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导学案2:段太尉逸事状
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2.赏析倒叙的写作技法。
【作家作品】简历:柳宗元773—819,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相关作品:传记文《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等;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等。
有《柳河东集》。
课文背景: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之为狂贼,以朝笏击朱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到了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有感于“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
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于是元和九年814在永州贬所写了此文,来辩驳人们对段太尉的曲解,同时送给当时任使馆修撰的友人韩愈,以供修史时参考。
作者《与史官韩愈致段秀实太尉逸事书》说:“太尉大节,古固无有。
然人以为偶一奋,遂名无穷,今大不然。
太尉自有难在军中,其处心未尝亏侧,其莅事无一不可纪。
会在下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信也。
”对写作背景作了明确的交代。
【字词广场】1.字音识记泾州īng汾阳王fén晞ī邠bīn 嗜hì嗛qiè椎chuí鬲ì槊huò躄bì谕ù恣ì戢í晡bū 柝tuò谌chén 巽ùn 赭hě徵hēng 泚cǐ2.通假字不嗛,辄奋击“嗛”通“慊”,满足,快意椎釜鬲瓮盎“椎”通“槌”,打辞甚巽“巽”通“逊”,谦恭3.一词多义4.古今异义纵士卒无赖..古义:指横暴。
今义: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古义:钱财和货物。
今义:指货物。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古义:“生民”,避唐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①陌生人。
②动词,人出生。
请假设..草具古义:假,借用。
段太尉学案一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一)一、教学目标:1.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辞、以”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2..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3.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三、教学方法建议诵读质疑探究四、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设计(一)导入1.作者: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著有《柳河东集》。
2.写作背景:写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柳宗元贬居永州时,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做参考的。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为狂贼,以朝笏击朱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到了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有感于“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所立如是”,于是元和九年(814)在永州贬所写了此文,来辩驳人们对段太尉的曲解,同时送给正在当使馆修撰的友人韩愈,以供修史时做参考。
3.解题:段太尉:太尉,官职名。
其人叫段秀实,字成公。
官至司农卿。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叛乱,叛军拥戴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击其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先有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
传记专题:《段太尉逸事状》(苏教版高三选修)
传记专题:《段太尉逸事状》(苏教版高三选修)“传记”专题:《段太尉逸事状》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逸事状”的知识。
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3.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4.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课前预习:A完成填空:1.柳宗元是唐代_______家,唐代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与_______齐名,并称“韩、柳”。
2.柳宗元,字_______,祖籍河东,称_______。
因死在柳州刺史任上,故又称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
3. 段太尉的名字叫做_______。
《段太尉逸事状》一文选自_______。
该文主要记述了段太尉勇服郭唏、_______和_______三件逸事。
4.《段太尉逸事状》的“状”指的是?( ) a.文状 b 判决书 c.逸事状 d.行状B完成解释:1、领行营节度使2、纵士卒无赖。
3、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4、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5、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6、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7、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
8、天子以生人付公理9、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10、某为泾州,甚适11、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12、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13、既署一月,唏军士十七人人市取酒。
14、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15、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
16、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17、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
18、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19、旦夕自晡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20、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
21、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22、朱洮幸致货币,慎勿纳。
23、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
24、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语文版语文必修二第13课《段太尉逸事状》word导学案
【导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程序,问题)
课前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10 分钟)
【课前预习】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①柳宗元是唐代_______家,字_______,祖籍河东,称_______,因死在柳州 刺史任上,故又称_______,唐代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 一。 柳宗元与_______齐名,并称“韩、柳” ②《段太尉逸事状》的“状”指 。 2、把课文注解中的生字词注音注到正文中去。 3、整体感知: 《段太尉逸事状》主要记述了段太尉勇服郭晞、 和_______ 三件逸事。课文中表现事件转换的较为明显的语言信息是“太尉始为泾州刺史 时”、 、 。
课堂自主检测
检测导练(15 分钟)
1 、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 为:担任 B.太尉判状辞甚巽 巽:通 “逊”谦逊 C .贱卖市谷入汝 市:集市 D.旦夕自哺农者 哺:喂 2 、选出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泾州野如赭垂死 B 、太尉判状辞甚巽 C 、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D 、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3 、下面的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农以告谌。 ③人且饥死 ②以大杖击二十 ④且熟,归我半
A .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相同 B .两个“以”字用法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不相同 C .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相同 D .两个“以”字用法不相同,两个“且”字用法也不相同 4 、下面选项中的加点字用法与所给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裂裳衣疮 A .市谷代偿 B .太尉判状辞甚巽 C .乃我困汝 D .汝又取不耻 5 、下面选项的句子与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是( ) 例句: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A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B .段公,仁信大人也, C .汝诚人耶 D .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二、课内文段阅读“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邠州由是无祸” ,完成 下列练习。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率领 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已:已经 C. 罪且及副元帅 及:牵连 D 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作:工作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 .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B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C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D .顾叱左右曰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B .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 既来之,则安之 D .罪且及副元帅 不出,火且尽 9 .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 )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书,放纵手下士卒作违法 乱纪的事,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 B .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 孝德制止祸乱,并保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 C .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 甲准备报仇,段太尉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 D .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 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感激。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段太阴逸事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感受段太阴的品德节操,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2. 对课文内容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3. 启发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出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课堂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分析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鼓励进步学生。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段太阴逸事状》的具体内容,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描绘手法、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七、教学步骤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课堂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分析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传主既刚勇忠贞又慈惠爱民的性格特征和清正廉洁的情操。
2、学习本文根据主旨的需要合理剪裁、精心安排结构的写作技巧。
3、认识文章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在叙事中寄寓作者褒贬的史传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传主的性格特征和高尚情操【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合理剪裁、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寄寓褒贬的写法。
【教学方法】切块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切块分析:切块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
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2.解题:段太尉逸事状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
状:此指“行状”。
古代为大臣立传是史官的专职,一般人只能將原始材料送呈史馆参考。
这种记叙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及生平行事等原始材料的文体,就叫做“行狀”。
状是一种文体。
逸事状:行状的变体。
只录人物逸事,有关死者的世系及生平事迹,不详细记载。
柳宗元这篇文章不是写段太尉的生平大事,而是记述他一些不为人知的“逸事”,与一般行状不同,所以取名为“逸事状”。
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
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泾原郑颍节度使,司农卿。
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德宗仓皇出奔。
当时段秀实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击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柳宗元对此十分钦佩,但朝中也有人散布流言,污段秀实是“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
为辩正这一曲解,作者愤然写作此文,并送呈任史馆修撰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段太阴逸事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段太阴逸事状》。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节描绘,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手法。
(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讨论,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段太阴的敬仰之情,培养尊敬英雄、崇尚正义的品质。
(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传统文化的态度。
(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课文《段太阴逸事状》的背诵与理解。
(2)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绘手法。
难点:(1)文中的成语和典故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段太阴逸事状》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要求学生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成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描绘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段太阴逸事状》中的成语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
2. 分析课文中的想象力和细节描绘,引导学生欣赏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表现。
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讲解成语和典故的用法和含义。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文中人物,体会人物情感。
1.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想象力和细节描绘,引导学生欣赏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表现。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编写人:刘庆庆审定人:季云飞时间:2013年5月14日一.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文体特点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资料链接《段太尉逸事状》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生平: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贞元年间(785年——805年)进士及第,复中博学宏辞,授集贤院正字。
调蓝田尉,迁监察御史里行。
唐顺宗即位,任礼部员外郎,参与政治革新。
不久唐宪宗继位,废新政,打击革新派。
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召还长安,复出为柳州刺史,后来病逝于柳州。
他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为一代古文大家,世人称他们为“韩柳”。
其诗得《离骚》余意,常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托幽思,纤而归于淡泊,简古而含有至味。
诗作成就不及散文,却能独具特色。
成就: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
三.知识梳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居蒲.()2.寓军邠.州()3.不嗛.()4.椎釜鬲瓮盎.....盈道上()5.皆断头注槊.上()6.选老躄.者()7.不戢.士()8.焦令谌.()9.吾未晡.食()10.戒候卒击柝.卫太尉()11.太尉判状辞甚巽.()12.泾州野如赭.()13.岐周邠斄.间()14.太尉为人姁姁..()(二)重点词语解释A.第一部分(1—4)勇服郭晞。
必修二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必修二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必修二语文《段太尉逸事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体会、学习*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体会、学习*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教学难点] 理清人物关系,分析段太尉刚勇仁义、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教学时数]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以提问“唐宋八大家”进入作者介绍,提及本单元有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二、学习目标多媒体屏幕显示:学习目标了解柳宗元以及*相关背景。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相关的古文知识。
理解作者对太尉品质的赞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作者简介学生齐读,并增补课本注释上的内容。
多媒体屏幕显示: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
四、题解学生齐读书本注释,并按照教师在屏幕显示的内容增补。
1、多媒体屏幕显示:段太尉:太尉,官职名。
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2、教师讲述柳宗元写此逸事状的背景以及太尉生平。
多媒体屏幕显示:文史背景: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
官至司农卿。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叛乱,叛军拥戴节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击其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段太阴逸事状》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描述段太阴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讨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段太阴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精神。
(2)通过分析段太阴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概括和描述段太阴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点。
3. 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段太阴的历史背景和逸事。
(2)引导学生关注段太阴的性格特点和事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学生标记并解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关于段太阴的事迹的描述。
(2)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情况。
2.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写作能力: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写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等,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段太阴逸事状》文本。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教案】
课题名称:段太尉逸事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段太尉的逸事状;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内容:
通过介绍段太尉的逸事状,让学生了解段太尉的风采和聪明才智,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些图片展示或简短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段太尉的了解与兴趣。
Step 2:逐段解读(15分钟)
通过老师的解读,将段太尉的逸事状逐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其中的内容和意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段太尉逸事状中的某一段或某几段,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展示出来。
Step 4:总结(10分钟)
在小组展示的基础上,由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段太尉逸事状,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感想和体会。
Step 5:拓展(10分钟)
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了解到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的程度,并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
教学资源:
1.段太尉逸事状的课文;
2.相关图片或视频;
3.小组讨论相关的问题。
教学评估:
1.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段太尉逸事状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拓展课堂,评估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的程度。
教学反思:
段太尉逸事状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化作品,通过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可以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深度。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教学目的1、、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2、、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3、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4、安全教育渗透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2、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时数:四课时▲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1),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1)、邠人偷嗜暴恶者句式:译: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2);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2)、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句式:译:。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师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3)罪且及副元师。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含答案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班别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理解“白、辞、甲”等词的含义,能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归纳“以、且、则”等词的用法,并掌握特殊句式的翻译。
2、学习用典型事例、动人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作者对段太尉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一、链接阅读(请花十分钟仔细阅读)1、作者简介(素材积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成长于动乱年代,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人民遭受的苦难有一定的了解,对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他以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建树不无影响。
他少有才名,早有大志,20岁和刘禹锡一起中进士,后因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新失败,被贬永州司马。
这篇文章创作于作者被贬逐永州时期。
永州时期的柳宗元心情抑郁,他的主要创作方向是山水游记,企求寄情山水以纾解闷怀。
但柳宗元似乎也乐于从前朝的贞忠之士身上汲取更加丰富的政治能量,他似乎要为下一步的政治崛起积聚力量。
这篇逸事状应该是他这一思想的产物。
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年)距离段太尉被朱泚杀害(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年)已经过去了30 余年。
也就是段太尉被害的这一年,柳宗元才是一个刚满10岁的小孩。
段太尉的主要事迹,都是柳宗元后来潜心搜求来的,他对段太尉的敬仰也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加深的。
文章中说自己“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访问“老校退卒”,又从永州刺史崔能处“备得太尉遗事”。
柳宗元一生十分推崇正直忠贞之士,“柳子读古书, 观直道守节者即壮之”(柳宗元《佩韦赋》),对历史上为国为民坚持正义而英勇献身的仁人志士表示深深的仰慕,这种感情帮助他确立了“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寄许京兆孟容书》)的人生观。
他强调“凡居其位,当思直道。
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与韩愈论史官书》)弘扬正气,歌颂忠贞,成了柳宗元许多作品的重要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语文科第四单元第16课段太尉逸事状
设计者:陈秋萍交印日期:2013年9月24日
【指导语】有一种人,他们拒人于门外,却被称为最亲切的人;他们满身泥水,却被称为最
干净的人;他们疲惫辛劳,却被称为最有力量的人;他们斤斤计较,却被成为最无私的人……他
们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笔下的唐代官吏段太尉,
了解这个人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情,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翻译,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通过朗读,培养语感,且体会学习本文寓褒贬于叙事、不着议论、冷静从容、严谨沉稳的写实
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段秀实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敢于伸张正义的情操。
【重点难点】
1.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2.体会、学习本文褒贬自现的叙事手法。
【自主学习】
一、知识梳理。
1、了解作家及代表作: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
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
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
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
2、解题:段太尉:太尉,官职名。
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实、爵里、行治、寿年等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人物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3、文史背景: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
官至司农卿。
唐德宗建中四年,发生叛乱,叛军拥戴节
度使朱泚为帝,当时段在朝廷,怒斥朱泚,并以朝笏击其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二、整体感知
1、查工具书,给生字词注音。
泾州汾阳王郭晞邠州嗜不嗛辄奋击椎釜鬲瓮盎袒臂
注槊上老躄因谕曰勋塞天地恣卒为暴戢晡食击柝
焦令谌辞甚巽自哺农者尹少荣赭朱泚农徵封识姁姁覆校无疑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1)第1-4段重点词句
1段:为领纵无赖率日丐取嗛辄椎戚以者则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
2段:白公理被因恬然奉诚已如且以为
3段:既署以注请辞于军辞且因谕为白欲谁归罪且及如是戢然则
4段:公幸教晞以道顾假疾戒谢
(2)第5-6段重点词句
是为给与且以督责益即巽何以舆乃困衣手诚而
段公,仁信大人也傲汝将何以视天地则恨
(3)第7段重点词句
及以戒固如识具无以
(4)第8-9段重点词句
出入以为以之窃姁姁会于
二、协作探究
问题1:阅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问题2:课文第一部分写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
问题3:课文第二部分写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文中写焦令谌如此骄横,其作用是什么?
问题4:课文第三部分写了段太尉的哪件逸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问题5:课文第四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问题6: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三、【能力训练】
1、特殊句式
欲谁归罪()公幸教晞以道()
日群行丐取于市()无伤也,请辞于军()
汝将何以视天地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段公,仁信大人也()
2、通假字
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太尉判状,辞甚巽.
3、古今异义
纵士卒无赖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付公理
..天子以生人
请假设
..
..草具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谢不能
朱泚幸致货币
..天下
..以取名
4、词类活用
日.群行丐取于市晞一营大噪,尽甲.乃我困.汝
手.注善药垂死,舆.来庭中裂裳衣.疮谨状.
附:虚词积累:且则
【且】
一、作副词
1.相当于“将”“将要”。
例如: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逍遥游》)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黔之驴》)
2.相当于“暂且”“姑且”。
例如: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且.臣少仕伪朝(《陈情表》)
二、作连词
1.表并列,可译为“一边……一边……”“又……又……”“又”。
例如:
河水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段太尉逸事状》)
2.表让步,可译为“况且”“尚且”“还”。
例如: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
3.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是”。
例如: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4.表递进,可译为“而且”“并且”。
例如: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五人墓碑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
一、作副词
1.用于判断句,起强调和确认的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项脊轩志》)
2.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仅”“才”。
例如:
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3.表示估计,可译为“或许”“也许”。
例如: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作连词
1.表承接,可译为“就”“便”“原来是”,或译为“已经是”。
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2.表选择,可译为“就是”“或”。
例如: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3.表转折,可译为“然而、却”。
例如: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4.表假设,当用在前一个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时用在后面的
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可理解为“那么”“就”。
例如: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课后反思】
1.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
2.你的困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