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郊庙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刘 宋 时 期 ( 一) 从史料可以看出, 宋时对于郊庙乐的建设中的困难在于 江左初立, 宫廷传统遭致破坏, 原有的宫廷音乐器物, 乐工都已经散 佚流亡, 各朝王公致力于重拾传统, 但这一时期战事频繁, 到宋也只 能是残缺的宫廷礼乐制度。试看以下刘宋时期的宫廷音乐现状: 1.文帝年间, 由于“ 金石未备”, 而郊祀遂不设乐; 2.到元嘉十八年九月( 公元 441 年) 之前, 二郊未设登歌, 也没 有乐舞; 3.直到二十二年( 公元 445 年) , 才只在南郊时设登哥。 4.到孝建二年( 公元 455 年) , 郊祀乐的基本面貌如下: 晋氏之乐《, 正德》《、 大豫》, 及宋不更名, 直为《 前《》 后》二舞, 以《 凯容》为《 韶舞》《, 宣烈》为《 武舞》。 南郊迎神, 奏《 肆夏》。 皇帝初登坛, 奏登哥。 初献, 奏《 凯容》《、 宣烈》之舞。 送神, 奏《 肆夏》。祠庙迎神, 奏《 肆夏》。 皇帝入庙门, 奏《 永至》。 皇帝诣东壁, 奏登哥。 初献, 奏《 凯容》《、 宣烈之舞》 终献, 奏《 永安》。送神奏《 肆夏》。(《 宋书乐志一》) ( 二) 刘宋朝廷历经武、少、文、孝武四代皇帝, 接近四十年的时 间才陆陆续续地把郊祀礼乐制度基本重新恢复起来。 ( 三 ) 刘 宋 对 前 代 的 宫 廷 郊 庙 乐 提 出 来 了“ 到 东 晋 时 期,郊 庙 礼乐是应该承续前朝所创立的郊庙礼乐体系还是重新建立合乎古 代礼法的礼乐体系就成为刘宋初期君臣争论的焦点, 具体表现在: 1“. 郊祀之乐, 无复别名, 仍同宗庙而已, 寻诸《 汉志》《, 永至》 等乐, 各有义况, 宜仍旧不改。”(《 宋书、乐志一》) 从此条史料可以看出, 宋时的宫廷礼乐追溯汉时的传统。 2“. 爰及东晋, 太祝唯送神而不迎神。近议者或云庙以居神, 恆 如在也, 不应有迎送之事, ……又傅玄有迎神送神哥辞, 明江左不 迎, 非旧典也。”(《 宋书、乐志一》) 3“. ……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 宣烈舞为武舞。据韶为 言, 宣烈即是古之大武, 非武德也……”(《 南齐书乐志》) 将宣烈舞作为武舞, 有追溯周的趋势。 二 、南 齐 时 期 ( 一) 南朝齐前后延续仅五代、二十三年, 因此在郊庙乐制度上 并没有做很大的改动, 而是主要延续和维持了南朝宋形成的基本框
181
文化研究
2007.2 ( 上半月刊)
文化研究
之雩。” 《 周礼·司巫》云‘: 若国大旱, 则帅巫而舞雩。’ 郑玄云‘: 使女巫舞旱祭, 崇阴也。’ 《 礼记·月令》云‘: 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 乃大雩帝, 用盛
乐。’ 郑玄云‘: 自鼗鼙至柷敔为盛乐, 他雩用歌舞而已。’ 晋永和中, 中丞启, 雩制在国之南为坛, 祈上帝百辟, 舞童八列
永明四年藉田, 诏骁骑将军江淹造《 藉田歌》。淹制二章, 不依 胡、傅, 世祖口敕付太乐歌之。( 南齐书·乐志)
藉田在南齐出现, 宋时没有藉田这种仪式, 即没有藉田乐, 由上 面的史料可以看出藉田乐在东晋出现断流, 刘宋时未得以恢复, 如今 南齐继续追溯汉晋传统, 对前代郊庙仪式及乐舞有了更全面的恢复。
三 、南 朝 梁 南朝梁时对宫廷音乐的建设较之四朝各代无疑是辉煌的, 表现 在几个方面: ( 一) 梁后期郊庙乐的基本面貌 1、在晋宋基础上, 重设编钟磬, 有原来的十六架, 增设为三十六 架。见 “ 晋及宋、齐, 悬钟磬大准相似, 皆十六架。……于是除去衡钟, 设十二镈钟, 各依辰位, 而应其律。每一镈钟, 则设编钟磬各一虡, 合 三十六架。植建鼓于四隅。元正大会备用之。”(《 隋书志第八音乐 上 》) 2、定以武舞为大壮舞, 文舞为大观舞, 国乐以 " 雅 " 为称。从梁 武帝的改制可以看出从武帝开始, 对宫廷郊庙的建设与恢复已经不 再追随宋齐的旧式 众官出入, 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 肃咸乐》, 齐及梁初亦同。 至是改为《 俊雅》……二郊、太庙、明堂, 三朝同用焉。 皇帝出入至是改为《 皇雅》, ……二郊、太庙同用。 皇太子出入, 奏《 胤雅》, 王公出入, 奏《 寅雅》 上寿酒, 奏《 介雅》 食举, 奏《 需雅》 撤馔, 奏《 雍雅》……并三朝用之 牲出入, 宋元徽二年《 仪注》奏《 引牲》, 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 为《 涤雅》 荐毛血, 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 嘉荐》, 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 为《 牷雅》……北郊明堂、太庙并同用。 降神及迎送, 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 昭夏》, 齐及梁初亦同。至 是改为《 诚雅》 皇帝饮福酒, 宋元徽三年《 仪 注 》奏《 嘉 祚 》, 至 齐 不 改 , 梁 初 , 改为《 永祚》。至是改为《 献雅》 今之福酒, 亦古献之义也。北郊、明堂、太庙同用。 就燎位, 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 昭远》, 齐及梁不改。 就埋位, 齐永明六年《 仪注》奏《 隶幽》。 至是燎埋俱奏《 禋雅》, ……其辞并沈约所制。今列其歌诗三十
六十四人, 歌《 云汉》诗, 皆以孟夏, 得雨报太牢。( 南齐书·礼上) 雩祭之祭, 前面提到是“ 祭 五 精 之 帝 , 配 以 先 帝 也 ”, 因 此 雩 祭
之歌用的明堂祭祀五帝和先祖的歌, 只是歌词做了改动。雩祭之舞, 南齐这次祭祀( 建武二年, 公元 495 年) 并没有用到, 原因是“ 今之 女巫, 并不习歌舞, 方就教试, 恐不应速。依晋朝之议, 使童子, 或时 取舍之宜也。”何况“ 武皇遏密”。但据《 说文》“: 雩或从羽, 雩舞羽 也。”雩祭舞羽, 故字又从羽。雩祭要跳皇舞, 周朝的皇舞其舞者头 上插著鸟羽, 身穿翡翠羽衣, 手执五彩鸟羽而舞, 其舞蹈动作模仿鸟 的动作。
关键词 南朝 郊庙乐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7894( 2007) 02- 181- 02
郊庙乐即古代用于郊祀、宗庙、朝会的仪式用乐; 它包含一套繁 复的表演程式, 有特定的乐曲、登歌、乐舞等内容。周朝初封确立的 封 建 宫 廷 礼 乐 制 度 , 在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就 已 经“ 礼 崩 乐 坏 ”, 历 代 沿 革, 久经战乱, 这套为周初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宫廷礼乐制度已失去 了其原始面貌, 即便在汉初立, 有识得舞仪之人, 也不能解释其意 义 。 如“: …… 汉 兴 , 制 氏 但 识 其 铿 锵 鼓 舞 , 不 传 其 义 , 而 于 郊 庙 朝 廷, 皆协律新变, 杂以赵、代、秦、楚之曲……”(《 宋书乐志》) 汉至 东晋以降, 其郊庙礼乐有不断的恢复与建设: 永嘉之乱, 使中原传统 又一次遭离丧乱, 东晋偏安一隅, 礼乐制度几尽亡缺, 至南朝宋开 始, 宫廷礼乐仍未恢复, 但全观南朝各代, 对宫廷礼乐的建设有着其 漫长的历程。从刘宋开始, 我们可以看到当朝天子对之进行的各项 恢复与建设。
架 。南 齐 郊 祀 乐 在 形 式 上 也 沿 袭 了 历 代 的 郊 祀 乐 形 式 。其 郊 庙 乐 的 基本面貌如:
1.皇帝初献, 奏《 文德宣烈之乐》 次奏《 武德宣烈之乐》(《 南齐书·乐志》) 皇帝初献, 奏《 地德凯容之乐》: 次奏《 昭德凯容之乐》( 同上) 皇祖太中大夫府君神室奏《 凯容乐》 皇祖淮阴令府君神室奏《 凯容乐》 皇曾祖即丘令府君神室奏《 凯容乐》 皇祖太常卿府君神室奏《 凯容乐》 皇考宣皇神室奏《 宣德凯容乐》 昭皇后神室奏《 凯容乐》歌辞( 同上) 这里面提到了两种主要的祭 祀 音 乐 形 式 , 即《 宣 烈 乐 》和《 凯 容乐》。《 宣烈乐》和《 凯容乐》是有着豪华乐队伴奏的歌伴舞。又 称《 宣烈舞》和《 凯容舞》。 传《 宣烈舞》来自于周《 大武舞》, 秦朝时改名《 五行》。汉高祖 四年根据《 礼》云“ 朱干玉 戚 , 冕 而 舞《 大 武 》”造 了《 武 德 舞 》, 跳 舞时拿着干戚, 象征着战争已经结束, 天下太平。跳舞时候穿的服 装, 是魏明帝世尚书所奏定《 武始舞》服, 晋 、宋 承 用 , 齐 初 仍 旧 , 不 改宋舞名。 2“. 众 官 出 入 , 宋 元 徽 三 年《 仪 注 》奏《 肃 咸 乐 》, 齐 及 梁 初 亦 同。” “ 皇 帝 出 入 , 宋 孝 建 二 年 秋《 起 居 注 》奏《 永 至 》, 齐 及 梁 初 亦 同。” “ 牲出入, 宋元徽二年《 仪注》奏《 引牲》, 齐及梁初亦同。” “ 荐毛血, 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 嘉荐》, 齐及梁初亦同。” “ 降 神 及 迎 送 , 宋 元 徽 三 年《 仪 注 》奏《 昭 夏 》, 齐 及 梁 初 亦 同。” “ 皇 帝 饮 福 酒 , 宋 元 徽 三 年《 仪 注 》奏《 嘉 祚 》, 至 齐 不 改 , 梁 初, 改为《 永祚》。” “ 就燎位, 宋元徽三年《 仪注》奏《 昭远》, 齐及梁不改。” “ 就埋位, 齐永明六年《 仪注》奏《 隶幽》。”(《 隋书志第八》) 将以上音乐与汉叔孙通根据秦乐所制做的宗庙乐相比较: “ 大祝迎神于庙门, 奏《 嘉至》, 犹古降神之乐也。 皇帝入庙门, 奏《 永至》, 以为行步之节, 犹古《 采荠》《、 肆夏》也。 乾 豆 上 , 奏《 登 歌 》, 独 上 歌 , 不 以 管 弦 乱 人 声 , 欲 在 位 者 遍 闻 之, 犹古《 清庙》之歌也。 《 登歌》再终, 下奏《 休成》之乐, 美神明既飨也。 皇帝就酒东厢, 坐定, 奏《 永安》之乐, 美礼已成也。” 可以看出齐礼之于汉和前朝刘宋的礼制, 已经繁复了很多。更 可以看出南齐和刘宋一样在追溯汉的传统。 ( 二) 与宋不同的是, 在南齐郊祀制度中, 除 了 祭 祀 天 、地 、祖 先 、神 灵等常规祭祀外, 还有一些属于不常用的祭祀, 在这些祭祀中也有 音乐相伴, 称为雩祭歌舞和藉田乐。 1.雩祭就是旱时祭五帝( 青、赤、黄、白、黑) , 如: “ 雩, 吁嗟求雨之祭也。 雩帝, 谓为坛南郊之旁, 祭五精之帝, 配以先帝也”。 “ 祭言大雩, 大旱可知也。 君亲之南郊, 以六事 谢 过......使 童 男 女 各 八 人 , 舞 而 呼 雩 , 故 谓
2、藉田, 古代吉礼的一种。即孟春正月, 春耕之前, 天子率诸侯 亲自耕田的典礼, 寓有重视农耕之意。籍田, 主要是天子扶陇, 因此 祭祀乐稍微简单一些。如:
“ 汉 章 帝 元 和 元 年 , 玄 武 司 马 班 固 奏 用《 周 颂·载 芟 》祠 先 农 。 晋傅玄作《 祀先农先蚕夕牲歌诗》一 篇 八 句《, 迎 送 神 》一 篇 , 飨 社 稷、先农、先圣、先蚕歌诗三篇, 前一篇十二 句 , 中 一 篇 十 六 句 , 后 一 篇十二句, 辞皆叙田农事。胡道安《 先农飨神诗》一篇, 并八句。乐府 相传旧歌三章。”
文化研究来自百度文库
2007.2 ( 上半月刊)
文化研究
南朝郊庙乐
□ 张红梅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摘 要 郊庙乐即古代用于郊祀、宗庙、朝会的仪式用乐; 它包含一套繁复的表演程式, 有特定的乐曲、登歌、乐舞等内容。 周朝初封确立的封建宫廷礼乐制度, 无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追崇。南朝各代宫廷礼乐中的郊庙乐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表现 出对传统的承袭与革新, 上乘两汉, 下起隋唐, 对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曲云。(《 隋书志八音乐上》) 3、原来三朝中的登歌在梁武帝时省去, 其三朝用乐之四十九
仪, 第一至第十五为“ 大予乐, 即雅乐, 从第十六至第四十六均为杂 伎, 从第四十七至第四十九为大予乐, 从这些史料可以看出梁时的 郊庙仪式所用乐以无严格的雅俗界限;
旧三朝设乐有登歌, 以其颂祖宗之功烈, 非君臣之所献也, 于是 去之。三朝, 第一, 奏《 相和五引》: 第二, 众官入, 奏《 俊雅》; ……十 二, 撤食, 奏《 雍雅》; 十三, 设《 大壮》武 舞 ; 十 四 , 设《 大 观 》文 舞 ; 十五, 设《 雅歌》五曲, 十六, 设俳伎; ……四十五, 设缘高纟亘伎; 四 十六, 设变黄龙弄龟伎; 四十七, 皇太子起, 奏《 胤雅》; 四十八, 众官 出, 奏《 俊雅》; 四十九, 皇帝兴, 奏《 皇雅》。(《 隋书志八音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