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导言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与难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录,对学生在学习方程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析,以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实录情境设定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
问题是这样的:小明花了一些钱去买苹果,每个苹果1元钱,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学生反应学生思考片刻后,提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说买了10个苹果,有的说买了5个苹果。
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学生给出的回答并不是唯一的,因为问题中没有给出小明花了多少钱。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明花了20元钱,那么他买了几个苹果?如果小明花了30元钱呢?”学生思考学生开始思考问题,计算出了相应的答案。
教师引导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注意到,买苹果的个数与花费的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是否可以用某个数x来表示小明买了几个苹果呢?”,并进一步问道:“那么,将这个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表示为一个方程,你们能做到吗?”学生尝试学生开始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
有的学生尝试着写出了方程式:1x=20,有的学生写出了1x=30,有的学生写出了x=20,x=30,各种回答纷纷出现。
教师点拨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应该使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如使用x来表示“买苹果的个数”。
教师对不正确的方程进行纠正,指出正确的方程应该是x=20或x=30。
学生思考学生开始思考这两个方程分别表示什么意义,为什么可以用方程来表示这个问题。
教师解释教师解释方程x=20表示小明买了20个苹果,方程x=30表示小明买了30个苹果。
可以通过把x代入方程来求解买苹果的个数。
教师进一步解释,我们可以把方程看作是一个等式,左边是买苹果的个数,右边是花费的钱数,相等表示两者相对应。
评析通过以上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方程的过程中,最初对于数学问题的处理存在模糊和混淆。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教材P53页_P5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玩过翘翘板吗?生:玩过,师: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翘翘板的原理来学习新知识,方程的意义。
(揭示并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2、课题质疑:师:有关方程的意义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师有重点的板书生1:什么是方程?生2:方程的意义有什么特点?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师:玩翘翘板有趣吗?生:有趣师:怎么有趣?生1:如果两个人一样重,翘翘板平衡,生2:如果一人重(胖),一人轻(瘦),跷跷板就一头高,一头低,上下摆动,不平衡,玩起来很有趣师:如果数学老师和徐老师坐在跷跷板的两端,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生:可能平衡,因为你们看起来一样重。
师:如果数学老师和校长坐在翘翘板的两端,猜猜看,又会发生什么现象?生1:校长上天,你入地。
生2:一头高,一头低,不平衡师:看来校长很苗条,数学老师该减减肥了是吗?学生会意的点点头都笑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经常玩跷跷板这件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初步感知方程的含义)1、猜一猜:师:那请同学猜一猜等式的意义和跷跷板有相似之处吗?生1;可能有,如果方程不平衡,方程可能就一头高,一头低生2:如果方程左右两边一样重,方程可能平衡(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唤起学生玩跷跷板时的情景,并联想方程可能会出现的情景,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方程的意义在头脑里有了进一步的感知)2、验证猜想:师:你们猜的对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
在验证之前,(1)我们先来看下列各题,请在()里填上>、<或=(2)观察后并进行分类3 × 6()194 × 9()2 × 64 × 6()3 × 8 3 × 6()2 × 93、汇报交流、引出等式:师:像4 × 6(=)3 × 8 和3 × 6(=)2 × 9我们称为等式,那么什么是等式呢请同桌合作,讨论、汇报交流生总结:使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板书)4、举例说明什么是等式(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分类、归纳并总结,使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等式,为后面学习方程的意义埋下了伏笔。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区分等式与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
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生:(兴奋地说)跷跷板!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
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
(板书:平衡、相等)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
科学课上见过吧。
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师:你的介绍很详细。
方程的意义教案及评析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鸡公岭小学郭峰教学内容: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的指针就会在标尺中间,表示天平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在天平一边放上50克的砝码,一边放一个50克的空杯,问: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这说明空杯重多少克?(板书:空杯重50克)第二步,拿出一些米,同学们知道重多少克吗?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它的质量,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呢?我们就选择X。
将这X克米倒入空杯中,右边放上300克的砝码,同学们观察:现在天平的左边是X克米和50克的空杯,右边是300克的砝码,哪边重些?(右边)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现在天平的这种轻重的状态吗?(板书50+X〈300.)第三步,取下100克的砝码,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轻重状况又用什么式子来表示呢??50+x>200。
第四步,再增加50克砝码,天平平衡,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50+x=250.师:式子里的“=”表示什么意思?对我们就把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像5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
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2、阶段练习:完成教材上做一做,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哪些既不是方程也不是等式。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00+x
出示主题图(3)
请学生观察这副图里的两架天平,发现了什么?(不平衡)
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两架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用>、<符号来表示哪一边重。(学生回答后,师板书)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主题图(1)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天平两边平衡,一个空杯重100克。)
出示主题图(2)
请学生说说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那些信息?(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问: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如果要你现在表示这杯水有多重,你有办法吗?
(学生思考,可以讨论)
(学生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后让学生说出分类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数x,有的没有未知数x)
教师总结: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板书)
(学生写一些方程)教师把学生写的在实物展示器展示出来。
三、实践应用
1、观察分类
①30+20=50②2x+50>100
③80<2x④3x=180⑤x÷11=5⑥100+2x=50×3
⑦x-18=24⑧60÷20=3
⑨100+20<100+50
2、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6+x=14
3+x
50÷2=25
6+x>23
51÷a=17
x+y=18
3、判断
1)等式都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3x=0也是方程。()
吴正宪.方程的意义doc
吴正宪:“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2014-06-21王小娟名师工作室【教学实录】一、提出问题,激发欲望师:今天,吴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数学。
我们一起来认识方程。
(板书课题)你们对方程有什么认识或理解呢?或者还想知道什么?生:方程是一个算式。
生:方程是什么?生:方程是怎样的数学公式呢?方程是谁发明的呢?生:学习方程有什么用呢?师:方程是什么,学习方程的作用,大家真会提问题!看来同学们对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一丝期待!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方程。
(评析:开门见山引入课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无数踊跃的回应。
通过课堂开放,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创设情境,体验感知师:看,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重要的朋友。
( 吴老师揭开贴在黑板上的纸,露出精美的教具天平,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声音) 天平是称(生齐说:很轻)物体的质量。
要是左边重,天平就会——生:向左边倒,倾斜。
师:要是右边重,天平就会向这边——生:向右边倒,倾斜。
( 吴老师如一个表演者在讲台上随着学生的回答而形象地表演着,学生也不约而同地拿出双手表演,感受到天平的直观,体会平衡的含义。
)师:现在老师拿300克的砝码,放到天平的一边,会怎么样?生:会向右边倾斜。
师:我们要在天平的左边放上水果,谁上来放一放。
(一位学生高兴地上台把一个香蕉教具放进天平左边的托盘上,香蕉的质量是120克)师:这时天平会怎么样?生:向右倾斜。
师:你再放一个重180克的苹果。
(生立刻放进一个180克的梨教具)这时天平会怎么样呢?生:平衡了。
师:还可以怎么说?生:相等了。
师:(指着黑板上的教具天平)右边是一个300克的砝码,左边放了一个120克和一个180克的水果,天平平衡了,你能用数学语言记录吗?(生写好算式,吴老师请其中的一个学生写好后贴到黑板上)如果把梨拿走,想象一下天平会怎样?如果把梨换成一个苹果,大家想象天平可能会出现的结果。
五下数学教案+实录+反思《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教学案单位:年级:五设计者:时间: 2010、4、6《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意义》执教时间:2010年4月6日执教班级:执教老师: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认识目标师:大家认识天平吗?生:认识。
师:我们都知道天平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天平?(生介绍)指针指在中间说明什么?生:当天平的指针在指在中间,表示天平两端物体质量相等,也叫天平平衡。
师:天平有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呢?生:哪一边下垂就说明这边的物体质量多,反之这边质量就少。
师: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天平学习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1、出示例1图师: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生答。
师板书:50+50=100师:像这样,用等于号连接的算式,是等式。
谁来说说,什么是等式?生: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他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2、出示例2图,小组合作,试验后填空师:请大家自己独立在书上填空,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然后小组内4人交流。
(学生独立作业,然后小组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
谁来汇报一下每组物体的质量关系?生:X+50>100 ;X+50=100;X+50<100;X+X=100。
(师板书)师:那么这儿的四个算式,你能够把他们分类吗?生:可以分为三类。
小于,大于,和等于三种。
生:我觉得可以分为两类:等于和不等于。
师:很好。
小于和大于都是不等于,所以我们可以分为两类。
那么你们是从哪儿看出分为两类的呢?生:有等于号的就是等式,没有等于号的就是不等式。
师:那么大家看,这儿的两个等式,与刚开始的等式有什么不同吗?生:这儿有字母。
师:像这样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方程。
板书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师:你觉得这句话里有哪儿比较重要?生:含有未知数生:等式。
师:那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呢?生:方程属于等式,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黄爱华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黄爱华第一篇:《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黄爱华师写一个乘法算式3×4=12 师:说一个与上面算式乘积相等的乘法算式3×4=2×6 相等师:相是相互,等是等于。
孩子们把左手和右手一起做两边相等的手势。
出示教材四副图,看图描述图意,每副图描述时要分别用上四个词:平衡、如果、式子、等式。
生:杯子与砝码是平衡的,如果杯子加水呢?师:杯子在哪?砝码在哪?是天平平衡还是质量平衡?生说师:天平平衡意味着什么?生:质量相等生:天平平衡,杯子重量是100克,如果水重X克,杯子和水重多少啊?师:这里的省略号。
再发挥下此时天平会出现什么情况?生:杯子加水比100克中2了。
师:如果杯子加水是100+X,nm 那么左边100+X,谁在这里发挥作用?生:杯子加水质量是天平左边的质量,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是天平左边的质量,加了一个砝码此时是100+X>200,再加一个此时是100+X<300,我能判断杯子和水的质量在200和300之间。
师:第一次我们聊聊就有新的认识,第二次讨论了省略号认识有深入,第三次聊聊又有新收获,思考问题就是不断的深入的。
生:能编出等式100+X=250,我能知道水的质量是150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还有意见吗?生:为什么水的质量是150克?师:平衡说的轻描淡写,有必要要惊喜一下吗?知道了砝码的重量。
师:知道水有多重,就知道天平平衡了,就知道未知数了,这时能用什么符号连接?生说师:等号是因为平衡了。
因为平衡所以就用等号。
师板书: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刚才前面几个孩子还提到这样的式子:100+X>200,100+x<300,它有未知数吗?它不是等式怎么弄出方程来的,想想方程要有什么?生:得要有未知数师:有未知数就有方程?平衡重不重要?还要找到一种平衡。
师:(1)要设未知数(2)寻找关系(3)列方程以后再来解方程关键词是设、找、列、解这就是学习方程的过程再问问什么是方程?为什么要用方程?以前学的数有加减乘除,现在的有什么不同?未知数要建立相等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別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 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天平)天平在生活中是干什么用的?生: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的。
师:对了,天平是称量物体重量的一种工具。
师: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学习今天的知识。
(板书:“方程的意义”)二、合作探究,教授新知(一)1、演示称量,体会平衡:情景一:(实物天平演示)平衡的天平师:老师手里拿着的叫砝码,天平应配合着砝码使用。
砝码的取用配合镊子,不应用手触碰。
现在老师要做一个小实验,你要眼睛仔细看,耳朵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要声音洪亮。
问1:此时天平处于什么状态?(平衡)问2:在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50g砝码,天平发生什么变化?(向左倾斜)问3:继续在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50g砝码,天平发生什么变化?(依然向左倾斜)问4:要使天平平衡,该怎样操作?(在天平左面再放一个100g砝码)问5:此时天平平衡了,天平这种平衡的状态让你联想到数学中哪个符号?谁和谁是相等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现在的天平状态吗?生:50 + 50 = 100情景二:(多媒体演示)师:还想做实验吗?接下来的试验我们要借助多媒体来完成,我们比一比谁坐的最端正!师:仔细观察天平,你能发现什么?(杯子重100g)师:你根据什么得出的结论?(天平平衡)师:结论正确!你观察的可真仔细师:如果往空杯子加水,会发生什么?哪端重?哪端轻?谁来猜一猜(天平不再平衡,向左倾斜)瞪大眼睛,仔细观察。
方程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方程的意义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是方程。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方程的意义。
2.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教学难点:1. 理解方程的意义。
2. 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概念。
2. 提问: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区别?二、探究方程的意义(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方程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 教师总结方程的意义:方程是表示两个量相等的等式,其中包含未知数。
三、判断方程(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等式,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判断结果。
3. 教师总结判断方程的方法。
四、解方程(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方程,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法。
3. 教师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
二、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拓展提高(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方程和解方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优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以及能简单解决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对于未知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未知数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运用运算规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黑板。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
3.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环节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未知数。
例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已知小红的年龄是8岁,求小明的年龄。
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一组含有未知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
例如:5x + 3 = 23,其中x表示未知数。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一些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并用方程的形式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选取几组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上黑板演示解题过程,并解释方程的意义。
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进行解决。
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方程的意义》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和等式两个概念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育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爱好,培育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课件出示:在美丽的大森林中,山羊、小猴、小狗、小兔在做游戏)让学生猜想如果让山羊和小猴玩跷跷板,会出现什么结果。
(课件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出现跷跷板不平衡的画面)提问:怎样才能让小动物开心地玩起来呢?学生:让小狗、小兔加入到小猴那边。
(课件演示:跷跷板逐渐平衡。
并能一上一下动起来。
)老师小结:当两边重量差不多时,跷跷板基本保持平衡,就能很好地玩游戏了。
[评析]:动物是学生们喜欢的形象,以故事情境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势,使学生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
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心”。
二、探究新知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还有一种更为科学的平衡工具,猜猜是什么?1、直观演示,激发爱好课件出示一架天平,老师向学生介绍它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提问: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50+50=1002、继续实验,自主发现1)分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每个小组发一些有重量的砝码和学生自己手中的书本等)要求:三组设计平衡状态,三组设计不平衡状态。
并据此列式。
2)、学生实验,老师巡回作指导。
3)、学生沟通汇报,老师板书:平衡状态的:50+10=60 50=20+书……不平衡状态的:50+30﹥两本书50﹤三本书……4)、学生动手把不平衡状态的天平调平衡并列式50+30=四本书50+10=三本书5)、师生一起把书用字母代替:50+10=60, 50=20+X, 50+30﹥2X,50﹤3X 50+30=4X 50+10=3X3、整理分类,认识方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9篇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
2、使学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景,感知等式1、出示天平: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重量的。
2、鸡蛋天平图a、演示:平衡在左放两个鸡蛋,右放上100克砝码,天平平衡。
师:天平这时怎么呢?说明了什么?生:天平平衡了,说明这两个鸡蛋重100克。
师: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生:50+50=100(板书:50 + 50 = 100或 50 × 2 = 90)师:谁来给这种式子起个名字吗?生:可以叫等式。
(板书:等式)b、演示:天平不平衡师:左边拿走一个鸡蛋,天平会怎样?说明了什么?生:天平就不平衡了,说明左右两边不相等。
师: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呢?生:50<100(板书)师:这是等式吗?生:不是等式。
【反思】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随后出现的式子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饮料,糖果天平图a、演示:左边70克糖果,右边90克饮料,天平向右倾斜师:天平怎么了?说明什么?生:饮料比糖果重。
师:谁来用式子表示?生:70 < 90 (板书)b、如果在天平的左边加上x克的牙签。
师:这时天平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生一一说出“3种情况”师:你能分别用数学的式子表示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0 + x=9070 + x < 9070 + x > 90师:这几个式子同上面的式子比,有什么不同?生:它们含有未知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熟悉基本的算术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本章节学习方程的意义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等式,但对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可能还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程度:多数学生可能首次接触方程,对于未知数的概念和方程的意义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一新概念。
c. 4(x - 2) = 12
d. 5(x + 3) - 2x = 23
(2)结合生活实际,编写至少两个含有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并将其抽象成方程求解。
2.选做题:
(1)尝试解下列方程组:
a. 2x + 3y = 12
b. x - 4y = 7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解法,并尝试运用到练习中。
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性质和求解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不同类型的方程求解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应用与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练习与拓展:布置不同难度的方程求解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一元多次方程。
6.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应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方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
《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优秀4篇《方程的意义》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 板书:方程的意义二、新知探究(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中第2节的内容。
教材主要呈现的是根据天平写出式子、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出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学会正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以及利用方程概念解决简单的问题。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和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方程的价值在于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逐步学会运用代数的方法思考问题,也就是要培养学生代数思维的能力,进行方程思想的渗透。
方程思想的核心在于建模和化归(转化)。
同时,本课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学生在此之前,对于方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知识渗透和思维训练,例如填算式中的括号、数字谜等。
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况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符号意识。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和等式性质,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方程及等式性质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分析、分类、比较、抽象、概括、应用等过程,渗透集合、分类、建模与方程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在具体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学难点:初步会用方程思维完成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过渡,能寻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三、教法学法《课标》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它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的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数学模型,对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解决实际问题,依据五年级学生正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运用了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操作、交流,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模型思想。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及说课稿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方程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要学习的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基础。
方程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从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到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景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写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中,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同时也初步感知方程,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及当前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方程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完成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过渡,构建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设计说明:一、谈话导入,认识天平:让学生回忆玩跷跷板的情景入手,从而引入天平,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衡”现象。
二、探究研讨,以书为本:1、读书本例题五幅连环画,领悟方程的意义: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
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
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
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2、引导分类,建构方程的意义。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
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的意义》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3-54页“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区分等式与方程。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3.培养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语言描述、概括应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游戏,相信你们也一定玩过。
看--(课件演示两学生玩跷跷板)
生:(兴奋地说)跷跷板!
师:这个游戏里也含有数学问题。
瞧!他俩为什么不玩了?
生1:一边的学生太重,另一边的学生太轻。
生2:两边的同学体重不一样,不能正常玩。
师:如果让你玩,你想怎么玩?为什么?
生:我会找一个和我体重一样的同学玩,这样跷跷板就会平衡,玩起来比较轻松。
师:这位同学用了“平衡”一词,说明跷跷板两边的同学体重是一样重,或者说两边的同学体重是相等的。
(板书:平衡、相等)
师:受跷跷板平衡的启发,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称物体质量的天平。
(出示实物天平)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情景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诱导”出了“平衡”,为“等式”概念的引入做好铺垫。
]
二、操作天平,体验“平衡”的意义
师:看!这就是一台天平。
科学课上见过吧。
谁来说一说天平的使用方法呢?
生:一盘内放物品,另一盘放砝码;当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时,表示天平平衡;放砝码时要用镊子……
师:你的介绍很详细。
这架天平太小,后面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们通过大屏幕看看怎样正确使用天平!
(课件演示用天平称杯子的质量,老师叙述:在天平的左盘内放所称的杯子,右盘内放砝码,不断调整砝码,使天平平衡。
)师:天平的指针指在中央,表示天平平衡了,也就是天平的左边=右边,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个杯子的质量是100克。
(板书:1只杯子=100克)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体会平衡的含义,下面我们要四人一组,用简易天平称物品的质量。
要想更好地完成实践活动,称之前,一定要认真听听活动规则。
(课件出示)师:谁能用洪亮的声音给大家读一读。
生:同学们好,现在我来说一下活动规则:
活动一:拿出一袋物品放入托盘,另一盘放入砝码,调试至天平平衡,则称出该物品的质量;
活动二:再放入另一袋物品一起称,调试砝码至天平平衡,再将称得的结果填入记录单。
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既抓紧时间又遵守规则。
祝同学们活动顺利!
师:老师再送给你们三个字:低、轻、静。
小组合作时声音要低;放物品和砝码时动作要轻;活动结束要静。
孩子们赶快行动吧!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参与指导,约5分钟。
)
[评析: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干什么,怎么做;“低、轻、静”三个字即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
]
师:同学们在称物品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说明大家会合作学习。
现在请小组推荐代表,汇报你们的结果。
生1:我们小组在活动一中称得:大米=20克;在活动二中称得:20+黄豆=70克。
(板书:20克+黄豆=70克)
师:看他们小组听得多认真呀,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哪一个小组跟他不一样,请上来汇报。
生2:我们小组在活动一中称得:黄豆=10克;在活动二中称得:10+绿豆=110克。
(板书:10克+绿豆=110克)
……
师:我刚才看到同学们写出很多像这样的式子,下面我们只选取
其中两个式子来进行研究学习。
师:这些式子都是用等号连接的。
数学上就把“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
它表示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板书:等式)
师:其实,“等式”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在过去已学过的加、减、乘、除运算时就得到许多“等式”,如6×7=42就是等式,你们见过的等式太多了,谁能说几个?
生1:50+30=80、36÷4=9……
生2:75-10=60、20×5=100、14+6=20……(板书:20×5=100)
师:这些式子都表示左右两边相等,所以都是等式。
[评析: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平衡”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等式”,其含义是“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要有分工,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价值,用“一个数学式子表达一次天平称重的结果”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含量,是让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的尝试实践。
]
三、引入未知数,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体验了用天平称物品质量的过程,我们回顾刚才的过程,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
师:刚才称出杯子的质量是100克,现在向杯子里倒水,看发生了什么情况?
生1:天平两边不平衡。
生2:天平一边高,一边低。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向杯子加(倒)了水。
师:我倒了多少水?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倒的水有多少,刚学过的知识,该怎样表示?
生:(异口同声)用字母x表示。
(板书:x)
师:对,这正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知识。
当然还可以用其它字母来表示,如:y、z等都可以。
师:左盘中杯子和水的质量怎样用式子表示呢?
生:100+x。
(板书:100+x)
师:100+x这个式子左盘中水杯的总的质量。
再看天平,你有办法让它平衡吗?
生:在右盘中再加砝码。
师:看,我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哪端重?
生:没有平衡,杯子一端重。
师:这说明杯子加水的质量大于200克。
这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还可以用数学式子简单地表示为:l00+x>200。
(板书:l00+x>200)师:要想平衡怎么办?
生:还可以继续加砝码。
师:我又加了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吗?说明什么?怎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生1:没有平衡。
生2:左盘重,说明杯子和水的质量小于300克。
生3:可以用100+x200,100+x72y+245x+32=4728 [总评:数学教学要要体现生活化,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本课教学按照情景创设—“玩跷跷板”引出“平衡”、组织学生实践“称重”体验“天平平衡”理解“等式”含义、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衡”—“不平衡”—“平衡”理解方程的意义、多层次练习、课堂总结评价五个主要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亲身体验,师生、生生之间讨论交流建立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辨析、表述、讲述等练习方式巩固理解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