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成功不一定能复制 千万别迷信商业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人的成功不一定能复制千万别迷信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并非一抓就灵,别人的成功你也不一定就能复制。要想发挥商业模式的最大价值,关键在于各要件之间的互补性
如果要评选近年来最为火爆的管理学词汇,“商业模式”恐怕可以名列前茅。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指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但究竟何谓商业模式?怎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帮助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大师本人并未明示。既然如此,为大师代言、说大师未说之事,就成了风潮。在企业界,学习商业模式、应用商业模式也俨然成了一种风尚。
当一个管理概念成为风尚,对它的迷信也会随之产生。诸如“商业模式一抓就灵”、“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就能让企业成功”、“可以通过简单的原则设计成功的商业模式”之类的论断随之而起。事实当真如此吗?
别人的成功不一定能复制
好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走向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必须注意,所谓“好”的商业模式,只能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条件下做出的判断。即便是一个被其他企业证明的十分成功的商业模式,如果不加区别地盲目复制,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失败的厄运--即使现在使用这个模式的企业实力更为强大、经验更为充足。施乐和IBM这两家企业案例的对比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20世纪50年代,统治美国商用复印机市场的有两种技术:光影湿法和干热法,这两种技术有着共同的缺点,如复印速度低、复印件容易弄脏等。在这种背景下,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发明了“静电复印法”,较之当时已有的两种复印技术,新技术的复印速度更快,并且能够保证复印件的清洁,因此具有很大的质量优势。卡尔森拿着这项技术找到了Haloid公司(施乐公司的前身)的总裁乔??威尔逊(Joe Wilson),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世界上第一台静电复印机--914型复印机,就在Haloid公司诞生了。
但914型复印机的营销推广却成了问题。因为与传统的复印机相比,其成本过高。当时商用复印机的营销基本采用“剃须刀-刀片”的策略,即将复印机单独出售,而复印机使用的耗材则另外收费。如果914也按照这种策略营销的话,那么,复印机的售价要高达2000美元以上,比同期其他品牌复印机的300美元售价整整高出6倍以上。显然,这样的价格在市场上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正因为如此,IBM公司曾预言,914型复印机的需求量,不会超过5000台。
为了推广914复印机,Haloid公司一改传统的“剃须刀-刀片”销售策略,从1959年开始对复印机实行租赁。每个消费者只需要花费95美元,就可以租到一台914复印机。如果以后每月复印不到2000张,则不用支付任何其他它费用,;当超出2000张后,每复印一张收取4美分。这个策略在同行看来极其荒谬,因为当时每台复印机的月复印量一般都少于100张,按这个数量,Haloid公司的定价策略无疑是亏本的。
但事实证明了Haloid公司的远见。在实施了这个“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策略后,914得到了迅速普及。由于914的性能优越,导致其使用者的复印量居高不下,有时甚至一台机器一
天的复印量就超过了2000张。迅速增长的复印量为Haloid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让这个资产规模仅3000万的小公司迅速膨胀。不久后,Haloid更名为施乐,由此开启了施乐帝国的序幕。
凭借其成功的商业模式,施乐帝国占领了整个美国商用复印机市场,其统治延续了十多年。通过独占市场,施乐获得了十分可观的回报。而这样的回报当然令人垂涎,于是,竞争者出现了。
这个竞争者不是别人,正是IBM.蓝色巨人显然对自己当年错误的判断进行了忏悔,面壁十年,终于携自己的新产品开始与施乐交手。在不少讲述商业模式的书中,为了突显施乐的成功,这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都被浮光掠影地带过了。但事实上,这次商战本身却是一个极为经典的案例。因为对阵的两家企业事实上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商业模式,虽然施乐当时已经是复印机行业的老大,但其实力与IBM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然而,IBM却在这场较量中败下阵来。这是为什么呢?
1970年,IBM推出了新产品I型复印机。和当时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施乐914型复印机相比,这款机器复印速度更快、清晰度更高,还独具防火等特殊功效。为了迅速普及I 型复印机,IBM也推出了复印机租赁业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IBM在机器租赁方面很有经验,当年它就是靠这种方式击败了竞争对手,奠定了其在商用计算机界的老大地位。而Haloid当年采用租赁方式推广914复印机时,正是以IBM作为参考模板!因此,这次IBM 决定用租赁手段进军复印机市场,有些先生打学生的意思。
那么,IBM的如何定价呢?我笔者在一张旧广告上找到了答案:I型复印机每月的固定租金为200美元,每复印一张加付2.3美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和施乐的同类产品相比,I 型复印机的月租金相对较高,但是其边际使用成本却要低得多。由于当时用户的复印需求都已经变得十分巨大,因此,IBM的这一定价策略相当有诱惑力。
不过,尽管IBM来势汹汹,但市场对于它的反应却很平淡。无论能干的IBM营销人员怎样努力,I型复印机的市场份额也很难提高。事实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IBM将其大部分商用复印机业务转给柯达等公司之前,其市场份额也只是施乐的零头。
同样的商业模式,让施乐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复印机市场的霸主,却不能帮助强大的IBM取得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这种商业模式运用的场合和时机不同、面对的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
在914型复印机刚上市时,其对手是旧式复印机,这些复印机的性能和914相比有很大劣势,销售价格也相对较高。面对这样的对手,914的租赁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只需支付很少的租用费,就可以尝试新产品。由于并不需要购买机器,因此,他们在尝试新产品的时候并不会面临任何风险成本。而一旦客户试用了914型复印机,明显的性能差异就足以说服他们选择眼前的新产品。加之加上之前的复印机市场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品牌,因此,914的名声很容易建立。这就是施乐最初能够成功的原因。
当IBM的I型复印机进入时,其竞争者已经是雄霸市场的914型复印机。虽然I型复印机在性能上比914有不少优势,但它们的核心技术都是“静电复印法”,两者的差距并没有914和旧式复印机那么明显。由于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施乐的服务,对于他们来说,转换新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