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范围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知识点汇总与总结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知识点汇总与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个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军阀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标志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和牺牲之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一、建国前的历史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在中国进入近代以来汹涌澎湃的历史潮流中形成的。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遭受着列强的侵略和剥削。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由人民领导的革命,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运动在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为中国革命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革命过程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推翻满清封建帝国统治的伟大革命。
这次革命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爆发后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号召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打破了满清封建统治的统一格局,为中国革命史书写了新的一页。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始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而进行的革命性战争的结果。
这场战争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自身利益和中国的命运进行的一场严重斗争。
在这场革命的历史性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中国史复习提纲
第十二、十三课 1、背过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背过近代报刊电影带来的影响。
3、背过近代新式交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详细看书掌握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体现。 5、背过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影响。 6修铁路的原因?
第十八课
1、了解建国以来分期情况。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主要 经济措施。 2、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时间、背景、提出、特点、起步、初步结果? (参看一五计划 成果图)。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三大改造的目的、实质、时间、影响? 了解农业、手工业改造的过程。掌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实行 的政策。
第二十三课 1、了解港、澳、台湾问题的由来。 2、看书了解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一国两制的含义? 3、香港、澳门回归的条件?时间?过程(看书了解邓、撒会晤) 4、港澳回归的意义。 5、看书掌握文革结束后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的表现。重点掌握九二共识、 《反分裂国家法》 6、了解台独分子的含义、代表人物。 7、当今有利于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阻碍因素有哪些?
第十二课 1、了解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军事、科技等 不同的表现。
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导火线?
3、何谓出超、入超?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4、虎门硝烟的时间、意义?
5、鸦片战争发生的起止时间、看图了解英军进攻路线。
6、背过《南京条约》的内容,了解《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7、了解领事裁判权、片面罪过待遇的含义。 8、全面掌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战争失败的原因。 9、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起止时间、参与国家、火烧圆明园、签订 的主要条约及其内容? 10、看书了解二鸦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8、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国史知识点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阶段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大致分四个历史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开始了由新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同时,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插足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为保卫中朝两国的国家独立,维护中国的安全,粉碎美国妄图吞并朝鲜进而颠覆新中国的狂妄计划,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的请求,组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军的武装侵略。
中国出兵朝鲜的目的只是“保家卫国”,而绝不是与美国争夺地盘。
朝鲜停战后,志愿军陆续撤回中国就是明证。
意义:①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②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④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⑤有利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对个体经济,是先进的经济成分;②民族资产阶级曾与中共共同革命,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为中国民主革命作过贡献;③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改造;④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等。
三、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特点(1)社会性质过渡时期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就其整体而言,不完全是社会主义,但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不能把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截然分开。
说过渡时期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就其实质和发展方向而言;说过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是就其政权形式的某些特点和五种经济成分并存而言。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的侧面加以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等,都说明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存在。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4)政治制度在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这一过渡局面的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今)知识结构(河北乐亭一中杨海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今)知识结构: (二)经济:
1、过渡时期(1949-1956): 建国初土改 A农业: 两次生产关系调整: 农业合作化 (1)部门(行业): B工业: 一五工业化建设 (2)经济结构: 优先发展重工业 (3)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所有制:公有制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2、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1956年正确探索: A论十大关系;B中共八大:a主要任务;b经济建设方针 1958-1960年重大失误:盲目发展生产力: 大跃进运动 超前的生产关系: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1965年调整恢复: 八字方针: →1965年恢复任务完成 3、文革时期(1966-1976): 整体:遭受严重损失: 5千亿元 阶段:恢复: 复苏:周恩来调整 回升:邓小平整顿 4、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 (1)总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部门(行业): 农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工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80年代;90年代以后 (3)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71-1979年70年代: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交政策调整: 不结盟政策 (3)新时期:外交成就: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今)知识结构:
(六)文化: 1科技: 1949-1956: 重点发展尖端科技:一堆、一弹、一素 文革时期: 一弹、一星、杂交水稻 新时期: 航天科技最瞩目 过渡时期: 扫盲教育 2教育: 十年时期: 全面教育、着眼于工业化建设 文革时期: 教育革命 新时期: 拨乱反正-三个面向-科教兴国-完善教育立法 过渡时期、十年时期: 双百方针 3文艺: 文革时期: 文化专制→八亿人口八个戏 新时期: 恢复“双百”方针;提出“二为”方向 (七)社会生活: (1)服装、服饰: 1949-1976:政治色彩强烈、颜色、款式单一 1978以年: 思想解放、异彩纷呈、美观适体 (2)票证制度: 由确立→取消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提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提纲一、考试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是对考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考察。
考试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
二、考试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3小时。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1.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事件考生需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
2.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考生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如三大改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3.重要人物考生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要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贡献。
4.政治制度考生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制度,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民主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5.经济发展考生需要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如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四、考试要求1.掌握基本知识考生需要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基本知识,如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历史发展考生需要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贡献。
3.分析问题考生需要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4.运用知识考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政治制度进行论述和分析。
五、考试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的评分主要考虑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考试成绩将作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六、考试建议1.认真复习考生需要认真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知识和历史发展规律。
八下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知识点
第一单元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背诵知识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时间:1949年9月。
任务:讨论成立__的问题。
(1)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该纲领起的作用。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4)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确立。
开国大典:
过程: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
立了!”
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 和的统治。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答案: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人民民主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
临时宪法毛泽东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新纪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目录第一章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49—1956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 1二、社会改革全面展开 11三、统一财经与恢复国民经济 15四、独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 18五、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工业化起步 25六、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27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9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1956—1978一、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34二、脱离实际的“大跃进” 41三、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关系的调整 44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5五、维护国家主权和加强军队建设 56六、“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艰难发展 59七、结束“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进 63第三章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1992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68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3三、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76四、国防、外交的调整和“一国两制”的提出 80五、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84六、在严峻考验中深化改革开放 88第四章深化改革开放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2—2002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92二、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和跨世纪发展战略 97三、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 102四、祖国统一事业与外交工作的新进展 107五、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11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2—2012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7二、发展民主政治和繁荣文化 123三、推动以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 128四、推进国家统一与建设和谐世界 133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 138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2019一、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 143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 148三、全面依法治国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3四、文化建设 157五、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 163六、建设美丽中国 167七、深化军队改革和港澳台工作新进展 173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 178九、全面从严治党 184结束语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研题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研题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研题目,供同学们复习参考: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与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请论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2. 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与影响土地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一项重大社会改革。
请分析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它对中国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3. “三反”“五反”运动及其历史评价“三反”“五反”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外的一系列政治运动。
请简述这两个运动的主要内容、目的及其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影响。
4.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中国进行的两项重大经济运动。
请分析这两项运动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 文化大革命的起因、过程与影响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
请探讨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主要过程、造成的影响以及它给中国带来的深刻教训。
6. 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请论述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请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发展战略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8. 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与贡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请讨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贡献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演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其外交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化。
请概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主要特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过渡时期总路线4、一五计划5、《论十大关系》6、“大跃进”运动7、中共七届三中全会8、万隆会议9、人民公社化运动10、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1、抗美援朝运动12、镇压反革命运动13、“三反”、“五反”运动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中共八大 16、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7、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8、庐山会议 19、“八字方针” 20、七千人大会 21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2、“四五运动”2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一国两制”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二、简答题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包括什么内容?2、简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
3、简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的主要内容。
4、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5、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6、简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7、简述“三反”、“五反”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8、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9、简述邓小平1975年整顿的内容及意义。
10、“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容和意义。
11、简述中共十三大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12、简述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13、,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阐述了哪些重要思想?三、论述题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实现的?有哪些经验和不足?2、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如何实现的?有哪些经验和不足?3、么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4、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我们应当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5、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6、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7、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和“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过程。
中国史的主要内容考研知识点归纳
中国史的主要内容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史是考研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全部历史,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中国史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以帮助考研学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远古时期远古时期是中国史的起源时期,主要内容包括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其中,人类起源是人类学的研究范畴,涉及到早期人类的起源、进化和分布情况。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则是考研历史学的内容范畴,主要讲述了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二、古代王朝古代王朝时期是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夏、商、周等多个王朝。
这些王朝的兴衰更替、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都是考研历史学的重点。
另外,还要关注社会阶级的演变、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故事。
三、战国秦汉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权力分散的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大国、小国之间的战争和割据,最终统一了中国的秦朝和汉朝。
关于秦朝的内容可以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事迹;而汉朝的内容则涉及到前汉和后汉两个时期,如汉武帝的开创性改革、西汉崩溃后的王莽新政等。
四、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也是文化传统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中包括了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和北朝等多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政权不断更迭,经济、文化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要注意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更迭、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五、隋唐宋元明清隋唐宋元明清是中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阶段。
其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之一,涉及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重要内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视文化传承、科技发展的时期,包括了两个朝代:北宋和南宋。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明朝是农民起义领袖建立的王朝,清朝则是满洲人建立的王朝。
六、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史的最后一个考研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清朝末年和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二册复习提纲
一、从古代至明清时期
1、中国古代的形成
(1)古代统一:从商、周的兴起,到西周统一帝国,再到秦国的统一,以及后来汉、魏、晋、隋等朝代的建立;
(2)艺术、文化的发展:汉代诗歌、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和古代文化的形成和完善;
(3)民间文化的发展: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古老的庙宇等。
2、中国明清时期发展
(1)明、清朝的形成: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中心的朝代,
也是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最为发达的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
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
(2)社会发展:清朝时期,政府推行了新的法律制度,了地方政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下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文化发展: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的
典籍,其中有传统文学的发达,如明清间的文学家和诗人;也出现了科技
文化的发展,如明清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二、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
1、民国时期发展
(1)政治上的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最艰难的时期,其中经历了政党间的斗争,政治变革的尝试以及政府的更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题型及复习思考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考试题型及复习思考题2006级历史学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思考题一、名词概念1、西藏的和平解放2、“三反”、“五反”运动3、土地改革运动4、镇压反革命运动5、抗美援朝战争6、《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7、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运动8、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9、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10、日内瓦会议11、万隆会议12、《论十大关系》1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4、反右派斗争15、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6、“大跃进”运动17、人民公社化运动18、1958年台海危机19、1959年庐山会议20、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1、《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2、《五·一六通知》23、武汉“七·二0事件”24、“红卫兵”运动25、上海“一月风暴”26、“二月抗争”27、“九·一三”事件28、“斗、批、改”运动29、“批林批孔”运动30、“四·五”运动二、简述题1、试简要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与中共党史的联系与区别。
2、试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3、建国初期,为了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中共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4、试简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
5、为什么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试加以简要说明。
6、建国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7、试简述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表现。
8、为什么说中共“九大”是应当予以否定的?请简要加以分析。
9、试简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我国全面整顿的主要成效。
10、试简要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三、论述题1、试评价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2、试分析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
3、试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4、试分析“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5、试分析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严重后果。
共和国史复习提纲
共和国史复习提纲一、重点历史概念:
1.三大运动:
2.三大改造:
3.三面红旗:
二、重点和难点问题:
1.分析共和国的四个历史阶段
2.分析新中国为巩固政权做的巨大努力
3.分析人民政府为恢复思经济所做的工作
4.分析过渡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5.分析我国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条件
6.理解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7.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8.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历史教训
9.分析1953年和1958年总路线的历史条件及两者在内容上的侧重点的不同处及影响10.分析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内外因素
11.理解文化大革命是十年内乱
12.分析党为建立和发展思经济做的三次重大政策性调整13.分析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四次调整或改革14.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工业结构经历的三次转变
15.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16.分析建国后,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及原因17.分析新中国外交道路经历的四个时期
18.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9.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20.分析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1.分析四次统一战线的背景、任务、主要特点及由此得到的经验教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建立新中国的前提条件。
2、经过人民大革命,形成了全国人民的空前大团结。
3、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极端落后。
4、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中苏两党关系加强(与苏联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5、世界冷战局面开始出现,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人民共和国方案中经济形态:由五种成分构成:1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2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3私人资本主义4个体经济5国家和个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经济方针: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共同纲领》内容:1、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2、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4、关于人民的权利与义务意义: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他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是政府的施政方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体现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署长1948年秋到49年初对官僚资本的接管政策和办法,既不打乱企业原有的组织机构,而是先按照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由军管会对他们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完整的接收下来。
派往这些企业的军队代表的职责是监督生产,而不是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
所有这些规定的唯一出发点,就是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即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及摧毁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的意义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从消灭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来看,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第二章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p30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明确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重点--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
2023年高考历史复习重点--中国历史的阶段划分一、中国古代史(约180万年前—1840年)1、原始社会2、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1)夏朝: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阳城(河南登封),禹,奴隶社会形成时期。
(2)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 ,亳→殷(河南安阳)、汤,奴隶社会发展时期。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镐京,周武王姬发,奴隶社会鼎盛时期。
(4)东周:①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②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咸阳,嬴政。
(2)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长安,刘邦。
(3)东汉:25—220年,洛阳,刘秀。
(4)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①三国:220—280年,(曹魏:洛阳—曹丕;蜀汉:成都—刘备;孙吴:建业—孙权)②西晋:265—316年,洛阳,司马炎。
③东晋:317—420年,建康,司马睿。
④南北朝:386—589年A、北朝:北魏(386-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B、南朝:宋→齐→梁→陈。
(4)隋朝:581—618年,长安,杨坚。
(5)唐朝:618—907年,长安,李渊。
(6)五代辽宋夏金(907—1276年):①五代十国:907—960年②辽国:916—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机。
③西夏:1038—1227年,兴庆(今银川),元昊。
④金国:1115—1234年,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完颜阿骨打。
⑤北宋:960—1127年,东京(汴梁即开封),赵匡胤。
⑥南宋:1127—1276年,临安(杭州),赵构。
(7)元朝:1271—1368年,大都(北京),忽必烈。
(8)明朝:1368—1644年,应天(南京)→北京,朱元璋。
(9)清朝:①1616—1636年,后金,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沈阳,努尔哈赤。
祖国的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
祖国的历史中考知识点归纳祖国的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中国:从远古时期到夏商周,再到秦汉,直至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文化成就和社会变革。
2.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包括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思想文化运动。
3.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4.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要历史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6. 重要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孙中山、毛泽东等,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重要历史文献:如《史记》、《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这些文献记录了中国历史的丰富内容。
8.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以及诗词、书法、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
9. 科技与发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
10. 外交关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历史,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郑和下西洋等。
结束语:祖国的历史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
通过学习祖国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史复习课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 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②总结了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③体现了人民民 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④规定了人民的权 利和义务 (B)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关于1956年中国社会的变化,表述不正 确的是 ( D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A、西藏宗教组织 B、西藏宗教领袖
C、西藏地方政府
设集中在 ( C ) A、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D、东南地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 B )
A、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B、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 同时进行 C、消灭资产阶级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统一战线: 重新落实统一战线政策;1982年提
出爱国统一战线;中共进一步提出与民主党派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与共”的方针;
民族关系: 国家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在民
族地区实行改革开放。
外交战线: 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
1951年,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 法的协议》的双方是中央人民政府和 (C)
B、中国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时 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 会主义道路的直接国际因素是 ( B )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继续封锁
B、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斯大林 C、世界性反社会主义浪潮的出现 D、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党在 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最初是由于 (B ) A、 “反右倾”斗争的影响 B、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影响
最新中国史部分48个考点复习资料汇总
最新中考历史中国史部分48个考点复习资料汇总【古代部分】1、史前时代①元谋人的遗迹在云南元谋,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
能使用天然火。
③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华夏之祖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他们联合起来打败蚩尤,从此组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黄帝被尊为“人文之祖”。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领导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相传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3、夏、商、西周①夏、商、西周三代更替: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
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②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春秋、战国的纷争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历史作用: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5、先秦时期的文化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思想。
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复习试题1.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总的来说,中国取胜,代价大。
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吞并朝鲜的企图;保护了朝鲜人民共和国国家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具;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捍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我军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我军的建设。
2.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基本肃清了大陆的反革命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极力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为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保证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主义运动的顺利进行。
3.建国后经党和人民的努力已具备社会主义过度的条件是什么?(1)政治条件: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巩固和社会安定。
(2)经济条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的不断壮大。
(3)组织条件:经过三年的实践,党积累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经验。
(4)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持。
4.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内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完成标志是1956年12月加入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农产达百分之87.8 。
5.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完成的。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了我国存在数千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了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
6.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1)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做出了党工作重心转移的重要决策。
(2)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基本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3)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做了初步探索。
(4)在国家工作方面,明确提出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
(5)在党的建设上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还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和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
(6)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八大在有些问题上也有不足之处,如反对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健全法制方面,但没有具体措施,更没有从体制上去考虑解决问题,结果这方面问题非但没有很好解决,而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在以后又有所发展,以致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左”的错误,八大的正确路线未能坚持下去,历史走了曲折的道路。
7.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左”倾错误在经济上的表现?(1)总体特征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具体表现是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八大二次会议中毛泽东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评价: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状态,反映了人民共同愿望,但违背了八大经济路线,是“左”倾思想的产物,产生了两个缺陷,即片面强调速度,忽视保持平稳发展;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高了理论条件。
(3)大跃进: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中提出的。
评价: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是经济部门在大跃进中建立起来,积累了一部分领导社会建设经验增加了一些固定资金。
但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从经济上看,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失调;政治上,“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思想上,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等的宣传报道;在党和国家建设上,破坏我党实事求是的传统作风,损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我国的国际威望。
(4)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90年代,为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而提出的,开始标志1958年北戴河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总特点:“一大二公”,即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分级管理,实行供给制,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实体化。
1958年底全国基本实现公社化。
8.“文化大革命”的后果是什么?(1)思想上,混淆了是非,使唯心主义猖獗,形而上学泛滥,造成严重的思想上的混乱。
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教条化,使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立起来;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狂热程度;“左”倾思想渗透到学术、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政治上,文革严重混淆敌我,严重损害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3)经济上,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破坏生产,给国民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
用阶级斗争代替生产斗争,严重破坏了生产;推行一整套的“左”倾经济政治;耽误宝贵时间。
(4)文化上,文革中文化遭到了极大地破坏。
大规模的毁坏文化;残酷的迫害知识分子。
(5)军事上,文革损害了人民军队,冲击人民军队的军政训练,破坏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6)组织上,文革全面破坏了党在组织上的建设。
文革大搞“踢开党委闹革命”号召各级党委和领导权,党的组织普遍遭受冲击,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遭到破坏。
9.“文革”的经验教训是什么?(1)党和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正确处理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后,阶级斗争已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工作重心必须是坚定不移的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我国的阶级斗争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不同以往的阶级斗争。
(2)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3)必须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必须警惕和防止党内野心家和阴谋家的反革命运动。
10.“九一三”事件的经验教训是什么?(1)宣告了毛泽东所大力创造的文革的失败。
(2)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宣扬共产主义优良作风,反对个人崇拜。
(3)说明反革命两面派是党内最危险的敌人。
1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的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认真地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因而成为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12.社会主义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3.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其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全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5.十一届六中全会中《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内容:正确回顾了中共建国以前28年的历史,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总结了建国32年的党的历史,分清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问题的是非;科学的阐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线;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16.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曾用名:二十八画生、李德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虽然在晚年也犯过文化大革命等一些错误,但是不能否定他是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个人物。
毛泽东在不同政治倾向的人群中评价不一。
中国共产党评价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另一部分人认为,由他发动的反右派斗争、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等众多社会政治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社会、经济、外交,导致了数千万人非正常死亡。
17.“一国两制”的内容?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18.“一国两制”的历史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又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