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学说中的中国古典人本管理思想阐释_罗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浓缩了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农业、商业、宗法、政治等国家治理的思想理念。中国古典管理思想在夏商周时期萌芽,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逐步成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道、法、兵四家的管理思想主导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体系,其中的人本管理思想一直对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行为以及管理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儒、法、道、兵四家学派在管理理念、指导原则、具体方法上各有特色,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道家学说概述

(一)道家的起源与发展

战国中前期,老子所著五千言的《道德经》开创了道家学派。进入战国中晚期,随着诸侯兼并战的加剧,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者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失望,提出了“齐物论”的观点,泯灭事物的差异性。他们悲观厌世,逃避现实,不注意构建系统的治国原则和管理方法。但西汉前期盛行的“黄老学派”正视现实,吸取其他思想学派的合理内容,尊奉讲事功的黄帝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先秦的道家学派,体现出“以道德为标,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验格”的思想特色。

“道法自然”是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无为而治”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原则。它揭示了万物的形

成和变化不是受超自然意志的支

配,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无

为”并非消极地无所作为,而是一种

建立在精通“有为”之法基础之上的

“无为之为”;是在肯定了事物自我发

展潜在能力的基础上,放松对事物

不必要的束缚,减轻对事物的人为

干预;是发现事物运动变化客观规

律的前提下,正确把握“为”与“不为”

的辩证关系,以积极的“有为”促进事

物自然而然发展,以灵活的“不为”引

导事物充分“自化”发展,从而达到

“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境界。

(二)《道德经》的主要观点

《道德经》是一部涉及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关于

国家和社会如何进行管理的专著,

其中最主要的概念就是“道”。老子

认为“道”是一种支配宇宙万物的

独立不改的力量。“道”并非是一种

具体的物质,而是介于自然和天、

地、人之间的桥梁,受制于自然,以

自然为法则。同样的,人不能超越

万物之上,要按照自然法则来生存

和运转。

《道德经》中还体现了自然辩证

观的思想。老子认为万物是对立统

一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的两个

方面,有和无、强和弱等;但对立又

走向统一,有因无而有,有从无中

生。他强调要“正言若反”,即善于从

对立的角度去发现隐藏在事物中的

相反的因素和负面价值。

老子提出了对于事物具有矛盾

性的认知。事物的变化往往来自于矛

盾的对立面。因此处理事物时可以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

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

之,必固与之”,从矛盾转化的角度去

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反面的作用。

老子还提出了“弱者道之用”的

管理方法论。在他看来:“天下莫柔

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

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

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认为柔能

克刚,弱能胜强。柔弱能战胜刚强,

因为柔弱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而刚

强则意味着走向衰败和死亡。正是

基于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象征,柔弱

具有无坚不摧的伟大威力。

二、道家学说中的人本管理

思想

(一)道法自然的人本管理宗旨

道家学说认为,人类社会的管

理活动必须按照自然法则来进行管

理,即遵循客观规律,利用规律为我

所用。道法自然的思想适用于企业

的内部管理方面。台湾管理大师曾

仕强指出,管理者主观上应该毫无

要作为的欲望,以部属的成就为自

己的成就。但当客观上部属自动要

求的时候,也应该不得已予以顺应。

企业外部的行政束缚从外部窒

息了企业的生机,而管理者本身的

作风专断、官僚主义、繁文缛节同样

会从内部扼杀自身的活力。管理者

应该成为象征,成为教师、朋友、倾

听者,而不是独裁者。管理者必须把

道家学说中的中国古典

人本管理思想阐释

□罗悦

QIYEHUOLI|企业活力|

83

2012.1人才资源开发

最大的信任和自主权交给下属。这可以让下属更好地顺应客观实际办事,一方面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能使领导者摆脱一般事务纠缠、腾出时间去谋虑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方针。

(二)无为而治的人本管理原则

“道法自然”反映在管理思想上是“清静无为”,亦即“无为而治”。所谓“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因循自然,顺应万物的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即指在该不为时不为,在该为时就要为,顺应事物自然发展趋势。

老子把领导划分为四种类型:“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强调了最高明的领导,应该是一种合乎人性的“隐形”管理来达到“安人”的目的。隐形管理,并不是取消管理,而是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无为而治”不是主张管理者无所作为,而是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应当顺乎规律而为,合乎民心而为,放手让下属去为,这是一种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三)上善若水的管理艺术

水是一种没有形态的物质,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会有不同的形状。管理也应是这样,是随着环境而随时发生改变,从而去适应一切取得成功。“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

老子认为水接近万物之道,要求管理者把水的特性化为智慧用于领导方面,即“水式领导”。水式领导强调以柔弱似水的模式进行领导活动,即以水的柔软性适应一切环境,以水的平静谦和对待组织成员,以

水的宽广包容组织成员,以水的稳

定性面对一切危机干扰,像水一般

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推动组织向上发

展。这要求管理者因时间、地点与对

象不同而不断变换。还要发挥滴水

穿石、因势利导的精神,实现以柔克

刚、借势而行。

(四)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战

略战术

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

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

微明。”就是要求在对战中隐蔽自己

的意图,示弱于敌,从而引诱敌人轻

举妄动,充分暴露其弱点,最后战而

胜之。以柔胜强,以柔克刚,以退为

进,可以看出老子“守弱用柔”的权

变艺术是管理典范。在管理中要做

到以柔为主,刚柔并济,即在完善规

章制度的同时,不断融入人本管理

的思想,减少组织人际关系的冲突,

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知人善下的用人思想

“知人”是指要懂得正确挑选人

才、吸引人才、运用人才。管理者应

当利用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去指

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

力,要求管理者在合理的制度环境

下,利用自身优秀的素质,采用最恰

当的方式,针对成员的需求和行为

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和维持组

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道家把“谦下不争”作为一条重

要的领导道德要求,强调高明的管

理者应该谦下待人,不应自以为处

处都比下属能干,因为位在其上者,

并不一定是才在其上。管理者要怀

着谦下之心,虚心听取下属的意见,

才能使被用的人尽其才、尽其用。

(六)小国寡民的管理目标、无

智愚民的管理模式

道家学说中蕴含的管理哲学对

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但

道家的管理思想也带有许多历史局

限性。例如“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

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古

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也。故以智治

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道家的这些“愚民”思想、“小国寡

民”理想以及全盘否定“法治”“德

治”的观点等都是消极片面的,我们

应充分认识,正确对待。

三、结语

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的道家学

说和其集大成之作《道德经》中阐述

的人本管理哲学,涉及管理原则、管

理环境、管理策略、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者自身修养等方面。“无为而治”

不仅是道家管理思想的精髓,而且

也应该是现代管理者追求的至高境

界。道家学说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它强调:管理要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行事;管理要多运用自然规律的调

节功能,少用强制性的行政功能;管

理就是要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

间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

道家的“无为”思想,与现代人

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思想

有着高度的契合。作为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将其现代价值发掘出来,

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应科学地、有效地学习和吸

收中国的管理思想,坚持古为今用,

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尊重历史传统,

不苛求于古人;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实事求是,客观对待。还应当努

力让中国的传统管理文化走向世

界,这就需要建立中国的管理理论

体系,做出大量创新性的实践探

索,同时积极地将东西方管理文

化、管理理论进行融合。(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编辑周俊

|企业活力|QIYEHUOLI 84

人才资源开发20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