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蓑笠suōlì朗润lǎng rùn明朗润泽的意思。
嗡嗡wēng wēng酝酿yùn niàng 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指夸示;炫耀。
婉转wǎn zhuǎn ①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②声音委婉而动听。
应和yìng hè嘹亮liáo liàng 黄晕huáng yùn 烘托hōng tuō静默jìng mó①寂静;没有声音。
②肃立不作声。
风筝fēng zhēng 舒活shūhuó舒展,活动抖擞精神dǒu sǒu jīng shén 振作起精神来。
欣欣然xīn xīn rán 高兴的样子,形容心情好。
繁花嫩叶fán huānèn yè呼朋引伴hūpéng yǐn bàn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 比喻姿态美丽(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复习提纲

〖现代文〗
1.《春》
⑴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
⑵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济南的冬天》
⑴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⑵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⑴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⑵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⑶文体:议论文。
9.《猫》
⑴郑振铎,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10.《动物笑谈》
⑴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⑶吕不韦,战国末秦相。
⑷《穿井得一人》文学体裁:寓言。
⑸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刻舟求剑、掩耳盗铃。
10.《杞人忧天》
⑴选自《列子·天瑞》
⑵《列子》的作者,旧题为列御寇著,也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列寇,战国道家人物。
⑶《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名著〗
1.《朝花夕拾》
⑴原名《旧事重提》,作者:鲁迅。
7.《再塑生命的人》
⑴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⑵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⑶文中作者的家庭教师是安妮-莎莉文。
⑷主旨:莎莉文老师对我启迪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她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其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带给世人强烈的震撼。
8.《纪念白求恩》
⑷代表寓言:
《狼和小羊》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人教七年级上册(部编)语文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专项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散文《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4.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北京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5.《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国籍)文学家。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6.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7.《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她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8.《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9.《诫子书》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10.《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国籍)童话作家。
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11.寓言《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本书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
二、名著阅读(一)《朝花夕拾》1.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共收入鲁迅的10篇作品。
其中有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
(2)《朝花夕拾》中作者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知识结构第1课《春》(一)文学常识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二)文章主题: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结构:1、盼春: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②段-—⑦段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3、⑧段赞春: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3。
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有关“春"的诗句1.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4、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5、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
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二)《秋天的怀念》1、说说课文几次写到秋天?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归纳

(七年级上期)文学文体常识专题整理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回忆了作者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若干生活和学习片段,一共10篇。
选入本册教材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3、《雪地贺卡》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人。
4、《阿长与〈山海经〉》为了突出阿长的热心和乐于助人,作者使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5、《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字牧之,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名篇有《清明》等。
6、《天净沙》中,“越调”是宫调名,“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天净沙》是元曲中的小令,抒发了游子孤寂凄凉、思乡思亲的悲秋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作者是元朝作家马致远,号东篱。
7、元曲四大家是马致远、关汉卿、白朴和郑光祖。
8、《渔家傲》、《苏幕遮》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宋朝文学家、政治家。
在名篇《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渔家傲》是他在西北边陲率军抗击西夏进犯时所写,风格苍凉悲壮,被誉为“开豪放词先河”。
9、《秋词》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诗号“诗豪”,与柳宗元合称“刘柳”。
10、《登高》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后人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诗中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他与李白合称“大李杜”或“老李杜”。
11、从体裁形式上说,《山行》、《秋词》都是七言绝句,《登高》是七言律诗,《天净沙》是元曲中的小令,《渔家傲》、《苏幕遮》都是宋词,《采桑子〃重阳》也是词。
12、从感情格调上来说,《山行》、《秋词》、《采桑子〃重阳》都是赞秋,《登高》、《渔家傲》、《苏幕遮》和《天净沙》都是悲秋,不过《登高》和《渔家傲》都是悲中又有壮。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常考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2.《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3.《夏感》作者梁衡。
4.《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5.《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6.《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8.《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ò)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1.《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2.《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文学常识

2024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重点文学常识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第1单元1.《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次北固山下》是唐代(朝代)诗人王湾所作。
4.《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朝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第2单元1.《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国籍)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2.《荷叶·母亲》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3.《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南朝宋(朝代)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第3单元1.《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第4单元1.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国籍)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2.《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法国(国籍)作家、电影编剧。
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莫顿·亨特,美国(国籍)作家、心理学家。
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4.《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诫子书》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是修身立志的名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
1. 诗歌鉴赏
- 四要素:内容、语言、格律、意境
- 诗歌形式:诗、词、曲
2. 散文鉴赏
- 分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写文
- 文体特点:白话文、自由度高
3. 文言文阅读
- 特点:古代文化的宝库、语言较为复杂
- 阅读方法:朗读理解、理解句意和段意
4. 古代诗文欣赏
- 名家作品:李白、杜甫、白居易
- 名篇赏析:《登鹳雀楼》、《春望词》、《静夜思》
5. 新闻阅读与写作
- 新闻要素: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简洁性
- 写作要点:标题醒目、内容全面、语言简练
6. 常用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 排比:使用并列句构成并列表达
-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程度
- 比拟: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7. 作文要点
- 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 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 内容:主题鲜明、观点明确、语言流畅
8. 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特点:音韵工整、意境深远
- 词牌介绍:《关雎》、《清平调》、《满江红》
9. 古文阅读
- 段落常用句式:主谓宾、主系表、状中结构
- 句子成分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状
10. 语言规范
- 常见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表达不清楚
- 语言规范要求:准确、规范、连贯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知识要点的简要概述,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及作品。
1. 朱自清。
- 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 老舍。
-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3. 泰戈尔。
- 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4. 冰心。
-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5. 世说新语》
6. 鲁迅。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古代文学常识。
1. 古代诗歌。
2. 古代文化常识。
- 古代纪年法:
- 干支纪年法,如“甲午战争”中的“甲午”就是干支纪年。
- 帝王年号纪年法,如“庆历四年春”中的“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 谦辞和敬辞:
-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如“家严”(称自己的父亲)、“家慈”(称自己的母亲)、“舍弟”(称自己的弟弟)等。
- 敬辞是表示尊敬的言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表示欢迎顾客到来)等。
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资料汇总(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锦集

七年级上语文文学常识锦集
一、文学史
1.古典文学:古典文学是指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称,包括古代文学的四大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中国文学:中国文学是指中国古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以及中国文学活动的总称。
3.外国文学:外国文学是指外国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外国文学活动的总称。
二、文学知识
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学的一种学术思想,研究文学的形式、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创作方法等。
2.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文学作家根据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经验,运用文学理论和技巧,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
3.文学研究:文学研究是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学理论和技巧,深入研究文学作品的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文学阅读是我们考察语文阅读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大量的语文文学阅读可以增强我们对阅读的理解,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2.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
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4.泰戈尔,印度(国籍)作家、诗人。
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等。
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5.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6.《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8.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国别)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
他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二、名著阅读(一)《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体裁)集。
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③《夏感》作者梁衡.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分歧qí蹲dūn下2.解释下列词语.(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一.重点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二.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课文写了四件事:(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现代诗人.②玛丽?居里,波兰人,后加入法国国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__年,她与居里.贝可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奖,__年获诺贝尔化学奖.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异读字.易错字辨析.①异读字(注音并组词)②易错字(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③字词积累:谋:为解决别人的难题出谋划策.忠:诚心诚意.习:温习.处:据有,取.所恶:厌恶,讨厌.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见贤思齐:见到贤人,就思考怎样与贤人的德行一致.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④通假字:a.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b.是知也知〞通〝智〞,智慧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⑤古今异义:a.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信任b.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c.三古义:虚拟,泛指多今义:确实的数字⑥词类活用:a.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及时.按时.b.五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c.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是传授的知识〞.3.课文内容把握:①《理想》是一首现代史,诗人运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告诉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②《行道树》一文中采用拟人修辞方法,展现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无私奉献者的崇高精神.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则寓言.两个转折,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⑤《落难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称写法,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绘细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⑥《我的信念》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致力于科学研究,不谋求物质利益,追求宁静而简单的生活,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心爱的科学研究中⑦《论语十则》一文,大体上前四则谈学习方法,五.六.七则谈学习态度,后三则谈修身做人.4.《论语》背诵.默写:①别人误解时:②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③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的考验:④待人接物处世之道:⑤表现实事求是精神: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二.本单元我的补充: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大多是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多采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初一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
202X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归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归纳文学常识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文学常识的基本知识、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作品等。
下面是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的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有所帮助。
一、古代文学常识1.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是《诗经》,是鲁国的贵族们创作的诗歌的集合。
2. 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代表作品是长篇叙事诗《离骚》。
3. 古代中国最早的传说是《山海经》,记载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神怪等。
4. 百家姓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常见的姓氏排列,通常用于幼儿启蒙教育中。
5. 诸子百家是古代哲学学派的合称,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等。
6. 古代“文人”是指身份低微,文化较高,善于文学创作和诗文交流的人。
二、文学作品及其作者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作者是孙武。
2.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
3.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4.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
5.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四大名著之一。
6. 《离骚》是古代文学家屈原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古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三、文学名句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著名诗歌,其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经典语句。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明代文学家文天祥创作的豪迈诗句。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意境深远的诗句。
4.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元代文学家于谦创作的英雄壮志豪情之诗“满江红”中的名句。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文学家杜甫描写自己读书写字的能力时创作的诗句。
四、文学常识1.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宋词是我国古代词曲的黄金时期,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复习知识点一、文章出处:《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注》,方苞,清代散文家。
选文运用了对比和咏叹的手法,语言讲究铺垫和对称,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二、文章内容: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跟前,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品评: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柳絮才”、“撒盐”都是比喻句,撒盐和柳絮都是白色的,把他们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雪景图。
真正的好诗需要妙喻,但妙喻不一定都美好。
好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共同拥有的“本质上的相似之处”越明显,喻体与本体越是浑然一体,那么,这首诗就越容易使人接受,就容易被广为传诵。
四、赏析:古代咏雪的诗很多,但在读这首诗时,给我们的感觉更像是描写雪的句子,简练而恰切,形象而传神。
作者以十分欣赏的态度,用“纷纷”、“大雪”、“雪骤”等词语加以渲染雪的声势和神韵。
在读到“与儿女讲论文义”时,“俄而”一词又把骤然聚闪的雪速进行了强调,以至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诗句出台。
“白雪纷纷何所似?”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偶句式。
直至“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作者以“未若”给予否定,“柳絮因风起”的喻比才出现。
在这一咏雪的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层层铺垫、步步烘托的艺术手法,没有硬塞给读者结论性的东西,而是把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
五、比较阅读:1、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胡儿的“撒盐”好在哪里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①盐和柳絮都是白色的,从视觉角度上看,是有相似之处的。
但是柳絮是团状物,下落的过程中与散盐的轨迹是不同的。
团状物在下落的过程中是忽上忽下运动轨迹更复杂。
而散盐在下落的过程中基本上呈直线下降,这样的比喻更符合实际。
如果将柳絮换成棉花或泡沫塑料等更符合实际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第一单元1.《春》朱自清一、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诗坛。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有《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词语解释①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②朗润:明朗润泽③赶趟儿:原意指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④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⑤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⑥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⑦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打算在春天。
意思是,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⑧吹面不寒杨柳风:出处南宋的志南和尚《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三、中心思想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主要图画,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济南的冬天》老舍一、作者简介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二、词语解释①响晴:(天空)晴朗无云②温晴:温暖晴朗③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④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⑤秀气:清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册文学常识
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七年级(上)文学常识复习资料
一、《在山的那一边》作者。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国的。
三、《》选自作者,原名。
四、《》选自作者,原名:冯钟璞着名哲学冯友兰之女。
五、《童趣》选自作者字,代文学。
《浮生六记》是作者的代表作,共六卷,每卷皆有标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六、《理想》选自作者,原名:余勋坦。
七、《行道树》选自作者。
《第一次真好》选自作者。
八、《人生寓言》选自作者。
九、《我的信念》选自作者(1867~1934)。
(国家)人,她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得
奖。
十、《十则》选自,该书是记录和言行的一部书,共篇,是经典着作之一。
(公元前551~前479),名,字,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儒学派创始人,创私人讲学之,有弟子3000人、贤士72人。
十一、《》选自,作者。
十二、《济南的冬天》选自,作者,原名字
,满族,北京人,现代着名作。
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十三、《山中访友》作者。
十四、《天》选自,作者(1912~1977)现代诗人、、文艺评论。
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
十五、《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选自,作者字,末年、
、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作者,代诗人。
3、《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自号居士。
4、《西江月》选自,作者字,号。
南宋爱国词人。
5、《天净沙》选自,作者,代着名散曲。
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
十六、《化石吟》作者。
十七《》本文是根据有关资料改写的。
十八、《绿色蝈蝈》选自,作者是国近代杰出的昆虫学。
十九、《》作者。
二十、《山市》选自,作者字,世称,代文学。
该书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以谈狐说鬼的形式,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郭沫若在作者故居题联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
二十一、《筝》选自,作者,、、。
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集:《朝花夕拾》。
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而已集》。
代表作:《》。
二十二、《羚羊木雕》选自,作者。
二十三、《》作者。
二十四、《诗两首》
1、《金色花》选自,作者,文学。
1913年获
奖。
2、《纸船》选自,作者,原名,福建长乐人,诗人、作。
代表作有《》、《》、《》。
二十五、《〈〉两则》选自余嘉锡。
《》是朝宋彭城文学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十六、《》选自,作者是(国家)着名童话作。
他一生还创作了、、等优秀作品。
二十七、《郭沫若诗两首》选自,作者,原名,我国着名诗人、,代表诗集有《》、《》。
二十八、《造人》选自,作者。
二十九、《盲孩子和的影子》选自,作者。
三十、《寓言四则》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都选自,该书是一部故事集。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人。
2、《智子疑邻》选自,韩非,末期着名思想。
着有《》一书。
3、《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又名,由(朝代)刘安与其人一起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