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14-2018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最新.doc
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与教学系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及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并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现状1.社会人才需求趋势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宣传促销,每年到我区来的旅游人数都成两位数的增长,仅珠三角地区每年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就占全部外来旅游者的 1/3 左右,而且以高端旅游团为主。
2013 年,我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 151.52 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 5177.95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889.55 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 GDP 的 6.24% ;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 17.50% 。
旅游业直接涉及 29 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行业109 个。
旅游对酒店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 ,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 80% ,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 50% ,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 40% 。
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降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民生改善,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
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 ,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计划
1. 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从事旅游规划、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培养目标
- 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 熟悉旅游业运营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 具备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策划和客户服务能力
-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
3. 课程设置
- 通识教育课程
- 专业基础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等
- 专业核心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运营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等
- 实践教学环节:旅游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4. 师资队伍建设
- 引进高水平旅游管理专业教师
- 聘请旅游业资深从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 鼓励教师参与旅游项目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5.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与旅游企业、景区等单位建立校外实践基地
- 建设校内旅游实训室、模拟景区等实践教学场所
6. 质量保证措施
-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和要求
- 建立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以上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初步计划,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和调整。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2014-2018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为落实我院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系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本专业共有本科生886人,专科生109人,本科专业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专科开设旅游管理(导游方向)1个专业。
(一)专业现状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旅游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厚实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外语交际水平,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业等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系精心设计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性、注重应用性,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管理有序,课堂教学改革稳步铺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针对以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流失多、稳定性差的现状,经过不断对比和反思、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和导游行业的特色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及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我们规划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目标与定位1.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方向知识素养与管理能力,掌握旅游市场分析、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管理等专业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定位:本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专业,培养能够胜任旅游企业管理、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设置:(1)旅游概论:介绍旅游基本概念、旅游发展历程和现状,使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及其职业发展有整体了解。
(2)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教授对旅游市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及旅游产品开发。
(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重点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规划的能力,包括对旅游资源的评估、规划以及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项目策划。
(4)旅游企业管理:培养学生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和运营的相关知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
(5)旅游法律法规:讲授我国旅游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2.选修课程设置:(1)旅游市场营销:教授旅游市场推广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产品的营销与推广能力。
(2)旅游文化与策划:强调对旅游文化的挖掘与策划,使学生具备创新旅游产品的能力。
(3)旅游投资与融资:讲授旅游投资与融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旅游项目投资与融资的能力。
四、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单位的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旅游实地考察,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具体操作。
3.实践项目:开展旅游管理相关实践项目,如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性产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因此,建设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并完善相关的专业群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建设目标1.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适应旅游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3.加强与旅游企业、旅游机构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
4.积极发掘本地旅游资源,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本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设措施1.完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科研环节,并与旅游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2.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助学金等激励措施,吸引优秀的高中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3.加强与旅游企业、旅游机构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并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战经验。
4.积极申请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并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5.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加强校企合作。
6.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建设成果评估1.每年进行毕业生的跟踪调研,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以此评估专业建设的效果。
2.定期组织专业评估委员会进行专业评估,评估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
3.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估,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预期效果1.培养出更多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升学校在旅游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影响力。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本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旅游企业所需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旅游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旅游业务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工作;3.具备创新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旅游业快速变化的需求。
三、专业建设重点一)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将建立以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和创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本专业将建立以顶岗实、企业实训、社会实践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校企合作建设本专业将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与就业工作,实现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建设成果与效益本专业建设成果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就业率持续攀升;2.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在旅游管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3.与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眉山市和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提供支持。
2015.09~2017.09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完善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师资建设: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科班出身的较少,基础课依靠长江大学本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专业课讲授大都引进外校专业教师,这对专业发展造成很大的阻力。
因此要大力引进自有教师,引进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或属于行业能工巧匠型的教师;同时,建议学院对现有教师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为重点,积极选派教师(2-3名)去企业锻炼、参与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建议学院派送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职院和企业进行项目培训,使教师具有国际意识和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准。
计划专任教师高、中、低职称的结构为:3:6:1;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60%的教师可进行双语教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要求)。
同时,大力推进校内、外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学校职能部门下分我院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事业单位社会教学资源,优化团队结构。
二、课程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1)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构建与专业培养规格要求相符合的理论教学体系。
①以共同的课程目的、基本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精神文明及潜能为重点,构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英语、体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
②以专业大类为方向,以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构建专业素质与技能课程模块,如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统计、会计等课程。
③从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出发,以本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为主导与相关技术课程相结合,构建职业技术课程模块 ,如导游实务与技巧、客房管理、前厅管理、餐饮服务、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营销等特殊技能等课程。
④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构建选修课程模块。
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2)以职业技能培养标准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一、需求论证(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
以目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
1、成果: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规划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制定本规划。
本课程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力求实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教学管理等的变革。
课程规划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既有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专业课程和校本课程。
规划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使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
是学校安排课程、选用教材、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一、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1、指导思想: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宗旨是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指导思想。
依据我省市旅游业及相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拓宽就业领域,从适应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一线的实际工作出发,实行教学、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合格的应用性旅游服务与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
2、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最新
经管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是学院与教学系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扩大学院社会声誉的根本,更是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层次的全面提升,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及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并结合行业与专业实际,在总结经验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以指导未来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
一、专业发展前景及现状1. 社会人才需求趋势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宣传促销,每年到我区来的旅游人数都成两位数的增长,仅珠三角地区每年来内蒙古旅游的人数就占全部外来旅游者的1/3左右,而且以高端旅游团为主。
2013年,我区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1.52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177.9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89.55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P的6.24%;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17.50%。
旅游业直接涉及29个经济部门,直接和间接影响行业109个。
旅游对酒店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加快旅游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相关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壮大,降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民生改善,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面向一线的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将倍受欢迎。
旅游行业为完成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力度,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内蒙古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为适应服务对象对管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越来越需要第一线的专业人员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具有更高的服务技能。
旅游管理毕业生就业时首先面对的是旅游业(包括了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行社、酒店业和新兴的会展业等),其就业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5篇第一篇: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旅游专业建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结合我系培养人才方向、办学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规划。
一、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是我系坚持调整、改革、发展的五年,学院学科专业结构逐步拓展,专业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科梯队的学术水平有一定提高,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学科专业为适应旅游业全方位的发展,从2006年开始,增设了管理学基础、旅游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部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拓展性,有利于综合人才的培养。
另外,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性也突现鲜明的特色。
体现了社会实践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具备相应的旅游文化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二)师资队伍该专业现有教师多名,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也比较合理。
(三)教学科研设备现有餐饮模拟实训室1个,客房模拟实训室1个,形体实训室1个,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
二、指导思想依据旅游产业要素和旅游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国际化办学要求,汲取先进教育理念,调整并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院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影响力,人才在旅游行业中的竞争力。
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一)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1.以旅游市场需求为中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其定位的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为中心。
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学校和市场联系的广泛渠道,成为整个开放市场的一部分。
旅游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为旅游企业输送人才为导向,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调整专业口径,面向市场,把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作为开设课程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来看,需要更加明确教育规模、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层次。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与工作实践、旅游发展和社会实际很好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环境和氛围,大力提倡实行多样化的创新教育实践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在育人与用人方面的全面的接轨。
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都要有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结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要求,应做好本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1、学科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不够深入,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课程体系缺乏深入的研究;部分专业体系内容结构不完善,创新性不够,不能主动适应首都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业教材开发编写滞后;专业实验实训不够完备,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有待加强。
2、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进一步适应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方向;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创新为重点突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形成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体系。
(2)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目标一是,课程体系建设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与专业培养规格要求相符合的理论教学体系。
①以共同的课程目的、基本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精神文明及潜能为重点,构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
如马克思主义、英语、体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工商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现状分析(一)行业现状根据WTTC对中国旅游业的调查,2006年,中国在旅游和旅行上的消费、投资、政府开支等将实际增长14.0%。
预计2016年,旅游和旅行业年平均增长将达8.7%。
这将使中国在旅游和旅行总需求方面成为世界上成长第二快的旅游经济体。
2007年,我国旅游总人数达到17.8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9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酒店行业,到2008年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2888家,五星级饭店242座,四星级饭店971座,三星级饭店3914座,二星级饭店5096座,市场空间的拓展同时也说明旅游行业的就业需求容量的增加,从就业指数看,酒店、餐饮行业职位数占所有职位数的6.04%,职位比例与电子、电信等行业相当。
目前的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特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旅游企业竞争的加剧,营销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针对此种情况,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应立足企业需要,以培养初级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
因此,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其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1)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旅行社一线服务与管理,如导游、基层旅游行政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行社计调与外联服务、旅游规划与开发。
(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基层管理,如前台、楼层、餐厅的领班或主管;礼宾主管;客房管家;大堂副礼;会展业务与策划等。
(二)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现状相比于其它高职院校,我院旅游管理专业起步较早,该专业于2001年经批准独立招生,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共有3个班级,在校生150余人,已成功向社会输送毕业生6届,共300余人。
现有专兼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现有专业实训室1个,校外实训基地两个。
(三)劣势与存在问题1、资格准入条件较高,旅游行业专业性较强,从事该行业要求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如导游证、操作师等,而这些XX得考取难度较大。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名称与属性专业名称:旅游管理专业代码:640101专业属性:特色专业与专业对应的相关产业(职业领域):旅游业二、本专业概况(一)专业发展现状本专业创建于2002年,第一年招收学生22名。
随后每年招生人数略有增加,到2006年,招生人数增加到108.最近两年基本稳定在60-70人之间。
经过六年的发展,在做了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之后,本专业各项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正在稳步向前推进。
复合型师资的配置初见成效,已形成一套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的质量在稳步提升,目前正处于“从规范到提高”的关键发展阶段。
本专业专职教师由创建之初的2名增加到现在的10名。
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2名。
年轻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5名。
(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备旅游服务与管理基本知识,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1.规格要求系统地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管理、服务、应用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2.素质结构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实现祖国社会现代化而奋斗。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备积极的开拓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4)掌握与职业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知识结构1)掌握从事旅游管理的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中西餐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和技巧。
3)掌握旅行社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导游技能。
4.能力结构毕业生应具备宾馆服务能力、导游业务能力、旅行社服务和管理能力。
5.取得以下证书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测试A级证书;全国普通话等级测试二乙或以上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中、英文导游资格证书或以下证书之一,即客房服务资格证书、餐饮服务资格证书、营养配餐师、调酒师、前厅服务资格证书等(三)旅游业职业岗位分析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旅行社、导游公司等旅游企业,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并要体现一专多能的特点。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旅游业展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全域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018年,我国旅游业的收入为5.97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9.94,占我国GDP总量的IL04%,近年来这三个数字仍然在不断攀升。
区域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高素质的旅游产业服务人员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旅游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业规模的扩大,造成该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激增,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
培养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旅游产业应用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发展和行业长远规划的必然选择,也是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通过对我市及周边区域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用人需求情况分析显示:目前旅游行业市场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表现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型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管理人员从业水平普遍偏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熟悉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较高从业意识、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将备受青睐。
旅游企业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为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一、专业概况(一)专业定位面向现代旅游专业市场,培养适应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专业情况1.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传统专业,是河北省骨干专业遵化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01年,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骨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15人,学生276人,近三年招生情况良好,生源稳中有升。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构想
酒店、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酒店、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教学队伍和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定的不足,以下是对本专业建设的一些设想:一、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大学生的实验和实训力度,通过认知实习、课程实训、顶岗实训、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技能比武、利用寒暑假进行实际调查和操作等不同途径,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自己对酒店行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以致用。
二、鼓励学生多拿证书,特别是行业必备的证书。
除了通用的计算机、大学英语等级证书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考证的重点是中国餐饮职业经理人证书,旅游专业的重点是导游资格证书。
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高证书考试通过率打好基础。
三、专业教育常抓不懈,特别是新生的专业基础教育,通过持续的专业强化教育,让学生增强专业信心,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专业思想根深蒂固。
四、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夯实教师的基本功,同时在教研室内部形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风气,储备教师自身的知识量,鼓励教师利用节假日到企业基层锻炼,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支持教师继续深造,通过考研、考证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和知识水平,要求教师多出科研成果,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或专著。
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
五、通过不同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相对而言,06级学生的学习氛围可能有所下降,需要安排专业教师及相关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安心学习,克服浮躁情绪,利用最后的时间学习新知识,同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丰富自己的知识,培养自身素质;继续安排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借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胆识;按照学院的要求,每周安排不同班级的学生在综合楼前搞好礼仪服务,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补台意识和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
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为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为落实我院未来五年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中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结构的调整和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系办学历史、实力、条件和定位,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旅游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目前本专业共有本科生886人,专科生109人,本科专业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个专业,专科开设旅游管理(导游方向)1个专业。
(一)专业现状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旅游学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厚实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外语交际水平,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管理、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旅游企事业单位、旅行社、景区景点、酒店业等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我系精心设计了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突出职业性、注重应用性,加大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教学管理有序,课堂教学改革稳步铺开,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针对以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人才流失多、稳定性差的现状,经过不断对比和反思、探索和研究,形成了旅游管理专业在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和导游行业的特色优势。
为保证本专业教学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 建立了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成立教学督导机构,加强对教学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教学质量为了加强专业建设,更好地落实学院三级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旅游管理专业制订了教研室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等,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利用每周例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开展教学交流;建立了系级教学督导机构,将听课、评课和常规教学检查有机结合,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
(2) 更新了办学理念,推进专业特色建设在“以人为本,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旅游管理专业坚持科学的办学定位,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根据多年来本科办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利用多年来积淀的实习基地资源,紧贴社会经济需要,创新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精品战略,在专业、师资、实践教学基地、课程改革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争创一流,切实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我院“质量工程”的贯彻实施。
(3)课程体系设计科学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既体现了本科通才教育“厚基础,重素质”的要求,又体现了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强化技能培训”的特点。
在课程安排上,既注重通识教育课程,又强调学科教育课程,开设了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特色课、专业方向性选修课,更突出专业实践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实验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两大实践体系11项实践内容/类别。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是根据专业需求,针对旅游活动食、住、行、游、购、娱六项内容和旅游行业在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旅行社与导游服务、酒店管理与服务三大块的人才需求,设置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二是突出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技能的培训,加大了实践技能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力度;三是进一步强化了专业认知、专业实习的教学内容。
做到了本专业所开出的全部课程,其教学大纲、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大纲、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进度表、课改方案、课改进度表等教学文件完整齐全。
(4)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在教学方法上,改革了过去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模拟式”、“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大力推广研究性教学和案例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理论课广泛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专业实践中采用认知实习、理论实验、课程实习和专业岗位实习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方式。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意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
(5)师资队伍建设可喜,强化了教学科研能力,为“质量工程”提供了软环境保障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占6%,副高级职称4人占22%,中级职称4人占17%,初级职称5人占21%,上述18人中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16人,占到了教师队伍的89%;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99%。
整个师资队伍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比较合理。
师资队伍最突出的优势是:①学缘结构合理。
大部分成员具有不同的学缘,极具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互补性;②学历层次较高。
除2名成员是本科学历外,其余成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年龄大多数都在45岁左右。
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曾经承担多项省内和校内的科研、教研项目,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此外,为了开阔师生的视野,了解社会和行业发展状况,还聘请了30多位学识广、资历深、有着丰富经验的校外高校名师和企业家做客座教授,按计划来校为师生进行专业教育,开设讲座。
建立了教师校外学习、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组成发展态势良好的学术梯队,有助于互帮带动、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也将逐步扩大骨干教师队伍人数,提高专业水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软环境保障。
3、凸现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教学在对人才市场进行社会调研和专家论证评估的基础上,该专业形成了基于传统、敢于创新,以“强化英语能力,厚实人文素养,凸显实践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增设了形体与礼仪、茶艺插花等课程,突出职业性;设置英语应用、模拟导游等课程来进一步提升能力,注重能力性;实行岗位实习等强化实践性,构建了开放的、多元的、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提高的教育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素质教育体系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并且做到“全程培养”、“全员培养”、“全面培养”;在教学内容上,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了良好的学风形成。
秉持“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强化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专题性或开放性社会实践、专项性能力实践、综合性学科实践、业务性“岗位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创作实践的“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旅游专业依托学校千兆校园网在校内建有语音室、基础课实验室、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形体训练室、客房实训室、GIS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实践教学场所,满足了旅游专业的《英语听力》、《旅游英语》、《自然地理学基础》、《饭店服务学》、《导游实务》、《模拟导游》、《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学概论》等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
在旅游模拟实验室中,学生可以欣赏旅游地风光、从事旅行社综合业务训练、商务办公、旅游酒店营销、前台服务、客房服务、等系列训练项目,涵盖了整个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六大活动内容。
进行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
旅游专业始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向,利用行业在圣诞、元旦、春节旺季人力资源缺乏的契机,积极主动与省内及全国发达地区的多家大型餐饮、星级酒店、旅行社、景区景点等旅游企业联系,开展教学实习活动。
目前我院已与省内外50余家旅游景区、旅行社、大型酒店确立了长短期实习、长期实践、定期岗位实习及其就业协议,同时对课程进行整合,既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又适应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岗位实习的难题,2013年海南三亚美高梅酒店挂牌成为学生岗位实习基地为标志,我系学生专业岗位实习基地建设逐步推开。
4、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条件良好,校企合作模式初步形成旅游专业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建有酒店管理、形体训练室、客房实训室等5个校内专业功能实验室;6个校外短途实习点:陀螺山、界河铺滹沱河、系舟山禹王洞、顿村温泉、奇村双乳湖、阎锡山故居等;8个校外长途实习地:五台山、芦芽山、大同市、晋中大院、黄河大峡谷、太原晋祠、庞泉沟、黄河壶口等;7个岗位实践基地:海南三亚美高美酒店、北京益田影人花园酒店、五台山栖霞阁、太原海外海、三晋国际大酒店、山西人大会议中心、太原迎泽宾馆等;3个短期实训点:忻州阳光旅行社、忻州快乐行旅行社、忻州教育旅行社。
这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
同时,旅游专业还建有自己的图书资料室,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旅游管理专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高水平院校的相关专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专业教师中,教授的比例偏低,博士学位的教师极少,缺乏完善的教学梯队。
要在今后5年内达到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的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
2、教师科研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近几年来科研意识不断加强,争取到了一些省级、院级科研和教研项目,但国家级科研、教研项目还是空缺,教师科研合力还须进一步凝聚,总体科研能力和水平还不平衡,有待提高。
3、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需进一步优化继续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高水平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快走进专业建设重点、优秀队伍行列。
4、课堂教学改革亟待展开根据教育部和学院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的精神,我系住哪也建设过程中,亟待将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地扎实地逐步推开,形成全系师生共识和行动。
5、教学团队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随着本专业教师数量的增加,我们将根据教师的学科专长,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6、教风学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为宗旨,从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出发,以学院专业建设五年规划为纲领,以专业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培养旅游管理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专业特色,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拓展职业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