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

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分)【考点】三娘子【解析】(1)由材料“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得出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材料“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由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得出个人能力与威望。

(2)由材料“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得出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材料“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得出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由材料“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沿边旷土皆得耕牧”得出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答案】(1)原因: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已结束,考试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试题的对与错。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xxxxxx,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D4. A5. B6. D7. A8. B9. C 10. A11. B 12. C 13. D 14. A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B21. B 22. C 23. D 24. A 25. C 26. C 27. A 28. B 29. D 30. C31. C 32. D 33. A 34. C 35. D二、简答题36.(1)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分布地区较为分散(2分),国家宏观调控较弱,炼焦工业技术含量低,投资小(2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2分),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每点2分,共8分)(2)山西省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分),技术水平低,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环环境,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2分),政府干预少,没有相应的回收治理措施。

(每点2分,共6分)(3)沿途会有粉煤灰污染(2分),汽车尾气污染(2分),噪声污染(2分)等。

(每点2分,共4分)(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出(2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运输货物遮起,减少粉尘污染(2分),也可以采取集中大规模运输,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线路等方式来减少污染(2分)。

(每点2分,共6分)37.(1)海平面上升,距离长;纬度高,气温低,昼长短;路面滑,徒步行走难度大;两侧山地,地势起伏大。

(2)夏季气温高,白昼长;生物资源丰富,食物易获取。

(3)距离长,工程量大;高寒地区,一年中海平面高差变化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水深较深;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工程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一年中可施工时间短,工期较长;位置偏远,人员物资运输成本和生存成本高等。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含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78 20世纪的战争 3颗星1到5题考点79 20世纪的和平 2颗星6到7题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1.【来源】【百强校】2017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材料二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

……(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

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

……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考点7 8 中难(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分)考点7 8 中难(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13分)2.【来源】【百强校】2017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上期末材料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

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

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第26题-2010-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Word版含解析

第26题-2010-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选择题按题号顺序分类+Word版含解析

(说明:2010—2014年大纲卷题号为14)第26题9年题型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通过上图来看,说明、体现类选择题所占比重比较高(具体题型特点以及设问方式等在第24题中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背景、原因类选择题、比较类选择题比重比较高。

通过对图片分析发现。

第26题的题型,即设问方式比较多样,本节将对比较类选择题进行阐述。

比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现象或者人物观点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相关历史事件的比较,一般分为同比和对比两类。

第26题9年模块知识分布图示(依据下面试题统计得出)通过对近9年第26题考查知识点分来来看,经济史比重比较大。

依据下面具体试题考查情况可以看出,政治史模块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经济史模块土地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古代商业考查频率比较高;文化史方面,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宋明理学则考查频率比较高。

整体来看,第26题考查的时间段主要集中于宋、唐。

据25题、26题统计发现,唐宋时期史实在古代史中考查频率很高,是历史课本中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命题的重要区域。

比较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考查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的比较。

考查点可能是中国或世界古今事件的比较,也可能是中外关联比较(在非选择题中出现频率比较高)。

设问方式解题策略26.(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答案】A点睛: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及特点26.(2018新课标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1卷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1卷附答案解析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32.在公元前 9 至前 8 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
3
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1.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 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
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 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1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新唐书·高祖本纪》
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新唐书·太宗本纪》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论证题汇总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论证题汇总

四、论证题: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1)历史阐释题:观点提炼+阐释说明。

如2014年全国Ⅰ卷;2016全国Ⅰ卷(2)历史探讨题: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③提升小结(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四步: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②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④提升小结近年来,小论文性开放性试题的高考评分“采用solo评分和采分点评分相结合的办法,从论述和思维两个方面计分”。

因此,“是什么”+“为什么”+小结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小结的论证模式是完全符合此类试题高考评分标准的。

例1(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例2(2014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2017高考全国1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全国1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学科&网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 质量优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 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 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 坡面B.洪积扇C. 河谷D.湖盆8. 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 湖盆蒸发量增多B. 盐湖面积缩小C. 湖水富养化加重D. 湖水盐度增大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卷文综历史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打字:余世友、杨伟平、黄金重、史玲玲、韦钧苑、朱凤龙、刘广华、刘广华、魏忠仁整理:龙辉校对:张庆君解析人:云南昆明李怀平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此题只要读懂材料即可做对。

从“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并把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此题关键要注意“宋代”这一历史时期。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风俗画等出现和增多。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明显与封建传统道德相违背,但其故事确在宋代杭州流传,反应的只能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D。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再结合材料反应的信息: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可得知答案为B。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图片式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41题——图片式

三、图片式:例1(2013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示例三: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地区的州少。

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

示例四:信息: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

示例五: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示例六:信息: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

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材料一: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材料二: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12分)参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高中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及含答案解析

高中高考全国卷历史真题及含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 2 卷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表示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应了A.地区地点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使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情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进商业繁华25.《史记》《汉书》均为私人撰著。

魏晋此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身参加,这反应出官修史册A. 记录的真切性B.评论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说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讽南方人的品茶风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商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接踵。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一致使南茶开始北运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涨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禁止宦官念书识字 , 但后期宦官念书识字渐渐制度化 , 士医生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合适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能够推知 , 明朝中后期A.中枢决议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益日趋衰败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宦官掌握决议权益28.1879 年以前 , 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 其实不讨取原价分文” : 今后造船所用资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 采纳”协造”方式生产 . 这类变化反响了A. 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向显然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窘境29.1913 年,《申报》刊登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以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因为广成功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热销。

这反应出当时A. 新文化运动影响日趋宽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髦C.改进社会民俗成为公民共鸣D. 广成功为推进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成功后,山东依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小孩团等中国共产党的民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依据地总人口的 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 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应出A. 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 工农武装盘据场面已经形成C.一致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 国共力量对照变化趋向增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重生27.3 万人,至 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 2001 年增加至 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样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加。

0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穿透卷含解析

0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017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穿透卷含解析

考点说明:高考历史必修部分共85个二级考点,14道必修题目,每年考20个考点左右。

本考点的主要内容是秦的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及其相关制度。

从近几年高考题考查情况来看,全国Ⅰ卷明确考查郡县制的是2010年,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是2014年;全国Ⅱ卷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是2014年;全国Ⅲ卷涉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是2016年.从高考选取考点的轮换规律看,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隔3年左右会考查一次;在考查本考点时,以郡县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关的其他制度和思想为主;全国Ⅲ卷是2016年新增试卷,考查了汉承秦制。

近两年高考全国Ⅰ、Ⅱ卷尚未涉及本考点,故2017年有可能考查本考点。

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秦始皇废除了六国王室子弟和卿大夫的分封采邑,广泛采用掌握了文字和法律的文吏与法吏处理地方政务.这一变化A.提高了秦朝统治水平B.使儒学成为选官的标准C.促进了郡县制的形成D.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出现】原创【答案】A【难度】一般2.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2017年河南洛阳一模【答案】D【解析】材料中刘邦的做法与君主专制强化无关,故A项错误;帝王的治国思想中存在宗法制的影子而不能说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故C项错误;秦始皇想将皇帝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刘邦的非刘氏不王都体现了其利用宗法血缘关系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

【难度】一般3.关于蒙恬主持修长城一事,秦二世以其“绝地脉”而杀之;司马迁认为其“阿意兴功……遇诛为宜";而郭嵩焘认为“蒙氏固将也,以任边事,其职应然”,不应被处死。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1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15.(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 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 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 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 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 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 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 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 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
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 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
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 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人。
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
17 世纪
“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 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 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 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 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 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 代表作《哈姆雷特》。 求爱情自由。
史实,排除;夏商时期的政治也是贵族政治,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袭特权的因素,但不
是确立,而是延续了过去的做法,所以 D 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
本题把分封制置于三代秦汉这一历史长时段来考查,既要发现它与商代时期政治(如内外服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D.法律至上
11.(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 )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 分)如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 分)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
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
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提高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4.(4 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9.(4 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分析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 中前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严格规定,与人
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
人们的等级观念也渐趋减弱,可以说,经济发展直接冲击了等级秩序。本题中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 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 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答案】 C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分析】 本题以 4则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历史叙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
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表中所引 4则材料都谈到了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的情况,
减少有利于洋务企业的发展,所以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
A为正确项。减轻税收
与管理无关,也未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况下也保证不了煤矿业的稳健发
展,所以 B、C、D项错误。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D项错误。而 C项则是

2017高考全国卷各科目试题分析

2017高考全国卷各科目试题分析

语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终于在大家的企盼中露出了真容,纵观整个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考察的内容和设置的题型,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不少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想从“稳”和“变”两个维度来谈谈今年的语文试卷。

从“变”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

当然这在2017年考纲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个试卷题型和题目数量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文学类文本减少一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增加一道客观选择题,只保留一道问答题。

当然,实用类文本一摆往年人物传记类的考察,改为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电视纪录片运用和发展的话题,同时采用多篇非连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明显不一样的。

这种变化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古诗文阅读这块,诗歌鉴赏以一道客观题和一道在主观题呈现,名句名篇默写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今年是两道题共计5分。

虽然高三复习中针对这一方面考生早已熟悉,但是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临场考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第19题和第21题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题型,特别是第21题比较新颖,通过寻找“推断中存在的问题”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从“稳”的方面来看,虽然2017年语文试题因为存在预期的变化,大家也充满着期待,但是仔细阅览也会发现,“变”的更多的只是形式,而对考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素养、语文这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的考察的依然是整个试卷的着眼点。

比如社科类文本《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段,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气候与环境、气候与社会、气候与人类等的关系,文学类文本考察的是永恒的人性美以及相应的人生道理等。

2017年高考全国卷I卷(理数)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I卷(理数)试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x |x <1},B ={x |31x <},则( )A .{|0}AB x x =< B .A B =RC .{|1}A B x x =>D .A B =∅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 A .14B .π8C .12D .π4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1p :若复数z 满足1z∈R ,则z ∈R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4p :若复数z ∈R ,则z ∈R .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13,p pB .14,p pC .23,p pD .24,p p4.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A .1B .2C .4D .85.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B .[1,1]-C .[0,4]D .[1,3]6.621(1)(1)x x++展开式中2x 的系数为( ) A .15B .20C .30D .357.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视图和左视图都由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正方形的边长为2,俯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多面体的各个面中有若干个是梯形,这些梯形的面积之和为( ) A .10B .12C .14D .168.右面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3n −2n >1000的最小偶数n ,那么在和两个空白框中,可以分别填入( ) A .A >1 000和n =n +1 B .A >1 000和n =n +2 C .A ≤1 000和n =n +1D .A ≤1 000和n =n +29.已知曲线C 1:y =cos x ,C 2:y =sin (2x +2π3),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 B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C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D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10.已知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过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1,l 2,直线l 1与C 交于A 、B 两点,直线l 2与C 交于D 、E 两点,则|AB |+|DE |的最小值为( ) A .16B .14C .12D .1011.设x ,y ,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A .2x <3y <5zB .5z <2x <3yC .3y <5z <2xD .3y <2x <5z12.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 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试题围绕主干知识“西周的分封制”展开,所涉及的三个封国,分别位于今天的北京、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南,这些地方相隔较远,但总体上位于东方,是原来殷商文化的分布区,与来自西方的周文化不同。

因此,将周王室成员分封到这些地方,有助于商文化与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促进各地区对周文化的认同。

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而分封制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战国以后的郡县制才是直接控制,所以选项C错误。

题干中没有涉及B、D两项的内容,故不选。

【高考链接】 2014年全国Ⅱ卷第24题、2011年全国课标卷第24题,均考查分封制起到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复习备考时对分封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应予以关注。

25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 C【分析】汉初的王国问题是主干知识,本题通过表格,设置新的情境,考查考生阅读分析表格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表可知,汉景帝时,王国与郡一样成为国家的直接辖区,发生这一变化是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为了削弱王国势力,将王国变为朝廷直辖区,汉武帝时朝廷直辖郡国数量大幅度增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王国控制区域缩小,诸侯国与朝廷的矛盾逐渐缓和,故A、D项错误。

中央直辖郡国是地方体制的调整,故B项错误。

随着内部分裂势力的逐步解决,到汉武帝时可以全力以赴解决边疆问题,故C项正确。

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 C【分析】本题以4则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历史叙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的能力。

表中所引4则材料都谈到了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的情况,但细节有所不同。

4个选项依据材料中的细节进行设项,考生只有在完全理解了表中材料所提供的历史信息之后,才能正确作答。

A项错在当时的李世民是秦王而不是皇帝。

B项错在刘文静的身份当时是将领而不是主帅。

从表中材料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直接与薛举作战的是刘文静,唐太宗李世民患病不是导致唐军作战失败的直接原因,故D项错误。

而C项则是表中4则材料共同拥有的历史信息,故C项正确。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 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取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明中前期,为维护社会等级秩序,朝廷制定了用以区别不同群体等级身份的严格规定,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饮食器具也在其中。

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等级观念也渐趋减弱,可以说,经济发展直接冲击了等级秩序。

本题中A选项并不符合题意,可直接排除;C选项虽与商品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但是商品经济发展并未将传统的伦理瓦解掉,只是使其受到冲击,因此该选项不正确;D选项只涉及低级官员,与题干所言之主体——官员群体以及普通人家不符。

因此,只有B选项是正确的。

【命题角度】本题是考查唯物史观的一道典型题,明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是近两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复习备考中应予以关注。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 A【分析】 1877年,李鸿章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设立开平煤矿,是中国近代用机器开采的大煤矿。

该题以开平煤矿为实例,以当时中、外企业不同税收比较为切入口,探讨税收对洋务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考查考生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解释历史事件的能力。

根据题干,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章奏准减少10倍。

税收的大幅减少有利于洋务企业的发展,所以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为正确项。

减轻税收与管理无关,也未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情况下也保证不了煤矿业的稳健发展,所以B、C、D项错误。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 A【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历史材料提供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04年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历史现象,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山西、陕西等内地则较少。

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商品经济较为发达,对外交通便利,开放程度更高;而山西、陕西等地深处内陆,受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开放程度较低,故A为正确选项。

D项有一定关系,但不如A项全面,可排除。

B项无法解释题干叙述的历史现象,可排除。

清末新政时期,朝廷虽然鼓励留学,但并未在1904年改变政策,也未对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故C项可排除。

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 B【分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整理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题干历史事实和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应地调整政策,团结一切有抗日要求的阶级阶层,为抗日战争服务,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本题题干中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的内容就是有关这一政策调整,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不能仅对无产阶级有利,而应该根据边区各阶级的共同利益出发,强调各阶级都有平等的民主权利。

考生准确合理地解读文件内容,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能够作答此题。

正确选项是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合题意,而且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不符。

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 C【分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1990年,中国改革中计划与市场的争论仍十分激烈,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厘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解放思想,打破思想认识上的束缚。

从材料中“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正是说明了计划与市场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

因此,通过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判断正确选项是C,A、B、D都不是该报告的主旨。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答案】 B【分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神话传说是所有民族早期历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但希腊的神话传说不同于东方神话传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诸神形象的拟人化,这一现象不是缺乏宗教信仰的表现,相反,古代雅典的宗教信仰意识十分强烈,譬如重大立法和决策都要求取神谕,故A 项是错项。

那时的雅典虽已出现理性萌芽,但在整个希腊历史上,理性思想始终局限于知识精英阶层中,并未成为大众文化,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故而C项是错项。

神话始终是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民主政治达到鼎盛时期的公元前5世纪,神话的影响依然保持了广泛的影响,故而D项也是不准确的。

希腊神话中诸神的拟人化的确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的重视,蕴含着朴素的人文思想,但教材内容确定希腊人文思想出现的时间是公元前5世纪,所以,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神话只是希腊人文思想的渊源和素材,故而只有B 项是正确项。

该选项特意使用了“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表述形式,不仅更为准确,求知达观敏思笃行更贴近历史事实,而且贯穿了某种思想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过程论观念,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摒弃从所学知识中寻找某个对应知识点进行答题的简单思维习惯,树立历史过程论和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

【高考链接】 2016年全国Ⅰ卷第24题、2016年全国Ⅲ卷第24题,都是考查思想流变的典型题。

33.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1755 1797 1835指数42.74 42.48 78.69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 D【分析】本题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民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历史统计数据,考査考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