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探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探索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铺设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以旧知识带动理解新的知识。此外,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始学习情境。现结合自己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实践,对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复习导入法

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 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 +6X-16=0,可以先复习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方程(X+3)2=25,再比较两个方程即可到其解法。任何新知识的建立,都是对已有知识的又一次创造,也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二、类比导入法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系统性较强,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所以由类比导入新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例如: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 如果在教学分式时,引导学生将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顺利。教师施展自己的才能挖掘教材中可作类比的内容来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从中学到运用类比的思维方法去猜测和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尝到由此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生活现象导入法

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理念。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节时,可向学生提问:“明天会下雨吗?”这一问题情境。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知,符合探求知识的规律,这样安排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同时也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学生最乐意参与的活动,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所以,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例如:《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节,可先让学生做一做“24点”游戏:有四个有理数2、3、4、6,对这四个有理数进行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试试看,与同学交流。做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这里把它变成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实验导入法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认识。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印象会更深,掌握知识会更牢。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这种引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诱发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六、数学故事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心理状态,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导入的趣闻性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关键。各种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在数学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编排下,都可以成为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体,成为引用抽象数学问题的导线。讲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数学历史或故事或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往往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

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先以下面的数学故事导入: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打油诗: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李白的壶中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赏花时就要喝酒做诗,每次喝掉一斗酒(斗是古代装酒的器皿)。这样反复经过三次,最后将壶中的全部喝光。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想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计算,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的从小学的学习模式向初中的学习模式进行转化。

七、悬念导入法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上课伊始,可根据所教内容的性质及教学目标,把所要讲授的问题化为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例如初一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先组织猜年龄的游戏:“同学们,老师能猜中你们中每一个人的年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不信!”“那就试试看,只要你们把自己的年龄除以2再减去4,把计算后的结果告诉我,老师就能猜出你们的年龄是多少。”学生的年龄,可以用一个字母a来表示,构造一个简易方程。进而指出:“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八、媒体导入法

从现代化媒体的运用来创设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课的导入方法。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日出的全过程并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再用几何画版放映出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相对位置关系。该节课运用这种“生活化”的媒体引入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就调动起来了,而且又体会到了数学乐趣,数学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