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阻抗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总结
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特点及精度_图文.

第如蒋凤仙震用地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特点及精度 , 利用迪克斯公式计算层速度要用均方根速度在浅层较均方根速度低要的校正 , , 而由速度谱得到的却是迭加速度 , , 它在深层则高得多。
因此不能直接引用迭加速度而需作一些必使其接近均方根速度倾角校正迭加速度是地层倾角的函数 , 随地层倾角的增加而增加。
, 当地层倾角较大时 , 就应对迭加速度进行倾角校正 , 消除地层倾角的影响常用的倾角校正公式为‘ 一一〔一△ ‘ 竺二、△ , 为迭加速度 , △为距离内反射层倾斜时间差可由地震剖面读得 , 。
相位校正。
速度谱上的速度峰值点对应的时间不是波的初至相位而是续至相位 , 它使迭加 , 速度比实际的均方根速度偏小 , 这种现象在浅层明显 , 而在深层由于倾角影响这种偏小现象不明显。
相位校正公式为 , 。
一△, 。
一牌。
△为相位校正量。
, 一般取普子波视周期 , 相位校正使迭加速度提高 , , 其提高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以上两项校正可使迭加速度随深度变化的梯度减小从而使层速度降低 , 速度扫描双曲线校正速度谱是用双曲线型的时距曲线对道集扫描而得的迭加速度时距曲线公式为是均方速度 , 由下式确定艺 , △艺△从理论上讲 , 需要用更多项的时距曲线公式增加一项’ , — , 才能描述实际地层中波传播的速度规律 , 至少需给公式如下式‘ 一 , 。
, 可‘ 〔奋‘ , 一〕・式中 , 沼是均四方速度由下式确定二叉△了艺△杏式中项的系数为负 , 致使由式计算的 , 永远小于由。
式计算的用理论的双曲线去符合实际的时距曲线求得的均方根速度必然过大为了校正使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 第卷 , 用理论双曲线求取速度引入的误差 , 用地震侧井平均速度作为控制计算出层速度 , 然后计算均方速度 , 代入公式 , 计算几和几 , 求差△几一毛再代入下式即可计算出速度降低的校正量△一△。
甲‘ 一这样经过校正 , 就把迭加速度校正为均方根速度了。
地震资料处理期末总结

地震资料处理期末总结一、引言地震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引起的。
地震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还对地质灾害预测、环境监测、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对地震资料的准确分析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次地震资料处理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现将本次地震资料处理的主要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如下。
二、资料获取本次地震资料处理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观测站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地震仪器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仪器记录的参考波形资料、观测站记录的旁路波形资料以及其他补充资料。
我在课程学习期间,通过收集这些资料,对地震的发生和传播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三、资料预处理在进行地震资料的分析之前,需要对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过程包括:数据录入、数据质量评估、数据清洗、数据修正和数据校准。
我在预处理过程中,首先进行了数据录入,将原始地震波形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并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剔除掉质量较差的数据。
然后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杂乱的噪声信号。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修正,对可能存在的异常值进行修正,并根据参考波形进行数据校准,使得地震波形数据具有更精确的信息。
四、资料分析在进行地震波形分析之前,我对地震资料进行了特征提取和数据预处理。
然后,我采用了谱分析、小波变换、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地震波形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谱分析中,我通过计算谱线的频率分布和能量密度,得到了地震波形的频谱特征,揭示了地震波形的频率成分。
在小波变换中,我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地震波形进行分解和重构,得到更加精细的时间-频率图像。
在模式识别中,我通过计算各种特征参数,对地震波形进行分类和识别,建立了地震波形的模式库。
在统计分析中,我通过统计不同地震波形的特征参数,得到了地震波形的统计特征,为地震资料的处理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资料处理结果通过对地震资料的准确分析和处理,我得到了丰富的处理结果。
地震数据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背景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的分布规律、特点以及地震灾害的影响,本报告对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地震发生的基本情况,为地震预测、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本报告所涉及地震数据来源于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地震目录。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1. 地震活动概况(1)地震频次:根据地震目录统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约5万次,7级以上地震约10次。
(2)地震分布: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等板块边缘地区。
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
(3)地震震级:地震震级分为九个等级,其中7级以上地震为强震,具有破坏性。
本报告主要关注7级以上地震。
2. 地震时间分布(1)年度地震数量:从年度地震数量来看,地震活动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地震活动呈上升趋势,2004年、2011年、2015年等年份地震数量较多。
(2)月度地震数量:地震活动在月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我国地震主要集中在6-8月份,这与我国西南地区的雨季有关。
3. 地震震中分布(1)地震震中分布特征:地震震中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板块边界特征。
在板块边缘地区,地震震中较为密集,而在板块内部地区,地震震中较为分散。
(2)地震震中集中区域:我国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北地区(如新疆、青海、甘肃等)、华北地区(如北京、天津、河北等)。
4. 地震灾害损失(1)地震灾害损失情况:地震灾害损失主要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等方面。
以7级以上地震为例,我国地震灾害损失巨大,每次地震都会造成数百人伤亡、数千亿元财产损失。
(2)地震灾害损失与地震震级的关系:地震震级越高,地震灾害损失越严重。
据统计,7级以上地震的灾害损失占我国地震灾害总损失的90%以上。
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综述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 8 5 8 5 ( 2 0 0 7 ) 0 6— 0 4 2 8 —0 5
地 震 地 层 压 力 预 测 综 述
孙武 亮, 孙 开峰
( 中国 石油化 工股份 有 限公 司石 油勘探 开发 研 究 院南京 石油 物探研 究所 , 江苏 南京 2 1 0 0 1 4 )
维普资讯
第 3 O卷第 6期
2 0 0 7年 1 2 月
勘探 地球 物理进展
Pr o g r e s s i n Ex p l o r a t i o n Ge o p h y s i c s
Vo 1 . 3 O. No . 6 De c ., 2 0 0 7
上覆 地层 压力 可 以通 过 已钻 井 的视 密度 测 井 资 料 等多 种途 径求 得 , 只要设 法求 出垂 直有 效应 力 就可 以确 定地 层孔 隙 压 力 。饱 和 多 孔 介 质 的 有效 应 力 无法 直 接测量 , 只有通 过测 量其 产 生 的结 果来 间接 地计 算其 值 。所 以确定 地 层 孔 隙 压 力 的 关键 是 如
起 的地层 高 压 。
地 层欠 压 实 可 以引起 有 效 应 力不 增 加 或 者增 加 缓慢 , 但不 会 引起 有 效 应 力 的 降 低 ; 孔 隙 流体 体 积 膨胀 可 以引起 有效 应力 的降 低 , 进 而导 致 速度 曲
线 的倒 转l _ 】 ] 。
地 层高 压对 地层 岩石 物性 会 产生相 应 的影 响 , 表 现在 承受 高 压 的介 质 比同 一 深度 的正 常压 实 部
分表现出如下的性质 : ①更高 的孔隙度 ; ②更低的 体 积 密度 ; ③更 低 的有效 应力 ; ④ 更高 的温 度 ; ⑤ 更 低 的层速 度 ; ⑥ 更高 的泊 松 比 ] 。
【2019年整理】地震波阻抗反演和储层预测

– 基于地震道,地震数据是唯一输入,是一种递 归算法,反演结果的带宽决定于地震带宽。
层块反演(Layer-based or blocky inversion) 稀疏脉冲反演(Sparse spike inversion) 最小平方反演(Least-squares inversion)
层块、稀疏脉冲和最小平方三种方法,在 某种程度上都能消去子波,消除调谐效应, 提高分辨率。
波阻抗反演的目标函数
OBJF 反射系数约束 地震记录匹配 测井曲线匹配
R: 反射系数序列
D: 地震道数据
S:合成地震记录 Z: 波阻抗 T: 合成波阻抗测井 Λλ:阻尼系数 αα:阻尼系数 Blocky L1 Sparse Spike Lp Model-Based L2
基本原理
– 计算道积分,得到一个反映局部波阻抗变化的高频估 计; – 将根据层速度或声波测井估计的低频波阻抗成分叠加 到道积分结果上,得到时间域的宽带波阻抗反演结果
如果把密度看作常数,则波阻抗反演结果,可以 看成是虚速度曲线(Pseudo-Velocity)
递 归 反 演 流 程
层块反演(Layer-based or blocky inversion)
alpha=0.6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10 0 -10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alpha=1.5
alpha=1.0
0
0.2
0.4
0.6
0.8
由于反演后便于地震解释,可以补偿反演耗费的 时间,提高地震解释的效率。 由于测井输入的分辨率高,地震数据的井约束反 演有可能得到比地震数据更高的分辨率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研究技术总结报告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2006年11月编写人:李洪伟参加人:孙超刘小明雷正义代群初审人:鞠德审核人:姚忠义目录第一部分概述 (1)第二部分地层压力预测的基本原理 (2)2.1 基本概念 (2)2.2 异常压力成因及影响因素 (3)2.3 地层压力预测基本原理 (5)第三部分地层压力计算主要方法 (6)3.1 地层孔隙压力计算方法 (6)3.2 地层破裂压力计算方法 (12)3.3 地层坍塌压力计算方法 (14)第四部分DrillWorks软件基本用法及地层压力预测实例 (16)4.1 DrillWorks软件预测地层压力的基本流程 (17)4.2 软件的用法及地层压力预测实例 (17)4.3 地层压力预测工作量 (33)4.4 地层压力预测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 (33)第五部分DrillWorks软件的二次开发应用典型实例 (35)5.1 利用室内岩心可钻性试验建立数学模型 (35)5.2 利用UDM/UDP编辑器进行可钻性计算程序开发 (36)第六部分结论及建议 (37)6.1 结论 (37)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7)第一部分概述地层压力是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多年以来,石油行业一直致力于不同油藏条件下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的研究,并形成了预测、监测地层压力的技术理论。
钻井工程所谓的地层压力是“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坍塌压力”的总称。
准确的地层压力剖面预测是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是确定钻井井身结构、钻井液密度、钻井井控及完井等工艺不可缺少的关键数据。
只有准确掌握地层的三压力剖面,才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油气层保护技术措施,并且确保钻井施工的安全顺利。
在新探区或未探明地层条件下的地层压力预测尤为重要,因为在钻穿未知高压层时,地层压力的失控会引起井喷、钻机烧毁和油气藏的严重破坏。
孔隙压力预测不准的案例:吉林油田在昌31井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地层中存在的高压认识不清,钻井过程中的钻井液密度明显偏低,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实际地层压力系数达到了1.23g/cm3,在钻井施工中发生了井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基于VSP资料的地层压力预测

多 ,常 分为测 井法 和地震 法 。多年 来 ,不少 国内外 学者 对如 何提 高地震 法预 测地层 压力 的精 度进行 了大 量 研究 ,研 究结果 表 明影响 预测精 度 的主要 原 因为地 震资料 分辨 率不 高 、地 层层 速 度估 算 精度 过低
和预测 方法 的不合 理 。要 从 根本上 解决 地震 法预测 地层 压力 精度 的问题 ,关键 是 取准层 速度 ,提 高求取 精度 。VS P即垂直 地震 剖面 ,是一 种地震 观测 方法 ,它 不仅 能接 收 上行 波 、下 行波 ,而且 能接 收 横波 ,
基 于 VS P资 料 的 地 层 压 力 预 测
李 敏 ,练 章 华 ,林 铁 军 冯 星铮 ,差 舀业 ,李 孝 军 ( 由"j r rN ' -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 验室, 成都 。。0) 点实 四川 ’ 0
[ 要 ] 讨 论 了复 杂地 质 条 件 下 利 用 VS ( 直地 震 剖 面) 资料 预测 地 层 压 力 的 原 理 和 方 法 。该 方 法 主 要 摘 P 垂 利 用 V P资 料 下 行 波 的初 至 时 间, 直 接 测 量 出地 震 波 在 垂 直 方 向上 的旅 行 时 和 速 度 随 深 度 的 变 化 ,进 而 S 计 算 出地 层层 速 度 ;然 后 基 于 等 效 应 力 原 理 和 地 层 压 实 平 衡 原 理 建 立 地 层 正 常 压 实 趋 势 线 ,最 后 采 用 等 效 深度 法 预测 出地 层压 力 。对 塔 里木 油 田群 库 恰 克 构 造 带 群 4井 、群 5井 和 群 6井 的 VS P资 料 进 行 了分 析 , 采用 直 线 法 求得 每 口井 的地 层 层 速 度 ,利 用 等 效 深 度 法 对 3 口井 进 行 地 层 压 力 预 测 。 预 测 结 果 表 明 利用 V P资 料 来 预 测 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压 力 精 度 高 、 误 差低 , 对研 究该 领 域 或该 区块 地 层 压 力 具 有 重 要 的指 导 意 义 。 S [ 键 词 ] 垂 直 地 震 剖 面 ( P ;层 速 度 ;等 效 深 度 法 ; 地 层 压 力 关 VS )
地层压力预测方法总结

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摘要目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图解法和公式计算法两大类10余种。
本文对各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压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改进措施,经J1.K地区的实测资料的验证,效果良好。
主题词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正常压实异常压实引言众所周知,油气层的压力是油气层能量的反映,是推动油气在油层中流动的动力,是油气层的“灵魂”。
因此,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研究油气层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油气田勘探中,研究油气层压力特别是油气层异常压力的分布,以及预测和控制油气层压力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安全快速地钻进,而且可以正确地设计泥浆比重和工程套管程序;同时也可以帮助选择钻井设备类型和有效安全正确的完井方法等。
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功率以及油气田的勘探速度等问题。
其次,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准确的压力预测以及认真而系统的油气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发现新的油气层,而且对于了解地下油气层能量、控制油气层压力的变化,并合理地利用油气层能量最大限度地采出地下油气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少年来,人们在异常地层压力(这里主要指异常高压或超压)预测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然而直到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岩石物理研究的不断深人以及地震技术的不断提高,才真正使得地层压力的地震预测成为现实。
对于异常高压地层,一般表现为高孔隙率、低密度、低速度、低电阻率等特点,因此,凡是可以反映这些特点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均可用于检测地层压力。
但是,由于各种测井方法均为“事后”技术,这就使得在初探区内利用地震方法进行钻前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地震地层压力预测还可以提供较测井方法更为丰富的空间压力分布信息。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主要是利用了超压层的低速特点,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出现超压带时,将伴随出现层速度的降低。
地震知识总结(精选5篇)

地震知识总结(精选5篇)地震知识总结(精选5篇)地震知识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地震知识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地震知识总结(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地震知识总结篇1地震知识总结一、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这些能量包括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波的传播等。
地震发生时,震源处的岩石会受到极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其破碎和移动,产生地震波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它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使地球表面产生震动和地面破裂。
二、地震预测和预防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挑战,但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地震预测主要包括地质方法、地震学方法和地球物理学方法。
此外,一些预测方法包括利用卫星数据监测地壳运动、地震活动性分析等。
地震预防方面,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地震预警系统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加强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来提高。
地震预警系统则可以在地震发生前,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区发布警报,以便人们有时间采取措施,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
三、地震应急响应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应急物资调配。
地震应急响应包括搜索幸存者、评估地震影响、提供紧急救助和开展恢复重建工作等。
在地震发生后,应尽快向受影响地区提供救援物资和人力支持,以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总之,地震是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了解地震基础知识,加强地震预防和应急响应,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
地震知识总结篇2地震知识总结:一、地震前兆1.地震前,一些动物会有异常反应,比如老鼠搬家、鸡鸣狗叫、蛇过道、猫跳架,海鱼翻跃,鸽子不飞,鸽哨声音沉闷。
2.震前地下水也会异常,比如突然干涸或突然喷水,井水水面或油面升降。
3.地震前,气象也会异常,比如震前闷热,阴雨或大雾。
二、地震常识1.地震的三个要素:震级、震源、震源深度。
2.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地震资料地层压力预测技术与方法

地震资料地层压力预测技术与方法摘要:地层孔隙压力在地质勘探、油气钻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中的重点和难点,展开针对性研究,在压力预测模型建立和压力预测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提高了压力预测精度。
关键词:压力预测地震速度压力模型前言地层孔隙压力做为在地质勘探、油气钻井和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的地质参数,对于保证钻井安全、提高钻探效率、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在生产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一、地层压力预测技术概述1.地层压力基本概念1.1常见的压力概念1.1.1静液压力由液柱重力产生的压力。
它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头的垂直高度成正比。
1.1.2上覆岩层压力某一深度以上地层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总重力产生的压力。
1.1.3地层孔隙压力指地层孔隙中流体(油、气、水)所具有的压力,亦简称孔隙压力。
1.1.4有效应力二、精细压力预测模型建立1.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模型正常压实趋势线关系到压力预测值的准确与否,建立正常压实趋势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用区域内已钻井的测井声波速度资料进行统计校正,将这些速度数据拟合回归出一条区域的速度随深度变化的趋势线,即是正常压实趋势线。
以王58井区为例,进行了该井区精细的正常压力趋势线的回归。
利用井径曲线对泥岩声波进行校正,得到处理后的泥岩声波时差,参考钻井液密度、实测压力等钻、测井确定合理的正常压实段,回归正常趋势线。
2.建立上覆岩层压力梯度模型3.建立高精度平均速度模型精确的时深转换是确定异常压力段的起始和终止深度准确与否的重要因素,进行时深转换平均速度是关键。
单井压力预测的时深转换平均速度可以由以下得到:vsp速度,声波速度,速度谱转换平均速度,合成记录标定后导出速度。
以新利深1井、渤深8井和车66井为例,进行了四种平均速度时深转换后的误差分析。
地震波阻抗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地震波阻抗资料预测地层压力1968年,潘贝克提出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
随着岩石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地震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地震技术预测地层压力成为可能,其精度大幅度提高。
在地震压力预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是地震速度谱资料和地震反演得到的地震波阻抗资料。
由于地震速度谱资料在纵向上测点较少,不能满足压力精确预测的需要。
反演波阻抗资料在纵向上是连续的,可用的信息较多,是压力预测的主要基础资料。
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地层的岩性、岩层的压实程度、岩层的埋藏深度以及岩层的地质时代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加大而增加。
因此,同样岩性的岩石,埋藏深、时代老,要比埋藏浅、时代新的岩石波传播速度要大。
但在高压地层段内,由于岩层孔隙空间充填气体或液体,压力的增大和岩石密度的减小,使波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要低于在岩石骨架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因而,孔隙度和波传播速度有反比关系,即同样岩性岩石,当孔隙度大时,其速度相对较小。
孔隙度的变化意味着岩石密度的变化,它同密度亦有反比的关系,即孔隙度变大,密度相对减小。
因此,速度的变化实际随岩石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综上分析,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埋藏深度、岩石沉积年代和岩石密度有正比关系,与岩石孔隙度变化成反比关系,这些特性与常规声波测井的规律性是一致的,因此,用地震波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理论是可行的。
异常高压地层具有高孔隙度、低密度的特点,因而在地震速度上具有低速的特征。
在浅层正常压实带,地震层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但是,若在地下某一深度出现异常高压,则表明该深度的地层处于欠压实状态,其孔隙度比相同深度处正常压实的孔隙度高,地震层速度比相同深度处正常压实的地震层速度小。
利用这一特征,即地震层速度在同一深度上处于异常压实带和处于正常压实带的差异,可以定量的计算地下地层压力。
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常用的有图解法和公式法两大类。
地层压力

第三,在欠平衡钻井条件下,Δ P的微小变 化可引起岩石强度显著的变化,也就是说 本模型对异常压力地层反应非常敏感。
3) 地层孔隙压力计算
有了井底压差就可以用下式来计 算地层孔隙压力梯度。
Gp ECD p /(TVD Cf )
井号
Q002 Q002 Q002 Q3 Q3 Q001A Q001A J1
井深 (m)
3560 4098 4777 3360 3990 3360 4480 3820
岩石强度法 dc 指数法预测值一实测值对比
实测压力梯
岩石强度法
Dc 指数法
度当量密度 压力梯度
误差 压力梯度 误差
(g/cm3)
(g/cm3)
dp指数法
1.dc指数法
dc指数法是在机械钻速法的基础上提出来
模式
dc
lg( 3.282) NT
n
lg( 0.684W ) m
D
T--钻时,min/m
N--转盘转速,r/min W--钻压,KN D--钻头直径,m
ρ n--地层水密度,g/cm3 ρ m--实际使用的钻井液密度, g/cm3
纵波在地层中传播速度表示如下:
式中
v2
E
e
(1
1 )(1 2)
--岩石波松比.
从上式可以看出,纵波传播速度与岩石密度. 弹性系数等有关.而岩石密度和弹性系数又 取决于岩石性质.结构.空隙度以及埋藏深度 等.因此,不同的地层岩性就有不同波速.这样, 只要能测得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就能
根据实际钻速和泥浆密度,求出各岩层的压 实性系数c值.
地震系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我国作为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系统在地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告对地震系统进行总结,旨在全面回顾过去的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未来地震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地震系统概述1. 地震监测系统地震监测系统是地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实时监测地震活动,为地震预警、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
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包括地面观测网、卫星观测网、数字化观测台网等。
2. 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监测数据,对地震发生进行实时预测和预警,为人们提供宝贵的逃生时间。
我国地震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短临预警、中长期预警和灾后评估预警。
3.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地震应急响应系统负责地震发生后的救援、救灾、重建等工作。
该系统包括应急指挥、救援队伍、物资储备、通信保障、技术支持等环节。
三、地震系统工作总结1. 地震监测工作近年来,我国地震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地面观测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卫星观测网逐步完善,数字化观测台网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地震监测,我国成功捕捉到多次地震前兆,为地震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地震预警工作我国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预警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短临预警已实现部分地区覆盖,中长期预警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
地震预警系统在多次地震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逃生时间。
3. 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救援队伍、物资储备、通信保障、技术支持等环节高效运转。
在地震救援工作中,我国成功救助了大量受灾群众,减少了人员伤亡。
四、存在的问题1. 地震监测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地震监测系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监测设备老化,监测能力有限。
2. 地震预警技术有待提高我国地震预警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预警准确率和覆盖率仍有待提高。
3. 地震应急响应体系不完善地震应急响应体系在救援队伍、物资储备、通信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应急响应效率有待提高。
地震资料处理复习总结(第1-6章)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第一章~第六章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 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一维谱分析数字地震记录中,每个地震道是一个按一定时间采样间隔排列的时间序列,每一个地震道都可以用一系列具有不同频率、不同振幅、相位的简谐曲线叠加而成。
应用一维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地震道的各个简谐成分;应用一维傅里叶反变换可以将各个简谐成分合并为原来的地震道序列。
连续函数正反变换公式:dt et x X t i ωω-∞∞-⎰=)()(~ 正变换 ωωπωd e X t x t i ⎰∞∞-=)(~21)( 反变换 通常由傅里叶变换得到的频谱为一个复函数,称为复数谱。
它可以写成指数形式 )()()(|)(~|)(~ωφωφωωωi i e A e X X ==式中)(ωA 为复数的模,称为振幅谱;)(ωϕ为复数的幅角,称为相位谱。
)()()(22ωωωi r X X A +=,)()(tan )(1ωωωφr i X X -=(弧度也可换算为角度)离散情况下和这个差不多(看PPT 和书P2-3)一维傅里叶变换频谱特征:1、一维傅里叶变换的几个基本性质(推导)线性 翻转 共轭 时移 褶积 相关(功率谱),P3-72、Z 变换(推导)3、采样定理 假频 尼奎斯特频率,tf N ∆=21二维谱分析二维傅里叶变换),(k X ω称为二维函数),(t x X 的频——波谱。
其模量|),(|k X ω称为函数),(t x X 的振幅谱。
由),(k X ω这些频率f 与波数k 的简谐成分叠加即可恢复原来的波场函数),(t x X (二维傅里叶反变换)。
如果有效波和干扰波的在f-k 平面上有差异,就可以利用二维频率一波数域滤波将它们分开,达到压制干扰波,提高性噪比的目的。
二维频谱产生空间假频的原因数字滤波在地震勘探中,用数字仪器记录地震波时,为了保持更多的波的特征,通常利用宽频带进行记录,因此在宽频带范围内记录了各种反射波的同时,也记录了各种干扰波。
地震资料处理期末总结范文

地震资料处理期末总结范文一、引言地震是一种地球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很大。
地震的监测和资料处理在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地震资料处理课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地震监测和资料处理的理论知识,并学会了使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和工具。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地震监测和资料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将对我的学习总结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资料处理方法1. 数据获取在地震监测和资料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地震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地震仪器获取的地震波形数据、地震定位数据和震级数据等。
数据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三种:实地观测、近地面监测和远地面监测。
在实际操作中,我主要使用近地面监测方法获取数据。
2. 数据处理地震数据处理是地震监测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去除噪声和干扰。
然后,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窗口选择、标定和检查等。
最后,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地震参数和相关信息。
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根据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得出与地震相关的信息和结论的过程。
通过对地震波形的分析和解释,可以确定地震的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和震源位置等。
同时,还可以分析地震破裂过程和地震活动规律,为地震预测和地震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践案例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参与了一个实践案例的处理工作,该案例是对某地区的一个地震事件进行资料处理和解释。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获取:获取了该地区的地震波形数据、震相数据和震级数据等。
2. 数据处理:首先对原始地震波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了噪声和干扰。
然后,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和震级等参数。
3. 数据解释:通过对处理后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确定了该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和震级,并分析了地震破裂过程和地震活动规律。
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总结

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总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及时预警和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一直处于不断创新和改进之中。
本文将就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展望。
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在技术手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传统的地震监测手段主要依靠地震仪、地震台网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等信息进行判断。
然而,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逐渐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地震电磁学、地震云图、卫星遥感等。
这些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减灾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然而,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地震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自然现象,其预测困难度较大。
目前的地震预报主要是通过监测地震活动的变化来进行预测,但是地震活动的变化与地震发生的关系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其次,地震预报的时效性需要加强。
地震发生前的预警时间越长,人们的避险行动就越有时间,从而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
因此,如何提前预警地震,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反应,是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地震预报的可靠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是评估其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地震预报的可靠性也是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的重要任务。
展望未来,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问题解决。
首先,要加强地震监测设备的更新和改进,提高地震监测的准确性。
其次,要加大对地震预报技术的研究力度,探索新的地震预报方法,提高预报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此外,要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预警的覆盖率和准确性,为人们提供更长的预警时间。
总之,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在技术手段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准确性、时效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未来,中国地震预报监测工作将继续努力,加强技术创新和问题解决,为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提供更为可靠的预警和减灾措施。
200509-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和展望

第20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ol .20 N o .32005年9月(页码:814~817)PROGRE SS I N GEOPHYS ICSS ep . 2005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和展望张卫华1,2, 何 生1, 郭全仕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430074;2.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南京210014)摘 要 综合介绍和评价了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的各种方法,认为目前提高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精度的根本方法是提高速度分析的精度和获得有针对目标区块的经验公式;同时详细分析了获取压力预测速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能的陷阱;提出利用声波时差等测井资料和实测压力资料获得单井压力模型,并应用单井压力模型指导速度拾取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基本排除各种非压力因素造成的速度异常.关键词 压力预测测井,地震,单井压力模型,经验公式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903(2005)03-0814-04T h e m e thod s and h eadw ay fo r pre s su re pred ic t ionZ HANG W e i-hua1,2, HE Sheng 1, GUO Quan -shi2(1.Chi na Universit y of G 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 hi na ;2.Instit u t e of G eophysical Prospecti ng ,Nanj ing 210014,C hi na )Ab s tra c t The curren t m ethods pred icting the for m a tion pressure a re ana lyzed .The conclusion sho ws tha t pressure pred ict ion w ith the constra ints of we ll is not a good idea.In order to i m prove the precis ion of seis m ic pred iction ,the precision of velocity ana lys is m ust be i m p roved and the e m p irica l f or m u la m ust be su itab le to the researched zone .The pressure concept m ode l is proposed so a s to ga in h igh p recis ion velocity.The pra ctice ha s confir m ed that the velocity ana lys i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sure concept m odel is one of good m ethods to i m prove precision of pressure pre-d iction.K e yw ord s pressure pred iction ,log ea rthquake ,pressure concept m ode l ,e m p irica l for m u la收稿日期 2005-01-10; 修回日期 2005-03-20.作者简介 张卫华,男,1972年生,就职于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现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和地震勘探方法研究.(E -m a il :w ei huas h @yahoo .co )0 引 言自Pennebaker1968[1]年在《world oil 》上发表“S e is m ic da ta depth m agn itude of abnor m a l pres-sures"论文以来,地球物理方法预测异常地层压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D utta.N.C [2](1987)综合概括了不同开发阶段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和所需的地球物理资料;归纳起来,地球物理资料预测地层压力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井参数预测压力和地震资料预测压力.井参数包括钻井参数,测井参数和压力测试参数;钻井预测压力常用的方法有穿透率,随钻测井,随钻地震,泥浆气切割,井桶压力,流线温度等,测井参数预测是从测井资料中提取能反映地层压力变化的参数,主要包括密度,孔隙度和温度等参数,常用的测井资料包括声波时差、电阻率、电导率和中子;地层压力测试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测定压力的方法,主要有重复地层测试,钻杆测试和压力计[3].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目前主要是基于实验和实例研究的经验公式,其物理基础是异常压力与速度的对应关系[4].井参数预测压力由于其事后性和局部性,在钻前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由于其前瞻性和全局性,已成钻前压力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1 地震资料预测压力的基本方法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按其侧重点大致可分为2类:Ⅰ.理论公式法,利用岩石体变模量与地层速度的关系推导出压力与地层速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地层速度计算地层压力.Ⅱ.量版法将速度与地层压力制成量版,将速度投影到量版,即查得相应的压力.Ⅲ.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是目前3期张卫华,等: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和展望运用得最多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有Ea ton(1972)法、D utta(1986,2002)法,F illippone法(1979,1982), Lee et.a l(1997)法和基于实验模拟的经验公式.E a ton[5]的方法基于沉积压实作用,适用于砂泥岩沉积系列;D u tta[6,7]将地层压力看作温度、页岩比率和成岩作用的函数;F illippone[8](1979)的经验公式是针对墨西哥湾,适用于特定的地区,1982[9]提出改进式,引入一个系数,该系数在不同的地区取不同的值,可通过井数据校正,克服了先前公式的局限性; Lee et.a l[10]将超压作为孔隙度和水深的函数.基于实验模拟的经验公式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但研究深入而广泛,B race et a l[11](1968)建立了地层压力与渗透率的关系,E lberhart-Phillips et a l.[12] (1989)建立了声速与有效应力、孔隙度和黏土矿物含量之间的统计关系,Y il m az et a l[13](1994)建立了裂缝性岩石中孔隙压力与渗透率的关系.目前在我国用得最广泛最为成功的经验公式是F illippone 法及其改进式.由于用常规速度分析获得的压力资料的精度有限,一些后来的学者用测井或测试资料对地震预测进行约束.张世晖(2002)用惩罚函数法约束地层压力预测[14];另一学者王兴岭[15](2002)通过井约束反演获得波阻抗数据体,然后根据波阻抗与速度的关系获得层速度数据进行压力预测[8].这两位学者用到的经验公式均为F illippone公式.对于张世晖的方法,我们不大赞同,其理由是不同的构造区块可能发育不同的压力系统,同一构造区块内的压力系统也可能不同,尤其在地质特征异常复杂的我国,用单井实测压力约束地震速度预测的压力可能直接导致我们用一个压力系统内的压力去约束另一个压力系统内的压力,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王兴岭提高速度精度的思路是对的,但是井控下的波阻抗反演在理论上并不能提高速度的精度,反而会掩盖速度分布的真实情况.从目前国外的文献看,强调用井约束压力预测的学者很少,其原因在于没有人确切知道约束出来的结果是否比不约束更能反映真实的压力分布情况.近年来用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还有A VO (L indsay和To wner,2001)[16]和4D地震(Tura和Am izadeh,1999)[17]等.以上所有方法的精度最终都要归结到速度和经验公式的适应性上来.2压力预测的速度分析围绕如何获取精确的速度,许多地球物理学家作出了极大的努力.Du tta.N.C和Ray.A (1997)[18]提出了一个拾取高精度速度的流程,其核心是在地质模型(主要指构造模型)控制下,利用叠前偏移数据拾取叠加速度,获得高精度的速度数据. Lee et a l(1999)[19].认为在速度横向变化大和地层倾斜时运用D ix公式不能将叠加速度转换为真正的层速度,而且当叠加速度随深度降低时,用D ix公式转换而来的层速度预测压力极不稳定,认为用层析反演的方法获得的层速度在横向和垂向上更为精确.B azylev(1987)[20]用中子伽玛射线测井或热中子测井资料求取纵横波速度,该方法在岩性变化剧烈地区取得了满意的成果.K er i m ove et a l.(1996)[21]利用电阻率测井获取声速度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要准确的拾取反映地层压力的速度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1)常规处理速度拾取与压力预测速度拾取的关系压力预测速度拾取要反映压力对速度的影响,而常规处理速度的拾取是为了突出地层信息.图1显示了常规处理速度拾取与地层压力预测速度拾取的区别;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一差别将导致压力出现偏差甚至错误.2)非压力因素造成的速度异常与异常压力造成的速度异常差别要精确的预测地层压力,速度拾取时必须排除非压力因素造成的速度异常;主要的等效因素有岩性变化和气体填充造成的速度异常,它们与异常压力造成的速度异常非常相似,气体填充造成的速度异常可通过纵横波分析加以识别(图2),岩性造成的速度异常可通过井资料加以解决.我们借鉴D utta.N.C速度分析思想[4],提出以测井(实测)压力建立单井压力模型,以压力模型指导速度分析,该方法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各种等效效应,能获得真正反映压力特征的速度资料.建立单井压力模型时,要注意区分封闭超压系统和半封闭超压系统,对封闭超压系统,拾取超压上下界面的叠加速度即可;对半封闭超压系统,要将单井分析得出的异常压力段以比较合理的尺度细分为一系列的层段,类似如地质上的小层(图3),以此指导速度的拾取.单井模型指导下的速度拾取的基本步骤:①建立单井的压力系统概念模型利用单井压实资料建立单井的压力系统概念模型,详细分析压力对井旁道速度的影响,提取压力在速度谱上的响518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20卷图1 压力模型指导下的速度拾取与常规速度拾取对比(红线为压力预测速度,白线为常规处理速度)F ig.1 N or m a l velocity ana lys is co m pa red w ith velocityana ly sis under the constra in t of pressure m ode l(black line for pressure predicti on vel ocity,white line for nor m a l vel ocity analysis)图2 利用纵横波区分气体填充和异常压力产生的速度异常(据E.A m i nzadeh ;G.V .C hilinga r 和J .O.Robertson JR .2002)F ig .2 Abnor m a l velocity caused by gas in j ection andabnor m a l pressure can be d ist ingu ishedby co m press iona l wave and shea r w ave图3 单井压力模型(左:封闭压力系统,右:半封闭压力系统)F ig .3 W ell pressure m ode l(Left :full-co mparted pressure syste m,R i ght :ha lf-c o m pa rtedpressure s yste m )应特征;②以井旁速度分析作为指导和在地质模型的控制下,拾取所需的叠加速度;③对叠加速度进行分析和平滑;④利用D I X 公式求取层速度;⑤平滑层速度.获得层速度后,利用Ph illippone 经验公式改进式(1982)[9]计算地层压力.该方法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xx 地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成果将另行发表.3 经验公式国外学者针对特定实例或一定范围内的样品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或针对一定的地质模型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的适应范围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但我国目前几乎没人开展针对性的工作,要么全盘照搬国外的经验公式,要么对国外的经验公式加以改进.云美厚[22]在F illippone 公式中引入了一个校正系数,使JLK 地区压力预测对井的平均误差由F illippone 公式的12.98%下降到1.05%;由此可见经验公式的针对性是提高地震预测压力精度的决定因素之一.如果能获得针对我国特定地区特殊地质情况的经验公式,相信将极大推动我国钻前压力预测的发展.4 展 望地震资料预测地层压力的发展将继续围绕获得高精度的速度和针对性的经验公式展开.异常压力6183期张卫华,等: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和展望成因研究将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结合成因分析的地震资料预测压力方法能排除非压力因素造成的异常压力假象,大幅度的提高压力预测的精度.针对异常压力形成机理的物理实验将进一步加强,但地下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的适应性普遍不强,基于目标区块统计分析得出的经验公式仍将压力预测的主要手段.4D地震能获得储层的动态压力,是下一步工作的方向之一.多波多分量技术是提高压力预测精度的有力手段之一,在钻前压力预测中应大有可为.参考文献(R eferences):[1]ennebaker E S J R.Se is m ic da ta depth m agnitude of abnor-m a l pressures[J].Wor l d OIL,June,1968,73~77.[2]Dutta N C.G eopressure Soc Pet Eng[J].Geophys ReprintSer,1987,7.[3]邱楠生,康永尚,樊洪海,等.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温度压力和油气分布相互关系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1999,42(6),375~379.[4]范景辉,杨晓松.岩石波速温度和压力系数的测量方法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3):525~532.[5]Ea ton B A.Graphica l M ethod pred icts geopressure w orl d w i de[J].W orld O il,1972,51~56.[6]Dutta N C.Shale c o m pacti on,buria l d iagenesis,and geopres-sures[A]:a dyna m ic model,res u lts and so m e results[C].In: J.Burr us(Ed).Ther m a l M odeli ng in Sedi m enta ry B asins.1986.[7]Dutta N C.D eep w ater geoha zard predicti on using prestack in-version of l a rge offset P-wave data and roc k m odel[J].Lead i ng edge geophys.2002,21(2):193~198.[8]F illippone W R.On the pred iction of abnor m a ll y pressuredsed i m entary rocks f ro mseis m ic da ta.OT C.1979.[9]F illi ppone W R.E sti m a tion of for m ation para m eters and thepred iction of overpress ure f ro mseis m ic data[J].T he SEG Re-searc h Sy m p,G eopressure stud ies.1982,10.[10]ee S,R eilly J,Lo we R,B rod ie S.A ccurate pore pressureand frature pressure pred iction using seis m ic velocities—ana i d to deep w ater exp l orati on and drilling design[J].SEGAnnua l m eeting,Expanded abstracts.1997,2013~2016. [11]B race W F,W a lsh J B,Frangos W T.Per m eability of gran iteunder h igh press ure[J].J G eophys R es,1968,95:19279~19289.[12]E lbert-Philli ps D,H an D H,Zobak M D.Em pirica l relation-ships a mong seis m ic velocity,eff ecti ve pressure,porosity,and clay content i n sandstone[J].G eophysics,1989,54(1):82~89.[13]Y il m az O,Nolen-hoekse m a R C,Nur A.Pore press ure pro-files i n fractured and c o m pacted roc ks[J].Grophys Prospec-ting,1994,42:693~714.[14]张世晖,刘天佑,晏银华.惩罚函数法井约束地层压力预测[J].石油物探,2004,33(3):284~288.[15]王兴岭,冯斌,李心宁.井约束地震压力预测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37(4):391~394.[16]L indsay R O,To wner B.Pore pressure infl uence on rockproperty and reflectiv ity m odeling[J].Lead ing Edge Geo-phys,2001,20(2):184~187.[17]Tura A,A m inzadeh F.D yna m 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 onand seis m ica lly constra i ned production opti m iza tion[A]:Anoverv ie w[C].SEG.69th annu l m eeting,1999.[18]Dutta N C.Press ure predicti on f ro mse is m ic da ta[A]:i m pli-ca tions f or seal d istr i buti on and hydrocarbon exploita tion inthe deep w ater Gulf of M exico[C].NPF Specia l Publicati on7:Nor w eg ian Petroleu m Society,1997,187~199.[19]Lee S,Sha w J Ho R,Burger J,S i ngh S,Troyer B.Illu m i-na ting the s hado ws[A]:to m ography,attenuation,and porepressure processing i n the South C aspian S ea[C].J Pet S ciEng,1999,29:221~238.[20]B azylev A P.E sti m ation of sonic vel ocities on the bas is of ge-ophysical investiga tions of boreholes in W ester n S iberia[J].Investi gations on the basis of M utli_wave se is m ic Exp l orati onTr Inst Geol G eofis Akad Nauk SSSR.Novosibirs k,1987,109~140.[21]Ker i m ove K M,Ch ilingar G V,K atz S A.E sti m ation of son-ic velocity in sha le in abnor m a ll y pressured f or m a tion fro mre-sisti v ity da ta[J].J Pet Sci Eng,1996,15:375~377.[22]云美厚.地震地层压力预测[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4):575~586.718。
地震孔隙度和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式中 ,Ri 为界面反射系数 ,ρi+1和ρ i为界面两侧介质的 密度,Vi+1和Vi为界面两侧介质的速度 ,Zi+1 和 Zi 为界 面两侧介质的波阻抗。
二、递推反演方法原理
地震记录为反射系数和子波的褶积,通过反褶积处理, 得到地层的反射系数。同时,由上式可以得到 :
第四节 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一、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意义
1、预测盆地压力场分布,确定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2、钻前预测地下压力,设计合理钻井程序,保障钻探安全;
3、钻前预测地下压力,估算油藏产能。
第四节 地震地层压力分析 二、地震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
1、等效深度法
二、地震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
1、 等 效 深 度 法
又简称为: 合成记录
第一节 合成地震记录 三、合成地震记录
2、一般的制作方法 褶积模型
S (t ) a( ) R(t )d
0
t
第一节 合成地震记录
三、合成地震记录
3、基本特征
(1)与地面地震记录非常相似
(2)与地面地震记录不完全相同
第一节 合成地震记录
三、合成地震记录
4、合成记录的作用
二、地震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
1、 等 效 深 度 法
二、地震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
2、菲利普恩模型
二、地震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
3、改进的菲利普恩模型
刘震(1993)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模型
该模型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沙三下段大部分地 区处于超压控制之 下,最大压力系数 达1.55之上。
沙三下段压力系数等值线图
包括叠前反演和叠后反演。具体又分为(1)道积分反演、 (2)递推反演、(3)基于模型的反演、(4)波动方程反演 和(5)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波阻抗资料预测地层压力
1968年,潘贝克提出利用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
随着岩石物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地震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地震技术预测地层压力成为可能,其精度大幅度提高。
在地震压力预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是地震速度谱资料和地震反演得到的地震波阻抗资料。
由于地震速度谱资料在纵向上测点较少,不能满足压力精确预测的需要。
反演波阻抗资料在纵向上是连续的,可用的信息较多,是压力预测的主要基础资料。
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地层的岩性、岩层的压实程度、岩层的埋藏深度以及岩层的地质时代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地层埋藏深度的加大而增加。
因此,同样岩性的岩石,埋藏深、时代老,要比埋藏浅、时代新的岩石波传播速度要大。
但在高压地层段内,由于岩层孔隙空间充填气体或液体,压力的增大和岩石密度的减小,使波在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速度要低于在岩石骨架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因而,孔隙度和波传播速度有反比关系,即同样岩性岩石,当孔隙度大时,其速度相对较小。
孔隙度的变化意味着岩石密度的变化,它同密度亦有反比的关系,即孔隙度变大,密度相对减小。
因此,速度的变化实际随岩石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综上分析,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岩层埋藏深度、岩石沉积年代和岩石密度有正比关系,与岩石孔隙度变化成反比关系,这些特性与常规声波测井的规律性是一致的,因此,用地震波进行地层压力预测的理论是可行的。
异常高压地层具有高孔隙度、低密度的特点,因而在地震速度上具有低速的特征。
在浅层正常压实带,地震层速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但是,若在地下某一深度出现异常高压,则表明该深度的地层处于欠压实状态,其孔隙度比相同深度处正常压实的孔隙度高,地震层速度比相同深度处正常压实的地震层速度小。
利用这一特征,即地震层速度在同一深度上处于异常压实带和处于正常压实带的差异,可以定量的计算地下地层压力。
地震层速度预测地层压力的方法,常用的有图解法和公式法两大类。
图解法包括等效深度图解法、比值法和量版法三种。
公式法包括压实平衡法、等效深度公式计算法、Eaton 法、Fillipone 法和Martinez 法等。
尽管如此,关于异常压力形成机理仍存在许多有争议的问题,异常压力数值模拟也存在一些地质影响因素难以量化的问题,另外,异常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不十分明确。
Fillippone 法与刘震法
Fillippone 法是有加利福尼亚联合石油公司的W.R.Fillppone 提出的。
他在1978年和1982年通过对墨西哥湾等地区的测井、钻井、地震等多方面资料的综合研究,先后提出两套不依赖正常压实趋势线的简单而实用的计算公式,并在墨西哥湾等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公式如下
max max min
i f ov v v P P v v -=- (!)
m m m xp i
f ov xp np v v P P v v -=- (2)
式中:max v 、min v 分别为孔隙度接近于零和刚性接近于零时的地层速度,前者近似于基质速度,后者近似于孔隙流体速度;m xp v 、m np v 分别为地层的最大和最小压实速度;i v 为预测层段的层速度,它可以从地震反演后合成的Seilog 或Velog 资料中获得。
这两类公式在形式上是一样的,只是max v 、min v 、m xp v 、m np v 各自随深度变化的规律不同,即它们的数学表达式不同,即
max min 1.430.70.5{
o o v v KT v v KT =+=+ (3) 10m 0.510m 1.40.7{a T xp o a T np o
v v e v v e == (4) 式(3)中:K=(v σ-0v σ)/(T-T 0),v σ、0v σ分别表示T 和T 0时刻的均方根速度,T 与T 0分别为某一层底面和顶面的双程旅行时;0v =v σ-KT 0。
式(4)中:1110.50a T v v e σ=,61/1011v a e σ-=-; 6
0/1000.7v a e -=,1v σ为T 1时刻的均方根速度,T 1为计算点处的双程旅行时。
对于式(1)、(2)中的上覆地层压力均可采用如下经验公式
0.465ov P H ρ-
= (5)
式中:ρ-为平均密度;H 为计算点埋深;系数0.465位单位换算系数,也有人称之为静水压力梯度值,我以为均不适合。
若称之为单位换算系数,则其值为0.4335而不应当是0.465;若称之为静水压力推动,则等式两端的量纲不同。
利用上述公式,蒋凤仙在拖船埠地区的预测结果表明,采用第一类公式计算的压力值得
精度较高,误差均小于10%,其中最大误差为9%,而最小误差为2.8%。
而利用第二类公式计算的压力值得精度普遍较低,最大预测误差为39%,最小误差为0.2%,平均误差为21.99%。
这表明拖船埠地区地层的最大、最小压实速度较符合线性规律,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进一步分析式(1)不难发现,该式实际上只在两个极点处是成立的,即i v =max v 时,地层为致密岩石,无流体存在,故地层压力f P =0;当i v =min v 时,岩石为纯流体块,无基质存在,故地层压力f P =ov P 。
当实际地层速度不满足这两个极限条件时,压力的估算主要是靠线性内插的办法来求得。
也就是说,式(1)实际上隐含了地层压力与速度之间呈线性变化这样一个假设条件。
然而实际的地层未必都满足这种变化规律。
刘震(1990)通过对辽东湾辽西凹陷的压力测试资料的分析发现,在异常压力幅度不太大的中、浅层深度范围内,地层压力与速度呈对数关系,于是他将Fillipone 公式修正为
max min max ln(/)ln(/)
i f ov v v P P v v = (6) 上式在辽西凹陷的压力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经修正后的式
(6)仍然未能摆脱经验的局限性,同式(1)一样仍然只在两个极限点才是成立的。
这类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可以计算出从浅到深各个层速度点的压力值。
由于其不依赖正常压实趋势线,因此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特别是在初探区,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其计算的精度除与公式中各参量的取值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工区的实际情况与相应经验关系的符合程度。
实践证明,这类方法在我国的许多探区的应用效果均好于其它方法。
方法改进
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实用价值,关键在于地震预测结果的精度。
由于影响速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利用层速度来作出准确的压力预测,理论上应当消除除压力之外的其它任何因素对速度的影响,只保留压力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消除压力以外的因素对速度的影响是很难实现的。
为此在岩石物理实验以及实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假定当地层压力与纵波速度之间近似为线性关系或对数关系时,我们便可分别建立如式(1)或式(6)所示的压力预测方程。
当存在其它因素对速度的影响时,这种关系就会遭到破坏,此时为了保持这种关系的不变性,我们在上述二式中分别引入一个随速度变化的校正系数,得到如下两个预测方程
max max min ()i f v v P FC v v v -=- (7)
max min max ln(/)()ln(/)i f v v P LC v v v = (8)
式中,()FC v 、()LC v 分别为速度校正系数。
一般来说,只要事先可以获得十数个深度点的层速度值和相应的压力值,确定校正系数是十分容易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利用式(1)和式(6)由已知点的速度值来估算地层的压力值,然后将实测压力值与估算压力值作比较,并与各速度值构成数据对进行回归分析,便可确定所需校正系数的关系式。
图2和图3分别是根据JLK 地区5口井(LN53、LN57、LN58、J101、J102)的实际资料与预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的校正系数曲线。
相应回归方程为
0.00047()0.16877v FC v e
= (9) 0.00061()0.1612v
LC v e =
(10)
当确定了校正系数之后,便可以利用(9)和式(10)来进行压力预测。
图4和图5便是采用这两个公式对JLK 地区5口井近100多个数据进行压力预测所得预测值和实测值得交会图。
由图可见,图中各交点均集中分布在45˚线附近。
为便于比较,图6和图7分别显示了同样的5口井采用式(1)和式(6)进行压力预测所得预测值和实测值的交会图。
显然图中各交会点药比图4和图5分散得多,且各点与45˚线的偏差较大。
进一步对各种方法的预测误差作统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列于表1。
有表1可见,采用加入校正系数之后的Fillipone
公式和刘震公式所得压力预测值的精度成倍地提高了。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又分别由各单井、双井、3井和4井资料求取了校正系数计算公式,并对全部5口井进行压力预测,部分预测结果的精度分析列于表2,所采用的校正系数公式列于表3。
从表2不难看出,即使采用单井或者说少数测试点所得的校正系数公式,其预测精度同样是十分可观的。
这充分说明校正系数的引入会大大地改善压力预测的精度,而这一决定足可以
满足油藏工程的协议。
当然,这一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