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以Linux为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以Linux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ca0ab1c77da26925c5b019.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号:姓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9月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目录 (1)一、实验环境 (2)二、实验报告总体要求 (2)实验一编译L INUX内核 (3)实验二观察L INUX行为 (7)实验三进程间通信 (14)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环境Linux平台◆硬件平台:普通PC机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Linux环境,例如,红旗Linux或Red Hat Linux;启动管理器使用GRUB。
◆编译环境:伴随着操作系统的默认gcc环境。
◆工作源码环境:一个调试的内核源码,版本不低于2.4.20。
二、实验报告总体要求在2013年11月25日前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至少要求包含以下内容:1.引言:概述本次实验所讨论的问题,工作步骤,结果,以及发现的意义。
2.问题提出:叙述本篇报告要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不可以抄写实验要求中的表述,要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我们这里所提出的问题。
3.解决方案:叙述如何解决自己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用小标题 3.1,3.2…等分开。
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部分,请尽量展开来写。
注意,这部分是最终课程设计的基本分的部分。
这部分不完成,本课程设计不会及格。
4.实验结果:按照自己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结果。
结果有异常吗?能解释一下这些结果吗?同别人的结果比较过吗?注意,这部分是实验报告出彩的地方。
本课程设计要得高分,应该在这部分下功夫。
5.结束语:小结并叙述本次课程设计的经验、教训、体会、难点、收获、为解决的问题、新的疑惑等。
6.附录:加了注释的程序清单,注释行数目至少同源程序行数目比1:2,即10行源程序,至少要给出5行注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编译Linux内核实验时间6小时实验目的认识Linux内核的组成,掌握配置、编译、安装Linux内核的步骤。
实验目标下载2.6.19或更新的Linux内核,配置该内核使其支持NTFS,并在新的内核中修改其版本为Linux NameTestKernel x.x.x,其中,Name是你的名字(汉语拼音);x.x.x是新内核的版本号,最后在你的机器上编译安装这个新内核。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97ff4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e.png)
中南大学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1、增强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算法的理解;2、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每人至少选作1 题,多做不限;2、每人单独完成,可以讨论,但每人的设计内容不得彻底相同,抄袭或者有2 人/多人设计彻底一样者,不能通过;3、设计完成后,应上交课程设计文档,文档格式应是学校课程设计的标准格式,所有学生的封面大小、格式也必须一样;4、同时上交设计的软盘(或者以班刻录光盘)。
调度算法的摹拟:摹拟各种调度算法,并进行调度性能分析。
摹拟了一个作业调度算法,其中用到了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短作业优先算法(SJF)、最高响应比优先算法(HRN)三种算法。
如下,分别为三种算法的程序流程图。
图1 - 开始界面图 2 –输入作业的信息(名字、提交时间、运行时间) 图3 –选择算法(FCFS 、SJF、HRN)图4、5 –选择FCFS 算法后输出结果图6、7 –选择SJF 算法后输出结果图8、9 –选择HRN 算法后输出结果能体现公平性;一旦一个较长的作业进入系统后就会长期的占用系统的资源,这样如果有优先级较高的短作业需要执行的话需要等待很长期。
比前者改善了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缩短作业的等待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对长作业非常不利,可能长期得不到执行,未能一句作业的紧迫程度来划分执行的优先级,难以准确估计作业的执行时间,从而影响调度性能。
这种算法是对FCFS 方式和SJF 方式的一种综合平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践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44b8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8.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操作系统实践报告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操作系统一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8a32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e.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 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的特点及应用场景;3. 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关键技术;4.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2.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诊断故障、优化配置等;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或脚本,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2. 进程与线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进程管理3. 存储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b08f4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f.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知识;2.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及使用场景;3. 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常用的调度算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瓶颈、优化系统资源分配等;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编程能力,如进程创建、线程同步、文件操作等;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类型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操作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2. 进程与线程: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调度算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进程与线程的定义与区别- 进程状态与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分析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虚拟内存技术- 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介绍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存储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a7014c80eb6294dc886c51.png)
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号:姓名:班级:目录实验一.........................................................一、实验题目.............................................二、实验目的.............................................三、总体设计.............................................一、实验题目二、实验目的.............................................三、总体设计.............................................四、详细设计.............................................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小结与心得体会.......................................实验四.........................................................一、实验题目.............................................二、实验目的.............................................三、总体设计.............................................四、详细设计.............................................三、总体设计.............................................四、详细设计.............................................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小结与心得体会....................................... 实验七.........................................................一、实验题目.............................................二、实验目的.............................................三、总体设计.............................................四、详细设计.............................................五、实验结果与分析.......................................2)通过创建进程、观察正在运行的进程和终止进程的程序设计和调试操作,进一步熟悉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理解 Windows进程的“一生”。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b6b576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1.png)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2)掌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使用和维护能力;(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计算机使用观念,提高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作用和分类;2.进程管理:讲解进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与互斥、死锁等问题;3.内存管理:讲解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等;4.文件管理:讲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文件访问控制、磁盘空间分配等;5.设备管理:讲解设备驱动程序、I/O调度策略、中断处理和DMA传输等;6.操作系统实例分析:分析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操作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操作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实例;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a6504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实践课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题目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模拟设计内存管理中的地址转换(动态分区、页式十进制)初始条件:1.预备内容:阅读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章节内容,理解动态分区、页式、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的思想及相应的分配主存的过程。
2.实践准备: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的使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下列内部存储器管理中地址转换,在完成指定存储管理技术中的地址转换基础上还可以选择其它内部存储器管理中的地址转换进行模拟设计并实现:⑴动态分区方案,用最先适用算法对作业实施内存分配,然后把作业地址空间的某一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逻辑地址,程序能判断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计算并输出相应的物理地址。
如果不能计算出相应的物理地址,说明原因。
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进制表示。
⑶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八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八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八进制表示。
⑷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十六进制)。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输入某一十六进制逻辑地址,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物理地址用十六进制表示。
⑸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能够处理以下的情形:指定内存的大小,进程的个数,每个进程的段数及段大小;能检查地址的合法性,如果合法进行转换,否则显示地址非法的原因。
⑹段页式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2608e8b8f67c1cfad6b8c8.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1、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2、本设计要求用C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
3、通过设计本可以加深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的概念,并体会和了解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和先来先服务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项目名称设计一个有 N个进程共行的进程调度程序2、实验设备及环境:软件要求:WINDOWS NT 系列操作系统,VC、VB、TURBO C等多种程序设计开发工具。
硬件要求:P4 2.0以上CPU、256M、40G硬盘。
3、课程设计类型综合设计型4、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1)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和先来先服务算法。
2)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 PCB)表示。
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3)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
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入的时间。
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4)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就绪 W(Wait)、运行R(Run)、或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
5)就绪进程获得 CPU后都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
用已占用CPU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 CPU 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消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即降低一级),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
6)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进程的 PCB,以便进行检查。
7)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要进程都完成为止。
5、课程设计方法及步骤1)充分了解各项设计要求。
深入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块、进程队列的概念,并体会和了解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和先来先服务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银行家算法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银行家算法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d344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f.png)
《 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系 别: 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时间:2010年7月5日——2010年7月9日)目 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3)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及算法 (3)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算法描述 (3)2.数据结构 (4)3.主要函数说明 (4)4.算法流程图 (5)5.运行结果及说明 (7)6.附录清单及分析 (8)四、总结 (14)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了解掌握银行家算法,学会模拟实现资源分配,同时有要求编写和调试一个系统分配资源的简单模拟程序,观察死锁产生的条件,并使用适当的算法,有效的防止和避免死锁的发生二、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及算法题目:银行家算法设计设计要求:编制银行家算法通用程序,并检测所给状态的系统安全性。
设进程I提出请求Request[N],则银行家算法按如下规则进行判断。
(1)如果Request[N]<=NEED[I,N],则转(2);否则,出错。
(2)如果Request[N]<=AVAILABLE,则转(3);否则,出错。
(3)系统试探分配资源,修改相关数据:AVAILABLE=AVAILABLE-REQUESTALLOCATION=ALLOCATION+REQUESTNEED=NEED-REQUEST(4)系统执行安全性检查,如安全,则分配成立;否则试探险性分配作废,系统恢复原状,进程等待。
上述三个矩阵存在如下关系:Need[i,j]= Max[i,j]- Allocation[i,j]三、课程设计报告内容1.算法描述设Request[i] 是进程Pi的请求向量,如果Requesti[j]=K,表示进程Pi需要K 个Rj类型的资源,当Pi发出资源请求后,系统按下面步骤进行检查:,便转向步骤2;否则认为出错,因为它所需(1)如果Requesti[j]<=Need[i,j]要的资源数已超过它所宣布的最大值。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ba5f5abe1e650e52ea99d7.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1、概述一、设计目的1.对死锁避免中的银行家算法作进一步理解。
2.加深理解死锁的概念。
3.加深理解安全序列和安全状态的概念。
4.通过编写和调试一个系统动态分配资源的简单模拟程序,观察死锁产生的条件,并采用适当的算法,有效地防止和避免死锁地发生。
二、开发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编译环境VC++6.0生成文件银行家算法.cpp2、需求分析一、死锁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此时称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或系统产生了死锁,这些永远在互相等待的进程称为死锁进程.由于资源占用是互斥的,当某个进程提出申请资源后,使得有关进程在无外力协助下,永远分配不到必需的资源而无法继续运行,这就产生了死锁。
二、关于死锁的一些结论:1.参与死锁的进程最少是两个(两个以上进程才会出现死锁)2.参与死锁的进程至少有两个已经占有资源3.参与死锁的所有进程都在等待资源4.参与死锁的进程是当前系统中所有进程的子集如果死锁发生,会浪费大量系统资源,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三、资源分类:永久性资源:可以被多个进程多次使用(可再用资源)1)可抢占资源2)不可抢占资源临时性资源:只可使用一次的资源;如信号量,中断信号,同步信号等(可消耗性资源)“申请--分配--使用--释放”模式四、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1、互斥使用(资源独占)一个资源每次只能给一个进程使用2、不可强占(不可剥夺)资源申请者不能强行的从资源占有者手中夺取资源,资源只能由占有者自愿释放3、请求和保持(部分分配,占有申请)一个进程在申请新的资源的同时保持对原有资源的占有(只有这样才是动态申请,动态分配)4、循环等待存在一个进程等待队列{P1 , P2 , … , Pn}, 其中P1等待P2占有的资源,P2等待P3占有的资源,…,Pn等待P1占有的资源,形成一个进程等待环路。
四川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第三次实验报告生产者和消费者
![四川大学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第三次实验报告生产者和消费者](https://img.taocdn.com/s3/m/29c97a4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0.png)
实验报告(学生打印后提交)实验名称: 生产者和消费者问题实验时间: 2023年 5 月 5日●实验人员:●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同步互斥算法, 理解生产者和消费者模型。
●了解Windows 2023/XP中多线程的并发执行机制, 线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学习使用Windows 2023/XP中基本的同步对象, 掌握相应的API●实验环境: WindowsXP + VC++6.0●运用Windows SDK提供的系统接口(API, 应用程序接口)完毕程序的功能。
API是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来进行应用程序设计的系统功能接口。
使用API, 需要包含对API函数进行说明的SDK头文献, 最常见的就是windows.h实验环节:1.读懂源程序.2.编辑修改源程.......................................实验陈述:1.基础知识:本实验用到几个API函数:CreateThread CreateMutex, WaitForSingleObject, ReleaseMutexCreateSemaphore, WaitForSingleObject, ReleaseSemaphore, ReleaseMutex, nitializeCriticalSection, EnterCriticalSection, LeaveCriticalSection。
这些函数的作用:CreateThread, 功能:创建一个线程, 该线程在调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执行。
CreateMutex,功能:产生一个命名的或者匿名的互斥量对象。
WaitForSingleObject(相应p操作)锁上互斥锁, ReleaseMutex(相应v操作)打开互斥锁.。
CreateSemaphore, 创建一个命名的或者匿名的信号量对象。
信号量可以看作是在互斥量上的一个扩展。
WaitForSingleObject, 功能:使程序处在等待状态, 直到信号量(或互斥量)hHandle出现或者超过规定的等待最长时间, 信号量出现指信号量大于或等于1, 互斥量出现指打开互斥锁。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总结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74865e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1.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总结一、背景介绍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之一。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是对操作系统原理和实践的实践性应用,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来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机制。
二、设计目标本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包括内存管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等模块,并能够运行一些基本的应用程序。
具体目标如下:1. 实现内存管理模块,包括内存分配、释放等功能;2. 实现进程管理模块,包括进程创建、销毁等功能;3. 实现文件管理模块,包括文件读写、创建删除等功能;4. 能够运行基本的应用程序,如文本编辑器、计算器等。
三、设计思路1. 内存管理模块:采用分页式内存管理方式,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且固定的页框,并将虚拟地址空间划分为大小相等且固定的页面。
通过页表将虚拟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上。
2. 进程管理模块:采用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根据进程优先级和运行时间分配CPU时间片。
实现进程的创建、销毁和切换等功能。
3. 文件管理模块:采用文件控制块(FCB)的方式管理文件,实现文件的读写、创建删除等功能。
同时实现了目录管理功能,支持目录的创建、删除和查看等操作。
4. 应用程序:实现了文本编辑器和计算器两个基本应用程序,能够在操作系统上运行。
四、设计过程1. 内存管理模块:首先进行内存初始化,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大小相等的页框,并建立页表。
接着实现内存分配和释放函数,通过修改页表来完成内存分配和释放操作。
2. 进程管理模块:首先定义进程控制块(PCB),包括进程ID、状态、优先级、时间片等信息。
然后实现进程的创建、销毁和切换函数,并根据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来完成进程调度。
3. 文件管理模块:定义文件控制块(FCB),包括文件名、大小、类型等信息。
然后实现文件读写函数和目录管理函数,通过修改FCB来完成文件读写和目录操作。
4. 应用程序:实现了文本编辑器和计算器两个基本应用程序,文本编辑器支持打开、保存和关闭文本文件;计算器支持加减乘除等基本计算功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578fd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3.png)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 引言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学习资源和建议。
2. 课程设计目标《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操作系统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编写和调试操作系统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 学会使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操作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进程管理: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进程管理系统,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和终止等功能,并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和同步。
2. 文件系统: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文件的读写等功能,并实现文件的保护和共享。
3. 内存管理: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内存管理系统,包括内存的分配和释放、页面置换等功能,并实现进程的虚拟内存。
4. 设备管理:学生需要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的分配和释放、设备的控制和调度等功能,并实现设备的并发和互斥。
4. 课程设计方法《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学生将组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具体方法如下: 1. 项目选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也可以从老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
2. 项目计划:学生需要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等。
3. 项目开发:学生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项目开发工作,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环节。
4. 项目评审:学生需要定期进行项目评审,包括项目进展、问题解决和改进措施等。
5. 项目展示:学生需要最后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包括设计文档、源代码和演示等。
CentOS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CentOS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0d657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3e.png)
CentOS操作系统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CentOS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CentOS操作系统课程设计的报告。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设计一个实际的操作系统课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CentOS操作系统的使用。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课程设计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2. 课程设计方案2.1 目标我们的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 了解CentO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研究如何安装和配置CentOS操作系统;- 熟悉常用的命令行操作和系统管理工具;- 学会使用CentOS操作系统进行网络配置和安全管理;- 掌握常见的故障排除和系统维护技巧。
2.2 内容我们的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主题:1. CentOS操作系统概述:介绍CentOS操作系统的定义、历史和特点。
2. 安装和配置:详细介绍如何安装和配置CentOS操作系统。
3. 命令行操作:研究使用常见的命令行工具和命令。
4. 系统管理工具:介绍常用的系统管理工具,如YUM包管理器和systemd。
5. 网络配置和安全管理:研究如何配置网络和进行基本的安全管理。
6. 故障排除和系统维护:掌握故障排除和系统维护的基本技巧。
2.3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CentOS操作系统,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 实践操作:学生将亲自操作CentOS操作系统,完成实际的任务和实验。
- 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 课程项目:学生将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以检验他们对CentOS操作系统的掌握程度。
3. 实施过程和挑战在实施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包括:- 学生先前的计算机知识水平不一: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设计了多个难度级别的实验和项目。
- 资源限制:由于资源限制,我们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的物理机器。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虚拟化技术,让学生在虚拟机中操作CentOS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06bc7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e.png)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 熟悉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算法。
4.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 进程管理进程的定义、状态和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的目标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非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文件的结构和类型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操作5. I/O系统I/O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I/O设备管理I/O调度算法缓冲管理6.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定义和类型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常用系统调用分析7. 实验与课程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程设计成绩(40%):包括设计报告、代码实现和答辩表现。
1. 《操作系统概念》作者:亚伯拉罕·西尔伯斯查茨等2. 《现代操作系统》作者:安德鲁·S·塔嫩鲍姆3. 《操作系统导论》作者:威廉·斯托林斯六、附录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模板3. 课程设计答辩评分标准七、课程安排1. 理论学习操作系统概述(2课时)进程管理(4课时)内存管理(4课时)文件系统(4课时)I/O系统(2课时)系统调用(2课时)2. 实验与课程设计进程管理实验(2课时)内存管理实验(2课时)文件系统实验(2课时)I/O系统实验(2课时)课程设计(8课时)课程考核(2课时)八、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1. 实验指导进程管理实验:通过模拟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62796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c.png)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本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探究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下文将按照以下列表详细阐述本课程的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介绍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涵盖操作系统的概念、历史、架构及其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 掌握基于进程和线程的并发控制方法以及进程通信技术;3. 熟悉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存储器层次结构以及文件系统;4.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如Linux、Windows等;5. 培养学生的系统编程能力和操作系统调试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2. 进程和线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块、进程状态转换、线程同步、进程通信等;3. 内存管理:分区管理、分页内存管理、虚拟内存管理、内存映射文件;4. 存储器层次结构及缓存的概念、组织方式和替换算法;5. 文件系统:文件的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空间和文件共享等;6. 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7. 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8. 系统编程、操作系统调试技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学案和复习笔记:通过理论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和编程练习:通过实践操作和编程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编程技能;3. 讨论研究:通过讨论研究,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理解操作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4. 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通过完成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的实现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1.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 实验成绩:通过实验成绩,评估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实践操作和编程能力;3. 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成绩:通过课程项目和课程论文成绩,评估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实现和应用能力;4. 平时表现: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内大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题目名称生产者消费者同步算法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五年十二月一日目录一、系统总体方案 (1)(一)目的 (1)(二)问题 (1)(三)主要完成的任务 (1)(四)使用的开发工具 (1)(五)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二、设计思路和主要步骤 (2)(一)多道程序 (2)(二)进程 (2)(三)线程 (2)(四)同步和互斥的概念 (3)三、各功能模块和流程图 (3)四、设计代码 (5)(一)UI界面主线程 (5)(二)管程类 (7)(三)生产者类 (8)(四)消费者类 (9)五、运行效果截图 (10)六、心得体会和参考资料 (11)(一)心得体会 (11)(二)参考资料 (11)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系统总体方案(一)目的根据进程同步机制,编写一个解决下述问题的程序,可显示缓冲池状态、放数据、取数据等过程。
(二)问题一组生产者向一组消费者提供消息,它们共享一个有界缓冲池,生产者向其中投放消息,消费者从中取得消息。
假定这些生产者和消费者互相等效,只要缓冲池未满,生产者可将消息送入缓冲池;只要缓冲池未空,消费者可从缓冲池取走一个消息。
(三)主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多线程编程实现生产者消费者同步算法。
(四)使用的开发工具Eclipse,语言Java(五)解决的主要问题上述(二)中问题。
二、设计思路和主要步骤(一)多道程序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主存中同时存放多道用户作业,使它们都处于执行的开始点和开始点之间,这些程序共享计算机系统资源。
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优点有:提高CPU的利用率。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当某个程序等待I/O 操作时,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大大提高CPU的利用率。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系统的设备,大大提高系统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二)进程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它是操作系统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
(三)线程线程,有时被称为轻量级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L WP),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
一个标准的线程由线程ID,当前指令指针(PC),寄存器集合和堆栈组成。
另外,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实体,是被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它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
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消另一个线程,同一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由于线程之间的相互制约,致使线程在运行中呈现出间断性。
线程也有就绪、阻塞和运行三种基本状态。
每一个程序都至少有一个线程,那就是程序本身。
(四)同步和互斥的概念进程互斥是进程之间发生的一种间接性作用,一般是程序不希望的。
通常的情况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需要同时访问某个共享变量。
我们一般将发生能够问共享变量的程序段成为临界区。
两个进程不能同时进入临界区,否则就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解决互斥问题应该满足互斥和公平两个原则,即任意时刻只能允许一个进程处于同一共享变量的临界区,而且不能让任一进程无限期地等待。
互斥问题可以用硬件方法解决,我们不作展开;也可以用软件方法,这将会在本讲详细介绍。
同步是指在互斥的基础上(大多数情况),通过其它机制实现访问者对资源的有序访问。
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步已经实现了互斥,特别是所有写入资源的情况必定是互斥的。
少数情况是指可以允许多个访问者同时访问资源。
三、各功能模块和流程图基本的技术路线:面向对象软件的总体结构、模块关系、总体流程;(一)功能模块总体分为4个模块:●用户图形界面模块UI.java●消费者Consumer.java●生产者Producer.java●管程Pool.java(二)流程图否否开始四、设计代码总体执行过程是:输入参数、点击设置使之生效、然后点击开始(一)UI界面主线程里面有几个重要的属性;private int CustomerSize; //消费者的数量private int ProducerSize; //生产者的数量private int PoolSize; //缓冲区大小public Pool pool; //管城对象public int buySpeed; //消费间隔,控制消费速度public int produceSpeed; //生产间隔,控制生产速度public long inProductCount=0; //已经生产产品的数量public long outProductCount=0; //已经消费的产品数量public long currentProductCount=0; //当前的产品数量public boolean isStop=false; //强制线程退出的信号量这些属性是在点击界面的设置按钮后把用户输入的参数进行相应的赋值。
当点击开始按钮后执行下面的主要代码://一些必要的初始化isStop=false;inProductCount=0;outProductCount=0;currentProductCount=0;this.pool=new Pool(this);//初始化管程this.pool.MAX_SIZE=this.PoolSize;//设置仓库大小//开启消费者线程和生产者线程//启动线程同时把ui界面对象传递到线程中,使线程获得必要的设置信息for(int i=0;i<this.CustomerSize;i++){new Thread(new Customer(this)).start();}for(int i=0;i<this.ProducerSize;i++){new Thread(new Producer(this)).start();}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同步和他们各自之间的互斥都是在管程里面实现的.(二)管程类import java.util.Date;import java.util.Stack;public class Pool {private Stack<Integer> products;//用一个栈模拟一个缓冲区public int MAX_SIZE; //栈能到达的最大值private UI ui; //接收转递进来的ui对象,以实现操作界面显示相关信息public Pool(UI ui){this.ui=ui;this.products=new Stack<Integer>();}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getProduct(){//synchronized实现了消费者线程间的互斥保证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调用该方法while(this.products.isEmpty()){//products是一个栈结构通过判断它的空实现消费者线程和生产者线程之间的同步try {wait();//栈是空的,不能取数据,线程等待}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int product;product=products.pop();//栈没有空,取数据ui.addInfo("消费者【"+Thread.currentThread().getId()+"】从仓库取出产品【"+product+"】成功。
当前库存量【"+products.size()+"】" +"---当前时间戳:"+new Date().getTime());ui.outProductCount++;ui.currentProductCount=products.size();ui.refreshStatus();notifyAll();//取完数据同时生产线程生产产品}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etProduct(){//synchronized实现了生产者线程间的互斥保证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调用该方法int product=(int)(Math.random()*10000);while(this.products.size()==MAX_SIZE){//products是一个栈结构通过判断它的满实现消费者线程和生产者线程之间的同步try {wait();//栈满了,不能继续生产,线程等待}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this.products.push(product);//栈没有满,继续生产ui.addInfo("生产者【"+Thread.currentThread().getId()+"】将产品【"+product+"】放入仓库。
当前库存量【"+products.size()+"】" +"---当前时间戳:"+new Date().getTime());ui.inProductCount++;ui.currentProductCount=products.size();ui.refreshStatus();notifyAll();//生产完毕,通知消费者消费}}(三)生产者类import java.util.Date;public class Producer implements Runnable{UI ui;public Producer(UI ui){this.ui=ui;//接收传递进来的界面对象,以实现在线程中操作界面显示信息}public void run() {while(!ui.isStop) {//如果信号量ui.isStop是false则一直消费下去,否则退出循环线程自然消亡ui.pool.setProduct();//调用管程生产方法生产产品try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ui.produceSpeed);}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线程退出前在界面中提示本线程退出ui.addInfo("生产者【"+Thread.currentThread().getId()+"】停止生产成功." +"---当前时间戳:"+new Date().getTime());}}(四)消费者类import java.util.Date;public class Customer implements Runnable{UI ui;public Customer(UI ui){this.ui=ui;}public void run() {while (!ui.isStop) {ui.pool.getProduct();//调用管程的消费方法消费产品try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ui.buySpeed);}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ui.addInfo("消费者"+Thread.currentThread().getId()+"停止购物成功." +"---当前时间戳:"+new Date().getTime());}}五、运行效果截图六、心得体会和参考资料(一)心得体会通过本次课程设,使我对线程(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有了非常直观的理解,学会了通过信号量去解决类似的互斥和同步问题,提高了我的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代码设计阶段我学到了很多控制线程的技巧,以及线程之间的简单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