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资料,真题答案
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内部资料目录绪论 (2)第一章周汉文论 (3)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论 (3)第三章唐宋文论 (3)第四章金元明文论 (4)第五章清代文论 (4)第六章王国维——古典文论的终结 (5)绪论一、选择题(选择)1、提出“天人感应论”,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是董仲舒。
二、主观题无第一章周汉文论一、选择题(选择)1、提出文学作品应该“求真美,疾虚妄”观点的是王充。
2、儒家文论中论述比较多的是文学的社会作用、文与质的关系、作家的道德修养。
3、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之一孟子提出完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气”说。
4、《诗大序》在论述诗歌的社会作用时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对文学作品功用的总结是诗言志。
6、在《庄子》中,庄子以“轮扁斲轮”的故事为喻,是为了说明文学创作必须摆脱一切杂念。
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诗无达诂”,意思是诗词没有一种通达的,一成不变的解释。
8、孟子提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9、孔子诗论中,对于《诗经》总评是“诗无邪”。
10、被称为中国第一篇诗歌理论专论、是先秦至西汉时代儒家诗论的总结的是《诗大序》。
11、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观点的是老子。
12、论美丑、论文质、论形神属于《淮南子》的论述内容。
13、来自于《吕氏春秋》的思想包括: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模仿;和适原则;艺术的功能亦在于“安性自娱而已”;艺术有“教民好恶、行礼义”的功能;只有在心理状态平静和谐的状态下,才能真正欣赏到事物之美。
14、荀子的哲学基础是性恶说。
15、把赋的创作视为童子雕虫篆刻的是扬雄。
16、孔子的诗论,影响最大、最著名的莫过于“兴观群怨”说了,其中“群“指的是群居相切磋。
17、提出“真者精诚之至“、“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一思想的是庄子。
18、认为艺术起源于对于自然现象的模仿,这一思想来自于《吕氏春秋》。
19、先秦对于学《诗》重要性的表述,以孔子的“不学诗,无以言“最为著名。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一、单选题1、孟子首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他提出“养气之说”,激励中国古代文士对崇高的精神品格的自我期待与追求,影响了后世文气论。
2、庄子文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坐忘”。
庄子在《田子方》篇中提出:“解衣般礴”式的文艺创作,也是其崇尚自然、素朴的审美风格的佐证。
3、墨子主要文论观是:“非乐”论和“三表”法。
韩非子:“以功用为之的彀”。
4、《尚书》的“诗言志”被朱自清先生称为“开山的纲领”。
5、在我国文论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发愤抒情”诗论主张的是伟大诗人屈原。
6、“黼黻之美,在于杼轴”出自刘安的《淮南子》。
7、扬雄对诗赋的基本评价意见是“劝百风一”。
8、提出文为世用、文贵诚实、文贵独创、文贵自然等一系列文论主张的是王充。
9、儒家诗教崇尚“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出自《礼记·乐记》。
10、《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孔子评诗、乐的标准“思无邪”。
诗歌的兴,朱熹注为“感发意志”。
可以观,朱熹注为“考见得失”,具有认识作用。
11、《文赋》是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
1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体问题的是刘勰。
在魏晋南北朝完全可以和亚里斯多德《诗学》相比美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一书特点是体大虑周。
刘勰谈论文学想象主要用到神思。
刘勰认为体指体貌、风格。
13、关于文学欣赏,朱熹提出“玩味”、“涵泳”说。
14、古代最早的一部品诗的诗歌理论著作是钟嵘的《诗品》。
钟嵘指出了建安、太康、元嘉三个时期的诗歌成就最高是曹植。
钟嵘主张自然美,提出了滋味说。
15、“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出自曹丕的《典论·论文》。
16、李白所追求的诗歌艺术理想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出自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18、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明确提出诗歌的“意境”概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一、填空题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记录他言行的著作(《论语》)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
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6、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
12《庄子》(祟尚自然 )、(反对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的精神状态。
16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 以意逆志”)与(“发愤著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17、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知人论世”)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18、《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19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20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诗经》和《楚辞》)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汉语言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汉语言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汉语言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一门自考课程,主要涉及中国古代文论的相关内容。
下面将对该课程中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解答。
1. 中国古代文论的概念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论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技艺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探讨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批评方法。
2. 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主要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党家、法家等。
其中,儒家文论主张以文章为德,关注文学的道德价值,如《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道家文论主张以自然为师,强调文学作品的自然性和灵性,如《庄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名家文论侧重于艺术性和审美观赏性,如唐代名家刘勰的《文心雕龙》。
3.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哪些经典文献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许多经典文献,如《庄子》、《论语》、《孟子》、《史记》、《汉书》、《隋书》、《唐才子传》、《唐文粹》、《宋学士集》等。
其中,《文心雕龙》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巅峰之作,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一。
4. 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论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它不仅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审美标准,而且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传承。
此外,中国古代文论也为世界文学批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成为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知识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1、先秦文学理论处于萌芽状态,诗歌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散文还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
2、先秦早期的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之中3、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学派,共同奠定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础。
儒家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道家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第一节“诗言志”(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虞、夏、商、周初)时期典章文献的汇编。
其中保存了商及西周的一些重要史料。
(二)“诗言志”的特点1、“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
即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3、朱自清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第二节孔子的文学思想(一)孔子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当突出,主要表现为他对“诗教”的强调,“诗教”的中心点则是为政治服务。
孔子认为《诗三百》对培养理想人格具有决定性意义。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论语》节选体现的孔子文论主张: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核心是为封建礼教、政治服务。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即“兴观群怨”说。
2、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
并未轻视形式,主张“文质彬彬”。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
4、提出了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一是思想的标准,一是艺术的标准,即“善”与“美”。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㈠ 哲学上的一种认识论
言意关系的提出,本来并不是 文学创作理论问题,而是哲学 上的一种认识论。人的思维内 容能否用语言来作最充分最完 全的表述,这是和人能否正确 地认识客观世界相关连的。先 秦时代在言意关系上儒道两家 是对立的
儒家主张言能尽意,道家则认为言不能尽 意。《周易•系辞》中说:“子云:‘书不 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 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焉以 尽其意。’”《系辞》所引是否确为孔子 所说,已经不可考。然而《系辞》作者讲 得很清楚,孔子认为要做到言尽意虽然很 困难,但圣人还是可以实现的。后来扬雄 曾发挥了这种思想,他在《法言•问神》篇 中说:“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 难矣哉!惟圣人得言之解,得书之体。”
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一定程度上了解古代散文作家;二 是掌握一些诸如伟大诗人屈原等自 己的文学(美学)观点,从而加深 对其作品的理解;三是借助这些带 有深刻美学思想的文论文章的学习, 简单了解古代美学的诸如意境等的 基本范畴、基本脉络;
课程设计思想
四是利用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 史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 解一些古代的重要文学现象以 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五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发他们对 文学研究的兴趣。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讲导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东方美学的特点它与中国古代绚丽多彩的文学创作是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不同体裁文学的批评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课程设计思想
学习方法指导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学员在专科未 曾学过的学科。本学科与古代汉语,古代文学, 古代诗歌,古代散文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 生在学习中会感到有相当的难度。因此要参考 学习指导中提供一些学习译文,作到深入浅出, 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必读篇目
一、先秦文艺思想
1.《尚书尧典》
2.《论语》
3.墨子
4.老子
5.庄子
6.孟子
7.荀子
二、两汉文论
8.《史记太史公自序》
9.《毛诗序》
10.《礼记乐记》
11.《法言吾子》
12.《汉书艺文志诗歌略论》
13.《离骚经序》
14.《论衡》
三、魏晋南北朝文论
15.曹丕
16.陆机
17.《抱扑子均世》
18.《宋书谢灵运传论》
19.《文心雕龙》
21.《文选序》
22.《金楼子立言》
四、唐宋金元文论
23.《王勃集序》
24.《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5.《诗格》
26.《戏为六绝句》
27.《诗式》
28.韩愈
29.《董氏武陵集纪》
30.《与元九书》
31.《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32.司空图
33.欧阳修
34.苏轼
35.《词论》
36.《白石道人诗说》
37.《沧浪诗话诗辩》
38.《心境记》
39.《论诗三十首》
五、明清近代文论
41.《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
42.《四溟诗话》
43.《童心说》
44.《曲律》
45.袁宏道
46.《序山歌》
47.《读第五才子书法》
48.《读三国志法》
49.王夫之
50.《闲情偶寄立主脑》
51.《原诗内篇》
52.《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53.《复鲁絜非书》
54.《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55.《书汤海秋诗集后》
56.《人境庐诗草自序》
57.《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58.《人间词话》
59.。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第一节诗言志1、简述先秦文学理论的概况?2、《尚书•舜典》关于诗言志的一段文字主要阐述了那些问题?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先秦时期指有史以来至秦王朝建立这一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文学理论的性质特点和先秦时期文学的历史现状是相呼应的。
首先,先秦文学理论还处于萌芽时期,诗歌还没有完全从音乐、舞蹈中脱离出来,人们对文学本身的性质特征还缺乏自觉的认识;其次,先秦早期文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尚书》时代,主要成就则反映于春秋战国之际的诸子著述当中,由于当时的社会性质急剧变化,各阶级都企图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寻找理论依据,于是出现了“诸子横议,百家争鸣”的盛况。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两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的文学理论阐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兴观群怨”说;孟子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具体方法,主张“知言养气”“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阐述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奠定了“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封建社会正统文学观。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道家很少直接谈论文学,而是从哲学的高度论述美与道的关系。
总之,儒家的文学理论以政教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道家的文学理论以审美为中心,注重探讨文学自身的规律。
墨家的墨子主张文学要“尚用”“尚质”提出了“言有三表”的写作原则和标准。
儒道互补,为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尚书•舜典》中关于“诗言志”的片段主要阐述了两个问题: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歌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感情活动,把人藏在心里的志意,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论断高度概括了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特征:诗是表现的、抒情的。
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阐述了诗歌内容、形式和作用三方面的要求是互相联系的,内容和形式都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美,就能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中和”之美的理想人才。
◆意义:朱自清先生指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说明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向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寓言故事,著名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揠苗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庄子》简况。
《庄子》52篇,今存33篇。
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它的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把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中国历代文论选读
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
• 大体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 《诗经》的批评。 • (1)阐述了文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提出了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2)涉略了文艺与政治、外交活动的关系。指 出:诵《诗》三百,不达政、不能专对四方, 多而无用; • (3)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提出“思无邪” 说; • (4)论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了“兴、观、群、 怨”说; • (5)论雅乐与正声,提出“尽善尽美”说;
• 《论语· 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 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 “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 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 不仅关涉内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 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 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则要求作品从 思想内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激烈,应当做到 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 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 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 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 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 一个重要理论。 • [总结]总之,“诗可以怨”成为我国诗歌的一 个优良传统,对我国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3.《论语》的“思无邪”说
• 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 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达到认识上的"大明"。 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 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 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 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 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复习整理第一章先秦文学理论(萌芽期)在先秦时期,儒家主张“政教”,道家则重视“审美”,而墨家则提出了“尚质”、“尚用”、“非乐”、“言有三表”的理论。
一、诗言志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
声依永,律和声。
”这段话概括了诗歌表达情感和意义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出了诗歌教育的要求和理论。
这被认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开山之作”,对古代抒情诗的繁荣和叙事诗的不足发展产生了影响。
诗论注重表现“缘情、贵意、神韵、意境与诗言志的主张密切相关。
”二、___的文学思想___强调“诗教”为政治服务,他的文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兴观群怨”说(即启发感染、认识社会、交流团结、抒怨预政)。
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先质后文”、“文质彬彬”。
3、重视“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提出文学批评的两个标准(思想、艺术)——“尽善尽美”。
三、___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句话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以自己的意愿来推测诗人的志向,另一种是以诗人的意愿来推测诗人的志向,还有一种是以整篇作品的意境来推测诗人的志向。
这个理论说明了___对诗歌艺术表现的特殊性、整体统一性和读者主体能动作用的认识。
此外,___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两个理论,前者是指向上与古人交朋友,颂古人的诗,读古人的书,后者是指了解言辞背后所隐藏的实质,以及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四、______重视“言”的辨析和运用,将言语分为“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和“小人之言”。
他的文学思想基本内容包括“明道”、“征圣”和“宗经”,其中“明道”是核心。
此外,___还肯定了文艺娱乐作用的社会价值,重视乐教。
五、______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他提出了“非乐”和“言有三表”的理论。
前者否定和反对音乐,而后者则强调以历史经验为依据,关心人民生活,考察社会现实,利于国计民生的政治功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卷+答案)
一、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1.用“诗言志”概括了诗歌表情达意的基本特征,“诗言志”即指人的内心意念;2.提出了诗歌教育作用的要求和理论;3.朱自清先生指出“诗喜志”是中国代诗论“玉山的纲领”,说明了这一理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理想。
二、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1.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
孔子认为学士有多方面的作用,而核心的东西是为封建礼教和政治服务;2.主张内容与形式统一。
孔子主张先质而后文,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3.重视“中和”之美。
孔子评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表明了孔子对“中和之美的肯定”,孔子在哲学上主张“中庸”;4.提出了两个文学批判标准:一个是思想的标准,一个是艺术的标准,孔子主张美善统一、尽善尽美。
三、墨子的文学思想:1.墨子的文学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尚用”“尚质”,由此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文学观点,即“非乐”说和“三表”说;2.“非乐”说,即否定和反对音乐,墨子把礼乐看成是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不利的,指出了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在文化生活上的对立和悬殊;3.“三表”说,即“有所依据、有所考察、有所应用”,墨子认为,这三表乃立言之仪,即著文立论的标准、法则。
四、孟子的文学思想:1.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和“知言养气”说,是他在论文上的主要贡献;1.“以意逆志”说:孟子针对他的学生咸丘萌拘泥于《小雅·北山》一诗的个别词句,不懂诗歌的艺术特征,以致于不能正确把握诗意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理论,孟子认为,说诗的人不应拘泥于语言文字而妨碍对诗人之志的正确理解。
2.“以意逆志”说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以己之意推求诗人之志;一种认为,以诗人之意推求诗人之志,所谓“就诗论诗”;一种认为,以作品全篇立意推求诗人之志;而我们认为,作者之意、诗人之志和作品全篇的立意应该是相通的。
3.“以意逆志”理论说明了:第一、孟子看到了诗歌语言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第二、孟子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第三、孟子意识到了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在批评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这句话出自哪本书?(考查教材宋元明部分)A. A. 《艺概》B. B. 《沧浪诗话》C. C. 《岁寒堂诗话》D. D. 《石洲诗话》正确答案:B2.“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景象符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哪一品()(教材隋唐五代文论,视频课件第十五至十八讲)A. A. 冲淡B. B. 典雅C. C. 纤秾D. D. 绮丽正确答案:C3.刘勰《文心雕龙》中,能够体现作者对于个人性情和文章体式之间关系的理解的是()(教材南北朝部分,视频课件第七、八、九讲)A. A. 情采篇B. B. 体性篇C. C. 原道篇D. D. 丽辞篇正确答案:B4.“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以下哪位文论家的观点()(教材明代部分,视频课件二十二到二十四讲)A. A. 李贽B. B. 袁宏道C. C. 周敦颐D. D. 曹雪芹正确答案: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元九书》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白居易6.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提出“发愤著书”的是()。
正确答案:司马迁7.大音希声,()。
正确答案:大象无形8.梁启超对小说的看法体现在他的论文()中。
正确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9.“童心说”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李贽10.“性灵说”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袁枚11.“诗穷而后工”的提出者是()。
正确答案:欧阳修12.张炎在《词源》中,认为词创作的最高标准是()。
正确答案:清空13.盖文章,(),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正确答案: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解释“知人论世”。
(教材先秦部分,课件孟子部分)正确答案:要充分论证孟子说这句话的语境,以及这句话产生的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阐释钟嵘“物感说”这一概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期末复习要点一、文论的起源和发展:1.文学批评的起源和发展:从《诗经》的评价到《左传》的叙事批评,展示了古代文学批评的雏形和发展轨迹。
2.文学批评的目的和意义:古代文学批评主要是为了修辞技巧的提高、发展文学的审美标准和传承优秀文学传统等。
二、古代文论家及其代表作:1.刘勰《文心雕龙》:主要包括文论概论、文体论、修辞论、文义论、评说论等内容。
强调“雕饰”修辞语言,重视形象和表达的精确性。
2.韩愈《韩文公论》:主张文学要追求真实性、发人深省,不同于追求艳丽的辞章,提倡以内容为主的文采。
3.欧阳修《五代诗论》:提出“人情之文章”的观点,主张文学要紧密结合人生,把握社会变迁和人情世故。
4.柳宗元《文心雕龙钞》:是对刘勰《文心雕龙》的扩充和解释,强调文学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三、文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修辞论:主要讲述修辞技巧的运用、辞章的雕饰和修辞手法的分类等,如《文心雕龙》的篇章等。
2.文体论:讨论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要求,如《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等。
3.诗歌批评:主要评述诗歌的内容、风格和艺术表现,如《五代诗论》对于五言绝句的评价等。
4.散文批评:关注散文的主题、结构和修辞手法,如《韩文公论》对于散文的论述等。
5.文章的修辞技巧:注重对修辞手法的应用和辞章的雕饰,如《文心雕龙》对于修辞方法的阐述等。
6.评说论: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评论,重视对作品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分析,如《文心雕龙》的评说论等。
四、文论的影响和意义:1.对后世文学批评的影响:古代文论为后世文学批评提供了基础和范例,如现代的文化批评、修辞学等。
2.对古代文学创作的指导作用:古代文论通过提出文学创作的标准和要求,对古代文学创作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指导作用,如宋代构建的文人文化体系等。
3.对文学研究的启示和参考:古代文论通过对文学形式、内容和意义的探讨,为后世的文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如中国现代文论研究等。
这些是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的一些重点内容和要点,通过复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起源、发展和意义,深入了解古代文论对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指导作用,以及对后世文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教材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是一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作品选读课程,其性质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生、发展和演进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这门课的基本内容就是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在各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各个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概貌和走向。
文论作品是了解文论发展的基础,还应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把握理论批评的“史”的发展脉络,把“作品”与“史”结合起来,就可以更加清楚地掌握文论的来龙去脉和理论价值。
第二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目的(一)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批评本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
与西方文论相比,中国古代文论与创作实践和审美鉴赏结合得更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更为直接,因此,不了解中国古代文论,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就是不完整的。
(二)学好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也是我们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重要途径。
(三)对于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经验、更好地推动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运动来说,我们学习古代文论尤其是作为它最有价值的审美理论部分,显然又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性意义。
(四)就我们今天的文艺科学的建设而言,要建设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科学,立足点一定要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土壤上,否则,想用总结别人创作经验和规律的文艺理论来说明和指导我国的文学发展和文学运动,就会事与愿违。
第三节《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重点和学习方法(一)由于中国古代文论遗产十分丰富,理论批评资料十分分散且形式多样,更由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多缺少明确的界定,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困难。
正由于内容的丰富与我们有限的学习时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我们只能要求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内容。
在各章的“概述”部分,我们把学习的重点,必须重点掌握的部分突出出来,对各个时期理论发展的基本特点作出简要明确的介绍。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1)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第一章中国文论的萌芽和产生第一节先秦文论概述及古代文论的萌芽《墨子·公孟篇》:“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荀子·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谓学问也。
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
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学问不厌,好士不倦,是天府也。
二、“诗言志”《尚书·尧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三、“美刺”《大雅·嵩高》:吉甫作颂,其诗孔硕。
其风肆好,以赠巷伯。
《大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魏风·葛屦》: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四、“陈诗观风”《吕氏春秋·音初》: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
感于心则荡乎音,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是故闻其声而知其风,察其风而知其志,观其志而知其德。
盛、衰、贤、不肖、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
故曰:乐为之观也深矣。
(审音知人)《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弥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这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宣泄作用;讽谏作用)季札观乐(《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
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yōng》、《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单项选择题1.教材认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大体上表述在以( “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2.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和“托物兴辞”)。
3.《论语·八佾》记孔子说:《韶》乐是( “尽美矣.又尽善也”)。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教材指出: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及他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 读者之意)。
6.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 作者)。
7.教材认为:孟子的“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中的“养气”,当是指作家应该( 从人格修养人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8.《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 祟尚自然,反对人为)。
9.教材指出:《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
10.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 《庄子》思想较深的影响)。
1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发愤著书”说)。
1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13.“《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14.教材指出:《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黑暗方面,又必须( “主文而谲谏”)。
1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几句关于情志关系的论述出自(《毛诗大序》)。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中国古代文论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第一节尚书•舜典(节录)1、《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
“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
《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称《书经》。
2、诗言志的观点:答:“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志”指意志和感情。
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3、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答:从《尚书•舜典》中“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杰,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这种对于文艺的政治教化作用的认识,成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批评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主导性认识。
4、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
《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5、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答:①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
②“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
③文中指出诗(歌辞)、歌(演唱)、声(音乐)、律(伴奏)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
④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有可能出现的综合性的大题一、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学在官府”“诗教”“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统一指挥形式及简单化装。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第一章先秦两汉文论1、《周易》观物取象2、孔子兴观群怨3、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4、庄子心斋坐忘5、汉代文论1、孔子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1)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兴‛: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
‛朱熹注:‚感发意志。
‛就是说诗是用比兴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观‛:郑玄注:‚观风俗之盛衰。
‛朱熹注:‚考见得失‛,就是说诗歌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因此通过诗歌可以帮助读者认识风俗的盛衰的政治的得失;‚群‛: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
‛朱熹注:‚和而不流。
‛就是说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怨‛: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变是说诗可以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对苛政的怨情。
(3)总的看来,孔子把诗的作用区分为‚兴‛、‚观‛、‚群‛、‚怨‛,是一种素朴的说法,带有很大的相对性,暂不必一一地去确定四者的界限,重要的是从总体上去把握它,抓住孔子美学思想的特征;重视艺术的情感特征。
这可说是孔子所开创的中国美学的一贯传统。
孔子注重通过情感去感染、陶冶个体,使强制的社会伦理规范成为个体自觉的心理欲求,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孟子孟子的文论思想。
(1)、‚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孟子在自己‚仁政‛思想基础上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思想。
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把它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也是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无论是诗、乐、舞还是别的文艺,都能否要看到‚与民同乐‛。
(2)、‚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文学批评观孟子对儒家文学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提出了著名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领会:《尚书》《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书的性质及其有关对文学的论述。
2、 掌握:《尚书》中关于早期文学与乐、舞关系的论述;从《诗经》某些篇章看讽刺诗的产生原因;《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论述和“言有三表”的理论主张;《荀子》有关“言”与“乐”的主要观点。
3、熟练掌握:文以气为主;文人相轻;“朝华”“夕秀”;神与物游;“文变染乎世情”;“梗概而多气”;滋味说。
唐宋部分(附:金代部分)
(一) 课程内容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文学理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理论思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文体意识继续加强,对诗、词、文等每一文体都有着全面细致的论述。
3、熟练掌握:汉魏风骨;庾信文章老更成;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发纤穠于简古”(苏轼);“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别是一家”;“琢琱自是文章病”(陆游);“工夫在诗外”;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二、 课程内容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二) 学习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
元明清部分(附:近代部分)
(一)课程内容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继续深化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小说戏曲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新变。这些内容,都是本时期文学理论家关注的热点内容。
(二)学习要求
认真阅读有关文论篇目,注意本时期文学理论新的发展,特别是对小说戏曲的相关论述和中西文论相结合后的新理论。
3、熟练掌握:诗有六义;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露才扬己。
魏晋六朝部分
(一)课程内容
本时期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代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批评巨著。
(二)学习要求
要求精读《典论?论文》等本时期的重要文选,理解、掌握相关理论体系、概念、观点。
(二)学习要求
要求通读教材上所选各篇理论著作,精读《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诗式》《与元九书》《论词》《沧浪诗话》《论诗三十首》等代表作,基本了解这一时期对各体文学作品的系统论述和对前代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教材中本时期所选各篇的代表性观点。
2、掌握: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主张提出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的主要内容;《诗式》对诗歌的地位、取境、四声八病、用事、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的认识;白居易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诗歌的作用等问题的阐述;韩愈《答李翊书》的主要内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体现的“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梅尧臣“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的艺术境界;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论述;王安石关于文与辞的关系的论述;李清照对词的见解与要求;张戒关于诗歌艺术风格涵蓄蕴藉的主张;严羽《沧浪诗话》关于“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的论述;严羽“妙悟说”的内涵及其影响;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品评的人物及所体现的诗学主张。
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重点领会《词源》《录鬼簿序》《忠义水浒传序》《曲律》《序山歌》《西游记题词》《闲情偶记》《原诗》《论文偶记》《儒林外史序》《花部农谭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间词话》《摩罗诗力说》等篇章所论述的相关文学理论。
2、掌握:张炎《词源》的评词标准及其对贡献;钟嗣成《录鬼簿》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李开先对民间歌谣的认识的意义;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汤显祖《答吕姜山书》所体现的理论理论主张;袁宏道论诗“变”之内涵及其价值;王骥德《曲律》中表达的戏曲理论主张;钟惺《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竟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袁于令《西游记题词》中对小说虚构理论的阐述;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分析;叶燮《原诗》中阐述的“理、事、情”与“才、胆、识、略”的主要艺术思想;刘大櫆《论文偶记》中阐述的有关古文理论;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小说艺术的分析;《红楼梦》第一回对小说创作的思考;袁枚性灵说的内涵及其对格调说的批评;龚自珍对封建思想叛逆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刘毓崧《古谣谚序》中体现的民间文学思想;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表达的诗歌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梁启超对小说地位及其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分析;章炳麟《文学总略》中对“文学”一词的阐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体系;《摩罗诗力说》中体现的鲁迅的文学观。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
二、名词解释
1、境界说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表达的“文以明道”这一文学思想的内涵。
四、论述题
1、结合《儒林外史》试析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艺术的分析是否合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理解《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的主要观点。
2、掌握:曹丕对文学的价值、作者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征、文学的批评态度的问题的认识;陆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系统论述;陆机对独创的认识、对行文乐趣的分析;《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地位;《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想象的有关论述;《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体现的文学史观;《诗品序》的主要内容。
3、 熟练掌握:诗言志;诗无邪;兴观群怨;绘事后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文质彬彬。
两汉部分
(一)课程内容
本部分主要选录了汉代对文学的有关论述,体现了汉代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特征、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歌的美刺功能的新认识。
(二 )学习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毛诗序》等文选,掌握相关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理解《毛诗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论衡》《楚辞章句》等篇目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2、掌握:《毛诗序》对诗歌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社会作用的有关论述;司马迁《史记》一书的文学思想基础;《史记》对《春秋》的评价;《论衡》中的作家论,特别是品评作者的标准;汉代对屈原作品思想性的争论。
高纲0916
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一、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
3、熟练掌握:“词要清空,不要质实”;“真诗只在民间”;“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神韵说;花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附录 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出自
A、杜甫《戏为六绝句》 B、陆游《论诗》 C、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D、赵翼《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