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数学整合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谢谢!
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学科综合教育
语文与数学
万绿丛中一点红
语文是数学的基础; 数学乃科技之父。
语文、数学是一对天造地设的连体双婴,整天形影 不离,难舍难分;
数学离不开语文,数学能为语文点睛。 语文是万山绿叶,数学是点缀语文的朵朵红花。
诗歌中的数字欣赏
作家秦牧说:
“诗歌中适当引用数字,有时的确情趣横溢,诗意盎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风雪天偶遇一 群读书人,触景生情,随口吟道: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 年”
400年才对出下联的对联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里。 十里远,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
与各位同学共勉
中国教育坑深, 我们一起驰骋。 应试教育立马, 素质教育领头。
回文数与回文诗
苏轼《赏花》
“赏花归去马如飞酒力微醒时已暮”
分解开来就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对联中的数学欣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自盘古开天地以来, 中华大地涌现出无数的绝妙佳对。
不要认为“对联”一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
不要以为数字很枯燥,更不要以为“对联”与数学无关。
枯燥的数字经人之手,嵌入对联之中,往往会产生意想 不到的效果,请欣赏。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度春秋。
乾隆与纪晓岚的绝对。 这副对联由乾隆皇帝出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
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
上联的算式: 2×60+3×7=141
下联的算式: 2×70+1=141
回文数与回文诗
清朝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春夏秋冬》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写春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回文数与回文诗
清朝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春夏秋冬》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写夏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工会主席的绝妙贺联。
四川一所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成夫妇,在元旦结 婚之日,工会主席巧赠一副贺联。
此联的赠与对象是数学教师,而对联的内容则描述的是 数学对象。
上联遥指代数,下联明示几何,பைடு நூலகம்仗工整。
400年才对出下联的对联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县的状元罗洪光与几位饱学之士同游九江。顺流而下, 江风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这时,邻船一名船夫慕名来到罗洪光的船上,说 有一个上联,请大人续对。罗洪光根本没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 出什么妙联?上联无趣,我对之也无味。待船夫写出上联,罗洪光却傻了眼,迟 迟无法下笔,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
那船夫的上联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叶风篷,下九江,还有十 里”
这上联不仅说出了实事,而且把从一到十的这十个数目字按顺序嵌进去,成了 “绝对”。从那以后,400年没人能对出来.直到1959年夏,一个偶然事件的启 发,才被一个叫李戎翎的人对上。
原来,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名 贵木材,只两天便运到了。据说,1943年也有人找这种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 年功夫,这一对比,使李戎翎想到那个“绝对”,于是他续出了下联:
回文诗: 文学中正着念,反着念都有意义的文字叫做“回文”,
回文诗是一种按一定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 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能上下颠倒读, 能顺读倒读。回文诗与回文数相映成趣。
回文数与回文诗
清朝女诗人吴绛雪的回文诗《春夏秋冬》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上面各行字句,分别包含了一首七言绝句。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年代:唐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咏.” 其实,闲暇之余,仿写一些诗句,也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地震
作者:梁林 时间:08年5月22日
千村鸟飞绝,万镇人踪灭。 孤屋白发翁,独悼亲人别。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年代:唐朝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仿写: 一遍二遍三四遍,五六七八九十遍。 千遍万遍无数遍,熟能生巧不虚言。
回文数与回文诗
回文数: 如果一个数,从左右来读都一样,就称它为“回文数”。
如1111,1991,12321等。数学中有名的“回数猜想”之 谜,至今无人解决。你任取一个数,再把这个数倒过来, 并将这两个数相加;然后把这个和数再倒过来,与原来 的和数相加,重复这个过程,一定能获得一个回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