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典福师《大学语文》第三章古代戏典小说课堂笔记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戏曲部分重点解析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戏曲部分重点解析2011/12/27 13:54:23 阅读数:1604(2011.11.27)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戏曲部分重点解析(文本)隋慧娟: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教学活动,今天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教材小说部分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到第十一章清代世情小说的学习重点。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多多灌水!第四章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重点在这一章里,大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话本和拟话本的概念所谓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说书的底本,说话就是说书,就是演唱故事。
宋元话本包括以下几类:(1)小说,多写下层民众生活内容,其话本一般称为“小说”,是成就最高的话本。
(2)讲史,即是演讲历史故事,其话本一般称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
(3)说经,是宣扬佛经故事,其话本有时称为“诗话”,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所谓拟话本是指明清时代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二、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话本和拟话本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是话本、拟话本最为重要的题材内容,话本和拟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和此前六朝小说、唐传奇中的爱情故事明显不同,这表现在:(1)择偶标准开始由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向尊重品德、情感、注重生活实际方面进化,反映了市民阶层对于生活与爱情的理解。
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最后得到美人垂青的并不是王孙公子、才子文人,而是一个忠厚笃实的市井小贩,这和唐传奇才子佳人的模式有很大不同。
(2)描写的对象发生了根本变化,市民阶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
比如小商人的女儿周胜仙、乞丐的女儿金玉等。
(3)主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反对门第观念、贞操观念和等级观念。
在这方面很值得一提的是《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蒋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最终战胜了传统的贞操观念。
(4)争取婚姻婚姻自由也是话本拟话本爱情故事的重要内容。
女子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不再只是被同情的弱者,而经常成为爱情的主动追求者和主导者,比如《碾玉观音》中的秀秀2、断案折狱也是话本、拟话本的重要题材内容。
古代中国的戏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古代中国的戏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考前一定要看书。
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古代中国的戏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古代中国的戏剧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一、中国戏剧的发展历程1、萌芽——古代傩戏2、开始形成——宋代南戏3、真正成熟——元代杂剧(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4、高峰——清代京剧二、京剧1、京剧的形成①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京剧”形成。
③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④著名艺人:程长庚、谭鑫培等“同光十三杰”2、京剧特点①题材:以历史故事为主②乐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③角色:生、旦、净、丑四大行当④表演形式: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艺术体系3、京剧常识生——男扮演者;旦——女扮演者;净——花脸(红色:忠勇正义;黑色:刚正果敢、粗犷豪迈;白色:奸诈狡猾、阴险毒辣);丑——在鼻梁、两眼间画白粉,属喜剧色彩。
4、除京剧外,我国还有哪些地方剧种?秦腔、越剧、豫剧、川剧、粤剧、黄梅戏……文科历史学习方法1.上课好好听讲。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重视历史课本。
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
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
考前一定要看书。
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3.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古代戏剧的欣赏与表演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预习古代戏剧的欣赏与表演一、引言在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古代戏剧的欣赏与表演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对古代戏剧的深入学习,学生们既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培养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戏剧的重点内容及预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学习效果。
二、古代戏剧的欣赏1. 理解戏剧元素古代戏剧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包含着丰富的戏剧元素,如剧情、人物、台词、造型和音乐等。
在欣赏古代戏剧时,学生们应该学会分析这些元素,理解戏剧的内涵和表现手法。
2. 欣赏经典作品六年级语文下册为学生们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古代戏剧作品,如《汉武大帝》、《背影》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作品的课文,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3. 学会欣赏方法在欣赏古代戏剧时,学生们应该学会用心观看,用心感受。
可以通过观看精彩片段、学习专业人士的点评和解读,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同时,也可以多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拓宽自己的视野。
三、古代戏剧的表演1. 学习表演技巧在学习古代戏剧表演时,学生们应该注重技巧的学习和培养。
可以通过学习传统的表演方法和动作,如京剧的基本动作、表情、身段等,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2. 创造属于自己的表演学生们可以在欣赏古代戏剧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拟定剧本、设计角色形象,并进行表演。
通过创作与表演的过程,学生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戏剧的魅力,并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参加剧本创作与表演比赛在学习古代戏剧的过程中,学校可以组织剧本创作与表演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参加比赛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预习古代戏剧的方法1. 提前阅读课文在课前,学生们可以提前阅读古代戏剧的课文,了解剧情、人物和台词等基本内容。
可以标记重点,分析人物形象,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天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大学语文是一门提升我们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
在复习这门课程时,做好笔记是关键。
以下是我对大学语文复习内容的整理。
一、古代文学部分1、先秦文学《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和政治活动。
其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善用比喻和排比。
2、秦汉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文章列举大量事实,说明客卿对秦国的重要性,论证逐客之非。
司马迁的《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乐府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语言朴实自然。
3、魏晋南北朝文学曹操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言谈轶事。
4、隋唐五代文学唐诗: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李白、杜甫;中唐有白居易、元稹;晚唐有李商隐、杜牧等著名诗人。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反对骈文。
5、宋元文学宋词: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
6、明清文学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戏曲:汤显祖的《牡丹亭》。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郭沫若的《女神》: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了对自我的崇尚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2、现代小说鲁迅的小说: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如《狂人日记》《阿 Q 正传》。
茅盾的《子夜》:展现了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矛盾。
3、现代散文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古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复习整理
古代文学史古代戏曲复习整理第一章元曲概说一、名词解释1、戏曲:它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艺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它是一种由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可以歌唱的乐谱,具体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词、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金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5、小令:原名叶儿,是文学上的一支曲或一首词,具体地说是独立的一支曲。
6、套数:和小令相对,是两组以上(不包括两组),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邻而成的组曲。
(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7、带过曲:是由两组曲组成的曲子。
8、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吸收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被称为“第七艺术”。
9、曲词: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一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10、曲调:旧乐府音调的总称。
11、唱词:旦本戏,末本戏。
12、宾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13、科范:是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眼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14、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单位。
15、楔子:是一折戏,放在一本戏的开头叫开场戏,放在中间叫过场戏(用来简单介绍人物和故事情节)。
16、角色:表现不同类型的人类。
由于杂剧以正色为主角,形成“一角众脚”。
正末、正旦就分别成了末本和旦本的角色。
此外,视剧情的需要,还有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倈儿等。
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部分-游国恩版-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戏剧戏曲部分知识点总结宋元部分的戏剧元杂剧前期(元世祖至元——元成宗元贞~大德):关汉卿王实甫、康进元、季君祥、石君宝、马致远、白朴后期(大德——元顺帝):郑光祖、宫天挺南戏元杂剧的音乐来源:从辽金以来传入中国的音乐+我国北方歌曲=北曲南戏的音乐来源:词+南方民歌=南曲第一章元杂剧的兴起和兴盛第一节戏曲的形成和宋金时期的民间戏曲戏曲的形成:唐----宋金“燕乐”——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
北宋时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本都是戏剧的雏形。
杂剧的组成:艳段——类似话本的入话正杂剧——共两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杂扮——多为调笑性质的段子演员也由参军戏的两个角色扩充为四人或五人一场P21第二节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和元前期的剧坛元杂剧的定义: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形成的原因:1 元灭金过程中,文人社会地位改变,利用杂剧形式表现内心忧愤的文人增多。
2 构成戏曲艺术的各种因素已经过长期的酝酿融为一体。
3 文人与民间艺术的合作。
4 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
5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节元杂剧的形式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个别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赵氏孤儿》《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折: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折大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它的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的由来作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的,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元杂剧的曲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旦本或末本。
元杂剧的角色安排:正末、正旦、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徕儿等。
元杂剧的剧本:由曲调和宾白组成。
福师《大学语文》第三章古代戏典小说课堂笔记
福师《大学语文(一)》第三章古代戏典小说课堂笔记◆知识点掌握程度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杂记,戏曲方面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应重点掌握经典曲目,对古代小说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主要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流中国古代戏曲从发轫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宋代之前,戏曲的各种因素从无到有,平行发展,渐至成熟。
宋代之后,戏曲的各种因素开始融合,并由猝朴到精致,历经元明清,直至现在,中间有着长时间的繁荣昌盛阶段。
先秦时期除了音乐歌舞之外,还有以说白为主的表演艺术。
古代的帝王为了娱乐与消遣,常常豢养一些以插科打诨、调笑滑稽为职事的宫廷演员,被称之为“俳优”、“弄人”与“倡优”。
俳优(古代指演滑稽杂耍的艺人)的表演纯粹是为了娱人,当时曾经出现过将说白、化装、表演、歌唱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事例,这就是《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孟优衣冠”的故事。
汉代的表演艺术称为“百戏”,它泛指民间各种技艺,其中主要的有角抵戏与歌舞戏。
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为《东海黄公》。
该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戏剧特性: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两个扮演固定角色的演员,有化妆,而且必须按黄公必败、白虎必胜的规定情节来演出。
宋代是戏曲的形成时代。
由于宋代统治者鼓励工商业活动,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说话、戏曲、曲艺等市民文艺应运而生。
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所,叫“瓦舍勾栏”。
一座瓦舍内设有几座或十几座勾栏,各个勾栏演出不同的技艺,如说唱、杂技、竞技、戏弄、乐舞等。
在宋之前,无论是歌唱、宾白,还是舞蹈、音乐以及化妆等,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但融合的艺术种类不多,深度不够。
而在宋代,各种技艺都在瓦舍、勾栏内演出,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便孕育出一个新的、有数个角色以代言体说唱并运用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时人称之为“杂剧”。
北宋及金辽时期,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诸宫调这种讲唱文艺形式。
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是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唱演故事。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一节清初戏曲1.吴伟业和尤侗寄施托心曲的抒情剧吴伟业有《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三部戏曲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以抒胸中抑郁牢骚。
剧中曲词,学元曲明传奇清丽一格,清新自然,而作剧却不当行,杂剧情节平板,传奇又失于冗杂,表现出案头化的倾向。
尤侗杂剧有《读离骚》《桃花源》,经过点染、牵合、改制,来抒写个人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悲愤、期望。
传奇《钧天乐》上卷宣泄抑郁不平之气,嘻笑怒骂,酣畅淋漓;而下卷写天界,随意编造,至于荒唐无稽,了无意趣。
这一类剧作家多为诗文大家,剧中添加奇幻乃至荒诞的情节,然曲词雅致,增强了戏曲的抒情性,减弱了戏剧性,更忽视舞台演出的特点,也就多成案头读物。
2.李玉等苏州剧作家的新编历史剧苏州剧作家跨越明清两代,以李玉为代表,还有朱素臣、朱佐朝、叶雉斐、毕魏、丘园等人。
他们大都是苏州府的小文人,长期为供应戏班演出而编剧。
剧作多取材于“三言”和其他历史传说故事,反映市井间的社会伦理问题,劝惩意识较重,剧中出现许多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有市民、奴仆、妓女、渔家女等,旧的道德伦理观念较浓重,但也透露出平民百姓的愿望。
他们把戏剧结构放到了重要位置,增强了戏剧性,曲词也趋向质朴,宾白的地位有所提高,丑角的宾白往往带有方言的特点。
李玉早年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着,这四种传奇表现了社会下层的世态人情,嘲讽鞭挞唯利是图、忘恩负义的卑劣行径,表现力求尽致,强化了戏剧冲突,颇有感染力。
晚期代表作是《清忠谱》,塑造了颜佩韦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市民阶层的壮大;将纷繁的历史事件,经过艺术的选择、提炼,着意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精神,构成了谨严有序、形象鲜明又有激情贯注于其中的艺术世界。
3.李渔的风情喜剧在清初剧作家中,李渔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风情趣剧并非清初始有,在明末已经成为了一种类型,戏曲史家把它看作是汤显祖的临川派和沈璟的吴江派合流的结果,突出的代表是阮大铖和吴炳。
《大学语文》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第二单元道法自然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
第三单元女性天空
01
第四单元民 俗文化
02
第五单元世 情百态
03
第六单元书 香盈袖
04
第七单元爱 情如歌
06
第九单元故 园情深
05
第八单元絮 语叮咛
第十一单元教育情 怀
第十单元天下为公
第十二单元诗意人 生
《论语》五则 国风·邶风·击鼓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登岳阳楼 涉江 瘗旅文 梁惠王上(节选)
论读书 为什么读书 读书之要 大卸八块读书法 温故知新没效率 读书与美丽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古典诗歌两首 现当代诗歌两首 外国诗歌两首 山楂树之恋(络小说,节选) 宽松的婚姻
《傅雷家书》二则 与妻书 古代家训四则 朱子家训 愿你慢慢长大
别赋 江南的冬景 二月兰 废墟的召唤 听听那冷雨
大同 原君 我的信仰 我有一个梦想
这是《大学语文》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大学语文》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老子》(节选) 《归园田居》二首 归园田居·其二 归园田居·其五 西湖七月半 受戒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游园(节选) 伤逝 倾城之恋(节选) 简·爱(节选) 寻觅优秀的女人
中国传统节日 西方传统节日 中国戏曲艺术 中国饮食文化
群英会(节选) 泰坦尼克号(节选) 哈姆莱特(节选) 棋王(节选)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大学语文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小抄(直接打印)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一、名词解释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2、《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
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
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
二、简答题1、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提示: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2.西湖笑居士评价吕天成的《齐东绝倒》一剧曰“此剧几于谤毁圣贤”,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提示:(1)《齐东绝倒》写帝舜帮助犯了杀人罪的父亲瞽叟逃脱制裁,颇能揭示封建王法的欺骗性质,也讽刺了帝王的徇私。
(2)吕天成用一种玩笑的态度写古之圣贤,表现出晚明文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精神上的无所顾忌和对传统的挑战。
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1)在场面安排上紧凑、集中、富有典型性。
一切和主题思想无大关系的描写都被略去了,而突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因此通过二三个主要人物,几个重要场面,就能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
(2)在关目处理上,一方面从不同人物的处境出发,展开冲突,引向高潮,另一方面又移步换形,变化多端,使人不能预测它的发展。
在剧情发展中还善于埋伏“悬念”以增强戏剧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
2、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提示:《狂鼓史》全称《狂鼓史渔阳三弄》,借阴间弥衡击鼓骂曹之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统制者扼杀、摧残人才的罪恶,对滥杀无辜的强烈愤慨,及人间、天上幻想不同制度的向往;以他人之口舌,浇自家之块垒,并深沉的寄托了对惨遭奸相严嵩陷害致死的好友沈炼的无尽哀思及怀念。
《大学语文》第三章
novel
— 12 —
世说新语
novel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宗室,曾任豫州刺史、荆 州刺史、南兖州刺史等职。
《世说新语》一书,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轶事, 展现了魏晋名士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当时政治、历史、道德、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的某些特征。它语言精练含蓄,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神,简约玄谈,其文风自成一体,世称“世说 体”,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让:指责。
— 19 —
世说新语
导读
《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 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 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每类收有若干 则故事,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 有的三言两语,从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记 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逸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 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 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 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 《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 《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前人的记载。
— 9—
基本常识 三、欣赏小说的方法
2 通过细节描写来领悟小说的艺术特色
novel
肖像细节、语言细节、景物细节、场面细节、心理细 节等都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构思,通过欣赏它们,我们可 以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为我们日后的写作提供借鉴。
— 10 —
过渡页
02 小说精品欣赏
— 11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福师《大学语文(一)》第三章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关键词汇
福师《大学语文》第三章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关键词汇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元杂剧是在北方戏曲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形式形成的。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南戏之祖《琵琶记》,作者元·高明传奇传奇的本义是记叙奇人奇事。
唐宋人用“传奇”指称小说体裁,而明清以来一般是指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
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作者汤显祖魏晋南北朝小说这是中国小说的雏形,属于文言小说系统,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志人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大约有二十多种。
志人小说的出现,与汉末以后士族名士中品评人物、崇尚清谈的分期有很大关系。
而当时品评人物的依据主要是人物的言谈举止和一些相关的逸闻琐事。
这些内容一旦被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成了志人小说。
因此,记载人物的言谈举止和逸闻琐事就构成了志人小说的主要美容。
志怪小说:以《搜神记》为代表,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四十多种,内容大多是以记载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为主。
它们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了民众淳朴的爱憎与愿望,故事情节跌宕,充满了浪漫而美丽的幻想。
在形式上仍以短小精悍的篇幅为主,虽略显稚嫩粗糙,但一些优秀篇章篇幅已较长,并十分注意故事情节的丰富和人物性格的刻划。
唐代小说传奇是唐代小说的主要形式,唐传奇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
除传奇外,唐代小说的种类还包括志怪小说、志人小说、杂俎小说和新兴的变文等。
传奇小说是在唐前尤其是六朝志怪小说和逸史杂传类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唐代新兴起的小说形式,它一般篇幅较长,叙事曲折细致,形象鲜明生动,讲究文采和意象,有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而得名。
宋元话本中国通俗小说的形成。
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
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为提高复习的效率,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在重要的问题上多下功夫。
同时,课程内容本身也确有一般和重点之别,需要给予不同程度或不同方式的把握。
下面就以文字教材的章节为序,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作一个简单的提示。
绪论第一节古代小说、戏曲的相同命运第二节古代小说、戏曲的比较教学考核要求:了解:古代小说、戏曲的相同命运;古代小说、戏曲的概念比较、起源比较、作者比较、体制比较、题材比较、创作手法比较、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比较、语言特征比较、审美特征比较、文化内涵比较、版本比较、传播方法比较、鉴赏比较;小说、戏曲的不同命运掌握:古代小说、戏曲的题材比较、创作手法比较、人物形象塑造手法比较、语言特征比较、审美特征比较、文化内涵比较本章部分重点问题参考答案:古代小说戏曲的创作手法的异同:1、叙事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故事为核心。
(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
戏曲是代言体,其中没有一个叙述全部故事的人,只有将戏曲中各个人物的行动、对话贯穿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人物刻画的异同。
(1)相同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戏曲共同的使命。
(2)不同点: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动描写等等;戏曲肖像描写主要靠化妆,心理刻画多通过演唱和表情,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鲜明的表演性和直观性。
3、情节安排手法的异同。
(1)相同点: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安排都讲究奇异性,常用巧合误会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都注重场面的设计、细节的描写;都擅长运用道具作为贯穿作品的线索;都注意细针密线,起伏照应。
(2)不同点:戏曲有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之分,而小说便没有这一说。
古代小说、戏曲人物形象的不同:(1)塑造手法不同。
小说用语言文字通过第三人称叙事来刻画人物,戏曲凭借剧本和戏曲舞台,靠演员通过唱、说、念、打、做的表演,来塑造形象。
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docx
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戏剧第一章先秦到六朝中国戏曲萌芽于原始歌舞,是由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
先秦到六朝主要是戏曲的萌芽期。
第一节原始到商周一、原始歌舞原始时期出现了以装扮为主要艺术手段的歌舞活动,其体现出艺术发生之初的几个特点:一、是对生活的模拟表演;二、具有综合性,歌唱、舞蹈、器乐结合;三、具有娱神的仪式性。
二、巫傩祭仪商周时期,歌舞由集体活动发展成少数人的娱乐,出现了以娱神为目的,兼以娱人的巫觋表演,在南方尤为兴盛。
巫傩是盛行于商周的一种逐鬼除疫的祭祀仪式。
据淮南子记载,其核心人物是“方相氏”。
秦汉以后,傩祭宗教色彩淡化,逐渐显示娱人的特点。
到宋代宫廷傩舞中,方相氏已由将军、门神等代替。
第二节春秋到南北朝戏剧一、俳优春秋战国时期从巫觋中分化出“优”,或称“俳优”、“倡优”。
他们是宫廷中专攻帝王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擅长歌舞模仿,一般由男子充任。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优孟衣冠”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先秦俳优的状况。
二、角抵戏汉代出现了“百戏”,其中以“角抵戏”最引人瞩目。
角抵戏源于上古祭祀战神蚩尤的舞蹈“蚩尤戏”,最初指两个人徒手搏斗以角力之大小的武术表演。
西汉以后演变成一种有固定内容和情节,又角力者装扮人物的故事表演。
当时最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它已经具有了角色扮演、情节、假定情景和较强的娱乐性,可谓中国戏曲的萌芽。
三、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出现了呈现戏曲雏形的歌舞戏,代表曲目有《拔头》、《大面》、《踏摇娘》。
这些歌舞戏中已经呈现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的典型特征:有人物化妆表演、有问答对话、有线索单纯的故事、有戏剧冲突的情节等。
第二章唐、宋时期第一节隋唐戏剧隋代增设剧场、成立乐曲机关促进了戏剧的发展。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为戏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首先,《拔头》、《大面》、《踏摇娘》等歌舞戏继续流行,不过经过革新后更具有戏剧性,体现在:一、踏摇娘表演者由男角色变为女角色;二、增加“典库”调弄,表演者由两人增加到三人;三、添加了乐器伴奏;四、增添了一些科介;五、除伴唱还增加了说白。
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5篇可选)
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5篇可选)第一篇:2021年戏曲读书的笔记《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
它的主题的两个层面是如此浑然融为一体——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爱情的命运和文化的命运在此剧中就像血泪融合在一起了。
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戏曲读书笔记,欢迎查阅。
戏曲读书笔记1《桃花扇》应该是几部古典戏曲中,观众最为陌生的一部,然而却是现代戏曲舞台的宠儿,在各种戏曲中变换着身姿,经久不衰,更被那些艺术名伶们反复吟唱。
这部写于清初的戏曲著作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又像是作者的自述,“国破家亡风飘絮”面对山河动荡,朝廷更迭,几经国破家亡,最终勉强苟活了下来。
生在清初的孔尚任与其他从旧时朝廷走出来的人们一样,自己的国已不国,委身外夷脚下,不胜滋味,只能寄情于诗赋。
有时人们又不免窃喜,倘若没有这时代的更迭,又那里能得到这样一曲百唱不厌的戏曲佳作呢?国虽不在了,心依存,志犹在,古人们的辛酸成长起来是后人望尘莫及的志向。
回到书中,即便是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主人公的侯朝宗依旧踏歌江南,美人在怀,好不风流。
却又写得文字,抒得豪情,广结有识之士,深受众人敬仰。
奈何新婚的余温还未消散殆尽,遇上奸人陷害,身家唯恐不保,只得仓皇逃走。
这一走便是此去经年,归期无望,这一走,只留得闺中美人独自饮泪,幸得盟誓之扇陪伴左右。
国家的动荡终于连江南的乐土也被踏破了,本想偏居江南一隅的南明也在外敌的金戈铁马下渐渐倒下了。
美人在命运的面前挣扎的抬起头,痴候良人归来,却有小人想得渔翁之利,将其推到那些徒有家财万贯的贼人之手。
为表忠贞,美人自刎表之,血溅盟誓之扇,后有贤士顺着血滴画出一折桃花,至此《桃花扇》成忠贞之帅,流传后人,在夹缝中苟活下来的美人从此隐于山林。
又是多少年的动荡,南明再也没有残存的余力,清兵的旗帜已经横扫中原,国终究是灭了,国也终究是另有了,只是,人事无常,昔日已不再。
也不只是命运的捉弄,或是缘分尚存,男女主人公最后竟在出家的寺中重逢,纵使千言万语,竟也无语凝噎,只一折《桃花扇》能解衷肠。
中国戏曲、小说、散文重要考点汇总!
中国戏曲、小说、散文重要考点汇总!------ 8【常识公基】中国戏曲、小说、散文重要考点汇总!一、小说(一)笔记小说1.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出现,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2,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3.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相关典故“望梅止渴” “口若悬河”。
4.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小说的第一部总集。
5.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使笔记小说达到相当的高度。
(二)明清小说1.四大名著2 .其他小说《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一一明代,凌漠初。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一明代,冯梦龙。
《官场现形记》一一清朝,李宝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一清朝,吴研人。
《老残游记》一一清朝,刘鹦。
《孽海花》一一清朝,曾朴。
(三)近现代小说1.鲁迅2.茅盾长篇:《子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短篇:《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平凡的世界》、霍达《穆斯林的葬礼》、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秦腔》、莫言《蛙》(《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
3.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儿》、《我这一辈子》、《龙须沟》和《茶馆》。
二、戏曲(一)元朝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马致远:“曲状元”(由元联想到远),《天净沙•秋思》《汉宫秋》。
口诀:正在关白马2.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口诀:吾儿喊冤)3.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中国古代戏剧选 全集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寇莱公思亲 罢宴[1]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中国古代戏剧选上
0 1
前言
0 2
关汉卿
0 3
白朴
0 4
杨显之
0 6
马致远
0 5
王0 3
纪君祥
0 4
康进之
0 6
孟汉卿
0 5
石君宝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1]
感天动地窦娥冤[1]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
裴少俊墙头 马上[1]
唐明皇秋夜 梧桐雨[1]
破幽梦孤雁 汉宫秋[1]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国古代戏剧选 全集 》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关汉卿
傀儡
李直夫
作品
杨潮观
王衡
替父
中国
王实甫
马致远 通天台
木兰
戏剧
吴伟业
桃花人面
三弄
孺矫诏
孟称
渔阳
目录
01 中国古代戏剧选上
02 中国古代戏剧选下
该书选取了关汉卿、白朴、杨显之、王实甫、马致远、李直夫等人的作品,所选作品着眼于元明清以来的杂 剧之名篇。注者有很深的学术功底,在所选作品的底本、注释等方面均作了详尽而到位的说明。本书是一部质量 上乘的古代戏曲注释选本,此次拟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中出版。
西华山陈抟 高卧[1]
中国古代戏剧选下
0 1
尚仲贤
0 2
郑光祖
0 3
秦简夫
0 4
无名氏
0 6
无名氏
0 5
无名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大学语文(一)》第三章古代戏典小说课堂笔记◆知识点掌握程度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杂记,戏曲方面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应重点掌握经典曲目,对古代小说发展脉络有所了解。
◆主要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流中国古代戏曲从发轫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宋代之前,戏曲的各种因素从无到有,平行发展,渐至成熟。
宋代之后,戏曲的各种因素开始融合,并由猝朴到精致,历经元明清,直至现在,中间有着长时间的繁荣昌盛阶段。
先秦时期除了音乐歌舞之外,还有以说白为主的表演艺术。
古代的帝王为了娱乐与消遣,常常豢养一些以插科打诨、调笑滑稽为职事的宫廷演员,被称之为“俳优”、“弄人”与“倡优”。
俳优(古代指演滑稽杂耍的艺人)的表演纯粹是为了娱人,当时曾经出现过将说白、化装、表演、歌唱融合在一起的表演事例,这就是《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孟优衣冠”的故事。
汉代的表演艺术称为“百戏”,它泛指民间各种技艺,其中主要的有角抵戏与歌舞戏。
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为《东海黄公》。
该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戏剧特性: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有两个扮演固定角色的演员,有化妆,而且必须按黄公必败、白虎必胜的规定情节来演出。
宋代是戏曲的形成时代。
由于宋代统治者鼓励工商业活动,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产生了人数众多的市民阶层,说话、戏曲、曲艺等市民文艺应运而生。
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所,叫“瓦舍勾栏”。
一座瓦舍内设有几座或十几座勾栏,各个勾栏演出不同的技艺,如说唱、杂技、竞技、戏弄、乐舞等。
在宋之前,无论是歌唱、宾白,还是舞蹈、音乐以及化妆等,都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但融合的艺术种类不多,深度不够。
而在宋代,各种技艺都在瓦舍、勾栏内演出,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便孕育出一个新的、有数个角色以代言体说唱并运用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时人称之为“杂剧”。
北宋及金辽时期,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诸宫调这种讲唱文艺形式。
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是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唱演故事。
今存唯一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金院本即是金杂剧,与宋杂剧一脉相承。
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戏曲成分,它们是戏曲的雏形,是早期的戏曲艺术形态,是元代杂剧的母体,它们距成熟的戏曲形式元杂剧只有一步之遥。
两宋之交,在南方温州地区孕育成南戏。
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结合温州一带的歌谣小戏而形成的。
故事大都比较长,一般剧目都有三五十出之多。
其角色主要有生、旦、净、末、外、贴、丑七种。
其在元代发展、成熟,并最终发展为明清传奇。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各种样式,如宋金杂剧、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和各种地方戏。
尽管它们的审美风格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1.综合性。
中国古代戏曲一直保留了上古艺术诗、乐、舞不分的总体性特征,与西方戏曲在希腊戏剧以后逐渐将歌、舞分离出去不同。
并且,中国戏曲在宋金时期达到成熟以后,仍然不断从其它艺术成分中吸收养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
必须指出的是,戏曲的综合性是在保留总体性特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2.写意性。
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得鱼忘筌”的审美境界,即略其形而求其神,这种审美观念同样在戏曲中表现出来。
作为综合性表演艺术的戏曲,其外在形式就是歌舞化。
无声不歌、有动必舞的中国戏曲,是现实生活的主观化,即表现生活而不是再现生活。
这就使戏曲具有“传神写意”的内在特点,造就了中国古代戏曲写意性的艺术特征。
3.技艺性。
中国古代戏曲注意当场表演,戏曲作品能否吸引观众,不仅在于一个优秀的剧本,演员的演出更加重要。
戏曲表演对于演员的“四功五法”要求非常严格。
唱、念、做、打等技艺性表演是刻画人物、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
技艺性的要求并不只是追求一种技巧,而是要求表演达到“技进于艺”、“技进于道”的境界。
三、元杂剧体制与代表性作品元杂剧作为成熟的戏剧形态,其体制更为成熟,具有鲜明的特色。
元杂剧的剧本包括曲文唱词、宾白和科范三个部分。
其中代言体的曲文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是剧本的核心。
元杂剧剧本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四折一楔子”,一折就是用同一宫调演唱的一套乐曲,即是相对稳定的音乐单元,也是剧情发展的一个段落。
一本四折,构成戏剧故事发展的四个环节。
楔子是指四折之外的场次,一般放在戏剧的开端或折与折之间,不用套曲,一般只唱和随后的套曲同宫调的一支或两支曲子。
现存元杂剧大体都符合四折一楔子的体制规范,只有少数作品有变通。
元杂剧中的宾白有独白、对白、带白、插白等多种。
科范是指剧本中所提示的演员在场上的表情和动作。
如“出门科”、“调阵字一遭科”、“内作起风科”等。
元杂剧剧本后例有“题目正名”,也叫做“题目”或“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习惯上我们把最后一句作为全剧的剧名。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自元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年-1294年),是元杂剧逐渐脱离宋金杂剧而独立并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期,作品大约可分为四种类型: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等;社会剧,作品有《窦娥冤》、《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公案剧,作品有《鲁斋郎》、《陈州粜米》、《蝴蝶梦》等;绿林剧,作品有《双献功》、《李逵负荆》等;婚恋剧,作品有《墙头马上》、《曲江池》、《张生煮海》、《柳毅传书》等。
这一时期的剧作家全是北方人,最重要的有关汉卿、白朴、高文秀、纪君祥、马致远等。
中期:自元成宗贞元元年至元文宗至顺三年(1295年-1332年),是元杂剧的继续繁荣和题材转化期,呈现出文人剧、爱情剧和隐逸道化剧鼎立的情况。
文人剧的著名作品有《荐福碑》、《王粲登楼》等,深刻揭示了元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爱情剧从市井化的文人风流转向以礼节情的伦理要求。
这一时期出现的王实甫的《西厢记》堪称划时代的杰作。
其它优秀的爱情剧还有《两世姻缘》等;隐逸道化剧包括《岳阳楼》、《陈抟高卧》等。
晚期:元顺帝统治时期(1333年-1368年),是元杂剧整体走向衰微的时期。
由于创作中心的南移,元杂剧逐渐走向衰微。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有萧德祥、秦简夫、郑光祖等,而以郑光祖名声最著。
其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等,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北杂剧占据了元代舞台,但民间流传的南戏并没有消失,并且随着南北戏曲的交融,在元顺帝时期又蓬勃发展起来,涌现出被称为“南戏四大传奇”的“荆、刘、拜、杀”(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和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永乐大曲戏文三种》,其中《张协状元》被认为是宋代作品,《宦门弟子错立身》和《遭盆吊没兴小孙屠》是元代作品。
这三种剧本保留了宋元南戏的本来面目。
高明的《琵琶记》是民间戏文与文人创作相结合的成功之作,是南戏振兴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中国小说的雏形魏晋南北朝小说属于文言小说系统,分志怪、志人两类。
1.志怪小说重要作品:刘义庆《幽明录》、干宝《搜神记》、张华《博物志》等。
其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
《搜神记》的内容:有些是“成于前载”,但并不都是照抄旧录,有些文字上作了加工;有些是“采访近世之事”,出于作者手笔。
其中大部分只是简略记录各种神仙、方术、灵异等事迹;也有不少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在虚构的形态中反映了人们的现实关系和思想情感。
2.志人小说志人小说的出现,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品评人物、清谈玄学的风尚有关。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记录历史,供人揣摩,但又具有欣赏和娱乐的文学特征。
代表作品:刘义庆《世说新语》二.《世说新语》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门,以类相从。
内容主要记述从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德言行,尤重于晋,涉及各类人物1500多人。
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
唐代传奇——中国文言小说的成熟和繁荣中国小说到了唐代又有了发展。
唐人把小说称为“传奇”,这种说法始于唐代裴铏的《传奇》一书,宋以后人们就以它改称唐人小说。
今存唐代传奇小说数量不少,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如:沈既济的《任氏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等成就最高。
唐代小说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1.初唐时期:唐代小说的准备和形成时期。
代表作:王度《古镜记》、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等。
2.中唐时期:唐代小说的成熟和繁荣期。
唐传奇的主要代表作品多数都产生在这个时期。
代表作:沈既济《任氏传》和《枕中记》、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等成就最高,还有李朝威《柳毅传》、陈鸿《长恨歌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许尧佐《柳氏传》。
3.晚唐时期:唐代小说的演变和衰退时期。
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重视技巧,语言刻意求工。
唐代小说直接影响了宋代的传奇小说乃至元明清三代的戏曲题材和艺术形式。
三.宋元话本——中国通俗小说的形成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
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
代表作有:《错斩崔宁》、《碾玉观音》、《西湖三塔》等。
话本是唐宋以来短篇小说的主要文体样式,它有两个发展阶段:前期:多为说书人的口头创作和书会才人的粗糙记录。
后期:后期的话本又叫“拟话本”,主要产生于明代中期以后,是一种文人模仿民间话本形式创作的案头文学,也称“拟话本小说”。
代表作: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
四.明清章回小说——中国通俗小说的繁荣1.明代小说明代,适应市民文化娱乐需要的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等十分盛行,而正统诗文则相形见绌。
明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大型叙事文学体制的成熟。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单元整饬,首尾完备,夹杂诗词。
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合称“四大奇书”,其出现体现了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演进历程,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
《三国演义》:明初罗贯中作品,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宏大的结构、曲折的情节,展示了一幅反映三国时期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历史的生动画卷。
《水浒传》:明代施耐庵作品,主要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明代后期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期,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公案小说都有佳作问世,留传至今的尚有五六十部之多。
其中吴承恩的《西游记》、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