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适用试卷号:1373(闭卷)《特殊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适用试卷号:1373(闭卷)《特殊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试卷号:1373 特殊教育概论一、解释下列概念题,并举例说明1.支持性教育:以支持为特征的特殊教育可以简称为"支持性教育"。

2. 安置诊断:安置诊断是确认一个儿童是否属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以及相应的身心特征,据此为他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安置。

3. 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

4.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记载了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5. 特殊教育最佳实践:对我国特殊教育实践形态通过组织效益进行持续组织效益的评估,通过对四项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通过对"投入一产出"比较,合理调整学生和团队成长的效益与财务与内部过程的效率的关系,以寻求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案。

二、简述题6. 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隐性障碍的看法。

答:答:隐性障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概念。

第一种看法是相对与有明显外观的残损而言的"内隐"障碍。

一些心智发展障碍的儿童被称为"隐性障碍"。

例如一些自闭症儿童"仪表堂堂"并不符合许多人的"残疾观",但是他表现出来的严重社交障碍、刻板行为等被认为是"内隐"的障碍。

第二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发病机理不明的儿童。

这种看法的局限性在于,目前许多障碍性障碍儿童发病原因和机理不清,例如目前人类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处于假设阶段,尚不能被确认。

对2/3 左右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病因不明,学习障碍儿童的发病机理也在缺乏定论的讨论之中。

第三种看法是"隐性障碍"是鉴定诊断不明确的一部分儿童。

目前由于对许多症状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尤其是儿童时期,对身心发育过程、对智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诊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权威的智力测验工具,对4 岁以下的儿童智力测评缺乏可靠性,因此,对婴幼儿的测评采用了比较笼统的"发育商",许多测评工具仅具有"筛查"的水平,这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三早"带来一定的困难。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 庞塞(1520—1584),16世纪西班牙聋人教 育先驱性人物,尝试教聋儿阅读和书写, 同时让聋儿用手指出文字所代表的事物, 并将书写和发音联系起来。
32
• 博内特:从教聋童书写开始,教字母语音的音值, 强调唇和舌的正确位置对发音清晰的必要性。发 明单手手指字母。撰写《关于字母的变形和教聋 哑人说话的艺术》,书后附有手指字母表,这是 最早公布的利用手指字母帮助聋人学习语言的论 述。他还注意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和具体化。
特殊教育概论
绥化学院教育系特殊教育专业 1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2
第一节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
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是一个内涵丰富的 术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教育发展时期 对于特殊儿童范围的理解和界定各有不同。“特 殊教育”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教育学、心 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多个范畴。一般而言,特 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陆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随班 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 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体系。
16
瀑布式安置体系
17
(八)特殊教育的从业人员及相关服务人员
为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特殊教育需 要各个领域的人员共同介入。目前常见的 人员有:特殊教育教师、教师助理、心理 学家、听力学家、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 员、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康复咨询 师、学校社会工作者、言语病理学家等。
教育方法的选择应以儿 童的个别化需求为依据, 通常的做法如下:
• 调整教育目标 • 调整教学方式 • 调整教学过程 • 调整教学时间 • 调整评价方法
13
(五)特殊教育的原则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1.特殊儿童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着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2.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着作..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1887年;美国传教士查尔斯-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登州启喑学馆”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1916年;实业家张謇在苏州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这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1927年;中国第一所公里盲聋教育机构是南京市盲哑学校现南京市聋人学校和南京市盲童学校....设盲、哑两科..9.生态学模式: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态环境..10.萨拉曼卡宣言内容:P2511.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的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12.巡回指导:是指组织专家队伍;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开展评估、提供咨询、提供材料;甚至做一些直接教学的活动..13.资源中心:一些国家以资源中心作为每个行政区专家团队的基地..资源中心一般开展以下工作:评估行为;提供建议;为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家庭训练和家长对残疾的认识;提供特殊材料和设备;帮助寻找地区或国家更专业的中心;提供更大范围的服务;从事有限的直接教学..14.资源教室方案:是一种教育措施;接受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其核心在于如何发挥“资源”功效..首先;要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其次;资源教室要成为学校的教学资源中心;再次;资源教室本身即是学校的资源..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是评估、教学、咨询与在职训练..15.合作学习模式:是将低成就水平的学生和特殊学生当作持续的、全班活动的全面参与者;使班级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指导者和被指导者..16.随班就读:就是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随班就读的原则:1就近入学;2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3学校接受服务区的儿童入学;4改选合适的安置..随班就读的形式:四种完全的随班就读;辅以咨询辅导服务的随班就读;配有资源教室的随班就读;提供特殊专业服务的随班就读..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9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和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18.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该纲领于1994年6月10日通过;实施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育的原则、方针和实践的政策和行动指南..19.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年12月13 日;第1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一个人权公约..2007年3 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公约上签字;成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20.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1975.该法案是美国关于残疾儿童教育最完整、最重要的立法..该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免费、适当的公立教育;2适当的评估;3最少限制环境;4个别化教育计划;5家长参与;6法律保障程序..21.沃纳克报告这是英国第一次全面的讨论特殊教育的相关论题..使用“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取代“障碍儿童”..22.1981年教育法采纳沃纳克报告的提议;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取代“障碍儿童”..23.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指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要提供的教育安智;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24.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1教育平等2因材施教3教育绩效责任4家长参与5融合教育6多学科参与25.根据IDEA的规定;一个完整EDP的组成:1当前水平2年度目标3教育进步4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以及辅助设施和服务5调整以及替代性评估6普通教育的参与程度7服务期限以及场所8转衔26.我国IEP的主要内容:1儿童的现状2计划期限内的教育措施及相关服务3长期目标4短期目标5计划评定的方式;标准以及评定日期..27.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主要程序 P6328.IEP会议内容:1下阶段安置的期望2相关服务需求3确定长期目标4提示短期目标5确定评估的标准及时间29.长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所完成的目标;表示的重点和范围..短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某一时期内所达成的目标..它是长期目标的细化和具体表现;需要在长期目标确定后才能完成..30.智力残疾:1智力显着低于一般人水平2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3障碍发生在18岁之前..31.P8532.智力障碍认知特征:1感知2注意3记忆4思维主要内容在第92页33.教学策略:1支架教学法2真实情境教学3任务分析法34.随班就读对智力障碍儿童是一种合适的安置方式吗P103视情况而定35.听力残疾:是指人由于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听力的灵敏度一般用频率和强度来表示赫兹Hz 分贝dB36.常用的诊断性听力测验:纯音测听、言语测听、脑干诱发电反应测验..37.听觉障碍的程度:听力残疾一级;;;;极重度;;;;损失>=91dBHL二级;;;重度;;;81-90 dBHL三级;;;中重度;;61-80 dBHL四级;;;中度;;;41-60 dBHL38. .听觉障碍的类别三类:1传音听觉障碍也称传导性听觉障碍;;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外耳和中耳部分..2感音性听觉障碍;也称感觉神经性听觉障碍;是由于耳蜗内及耳蜗后听神经通路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3混合性听觉障碍;既发生在外耳;也发生在中耳或内耳;:既有传音性听觉障碍;又有感音听觉障碍..39..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1.认知特点 1.感知觉特点 a.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b;视觉的优势地位 c;缺陷补偿 2.注意特点无意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分配困难 3.记忆特点 a;视觉触觉和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b;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无意识记忆与优势 4.思维特点 a;听觉障碍儿童由于语言发展迟缓;其思维的发展停留在第二阶段的时间较长;即表现出更多的具体 b;正常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三种水平或三个阶段;即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听觉也有相同形象性趋势.. c;掌握概念方面的一个显着特点是概念的扩大和缩小..40. .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 : 1.情绪特点情绪在早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以情绪的外部表现作为交际工具..2.个性特点固执; 自我中心; 缺乏内部控制力;易冲动和易受暗示特征;脾气倔强; 等41. .聋校课程设置原则;1.均衡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 2.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 3.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42.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对毛细胞或缺乏从而无法产生音感的情况进行补偿的电子装置..它是饶过损伤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7-12章1: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视力残疾包括盲以及低视力2:我国视觉障碍分类表盲:一级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0.02;或视野半径<5度二级最佳矫正视力≥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低视力:三级≥0.05-<0.1四级≥0.1-<0.33: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1.感知觉活动特点:感知觉主要依靠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功能..听觉和触觉灵敏;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以及知觉与动作的统和等方面比正常儿童困难得多;尤其对距离的准确知觉和深度知觉比较弱2.语言和思维特点:视障儿童获取语言的方法和正常儿童基本相同;但他们的语言概念不是通过阅读和视觉输入获得的;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缺少视觉形象;常出现词与视觉形象相互脱节的现象;不能准确地把握一些视觉性词汇的内涵..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没有具体的事物的视觉经验;很难建立视觉表象..3.个性特点:情绪、情感的深刻性较好;通过教育能形成较好的理智感;即从深刻的认识活动中培养起一种比较稳定的、深刻的情绪体验;视觉障碍的学生往往倾向于消极;独立意向较差;自制力较好;在于人交往方面一般不主动4:盲校课程设置的原则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2.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面向全体与照顾差异相结合原则4.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原则5:盲校教学策略1.用印刷体和盲文交流2.听读法3.多重感官法4.类比推理法5.凸线图示法定向行走:理解所在环境的方位并在环境中安全而独立地移动身体的能力6:沟通是人类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获得信息;彼此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个人行为和社会互动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和能力7:沟通过程的阶段:1.信息的编码2.信息的发送3.信息的传递4.信息的接收5.信息的解码6.信息的反馈8:沟通障碍:是指接收、发送、处理以及理解概念、口头及书面信息、图形符号系统等方面的能力出现障碍9:言语障碍:是指说话时的反常现象;包括发声、构音以及语流的异常..这类障碍可在说话者表达以及使用口语符号系统时被观察得知10:语言障碍:是指个体所掌握的语言学知识系统与其年龄不相符;落后于同龄的正常人;属于在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和使用上的异常11: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3岁以下不定残11:言语残疾的分级一级无任何言语功能或语音清晰度小于等于10%二级具有一定的发声及言语能力;语言清晰度在11%-25%之间三级可以进行部分言语交流;语音清晰度在26%-45%之间四级能进行简单会话;但用较长句或长篇表达困难;语言清晰度在46%-65%之间12:沟通障碍儿童的特征1.行为特征:不同类别的沟通障碍儿童;其行为特征有所不同;在关于分类的介绍中;已经描述了各类儿童的症状表现;除此之外;语流障碍儿童口吃还会伴有皱眉、闭眼、张口、耸肩等一系列不经意的动作2.心理特征:1.智力发展与学业成就:就总体而言;沟通障碍儿童群体的平均智力水平低于同龄普通儿童..同时;沟通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学业学习;尤其是与语言学科相关的课程学习2.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1.退缩与回避 2.焦虑3.攻击13:沟通障碍儿童的教学策略1.游戏教学2.结构性教学3.言语语言矫治14:儿童口吃是如何发生的有三种理论1.误诊理论2.遗传理论3.要求能力模式15我国关于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情绪和行为障碍学生是指行为表现与一般学生应有的行为明显偏离;具有以下或多种影响教育的、明显而持续的行为特点的学生1.学习能力不足;但不能用智力、感觉、和身体的原因加以解释2.不能与同龄人和教师建立或保持良好的关系3.对正常环境缺乏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4.弥漫性不愉快心境或抑郁5.容易出现与个人学习困难有关的生理症状或恐惧反应16: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1.智能特征:如果用智力的正态分布来衡量的话;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平均智商约为90;多数属于学习困难和轻度智障..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常常受情绪的困扰;无法在智力测验中表现出其实际拥有的智能水平..许多专家认为从他们所能做的事情来观察判断;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智力应是接近甚至超过正常范围的2.学业表现:常常也是学业上不成功的学生;他们无法发挥正常的学习潜能;无法达到其智龄预计的学习水平..3.行为表现:1外化性行为:最常见的是攻击性行为和违规行为2 退缩性行为:这主要表现为不成熟和孤僻;其极端表现为儿童精神分裂症和幼儿孤独症17:重度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特征1.缺乏日常生活技能:这类儿童在5岁或5岁以上仍然不具有穿衣、吃饭、大小便等基本自理能力;他们会表现出幼儿绝望的行为特征2.感觉异常:这类儿童看上去对周围刺激极不敏感;对一般儿童所能感受到的刺激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听觉障碍或视觉障碍儿童3.认知上的缺陷:这类儿童存在明显的智力障碍;很难用一般的智力测验测得其真实智力..虽然个别儿童智力尚可;甚至某些方面的能力优于正常儿童;但难以正常发挥4.语言发展滞后:这类儿童在语言学习上有困难;特别表现在理解和表达上;时常语无伦次;不合语法结构..有的只能鹦鹉学舌般地进行模仿;在语言交流上难以应付;常常答非所问5.行为刻板:这类儿童经常表现出刻板的、重复的行为..他们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间断地重复这一行为;别人很难介入6.自伤与攻击:这类儿童会表现出各种自残行为;或用咬、抓、踢等方式来攻击他人进行发泄18:攻击:是指对他人施加暴力的行为;如踢打、抓咬、抢夺、破坏、扔东西等;会造成他人身体伤害或财物毁损行为特征:1.偏外向性格2.自我中心与攻击特性3.显现精神病症19:焦虑:是指心理预料可能会遇到问题你或危险时而产生的悲伤、忧虑、紧张、不安等感受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状态症状表现:1.生理状态异常2.运动性不安3.紧张与过分警惕4.异常的人格特质与不良的社会适应20:多动:是指儿童智能正常的症状表现或接近正常;但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分散、注意广度小、不分场合的过渡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症状表现:多动儿童多种多样1.注意集中困难2.活动过度3.自控力差4.学习困难5.动作协调困难21:品行障碍:这是一组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行为障碍;儿童其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症状表现:根据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3品行障碍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反社会性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以及其他或待分类的品行障碍..1.明显的不服从、违抗;或挑衅行为2.社会性紊乱3.严重的违法行为22:学习障碍的概念:有时当学习机会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发展中存在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不良..这类儿童没有智力障碍;智商在70以上23:学习障碍的鉴定1、一般的鉴定过程1.儿童个人信息的收集儿童的出生史;儿童的成长过程;儿童的教育过程;儿童的行为表现2.心理与教育测验学业成就测验;心理过程测验;行为与人格测验3.医学检查2、常用的鉴定方法1.差距的方法年级水平差距法;标准分比较法2.量与质结合的方法3.反应-干预模型4.诊断量表3、IDEA2004建议的鉴定过程24: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认知特征:人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并以某种方式处理信息的..但同样的信息刺激经过不同个体的认知处理会变得不同;有些学习障碍者正是由于脑功能的问题;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产生了认知障碍知觉特征:1.视知觉障碍:视知觉有障碍的儿童无法对刺激进行知觉整合;常常没法把所看见的东西视为一个整体或单一体;而将知觉对象弄的支离破碎;具体表现为区分视觉形象困难、知觉形象背景困难、寻找隐蔽的图形困难、空间判断困难、方向感困难、视觉想象力差..会将有方向特征的数字、拼音或字母混淆;产生镜像书写..对符号与字的辨认困难;常常表现出书写或辨认问题..在阅读或做算术题时容易将不同的文字混在一起;或出现漏读、漏做等现象给人以粗心马虎的印象2.听知觉障碍:一般在模仿发音上没有什么问题;但对声音的分析能力较差;在语言学习等任务中有明显的障碍..这类儿童在听觉记忆中往往采用逐一记忆的方法;难以将声音组合成有意义的单元;所以记忆的速度较慢;记忆的量也较少..同时他们对声音的知觉速度也比一般儿童慢智力特征:1.学习障碍儿童总智商偏低2.学习障碍儿童的言语智商VIQ明显低于其操作智商PIQ注意特征:注意问题是学习障碍者存在的普遍问题;注意障碍与学习障碍有一定的重叠..注意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及注意缺陷障碍两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三种亚类型:1 注意不良;2 多动; 3 冲动记忆特征:由于特定大脑神经功能的缺失而影响记忆能力;由于缺失语音信息的反馈与监控;因此对语文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有缺失;由于缺乏主动使用学习策略的能力而影响对材料的记忆..语言与思维:许多学习障碍儿童在幼儿阶段就表现出语言发展迟缓的问题;他们普遍存在语言及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思维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度低于同龄儿童;思维的独立性差;在进行思维判断是往往仅凭直觉;冲动性居多的表现..元认知特征:所谓元认知就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身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学习障碍学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上显着低于普通学生..主要体现在 1.元认知只是的不足;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外界情境主动选择和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2. 元认知调节能力的不足;使学习障碍学生不能积极、准确的监控其问题解决活动运动协调:学习障碍儿童的另一特征是其运动协调能力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它表现在涉及整个躯体动作的粗大运动协调;以及涉及身体或四肢小肌肉群参与的精细运动的协调方面的问题..25:教学策略:一.一般教学策略1. 调整教学材料2. 调整教学过程3.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二.应用行为分析三.直接教学法1.复习已学过的知识2.阐述教学目标3.呈现新知识4.探测与反馈5.提供独立练习的机会6.提供分散练习和复习的机会26:病弱的概念:是指患慢性疾病或体质虚弱的状态;患者由于慢性或急性的健康问题而出现力量、活力或机敏度得限制..27:自闭症的定义:1943年美国医生坎那第一次对自闭症下了定义:很难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言语获得的迟缓或丧失曾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有重复和刻板行为;缺乏想象;擅长于机械记忆;强迫性地坚持某些惯例或常规;有正常的生理外表..28:自闭症的分类:自闭症候群包括五种亚类型:1.自闭症2.阿斯伯格综合征3.瑞特综合征4.儿童期分裂障碍5.不确定的弥散性发展障碍29:自闭症儿童的特征1.社会交往障碍: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依恋关系的缺乏;感情和社会互动方面的困难2.语言交往障碍:语言发展的延迟;语言应用能力的障碍;语言的重复;使用语言时;在声调、重音、速度、节律、音调等方面的异常3.兴趣与行为异常:兴趣的异常狭窄;对生活中统一性的执着;重复性肢体动作;异常的感觉以及行为特点30:如何看待应用性行为分析法:ABA是一种理解和改善人类行为的科学学科..自己在写点31.超常儿童的定义:是那些在某些领域明显表现出高成就的儿童或青少年儿童或青年;这些领域包括智力、创造力、艺术能力、领导能力和其他某一特定的学术领域的能力32:超常儿童的鉴定:多因素评估的方法是更准确、更公平的..包括智力测验、成就评估、创造力评估、非学术领域表现的评估以及人格或非智力因素的评估..。

特殊教育概论_特殊教育概论题库及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_特殊教育概论题库及答案

特殊教育答案:第一章:邱举标1、“正常化运动……” A,北欧2、融合教育者主张: ABCD第二章:彭飞1、智力障碍学生的特质,认识功能方面包括: ACD (B自我检测能力较低)X2、某小四学生胡某,IQ为72,属: A,正常3、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明显的社会生活…… A,非第三章:曹丽敏1、自闭症最早是()学者发现的。

A,Leo. K……2、我们普遍认为自闭症在()岁之前…… D,3岁3、既然自闭症……意义不大 A,非4、我国()法保障自闭症…… D,《……残疾人保障法》5、融合教育中,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 ABD (C调到第一位)X第四章:张俊华1、积极的面对情绪行为障碍……和同感关系的建立。

B,是2、下列哪一个属于情绪行为障碍学生的鉴定标准之一: D,学习困难3、班级经营是为特殊……班级经营包括: C,(最长的答案)4、情绪与行为障碍学生的特殊需求:(全选)5、情绪行为障碍的特征包括: A,(最长的答案)第五章:梁颖茵1、学习障碍的实质是: D,学习不用功……2、学习障碍者都存在: C,智力结构……3、学习障碍是一种遗传疾病 A,非4、学习障碍具有……行为特征 B,是第七章:高珂娟1、听障学生融合教育的主要益处有: ACD (B,开展学生竞赛)X2、助听器保护最重要的因素是: D,防潮3、频率越高……也越低(是)4、一个听力损失90dB的人,可以听到较大声的谈话(是)5、听障是否导致言语障碍,取决于: D,障碍发生的年龄6、听障学生思维最大的特点是: A,抽象思维7、听障学生的教育目标……成长规律(否)8、语言残疾……这一概念包括: ABCD第八章:邱举标1、生活自理是一般儿童……一样可以掌握好(否)2、某校一年级新生……0.05与0.1属于: D,一级低视力3、视觉障碍导致的问题有: ABCD。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名词解释

1.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通过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2.早期干预:是对学龄前有障碍或存在潜在障碍的儿童提供系统的教育,保健等康复措施,以减轻或降低障碍(或可能发生障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活动。

3.全纳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它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和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从而提供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4.障碍:一个人由于缺陷或残疾处于某种不利地位,以致限制和阻碍该人发挥根据年龄性别社会与文化因素应能发挥的正常作用。

5.非典型发展:也称为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效率以及身心的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的生长与变化,而是超出了典型发展的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

6.缺陷补偿: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障碍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的利用一切有利的因素,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促进或恢复因障碍造成的功能性损伤,进而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活动过程。

7.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8.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教育安置形式,是呼应融合教育潮流,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特殊教育的一个创举,对于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9.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

10.巡回指导:特殊学校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

11.发展型课程:基于心理学的理论假设,认为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虽然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但同样遵循着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们在认知交流情感运动和生活自理技能方面和其他人一样有着同样的发展顺序阶段和方式。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篇特殊教育概论一.特殊教育对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l needs)1.对特殊儿童的理解:统计学上根据IQ判断,指IQ高于130和低于70的人(5%);社会常模根据行为思想等与社会的符合于否判定;医学上认为无疾病的人便是正常的人,根据人的生理特征来判定的。

2.特殊教育对象:广义---残疾儿童(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问题儿童(如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超常儿童(有超常智力,能力);狭义---残疾儿童,甚至仅仅指残疾儿童中的盲聋,弱智儿童。

★特殊儿童的分布或出现率:某一年度特殊儿童在某一年龄层的人口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二.特殊教育的意义:1. 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2. 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 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4. 能更好地对儿童因材施教,促进儿童的发展;5.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普通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

心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

医学可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大部分。

三个代表性的涉及开展特殊教育的必要性的社会学理论: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也只能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行事,曾一度成为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当然不可能顾及社会中任何弱势人群,尤其是残疾人的教育和发展;二是社会心理学派,过于强调心理,尤其强调大众心理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强调社会中仁人志士或悲天悯人者对发展人类的特殊教育起主要作用;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基础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促进了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特殊儿童的分类1、残疾儿童:感官残疾儿童:盲童,弱视儿童肢体残疾儿童:脑和脊髓神经损伤所致,如脑中枢麻痹性瘫痪、脊椎裂;幼年期严重的营养不良所致;意外事故,如车祸等外伤所致。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的定义。

P2-P42.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8-113.我们国家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174.世界特殊教育进展的主要趋势怎样?P18-P235.何为零拒绝?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目标的?P8其次章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1.什么叫随班就读?P242.随班就读有哪些性质和作用?.P26-293.随班就读同学有哪些安置原则?P334.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责是什么?P43第三章教育法规和特殊教育的服务1.你了解上海市有关随班就读的法规、文件吗?P50-532.当你面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你知道应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去进行教育诊断吗?P61-633.对特殊教育影响较大的法律法规有哪些?P47-494.教育诊断中应留意哪些问题?P66-685.什么是资源老师方案?它有哪些性质和功能?P73-76第四章有效的学校管理与教学1.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胜利性原则及应用。

P872.举例说明课堂教学中的个别性原则及应用。

P883.什么是合作教学?并说明其理论依据。

P106-1074,什么是伙伴教学?并说明详细做法。

P111-1125.什么是个别化教学?一份完整的个别教育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P102-105第五章早期干预1.什么是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对象是什么?它有何作用?P125-1302.常用的婴幼儿评估工具有哪些?评估中应留意些什么?P132-1363.早期干预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P136-1394.早期教育有哪几种模式?各有哪些优缺点?P144-1475.如何对■智力落后幼儿进行早期干预?P148-1526.如何对听觉障碍幼儿进行早期干预?P152-156第六章学习困难同学1.学习困难的定义。

P1602.学习困难的鉴别标准。

P16LP1633.造成学习困难的缘由有哪些?P166-1704.训练学习困难同学可用哪些方法?P175-1775.鉴别学习困难有哪些方法?P164-165第七章弱智同学1.试述弱智的定义。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特殊教育概论》总汇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尽可能让她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与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就是韦克斯勒。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与感受,这就是体验学习。

5、听障就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就是因为她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

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就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与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 ;性别上的特点就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助短”,这就是自然与催化并进 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就是通过医疗清除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就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15、对有违法与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就是工读学校。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就是自我指导与自我监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2、任务分析法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4、资源教室方案p735、盲相p284 盲相或叫盲态,就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1行走时异常状态,2重复性呆板动作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P223、举出4种矫正不良情绪与行为的方法。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教育的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特殊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通过尽力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

1994年,召开特殊需要大会,《萨拉曼卡宣言》《特殊需要教育行为纲领》特殊教育对象是基于个体身心差异的显著性,为了获得身心的充分发展,在学习上有着特殊需要的学生。

特殊教育对象坚定的过程:筛查、干预、评估。

筛查主要是通过观察等来测查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表现进行特殊教育需要初步普查的活动,也是鉴定的起始环节。

干预就是针对处于障碍危险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使之克服学习困难的活动。

早期干预:即对学龄前有障碍或存在着障碍危险的儿童提供系统的教育、保健等康复措施,以减轻或降低障碍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特殊教育问题和特殊教育规律的科学。

目的是深化人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综合性、应用性事特殊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人物:庞塞、伯内特、阿曼。

1760 法国莱佩在巴黎建立世界上第一所聋校。

1784 法国阿羽依巴黎建立了盲校。

1837 法国鞋跟巴黎创办了第一所弱智者训练教育学校。

中国 1874 英国威廉穆恩在北京建立第一所盲校。

1887 米尔斯夫妇在山东创办了第一所聋校。

1915盲人刘先骥在长沙创办了湖南导盲学校。

1927 南京市政府创建了南京市立盲哑学校。

1948年12.10联合国通过了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世界人权宣言》。

正常化思潮下的融合运动在美国代表的北美洲为回归主流运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称为一体化运动。

20世纪60年代兴起终身教育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民教育。

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其宗旨是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国家要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学习的需求。

全纳教育的基本思想: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必须给他实现和维持他可接受水平的学习机会;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儿童中心教育学思想接纳他们;以全纳性为导向的普通学校是反对歧视态度、创造受人欢迎的社区、建立全纳性社会以及实现全民教育的最有效途径。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

特殊教育概论知识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 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观念的转变
• 从补偿教育到发展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不存在所谓的“特殊 儿童”,即我们理解的所谓弱势群体,只 有相对的弱势智能。每位儿童都是各具潜 能、通过教育可以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儿 童。特殊教育应该注重发现并促进儿童优 势智能,并把优势智能理论领域的特点迁 移到弱势领域。
• 从一般特殊教育到打特殊教育的转变。 • “以人为本的中国大特殊教育新理念”, 即“人人都有特殊需要,人人都需要特殊 教育;人人都要关心特殊教育,人人都能 享有特殊教育”,主张“尊重个体,尊重 差异”。尊重并合理地引导每个人,发挥 每一个学生的优势,为所有学生提供发展 的多元途径,也是特殊教育新理念的精髓 所在。
• 第二类, 承认特殊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具 有不同的教育对象的教育, 但认为教育对象不限 于在身体上有 困难的儿童, 把天才儿童等也做为 特殊教育的对象, 并提出了狭义特殊教育和广义 特殊教育的定义。 如董纯才( 1985) 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 书·教育》指出: 所谓特殊的对象, 狭义是指身 心有缺陷的人, 广义则兼指超常儿童、有品德缺 陷的儿童和精神病的儿童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 第九条 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 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法规条例 1.《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98年颁布)
2.《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94 年颁布)
• 第四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朴永馨提出的定 义, 朴教授( 1995) 在《特殊教育学》中指出: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 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儿童( 青少 年) 所进行的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养目标 的教育。
• 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每一个儿童 都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 要; 有特殊需要教育者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 校。——《萨拉曼卡宣言———关于特殊需要教 育的原则、方针和实施》

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
国际特殊教育交流与合作
• 互访和研讨:分享特殊教育的经验和技术 • 项目合作:开展特殊教育的科研和培训 • 资源共享:提供特殊教育的教材和辅助技术
04
特殊教育的课程与教学
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实施
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
• 适应性课程:根据学生能力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 • 个别化课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计划
03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
19世纪:特殊教育的萌芽
• 德国教育家佩斯特拉齐开始关注残疾人教育 • 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创办美国第一所聋人学校
20世纪初:特殊教育的兴起
• 特殊教育学校和专业开始出现 • 心理测验和诊断方法的应用
二战后: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
• 特殊教育立法和政策的完善 • 特殊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特殊教育的评估与反馈
特殊教育的评估
• 学习能力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步 • 学习效果评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特殊教育的反馈
• 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调整和指导 • 定期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
05
特殊教育的教师与家长
特殊教育的教师及其培训
特殊教育的教师
• 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 掌握特殊教育方法和技能
特殊教育的社会支持
• 政府支持:提供特殊教育政策和经费 • 社会组织支持: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帮助
特殊教育的服务
• 教育服务:提供特殊教育的课程和教学 • 康复服务:提供特殊需求的康复训练和指导
06
特殊教育的展望与挑战
特殊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特殊教育的普及化
• 提高特殊教育的覆盖率和普及率 • 消除特殊教育的差距和不平等
03 特殊教育的国际共识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范围华师大

融合教育笔记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1. 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3. 个体间差异: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

4.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一)教育对象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特殊教育对象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二)教育内容:替代性课程、调整原有的内容、补充必要的内容(三)教育方法:调整教学目标、方式、过程、时间;调整评价方法(四)教育场所:瀑布式教育体系:通过教育安置的改变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教育需求。

5. 我国特殊教育义务体系学前教育安置方式:1普通幼儿教育机构 2残疾儿童福利机构 3残疾儿童康复机构4普通小学的学前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义务教育1.教育体系:我国大陆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2.安置方式: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7.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一)重视生态学模式传统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个体的发展要收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

因此,应将特殊儿童置于现实的环境中,从他们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考察。

对特殊儿童的研究,应注重个体对环境的双向适应性。

因此,生态学的方法不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可能涉及的问题有(1)儿童的日常照料,比如脑瘫、多重障碍儿童的日常照料,会给家长增加许多额外的负担,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2)儿童社会适应技能习得;(3)儿童的教育安置与教育过程等等。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

特殊教育概论复习整理1.特殊儿童广义: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和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2.残疾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3.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是指因个体差异而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4.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分类:(13类)(1)学习障碍;(2)言语或语言障碍;(3)智力障碍;(4)情绪障碍;(5)多重障碍;(6)听觉障碍;(7)肢体障碍;(8)其他健康障碍;(9)视觉障碍;(10)自闭症;(11)聋---盲;(12)外伤性脑损伤;(13)发展迟缓5.个体间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里特性方面的差异。

个体内差异:是指同一个体内部内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6. 特殊教育: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以及视力残疾。

7.1555年前后,西班牙修道士庞塞-----最早从事特殊教育尝试。

1620年,西班牙人波内特-----第一本关于聋人个别化教育的著作。

美国的聋教育开始于加劳德特。

盲校:::1784年,法国慈善家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1829年,美国医生豪威建立了美国第一所盲校(现帕金斯盲校)法国人布莱尔(霍维的学生)布莱尔盲文系统智力障碍:::法国精神病医生伊塔德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法国精神病医生赛甘(伊塔德学生),1839年,他创立了第一所智力障碍教育学校。

1846年,他出版了《智力障碍以及其他障碍儿童的精神治疗、卫生保健和教育》。

8.视觉:1870年,英国传教士威廉.穆瑞,初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中文盲字系统----“康熙盲字”,又称“瞽目通文”。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

(完整word版)特殊教育概论

特殊教育概论》目录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第一节特殊教育的概念(P1-2)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对象(P2-6)第三节特殊教育的意义(P6-7)第二章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外早期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融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三章特殊儿童观第一节特殊儿童的存在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发展第三节特殊儿童的教育第四章特殊教育的体系第一节国际上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二节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第五章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一节视力残疾学生第二节听力残疾学生第三节智力障碍学生第四节其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第六章特殊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第一节特殊教育的目标第二节特殊教育的课程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学组织第七章特殊教育教师第一节教师的职业性质第二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第三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的基本条件第四节特殊教育教师的结构和培养第八章特殊教育的多方支持与合作第一节特殊教育多方支持与合作的意义第二节特殊教育的多方合作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明确特殊教育的对象范围,熟悉我国特殊儿童的基本状况,了解特殊教育对象称谓变化的原因,明确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称谓的演变,特殊教育的意义。

教学难点:广义的特殊教育、狭义的特殊教育;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狭义的特殊教养对象、一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缺陷、残疾、障碍;特殊教育。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课时:4导言自有人类,就有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群体;自有人类,就有教育的活动。

然而,残疾人教育并没有因残疾人的客观存在而随之发生,特殊教育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至今也只有短短几百年的历史。

幸运的是,人类始终是在朝着科学、文明的方向前进着,特殊教育也正是在这种进步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进入21世纪的特殊教育已不是最初意义上的特殊教育。

因此,没有特殊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不了解特殊教育,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教育。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第18页,本讲稿共27页
(三)智力障碍教育 1.智力障碍教育起源于1799年。法国精神医生伊
塔德(Jean Marc Gaspard Itard,1775--1838) 2.采用个别化方法对11岁的野孩子维克多进行系
统的训练。伊塔德是第一个采用个别教育的方 法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人,在课程设计上以 儿童为中心,他被誉为“特殊教育之父”。 3.塞甘(Edouard Seguin,1812—1880),伊塔德 的学生,受他的鼓励,塞甘致力于对智力障碍 的病因及教育训练方法的研究。
特殊教育概论第一章
第1页,本讲稿共27页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
第一节 特殊教育基本概念
一、特殊儿童 (一)定义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在各个方
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 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 言语等方面,包括低于正常的儿童,包括高 于正常的儿童及轻微犯罪儿童。
第9页,本讲稿共27页
美国IDEA规定特殊教育服务对象为13种,分别 是 (1)学习障碍 (2)言语或语言障碍 (3)智力障碍 (4)情绪障碍 (5)多重障碍 (6)听觉障碍 (7)肢体障碍 (8)其他健康障碍 (9)视觉障碍 (10)自闭症 (11)聋—盲障碍 (12)外伤性脑损伤 (13)发展迟缓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民政部、国家卫生部、 全国妇联、国家人事部。 三、特殊教育发展趋势 (一)重视生态学模式 (二)重视早期干预 (三)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 (四)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 (五)多学科团队合作 (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第27页,本讲稿是南京市盲哑 学校(现南京市聋人学校和南京市盲童学校)。 创办于1927年。
第22页,本讲稿共27页
第三节 中国特殊教育体系与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1、某位儿童说话时常出现倒句、破句、主语缺损等现象,使用的词汇不及同龄儿童,该儿童可能属于语言发展迟缓。

2、脑瘫儿童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让他们在普通学校普通班就读,在护理和治疗方面需要多学科合作。

3、编制出学校儿童用的第一个智力量表的学者是韦克斯勒。

4、通过讲故事、木偶剧等活动让普通儿童了解残疾儿童的障碍和感受,这是体验学习。

5、听障是否导致聋哑取决于障碍程度、障碍发生的年龄及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6、大多数盲人能及时避开障碍物,这是因为他们具有障碍感觉。

7、广义的特殊儿童除残疾儿童外,还包括超常儿童8、视障学生思维的两个特点是概念不完整、不准确和思维活动发展比明眼儿童落后。

9、按智力常态分布曲线计算,智障者流行率为 2.27% ;性别上的特点是男性多于女性。

10、画人测验属于常用的筛查工具。

11、对超常儿童的教育既不能“拔苗助长” ,也不能“压苗助短” ,这是自然与催化并进_原则。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对残疾或特殊儿童发展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医疗清除儿童内部固有的不利条件。

13、理疗师侧重于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的训练。

14、随班就读是引导现有学校迈向全纳性学校的一种策略15、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是工读学校。

16、认知行为矫正法包括多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是自我指导和自我监督。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动力型困难学生p1622、任务分析法3、填平补缺充实法p3874、资源教室方案p735、盲相p284 盲相或叫盲态,是指视觉障碍者因早期干预不当而造成的一种外部状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表现: 1 行走时异常状态, 2 重复性呆板动作四、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40分)1、何谓构音障碍?举例说明四种构音错误。

P2192、如何理解教师的培训要适应新的要求?P223、举出 4 种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3294、举例分析智障儿童的记忆特点,并提出提高其记忆能力的建议。

P193 p213-2155、听障学生随班就读有哪些有利之处?p254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1、试论述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1. 器官用进废退说和功能补偿代替说生物体任何器官频繁地持续使用会逐渐增强这个器官,使之发达;反之则逐渐衰弱,直至最后功能消失。

有发展缺陷的儿童大多是由于器官或功能的损伤或丧失所致,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器官或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可以通过早期干预进行训练,以建立或保持相应的能力,否则将逐渐丧失。

生物体还有一种功能补偿或代替的现象。

当机体某一器官发生病变或功能失常时,可通过建立新的条件联系,调动器官残存的能力或其他器官的能力对失去的功能进行补偿或代替。

2. 遗传与环境变互作用论儿童的发展是有机体的先天禀赋能力与外在环境交互影响而产生的。

一方面要承认有机体的遗传或先天的限制,另一方面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以被不同的环境所加强或阻碍。

3. 关键期理论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伦兹的研究发现,小鹅在出壳后24 小时内有追随某一固定的、走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这种追随行为就难以形成。

所以出生以后24 小时内,是小鹅形成追随行为的关键期。

个体某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大多是在学龄前时期。

所以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错过最佳时期,效果往往较差。

4. 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潜力的研究婴儿传统上被认为是“无能” 的,但许多儿童心理学家近30 年的研究发现:婴儿具有相当“高水平”的先天禀赋能力和反应能力,早期教育与早期干预愈早进行愈好。

2、随班就读学生入学时应作哪些考虑?P32答:1、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

2、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

3、残余能力。

4、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5、交往能力。

6、社会成熟性。

7、其他,如家庭经济情况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1、说话时有呼吸声,这属于声音障碍问题。

2、首次提出全纳性教育的文件是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3、根据现有经验,搞好随班就读的关键是教师和管理。

4、学习动机、态度、意志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障碍而引起的学习困难者是属于动力型困难学生。

5、1874 年,在北京建立的瞽叟通文馆是我国最早的第一所特殊学校。

6、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镜看东西,这是一种体验性学习。

7、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主要是由于第21 号的染色体上偏差引起的,它的出现也和母亲的年龄有关。

8、认为情绪行为问题是儿童与环境之间不良影响的结果,这是生态学的观点。

9、视觉发生严重障碍时,之所以能够“以手代目” ,主要因为触觉和视觉是并行的感觉,本质上很接近。

10、裂腭容易造成器质性型构音障碍。

11、1994 年8 月,国务院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

12、对脑瘫儿童进行下肢及大肌肉群训练的专业人员是理疗师。

13、教育鉴定与诊断工具分为二种,即心理测验工具和教育测验工具。

14、指导学生对记忆进行组块、联想、配对,提高记忆水平,这种方法称为学习策略指导法。

15、癫痫的主要症状是惊厥和发作。

16、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这就是全纳性教育。

17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要为出生至三岁的残疾儿童制定和实施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18、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强度为30分贝~40 分贝。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失语症p2212、特殊需要儿童p43、肢体残疾p3354、视力残疾(障碍)p2705、传导性听觉障碍p242四、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40分)1、超常儿童通常可分为哪几种类型?P3662、简述随班就读的目的。

P253、资源教师应具备哪些必要的知识?P784、简述关键期理论。

P1315、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属于学习困难,需符合哪些条件?P161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 分)1、何谓情绪与行为障碍?举例分析矫正该类儿童不良行为常用的自我管理技术(认知策略)。

P308 p3262、分析智障学生随班就读课堂教学模式并谈谈如何在班级授课中有机地结合个别辅导。

P212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20 分)1. 随班就读教学模式是建立在非分类(跨类)教学原则基础上的。

2. 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已由拒绝、歧视到同情、怜悯,再进而成为积极的接纳与协助。

3. 超常儿童最一般的分类是把其分为智力超常儿童和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两大类。

4. 波太奇计划由于训练安排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趣味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已被许多国家应用。

5. 失语症是由气质性脑病变引起的理解和表达语言符号内容的异常。

6. 耳病及损伤一般只导致传音性性听力障碍。

7. 视障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往往缺少表象基础,因此很难把握词汇所表达的概念。

8. 我国《残疾标准》中对肢体残疾下的定义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

9. 根据我国几个盲校的调查,在盲生中先天致盲者占大多数。

10. 认为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是学会了不适应的反应和未能学会适当的反应,这是行为学的观点。

11. 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是《残疾人教育条例》。

12. 药物中毒会导致传导性听觉障碍13. 大部分轻度弱智儿童的致病原因是社会文化因素。

14. 我国最早的特殊学校是瞽叟通文馆。

15. “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大发作。

16. 声音嘶哑尖锐、鼻音过重等是属于音质问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10 分)1. 特殊教育1.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2. 语言频率平均听力损失2. 就是指语言频率为500、1000和2000赫兹的平均数。

3. 语流障碍3. 语流障碍的典型表现是口吃,指语流或说话节奏中断,言语不流畅,特别是在有些音、音节、词或词组上有迟疑、停顿、重复或延长现象。

4. 苯丙酮尿症4. 是一种常见的由氨基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5. 低成就超常儿童5. 智商高,但在学业上无法取得高成就的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40分)1. 何谓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P272. 简述学习困难学生的鉴别方法。

P1643. 分析造成情绪行为障碍的环境因素。

P3114. 举例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个别化原则。

5. 简述资源教室方案的功能。

P751. 美国学者迪诺提出了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1 分)。

该体系主张学校要分层次(1分),从学习环境受限制程度最多的隔离式教养机构到受限制程度最少的普通学校的全日制普通班( 2 分),与儿童的残疾程度从重到轻相匹配( 2 分)。

普通学校的全日制普通班是比较适合轻度残疾学生的( 2 分)。

2. (1)教师日常观察( 2 分)(2)标准化测验(智力测验、成绩测验、心理过程测验)(2 分)(3)非正式测验( 2 分)(4)医学检查( 2 分)(以上各点需作解释)3. 家庭因素:不健全的家庭因素,不良的教养方式,不良的亲子关系( 3 分);学校因素:方针目标不切合学生身心发展实际,教学方法不当,无视学生个别差异,师生关系紧张( 3 分);社会因素:交友不慎,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分)4. 个别化教学不同于一对一的教学( 1 分)。

个别化教学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当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 。

(2 分)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 2 分)。

教师的作用是对于异质同班的学生(1分),依据一定的标准(通常是学习的学习成绩、认知起点、能力倾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给予相应的分层教学( 2 分)。

5. (1)评量(2)教学(3)咨询(4)在职训练(以上每点需作解释,各 2 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15 分,共30分)1. 如何理解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教育的可能性?1. 人人都有受教育权:(1)教育权是一种基本的人权( 2 分)。

(2)教育应当免费( 1 分)。

(3)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力,对残疾儿童必须实施义务教育( 2 分)。

(4)对每一个适龄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是现代法律的要求( 2 分)。

教育的可能性:(1)特殊儿童能力低,学习有困难,但绝对不是没有学习能力( 2 分)。

(2)特殊儿童都是可教育的,只要有持续的适当的教育,都会有进步,只是进步大小(3)学习的范围、方式要符合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2 分)。

(4)特殊教育应实现有教无类( 2 分)。

2. 举例说明早期干预的作用。

P129(1)治疗、补偿或矫正已经存在的发展缺陷。

如对视觉障碍儿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如白内障复明手术)或配备使用助视器材以及进行方向辨别与定向行走训练等,为听觉障碍儿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材和进行听能及言语能力训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