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语文课堂笔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语言部分-第一讲
– 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 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 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 这类叹词更少, 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
5) 社会约定论
– 这与语言的任意性、约定俗成性特点相违背 这与语言的任意性、
6) 咳唷说 吭育说 劳动呼声说 咳唷说(吭育说 劳动呼声说) 吭育说/劳动呼声说
– 语言起源于人类早期劳动发出的呼叫声
– 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 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
•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和融合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6/25/2011
中国语文
7
2. 语言的发展
2.3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
(1) 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 社会发展 语言发展 不同阶级社会的共同语不同 社会发展→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不同阶级社会的共同语不同
6/25/2011
12
2. 语言的发展
2.3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
(2)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 – 语言的统一: 语言的统一: 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前提 社会统一) 前提: 方言统一成共同语 前提:社会统一
• 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言差异缩小 社 民族语言相同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言差异缩小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言差异缩小→社 会统一,往来频繁→语言统一 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 会统一,往来频繁 语言统一 民族共同语形成 • 通常在共同语产生之前,一个社会大致经过这样的语言 通常在共同语产生之前, 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 方言——通用语 通用语——共同语 方言 通用语 共同语 所有方言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 所有方言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在这一基础 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共同语。 上,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天大《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七
主题:《大学语文》学习笔记内容:《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七——中国古代小说第七章中国古代小说学习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特点2、了解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基本类型和主要作品3、掌握唐代传奇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代表作品4、掌握宋元话本的主要作品和说话艺术的基本情况5、掌握明清章回小说的主要题材类型和代表作品一、中国古代小说概述引言部分:中国小说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形成较晚,成就很高。
从时间的纵向线索看,与西方文学相比,中国叙事文学的产生和成熟都晚于抒情文学。
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其成就既不亚于西方的叙事文学,也不亚于中国的抒情文学。
其次,雅俗分流,双线并行。
中国小说自始至终都分为雅俗两个系统。
雅系统基本上使用古体文言写作,是文人士大夫精神情操和审美趣味的表现形式。
俗系统基本上使用古体白话写作,是市民阶层生活趣味的表达途径。
再次,同中有异,风格独特。
西方小说大体上是按照情节小说——性格小说——心理小说的逻辑过程演化递进的。
中国小说,在白话小说系统中的章回小说一脉中略微能看出一点这个轨迹。
中国小说一直处于一种开放式、散点式的态势。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小说的雏形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开始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形的小说作品,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志怪小说:流传至今大约有四十多种,内容大多是以记载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为主。
在这类志怪小说中有不少极为出色的故事,他们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了民众淳朴的爱憎与愿望,股市情节跌宕,充满了浪漫而美丽的幻想。
东晋干宝编撰的《搜神记》最为优秀,堪称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杰出的代表作。
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大约有二十多种。
志人小说记载人物的言谈举止和一些相关的轶闻琐事,是志人小说的主要内容。
除了志怪和志人小说以外,先秦至六朝时期还有一定数量的传记和杂俎小说。
先秦至六朝的漫长时期,古代小说在小说意识和创作方面都在不断孕育成熟,在影响小说的人物刻画、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进行着不断的积累和最初的尝试,是中国小说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准备期。
大学语文笔记
大学语文笔记大学语文笔记一、语言基础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
语言具有表达、交流、情感、个性特点、思维活动等多种功能。
语言是人类基本的交际工具,具有表达思想、分享知识、传递信息等重要功能。
语言的基本特征:规则性、符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
语言的学习:学习语音、语法、词汇、语用(语境)等方面。
语言的运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修辞格修辞格是修辞学中的基本术语,是指用特定的语言技巧,使文本具有特定的语言效果的方法。
修辞格在文学、广告、演讲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反问、感叹等。
1.比喻比喻是通过两种事物的类比,以便更好地传达意思。
比喻是修辞格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可以用非常生动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关未知事物的信息。
常见的比喻有:1)直接比喻:直接将被描述的事物与相似的事物相比较,如"他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
2)间接比喻:间接地描述事物的共性,通过描述共性来指代具体事物,如"他是这个世界的花蕾"。
2.拟人拟人是指人类的活动或特征被附加在非人类对象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拟人可以很好地描述一个对象的特征,并把读者引入到文本的情境中。
常见的拟人有:1)动物拟人:把动物赋予人类特征,如"大象似乎在思考"。
2)物体拟人:描述生物以外的非生物的行为或状态,如"风在低声咒骂"。
3.夸张夸张是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方式,来强调某个特定的情感。
夸张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帮助传递文本的主旨。
常见的夸张有:1)超乎寻常的夸张:描写为大于实际上的量或程度,如"他吃掉了一整只鸡"。
2)否定夸张:描绘与现实相反的情况,如"这个小孩子从不哭泣"。
4.对比对比是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差异,来突出在文本中重点向读者传递意义的一种修辞方式。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蒹葭:今学者钱钟书将诗的主旨概括为一种“企慕”情境课文二:《湘夫人》楚辞的特点v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
v 以六字句为主,四句为一小节;v 多用语气词“兮”。
九歌v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有11首。
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
湘夫人v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
v 《湘夫人》是由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文章内容v 抒情主人公:湘君v 诗中截取湘君与湘夫人爱情生活中一个期约难遇的片断,着重抒写湘君的一系列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
《湘夫人》层次概括第一段:首四句v 湘夫人期约难遇,湘君哀愁顿生。
v 1、相约而来,却“帝子降兮北渚”“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v 2、相思的愁苦——秋风、落叶“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第二段:十四句v 期约难遇后的追寻行为和心理活动。
v 1、人物相感、情景合一。
香草——对伊人的思念流水——时光的流逝v 2、反常现象——爱而不见、事愿相违。
v 3、寻找——幻觉第三段:十六句v 铺叙湘君在水中装修新房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
v 1、失望与希望的交织,心理的虚幻空间。
v 2、色彩缤纷、香味浓烈。
荷、荪、椒、桂、兰、辛夷……v 3、外部环境的烘托第四段:最后六句v 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的行为和心境。
v 1、绝望——激动——抛弃v 2、相恋——平静——等待艺术特色v 1、意境扑朔迷离v 2、整体建构独具匠心(1)期约难遇的特定情景(2)以心理活动串联行为描述(3)以情感流动为融贯全诗的内在命脉v 3、借景抒情Q:1我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什么:《诗经》和《楚辞》2,《诗经》和《楚辞》各代表什么文化,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楚辞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
《大学语文》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大学语文”概论一、学习“大学语文”课程的意义1. 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和理解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
- 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能够具备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能力。
2.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
-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学术研究、职业发展和日常交流中更加得心应手。
3. 培养审美情趣-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蕴含着美的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 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生活品质。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课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自信。
5. 拓展思维视野- 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 思维视野的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文”的含义1. 语文的定义-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 在教育领域,语文特指汉语言文学,是中小学和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2. 语文的性质- 工具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
- 艺术性:语文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高度体现。
3. 语文的内涵- 语文不仅包含语言本身,还涉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深层内容。
- 学习语文不仅是学习语言技能,更是了解和掌握一种文化的过程。
4. 语文与文学的关系- 语文是文学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文学创作和鉴赏。
- 文学是语文的艺术表现,通过文学作品,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丰富和扩展。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
《大学语文》重点掌握第一篇:《大学语文》重点掌握1、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的主要内容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2、从傅雷的家书来看,傅雷对西方文化的缺陷进行了严格的批判,比如说西方的基督教在作者看来是病态的。
作者由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引出对西方主流思想的思考,很明显,作者更倾向于赞同东方的平静、淡泊、自由和易于满足,这从作者欣赏舒伯特的音乐,并将之与我国古代文学对比可看出。
将西方的愤慨与反抗和对生命的种种不满持与隐晦的反对态度。
行作者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受东方的主流思想影响较深,本身更欣赏东方特有的从容的人生态度,对于生命中的种种机遇报以感激;相反的,对于西方人的不满与极端主义并不理解,亦不看好。
总的来说,傅雷对中国和西方文化艺术的看法,大体上是客观公允的。
3、演讲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4、功能:一个功能是现实有用的功能,包括交流,包括表意,包括记录,包括传之久远,这是现实的和有用的功能;第二个功能是生发和促进的功能,推进思想、推进感情、推进文化、创造文化;第三个功能是一个浪漫的功能,是语言和文字离开了现实或者超出了现实的功能。
陷阱:①言不达意②言不尽意③文不尽言④言过其实⑤狗屎化效应⑥语言文字它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扼杀我们活泼的生机。
5、这篇演讲稿的第一个特点是“外松内紧”,演讲人态度轻松,彷佛随意说来,其实内在的逻辑很严谨,条理清楚,原则问题分寸感很强。
第二个特点是“亦庄亦谐”,不时穿插几句调侃语,将严肃甚至沉重的话题更加机智地表达出来。
第三个特点是“取譬引喻”,演讲依赖口语传播,讲道理就必须通畅晓白,此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举例子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我们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做好笔记是关键。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复习内容的整理。
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比喻和排比。
2、秦汉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论证逐客之非。
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朴实自然。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言谈轶事。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元稹;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5、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
6、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茅盾的《子夜》: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矛盾。
3、现代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六节
(一)《我的世界观》1. 作者:阿尔贝特•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2. 论点: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爱因斯坦的人生理念)。
3. 论据:理论论据:叔本华:“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4. 本节知识点及考频总结论证方法:演绎论证:引用叔本华“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名言,就是通过演绎法来说明对人对己都要宽容的入生道理。
(二)《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1. 作者: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2. 论点:避免愚蠢的见识的三条简单原则3. 事实论据:亚里士多德认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自己关于刺猬习性的认识;圣雄甘地对产业革命的反对等。
4. 论证方法:归纳法。
①主观臆断、自我中心主义和狂妄自大是产生愚蠢见识的根源。
②坚信科学认知态度和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是避免愚蠢见识的基本方法。
③梳理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观念是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
(三)《冯谖客孟尝君》1.整理者西汉刘向2.性格特征:①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深谋远虑,机智果敢,胆识过人;报效知己。
②孟尝君:礼贤下士;宽容大度;目光短浅。
3.写作特色:①采用顺叙的方式来写文章《大学语文》笔记及配套练习-第六节②先抑后扬、层层深入的写作特点。
先描写冯谖无好、无能三次弹铗要求提高生活待遇,这是先抑;然后再描写他的过人的能力与本事,这是扬。
③人物塑造中运用对比、互衬的方法(四)《垓下之围》1.《史记》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篇选自《项羽本纪》。
2.本文的成语:霸王别姬、羞见江东父老、四面楚歌3.本文写作特点:善于在历史事实的关键环节进行合乎情理的艺术加工4.项羽性格特征:英雄多情、勇猛无比,却又爱逞匹夫之勇、缺乏政治远见,不善用人却又知耻重义。
5.马赠亭长,自刎乌江:突出项羽知耻重义6.场面描写作用: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表现项羽英雄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大学语文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古代文学1.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风诗主要反映民间生活,雅诗多用于宫廷,颂诗则用于祭祀。
2. 《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屈原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忧虑。
3. 《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 《史记》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
4. 《汉书》- 《汉书》是东汉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 《汉书》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5.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的争霸过程。
- 《三国演义》以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离奇而著称。
6. 《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二、现代文学1. 鲁迅-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 鲁迅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 郭沫若-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 郭沫若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
3. 茅盾-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 茅盾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4. 巴金- 巴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
- 巴金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5. 丁玲- 丁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
- 丁玲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视角,代表作有《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天大《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二
主题:《大学语文》学习笔记内容:《大学语文》学习笔记二——先秦两汉文第二章 先秦两汉文学习要求:(1)了解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并掌握其代表作(2)了解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并掌握其代表作(3)掌握两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4)掌握《史记》《汉书》的基本知识一、先秦两汉文概述引言:散文指与诗歌相对而言的、句子长短自由的无韵之文章。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注意:“先秦”、“两汉”概念。
所谓先秦,通常指自远古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所谓两汉,系指刘邦所建西汉和刘秀所建东汉,即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帝至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建魏。
(一)先秦文产生:中国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产生的。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出现推动了诸子散文的发展。
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出现了“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的大量出现,大大推动了散文的繁荣与发展。
1、先秦历史散文与代表作《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实际上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分虞、夏、商、周四部分,总结了上古君王治国的经验教训,反映了从殷商到西周政治观念的演变。
它以记言为主,有典、谟、训、诰、誓、命等主要类别,是古代最早的散文体式。
春秋时期,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均设史官,并开始私人修史,出现了《春秋》、《左传》、《国语》等富有特色的历史散文。
战国时期,产生了国别体史料汇编《战国策》,由西汉时刘向整理并定名,共33篇。
2、先秦诸子散文与代表作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至战国前期、战国中期和战国后期。
春秋末至战国前期的诸子散文多成书于作者身后,由其门人及后学所辑,多为语录体。
《老子》《论语》《墨子》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由语录体逐渐演变为单篇论文,多为师生合著,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后期的诸子散文已发展为长篇大论,是独立的个人著述,标志着议论文在体式和技巧方面的高度成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华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料(PPT+不完整版笔记)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时间界定及内涵理解✧时间界定:1917-19491917年1月《新青年》杂志刊出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为标志(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发生了文学革命。
✧现代文学的文化蕴涵:“现代”的含义: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特别是对“人”的认识的现代化,集中体现在现代作家的追求中。
✧中国文化的三个转型期:①先秦:由贵族文化向士族文化转型②唐朝:佛教的融入③五四时期:封闭性的中国文化被迫接受强迫性的西方文化。
✧文学的“现代”产生条件:1.清朝末年,随着维新思潮渐兴起,白话文的通俗性和在下层民众中的宣传作用,开始受到一批有识之士的重视。
(裘廷梁、域外小说---林纾、鲁迅)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对文学现代化的推动。
现代文学观念变革,首功应归诸梁启超。
他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3.1911年的辛亥革命宣告了二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为中国社会的转型创造了条件。
(1)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
(2)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的繁荣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3)与报刊同时发展的是现代出版事业。
(4)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出现了自由撰稿人。
✧现代文学的文化蕴涵:现代文学在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特殊作用:借鉴西方文化,向现代化方向转型。
✧文学现代化的含义:1、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相结合,需要文学充分发挥其作用。
文学的语言与形式的变革,文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
(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的俗与雅、形式的大众化与先锋性、平民化与贵族化、文学风格的时代性与个人化)2、现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世界文学的深刻联系,不同体裁的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更新(诗歌:格律诗与自由诗;诗化小说与心理分析小说;)✧现代文学: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1. 白话代替文言。
古典文学中占主流的文学是诗歌、散文,是用文言进行写作,小说、戏剧不被视为正宗文学;而现代文学则提倡白话,提倡小说、戏剧的创作。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2.《论语》的体裁、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之忧6.大动干戈7.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笔记
老子•「道」在《老子》书中的意义:•(一)、创造天地(构成世界的实体)。
•(二)、自然、规律性的运动(创造宇宙的动力)。
•(三)、化育万物,使其成长的规律。
•(四)、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无」、「有」是用来指称「道」的,是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到有形质的一个活动过程。
•老子所说的「无」,并不等于「零」,它只是隐而不显。
这个幽隐未形的「道」,不能为我们的感官所认识,所以老子用「无」字来指称这个「不见其形」的「道」的特性。
•这个「不见其形」的「道」,却又能产生天地万物,因此老子又用「有」字来形容形上的「道」落实时,介乎无形质到有形质之间的一种状态。
•「无」、「有」并不是对立、矛盾的,乃是一贯的、相连续的,只在于表示形上的「道」向下落实而产生天地万物时一个活动过程。
•这一落实的过程,并非是「生产」,而是「自然的演变」。
•「无」是天地的开始,「有」是万物的源头。
从「无」到「有」是说明形上道体落实现象界而产生天地万物的历程。
•(一)、「有物混成」,这说明「道」是浑朴状态的。
「道」并不是不同分子或各个部位合而成的,它是个圆满自足的和谐体,对于现象界的转、多而言,它是无限的完备,无限的整全。
(二)、「道」是个绝对体,它绝对于对待;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独立不改」。
「道」是一个变体,周流不息(「逝」)地运转着,但它本身不会随着运转变动而消失。
•(三)、「道」是无声无形的(「寂兮寥兮」)。
事实上是不该立名的,如今勉强给它立个名,只是权宜之计,为了一时的方便。
•(四)、「道」不仅在时序上先于天地而存在,而且天下万物也是「道」所产生的(「先天地生」、「为天下母」)。
•(五)、「道」是循环运行的。
它的运动终将返回到原点(「反」),这个原点即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处。
韩非子•(五)、「道」是循环运行的。
它的运动终将返回到原点(「反」),这个原点即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处。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要治现在的“急世之民”,决不可以采用儒家宣扬的仁义道德,而必须坚决反对仁治,实行法治,反对礼治,实行势治。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笔记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
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
大学语文的每课知识点总结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语言基础知识1.1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1.2 语言的形成和发展1.3 语言的功能1.4 语言与文化2. 文学基础知识2.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2.2 文学史概览2.3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元素2.4 文学与社会3. 写作基础知识3.1 写作基本原则3.2 写作风格与技巧3.3 写作的审美价值3.4 写作与传播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文学作品欣赏1.1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古代文言文阅读方法1.3 古代文言文写作技巧1.4 古代文学作品的现代阅读2. 文言文作品分析2.1 文言文作品的结构与题材2.2 文言文作品的语言特点2.3 文言文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文言文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三部分: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1. 现代文学作品欣赏1.1 现代文学作品鉴赏理论1.2 现代文学作品阅读方法1.3 现代文学作品写作技巧1.4 现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与影响2. 现代文学作品分析2.1 现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题材2.2 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与语言2.3 现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2.4 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与评价第四部分:写作与表达1. 学术论文写作1.1 学术论文写作基本规范1.2 学术论文的结构与逻辑1.3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撰写1.4 学术论文的修改与完善2. 创意写作2.1 创意写作的概念与方法2.2 创意写作的表达技巧2.3 创意写作的审美特点2.4 创意写作的创新与突破第五部分:语言学与文学批评1. 语言学基础知识1.1 语言学的概念与基本原理1.2 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1.3 语言变迁与方言现象1.4 语言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2. 文学批评理论2.1 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2.2 文学批评方法与流派2.3 文学评价标准与观点2.4 文学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上是一份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点的基本大纲,这些知识点将涵盖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课堂笔记1、古代小说形成于什么时期:汉魏六朝时期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4、把清代文言小说推向高潮的是《聊斋志异》5、中国第一部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6、《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鹿鸣出自《诗经》中的小雅9、《史记》中人物的塑造方法:互见3、先秦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庄4、先秦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孟子5、战国时期诸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庄子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7、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曹操苦寒行8、《咏怀诗》82首作者阮籍,阮籍开创了咏怀诗。
9、中国第一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10、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东晋】陶渊明体现了平淡自然风格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李白《行路难》1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体现了李白诗歌多具有的自然之美。
13、第一部纪传体《史记》14、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5、《论语》属于语录集16、《秋水》出自庄子《庄子. 秋水》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18、杜甫诗歌的特点:沉郁顿挫杜甫诗称为史诗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望岳》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唐?杜甫《登高》21、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
22、*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秦观、李清照;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23:司马迁写史记的原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2、闻一多的“三美”理论:答:主张新诗应该具有“图画美”,“建筑美”和“音乐美”,表明了一种理论上的自觉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一般认为其依据是(音乐的不同)2、赋、比、兴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3、鹿鸣篇属于诗经中的哪个部分(小雅)4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精神5、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庄周)6、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的大师是(孔丘和孟轲)7、先秦时代,道家学派两位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8、下列孟子书中属于语录体的是(《论语》)9、《秋水》一文出自(《庄子》)10、《学而》篇出自(《论语》)11、我国古代第一篇纪传体通史(《史记》)12、不属于司马迁着《史记》的动因的是(政府提倡)13、(鲁迅)提出了“魏晋风度”的。
14、不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家是(刘禹锡)15、“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出自(曹操)的诗歌。
16、后人把那些“本色”、“正宗”的写儿女情长的柔情软词,称为“(婉约词)”17、以下不属于豪放词人的是(秦观)18、“莫道不销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出自李清照诗(《醉花阴》)19、辛弃疾着名诗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的篇名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子》)20、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志通俗演义》)21、《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22、把清代文言小说创作推向高潮的着作是(《聊斋志异》)23、中国古代文学的压卷之作是(《红楼梦》)24、《咏怀诗》八十二首的作者是(阮籍)25、第一个大力写作田园诗,而被称为“隐逸之家”的诗人是(谢眺)2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平淡自然)27、被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大诗人是(王维)2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指(李白)的诗歌美29、杜甫诗风的最显着特点是(沉郁顿挫)30、现实主义的杰作“三史三别”的作者诗人是(杜甫)31、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诗(望岳)32、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登高》我的那一届考的就增加了这道题,不知道你们这一次考的时候会不会有。
13、鲁迅小说的感情基调,以《呐喊》或《狂人日记》为主评论一下。
(问题大概是这样的,不太记得了)黑体的是题目。
1、《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
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
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
四是颂歌。
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
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
六是周民族的史诗。
《诗经》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点:一、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①反映现实的广阔性。
②反映现实的深刻性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①朴素自然的风格。
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事物特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
②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
《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来叙事、写景、抒情,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形式特征①基本上是四言体诗歌。
一句两拍,句式整齐,显示了一种韵律美。
②多重章叠句,反复回旋,使内容层层深化,感情步步加深。
③用韵自然而富有变化。
④语汇丰富,用词鲜明生动而富有形象性。
2、《史记》的文学成就《史记》是一部史学名着,又是一部文学名着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基本都用这种体裁撰写。
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也很高,《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写作的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总结历史、记载史实,而且也意味着通过大量历史人物的活动,形象地反映和推究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在世界中的地位,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境。
这些也正是文学的根本目的。
鲁迅曾因此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再加上作品中曲折的情节、紧张的场面和气势充沛的语言,《史记》便带有一种狂飙雷电般的力量,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史记》为后代的传记文学树立了光辉典范,成了后代散文家学习写作的圭臬。
它直接影响了我国古代小说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成为后代戏曲、小说取材的渊薮。
其中体现出的进步理想使历代文人受到了熏陶。
3、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区别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1)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着的区别,(2)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着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最突出的是苏轼,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3)表现手法不同,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
此可比较李清照《声声慢》与苏轼《念奴娇》便知。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4、唐宋八大家文学主张他们古文的基本特点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开辟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新阶段,在整个散文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地位,他们除了具有相似的散文主张外,其优秀之作在创作上亦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倾向和特点。
他们的许多文章,有为而作,内容充实,饱含着同情人民、忧念国事的情怀要求改革政治的理想,闪烁着民主性、现实性和作者崇高人格的光辉,同时形式谐美,风格自然流畅而富于文采,显示出思想性和艺术性和谐统一的特色,与重形式轻内容,文风浮艳纤弱的骈文末流和有些古文运动先驱者质木无文的“宗经”、“明道”之文相比,可说是散文创作上的大突破,大开拓,他们提倡散文的独创性和多样性。
八大家都是“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中坚人物”,他们有着大体一致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倾向。
他们都反对骈文,不满浮华的文风,提倡恢复和发展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他们以自己卓越的创作实践,摧毁了骈文在文坛的统治地位,为把散文从骈文中解放出来,确立散句单行、自由书写的新型散文“古文”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散文作品就是这种古文的典范,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光辉结晶。
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散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因此,“唐宋八大家”在整个散文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具有崇高的地位。
其次,八大家都在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大体上来说唐代两家之文,雄健奔放,奇崛峭厉。
宋代六家之文平易畅通,委曲迁徐。
这也是唐宋散文主要区别所在。
5、什么是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魏晋风度,是春秋战国后第一个分裂期知识分子被迫依附某个政治集团的散漫心境;是独尊儒术后儒术又不值钱因而“援老入儒”的尴尬处境;是哲学讨论日常化的大众情境。
清谈、吃药和喝酒,组成了风度中的风度。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魏晋风度与文学的关系可以用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来描述)(1)建安时期,体现的是对“真”的追求,抒情性强、现实感丰富,以慷慨悲哀为美,追求建功立业;(2)正始时期,抒情性强,艺术形象空前的丰富,脱离现实,文字难懂;(3)西晋末期的左思,批判、讽喻现实,体现对门阀制度的抗议;(4)东晋末期,出现了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超凡脱俗,成为魏晋的最高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