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题
![《物理化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6d105925c52cc58bd6be44.png)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第四章相平衡第五章化学平衡第六章电化学第七章表面现象第八章胶体分散系统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一)有关状态函数的概念第一章中提到的状态函数有:第二章中提到的状态函数有:1、若物系为1 mol 的物质,则下列各组哪一组所包含的量皆属状态函数?()A、U、Q p、C p、CB、Q V、H、C V、SC、△U、△H、Q p、Q VD、U、H、C p、G2、若物系为1 mol 的物质,则下列各组哪一组所包含的量皆属状态函数?()A、U、Q p、C p、CB、Q V、H、C V、CC、U、H、C p、C VD、△U、△H、Q p、Q V3、下列各量中,()是为零。
A、Δf Hθm(C,金刚石,298.15K,pθ)B、Δf Hθm(H2O,l,298.15K,pθ)C、Δf Hθm(N2,g,298.15K,pθ)D、Δf Hθm(N2,g,350K,pθ)4、下列各量中,()是为零。
A、Δf Hθm(C,石墨,298.15K,pθ)B、Δf Hθm(H2O,l,298.15K,pθ)C、Δf Hθm(I2,g,298.15K,pθ)D、Δf Hθm(N2,g,273.15K,pθ)5、热力学第一定律△U=Q+W的形式表达式时,其条件是( )A.任意系统工程B.隔离系统C.封闭系统D.敞开系统6..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
A、CO2(g) + CaO(s) → CaCO3 (s)B、21H2(g) + 21I2(g) → HI(g)C、H2(g) + Cl2(g) →2HCl(g)D、H2(g) + 21O2(g) →H2O(g)7.、下列反应中,反应的Δr Hθm等于生成物的Δf Hθm的是()。
A、N2(g) + 3H2(g) 2NH3(g)B、Ag(s) + 21Cl2 (g) AgCl(s)C、21H2(g) + 21Br2 (g) →HBr(g)D、NH3(g) + 21Cl2(g) →NH4Cl (s)8、对状态函数的描述,()是不确切的?A、它是状态的单值函数,状态一定它就是具有唯一确定的值。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f9682da0116c175f0e48c1.png)
第一章气体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是其自身的固有性质,其值只与温度有关。
T↑,饱和蒸汽压↑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液体,当蒸气的压力略高于外压时,液体开始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液体饱和蒸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降低外压,其沸点也随之降低。
易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高NH3, 难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低H2,He理想气体不能液化,真实气体才可以V随P变化不大:凝聚相,液体很难压缩水平线,气液平衡,饱和蒸气压第二章热力学基本原理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2.2 热力学第一定律2.3 功和过程2.4 热和热容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2.6 热力学第二定律2.7 Carnot循环和Carnot定理2.8 熵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9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2.10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热力学判据2.11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系统+环境=大的孤立系统(2) 系统的(宏观)性质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强度性质不具有。
(3) 热力学平衡态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4) 状态与状态函数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当系统的状态发生了一个无限小的变化,状态函数 Z 的变化记为dZ ,状态函数 Z 的变化为,非状态函数不能积分,变化用δ,区别于状态函数的d.(5) 过程与途径(6) 热和功热和功是系统和环境间能量交换的两种不同形式。
都与过程相联系,即使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不同,交换的热和功也会不同。
不是状态函数! 微小变化用δ表示,以区别于d ;某一过程的热(或功)交换用Q (或W)表示,不用ΔQ (或ΔW )。
热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
由于温差,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称为热符号Q 单位J ,系统吸热 Q > 0 系统放热 Q < 0除热外,系统与环境间传递的其他能量称为功,是大量分子(或粒子)有序运动的一种表现。
符号W 单位J ,系统得到功W > 0,系统做功W < 0热和功的特点1. 是传递的能量,一定要与过程相联系2. 不是状态函数膨胀功(体积功) We ;非膨胀功Wf :电功 表面功2.2 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的总能量(E )由T(动能)、V (势能)和系统内部的能量U 三部分构成。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5e4dde8bd63186bcebbcb2.png)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是指状态所持有的、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也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变量。
系统有确定的状态,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系统始、终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改变为定值;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状态函数亦恢复到原值。
2.热力学平衡态在指定外界条件下,无论系统与环境是否完全隔离,系统各个相的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
热力学平衡须同时满足平衡(△T=0)、力平衡(△p=0)、相平衡(△μ=0)和化学平衡(△G=0)4个条件。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1.△U=Q+W或dU=ΔQ+δW=δQ-p amb dV+δW`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做功为负。
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
上式适用于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
2.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系统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和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其定义式为:δW=-p amb dV(1)气体向真空膨胀时体积功所的计算W=0(2)恒外压过程体积功W=p amb(V1-V2)=-p amb△V对于理想气体恒压变温过程W=-p△V=-nR△T(3)可逆过程体积功W r=-⎰21pVVdV(4)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体积功W r=⎰21pVVdV=nRTln(V1/V2)=nRTln(p2/p1)(5)可逆相变体积功W=-pdV三、恒热容、恒压热,焓1.焓的定义式H def U + p V2.焓变(1)△H=△U+△(pV)式中△(pV)为p V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pV)=p(V2-V1)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H=⎰21,T T m p dT nC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 VT 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固态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3. 内能变 (1)△U=Qv式中Qv 为恒热容。
此式适用于封闭系统,W`=0、dV=0的过程。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
![《物理化学》(下册)_期末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e7526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a.png)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下册下册))期末考试大纲第八章:第八章:电化学、原电池、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等基本概念和电解定理;电导、电导率、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其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及其计算方法;离子强度的计算,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公式. .第九章:第九章:可逆电池可逆电池,,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池的书面写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可逆电池的热力学可逆电池的热力学((桥梁公式、E q与K qa 的关系的关系),),),用用Nernst 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公式计算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电动势测定的应用电动势测定的应用((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和pH 值).第十章:第十章:极化现象极化现象,,超电势超电势,,极化对电解电压和原电池电动势的影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计算及反应顺序的判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化学电源的类型化学电源的类型.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反应速率表示法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基元反应,,反应机理反应机理,,反应级数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推导和计算)及特点及特点((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半衰期半衰期半衰期),),),典型复杂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续连续))的特点的特点,,对峙、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平行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的含义及由它求活化能,,链反应的特点链反应的特点,,用稳态近似、平衡假设、速控步等近似方法推导速率方程速率方程.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过渡状态理论的要点,,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光化学反应与热反应的差别,,量子产率量子产率,,催化作用原理催化作用原理,,催化剂催化剂,,酶催化酶催化.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含义,,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弯曲液面上的附加压力压力,,杨-拉普拉斯公式杨-拉普拉斯公式,,开尔文公式开尔文公式,,液-固界面现象液-固界面现象((铺展、润湿、接触角、毛细管液面高度面高度),),),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的分布,,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特点化学吸附的特点,,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模型.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分散系统分散系统,,胶体胶体,,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结构表示式,,胶体的丁铎尔效应胶体的丁铎尔效应,,电动现象电动现象((电泳、电渗电泳、电渗),),),电电动电位动电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胶体的稳定性及一些因素对它的影响,,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溶液与胶体的异同,,大分子物质平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均摩尔质量的种类,,唐南平衡唐南平衡. .A16.附加压力: : 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由于界面张力的作用,,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在弯曲液面内外产生的压力差. . 2's p R g=17.吸附: : 在相界面上在相界面上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 18.物理吸附: : 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由于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吸附. .19.化学吸附: : 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由于生成化学键而发生电子的转移与原子重排的吸附. . 20.吸附质: : 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被吸附剂吸附的物质. . 21.吸附剂: : 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通常都是固体通常都是固体. . 22.表面过剩/表面吸附量: : 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在单位面积的表面层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溶液本体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差值. . 22da drRT a A n S ×-==G s23.表面活性剂: : 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 . . 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习惯上只把那些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24.临界胶束浓度: : 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形成一定形状的胶束所需的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低浓度. . 25.速率方程: : 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浓度等参数间的关系式, , 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或浓度与时间等参数间的关系式数间的关系式..也称动力学方程. 26.转化速率: : 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反应进度. .27.反应速率: :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反应进度 或 单位体积内单位体积内,,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dtdc v dt d V r jj ×=×=11x (恒容恒容) )28.反应机理: : 表示一个总包表示一个总包表示一个总包((复杂复杂))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反应所经历的具体途径的若干基元反应的有序集合..也称反应历程.29.基元反应: : 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反应物粒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 30.简单反应: : 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只包含一个基元反应的总包反应. .31.复合反应: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包反应. . . 也称也称复杂反应 32.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简单级数反应: : 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反应速率只与反应物浓度的简单方次(0或正整数)有关的反应有关的反应..可以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简单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也可是复合反应,,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但必须具有简单级数. . 33.质量作用定律: : 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以计量系数的绝对值为指数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成正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34.反应级数: : 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速率方程中各浓度项的指数和..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若速率方程中有加减运算,,则无级数可言则无级数可言 35.零级反应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二级反应//三级反应: :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0/1/2/3次方成正比的一类反应正比的一类反应. .36.反应分子数: : 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引发一个基元反应所必需的反应物相互作用的最少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自由基等子、离子、自由基等))数. . 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即基元反应中的反应物分子个数之和. .37.半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1/2t . 38.分数寿期: : 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消耗掉反应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a 所需的时间a t .分数衰期: : 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反应物浓度降低到其初始浓度的某一分数b 所需的时间b t .若b a -=1,则b tt a =. . 如如: : 某一级反应某一级反应四分之三寿期3/4t =60min,60min,而其而其四分之一衰期1/4t =60min39.初始速率: : 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反应刚开始进行的一瞬间的反应速率..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可以认为反应物没有消耗. .40.范特霍夫规则: : 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对同一化学反应,,反应的温度每升高1010℃℃(K),(K),反应速率约增加反应速率约增加1~3倍.4~210»+TT k k 41.对峙反应: : 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正向和逆向同时进行的反应..也称可逆反应. 42.平行反应: : 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反应物能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 .43.连串反应: : 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反应所产生的物质能继续起反应而产生其它物质的一类反应..也称连续反应.44.稳态近似法: : 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在一系列的连串反应中,,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若生成高活性的中间产物粒子((如原子、离子、自由基等自由基等),),),因其能量高、因其能量高、活性大、反应能力强反应能力强,,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一旦生成就立即发生反应,,当反应达到稳定状态后到稳定状态后,,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其净的反应速率可视为零的一种近似处理方法. . 45.链反应: : 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用光、热、辐射或其它方法使反应引发,通过活性组份通过活性组份((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的不断再生断再生,,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使反应得以自动发展下去的一类连续反应..又称连锁反应. 46.直链反应: : 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由一个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只生成一个新自由基或原子的链反应反应. . . 也称为也称为单链反应.47.支链反应: : 由一个活性粒子由一个活性粒子由一个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与饱和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新活性粒子活性粒子((自由基或原子自由基或原子))的反应的反应. . 48.原盐效应: : 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在稀溶液中,,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离子强度对离子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 49.光化反应: : 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在光的作用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 50.光化学定律: (1).(1).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只有被物质吸收的光,,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才能引发光化学反应.(2)..(2)..(2).在初级过程中在初级过程中在初级过程中,,一个分子个分子((或原子或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吸收一个光子而活化. .51.光敏剂: : 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能把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对光不敏感的物质并使其活化乃至发生反应而加入的一类物质入的一类物质. .52.催化剂: : 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加入少量就可以显著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数量和化学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性质变化的一类物质. . 53.催化作用: : 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催化剂的加入而发生变化的这种作用. . 54.自催化作用: : 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反应产物对反应本身具有加速反应的作用. . 55.55.催化反应的催化反应的选择性: : 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转化为目标产物的原料量与发生转化的原料总量之比. . 56.分散体系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系统系统). ). 57.分散相: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物质 或 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被分散介质所分散的物质. . 58.分散介质: : 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呈连续分布的、起分散作用的物质. . 59.分子分散体系分子分散体系((系统系统)):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体系(系统系统).).).又称又称真溶液,简称溶液. 60.胶体分散体系: : 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被分散在分散介质中的粒子半径在1~100nm(100nm(即即9710~10m --,傅版傅版))或1~1000nm(1000nm(即即m 6910~10--,天大版天大版))之间的分散体系之间的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61.扩散: : 有浓度梯度时有浓度梯度时有浓度梯度时,,物质粒子因热运动物质粒子因热运动((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而发生宏观上的定向迁移现象..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其推动力是浓度梯度,,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 .d d d d s n cD A t x=-×× 62.憎液溶胶: : 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难溶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简称溶胶.63.沉降: : 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多相分散系统中的粒子,,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因受重力作用而下沉的过程. .64.电泳: :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定向迁移的现象. . 65.电渗: : 在多孔膜在多孔膜在多孔膜((或毛细管或毛细管))两端施加一定电压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液体通过多孔膜而定向流动的现象. . 66.流动电势: : 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在外力的作用下,,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迫使液体通过多孔隔膜((或抟细管或抟细管))定向流动时定向流动时,,在多孔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膜两边所产生的电势差. .67.沉降电势: : 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分散相粒子在重力场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下迅速移动时,,在移动方向的两端所产生的电势差端所产生的电势差. .68.聚沉值: : 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使一定量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 . . 聚沉值越小聚沉值越小聚沉能力越强聚沉能力越强. . 69.感胶离子序: : 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将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按聚沉能力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 . 70.悬浮液: : 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将不溶性固体粒子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71.乳状液: : 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由两种不互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所形成的粗分散体系(系统系统). ). 72.唐南平衡: : 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若用半透膜将小分子电解质水溶液与大分子电解质水溶液隔开,,由于大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分子电解质离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电解质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当膜两边达成渗透平衡时达成渗透平衡时,,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小分子电解质在膜两边的分布不同. .1.1.已知在已知在300K 时,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s 50,且反应温度升高1010℃反应速率增加℃反应速率增加1倍.若指前因子1710979.2-´=s A 且与温度关系不大且与温度关系不大,,试求试求: : (1).300K 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87.5%87.5%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时间. . (2).(2).使反应转化率在使反应转化率在s 50内达到75%75%所需的温度所需的温度所需的温度. . 解:(1).(1).因一级反应有因一级反应有因一级反应有: : k t 2ln 2/1= , ,和和 kt y=-11ln (或k a t a )1ln(--=) 所以所以: : )(01386.0502ln 2ln 12/1-===s t k )(15001386.0%)5.871ln(11ln 1s y k t =--=-= [ [或或)(15001386.0)871ln(8/7s t t =--==] (2).(2).据题由据题由据题由: : )11(ln 2112T T R Ea k k -=得:)(60532ln 31458300310300310ln 1121212-×=´´-´=×-=mol kJ k k R T T T T Ea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将阿仑尼乌斯公式代入积分方程得::t Ae y RTEa /11ln -=-,即: RT Ea t A y -=×--)1ln(ln 所以所以: : )(3105010979.2)75.01ln(ln 3145.81060.53)1ln(ln 73K t A y R EaT =´´--´-=×---=(也可先据kt y =-11ln 求出)(02773.0)1ln(1-=--=s t y k ,再由RT Ea A k -=ln ln 求T)2. 2.反应反应P B A k¾®¾+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的动力学实验数据如下:: [A 0]/[mol/dm -3] 1.0 2.0 3.01.0 1.0 [B 0]/[mol/dm -3] 1.0 1.0 1.02.03.0 r 0/[mol/dm -3/s] 0.15 0.300.45 0.15 0.15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b a ][][B A k r =,求b a 和.解: : 据题有据题有据题有: : b a 000][][B A k r =, , 故可得故可得故可得: : b a ba1,01,02,02,01,02,0][][][][B A B A r r = 将第1,2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两级数据代入上式得: :a÷÷øöççèæ=1,02,01,02,0][][A A r r 即: 0.10.10.2ln 15030.0ln][][lnln1,02,01,02,0===A A r r a 同理同理,,将第1,4组数据代入则可得组数据代入则可得::b÷÷øöççèæ=1,02,01,02,0][][B B r r 亦即亦即::00.10.2ln 15.015.0ln][][lnln 1,02,01,02,0===B B r r b3.3.今在今在473.2K 时研究反应D C B A k+¾®¾+22,其速率方程可写成yx B A k r ][][=.现经实验1得当A 、B 的初始浓度分别为0.013-×dm mol 和0.023-×dm mol 时,测得反应物B 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在不同时刻的浓度数据如下表: :t/min 0 5395 13025[B]/( 3-×dm mol )0.020 0.010 0.0050 试求试求: (1).: (1).: (1).该反应的总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该反应的总级数 (2).(2).实验实验2: 2: 当当A 、B 的初始浓度均为0.023-×dm mol 时,测得初始反应速率仅为实验1的初始速率的1.414倍,求A 、B 的反应级数y x 和的值的值. .(3).(3).求算求算k 值.解:(1).(1).由实验由实验1数据可知数据可知,,min 53952/1=t ,min130254/3=t.因此时有因此时有::000][2][1][A BA ==,故原方程可写成ny x y y x y yx A k A k x A k B A k r]['][2)]([2][][0=××=-××==++,即此条件下即此条件下,,反应速率与简单n 级反应相同级反应相同. .利用简单n 级反应的分数寿期公式k C n a t n n a 101)1(1)1(-----=可得可得::1212/14/3+=-n t t 亦即亦即: : 50.12ln )1539513025ln(12ln )1ln(12/14/3=-+=-+=t tn (2).(2).由实验由实验2知:yxy xB A k B A k 1,01,02,02,0][][4.1][][=002ln 2ln c c c c 2352382350238cc 112(-)(.)('12253510845-´-T T Ea ln 1´+--+---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222分)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A.)()()(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B.)()(5.0)(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C.)(2)()(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D.)]()([2)(22-¥+¥¥+=L Cl Ca CaCl m m m l l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a 与电解质活度B a 之间的关系为之间的关系为( ) A. B a a =± B. 3B a a =± C. 2/1B a a =± D. 3/1B a a =±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电池的电动势降低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电解池耗电能增加D. 以上说法都对以上说法都对 4.某电池反应为-++=++OH Hg l O H g O l Hg 42)(2)()(2222,当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电池的电动势E 必然是必然是 ( )A. 0>EB. J E E =C. 0<ED. 0=E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B.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C. 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的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的反应机理D. 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正整数6.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 二级反应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以上都无法确定7.设理想气体反应体系P A ®的速率方程为A c c c k r =,若用分压表示浓度,速率方程可写为A P P P k r =,式中c k 与P k 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 )A. P c k k =B. RT k k P c ×=C. RT k k c P ×=D. P c k k /1= 8.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9.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A. 总表面能总表面能B.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C.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液面下的附加压力10.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硅胶吸水后其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将 ( )A. 降低降低B. 升高升高C. 不变不变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11.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在水中加入肥皂液后,将发生 ( )A. 0/<a g d d 正吸附正吸附B. 0/<a g d d 负吸附负吸附C. 0/>a g d d 正吸附正吸附D. 0/>a g d d 负吸附负吸附 12.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13.下列各分散体系中丁铎尔(Tyndall )效应最强的是)效应最强的是 ( )A. 食盐水溶液食盐水溶液B. 大分子溶液大分子溶液C. 空气空气D. Fe(OH)3溶胶溶胶14.下列电池中能测定AgCl 的)(AgCl G mfJ D 的是的是 ( )A. Ag(s)|AgCl(s)|KCl(aq)|Cl 2(p J),Pt B. Ag(s)|Ag +||Cl -|Cl 2(g),Pt C. Ag(s)|Ag +||Cl -| AgCl(s)| Ag(s) D. Ag(s)|AgCl(s)| Cl -|| Ag +| Ag(s) 15.乳状液属于.乳状液属于 ( )A. 分子分散体系分子分散体系B. 胶体分散体系胶体分散体系C. 粗分散体系粗分散体系D. 憎液溶胶憎液溶胶 16.兰缪尔(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 A. 气体处于低压下气体处于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放热的吸附是放热的17.电池在恒温、恒压下可逆放电1F 与以一定的电压放电1F ,二者相比不同的是二者相比不同的是 ( ) A. 电池反应的m r U D B. 电池反应的m r H D C. 与环境交换的热Q D. 电池反应的m r G D 18.一定T 、P 下可以发生D G >0的反应是的反应是 ( )A. 原电池中的反应原电池中的反应B. 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C. 催化反应催化反应D. 溶液中的反应溶液中的反应 19.胶体体系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布朗运动布朗运动B. 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胶粒表面的扩散双电层C. 溶剂化层的作用溶剂化层的作用D. 胶体为微多相体系胶体为微多相体系 20.某光化学反应A + h n ®n® A*, 其速率与其速率与 ( ) A. A 的浓度有关的浓度有关 B. A 的浓度无关的浓度无关 C. A 的浓度和h n 有关有关 D. 不确定不确定。
南开大学物理化学期末复习提纲
![南开大学物理化学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542014ee45c3b3567ec8b37.png)
物理化学( - ) 物理化学(2-1)复习提纲
4. 量热熵、统计熵、残余熵的关系 量热熵、统计熵、 CO, N2O, NO, H2O, H2的残余熵 晶体的残余熵产生的原因: 时 晶体的残余熵产生的原因:0K时 ≠1 5. 多原子分子平动、转动、振动自由度数的计算 多原子分子平动、转动、 三、液体混合物和溶液 1. 偏摩尔量的定义及其性质,G-D方程 BdXB=0 偏摩尔量的定义及其性质, 方程∑n 方程 2. 液体混合物和溶液各组分的化学势和标准态 温度、 温度、压力对化学势的影响 3. 液体的混合热力学性质
物理化学( - ) 物理化学(2-1)复习提纲
θ θ θ θ 6. 由 ∆ f H m , ∆ c H m , ∆ f Gm , Sm 及 C θ ,m 等数据,求 等数据, p θ θ θ 不同温度下的 ∆ r H m , ∆ r Sm , ∆ r Gm
7. 规定熵的计算 二、统计力学部分 1. Boltzmann分布定律及应用 分布定律及应用 分布 2. 双原子分子各种运动形式(平动、转动、振动 双原子分子各种运动形式(平动、转动、 及电子运动)配分函数、 及电子运动)配分函数、熵的计算 3.零点能的选择对函数的影响,零点能的意义 零点能的选择对函数的影响, 零点能的选择对函数的影响
物理化学( - ) 物理化学(2-1)复习提纲
6. 平衡常数与计量方程之间的关系 7. 各种平衡常数表达式之间的关系 标准平衡常数与经验平衡常数的关系 8. 平衡转化率及平衡组成的计算 9. 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 aθ 、平衡组成等的计算 电解质溶液中反应的K
物理化学( - ) 物理化学(2-1)复习提纲
4. 标准态的选取对各物理量和化学势的影响 5. 稀溶液的依数性质,定性判别和定量计算 稀溶液的依数性质, 6.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活度,活度系数间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活度, a±, aB, m±, mB, r±, rB, … 7. 不同标准态下液体混合物和溶液各组分的活度 不同标准态下液体混合物和溶液各组分的活度, 活度系数等的计算 8. 溶液超额 溶液超额Gibbs自由能和混合 自由能和混合Gibbs自由能的 自由能和混合 自由能的 计算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全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全](https://img.taocdn.com/s3/m/e56380ca9ec3d5bbfd0a7477.png)
1、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最早使用“物理化学”这一术语。
2、1887年德国科学家W.Ostwald(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开设物理化学讲座,并和荷兰科学家J.H.van’t Hoff (范特霍夫)(1852~1911)合办了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德文)。
标志着物理化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3、物理化学三剑客:范特霍夫(1901年获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1903)阿累尼乌斯(1909)4、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不同,可将体系分为下面三种:(1)敝开系统: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传递。
(2)密闭系统:又称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交换。
(3 )隔绝系统:又称孤立体系。
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共同性质:(1)体系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确定值。
(2)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过程无关。
若Z代表体系的状态函数,体系由A态,改变到B态。
则△Z = Zb –Za (3)对于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改变量为零。
6、系统的性质: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密度…都是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简称性质,它们都是宏观量,并且可以改变。
分类:(1) 广度性质(或容量性质):其数值大小与体系中所含物质的量成正比的性质,它们具有加和性,如V、m、u、s等。
(2) 强度性质:其数值大小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
例如:T、P、ρ、η等。
7、热力学平衡:当体系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此时体系就处于热力学的平衡态。
8、真正的热力学平衡态应当同时包括以下四个平衡关系:(1)热平衡:体系各部分的温度应相等。
(等于T环)(2)机械平衡:体系各部分之间在没有刚性壁存在的情况下,体系各部分的压力相等。
(P)(3 )化学平衡:当体系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达到平衡后,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4)相平衡:体系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改变。
9、热:体系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传递的能量。
物理化学简要复习
![物理化学简要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9be2c51259eef8c75fbfb395.png)
01-02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基本概念系统分类:①敞开系统。
这种系统与环境之间既可以有物质的交换,亦可以有能量的交换。
②密闭系统,或称封闭系统。
这种系统与环境之间不可以能有物质的交换,只可以有能量的交换。
③隔绝系统,或称孤立系统。
这种系统与环境之间既不可能有物质的交换,亦不可能有能量的交换。
热力学性质(状态性质):⑴容量性质,又称广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这种性质在系统中有加和性,即整个系统的容量性质的数值,是系统中各部分该性质数值的总和。
体积、质量热容等是容量性质。
⑵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无关;这种性质在系统中无加和性,而是整个系统的强度性质的数值与各个部分的强度性质的数值是相同的。
压力、温度、黏度、密度是强度性质。
往往两个容量性质之比成为系统的强度性质。
摩尔体积是体积与物质的量之比;摩尔热容是热容与物质的量之比,这两个是强度性质。
状态函数的三个特征:①系统的状态一定,它的每一个状态函数具有唯一确定的值。
用数学语言表达:状态函数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②系统经历一过程的状态函数差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两态。
用数学语言表达: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用符号d表示,如dV、dp。
③系统经过一系列过程,回到原来的状态,即循环过程,状态函数数值的变化为零。
(以上三个特征只要具备其中一条,其他两个特征就可以推导出来。
以上关于状态函数的特征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系统的有一个量符合上述三个特征之一,可以判定有某一状态函数的存在。
)功和热: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并引起系统的能量发生变化时,这种能量的变化必须依赖于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来实现。
系统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传递形式可区分为两种方式,一种叫做“热”,另一种叫做“功”。
热:由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而造成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系统吸热为正值,而系统放热为负值。
功:除了热以外,在系统与环境之间其他形式的能量传递统称为功。
物理化学总复习纲要
![物理化学总复习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6c481702bed5b9f3f90f1c51.png)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以范德华引力相互作用; 物理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以范德华引力相互作用;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化学键相结合。 化学吸附:吸附剂与吸附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以化学键相结合。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及吸附等温式 ●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①单分子层吸附 ②固体表面是均匀的 ③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分子相互之间无作用力 ④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9π V C n − n I = 4 2 2 2λ l n2 + 2n
2 2 2 2 0 2 0
1 + cos2 α I 0
2
(
)
三、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
1/ 2 RTt X = 3 L πη r
爱因斯坦-布朗 平均位移公式
微观动力学: 应的速率。 微观动力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元反 应的速率。
• 1. 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和由反应机理建立复 合反应速率方程的方法:平衡态处理法、 合反应速率方程的方法:平衡态处理法、 恒稳态处理法
• 由反应机理预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特性~质量作用定律 由反应机理预测反应的宏观动力学特性~
• 2.基元反应速率理论概要:简单碰撞理论、 基元反应速率理论概要:简单碰撞理论、 基元反应速率理论概要 过渡状态理论、单分子理论、 过渡状态理论、单分子理论、分子动态学
固体表面 斯特恩面 滑动面 + + + 扩散层 斯特恩层(紧密层) + + + +
+ + + + + + + + +
-
+ +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南大学)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中南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b8f98e7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6.png)
《物理化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
对隔离体系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系的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2.经下列过程后,体系热力学能变化不为零(ΔU≠0)的是 [ D。
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3。
下列关于理想溶液的混合热力学性质正确的是 [ C。
Δmix S > 0,Δmix G 〈 0 ]4.理想气体恒压膨胀,其熵值如何变化?[ B.增加]5.在下列热力学函数中,可以用于判断过程自动与否的是[ C。
ΔG T, ]6.若反应2H2(g) + O2(g) ==== 2H2O(g) 的热效应为△r H m,则[ B.Δf H m[H2O(g)]= 0.5Δr H m]7.已知反应H2(g) + 0.5O2(g) == H2O (g)在298K、pΘ下的反应焓变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
某化学反应在298K时的标准Gibbs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Θ值将[B.K Θ〉1]9。
合成氨反应 N2(g)+ 3H2(g)== 2NH3(g)达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保持体系温度和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 [ C.平衡左移,K pΘ不变]10.在一定的温度T和压力p下,反应3O2(g)⇌ 2O3(g)的以组元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 p与以组元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y之比为 [ D。
p-1 ]11。
在373K、 pΘ下,水的化学势为μl,水蒸气的化学势为μg,则 [ A。
μl = μg]12.在α、β两相中均含有物质A和B,A和B在α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μA(α)和μB(α),A和B在β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μA(β)和μB(β),当两相达到平衡时应有 [ B.μB(α) = μB(β)]13.FeCl3和H2O能形成FeCl3·2H2O、FeCl3·6H2O、2FeCl3·5H2O和2FeCl3·7H2O四种水合物,该体系的组元数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平衡共存的相数为[ B.C = 2,Φ= 4 ]14。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物理化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47b2910722192e4436f602.png)
物理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δWe= - p e d V d U =δQ +δW基本要求1 熟悉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能与焓等。
2 掌握各种过程Q 、W 、U ∆和H ∆的计算。
3 掌握应用Hess 定律、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4 熟悉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能用基尔霍夫定律求算各温度的反应热。
容提要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2系统的性质 3热力学平衡态 4状态函数与状态方程 5过程与途径 6热和功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第四节 可逆过程与体积功1体积功 2功与过程 3可逆过程 第五节 焓1焓的定义H=U+ pV2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V Q U =∆ p Q H =Δ 第六节 热容1 热容的定义。
2 定容热容与定压热容V C p C 第七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1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的C p 与V C 之差 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第八节 热化学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 反应进度 3 热化学方程式第九节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Hess 定律2生成焓和燃烧焓 O mf H ∆ Om c H ∆3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 0Q S Tδ-≥2221,,1112ln ln ln ln V m p m T V T p S nC nR nC nR T V T p ∆=+=+基本要求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S 的引入及引入F 和G 的原因; 2掌握克劳修斯不等式,过程可逆性判断; 3掌握∆S 、∆F 、∆G 在各种变化过程中的计算;变化过程单纯状态函数变化相变化学变化恒温过程恒压过程恒容过程绝热过程恒温恒压可逆相变恒压过程恒容过程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4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掌握在化学变化中标准状态函数的计算;5 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容提要第一节自发过程的特征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可能的”。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35edfc680203d8cf2f2442.png)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资料一. 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1.1 mol 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即Joule-Tomson 实验)压力自p 1降低到p 2,此过程的△A 0,△U 0 。
(填>,=或<)2.系统经可逆循环后, △S 0,经不可逆循环后△S 。
(填>,=,<)。
3. 当挥发性溶质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溶剂符合 定律,溶质 符合 定律;而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是: 。
4 稀溶液的依数性指 ;这些性质仅与 有关。
5. 多组分多相系统相平衡的条件是 ;在不考虑外界其它因素影响时,Gibbs 相律可表示为 。
6. 将NaHCO 3(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 NaHCO 3(s) = Na 2CO 3(s) + CO 2(g) + H 2O(g)达到平衡时该系统的组分数为 ;自由度数为 。
7.温度为T 时,液体A 及液体B 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A p 和*B p ,且*B p = 5*A p ,若A与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A 与B 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A x = ,B x = 。
8.在298K 时反应 CuSO 4 ·3 H 2O(s) =CuSO 4 (s) + 3 H 2O (g )达到平衡时,水蒸气分压为1.00kPa, 则此反应的K θP = 。
9. 乙烯水合制乙醇的反应 C 2H 4(g)+H 2O(g)→C 2 H 5OH(g), △r H m θ(298K )= -45.6KJ.mol -1,若要提高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和 。
10. 某理想气体在500 K 、100 kPa 时,其m TS p ⎛⎫∂= ⎪∂⎝⎭ (要求填入具体数值和单位)。
二. 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下式表达时d U =δQ - p d V ,其使用条件为 。
(a)理想气体可逆过程;(b)封闭系统只做体积功的可逆过程;(c)理想气体等压过程;(d)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物理化学 -带答案
![物理化学 -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8fe38de87101f69f319551.png)
《物理化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理想气体的两个微观特征是 ; 。
2. 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是 。
A 与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过程中Δmix V = ;Δmix H = 。
3. 稀溶液依数性有4个,给出其中两个的名称: 和 。
稀溶液中溶质B 服从亨利定律,该定律可用式 表达。
4. 用ΔS ≥0做为过程方向性判据的条件是 。
5. 碳酸钙分解: CaCO 3(S) = CaO(S) + CO 2(g) 构成的平衡体系相数是 ;组分数是 ;自由度数是 。
6. 极化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 和 。
7. 相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8. 兰缪尔( 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是在以下几点基本假设下建立起来的: ; ; 。
9. 弯曲液面上附加压力可用式=∆p 计算。
10. 电导率κ,摩尔电导率m Λ和电解质溶液浓度c 间的关系是:m Λ= 。
11. 焓H 的定义式是H = 。
12. CO 在苯中溶解形成稀溶液,溶质CO 符合亨利定律,定律表达为=CO p 。
温度升高的亨利系数怎样改变? 。
13.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之一是 。
1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是15. 实际气体可以液化的条件是 , 。
16. 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式是G = 。
热力学基本关系式之一是d G = 。
17. 理想气体的 =-m V m p C C ,, 。
18. 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表达式为μ= 。
19. 临界温度是实际气体可以被液化的 温度。
20. 隔离体系的热力学能(内能)变化△U 0(填>、< 或 = 号)。
21. 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式G = 。
22. 原电池中,负极(也称为阳极)发生 反应;正极(也称为阴极)发生 反应。
23. 向AgNO 3溶液中滴加少量KI 稀溶液,生成带正电的AgI 溶胶,其胶团结构式为 。
二、选择题1. 半衰期与初始浓度无关的反应是 ( ) 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三级反应2. 同温同浓度的HCl 溶液和NaOH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相比 ( ) a.Λm,HCl 最大;b.Λm,NaOH 最大;c.Λm,HCl 和Λm,NaOH 同样大3. 由于电极的极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阴极电势升高,阳极电势降低 b.电池的端电压增大 c.电解池耗电能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4. 有一小水滴,半径为r ,表面张力为σ , 滴内液体所受的附加压力为 ( )a.rp σ=∆b.r p σ2=∆c.r p σ3=∆d.r p σ4=∆5. 某物质加入水中后发生溶液表面正吸附,则溶液的表面张力与纯水的表面张力相比( ) a.变大b.变小c.无变化d.不确定6. 兰缪尔( Langmuir)吸附理论中重要的基本假设之一是 ( )a.气体处于低压下b.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吸附是放热的 7. 对理想气体,以下那种说法不正确 ( )a.分子间无作用力;b.恒温时内能为零; c .恒温时焓值不变; d.向真空膨胀时温度不变。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a50135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d.png)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物理化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XXX〉课程讲稿章节⽬录:绪论第⼀章热⼒学第⼀定律第⼀节热⼒学概论第⼆节热⼒学基本概念第三节热⼒学第⼀定律第四节体积功与可逆过程第五节热、热容与焓第六节热⼒学第⼀定律应⽤第七节热化学第⼋节化学反应热效应计算第⼆章热⼒学第⼆定律第⼀节卡诺循环与卡诺定律第⼆节热⼒学第⼆定律的表述第三节熵函数第四节熵变的计算第五节熵函数的物理意义第六节热⼒学第三定律第七节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第⼋节热⼒学函数间关系第九节吉布斯能和亥姆霍兹能计算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热⼒学第⼀节多组分系统组成表⽰法第⼆节偏摩尔量第三节化学势第四节液相多组分体系两个经验定律第五节⽓体化学势第六节液体混合物和稀溶液组分化学势第七节稀溶液的依数性第⼋节分配定律第四章化学平衡第⼀节化学反应等温⽅程第⼆节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第三节平衡常数计算和化学转化率第四节反应标准吉布斯⾃由能和化合物标准⽣成吉布斯⾃由能第五节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第六节其他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第七节反应耦合第五章相平衡第⼀节相率第⼆节单组份系统第三节双组份系统(1)第四节双组份系统(2)第五节双组份系统(3)第六章电化学第⼀节电化学基本概念第⼆节电解质溶液电导测定与应⽤第三节电解质溶液活度与活度系数第四节可逆电池第五节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第六节可逆电池热⼒学第七节电池种类第⼋节电池电动势测量与应⽤第九节电极极化和过点位第七章化学动⼒学第⼀节反应速率的表⽰与测量第⼆节反应速率⽅程第三节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程第四节反应速率的确定第五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第六节典型的复杂反应第七节溶液中的反应第⼋节催化反应动⼒学第九节光化学反应动⼒学第⼋章表⾯物理化学第⼀节表⾯积与表⾯吉布斯能第⼆节弯曲表⾯的性质第三节铺展与湿润第四节溶液的表⾯吸附第五节不溶性表⾯膜第六节表⾯活性剂第七节固体表⾯对⽓体的吸附第九章胶体分散系统第⼀节溶胶的分类和基本特征第⼆节溶胶的制备和净化第三节动⼒学性质第四节光学性质第五节电学性质第六节胶体的稳定性第七节乳状液、泡沫和⽓溶胶第⼗章⼤分⼦溶液第⼀节⼤分⼦溶解结构和平均摩尔质量第⼆节⼤分⼦的溶解特征及在溶液中的形态第三节⼤分⼦溶液的渗透压第四节⼤分⼦溶液的光散射第五节⼤分⼦溶液的流变性第六节⼤分⼦溶液的超离⼼沉降第七节⼤分⼦电解质溶液第⼋节凝胶⼀、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判断)(⼀)、选择部分1. 下列哪些属于热⼒学的研究范畴(B,C )A.体系变化的速率B.体系变化的⽅向判断C.体系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D.体系分⼦的微观结构★考核知识点:热⼒学研究范畴参见绪论热⼒学研究的是体系的状态、变化⽅向与限度(通过体系与环境间的能量交换能判断),不考虑体系变化速率和分⼦微观结构。
物理化学复习要点
![物理化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35bac5eff9aef8941e06c0.png)
R:独立的化学平衡数 R’:同一相中不同物种组成之间的独立关系数(浓度 限制条件), 一相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之和为1这个 关系除外
2. 相律: f +Φ=C + 2 (重点)
(只适用于平衡体系)
式中“2”是指影响体系的外界因素只有T和P 两个因素。
Φ = C +2 – f f = 0, Φ最多
三、毛细现象
在一定温度下,毛细管越细, 液体的密度越小,液体对管壁 润湿越好,那么液体在毛细管 内上升越高
h 2 cos 液 gR
当 9 ,0 co s 0 ,h 0液体能润湿管壁,
形成凹液面,管内液体将上升。
当 9 ,0 co 0 s,h 0 液体不能润湿管壁,
凝固点降低(析出固态纯溶剂)
ΔT = k b b B
nB mA
f
fB
沸点升高
mol
kg
ΔT 1
b
=
kbbB
bB
nB mA
mol kg 1
渗透压 πV=nBRT , π=CBRT 浓度一样是否意味着变化量一致?
第六章 相平衡
一、相律(重点)
1.明确相、相数Φ、独立组分数 C 、自由度
f 等的含义及如何确定它们的数值
★等容过程: W=0, Qv =ΔU=CV(T2-T1) ΔH=CP(T2-T1)
★等压过程: W=-P外(V2﹣V1), ΔU=CV(T2-T1) QP=ΔH=CP(T2-T1)
2.等温等压相变(重点)
等温等压可逆相变: W= -P(V2﹣V1), QP=Δ相变H=nΔ相变Hm, ΔU=QP﹣W 等温等压不可逆相变----一般设计一个可逆过程计算
等温等压可逆相变 ΔS=Δ相变H/T ΔG=0
物理化学复习题(带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d8ea2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6.png)
物理化学复习题(带答案)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概念辨析)4.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适用于(b)(a)开放系统(b)封闭系统(c)边缘化系统(d)上述三种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中w代表(c)(a)收缩功(b)有用功(c)各种形式功之和(d)机械功6.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适用于什么途径(c)(a)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b)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c)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d)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10.公式h=u+pv中,p则表示什么含义(a)(a)系统总压(b)系统中各组分分压(c)1.01×102kpa(d)外压11.对于半封闭的热力学系统,下列答案中哪一个恰当(a)(a)h>u(b)h=u(c)h<u(d)h和u之间的大小无法确定12.下列答案中,哪一个就是公式h=u+pv的采用条件(b)(a)气体系统(b)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d)只做膨胀功的系统13.理想气体展开边界层民主自由收缩后,下列哪一个不恰当(都恰当)(a)q=0(b)w=0(c)△u=0(d)△h=0(备注:△s≠0)14.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后,下述哪一个不正确(d)(a)q=0(b)w=0(c)△u=0(d)△h=015.下列观点中,那一种恰当?(d)(a)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不一定为零(b)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一定不为零(c)SbCl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森系数为零的p-t值只有一组(d)理想气体无法用做电冰箱的工作介质16.某理想气体进行等温自由膨胀,其热力学能的变化△u应(c)(a)△u>0(b)△u<0(c)△u=0(d)不一定17.某理想气体展开等温民主自由收缩,其焓变小△h应当(c)(a)△h>0(b)△h <0(c)△h=0(d)不一定18.某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其热力学能的变化△u应(c)(a)△u>0(b)△u<0(c)△u=0(d)不一定19.某理想气体展开边界层民主自由收缩,其焓变小△h应当(c)(a)△h>0(b)△h<0(c)△h=0(d)不一定120.某理想气体展开边界层恒外压收缩,其热力学能够的变化△u应当(b)(a)△u>0(b)△u<0(c)△u=0(d)不一定21.某理想气体进行绝热恒外压膨胀,其焓变△h应(b)(a)△h>0(b)△h<0(c)△h=0(d)不一定22.某理想气体的??cp,mcv,m?1.40,则该气体为何种气体(b)(a)单原子分子气体(b)双原子分子气体(c)三原子分子气体(d)四原子分子气体24.下面的说法中,不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是(b)(a)在孤立体系中发生的任何过程中体系的内能不变(b)在任何等温过程中体系的内能不变(c)在任一循环过程中,w=-q(d)在理想气体民主自由收缩过程中,q=δu=025.关于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可逆过程中体系做最大功b可逆过程出现后,体系和环境不一定同时复原c可逆过程中不一定并无其他功d一般化学反应都是热力学可逆过程推论正误28.不可逆变化是指经过此变化后,体系不能复原的变化。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6dd0022240c844768eaeeaf.png)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对比温度r T 的值一定是 ( )A. =1 B 。
〉1 C 。
<1 D 。
以上三者皆有可能2、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恒温膨胀过程后 ( )A 。
∆U > 0B 。
∆S 〉 0C 。
∆H 〉 0D 。
∆G 〉 03、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 ( )A 。
0=∆θm r G B. 0=∆m r G C 。
0=∆θm r H D 。
0=∆θm r S4、 实际液态混合物的温度—组成图上有恒沸点,恒沸点处气相组成y B 和液相组成x B 间的关系是( )A 。
yB > x B B 。
y B = x B C. y B < x B D. 二者无确定的关系5、标准氢电极 ( )A. 规定其电极电势为0B. 规定25℃时其电极电势为0C 。
电极中氢离子的浓度为1 D. 电极中导电材料可以为锌6、封闭物系恒温、恒压及无其它功时,能自动进行的过程 ( )A 。
∆U < 0 B. ∆S 〈 0 C. ∆G < 0 D. ∆H < 07、系统进行任一循环过程( )(A)0=H ; (B )0=∆S ; (C )0=Q ; (D )0=W .8、若实际气体较理想气体难压缩,则压缩因子Z ( )(A ) 〉 1; (B) = 1; (C ) < 1; (D ) 不确定9、封闭物系,下列何过程的ΔG = 0 ( )(A )绝热可逆过程; (B) 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D ) 等温等压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
10、描述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已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的是( )(A)亨利定律;(B )质量作用定律; (C )范德霍夫定律;(D )法拉第定律。
11、298K 时 1mol ⋅dm —3Na OH 溶液的电阻为 2000 Ω,它的电导为( )(A)0.001 S ; (B)0。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d437497f5335a8103d22058.png)
《物理化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达式 △U = Q + W 中W ( )a.仅是体积功;b.仅是非体积功;c.体积功和非体积功的和;d.体积功和非体积功的差。
2、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对于只有体积功的任一化学反应,能用于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 a.r m G ∆ ; b.K ; c.m r G ∆; d.m r H ∆。
3、反应 H 2(g) + 1/2O 2(g) = H 2O(g) 的 θm r H ∆是 ( )a.H 2O(g)的标准生成焓;b.H 2(g)的标准燃烧焓;c.是H 2O(l)的气化焓;d.既是H 2O(g)的标准生成焓又是H 2(g)的标准燃烧焓。
4、熵的定义式是 ( ) a.T Q dS rδ=; b. T QdS δ=; c. T Q S =∆; d. dTQ dS r δ=。
5、理想气体的热容比(绝热指数)γ (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 以上三者皆有可能。
6、同种物质固、液、气三相标准摩尔熵 )()()(g S l S s S m m m θθθ、、间的关系是 ( )a.)(s S m θ >)(l S m θ >)(g S m θ;b.)(g S m θ >)(l S m θ >)(s S m θ;c.)(g S m θ >)(s S m θ >)(l S m θ;d.)(l S m θ> )(g S m θ >)(s S m θ。
7、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的不定积分形式 C RTH p +∆-=ln 不能用于 ( ) a.固—气平衡; b.液—气平衡; c.气—固平衡; d.液—固平衡。
8、甘汞电极是 ( )a.金属电极;b.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c.金属-金属氧化物电极;d.氧化-还原电极。
9、 298K 下,反应C(石墨)+0.5O 2(g)=CO(g)的反应焓r m (298K)H ϑ∆ ( )a. r m c m (298K)(C,298K)H H ϑϑ∆=∆石,b. r m f m (298K)(CO,298K)H H ϑϑ∆∆=c. r m r m (298K)(298K)H U ϑϑ∆=∆d. 不确定10、 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后,则( )a. 0=∆Ub. 0=Wc. 0=∆Hd. 0=∆S11、在恒温恒压W f = 0条件下,以下哪种过程是有可能自动发生的? ( )a. ∆G < 0的过程b. ∆U < 0的过程c. ∆S < 0的过程d. ∆H < 0的过程12、一定量理想气体体系,经历一绝热过程,则 ( )a. ∆U = Wb. Q = 0c. W = nC V ,m ∆Td. a 、b 、c 都对13、 下列何者为偏摩尔量? ( ) a. c n V T B n U ..)(∂∂ b. cn S T B n H ..)(∂∂ c. c n V T B n A ..)(∂∂ d. c n P T B n G ..)(∂∂14、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恒温可逆膨胀过程后,则体系( )a. 0=∆Ub. 0=Wc. 0=Qd. 0=∆S15、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一绝热可逆过程后,则体系( )a. 0=∆Ub. 0=∆Hc. 0=∆Sd. 0=∆G16、电解质溶液中担负导电任务的是( )a. 正离子b. 负离子c. 电子d. 正离子和负离子17、在恒温恒容W f = 0条件下,有可能自动发生的过程是 ( )a. ∆G < 0b. ∆A < 0c. ∆U < 0d. ∆H < 018、下列何者为偏摩尔量? ( ) a. c n V T B n U ..)(∂∂ b. cn S T B n H ..)(∂∂ c. c n V T B n A ..)(∂∂ d. c n P T B n G ..)(∂∂ 19、水中加入少量食盐, 则溶液凝固点(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无法判断20、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恒压升温后( )a. ∆U = 0b. ∆H = 0c. ∆S = 0d. 以上三者都不等于零21、一定量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后 ( )a. ∆U = 0b. ∆S = 0c. ∆A = 0d. ∆G = 022、恒温恒容W f =0条件下,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 )a. ∆A < 0b. ∆U < 0c. ∆S < 0d. ∆H < 023、体系状态改变后焓变可表示为:∆H =∆U +∆(pV ),∆(pV )的意思是( )a. ∆(pV )=p 2V 2-p 1V 1b. ∆(pV )=∆p ∆Vc. ∆(pV )=∆p ⋅Vd. ∆(pV )=p ∆V +V ∆p24、二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浓度 ( )a. 无关b.成指数关系c. 成反比d. 成正比25、已知298K 氢气的标准燃烧焓为-285.84kJ.mol -1,则298K 液体水的标准生成焓( )a. 等于-285.84kJ.mol -1b. 大于-285.84kJ.mol -1c. 小于-285.84kJ.mol -1d. 不确定二、填空题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是 ,理想气体的两个微观特征是 , 。
物理化学上册复习
![物理化学上册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0e2e32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8.png)
理解多相平衡的条件以及相图的基本概念。
热力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涉及内能 、热量和功的相互转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
揭示了自发过程的方向性 和不可逆性,如熵增原理 。
热力学函数
如熵、焓、自由能等,及 其在平衡态和过程中的应 用。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性。
相图
相图是描述物质在温度、压力变 化下,各相之间相互转变的图解
,是研究相平衡的重要工具。
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
二组分系统的概念
二组分系统是指由两种组分组成的系统,如水和盐、水和乙醇等 。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是描述二组分系统中,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各组分的 溶解度的曲线。
杠杆规则
杠杆规则是描述二组分系统中,当一种组分在系统中含量发生变 化时,另一种组分的相平衡状态的变化规律。
物理化学上册复习
汇报人: 202X-01-02
contents
目录
•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 •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化学平衡 • 相平衡 • 电化学
01
物理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的状态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变。
物态变化的热力学条件
熔点、沸点、升华和凝华等。
卡诺循环的效率
卡诺循环的效率是热机效率的极限值,等于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温度之比。由于实际热机 的效率总是低于卡诺循环的效率,因此卡诺循环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为了提高热机效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提高高温热源的温度、降低低温热源的温度、 减少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损失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经(1) 等温压缩,(2) 绝热压缩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以H1,H2分别表示两个终态的焓值,则有( C )A. H1> H2B. H1= H2C. H1< H2D. 不一定2.下列的过程可应用公式ΔH=Q进行计算的是( C )A. 不做非体积功,终态压力相同但中间压力有变化的过程B. 不做非体积功,一直保持体积不变的过程C. 273.15 K,pθ下液态水结成冰的过程D. 恒容下加热实际气体3.下述说法中,哪一个错误( B )A. 体系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环境吸收的热量B. 体系温度的降低值一定等于环境温度的升高值C. 热力学平衡时体系的温度与环境的温度相等D. 若体系1与体系2分别与环境达成热平衡,则此两体系的温度相同4.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C )A.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C. 不一定改变D.状态与内能无关5.石墨的燃烧热( B )A.等于CO生成热B.等于CO2生成热C. 等于金刚石燃烧热D.等于零6.ΔH=Q p ,此式适用于下列那个过程( B )A. 理想气体从1 013 250 Pa反抗恒定的外压101 325 Pa膨胀到101 325 PaB. 0℃,101 325 Pa 下冰融化成水C. 电解CuSO4水溶液D. 气体从(298 K,101 325 Pa) 可逆变化到(373 K,10 132.5 Pa)7. 下述说法,何者正确( C )A. 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B.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C. 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D. 水蒸气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8. 正常沸点时液体气化为蒸气的过程在定压下升高温度时体系的Δvap G 值应如何变化( C )A.Δvap Gθ=0B. Δvap Gθ≥0C.Δvap Gθ<0D. Δvap Gθ>09.下列关于吉布斯自由能(G)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C )A.G是体系的状态函数;B.G的绝对值不能确定;C.G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D.G是具有能量的量纲10.一封闭体系从始点出发,经过循环过程后回到始点,则下列(D )的值为零。
(A) Q (B) W (C) Q-W (D) Q+W11. 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B )A.ΔS = 0,W = 0B.ΔH = 0,ΔU = 0C.ΔG = 0,ΔH = 0D.ΔU =0,ΔG =012理想气体经历等温可逆过程,其熵变的计算公式是( D )A.ΔS =nRT ln(p1/p2)B.ΔS =nRT ln(V2/V1)C.ΔS =nR ln(p2/p1)D.ΔS =nR ln(V2/V1)13.热力学第三定律可以表示为( D)A.在0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B.在0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C.在0℃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D.在0℃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14.在298 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D )A. La3+B.Mg2+C.NH4+D. H+15.电解熔融NaCl时,用10 A的电流通电5 min,能产生多少金属钠( A )A. 0.715 gB. 2.545 gC.23 g D 2.08 g16.电导测定应用广泛,但下列问题中哪个是不能用电导测定来解决的( C )A.求难溶盐的溶解度B.求弱电解质的解离度C.求平均活度系数D.电导滴定17.电解硫酸铜溶液时,析出128 g铜(M r =64),需要通入多少电量( C )A.96500 CB.48 250 CC. 386 000 CD.24 125 C19.用铜电极电解0.1mol·kg-1CuCl2水溶液,阳极上的反应为( B )A. 2Cl- ─→Cl2+ 2e-B. Cu ─→Cu2++ 2e-C. Cu ─→Cu++ e-D. 2OH-─→H2O +1/2 O2+ 2e-20.电解金属盐的水溶液时, 在阴极上( B)A. 还原电势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B. 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代数和愈正的粒子愈容易析出C. 还原电势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D.还原电势与其超电势之和愈负的粒子愈容易析出21.恒沸混合物在气、液两相平衡共存时的自由度为( B )A.0B.1C.2D.322.在密闭容器中,让NH4Cl(s)分解达到平衡后,体系中的相数是( B )A.1B.2C.3D.423.某反应进行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成线性关系,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 A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平方成反比D.无关24.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牵引的列车行走的距离( A ) A. 较长 B. 较短 C. 一样 D. 不一定25.下面描述一级反应的特征,哪一点是不正确的(B )A.lnC对时间t作图为一直线B.半衰期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成反比C.同一反应,当反应物消耗的百分数相同时所需时间的相同D.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126. 已知:Zn(s)+(1/2)O2−−→ZnO Δc H m=351.5 kJ·mol-1Hg(l)+(1/2)O2−−→HgO Δc H m= 90.8 kJ·mol-1因此Zn+HgO−−→ZnO+Hg 的Δr H m是( B )A. 442.2 kJ·mol-1B. 260.7 kJ·mol-1C. -62.3 kJ·mol-1D. -442.2 kJ·mol-127.某平衡体系含有NaCl(s)、KBr(s)、K+(aq)、Na+(aq)、Br-(aq)、Cl-(aq)、H2O,其自由度为:(C )(A) 2 (B) 3 (C) 4 (D) 528. 在410 K,Ag2O(s)部分分解成Ag(s)和O2(g),此平衡体系的自由度为:(A )(A) 0 (B) 1 (C) 2 (D) -129.浓差极化造成的原因是(B )A. 两个半电池中溶液浓度的不同B. 电极附近和溶液内部电解质浓度的改变C.电池的可逆性D.测量时温度的变化30.在298 K无限稀释的水溶液中,下列离子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D)(A)La3+ (B)Mg2+(C)NH4+(D)H+31.当电池的电动势E=0时,表示( C )A.电池反应中,反应物的活度与产物活度相等B.电池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态C. 正极与负极的电极电势相等D.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Ka=132.如果一个反应的速率常数单位为mol·m-3·s-1,则反应的级数是( A )(A)零级; (B)一级; (C)二级; (D)三级。
33.某反应速率常数k=4.62×10-2/min 初始浓度为0.1mol/L,则半衰期为(B )minA.1/6.93×10-2×(0.1)2B.15C.30D.1/4.62×10-2×(0.1)34.对于总包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复杂反应无反应分子数B.复杂反应至少包括两个基元步骤C.复杂反应的级数不会是正整数D.反应级数为分数的反应一定是复杂反应二、填空题1.对于任何宏观物质,其焓H一定______ 内能U (填上>、<、=) ,因为_________;对于等温理想气体反应,分子数增多的ΔH一定________ΔU,因为________ ___ 。
[答] 一定大于(因为H=U+pV);一定大于;因为ΔH=ΔU+ (Δn)RT,而Δγ为正。
2.在横线上填上>、<、=或?(?代表不能确定)。
氢气和氯气在绝热刚性容器中反应,则:(A) W____ 0 (B) ΔU____ 0 (C) ΔH____ 0 (D) Q____ 0[答] (A)=;(B)=;(C)=;(D)=3. 某化学反应在恒压、绝热和只做膨胀功条件下进行,系统的温度由T1升高至T2, 则此过程的焓变零;如果这一反应在恒温T1、恒压和只做膨胀功的条件下进行,则其焓变0。
[答] 等于小于4. 在一绝热刚性容器中进行某一化学反应,该体系的内能变化为___ ,焓变化为____ 。
[答] 0;p2V2-p1V15. 选择“>”、“<”、“=”中的一个填入下列空格:100℃,1.5p 的水蒸气变成100℃,p 的液体水,ΔS______ 0, ΔG ______ 0。
[答] < <6. 在一抽空容器中,放入过量NH4HCO3(s)并发生下列反应:NH4HCO3(s)═NH3(g)+H2O(g)+CO2(g)体系的相数ф=();组分数K=();自由度f=()。
答:φ=2;K=1;f=1。
7.电极AgNO3(m1)|Ag(s)与ZnCl2(m2)|Zn(s)组成自发电池的书面表示式为:____。
选用的盐桥为_____ [答] Zn(s)|ZnCl2(m2)||AgNO3(m1)|Ag(s);饱和KNO3(或NH4NO3)盐桥。
8.将反应Sn2++ Pb2+= Sn4+ + Pb设计成可逆电池,其电池表示式为答:Pt│Sn2+,Sn4+‖Pb2+│Pb9.电池Ag,AgCl(s)│CuCl2(m)│Cu(s) 的电池反应________,电池Ag(s)│Ag+(aq)‖CuCl2(aq)│Cu(s) 的电池反应______。
[答] 2Ag(s)+Cu2++2Cl-─→Cu(s)+2AgCl(s) 2Ag(s)+Cu2+─→Cu(s)+2Ag+(aq)10.在下列不同情况下,反应:2NH3 (g) ═N2 (g) +3H2 (g)达平衡时,体系的自由度各为多少?a .反应在抽空的容器中进行;b .反应在有N2的容器中进行;c .反应于一定的温度下,在抽空的容器中进行。
答:a . f =(3-1-1)-1+2= 2; b . f=(3-1)-1+2 =3; c . f=(3-1-1)-1+1 = 1 11.在等温等压下,由A和B两种物质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减小。
[答] 增加1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填入增大、减小、先增后减)。
[答] 减小13.无限稀释LiCl水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为115.03×10-4,在298 K时,测得LiCl稀溶液中Li+的迁移数为0.3364,则Cl-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m(Cl-)为:________。
[答] 76.33×10-4三、判断题1.在电解质导体中,电流是靠电子输送的。
2.随电解质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摩尔电导率逐步降低。
3.电化学中规定,阳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
4.离子独立运动定律对强、弱电解质都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