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第三节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1.树立了“搞生产必须注意安全”的思想 ,批判了“重视机器不重视人”的错误观 念。 2.发动群众,开展安全大检查。 3.积极组建安全职能机构,开展安全干部 培训。 4.确定安全生产方针,开始法规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①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的组织领导和监督体制;
日 本 安
②加强立法,建立劳动安全卫生法规体系; ③制定劳动灾害防治计划;
全
④加强对企业的安全卫生行政管理和监督指导;
管
理
采
取
⑤推进安全卫生教育;
的
⑥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积极发展劳
对
动安全与卫生的科学研究;
策
⑦重视发挥工伤事故防止团体的作用;
1.1 安全形势严峻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 爆炸事故,并造成了松花江特别重大水污染
1.1 安全形势严峻
❖ 2007年8月13日的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8.13” 特别重大坍塌事故。
1.1 安全形势严峻
2008年9月8日,267 人遇难的山西临汾市 襄汾县塔儿山铁矿尾 矿库溃坝事故。
1.4 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1.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答:(1)经济损失大(2)社会影响大(3)影响周期长2.事故为什么会重复发生呢?答:(1)人类自身的需要决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2)主要感受的是正面形态的正效应积累。
事故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
(3)提高正效应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而减少负效应是较难观察得到的,而负效应不容易并不愿意被理解、接受。
3.目前造成安全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管理不科学、不到位。
其主要表现为事故灾害后果依然严重,人因事故比例逐渐增大,重大责任事故仍然频发。
4.人因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
人因事故归根结缔是组织管理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
5.“硬”的安全装备、技术与“软”的安全管理相结合,才能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6.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答:(1)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
具体的安全相关工作、活动要由安全管理来组织、协调。
(2)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安全管理是减少、控制事故尤其是人因事故发生的有效屏障。
(3)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安全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
7.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8.(1)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2)安全管理学是研究安全管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9.国外安全管理发展概况:最早:美国;现在最好:日本。
10.我国安全管理发展阶段?(1)建立和发展阶段1949~1957(2)停顿和倒退阶段1961~1978(3)恢复于提高阶段1978~1992(4)市场经济下的高速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第二章:1.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科学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2.事故的定义?事故是指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即意外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第二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学的理论基础课件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人们更应该关心的是“风险”,而不仅仅是“危险”,因为直接与人发生联系的是“风险”,而“危险”是事物客观的属性,是风险的一种前提表征。我们可以做到客观危险性很大,但实际承受的风险较小。 例如,人类要应用核能,就有受辐射的危险,这种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生活实践中人类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应用中受辐射的风险小些,甚至人绝对地与之相隔离,尽管仍有受辐射的危险,但由于无发生的渠道,所以我们并没有受辐射的风险。
2)常见事故的定义
海因里希黑三角的启示:当一个企业存在300起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导致30起事故。反过来说一个重大事故的背后必有300起隐患。日本的“消灭300”活动;这个法则说明事故发生频率与后果严重程度的关系;后果严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是很难控制的,必须从控制事故的发生开始。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伤亡事故—伤害,行动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外来能量,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损伤的现象,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工伤;二次事故—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外部事件是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接关联的事件。绝大多数的重、特大事故由二次事故造成(2000年12.25,洛阳东都商厦火灾致309人死亡事件,中毒窒息二次事故)。非工作事故—员工在非工作环境中发生的事故。缺工影响生产效率(美国各类球类职业俱乐部)。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2.1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2.2.1 安全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 05
第5章 安全政策与控制措施
安全政策制定
制定安全政策
01 高层领导层责任
执行安全政策
02 全员参与
安全管理基础
03 核心原则
安全控制措施
技术控制
网络安全 数据加密 访问控制
管理控制
审计监控 风险评估 应急响应
人员培训
安全意识培养 技能提升 应急训练
安策的重要 性和要求,确保员工理解并遵守安全标准。通 过培训、会议和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知晓率 和执行力。
提高管理效率 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安全意识
未来安全管理发展方向
技术应用
01 介绍未来安全管理将应用的新技术
人员培训
02 强调未来安全管理的人员培训重要性
国际合作
03 展望未来安全管理的国际合作前景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实战应用
企业案例
分析企业如何运用安全 管理基础理论
个人经验
分享个人在安全管理 基础理论上的体会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简介 第2章 安全管理概念 第3章 安全风险管理 第4章 安全文化建设 第5章 安全政策与控制措施 第6章 总结
● 01
第1章 简介
安全管理基础理 论概述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是指在安全管理实践中所应 用的一系列原理和方法,是确保组织安全目标 实现的基础。基本内容包括安全概念、风险管 理、安全文化、安全政策等。
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内部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安 全意识、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是组织 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文化特征
安全意识
所有员工都具备安全意 识,能识别和防范潜在 的安全风险。
安全承诺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新编版)绪论一、基本概念1、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2、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
3、安全原理,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
4、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5、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1)宏观的安全管理(2)微观的安全管理--管理部门集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3)广义的安全管理(4)狭义的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活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活动。
二、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第一章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一、安全管理是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1、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2、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新的危害和危险。
3、必须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全管理,并辅以发展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4、美国安全工作特点5、日本安全特点二、建国以来安全管理地发展演变情况1、建立和发展阶段2、停顿和倒退3、恢复和提高阶段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的理论。
《安全管理学》考试重点

1.安全管理学的对象,内容,特点:对象: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
内容: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方法,事故管理,安全文化和安全法规等。
特点:系统性,决策性,前瞻性,综合性、交叉性,实用性。
2安全学的理论基础:(事故的特征,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事故致因理论:1)事故因果链锁理论:海因里希因果链锁理论,博德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链锁理论,北川彻三事故因果链锁理论。
2)能量意外转移理论:a,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能量。
b,机体组织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3)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人失误会导致事故,而人失误的发生是由于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失误造成的。
有威格尔斯沃斯模型,瑟利模型。
4)动态变化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变化失误理论5)轨迹交叉伦: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a.系统原理(动态相关性原则,整分合原则,弹性原则,反馈原则封闭原则)b.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原则,激励原则).c.预防原理(偶然损失原则,因果关系原则,3E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d.强制原理(安全第一原则,监督原则)e.责任原理(合理分工,明确部门或个人的任务和职责)4.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作用:范畴:1)安全文化的层次性(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安全物态文化) 2)安全文化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对象,安全文化所要求的内涵、层次、水平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安全文化对象体系的内容。
功能作用:安全文化建设对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主要通过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
影响力: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影响人员安全态度。
激励力: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激励个人安全行为自觉性。
约束力:强化政府安全责任意识,约束其审批权;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决策者管理行为:通过制度建设,约束员工安全生产行为。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2.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3.3 预防原理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 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其基本出发点源自生产 过程中的事故能够预防的观点。 • 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凡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活动 而造成的危害,总有其产生的因果关系,探索 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原则上讲就能 够预防事故的发生。
16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2.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3.2 人本原理
能级原则的运用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一是能级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系统的稳定性;
二是人才的配备使用必须与能级对应;
三是对不同的能级授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给 予不同的激励,使其责、权、利和能级相符。
17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2.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 系统安全科学的建立-军方井下弹道导弹的研制。
2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2.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3.1 系统原理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系统原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2、整分合原则 3、弹性原则 4、反馈原则 5、封闭原则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2.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依靠职工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群众监督
总目录
本章总目录
• 激励职工行为
精神和物质手段,激励职工遵章守纪,“要我安 全”-“我要安全”,火炉理论
• 改善领导行为
关心职工,尊重职工,听取意见,善于使用人才
19
第2章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2.3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2.3.3 预防原理
荀子说:“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 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 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教材

事故现象
接触 伤害
人
第二种简单模型:起因物导致了事故现象1 的发生,但并不引起伤害。由事故现象1产 生致害物导致了事故现象2,与人体接触后 发生伤害。
起因物
事故现象1
致害物
事故现象2
接触 伤害
人
第一种复杂模型:起因物导致致害物1,发生事 故现象1,与人接触后导致伤害,同时还引发致 害物2发生事故现象2,再次造成人员伤害。
第四个单因素理论-工业安全理论 1931年美国海因里希提出的,主要内容: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往往是由于人员处于一
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事故的起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
海因里西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 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系统安全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系统安全理 论和方法。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 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系统安全强调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 系统安全性。
第二节 事故因果论
事故因果类型分为集中型、连锁型、复合型。
原因2
原因N 原因… 原因2 原因1 事故
原因1 事故 原因…
操作工滑了一下,摔倒在 地,腿摔断了
操作工滑了一下,扭伤 了脚 操作工滑了一下, 但没摔倒 泵旁边泄漏的润 滑油未及时清理
事故冰山理论
死亡 损工伤害 医务处理事故 急救事故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直接的
间接的损 失是直接 损失3倍
间接的
事故冰山理论
成本
医疗费用
护理费用
赔偿费用
事故
致命∕致残事故
需要医疗期的工伤事故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危险时,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从而减少不利影响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2. 安全文化理论: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中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保障组织安全的重要基础。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人为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领导者的角色和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3.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安全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程序,来确保组织能够达到安全管理目标的一种体系。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强调了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强调了组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安全管理学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管理模型和工具,如哈撒瓦特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物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基础和工具方法为组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实践手段,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
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安全管理学将为各种组织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风险管理、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这些理论基础对于确保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安全、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以及对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潜在危险的处理。
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流程,通过这些流程来降低风险并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从生产制造领域到金融投资领域的各种行业和领域。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组织内部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有利于降低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
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推动和组织文化的渗透,同时也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共同的安全文化共识。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绪论一、基本概念1、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事故。
2、事故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意外事件,是一种失去控制的事件。
3、安全原理,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伤亡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的理论体系。
4、在伤亡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位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人也是预防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力军。
5、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管理是一项全面、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管理。
(1)宏观的安全管理(2)微观的安全管理--管理部门集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3)广义的安全管理(4)狭义的安全管理--在生产过程活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活动。
二、安全主任的管理责任第一章安全管理的发展和演变一、安全管理是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1、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2、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不断地增加新的危害和危险。
3、必须实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安全管理,并辅以发展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尽可能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
4、美国安全工作特点5、日本安全特点二、建国以来安全管理地发展演变情况1、建立和发展阶段2、停顿和倒退3、恢复和提高阶段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预防事故发生的理论。
一、概述1、早期工业安全理论(1)事故常常起因于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主要原因(3)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复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
(4)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往往不一定遭受伤害。
(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A、不正确的态度B、缺乏知识或(技能)操作不熟练C、身体状况欠佳D、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作业不良环境(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方法A、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B、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C、人员调整D、惩戒因果连锁论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但它把大多数工业事故的责任规因于工人的不注意等。
《安全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安全的定义及概念一、安全的定义及其重要性1、安全的定义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2、安全的重要性(1)经济损失大(2)社会影响大(3)影响周期长二、职业安全卫生、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通常指影响作业场所内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劳动保护: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安全生产:指在生产过程中消除或控制危险及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人身安全)、设备完好无损及生产顺利进行(设备安全)。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三、安全、安全性与系统安全安全性: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
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以使用效能、时间、和成本为约束条件,应用工程和管理的原理、准则和技术,使系统获得最佳的安全性。
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区别与联系?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常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在使用期间内实现规定性能的可能程度。
可靠性是针对系统的功能而言,可靠性技术的核心是失效分析;而安全性是针对系统损失而言,安全技术的核心是危险分析。
危险与损失有关,而失效仅是某一项目的某些功能丧失(或非预期状态),可能不会造成损失。
所以失效不等于危险,可靠不等于安全,可靠性与安全性不能等同。
当然,失效或故障有时也会造成损失,甚至导致系统发生灾难性的事故,这时失效或故障就成为危险了,也就是说,当故障或失效的发生导致事故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会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所以,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进行系统安全性分析时,也需要应用可靠性的数据,某些安全性分析的方法也源于可靠性分析。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概括

安全管理学知识点概括第一章绪论1 安全管理定义,安全管理的的重要性*安全管理的定义: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控制方面的活动。
重要性:1,绝大部分(85%)事故的发生与管理有关2,安全第一,但效益是真正的第一,良好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良好的效率。
3,控制事故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管理2 安全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主要内容研究对象: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工作环境的(安全)关系主要内容:1.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2.安全管理方法3.事故管理4.安全文化5.安全法规3 安全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19世纪初,英、法、比利时逐渐形成了安全管理的概念。
19世纪60年代,安全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体系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发展了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章基本理论1 企业安全管理的概念;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主要工作。
*企业安全管理概念: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安全生产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安全协调活动。
主要工作:(1)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3)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4)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督促从业人员执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完善安全生产条件;(5)处理违章和事故;2 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的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学理论(了解基本原理)管理理论:美国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德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1) 霍桑实验2)人际关系学说:社会人、社会欲望的满足利于提高生产率、存在非正式组织。
3)行为科学现代管理学理论:1) 管理过程学派2)社会合作学派3)经验学派4)人际关系学派5)群体行为学派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7)决策理论学派8)沟通中心学派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10)权变理论学派11)新管理思想3 事故的概念、基本特点,事故致因理论(前3个)*概念: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背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

安全管理理论基础法约认为管理的含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狭义的安全管理:指在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伤亡事故和急性中毒以及财产损失的管理活动。
微观安全管理:指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活动。
宏观的安全管理:从总体上看,凡是保障和推进安全生产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即泛指国家以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组织等各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和综合性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在人与物的两大系列的运动中,人的失误是处于占绝对主要地位。
安全目标管理的目标不是由上级确定,下级执行。
是上下级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的。
防止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发现和识别危险。
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措施都有赖于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作用。
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以系统原理作为指导。
属于设备、设施本质安全的功能有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
在反馈原理中,负反馈是抵消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在安全管理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反馈。
危险性分4个等级。
一般作业危险性评价公式D=LEC,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可能后果的严重性为实现安全工作的目标,应开展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等方面工作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在进行系统分析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等特征人本原理的二级原理包括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
动力原理的基本动力是指精神动力、物质动力、信息动力。
安全就是预知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危险和潜在危险,并且为消除这些危险的存在和状态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
事故的特征: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预测性、事故的潜在性、事故的再现性。
哈登提出的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内容:(1)限制能量(2)用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大的能源(3)防止能量积聚(4)控制能量释放(5)延缓能量释放(6)开辟能量释放渠道(7)在能源上设置屏障(8)在人、物与能源之间设置屏障(9)在人与物之间设置屏障(10)提高防护标准(11)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防止损失扩大(12)修复和恢复针对人的因素的事故防止对策有:(1)职业适应性检查(2)人员的合理选拔和调配(3)安全知识教育(4)安全态度教育(5) 安全技能培训(6)制定作业标准和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标准(7)作业前的培训(8)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9)开好班前会(10)实行确认制(11)作业中的巡视检查,监督指导(12)竞赛评比,奖励惩罚(13)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和活动识别危险因素可以从人、物、环境及它们是否匹配,以及安全管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辨针对生产设施的事故,防止对策有安全装置、通风换气、安全标志。
安全管理学

1.安全管理的目的:预防、控制事故2.安全管理的意义:搞好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保证,搞好安全管理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安全技术和职业安全健康措施依靠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安全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3.安全:保护人的身心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保护财产不受损失4.安全管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其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5.安全管理以社会、人、机系统中的人、物、信息、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安全关系为研究对象6.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方法,事故管理,安全文化和安全法规等7.安全管理学的发展:发展阶段理论基础方法模式核心、策略低级事故理论经验型经验初级危险理论制度型法制中级风险理论系统型科学高级安全原理本质型文化8.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标准化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教育的必要性、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安全目标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人,现代管理理论:决策9.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的非计划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包括伤亡事故、一般事故、未遂事故、二次事故10.海因里希法则: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的事故件数之比为1:29:30011.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可预测性12.事故的作用:(1)阻碍生产(2)有助找出规律,避免再次发生13.事故致因理论(1)发展过程:单因素理论:认得缺陷所致——→天性多因素理论:流行病学——→人、环境、媒介因果连锁理论:系统论——→两类危险源理论、能量转移理论、轨迹交叉论(2)典型事故致因理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b.能量意外转移理论c.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一类危险源→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的对人产生伤害的能量;第二类危险源:促使第一类危险源释放的能量能量——→屏蔽能量——→能量释放——→伤害↗↑↖↗↑↖人失误←环境因素→物故障。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学的理论基础

风险评估
01
对潜在的事故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可
能造成的损失。
安全预防措施
02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技03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和采
取安全措施。
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制定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 、救援流程和资源调配。
详细描述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技术上可以通过改进设备、优化工艺等方式降 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管理上则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等方式提高安 全管理的效果。同时,风险控制措施还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始终能反映
当前的安全状况和需求。
04
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事故预防策略
跨部门协作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风险和问题 。
安全制度与流程
制定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流程优化
持续优化安全制度和流程,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制度执行与监督
确保安全制度和流程得到严格执行和监督,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安全培训与意识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 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 力。
风险分析
总结词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的过程,以确定其可能对组织造成 的影响和损失。
详细描述
风险分析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包括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事故发生的频率等进行量化分析,以便为制定有效的 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控制措施
总结词
风险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策略和手段 。
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生活一部分,是管理范畴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
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动态相关性原理。
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弹性原理、。
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是属一级原理,其他原理均分别隶属于它们的二级原理。
一系统原理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
作为一个系统,应具备6个特征,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往、综合性、环境适应性。
二整分合原理整分合原理是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
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理的主要含义。
三反馈原理反馈是把控制系统输出信号返送回来,对输入与输出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差值作为系统输入信号,再作用系统,对系统起到控制的作用。
在现代管理中,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对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际管理工作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也就是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过程。
四封闭原理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
五动态相关性原理动态相关性原理是指构成企业管理系统的各个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而且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六人本原理人本原理是管理以人为本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
七能级原理能级原理是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在实际管理中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就体现能级原理。
八动力原理动力原理是指管理要有强大的动力,要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
九激励原理激励原理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弹性原理企业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即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实行有效的动态管理,这称之为企业管理的弹性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反馈原则 •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 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一方面,一旦发现原计划、目标与客观情况发展有较大出入, 做出适时性的调整; •另一方面,将行动结果情况与原来的目标要求相比较,如有偏 差,需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反馈原则对安全的重要意义。
• 海因里希法则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 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 时间或迟或早而已。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 结为4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 原因。针对这四方面的原因,采取三种预防事故的对策,即工程 技术对策(Engineering)、教育对策(Education)和法制对策 (Enforcement)
• 整体把握是前提,科学分工是关键,组织综合是保证。 •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
3、弹性原则 •在对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不确定性给予事先考虑并对发 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及其概率分布,作较充分认识、推断的基础 上,在制定目标、计划、策略等方面,相适应地留有余地,有所 准备,以增强组织系统的可靠性和管理对未来态势的应变能力。 •当系统面临各种变化的情况下,管理能机动灵活地做出反应以 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系统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 •弹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安 全理念的贯彻,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首先应加 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使 “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意识形态领域中得到普 及和加强。其次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客观生产条件,加大安全 投入,以保障“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得 到落实。
经营决策层
管理层
执行层 操作层
3、激励原则
• 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 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 性和创造性。
• 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吸引力。
4、行为原则 •需要和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 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目标完成需要得到满足,于 是又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 •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强化积极动机,减弱乃至消除消极动 机,激励正确行为,抑制错误行为,尽力满足下属人员正当合理 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力,充分 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提高工作效率,以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1、动力原则 • 管理必须要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才能使管理运
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对于管理系统,基本动力由三类 ,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 动力原则的运用首先要注意综合协调地运用三种动力,其次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辨证关系,第三要 处理好暂时动力与持久动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则应掌握好各 种刺激量的阈值。
5、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 个连续封闭的回路 。 •封闭原则具有相对性:空间、时间。 •封闭原则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二、人本原理 • 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
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 进行。 • 人本原理的前提是: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 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 • “以人为本”的含义:一是指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为本展开 的;二是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诸要素和管理过程 的诸环节,都是需要人去掌管、动作、推动和实施的。
2、整分合原则 •为了实现高效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 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在管理活动中,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系统 的环境,分析系统的整体性质、功能,确定系统的总体目标;然 后围绕总体目标,进行多方面的合理分解和分工,以构成系统的 结构与体系;最后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对各要素、环节、部分及 其活动进行系统综合,协调管理,以实现系统的总目标。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安全管理系统不仅要受到系统自身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而且受 到其他有关系统的影响,并随着时间、地点以及人们的不同努力 程度而发生变化。 •动态相关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考虑: (1)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2)为搞好安全管理,掌握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对象要素之间的 动态相关性特征,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手段。
2、能级原则
•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 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 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 管理的有效性。
• 运用能级原则时应做到三点:一是能级 的确定必须保证管理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 性;二是人才的配备必须能级对应,使人 尽其才,各尽所能;三是责、权、利应做 到能级对等,在赋予责任的同时授予权利 和给予利益,才能使其能量得到相应能级 的发挥。
第三节 安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 安全管理学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 进行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 与原则,又有其特殊的原理和原则。
一、系统原理 • 系统原理的含义 • 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
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 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 题。
三、预防原理
•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 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 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 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 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 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