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选读-考前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汇编)最新模拟考题(汇编)课本重点资料《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D)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26、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B)A.“疾虚妄”说 B.“发愤著书”说C.“养气”说 D.“讽谏”说27、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2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真题答案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真题答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内部资料目录绪论 (2)第一章周汉文论 (3)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3)第三章唐宋文论 (3)第四章金元明文论 (4)第五章清代文论 (4)第六章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 (5)绪论一、选择题(选择)1、提出“天人感应论”,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是董仲舒。

二、主观题无第一章周汉文论一、选择题(选择)1、提出文学作品应该“求真美,疾虚妄”观点的是王充。

2、儒家文论中论述比较多的是文学的社会作用、文与质的关系、作家的道德修养。

3、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孟子提出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气”说。

4、《诗大序》在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时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对文学作品功用的总结是诗言志。

6、在《庄子》中,庄子以“轮扁斲轮”的故事为喻,是为了说明文学创作必须摆脱一切杂念。

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诗无达诂”,意思是诗词没有一种通达的,一成不变的解释。

8、孟子提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9、孔子诗论中,对于《诗经》总评是“诗无邪”。

10、被称为中国第一篇诗歌理论专论、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总结的是《诗大序》。

11、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观点的是老子。

12、论美丑、论文质、论形神属于《淮南子》的论述内容。

13、来自于《吕氏春秋》的思想包括: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模仿;和适原则;艺术的功能亦在于“安性自娱而已”;艺术有“教民好恶、行礼义”的功能;只有在心理状态平静和谐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欣赏到事物之美。

14、荀子的哲学基础是性恶说。

15、把赋的创作视为童子雕虫篆刻的是扬雄。

16、孔子的诗论,影响最大、最著名的莫过于“兴观群怨”说了,其中“群“指的是群居相切磋。

17、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一思想的是庄子。

18、认为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模仿,这一思想来自于《吕氏春秋》。

19、先秦对于学《诗》重要性的表述,以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最为著名。

中国古代文学选部分复习参考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选部分复习参考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选部分复习参考内容(整理自文学院张睿鸿)一:考试篇目范围:1《卫风·氓》、2《豳风·七月》、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4《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5《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6《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7《孟子·齐桓晋文之事》、8《楚辞·离骚》、9《史记·项羽本纪》、10孟浩然《过故人庄》、11王维《山居秋暝》、12李白《蜀道难》、13杜甫《兵车行》二:适合新闻学院复习的内容:1、《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约前11世纪至6世纪)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大雅小雅共105篇;颂40篇。

《诗经》开创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是我国文学的瑰宝。

2、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3、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直接描绘,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魏风.硕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4、楚辞: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它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句和五字句为基本句式,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于表现力。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名篇选读与解析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名篇选读与解析阅读测试题及

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名篇选读与解析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名篇选读与解析阅读测试题及中国古代文学散文名篇选读与解析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名篇的选读和解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是一份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帮助大家加深对文学散文名篇的理解。

一、选择题1.下面不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的是:A. 以抒情为主题B. 倾向于表达个人感受C. 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D. 讲究章法和句法的运用答案:A2.下面哪位古代文学家被称为“散文之神”?A. 曹操B. 杨炯D. 苏轼答案:C3.《东篱乐府》是以下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欧阳修B. 杨炯C. 柳宗元D. 苏轼答案:D4.以下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散文描写?A. “黛玉背着鸳鸯哭”B. “一曲散母鸡黄”C. “潇湘何事?洞庭南北二百四。

”D. “谁念西风独自凉”答案:C5.以下哪位文学家的散文代表作品是《陶渊明集》?A. 格非C. 陆机D. 苏轼答案:B二、简答题1.简述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答:散文与诗歌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

散文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情,以故事性和叙述性为主要特点。

而诗歌则注重抒情和抒发个人感受,利用修辞手法和韵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2.举例说明散文的特点。

答:散文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散文更加接近日常语言,语言简洁明了,便于理解和阅读。

第二,散文主题多样,可以涉及人生哲理、社会现象、自然景观等各个方面。

第三,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来打动读者。

第四,散文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五,散文讲究章法和句法的运用,通过段落的划分和句子的排列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艺术感。

三、解析题请根据以下散文名篇的片段,回答相关问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1.请简要解释“桃花潭水深千尺”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期末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3.风烟俱净,,从流飘荡,。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简析苏轼的《江城子·记梦》。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试析曹植《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天宝(唐玄宗年号)五载已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

六宫有美色者,辄至别所,上阳是其一也。

贞元(唐德宗年号)中尚存焉。

”(白居易原诗序)“只‘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二语,已见宫人之苦,而杨妃(杨贵妃)之嫉妒专宠,足以致乱矣。

女祸之诫,千古昭然。

”(《唐诗别裁》)结合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诗,谈谈你对“女祸之诫,千古昭然”这一评论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期末复习资料二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桑之未落,。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世胄蹑高位,。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5.,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简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思想蕴含。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试析《项脊轩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A.曹丕B.钟嵘C.刘勰D.陆机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A.“兴寄”和“风骨”说B.“美刺”、“讽谏”说C.“为时”、“为事而作”论D.“意境深远”说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A.困厄的人生境遇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C.写不出诗的困境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

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A.王夫之B.袁枚C.叶燮D.沈德潜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A.金圣叹B.袁宏道C.李贽D.李渔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

”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A )A.有共性和典型性B.分散而不够集中C.有鲜明的个性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前模拟卷 (3)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考前模拟卷 (3)
4、《楚辞章句序》的作者是( )(1 分) A:刘安 B:班固 C:王充 D:王逸
5、以沈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形式进行探求,他们提出的主要主张是( )(1 分) A:五声六韵 B:唇吻道会 34C:性灵摇荡
D:四声八病
6、朱熹解释“兴观群怨”中的“观”为( )(1 分) A:观人物之兴替 B:观时政之得失 C:观风俗之盛宴 D:考见得失
而误解作者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 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23、【考点】第七节 明代戏曲论著选录 答案:ABCD 解析: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指的是《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24、【考点】第三节 《孟子》选录 答案:ABC 解析: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孟子提出“知人论世” 说,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 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孟子提出“知言养气”说, 认为“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
25、【考点】第一节 金圣叹小说论著选录 答案:BCDE 解析:金圣叹少有文才,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 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而尤以评点《水浒》、《西厢》著名。
三、判断论述题(共 3 题,共 15 分) 26、【考点】第九节 严羽诗论选录 答案:选项 A。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妙 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就诗而言,“妙悟即真”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 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真觉,一种感悟。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浅不同, 因而形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不同,“以禅论诗”,揭示了诗歌自身特殊 的审美特质。
32、名词解释:立主脑(3 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0套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教材指出: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确实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教材认为,《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

3.汉代王充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

4.曹丕《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很大影响。

5.陆机《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要求。

可以看出作者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深刻认识。

6.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在《送孟东野序》中则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的思想,提出了“不平则鸣”论。

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除了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外,还对词的创作提出了一些别的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二、要有“铺叙”,三、讲“故实”,四、格调要高雅典重。

8.教材认为,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

9.明代公安派作家袁宏道继承了思想家李贽提出的“童心”说理论,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力图纠正前后“七子”派的复古模拟之风。

10.教材指出;清代诗论家叶燮将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

11.在文学方面,梁启超积极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

答案: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作家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B )A、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2、"诗人之赋丽以则,词(辞)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法言》)C、班固D、刘安3、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 )A、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C )A、《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5、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B )A、诗品B、《文心雕龙》(刘勰)C、原诗D、文赋6、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C )A、王充B、陆机C、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D、刘勰7、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B )A、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他用的词是“境思”,传本有用“意境”的)的是(A )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不著(着)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C )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C、《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B )(教材252)A、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B )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B )A、《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即《论诗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司空图)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西)汉,诗必盛唐"的是(A )A、前后七子(王世贞)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D )A、陆游B、袁宏道C、梁启超D、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D)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期)儒家重“政教”,道家重“审美”。

墨家“尚质”“尚用”“非乐”“言有三表”一、诗言志“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1、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

3、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朱自清其意义:历史地位高,影响深远。

古代抒情诗繁荣而叙事诗不够发展,诗论注重表现“缘情、贵意、神韵、意境与诗言志的主张密切相关。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强调“诗教”为政治服务。

主要内容有: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启发感染、认识社会、交流团结、抒怨预政)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先质后文”“文质彬彬”3、重视“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4、提出文学批评两个标准(思想、艺术)——“尽善尽美”三、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以意逆志“三种说法: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朱熹朱自清等。

“逆”:推测、钩考。

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王国维等以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中国大百科全书》“以意逆志”理论说明孟子看到了诗歌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整体统一性;读者主体能动作用。

2、“知人论世”:向上与古人交朋友,颂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

3、“知言养气”:知言—能看出言辞背后隐藏的实质;养气—人的内在修养。

四、荀子1、重视“言”的辨析和运用。

“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之言。

”2、其文学思想基本内容: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

“明道”是核心。

3、重视乐教,肯定文艺娱乐作用的社会价值。

五、墨子基本精神:尚用、尚质两个观点:“非乐”说——否定和反对音乐。

(有很大社会实用价值,但忽略文艺的审美价值)“三表”说——“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即有所根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

(以历史经验为依据,关心人民生活考察社会现实,利于国计民生的政治功用。

)六、庄子“天道自然观”、“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必考试题

00814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必考试题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练习题第一讲先秦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论语》。

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教材指出: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先“质”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他以美人的”巧笑倩兮”和绘画的“绘事后素”来说明了文学思想内容为本的道理),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即“文质彬彬,文质并重,内容和刑事完美统一),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教材认为:孟子在文论上的主要贡献是他提出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

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代指作者),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庄子对后世浪漫主义作家及其创作有明显的影响。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

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言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庄子属于“言不尽意”派。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一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一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A.“疾虚妄”说B.“发愤著书”说C.“养气”说D.“讽谏”说2、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3、提出“诗赋欲丽”观点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是()A.钟嵘《诗品》B.刘勰《文心雕龙》C.陆机《文赋》D.曹丕《典论•论文》4、皎然的诗论作品最重要的是()A.《诗品》B.《诗式》C.《诗仪》D.《诗格》5、(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这段文论出自()A.韩愈的《送孟东野序》B.苏轼的《答谢民师推官书》C.白居易的《与元九书》D.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6、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里。

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A.反映社会生活和阶级斗争B.反映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C.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D.美是根本的,朴素是首要的7、《原诗》作者认为在才、胆、识、力四个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才B.胆C.识D.力8、提出诗文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名口号的是公安派中的()。

A.袁宏道B.袁宗道C.李贽D.袁中道9、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他的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

A.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B.所表达的作者的爱憎感情C.构思和布局D.情节所反映的主题思想10、“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选择题第一章:先秦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于以( A )A、“兴观群怨”为核心的批评观B、“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C、“尽善尽美”为核心的美学观D、“思无邪”为核心的批评观2、孔子的“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A )A、“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B、“引譬连类”C、“考见得失”D、“和而不流”3、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韶》乐是( A )A、“尽美矣,又尽善也”B、“尽美矣,未尽善也”C、“未尽美也,亦未尽善也”D、“尽善矣,未尽美也”4、教材认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C )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5、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D )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6、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 A )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7、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 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C )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9、《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第二章:两汉1、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B )A、“直谏”说B、“发愤著书”说C、文应“实录”说D、“疾虚妄”说2、《毛诗大序》的作者据《汉书》的《儒林传》、《艺文志》应该是( A )A、卫宏B、刘安C、孔子D、毛公3、《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C )A、“劝百而讽一”B、“怨而怒”C、“主文而谲谏”D、“风以动之,教以化之”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全国)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全国)考试各章节重点、考点总结
《鲁仲连义不帝秦》
鲁仲连形象:①特立独行、足智多谋、能言善辩;②决不朝秦暮楚,而是“义
文章详解
★ ★ ★ ★
不帝秦”;③品德局尚,决不求名逐利,功成不受赏;④有排难解纷之心,以
挽救天下为己任。
《侍坐》
文章内容
★ ★ ★
(2)文中众人(侍坐的人)理想:①子路理想:治千乘之国,“比及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也''。②⅛有理想:治方六七十之国,“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逍遥游》
文章内容
★ ★
(1)本文选自《庄子》,“若夫乘天地之正”,点明了文章主旨。第一段,用“
列子御风而行”说明犹有所待。第二段以许由不接收天下,说明“圣人无名
末段说到大树樗,也是为了说明,无用才是大用”。(2)文中寓言:鳗鹏变
化、尧与许由、藐姑射山的神人、宋人资章甫点,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2)进言方式:“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丑师箴,艘赋,朦诵”。
《战国策》简介
★ ★
本书为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曾加以整理,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
国策》,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注释

(1)题解:选自《战国策》。苏秦:战国纵横家。说:劝说,说服。
鬻矛与盾”故事,揭示儒家以德化人的“人治”本身的矛盾。其中,“鬻矛与盾”出
自《难一・舜之救败》,故《舜之救败》运用了寓言形式。
《离骚》(节选)
注释
★ ★ ★
(1)“怨灵修之浩荡兮'’中,"灵修”代指君王,此处指楚王。(2)“固众芳之所
在”中,“众芳,指众多香花美草,比喻众多贤臣。(3)“原依彭咸之遗则”中
《齐桓晋文之事》
文章内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填题 1 分,共 20 分)一、 空(每空对艺发贡献与乐艺学知人1 、孟子儒家文思想展的突出在于他的“民同”的文美思想,以及“学评论与以意逆志”的文批方法。

世论”“说这发愤书__,是2 、司在《任安》中,根据史上多人的事迹,括出“马迁报书历许伟概_著种进学一步的文思想。

则评现实,3 、《毛大序》歌作要合乎“乎情,诗认为诗创发止乎礼义”的原,而在批黑暗方面艺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思想。

缘 _ 而绮陆赋为类并概风诗__情4 、机《文》把文体分十,具体括了其格特征,其中提出了“浏对学艺术两个与极为靡”,“赋__体物 _ 而亮”。

可以看出他文的重要特征:感情形象有了深刻的。

认识别为头5 、《品》把五言人分大的系,以《钟嵘诗诗为两个统_诗经_》和《_楚辞_ 》分其源,风骚并举评极为、,探源溯流,价深刻。

论继马迁发愤6 、愈承了孟子的“”,提出了“韩继养气说_ 气盛言宜_ ”之,又承了司的“著书说_不平则鸣 ”。

论”,提出了“为时诗为这论断诗学论评7 、“文章合而著,歌合事而作”一著名出自唐代的大人、文理批家与书 》。

__白居易 _的著名信体文《书论元九论词清严区诗与词词__是一家别_”的著名观8 、在《》中,照力主要格分的界限,提出了“这较诗词发实际况点,是比符合展的情的。

审清_ ”和“ 意趣_ ”的美词审标_空9 、炎在《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美准,又提出了“并别专节对进论要求,分列二者行了述。

号独灵_,不拘格套”的口,因为击拟复风抒性10 、袁宏道了抨七子派的模古之,提出了“说诗学而提出了“ _性灵”的主。

诗创临现对问题清祯说对审对现11 、歌作都面如何表其象的,代王士的“神韵”主美象的表风”。

尽_流应_一字,得做到“不着国维继来许学论评关论观并华12 、王承了唐代以多文理批家的有理点,受到康德、叔本的理影,在贯学论境界”说,使有意境的理关间词话里提出了穿其文思想的理核心“论响《人》论达为统到了最完善、系、深刻的水平。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准备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前准备1.试论《庄子》哲理与诗意交融的特点。

答: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本身就带有艺术的特点,富于艺术魅力,所以说逍遥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境界。

庄子哲学的核心就是人生问题。

①饱含激情的笔触,描写体道、得道的情景,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

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全书带着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更富于艺术魅力,《逍遥游》中,大到“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小到浮游野外的尘埃、草芥;从志向短小“决起而飞”的斥鴳,到御风而行的高人;从八千岁为春秋的椿树,到“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

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

而真正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庄子笔下的这类境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更富于艺术魅力。

②以艺术的态度来体味人生。

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在《齐物论》中,由庄生梦为蝴蝶,产生了“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奇想。

《秋水》中,写庄子站在濠梁上,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

庄子为人傲岸不羁,潇洒脱俗,书中大量记载了他放旷豁达的言行。

③强烈的抒情色彩。

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

《徐无鬼》中,庄子站在惠施墓前,深情地发出感慨,在对友人的怀念中流露出世无知音的孤独感。

《大宗师》的结尾记载了子桑对悲惨遭遇百思不得其解,只得归之于命运的寓言。

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2.以《离骚》为例,说明屈原的艺术成就。

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开辟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通过此诗展现出屈原杰出的艺术成就。

①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这个形象是对自我形象的描写。

屈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备受打击,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重点考试必过

古代文学作品选一重点考试必过

1、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分三个时期:初期以《尚书》、《春秋》为代表;第二时期以《左传》、《国语》为代表;第三时期代表作为《战国策》。

2、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期以《论语》、《老子》、《墨子》为代表;第二期以《庄子》。

《孟子》为代表;第三期以《韩非子》、《荀子》为代表。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十五国风,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105 篇;颂(王室宗庙祭祀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总305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4《诗经》的艺术成就赋(记叙、描写)、比(比喻、比拟)、兴手法的普遍采用;现实主义精神;重章复沓的章法;词汇丰富,韵律和谐。

5.《诗经》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一、《诗经.蒹葭》中心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即伊人痴情追求,却求之不行。

5.简析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此诗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后两章是第一章的重章反复,只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更换了个别的词。

这样全诗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一唱三叹,一意三叠,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强化了抒情效果。

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

蒹葭从苍苍到凄凄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

白露从为霜到未曦到未已,表示时间的推移,说明主人公始终徘徊追索。

道阻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而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

伊人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到宛在水中沚,似乎愈来愈清晰,但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1.《氓》选自《诗经。

卫风》,属弃妇诗,即弃妇的怨诗。

也可视为叙事诗。

它通过一位弃妇的自述,激昂,生动描写了她和氓恋爱、结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

2.氓:民。

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诗经》与《离骚》的阅读,谈谈“赋、 比、兴”与“比兴寄托”这两种表达手法的异 同。
• ()异:
• ①从篇章结构看,《诗经》中的比兴,一般用于篇首 与章端,作为发言启口的引子,而《离骚》中的“比 兴寄托”则居无定所,随处可用。②就“比兴”的喻 体与所“比”与“兴”的本体间的意义联系上而言, 《诗经》中两者意义关联非常松散,呈游离状态。它 只是触物起兴,临时作比,其意义只存在于此一句或 此一首诗中,不泛出。而《离骚》中的“香草”、 “美人”所喻示“贤才美德”、“明君贤臣”的寓意 已成为有特定文化涵意的语码符号了。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涵义:借痛饮狂歌抒写人生短促及时行 乐的传统主题,强烈的自信中深含着怀 才不遇的愁闷和政治失意的牢骚。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 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涵义:借求仙访道的虚幻奇丽仙境,寄 托诗人在现实中失意的深沉感慨,排遣 精神与心理上的孤寂与苦闷。
• 涵义:引两首《诗经》中的原句作比兴,抒发作者求贤若 渴、礼贤下士的急切情怀。
• 、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 如。
• 涵义:在对上古神话传说的随意浏览翻阅之中恍然顿悟自 然、宇宙与人生的至理,这种耕读生活中才会有的精神上 的快乐是任何别的快乐都无法比拟的
• 、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塞通人烟。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来自何处?对这 样的诗应如何欣赏?
()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来源:他所特有的 由美与悲交织而成的幽微杳渺,扑朔迷离、怅 惘悲凉的心灵之光。反映在他诗中就是用理性 的章法结构来组织非理性的,缘情而造的意象 。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使你产生似懂非懂 的印象,一方面它极其理性的起承转合、条理 层次以及章法、句法、语法都是你完全可以理 解的;而另一方面像梦为蝴蝶、心托杜鹃,沧 海泪珠、蓝田烟玉等朦胧神奇的超理性的美感 意象又给你一种既不可理喻,又难以抗拒的吸 引力。
、谈谈《离骚》在诗歌内容和艺术上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 ()内容上的影响:
• ①家国、宗族,忠君、爱民的传统意识;以 天下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②内美 外修、道德才能兼善并美的品格追求;独立 不倚,洁身自好的人格操守。③奋发进取, 积极用世,欲有作为的生命价值取向。④伤 春悲秋,惜时悼逝,时不我待的人生忧患意 识。⑤行止有节,进退有道,善处穷通的为 人与处世态度。⑥义无返顾,执着求索,殉 身无悔的理想信念和献身精神。
、陶渊明饮酒之五最后有“此中有真意,欲辩 已忘言”二句,你能领会诗人“欲辩”之“真 意”吗?你能尝试着替诗人“辩”一“辩”、 “言”一“言”吗?
()“此中”句是上承诗中“采菊” 的四句景 语而来,犹因见其 “南山夕照,群鸟还巢”之
景像最为触景生情(真意),因为陶诗中曾常以 “羁鸟”“飞鸟”“失群鸟”自喻,并以“人” 与“鸟”的对比来表达“鸟兽不可与人同群”的 生存思考。
()“此中”句是上承诗中“采菊” 的四句景 语而来,犹因见其 “南山夕照,群鸟还巢”之
景像最为触景生情(真意),因为陶诗中曾常以 “羁鸟”“飞鸟”“失群鸟”自喻,并以“人” 与“鸟”的对比来表达“鸟兽不可与人同群”的 生存思考。
()“真意”即真谛或哲理,是诗人对人生观
与价值观的感悟和理解:人之生存要在精神上给 自己寻求一个栖息之所,总不能像暮色中只会随 阳、随群而盲目归飞的群鸟一样地仅为“稻粱谋 ”吧。
、有人说盛唐边塞诗是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你对 此如何理解的,请结合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 之作,试从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方面加以说 明。
()解释“盛唐气象”:诗歌内容、意象、风格、 境界上所共有的盛世之自豪自信、奋发激越、刚健 奔放、慷慨悲壮的英雄主义情绪。 ()说明“盛唐气象”的体现方式:突破“征夫思 妇”的传统题材,以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与情、 景、理、技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具体举例说明:或宏观地比较概括高适、岑参 、王昌龄三家在内容、意象、风格、境界等方面的 不同特色;或就其中一家在内容、意象、风格、境 界等某些方面的突出特色加以分析。
,才能真正地读懂他,理解 他。所以前人说他 的诗“只可神遇,不可以迹求”。”
、苏轼评王维的山水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赏析。
()概述:王维不仅是诗人,同时又是画家。此外他还精 音乐,通书法,是个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他是以艺术家的 独特眼光、感受、和表现手段来传达山水诗的诗情画意的 。 ()诗中有画意:王维山水诗中的画面感极强,诗的前 六句俨然大写意式的意象组合:空山新雨、晚秋天气是在 勾远景、定色调;月照松间、石上清流,景色开始由高向 低、由光及声、由远而近;浣女归舟、竹喧莲动等,由静 及动、由景及人,工笔绘出画面的主景,画面由此而生动 活泼起来。一幅山村傍晚恬淡自然、优美宁静、美妙和谐 的诗画顿时呈现于你的眼前。
• ② 曹丕位居天子,但当时兵荒马乱、动荡不宁。他深 感自己帝位不稳、权柄不牢,内心孤危无助。这凄苦悲 凉之感便透过意象所渲染的悲凉气氛(意境),加以轻 柔哀婉的语言、悠扬流畅的韵律呈现于《燕歌行》诗中。 其美学特征为“慷慨”不足,“悲凉”有余。
、《短歌行》、《燕歌行》、《野田黄雀行》 均为建安诗的代表,经合对这些作品的分析、 谈谈“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苏轼评王维的山水诗为“诗中有画,画中 有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具体作品加以 赏析。
()画中有诗情:如此美妙的秋山之居难道 不值得诗人流连返、终老无憾吗!所以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无异是在为画 面题诗,点明此画所营造出的与世隔绝的桃 源仙境,便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 也从反面衬托出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 恶,寄托了诗人心怀高洁,隐居山林,不与 世俗同流的情趣。
、《蜀道难》《行路难》《将近酒》《梦游 天姥吟留别》诗中所反应的作者总体精神与 艺术风貌
()浪漫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具体表现 在思想性格上即: 愤世嫉俗、狂放不羁;在想象 上卓异神奇;感情上奔放炽烈;意境意象上,往往 是个性化,且超越现实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 、梦幻、动荡起伏、惊心动魄);风格上豪放飘逸 ;语言上奔放恣肆,不假雕饰;诗歌体裁上多用不 拘格律的乐府古诗。 ()要求能够从规定的四首诗中分析出上述浪漫主 义的特征。这部分详见指导书上的鉴赏文章。
• ()同:都是触物起兴,借物抒情言志的间接表达技 法。
、《短歌行》、《燕歌行》、《野田黄雀行》均 为建安诗的代表,经合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谈谈 “建安风骨”的美学特征。
• 三首诗都 各有侧重地表现出“慷慨悲凉、刚劲清新”的 美学特征。
• ① 曹操胸怀天下、傲视群雄,其大英雄真豪杰之文韬 武略的本性于诗中透出,但年事已高,功业无成,这些 感慨便形成了《短歌行》诗中的慷慨(天下归心)与悲 凉(人生苦短)兼俱的豪气、浩气、才气与霸气。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 涵义:通过登楼所见所感,表达诗人忠爱忧 患的深沉博大胸怀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谈谈《离骚》在诗歌内容和艺术上对后 世文学的影响。
• ()艺术上的影响:
• ①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 作的文人诗时代。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对于后世 文学产生了无限的感召力。②开创了基于现实基 础之上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③在“赋、 比、兴”手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比兴寄托”、 “托物言志”的表达技法。④创造了许多影响后 世文学的传统意象和语码(如“美人”、“香草” 等等)。⑤开启了五、七杂言的骚体诗的体式。 ⑥由楚风情、楚方言以及句法扩展与语气词相配 合而形成的飞扬飘逸的语言美。
• () “诗意”与“风人深致”同义。 “风人”就是诗人,是沿用传统之“风 雅、”及“风骚”的用意。此外,“风” 在中国文学里常比喻为一种感发的力量。 自然界的风可以吹动你的鬓发,撩动你 的衣衫,而文学作品中的“风”则可以 触动你的心灵,鼓动你的精神与情绪, 所以中国文学史上常见“风骨”“风 格”“风韵”“风神”等词。
、你如何看待《蒹葭》诗中的“诗意” 与“风人深致”。
• ()王国维说的“风人深致”是说此诗最具兴发 感动的力量。这表现在:一方面作为起兴之物的 “蒹葭”意象是很具诗的意境的——朦胧、飘渺、 悠远、令人遐思无限,迷离惝恍。另一方面从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的流连徘徊境界也是很具诗意的——那种求之难, 得弃之难舍的惆怅与感伤、追慕与渴望,激活了 你心中那一份对于真、善、美、高、远、大之理 想境界的追寻向往的情怀,这种能使你超脱诗歌 表义之情事而引起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 的联想,就正是“兴”法的“蒹葭”所最具 “诗 意”的地方。
③曹植于曹丕称帝后,不仅自己遭受了 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还连累了许多好 友被害。《野田黄雀行》一诗即借少年 捎网解救黄雀的故事,抒发自己无力救 助朋友于危难的悲愤心情。诗篇立意新 颖,寄情沉痛,比兴寄托,抒写情志, 其慷慨悲凉由此而出,同时还体现为“ 骨气奇高”,“情兼雅怨”的美学特征 。
、陶渊明饮酒之五最后有“此中有真意,欲辩 已忘言”二句,你能领会诗人“欲辩”之“真 意”吗?你能尝试着替诗人“辩”一“辩”、 “言”一“言”吗?
()“真意”即真谛或哲理,是诗人对人生观
与价值观的感悟和理解:人之生存要在精神上给 自己寻求一个栖息之所,总不能像暮色中只会随 阳、随群而盲目归飞的群鸟一样地仅为“稻粱谋 ”吧。
、人言陶渊明诗易懂不易解,易会不易言, 你是否有此同感?为什么?
()就陶诗“易懂”的一方面而言:因其语言平易、浅显 ,不用生僻典故,没有任何矫饰与雕琢。从《饮酒》之五 中可以看出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极普通的常用词语,然而 组合在一起,会让你心有所感,神有所悟,却难以确切地 句解和言传。 ()就其“不易解”的一方面而言:因为陶渊明的诗是以 感写思的,这些看似闲远恬淡的漫不经心之笔,却包含了 诗人“胸中之妙”的种种哲思妙悟,是诗人人生感悟过程 中流下的心灵轨迹,所以我们必须走进他的生活,经过他 曾经矛盾困惑、痛苦徘徊、艰难抉择过的心灵,即对他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