗、边塞诗、思乡诗、送别诗等几种类型。
怀古诗往往有“怀”“古”“忆”等字样,如《赤壁怀古》、《咏怀古迹》、《越中览古》;送别诗常用“赠”“别”“送”等词。
像《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思乡诗爱用“思”“寄”之类的词,像《夜雨寄北》、《静夜思》、《邯郸逢冬至夜思乡》……不同类型的诗其表现手法和内容各自不同,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思乡诗的思远怀人;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等。
除了关注诗词的标题之外,还应特别留心诗后的注解。
有些注解作用极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便于我们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福建卷)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分析]要鉴赏此诗,首先我们可从诗题“登岳阳楼”得知,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
再看注解“流放途中遇赦”,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应该是轻松而愉悦的。
[参考答案]“雁引秋愁心去”更妙,因为此时诗人眼中的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好像是君山衔来了团圆之月。
景物的拟人化,写出了诗人遇赦后欢快的心情。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突破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突破一、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教师对古诗词的讲解过于注重字词的翻译和思想内容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古诗词美的鉴赏。
另一方面,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古诗词鉴赏教学突破口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故事导入、情景创设、诵读指导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新教学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
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拓展教学资源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拓展教学资源,引入更多的古诗词作品和相关资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具体教学策略与实践1.创设情境,感受古诗词之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音乐、图像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
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教师可以播放一首优美的古筝曲,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诵读指导,品味古诗词之韵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品味古诗词的韵味和情感。
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包括读音、节奏、情感等方面的指导。
例如,在讲解《春夜别友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配乐诵读、集体诵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和热情。
3.小组合作探究,挖掘古诗词之内涵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古诗词鉴赏的八个突破口
古诗词鉴赏的八个突破口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第二中学杨天福古诗词鉴赏在考卷所占分值不高,但分量却不容小觑。
虽然从容作答不容易,但题目中总有一些提示性信息能够帮助考生阅读和组织答案。
1、从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古诗词的眼睛,标题往往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或指出所吟咏的对象或告诉读者想表达的与什么有关等。
只要考生准确抓住这些有效信息,化为答题素材就可以避免无谓的丢分。
2008天津卷所选诗文为山水诗人王维的《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果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王维一直过着半官半隐地生活,其诗作寄情山水,其笔下的上水田园风光令人神往。
此诗也不例外,描摹山居景色,借用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诗人闲适之情。
考生如若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山居”,再结合诗文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之所在。
古诗文的标题是考场快速阅读理解诗文的一个突破点,历年的试题都有这样的情况。
例如2007安徽卷标题“咏鹰”明确了全诗都在围绕“鹰”描写、抒情。
作者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其实结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也是在树立自我的形象,鹰就是“我”,“我”就是鹰,此即托物言志手法。
再如2007江苏卷问“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鹧鸪天送人》这个标题就说明写的是送别,那么凭借我们的常识就能猜到诗歌抒发的不外乎惜别之情,祝福之情,郁闷之情之类的。
再去读“离合是悲欢”“风波恶”“人间行路难”就印证了这一点。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的时候首先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色调,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009全国2卷《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问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诗中景物秋风、朔云、月皆属冷色,衬托出一片肃杀凝重的边关景象,寓意边境局势的再如2007辽宁卷王维诗写的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等说明写的是秋夜景,那么这些冷色的景物就衬托出作者悲哀孤独的心境,周弼诗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说明写的是春夜景衬托出宁静安适的心境。
古诗词鉴赏-突破考点 鉴赏古诗语言之语言风格(特色)
古诗词鉴赏-突破考点鉴赏古诗语言之语言风格(特色)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凝结的艺术产物,是具有恒定性的、有别于其他诗人的语言艺术特色。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不追求对个别词句的赏析,而是要对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特色)进行概括。
这既要了解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又要运用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沉郁顿挫、浑厚雄壮、辞藻华丽、华美绚丽、委婉含蓄、明快浅显、明白如话、朴实无华、简洁洗练、明白晓畅等。
赏析语言风格(特色)时,一要关注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二要关联作者所有作品的一贯语言特色,三要关注此诗本身的语言特点,四要注意题干的核心词语提示。
1.常见答题术语(1)豪放型,雄浑开阔、恢宏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2)清幽型,清静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淡雅闲适、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3)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凄清冷落、肃杀凄凉。
(4)悲苦型,苍凉悲壮、冷森幽僻、凄清冷寂、朦胧邈远。
(5)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
2.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1)边塞诗:悲凉慷慨;(2)讽喻诗:沉郁激愤;(3)咏史诗:雄浑壮阔;(4)田园诗:恬淡宁谧;(5)山水诗:清新优美;(6)羁旅诗:沉郁悲慨;(7)闺苑诗:婉约凄切。
3.解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
(2)列例证,结合诗歌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
(3)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专题10古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黄金考点突破(原卷版)
专题10:古诗词鉴赏(原卷版)【最新课标要求】【考查要点】【考点分布】2022年浙江省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布表一:2022年浙江省中考古诗词鉴赏考点分布一览表“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一句,让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1)“①______,______”,还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②______,______”。
这些联想到的诗文,可以帮助我们读出陈继儒这两句诗的意境特点:(2)______。
作者用词也很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茅屋疏篱一径深”的“深”。
13. 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命题规律】1.赏析材料以写景抒情诗为主,即事感怀、托物言志为辅。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题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点。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命题趋向】1.唐诗宋词唱主角。
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送别诗、咏物咏史诗。
2.名家名篇是主打。
从作者方面看,多选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词家的作品。
3.“点”的考查是主流。
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
4.题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考点突破】一、古代诗歌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体裁)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古代诗歌形式分类一览表(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其风格清新自然。
如陶渊明的《饮酒》、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等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如曹操的《龟虽寿》等。
(3)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边疆风光为题材的诗。
10 诗歌鉴赏准确分析诗评题及比较鉴赏题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诗歌鉴赏准确分析诗评题及比较鉴赏题精准突破一高频考点分析诗评题不同诗歌比较鉴赏题二各考点答题精准突破准确分析诗评题解答诗评题就是结合诗论具体评析作品,它在题型设计上多采用古评今释方式来命题。
【突破策略】准确分析诗评题三步骤第一步审准要求弄清方向①审准题目要求。
一定要准确地知晓是“分析妙处”“理解观点”“谈谈对观点的理解”,还是“是否同意”等②弄清诗评方向。
答题前必须像对待文言语句翻译一样,逐字逐句翻译,拆开理解,抓住其核心内涵,明确其评价角度,是诗歌的艺术手法、意象意境、思想情感、语言风格等之中的哪一项(或几项),如果评价涉及多个角度或层次,那么组织答案时也应答出多个角度或层次第二步理解诗歌对比分析①读懂作品意思,了解诗歌情感②找出涉及“诗评”方面的句子,紧扣诗歌内容,展开分析,而不是翻译;阐明理由时,要紧扣评论的关键词第三步归纳概括组织答案再次回到诗评,结合“对比分析阐明”得出的结论,提炼并组织答案[2023·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6分)第一步审准要求弄清方向①由“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可知这首诗歌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特点,需要结合这一观点分析诗歌的具体体现②“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诗人在看客观事物时,客观事物带上了主观色彩,那么就需分析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第二步理解诗歌对比分析翻译诗歌:我躺卧船中枕着船舷,归家心情平静悠闲。
我眺望中仍害怕归家之事像寻找蓬莱和瀛洲仙山那样虚无缥缈。
远望桥横在水上,水边的树木已经显示秋色,我看见云朵倚着山寺,秋日余晖映照,山间傍晚雨后初晴。
古诗词赏析方法突破
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1.方法步骤从内容上看,古代诗歌不外乎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类别,可借助诗题、作者和注释等掌握诗歌内容的相关信息。
(1)从题目入手。
古诗词曲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解释诗歌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时间、主旨等,是我们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从题目入手,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2)从作者入手。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从作家所处的年代可知写作诗歌的写作背景,从作家诗文的一贯风格(豪放、婉约、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等)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可以领悟诗歌的内容、风格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查看注释。
从注释可以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
(4)阅读文本。
仔细阅读整篇诗歌,了解诗歌的描写对象、构思脉络、思想感情之后,诗歌的基本内容就显而易见了。
2.解题方略3.真题示例(长沙中考)古诗文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答:示例: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关切、思念、无可奈何之情。
二、赏析诗歌的形象1.方法步骤(1)了解诗歌形象的作用。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三种。
在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寄寓了作者生活的理想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形象要以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
2.解题方略3. 真题示例(扬州中考)阅读诗歌,完成题目村夜 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示例: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古诗词鉴赏题突破十二法
石 泉 远 逾 响 , 鸟 时 一喧 。 山
倚楹遂至旦 , 寞将何 言。 寂 3 题 目切入 法。 诗先读题 。题 目是诗歌的眼 . 读 睛, 往往表 明时令 、 气候 、 景物 、 场所 、 人物 、 题材 、 意 [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 贬永州之 时。 园位 于 注] 西
居生活的乐趣。 这苴谴基生盒: 瞳 谴 丛 王落笺
细 腻 逼 真 地 描 写 了它 们 频 频 飞 入 草 堂 书 斋 , 点 污 “
觉 闻繁 露 坠 , 户 临 西 园 。 开 喜爱 , 以及 对 诗 人 的 亲 昵 。全 诗 洋 溢 着 浓厚 的 生 活 气息 . 给人 自然 、 切 之 感 , 亲 同时 也 透 露 出诗 人 在 草
例如 :
登金 陵凤 凰 台
非 作 歹 ; 忧 贤 者 包 括 自己 不 得 任 用 , 国忧 君 忧 二 忧
民。
2 背景透视法。了解诗歌 的创作背景 , . 有助于 准确把握诗歌 的思想情感 。
例如 :
绝 句 漫兴 九 首 ( 三 ) 其
杜 甫
李 白
凤凰 台上 凤 凰 游 。 去 台空 江 自流 。 凤
李颀 朝 闻 游 子 唱 离歌 , 昨夜 微 霜 初 渡 河 。 鸿 雁 不 堪 愁 里 听 , 山况 是 客 中过 。 云
的游记散文《 愚溪诗序》 中所 写的 内容 , 我们了解 到
关城树 色催 寒近, 御苑砧声① 向晚 多。 莫见长安行 乐处, 空令岁月 易蹉跎。
诗人 当时心情 十分苦 闷孤独 , 生活也清苦无 着。谴
吴宫花草埋 幽径 , 晋代 衣冠成 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 外, 一水 中分 白鹭洲。
古诗词鉴赏-突破考点专练一 鉴赏古诗语言之诗眼
古诗词鉴赏-突破考点专练一鉴赏古诗语言之诗眼“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词语,有时是传达主旨的一个语句,其作用或是统摄全篇的内容,或是深化诗歌的意境,或是集中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眼”分为两类:一是诗中眼,即表现为一首诗的内容或思想的凝聚点,揭示诗的主旨;二是句中眼,即局部的诗眼,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或词。
1.“诗眼”类型一是在内容上,最能揭示诗人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等或“凉”“冷”“孤”这类语义双关的字词;二是在修辞上,常使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的字词;三是在词性上,以动词、形容词为主等字词,它们大多具有“多重含义”或“临时含义”;四是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某词句组织结构的字词。
五是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
2.解题步骤找出“诗眼”(有可能是“句眼”)后,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或分析“诗眼”在内容、结构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3.答题模版若题干未给出“诗眼”,作答则要指出“诗眼”+点明地位、作用+围绕其写了哪些内容/抒发了哪些感情;若题目已给出“诗眼”,则只要按上面的思路回答即可。
注意:“统领全篇”“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线索”等也是提示赏析“诗眼”的变式提问。
一、小阅读-课外(共 98 分)1、(7分)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赠二小男[唐]刘长卿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
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
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
有人说“悲欢”是此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诗眼的能力。
此题题干问的是“诗眼”,实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问题。
既是此诗的“诗眼”,也就是说这个“诗眼”能够统领全篇,而“悲欢”是诗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考生只需要分析每一联中所蕴含的“悲”“欢”之情,即可以确定“悲欢”是否是“诗眼”。
2024年小升初【核心考点集训】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含答案)
【核心考点集训】2024年小升初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古诗文阅读。
【甲】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乙】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甲】诗中“等闲”的意思是;【甲】诗中的“在人间”与【乙】诗中的“”一词意思相近。
2.【甲】【乙】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甲】诗借“”表明志向,即使“”,也立志要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
3.对两首诗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A.【甲】诗中“千锤万凿”的“千”与“万”都是虚词,形容很多。
B.【乙】诗中的“洗砚池”,引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C.【甲】诗描述了石灰历经磨炼,却保持自身的廉洁清白;【乙】诗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
D.【甲】诗中“若等闲、浑不怕”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态度;【乙】诗中“淡墨痕”写出了梅花花色淡雅,花香扑鼻的特点。
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相关练习。
咏煤炭[明]于谦凿开混沌①得乌金①,蓄藏阳和①意最深。
爝水①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①。
鼎彝⑥元赖⑦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⑧。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
②乌金:指煤炭。
③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④爝火:指煤炭燃烧时的火炬。
⑤洪炉照破夜沉沉: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
⑥鼎彝:烹饪工具。
⑦元赖:依赖。
⑧铁石犹存死后心:古人以为铁石蕴藏在地下可以变成煤炭。
意思是说: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人类。
资料袋:于谦(1398﹣1457),出身仕宦世家。
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
6岁入私塾,15岁时考取县儒学生员,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
二十四岁时考中进士,之后入仕为官。
他为官清正廉洁,时常着便服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为人刚正不阿,坚贞不屈,敢于为民请命,抨击权贵。
诗词鉴赏的突破方法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 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雁:传递书信,代表思念
西风:落寞,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流水:忧愁、思念、时光流逝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 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 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 的内容。
2、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 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 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 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 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 “杨柳”:伤别情怀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 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岁寒三友(松、竹、梅)、兰花、菊花象征人 高洁的品格
李商隐——含蓄绰约、朦胧浪漫 苏轼——豪放旷达、心胸开阔 李贺——奇诡变幻(诗鬼) 杜牧——清丽俊逸 李清照——闲适、愁苦 李煜——满腔忧愁、亡国之痛
1、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某些词语的色调 实际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 。因此, 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 再体味所写之景“冷”“暖”, 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在同一背景下,诗人的经 历与境遇决定诗词的特殊主 题,形成了作者不同的诗歌 风格。通过看作者可以确定 诗词的风格特点,便于把握 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陶渊明——归园之乐、闲适恬淡 李白——豪放浪漫、自信狂放、 清新飘逸、怀才不遇、愤世嫉俗 杜甫——忧国忧民、沉郁顿挫 王维——诗画结合、含蓄生动, 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平易质朴、雅俗共赏
5.22古代诗歌赏析突破技巧
古代诗歌赏析突破技巧文/闫妍我国古典诗词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形象鲜明,感情丰富,常以抒情言志,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并能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不学诗,无以言”,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典诗词应成为学生必备的语文素养。
诗歌鉴赏常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古诗词的语言准确、生动、凝练、精辟,往往一字千钧。
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诗人呕心沥血。
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①传神显旨的词②以动衬静的词③化静为动的词④以动写静的词⑤以实显虚的词⑥以乐衬哀的词(2)叠音妙用的词。
(3)颜色渲染的词。
(4)拟声形象的词。
2.评析“题眼”【知识梳理】“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
”什么是诗眼呢?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的点睛传神之笔。
简单地说,诗眼就是诗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
详细地讲,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情趣性的能够统领全句、全联或全篇的字词,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
(3)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
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
(2)解释含义。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3)描述景象。
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找准突破口,快速把握古诗词情感ppt
悯农(其一)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表达了诗人对勤劳农民 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 阶级剥削百姓的无限愤 恨。
念 奴 娇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宋代)
赤 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怀 古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 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
3、统摄全诗 4、暗示情感
请同学们审读下列各标题,说说诗人的情感倾向
1、张籍《秋思》 2、李白《独坐敬亭山》 3、柳中庸《征人怨》 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杜甫《春夜喜雨》 6、李绅《悯农》 7、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表达了远在他乡 的游子对亲人的 深切思念。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 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的感慨之情。“人生如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 慨。“
特别提醒: 抓住标题中的表示情感倾向的动词,形 容词作为突破口,从而把握诗词情感的基 本倾向。
寻找突破口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表达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 无限热爱以及对苟且偷安 遗民泪尽胡尘里, 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 南望王师又一年。 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突破口之二:
看作者,明情感根源
知人论世:生平经历 思想感情 艺术风格
譬如: 杜甫 忧国忧民 现实主义 沉郁顿挫 诗圣
古诗词鉴赏方法点拨
古诗词鉴赏方法点拨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倚虚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
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2009年07月25日 17:12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寻找古诗词鉴赏突破点
寻找古诗词鉴赏突破点寻找古诗词鉴赏突破点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点明是咏荷上之雨,而不是雨中之荷,为你的分析提供了重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郑燮的《沁园春·恨》,这“恨”字就是全诗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有的标题往往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题名点明时间、地点和词的内容),例如: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
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三、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江楼感旧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古诗词鉴赏突破点
古典诗文
2010-05-11 0542
5d56b7b40100i2ws
寻找古诗词鉴赏突破点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点明是咏荷上之雨,而不是雨中之荷,为你的分析提供了重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郑燮的《沁园春〃恨》,这“恨”字就是全诗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有的标题往往点明全词内容和写作目的(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题名点明时间、地点和词的内容),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
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
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
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三、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四、从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
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五、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
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
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生活?
(2)颈联中用“出”和“斜”作用是什么?
(3)诗的尾联说出了诗人此时心情的原由,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野望(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③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
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3分)(2)结合全诗,说说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
(3分)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
”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
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做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这首词是“代人赋”,词中写的是所代之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2)开头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柳塘新绿却温柔”对抒情起了什么作用?
(3)从风格上说,这首词属于婉约还是豪放?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梦元九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梦”是一往情深的精神境界。
白诗与元诗都写了梦,但在写法上却截然不同,试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实战演练的参考答案
1.(1)安宁的生活。
(2)以鱼儿的欢快地跃出水面和燕子轻盈地斜飞的细节描写,安宁悠闲的生活和愉悦的心情。
(3)宁静心情,自得其乐。
2.(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1分),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1分),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1分)。
(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2层意思都有才可得满分,否则扣1分。
意思对即可)
3.(1)主旨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蒙蔽视听,一手遮天,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分+2分)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
“秋后”与“清霜”重复。
(2分)得分点空间、立体感、浩然正气;写突出正气充满天地也对。
不陈述理由不给会。
说“秋后”好,只要言之成理也给分。
4.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
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遥知不是雪”,是对梅花高洁馨香的品性的赞美,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5.(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暗示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6.(1)女子的离愁别恨与相思之情。
(2)初春季节。
对比突出“一片愁”,以乐景写哀情。
(3)婉约。
7.(1)对友人的真挚的思念之情。
(2)白诗不直说自己哭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
从对方着墨,构思精巧。
元诗说自己梦见的净是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梦见白居易。
一反其意用不能入梦写自己的妻苦心境,翻出新意,内容更为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