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三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841039a417866fb84a8ef0.png)
溶解度专题复习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是水。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不饱和溶液。
(3注:①Ca(OH)2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7f7b4d65ce050877321305.png)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1.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可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解答过程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考虑、解答本题。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
试题总结评价: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否能继续溶解,不能就是饱和溶液,能就是不饱和溶液。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
2.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会出现许多气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
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由瓶口逸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小 在一定温度下,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解析】考点定位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温度和压强。
具体的变化规律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可以简记为4个字,即“温反压正”;其含义是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关系,与压强成正比关系。
解答过程分析: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烧开水时,加热不久在锅底出现许多气泡,这是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原本水中溶有的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气泡逸出。
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有大量气泡从瓶口逸出,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9119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d.png)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习题(含答案)和溶液,将它们混合并搅拌均匀,会发生下列哪种情况()A.溶液变成淡黄色B.溶液变成白色浑浊C.溶液变成淡红色D.没有任何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的质量无关B.溶解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溶解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的沸点与溶质的种类有关,与溶液浓度无关B.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有关,与溶质的种类无关C.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有关D.溶液的沸点与溶液浓度和溶质的种类都无关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降低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力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降低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相等B.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液浓度无关C.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升高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低B.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低C.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D.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越小,溶液的浓度越高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解固体时,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B.溶解气体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温度升高而升高C.固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D.气体的溶解度随溶剂压力升高而升高1.下列选项中,对于“10%的食盐溶液”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0g食盐B。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5a7ac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5.png)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P 点表示t 2℃时完全溶解30gA 物质至少需 g 水.(2)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序号下同)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答案】(1)100;(2)C ; (3)B;(4) B >C >A【解析】 根据ABC 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P 点表示t 2℃时完全溶解30gA 物质至少需100g 水;(2)t 2℃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应该为该温度下溶解度最小的物质C ;(3)现有A 、B 、C 三种物质的浓溶液,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的是B ,因为蒸发结晶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4)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C >A ,综合起始温度和终了温度的溶解度的数值可知答案。
【考点】溶解度曲线2. 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t 2℃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t 2℃,再降温到t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降温至t 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a>b=cC .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一定是a>b=cD .降温至t 1℃, 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c>b【答案】D【解析】A .由题意可知,将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析出晶体,剩余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A 说法正确;B .由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 >b=c ,由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b=c ,故B说法正确; C .由于在t 2℃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是:a >b=c .所以,分别蒸发等量水恢复至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 >b=c .故C 说法正确; D .由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降温时析出晶体,得到t 1℃的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由于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时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t 1℃,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都大于c 在t 2℃时的溶解度,所以,降温至t 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a >b >c ,故D 说法不正确.【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3. (6分)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05f96227916888486d7cd.png)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一、初中化学溶解度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溶液质量可能仍为60gC.t2℃时,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可能比乙大D.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B【解析】【详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t1℃时,60克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乙物质,全部溶解,故溶液质量是70g,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大明显,故t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比乙多,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不是饱和则有可能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1℃时,甲、乙各25g加到50g水中,均得70g溶液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C、t1℃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正确;故选C。
初三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试题
![初三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de819d7ed630b1c59eeb5f8.png)
初三化学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试题1.下列溶液中,水作“溶质”的溶液是()A.78%的酒精溶液B.36.5%的盐酸C.5%的食盐水D.20%的硫酸铜溶液【答案】A【解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溶液命名时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对于溶液组成(即溶质、溶剂)的判断,可以参考口诀:“气固溶液液为剂,液液相溶多为剂,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可结合题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78%的酒精溶液中,主体物质是酒精,少量物质是水,因此溶质可看作水,溶剂是酒精;36.5%的盐酸、20%的硫酸铜溶液和5%的食盐水中,主体物质是水,溶质是氯化氢硫酸铜和食盐。
【考点】本题考查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点评:根据溶质溶剂的定义划分溶质溶剂,命名时溶质在前溶剂在后,水作溶剂时常省略。
2.以下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80%的硫酸溶液B.醋酸溶液C.碘酒D.活性炭【答案】C【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是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溶液命名时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单质;80%的硫酸溶液的溶质是硫酸,是化合物;醋酸溶液的溶质是醋酸,是化合物;活性炭不属于溶液。
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点评:解答本题首先要判断出溶液中的溶质,然后再根据溶质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
3.溶液质量均为100克,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与20%的两种溶液相混,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为()A.小于10%B.大于20%C.等于20%D.介于10%—20%之间【答案】D【解析】根据题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的质量,计算出混合液的质量分数,与选项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根据数值大小范围来判断,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介于10%—20%之间。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3f6c10551810a6f424862e.png)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分别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KNO3,充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t1t2KNO3的溶解度(g/100g水)6090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答案:B【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详解】A、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0g,甲、解析:B【解析】【分析】溶解度指的是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详解】A、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溶剂里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0g,甲、乙混合后溶剂质量为200g,溶质质量为130g,最多只能溶解120g,属于饱和溶液,故选项不正确;B、根据表中不同温度下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可知,甲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质量为60g,丙是t2℃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为60g,相等,故选项正确;C、由题意可知乙恰好为t1℃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D、t1℃硝酸甲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达到饱和,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
【点睛】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即可判断出该温度下一定量的溶液是否饱和;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时的方法等。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D.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答案: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解析:A【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AB两种物质仍然为饱和溶液,C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 的质量分数大于A 的质量分数,C 的质量分数小于B的质量分数,故错误;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故当A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C、由图可知,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D、由图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溶解度计算
![溶解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730c53287c24028915fc3b8.png)
初三化学练习(溶解度)班级:姓名: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则60℃时,将7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2、已知某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g,则在该温度时,将50g硝酸钾放入200g水中形成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 g,所得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g。
3、20℃时,将38gNaCl放入100g水中搅拌以后,烧杯底部仍有2g固体,则该溶液中溶质为 g,溶剂为 g,溶液为 g,该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4、t℃时,将500g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析出晶体4g,又蒸发10g水后析出晶体6g,再蒸发2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__,硝酸钾在t℃时的溶解度为________。
5、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5g,现欲配制200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6、在20℃时,将102g饱和的食盐水蒸干,得到27g食盐。
求:①该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②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7、100g40%的氯化铵溶液不饱和溶液,从50℃降温至10℃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5%。
问:从50℃降至10℃的过程中有无氯化铵晶体析出?若能析出晶体,则晶体的质量为多少?8、已知NH4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20℃时,把70 g NH4NO3溶解在50 g水中。
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所得溶液是否饱和?(要求写出判断依据)(2)若上述溶液不饱和,用哪些方法可使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9、在一定温度下将240g15%的硝酸钾溶液蒸发掉150g 水,然后冷却至原来的温度,结果析出了22.5g 硝酸钾。
求:(1)蒸发后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10、在一定温度下,将240g15%的某溶液蒸发掉150g 水,然后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恰好得到饱和溶液。
求:(1)蒸发后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092fa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2.png)
初三化学物质的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发生了改变的量是( )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C.溶解度D.溶质质量分数【答案】BD【解析】分析向饱和溶液中加水稀释后对溶液的影响。
A、加水稀释,溶剂质量增加,对溶质质量没有影响,因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B、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加水后溶液中溶剂质量增加,所以溶液质量也会增加;C、物质的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g水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值,与溶剂的多少无关,因此加水稀释不能改变物质的溶解度;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加水后溶液质量增大而溶质质量不变,因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选BD【考点】本题考查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点评:饱和溶液加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的组成和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2.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⑥【答案】D【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而不饱和溶液则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因此,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以使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故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故选②③⑥,D【考点】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点评: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却要具体分析溶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A.食盐B.熟石灰C.硝酸钠D.硫酸铜【答案】B【解析】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的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故选B。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化学化学溶解度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af804005087632311212a3.png)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甲、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
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1℃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从t1℃升温至t2℃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t1℃时X、Y溶解度相等,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t1℃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减少,错误。故选B。
11.NaOH、Na2CO3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结℃
40℃
20℃
40℃
水
109g
129g
21.8g
49g
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
A.图表示Na2CO3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
B.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40℃时,将50gNaOH投入到100g酒精中,形成饱和溶液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1d2fc10722192e4536f6f4.png)
专题五溶解度曲线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丙>甲=乙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eb6a9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f4.png)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答案及解析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 .甲饱和溶液从t 2℃降温至t 1℃,溶液的质量不变C .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答案】D【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即t 1℃时,向100克水中加入30g 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A 错误;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从t 2℃降温至t 1℃,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变小,B 错误;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由于乙的溶解度减小,属物理变化,C 错误;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故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 正确。
故选D 。
【考点】溶解度曲线2. (11分)(1)根据要求,写出下表相应的化学符号。
(2)为减少污染,逐渐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可燃冰主要成分为甲烷(CH 4),它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 铜与浓硝酸反应也会生成一种大气污染物,反应如下Cu + 4 HNO 3 = Cu(NO 3)2 + 2 X↑ + 2 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4)下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 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②t 2℃时,将30gB 固体投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的是 溶液(填“不饱和”、“饱和”或 “不能确定”)。
③将饱和A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之一是升温,还可以用的方法是 。
④A 中含少量B ,若要提纯A ,可采用 方法。
【答案】(1)2P 2N 2 SO 42- (2)2H 2 + O 2点燃2H 2O 有机物 (3)NO 2(4)①A>B=C ②不饱和 ③加溶剂水 ④降温结晶【解析】(1) 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所以2个磷原子:2P ;表示分子个数在化学式前面加数字,所以两个氮分子:2N 2,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九年级初三化学-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初三化学-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c8122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f.png)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1.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不同温度时析出溶质M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9590803010析出M的质量/g0015100116A.95℃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B.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30℃时析出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水D.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2.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3.盐湖地区人们常采用“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方法来获取NaCl和Na2CO3.结合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44℃时Na2C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C.“夏天晒盐”的原理是让湖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D.“冬天捞碱”的原理是让湖水降温结晶得到Na2CO34.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温度/℃01020406080100182191204238287362487溶解度/g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C.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g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5.向2个盛有100g 60℃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40g的NaCl和KCl固体,充分溶解。
根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40gB.KCl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C.②得到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②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28.6%6.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关系:B>C>AC.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D.要从B溶液中得到B固体,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7.在20℃时,将40g氯化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有4g固体未溶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a5f3faa0975f46526d3e114.png)
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同步达纲练习】一、填空题1.通常讲的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时溶解在水里达到时的气体体积.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随压强的增大而 .3.理解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涵义,按题意要求填空.(1)溶解性通常是指把溶解在里的 .溶解性的大小跟和有关.同一种物质在不同里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物质在同种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 室温时,把固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粗略地描述为、、和;(2)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按溶解度概念要素填空:要素温度溶液状态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单位(通常)条件(3)室温时,固态溶质的溶解度与其溶解性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记忆,可用数轴表示:20℃时,固态物质溶解度的几个数据,将数轴粗略地分为4个区域,分别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①为,②为,③为,④为 .(4)在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时,则碳酸钙的溶解性为;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硝酸钾的溶解性为 .4.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只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5.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b的溶解度为;t2℃时a的溶解度 b 的溶解度(填“小于”、“大于”或“等于”).第5题第6题6.依据图中给出的固体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物质的溶解度与相应温度的互查.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约为 g;当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时,相对应溶液的温度为;(2)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说明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3)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大小.温度范围为0℃~20℃,在图中有关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最大的是,变化最小的是;(4)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80℃时,所涉及的6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70℃时,溶解度相同的物质是 .7.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它表示在60℃时,硝酸钾 g,溶解在 g水里形成饱和溶液,该溶液的质量为 g.8.在0℃,大气的压强为101kPa时,1mL水最多能溶解0.049mL氧气,则在该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是 .9.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80℃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在℃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其数值为 g;(3)在温度℃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C>B>A;(4)M点表示在℃时,在 g水中最多能溶解 gA物质,其饱和溶液的质量为 g;(5)将8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20℃,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6)把40gC物质溶解在100g水里,所得溶液恰好饱和,此时的温度是℃.10.下图分别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下列各小题要求,把适当的答案填入各空格内.(1)A,B,C三种物质中,属于可溶性物质的是,属于微溶性物质的是,属于难溶性物质的是;(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的物质有;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有;(3)A物质在35℃时的溶解度为,B物质在0℃时的溶解度为 .二、选择题1.打开汽水瓶,气体从瓶中逸出的原因是( )A.气体蒸发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随之减小C.温度改变D.碳酸分解2.下列关于石灰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是浓溶液B.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澄清石灰水一定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D.加热饱和石灰水有沉淀产生,溶液变浑浊3.下图是A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情况属于30℃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是( )A.30℃时,5g水中溶有1.5gAB.50℃时,80g水中溶有4.5g的AC.30℃时,30g溶液中溶有4.9g的AD.30℃时,65g溶液中溶有15g的A4.现在有五种物质:①氢氧化钙;②氧气;③食盐;④二氧化碳气体;⑤硝酸钾,这五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5.下列做法能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是( )A.改变温度B.增加溶质C.增加溶剂D.增大压强6.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该物质( )A.在溶液中溶质的克数B.在100g水中溶解的克数C.在相应温度下溶质的质量D.在相应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所溶解溶质的最多克数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8.20℃时,下列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的是( )A.1gA物质溶解在10g水中达饱和B.15gB物质溶解在2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C.10gC物质溶解在50g水中达饱和D.74gD物质溶解在10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9.在20℃时,将某物质的溶液蒸发60g水后,温度再降到20℃,析出溶质5g,再蒸发60g水,温度仍降到20℃,又析出溶质6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1g溶质B.将原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需补充6g溶质C.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10gD.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8.3g10.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氯化铵D.氢氧化钙11.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5gA物质;20℃时,8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B物质,则20℃时,A 与B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A>BB.A<BC.A=BD.无法比较12.在20℃时,A、B、C、D四种物质在下列四种情况下分别正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最易溶于水的物质是( )A.0.2gA溶于1mL水中B.150gB溶于1L水中C.50gC溶于300mL水中D.1gD溶于20mL水中13.0.05g某物质在室温时溶于10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分为( )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14.20℃时将某饱和溶液加水稀释,下列因素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液质量D.溶质质量15.下图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中表示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A.a点B.b点C.c点D.无【素质优化训练】1.水中尽可能多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是( )A.高压、低温B.高压、高温C.低压、低温D.低压、高温2.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A.增加压强B.升高温度C.加溶质或减少溶剂D.降低温度3.对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的正确理解是( )A.20℃时,100g溶液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B.20℃时,100g水中溶解36gNaCl,溶液达到饱和状态C.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36gNaCl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4.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A.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溶质的质量B.一定温度和一定质量的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C.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溶解溶质的质量D.相应温度下,100g溶剂里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5.在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0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A.m溶液∶m溶质=4∶1B.m溶液∶m溶质=5∶1C.m溶剂∶m溶质=4∶1D.m溶剂∶m溶质=5∶16.30℃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10g.现用50g水配制30℃的氯酸钾饱和溶液,需要氯酸钾的质量是( )A.15gB.10gC.5gD.4.55g7.在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表示的意义是 .8.在应用固体溶解度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①指明;②溶剂的质量一定是;③溶液必须是;④溶解度的单位是 .9.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2)物质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3)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生活实际运用】NaCl易溶于水,一般可选择什么来贮藏NaCl?【知识验证实验】20℃溶解度>10克10克~1克1克~0.01克<0.01克溶解性可溶实例NaCl KClO3Ca(OH)2CaCO3【知识探究学习】要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增大,一般可采用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强的方法.请分析原因,并举出实例.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101千帕 20℃ 1体积饱和 2.减小增大 3.(1)溶质溶剂能力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溶剂溶剂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一定温度下饱和 100g g (3)①难溶②微溶③可溶④易溶 (4)难溶易溶 4.增大不大减小减小 5.35g 大于 6.①150g 38℃②增大③硝酸铵氯化钠④硝酸钾>硝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钾和硝酸钠 7.110g 100g 210g 8.0.049 9.①A>B>C ②40℃ 50g ③<40℃④80℃ 100g 100g 200g ⑤C ⑥80℃ 10.①A、B、C ②AC、B ③15g 2g二、1.B 2.BD 3.AD 4.C 5.A 6.D 7.D 8.C 9.AC 10.D 11.B 12.A 13.C 14.AD 15.C【素质优化训练】1.A2.CD3.BD4.D5.D6.C7.0℃时,气体压强为101千帕,1体积水里溶解0.049体积氧气达到饱和状态8.①温度②100g ③饱和④g9.①t2②减小③A>B>C。
化学初三溶解度试题及答案
![化学初三溶解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997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d.png)
化学初三溶解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影响溶解度的因素?A. 温度B. 压力C. 溶剂种类D. 溶质种类2. 在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
这里的36克指的是:A. 溶解度B.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 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 饱和溶液的总质量3.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B.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C. 溶解度与压力无关D. 溶解度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二、填空题4. 溶解度的四要素包括温度、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_______,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三、简答题6. 解释什么是溶解度曲线,并说明它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7. 描述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并举例说明。
四、计算题8. 某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现有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求其中硝酸钾的质量。
9. 已知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为:\[ S = 2t + 5 \](其中\( S \)为溶解度,\( t \)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若在25℃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该物质?五、实验题10.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食盐的溶解度,并简述实验步骤。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2. 答案:A3. 答案:B二、填空题4. 答案:温度、压力、溶质的质量5. 答案: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三、简答题6. 溶解度曲线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来展示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变化。
它在实际应用中,如制药、化工等领域,有助于确定物质的溶解特性,指导生产和实验操作。
7. 固体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不同。
例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dc4ab8a8956bec0875e325.png)
初三化学溶解度试题1.常温下,向一未知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作答,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因为原溶液还能继续溶解一部分硝酸钾,证明原溶液为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故选B【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点评:在讨论溶液是否饱和时首先要指明温度,当温度改变后溶液是否饱和也会改变。
2.下列因素:①溶质种类;②溶剂种类;③溶质质量;④溶剂质量;⑤温度;⑥压强;⑦搅拌、振荡。
其中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A.①②⑤B.④⑤⑥⑦C.③④⑥⑦D.⑤⑥【答案】C【解析】物质的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定量表示。
①当温度相同时,固体物质不同,则溶解度不同,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而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所以溶质种类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正确;②溶剂种类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在相同温度下,碘容易溶解在酒精中,不易溶解在水中,故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正确;③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是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某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为该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溶剂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⑤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温度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正确;⑥压强的改变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⑦搅拌、振荡的作用是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不会使物质溶解的更多,所以搅拌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错误。
故选C【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点评:解答时要结合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结合题意分析,对“溶剂质量不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要加深理解。
初三化学选择溶解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选择溶解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d9ee9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2.png)
初三化学选择溶解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A. 食盐B. 蔗糖C. 植物油D. 碳酸氢钠2. 溶解度是指:A.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水中的最大量B.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任何溶剂中的最大量C.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最小量D.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的平均量3. 饱和溶液是指:A. 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B. 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多的溶质C.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D. 溶液中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小4. 温度升高,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先增大后减小5.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下列物质中,最可能溶解于酒精的是:A. 食盐B. 植物油C. 蔗糖D. 碳酸氢钠6.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 烧杯和玻璃棒B. 量筒和胶头滴管C. 托盘天平和玻璃棒D. 以上都是7. 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是由什么决定的?A. 溶剂B. 溶质C. 温度C.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二、答案1. C. 植物油2. A. 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在水中的最大量3. B. 溶液中已经溶解了最多的溶质4. A. 增大5. B. 植物油6. D. 以上都是7. D. 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相似相溶原理等化学概念,以及配制溶液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三
一、选择题
1.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B.加入溶质
C.降低温度D.倒出一部分溶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水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冰水混合物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是纯净物,不饱和溶液是混合物
D.矿泉水是溶液
3.同一温度下,从100 mL饱和食盐水中取出1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变稀B.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C.仍为饱和溶液D.以上均不对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逸出
B.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C.喝下汽水感到有气味冲到鼻腔
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浮出水面
5.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B.稀溶液
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
6.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是( )
A.溶质的性质B.溶剂的种类
C.溶液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
7.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 g,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
溶液间的质量比为( )
A.1∶9∶10 B.1∶10∶11
C.9∶1∶10 D.10∶1∶11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形成溶液,则20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B.20 ℃时20 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20 g某物质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D.2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 9.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界条件是( )
A.加入水的多少B.加入溶质的多少
C.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D.温度的变化
10.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A.碳酸钠难溶于水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D.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二、填空题
1.夏天把一盆冷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段时间,盆边会出现一些小气泡,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汽水瓶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从瓶中逸出,这是因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图所示,四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A、B、C、D集合分别表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等;少数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__,如________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________,如________等.
4.0 ℃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这说明在0 ℃,当氧气的压力为________时,________水中最多可溶解________的氧气.
5.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t2℃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______.
(3)t2℃时,100 g水中加入20 g a物质,溶液不饱和,为使其饱和,可再加入a物质________g,或使其温度降到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A 5.C 6.C 7.B 8.D 9.D 10.B
二、1.温度升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气压减小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2.A.饱和浓溶液 B.饱和稀溶液 C.不饱和稀溶液 D.不饱和浓溶液
3.增大硝酸钾不变食盐减小熟石灰
4.101 kPa 1体积0.049体积
5.(1)a、b (2)b和c (3)60 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