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外台秘要》序

合集下载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概述
2.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作者及其背景
3.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主要内容
4.备急千金要方序的译文及解析
5.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价值和意义
正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之一,其作者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

孙思邈是古代医学界的杰出代表,他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备急千金要方序是孙思邈积多年临床经验编撰而成,旨在为医学从业者和广大病患提供一本简洁明了、切实可行的医学指南。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原文概述如下:“夫医者,意在救死扶伤,起疴瘳疾,为民除害,故曰:‘医者,民之大命也。

’方术虽繁,要在简易;药物虽多,贵在精熟。

是编也,以备急为名,千金为重,要方为实,故曰:‘备急千金要方。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医者仁心,以及对医学的高度敬重。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多个领域,对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同时,书中还收录了许多有效的医方,为后世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译文及解析如下:医生的职责在于救死扶伤,治疗各种疾病,为人民解除病痛。

虽然医学理论和方法繁多,但关键在于掌握
简单易行的原则,精通常用的药物。

这本书名为“备急千金要方”,意味着在紧急情况下,它的价值如同千金。

书中收录了许多重要的医方,是医学界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序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学的丰富经验,还为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外台秘要》序译文

《外台秘要》序译文

《外台秘要》序译文《外台秘要》译文教程讲义《外台秘要》序译文【语译】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真是广大啊~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

我大唐国家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

圣人的恩德,又用什么能超过它呢,因此,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这又是从古以来很久远的事了。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

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

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

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语译】我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

我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

由此可以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都要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

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

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

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

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十、《外台秘要》序

十、《外台秘要》序

七、课外阅读 1、标点
余沐休林下(指民間 ),習程公敬通。公之里, 先有玠公者成進士,於轩岐之術靡不精。公尤 博學,補諸生,以馀閑從事於養生家言,遂抉 (选择)其奥。得禁方,参伍(错综比较)而 用之,活人甚衆,業擅一時。四方造廬(到其 家)而請者,车填咽門。公以次按行,东之 (到……去)西怨,南之北怨。病者望之如望 岁焉。间(偶而)与余論方技,言人秉陰陽, 既薄蝕(侵蝕)於寒暑風霾,又侵奪於饑
四、词语活用 1、泪周之王。
1、王,名→动,成就王业。
2、亦所以极元气之和。 2、极,使动,使……达到极点。
3、便繁台阁二十余载。 3、便繁,形→动,多次供职。
4、吾甚非之。 4、非,形→意动,认为…不对。
5、贤者曷为条玉版。 5、条,名→动,分条刻写。
6、窃为吾子羞之。 6、羞,意动,认为……羞耻。
洎(jì) :《说文》“灌釜也。从水自 聲。 其冀切 ”
往锅里添水
到,等到
本义
引申义
[毒药]药物。 [稽考]考核。 [制其食]制定医生的俸禄等级。食:俸禄。
聚毒藥以供其事焉,歲終稽考而制其食, 十全爲上,失四下之。
[十全为上]谓治十个病人都痊愈,无失误 的,算做上等。全:通“痊”。 [失四下之]谓治十个病人,有四个失误算 做下等。
5、痾——疴
三、词语解释
1、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於醫道。 王:成就王业。格:探究。
2、我國家率由茲典,動取厥中。 率由:遵循。动:常常。
3、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此乎? 加:超过。
4、然而載祀綿遠,簡編虧替。 亏替:残缺不全。
5、永言筆削,未暇尸之。 尸:主持。
6、遭逢有道,遂躡亨衢。 亨衢:四通八达的大道。此喻官运亨通。
飽嗜欲,復戕伐(傷害)於喜怒女謁。身非木 石,何得不病?巨室力易於致醫,若甕牖繩樞

外台秘要方序

外台秘要方序

外台秘要方序◎王焘焘,之孙。

开元朝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给事中,历户部员外郎。

◇外台秘要方序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以救性命之昏札,俾厥土宇,用能康宁,广矣哉!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於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

岁终稽考,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

我国家率由兹典,动取厥中,置医学,颁良方,亦所以极元气之和也。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此乎?故三代常道,百王不易,其所从来者远矣。

自雷、岐、仓、缓之作,彭、扁、华、张之起,迨兹厥後,仁贤间出。

岁且数千,方逾万卷,专车之不受,广厦之不容。

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忘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余幼多疾病,长好医术,遭逢有道,遂蹑亨衢。

七登南宫,两拜东掖,出入台阁,二十馀载。

久知宏文馆图籍方书等,繇是睹奥升堂,皆探其秘要。

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量移大宁郡。

提携江上,冒犯蒸暑,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婴痢,十有六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

赖有经方,仅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难称述。

遂发愤刊削,庶几一隅。

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选者向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其指归。

近代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等十数家,皆有编录,并行於代。

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何者?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采精英,铨其要妙。

俾夜作昼,经之营之,捐众贤之砂砾,掇群材之翠羽。

皆出入再三,伏念旬岁,上自炎昊,迄於圣唐,括囊遗阙,稽考隐秘,不愧尽心焉。

客有见余此方曰:「嘻!博哉!学乃至於此耶!」余答之曰:「吾所好者寿也,岂进於学哉?至於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尝闻之矣。

投药治疾,庶几有瘳乎?」又谓余曰:「禀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吾甚非之,请论其目:「夫喜怒不节,饥饱失常,嗜欲攻中,寒温伤外,如此之患,岂由天乎?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近兼远,何谈之容易哉?则圣人不合启金,贤者曷为条玉版?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

[孙思邈千金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孙思邈千金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

[孙思邈千金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篇一: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序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盖闻医经经方,性命所系,固己为至巨至急,择於医经经方之书,拨其精且善者,椠版以被之宇内,贻诸後世,其为深仁广泽更何如哉,我烈祖好生之德,根之天性,既图治於圣经,而尤深拳拳乎疾医一职,是以庆元以还,乃遍罗医籍,充诸书府,尔来。

世嘨作求迨享保中,屡刊布方书以贻後世,天下沐其深仁广泽,盖不唯如膏雨,宽政初载,乃一新医学,比年以来,百度,散法治筛,,卒病贼邪,须汤以荡涤,长病痼疾,须散以渐渍,此古人用汤液煮散之意也,後世医工惟务力省,一切为散,遂忘汤法,传用既久,不知其非,一旦用汤,妄生疑讶,殊不知前世用汤,药剂虽大而日饮不过三数服,而且方用专一,今人治病,剂科虽薄而数药竞进,每药数服,以古较今,岂不今反多乎,又昔人长将药者,多作煮散法,盖取其积日之功,故每用一方寸匕为一服,多不过三方寸匕,然而须以帛,煮时微微振动,是古人之意岂须欲多服药哉,又服丸之法,大率如梧子者二十丸,多不过三十四十丸,及服散者,少则刀圭钱五匕,多则方寸而己,岂服汤特多,煮散丸散则少乎,是知世人既不知斤两升合之制,又不知汤液煮散之法,今从旧例,率定以药二十古两水一小斗煮,取今一升五合,去滓,分三服,自馀利汤欲少水而多取数,补汤欲多少而少取数,各依方下别法。

凡古经方用药,所有熬练节度,皆脚注之,今方则不然,撮合诸家之法而为合和一篇,更不於方下各注,各注则徒烦而不备,集出则详审而不烦,凡合和者於第一卷检之,常用乌头,止言炮裂,此物大毒,难循旧制,当依治历节防己汤云,凡用乌头,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特宜慎之,又桂本畏火,所不可近,若妇人妊娠,又虑动胎,当依恶阻篇茯苓丸方云,妊娠忌桂,故熬而用之,又方中用大黄者,当依治痈疽地黄丸方云,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暴乾用之。

凡诸方用药,多出神农本经,但古今不同,详略或异,施於达者,不假缕陈,与众共之,事须诠诏,古文从简,则茱萸浑於山吴,门冬隐於天麦,椒不判於秦蜀,荆罔分於牡蔓,今则检从本草,各以一二而详之,又近世用药,相承其谬,若不辨正,为损滋多,求真朱者,罕知朱砂之为末,多以水银朱充用,择通草者,鲜知木通之别号,皆以通脱木为名,以杜蘅而当细辛,用黄而得苜蓿,白蒺藜,蒺藜之伪以刺者为良,青木香,木香之佳,以土者为恶,桂心盖取其枝中之肉,狗脊何尚乎金色之毛,山栀子栀子本为一物,诃黎勒,诃子元无二条,摈榔,大腹古昔用之无别,枳实。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序原文及译文
《备急千金要方》是一本中医药经典著作,作者是明代医学家李时中。

以下是《备急千金要方序》的原文及其译文:原文:备急者,以俟病急而后救之,状其意,名其方,所以事千金,机藏之宝,遭病之人,事之艰难也。

必须理法得其要,方能及时行事。

失之一珠,不可复得。

对身残害,他日亦所不容,沉湎幽雅,终身无益。

中医治疗,不独病症,审治之法,方知其治标有效。

不可徒凭心造,所服之药,效率不一,人臣之行,小人可诱。

故先问病,寻得其意,明了其情,再称其药,万无一失。

亲属对朋友,文人诗客,更是方中之宝。

译文:备急,意为在等待病情紧急时才施救,这是个描述其诉求、明确其医方的行为。

它价值千金,藏医药之珍,为病患者所需者,是一项艰难的任务。

必须理解并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及时施行。

一旦失之一珠,将不可再得。

对身体的伤害,将来也将不容忍,陷入虚幻的境地,对终身没有益处。

中医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疾病症状,审视治疗方法方能明白治疗的目标是否有效。

不能凭空臆造,所服药物效果不一,奸佞之徒也可能产生影响。

因此,首先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的意愿,明晰情况,然后选择合适的药物,百分之百不会失误。

对亲属朋友和文人诗客来说,更是医药方术中的宝贵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序》阐述了医者应该在等待病情紧急时才
施行救治,以确保用药流程的顺利和效果的最大化。

该原文与译文旨在说明孙思邈对中医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医疗方法。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摘要:I.引言- 介绍《外台秘要》序的原文及翻译II.《外台秘要》序原文- 原文内容概述- 原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III.《外台秘要》序翻译- 翻译内容概述- 翻译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IV.结论- 总结《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的意义和价值正文:I.引言《外台秘要》是一部古代中医经典著作,作者为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

该书共分为二十卷,收录了大量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医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外台秘要》序的原文及翻译,以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II.《外台秘要》序原文《外台秘要》序原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作者王焘的医学成就和写作背景;第二部分阐述了《外台秘要》的编写目的和意义;第三部分则是对医学同道和读者的鼓励和期望。

以下是原文的概述:唐代医学家王焘,字德载,河南人。

他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习医学,精通经典,擅长临床。

他曾担任太医丞、太医监等职务,为皇室和朝臣治病。

他广泛搜集、整理和总结了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历时多年,终于完成了《外台秘要》这部巨著。

《外台秘要》的编写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医学同道提供一部全面、系统、实用的医学著作。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脉诊、方剂、针灸、推拿、养生等。

它既是一部医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提高医学同道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序的第三部分,作者对医学同道和读者表达了鼓励和期望。

他希望医学同道能够发扬光大古代医学的传统,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作者也希望读者能够珍惜这部医学经典,用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III.《外台秘要》序翻译《外台秘要》序的翻译,旨在将原文的意义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以下是翻译的概述:唐代医学家王焘,字德载,河南人。

他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习医学,精通经典,擅长临床。

他曾担任太医丞、太医监等职务,为皇室和朝臣治病。

《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外台秘要》序

《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外台秘要》序

【原文】
• 请论其目:“夫喜怒不节,肌饱失常, 嗜欲攻中,寒温伤外,如此之患,岂由 天乎?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 近兼远,何谈之容易哉?则圣人不合启金 滕,贤者曷为条玉版?斯言之玷,窃为吾 子羞之。客曰:唯唯。
一、字词
一、字词
一、字词
一、字词
【译文】
• 我愿意论述其细节:“喜怒不节,饮 食失常,嗜好欲望攻其内,寒凉温热伤其 表,这样的病患,难道是由于天造成的吗? 身为人臣,为人子,从治家到治国,由近 及远,哪能容许轻易改变呢?如果周成王 不应该打开金属缄封的匣子,那么周公为 什么在玉版上分条刻写祝文?所谓定分之 类看法的过失,我私下为您感到羞愧。
【 著作】
•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 《摄生真录》 《枕中素书》
【内容简介】
• 本文简述了医学的发展概况,表明了 作者对医学矢志不渝的精神,并概述了 撰著《千金要方》的原因、方法和目的。 首段论述了远古至隋唐时期医学的产生、 发展和衰微的过程。次段表明作者刻苦 习医的原因,以及撰著《千金要方》的 良好意愿。
【原文】
• 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量移大宁郡,提携江上, 冒犯蒸暑,自南徂北阳,既僻且陋,染瘴婴疴, 十有六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赖有经方,仅 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难称述,遂发愤刊削,庶 几一隅。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 卷,皆研其总领,覈其指归。近代释僧深、崔尚 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等 十数家,皆有编录,并行於代。
一、字词
一、字词
一、字词
一、字词
【今译】
【原文】
• 客有见余此方曰:“嘻,博哉!学乃至於 此邪!”余答之曰:“吾所好者,寿也,岂进 於学哉!至於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闻 之矣。投药治疾,庶几有瘳乎!”又谓余曰: “禀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吾 甚非之。

8.《外台秘要》序

8.《外台秘要》序
《外台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
王焘
作者、著作简介
王焘(约公元670—755年),郿(今陕 西郿县)人,唐代医家。幼年多疾,长 好医学。曾供职于尚书、门下两省二十 余年,得以博览弘文馆图籍方书,撰成 《外台秘要》一书。 该书凡四十卷,辑录唐以前医家对各科 疾病的理论和方药。唐以前散失的方书, 皆赖此书存其梗概,得以流传。该书是 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是研究唐以前 医学的重要文献。
《外台秘要》书名释义
孙兆序曰:夫外台者,刺史之任也; 秘要者,枢要之谓也。 高文铸注:“刺史”与“禁省”对 言。禁省又作台省,指宫禁台阁之 中,即朝廷中央机关,而刺史为天 子派出之地方官吏,故称“外台”。
注释
[拜] 授官。 [论甘忌苦] 选择甘顾虑苦,即选择此而 顾虑彼。论:通“抡”,选择。 向: 朝北的窗户 →朝向→趋向→接近 ↘已经过的, 从前,刚才
[岂] 语气副词,或许。[进] 超过。 [则圣人……玉版] 意为应该对先贤留下 的医书进行整理编辑。 [守疾] 守护病人。 [而不能一愈之也] 却一点儿不能使病人 治愈。一:少。愈:使动用法,使…… 治愈。 [敢] 谦词,犹冒昧。
内容提要总结
全文四个自然段,各成一部分。 第一部分:赞扬古代医家创立和发展医 学事业的功绩。 第二部分:简介自己“久知弘文馆图籍 方书”的经历,说明编著《外台秘要》 的原因和经历。 第三部分:用主客问难的形式,批驳轻 视医药而信奉天命的观点。

《千金要方》序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中医

《千金要方》序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中医

《千金要方》序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中医《千金要方》序◎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盖闻医经经方,性命所系,固已为至巨至急,择于医经经方之书,拔其精且善者,椠版以被之宇内,贻诸后世,其为深仁广泽,更何如哉!我列祖好生之德,根之天性,既图治于圣经,而尤深拳拳乎疾医一职,是以庆元暇以还,乃遍搜罗医籍,充诸书府。

尔来世德作求,迨享保中,屡刊布方书以贻后世,天下沐其深仁广泽,盖不唯如膏雨也。

宽政初载,乃一新医学,比年以来,百度毕张,凡其所以教养劝勉之具,靡不至焉。

但刊印医书费,皆出医官私赀,无有官刻也。

臣等滥竿医僚,大惧经方至急,而不能择其书之精且善者,广布诸天下后世,无以称我大府列代好生至意也。

尝窃考之,晋唐以降,医籍浩繁,其存而传于今者,亦复何限?求其可以扶翊长沙,绳尺百世者,盖莫若孙思邈《千金方》者焉。

是书皇国向传唐代真本,惜仅存第一卷,其余寂无闻焉。

若今世所传,系明人传刻道藏本,率意删改,疑误宏多,强分卷帙,极失本真。

世亦往往传原版文字颇正,稍如可观,而仍不免时有疑误,则均未为精善也。

独米泽太守上杉氏所藏宋椠一部,较诸原版,笔画端楷,更为清朗,捡其缺讳,其为北宋刊本不疑。

间有乾淳间补刻,亦唯寥寥数纸,则仍是为林亿等校正之旧,厘然可覆按也。

盖是本元明以后,久既属绝响。

是以康熙中张璐撰《千金方衍义》,称照宋刻本,校其文字,却同明代坊刻。

乾隆《四库全书总目》亦特载道藏本,则知其既佚也。

是本每卷有金泽文库印记,实系北条显时旧藏原本,距今五百余年,而此一部岿然独存,真为天壤间绝无仅有之秘籍矣。

臣等窃以为孙氏书之传于今者,未有若是本精且善者,而及今不传,恐日后遂归晦昧湮灭,不可复问,宁不大旷厥职,上负大府列代好生至意乎!将同人共商,各捐私赀以付梓也。

曾闻之朝,而不图朝旨,为发帑金俾刊之医学。

臣等逢此盛举,尤属旷典,亟倩好手影写,选子弟才俊者,雠对点勘,靡日或辍,于是仅半岁,剞劂告竣。

其第四卷只存二页,今从原版补完。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着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着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亦称《千金要方》、《千金方》,方书,30卷,孙思邈撰于永徽三年(652)。

总计232门,载方5300首。

卷二十七为“养性”,该卷第八为房中补益。

作者认为,通过房中术、房事宜忌等方法,可以长生久视,却病延年,对后世性医学影响甚大。

卷性序第一扁鹊云:黄帝说昼夜漏下水百刻,凡一刻人百三十五息,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万三千五百息。

人之居世,数息之间,信哉?呜呼!昔人叹逝何可不为善以自补邪?吾常思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十日十夜百二十时,百日百夜一千二百时,千日千夜一万二千时,万日万夜一千二万时,此为三十年。

若长寿者九十年,只得三十六万时。

百年之内,斯须之间,数时之活,朝菌蟪蛄不足为喻焉。

可不自摄养而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而厌。

故养性者,知其如此,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所以没身不殆也。

余慨时俗之多僻,皆放逸以殒之。

聊因暇日,粗述养性篇,用奖人伦之道,好事君子与我同志焉。

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许,此养性之大经也。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

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故夫子曰: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此则道德之祜也,岂假服饵而祈遐年哉!圣人所以药饵者,以救过行之人也。

故愚者抱病历年而不修一行,缠疴没齿,终无悔心,此其所以歧和长逝,彭跗永归,良有以也。

嵇康曰: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

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四诵重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

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跻,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然或有服膺仁义,无甚泰之累者,抑亦其亚欤。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至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代异邪,将人失之也?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则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常节,起居有常度,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12)唐代医学巨著《千金方》和《外台秘要》

(12)唐代医学巨著《千金方》和《外台秘要》

(12)唐代医学巨著《千金方》和《外台秘要》西元七世纪的唐代,有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及医药著作相继问世。

其中最有代表性,对後世影响最大的医学书籍,当首推孙思邈的《千金方》及王焘的《外台秘要》。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是唐代杰出的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土原])人,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西元五八一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西元六八二年),年一零二岁。

这位具有八十余年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家,从小就勤学苦读,博览群书。

七岁便能日诵千言,二十岁时已精通诸子百家的学说了。

自从他踏进了医学宝库的大门以後,便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医学事业。

他敢于实验,勇于探索,并善于向民众学习,在行医的同时,孙思邈还对唐以前的酒学资料进汇编、研究,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心得体会,先後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各三十卷(统称《千金方》),可以说是集唐以前我国医学的大成。

孙思邈认为,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品质。

他在《千金方》的自序中明确指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这里他以人命重于千金为比喻,也是他为何要把“千金”两字作为自己书名的真正含义,他还在书中强调了对病家一定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看病时必须集中精力,不得与“病人多语调笑,切忌大声喧嚷,绝不可道说是非,炫耀声名,诋毁他医”。

对于病家,不论是贵贱贫富,还是知亲好友,都要一视同仁地诊治。

在重危病人的治疗中,绝不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声誉而产生患得患失,要把病人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

在出诊的时候,要做到不畏艰难崎岖,不管白天黑夜、严寒酷暑,不顾饥渴疲劳、一心一意地救治病人。

同时,他还强调要精勤不倦地学习,这样才能博采医学源流,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医生。

总之,孙思邈把医学看作为一项极为崇高的工作。

唐高宗永徽三年(西元六五二年),孙思邈写成了《备急千金要方》一书,此书共计三十卷,有二三零门,合方论五三零零首。

三十年後,他又著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对《备急千金要》方的补充。

《备急千金要方》_序例第一_中医世家

《备急千金要方》_序例第一_中医世家

《备急千金要方》_序例第一_中医世家展开全文序例第一(论三首方二首择乳母法)论曰∶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

故《易》称积小以成大。

《诗》有厥初生民,《传》曰声子生隐公,此之一义,即是从微至着,自少及长,人情共见,不待经史,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

然小儿气势微弱,医士欲留心救疗,立功瘥难,今之学人,多不存意,良由婴儿在于襁褓之内,乳气腥臊,医者操行英雄,讵肯瞻视,静言思之,可为太息者矣。

《短剧方》云∶凡人年六岁以上为小,十六岁以上为少,(《巢源》、《外台》作十八以上为少),三十以上为壮(《巢源》、《外台》作二十以上为壮),五十以上为老。

其六岁以下,经所不载,所以乳下婴儿有病难治者皆为无所承据也。

中古有巫妨(《巢源》作巫方)者,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相传授,始有小儿方。

逮于晋宋,江左推诸苏家,传习有验,流于人间。

齐有徐王者,也有《小儿方》三卷,故今之学人,颇得传授。

然徐氏位望隆重,何暇留心于少小,详其方意,不甚深细,少有可采,未为至秘。

今博采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以为此篇,凡百居家,皆宜达兹又曰∶小儿病与大人不殊,惟用药有多少为异。

其惊痫客忤解颅不行等八九篇合为此卷,下痢等余方并散在诸篇,可披而得之。

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

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一作百五十日。

)百八十日尻骨成,能独坐。

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

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

三百六十日膝骨成,能行。

此其定法,若不能根据期,必有不平之处。

凡儿生三十二日一变。

六十四日再变,变且蒸。

九十六日三变。

一百二十八日四变,变且蒸。

一百六十日五变。

一百九十二日六变,变且蒸。

二百二十四日七变。

二百五十六日八变,变且蒸。

二百八十八日九变。

三百二十日十变,变且蒸。

积三百二十日小蒸毕后,六十四日大蒸,蒸后六十四日复大蒸,蒸后一百二十八日复大蒸。

凡小儿自生三十二日一变,再变为一蒸,凡十变而五小蒸,又三大蒸,积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毕,乃成人。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孙思邈《备急千⾦要⽅》《备急千⾦要⽅》唐·孙思邈孫真⼈備急千⾦要⽅序 昔神農遍嘗百藥,以辨五苦六⾟之味,逮伊尹⽽湯液之劑備;⿈帝欲創九針,以治三陰三陽之疾,得岐伯⽽砭艾之法精。

雖⼤聖⼈有意於拯民之瘓,必待賢明博通之⾂,或為之先,或為之後,然後聖⼈之所為,得⾏於永久也。

醫家之務,經是⼆聖⼆賢⽽能事畢矣。

後之留意於⽅術者,苟知藥⽽不知灸,未⾜以盡治療之體;知灸⽽不知針,未⾜以極表裹之變。

如能兼是聖賢之蘊者,其名醫之良乎。

有唐真⼈孫思邈者,乃其⼈也,以上智之材,抱康時之志,當太宗治平之際,思所以佐乃后庇民之事,以謂上醫之道,真聖⼈之政,⽽王官之⼀守也。

⽽乃祖述農⿈之旨,發明岐摯之學,經攘扁鵲之《難》,⽅採倉公之《禁》,仲景《⿈素》,元化《綠恢》,葛仙翕之《必效》,胡居⼠之《經驗》,張苗之《藥對》,叔和之《脈法》,皇甫謐之《三部》,陶隱居之《百⼀》,⾃餘郭⽟、范汪、僧垣、阮炳,上極⽂字之初,下訖有隋之世,或經或⽅,無不採摭。

集諸家之所秘要,去眾說之所未⾄,成書⼀部,總三⼗卷,⽬錄⼀通。

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治之宜,始婦⼈⽽次嬰孺,先腳氣⽽後中⾵,傷寒、癱疽、消渴、⽔腫,七竅之病,五⽯之毒,備急之⽅,養性之術,總篇⼆百三⼗⼆⾨,合⽅論五千三百⾸,莫不⼗全可驗,四種兼包。

厚德過於千⾦,遺法傳於百代,使⼆聖⼆賢之美不墜於地,⽽世之⼈得以階近⽽⾄遠,上識於三皇之奧者,孫真⼈善述之功也。

然以俗尚險怪,我道純正,不述剖腹易⼼之異;世務徑省,我書浩博,不可道聽途說⽽知。

是以學寡其⼈,寢以紛靡,賢不繼世,簡編斷缺,不知者以異端⾒黜,好之者以闕疑輟功。

恭惟我朝以好⽣為德,以廣愛為仁,乃詔儒⾂,正是墜學。

⾂等術謝多通,職專典校,於是請內府之秘書,探道藏之別錄,公私眾本,搜訪幾遍,得以正其訛謬,補其遺佚,⽂之重復者削之,事之不倫者緝之,編次類聚,期⽉功⾄。

綱領雖有所⽴,⽂義猶或疑阻,是⽤端本以正末,如《素問》、《九墟》、《靈樞》、《甲⼄》、《太素》、《巢源》、諸家本草、前古脈書、《⾦匱⽟函》、《肘後備急》、謝⼠秦《刪繁⽅》、劉涓⼦《⿁遺論》之類,事關所出,無不研核;尚有所闕,⽽⼜溯流以討源,如《五鑒經》、《千⾦翼》、《崔⽒纂要》、《延年秘錄》、《正元廣利》、《外臺秘要》、《兵部⼿集》、《夢得傳信》之類,凡所振別,無不考理。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外台秘要》的来源与作者
1.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2.《外台秘要》的成书背景
二、《外台秘要》的内容与价值
1.广泛的采纳众家之长
2.深入探讨医学奥秘
3.全面论述阴阳五行、天道人事
三、后世对《外台秘要》的评价与影响
1.学者对张仲景的敬仰
2.《外台秘要》的深奥难懂之处
3.对后世医学的启示与贡献
四、作者对《外台秘要》的诠释与整理
1.重新分卷与命名
2.解释含义,使后世学者有所遵循
3.探求生命的奥秘,消除疾病的痛苦
正文:
《外台秘要》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经典,它的作者是汉长沙王太傅张仲景。

张仲景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成就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各家学说,并依据《素问》、《九卷》及《八十一难》等经典,撰写了《伤寒杂病
论》共十六卷。

《外台秘要》的内容丰富,价值极高。

它广泛采纳众家之长,深入探讨医学的奥秘,全面论述了阴阳五行、天道人事等。

这部书自汉朝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学者们都敬仰张仲景这位医学宗师,尊崇他的医学理论。

然而,大家都觉得这部书深奥难懂,难以一窥全貌,或者在传抄过程中出现讹误,校对时出现差错。

尽管如此,《外台秘要》对后世医学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备急千金要方》序

《备急千金要方》序

《备急千金要方》序备急千金要方序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

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

滋味既兴,疴瘵萌起。

大圣神农氏愍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

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依而畅焉。

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

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泰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

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

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绐,遂令朝野士庶咸恥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枸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

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

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

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

至于弱冠,颇觉有悟。

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

吾见诸方部秩浩博,忽遇仓卒,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

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

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

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

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

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

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

《外台秘要》序注释

《外台秘要》序注释

《外台秘要》序注释①农皇:指神农氏。

②九候:指三部九候。

说见《素问·三部九候论》。

参见《伤寒论序》:“九候曾无髣髴”句注。

③正:考证;考定。

变沴(lì利):变乱。

沴,气乱。

④昬札:夭折早死。

昬,“昏”的异体字。

出生后未起名而死。

札,遭疫病而早死。

《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孔颖达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谓未三月而死也。

”又,《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

”杜预注:“短折为夭,大死为札。

”⑤俾厥土宇:使其领土上的人民。

土宇,领土。

⑥用:由此;因此。

⑦洎(jì记):等到。

王(wàng旺):成就王业。

用作动词。

⑧冢卿:即“冢宰”。

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

《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⑨格:探究。

⑩毒药:泛指药物。

“掌其政令”至“失四下之”数句,语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11稽:考核。

食:俸禄。

12十全:十个病人就诊都能治愈。

全,通“痊”。

病愈。

13失:失误。

指误治。

14率由:遵循。

典:法则。

15动取厥中:常常从中取法。

动,常常。

厥中:其中。

16“极元气”句:使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

极,使动用法。

17加:超过。

18三代:夏、商、周。

道:法则。

19易:改变。

20雷岐仓缓:雷公、岐伯、仓公、医缓。

作:兴起。

与下文“起”同义对举。

21彭扁华张:巫彭、扁鹊、华佗、张仲景。

巫彭,古代传说中的神医名。

《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22迨兹厥后:从此以后。

23间出:交替出现。

24且:将近。

25方逾:将超过。

方,将。

26“专车”句:满满一车装不下。

受,容纳。

与下文“容”同义对举。

27广厦:大屋。

外台秘要序

外台秘要序

扁鹊
仓公
雷公 华佗 张仲景
载祀:指年代。 表示年代的词:岁、年、载、祀、 稔、春秋。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 周曰年,唐虞曰载。”

尸:《说文解字》“陈 也”,按段玉裁注“祭祀 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 者因主之,二义实相因而 生也。”因此“尸”应训 “主”。 《诗经》“谁其尸之?有 齐季女。” 后常借“尸”为“屍”
而僨於庸人者。公妙於上池。而推重司 馬之書。因知秘要蓋方略之善者也。推 端見委。證治較然。卓越群識。與素問 靈樞合轍。推公之志。欲使人人得以盡 年。其仁心爲質乎。雖然。神而明之存 乎其人。有不拘於秘要也者。斯善讀秘 要者也。(《外台秘要》明吳士奇序)
抉:选择。参伍:综合比较。造庐:到家。 之:到。间:偶尔。薄蚀:侵蚀。戕伐:伤害。 犹:象。偾:败。推端见委:寻根究底。 较然:明显的样子。
碎石,喻无用 之物。
捐众贤之砂砾, 掇群才之翠羽
《说文》“拾取也。 从手叕聲。都括 切 ” 文中选 取。 翠色的鸟羽,喻 精华。
重点内容
字:繇由、覩睹、痾疴、覈核、玅妙。 词:蹑、亨衢、便繁、知、睹奥升堂、 徂、契阔、仅、一隅、向、商较、 味、钤、捐、砂砾、掇、伏念。 句:余幼多疾病,长好医术,遭逢有道, 遂蹑亨衢。七登南宫,两拜东掖, 便繁台阁二十余载,久知弘文馆图
水不利
本义

气乱
引申义
洎: 《说文》“灌釜也。从水自 聲。 其冀切 ”
灌釜
本义
以水倒 釜中

等到
引申义
“掌其政令”等句:语见《周礼天 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 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疕 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岁终 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 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 次之,十失四为下。” 十全:十个病人全部治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字词
• • • • • 24.向:接近。 25.总领:主旨。 26.覈:“核”的异体字。查考。 27.指归:旨意。 28.释僧深:即深师。僧名,南北朝宋齐 间人,善医。
一、字词
• 29.崔尚书:指崔知悌。唐高宗 时任中书侍郎、户部尚书,著有 《纂要方》、《骨蒸病灸方》等, 均佚。 • 30.孙处上:指孙思邈。因其多 次不受隋唐王朝的任命,故称孙 处士。 张文仲:唐代武后时御 医,著有《随身备急方》等。
【原文】
• 余幼多疾病,长好医术,遭逢有道,遂 蹑亨衢。七登南宫,两拜束掖,便繁台阁二 十余载,久知弘文馆图籍方书等。繇是覩奥 升堂,皆探其秘要。
一、字词
• 1.有道:指政治清明。 • 2.蹑:登;迈入。 • 3.亨衢:四通八达的大道。亨,通。衢,大 道。此喻仕途。 • 4.七登南宫:七次在尚书省供职。 • 南宫,尚书省的别称。南宫本为南方星宿的 宫,指朱鸟星座。汉代用以比拟尚书省,后 沿用之。尚书省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
• 7.用:由此,因此。
【译文】
• 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时,品尝百药, 确立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以考定阴阳 的变乱,用来救治生命的夭折,使其领 土上的人民由此能健康安宁,功德广大 啊!
【原文】
• 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於医道,掌其政 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岁终稽考而制其 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
• 8.洎(ji):及;到。
一、字词
• • • • • • 21.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22.常道:常规。确定的法则。 23.百王:指历代帝王。 24.易:改变。 25.雷岐仓缓:雷公、岐伯、仓公、医缓。 26作:兴起。
一、字词
• • • • • • 彭扁华张:巫彭、扁鹊、华佗、张仲景。 迨兹厥后:从此以后。 间出:交替出现。 且:将近。 方:方书。 逾:超过。
【原文】
•客有见余此方曰:“嘻,博哉!学乃至 於此邪!”余答之曰:“吾所好者,寿也,岂 进於学哉!至於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 闻之矣。投药治疾,庶几有瘳乎!”又谓余曰: “禀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吾 甚非之。
一、字词
• 1.嘻:叹词,表赞叹。 • 2.乃:竟。 3.寿:健康长寿。 • 4.“岂进”句:或许比学问更进一步吧。
【原文】
• 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 以正阴阳之变沴 ,以救性命之昬札,俾厥土 宇用能康宁,广矣哉!
• 1.农皇:指神农氏。 • 2.九候:三部九候。古代的脉诊方法。 • 3.正:考证;考定。
一、字词
• 4.变沴(li):变乱。沴:气乱。 • 5.昬札:夭折。昬,“昏”的异体字。 昬,出生后未起名而死。札,遭疫病而死。 • 6.俾厥土宇:使其领土上的人民。俾,使。 厥,其。土宇,领土,此指领土上的人民。
[说明]
• 《外台秘要》辑录唐以前医家对各 科疾病的理论和方药,共分一千一百零 四门,载方六千馀首,皆先论后方,详 注出处。唐以前所散失的方书,多赖此 书存其梗概,得以流传,是唐代继《千 金要方》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
[说明]

序文首先赞扬古代医家创立和发展医学 事业的功绩,然后简介自己“久知弘文馆图 籍方书”的经历,说明编著《外台秘要》的 原因和经过,并用主客问难的形式,批驳轻 视医药而信奉天命的观点,最后强调“精究 病源,深探方论”的重要性,阐明编写本书 的取舍原则和目的。
【译文】
• 我们国家遵循这一准则,常常从中 取法,设置医学,颁布良方,用来使人 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圣人的功德, 又有什么能超过于此呢?
【原文】
• 故三代常道,百王不易,又所从来者远矣。 自雷、岐、仓、缓之作,彭、扁、华、张 之起,迨兹厥後,仁贤间出,岁且数千, 方逾万巷,专车之不受,广厦之不容。然 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 略者或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 忌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原文】
• 我国家率由兹典,动取厥中,置医学, 颁良方,亦所以极元气之和也。夫圣人 之德,又何以加於此乎? • 15.率由:遵循。 • 16.典:法则。
一、字词
• 17.动:常常。 • 18.厥中:其中。指上文所言天官之制。 • 19.极元气之和:使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 佳境界。极,使动动义。 • 20.加:超过。
一、字词
• 31.孟同州:即唐医家孟诜 (shen),曾任同州刺史,著 有《食疗本草》、 《必效方》 等,均佚。 • 32.许仁则:唐医家,著有 《子母秘录》,己佚。 • 33.吴升:唐医家,著有《新 修钟乳论》等,己佚。
一、字词
• • • • • • 34.代: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讳。 35.擅:随意展示。 36.风流:此指有才而不拘礼法的气派 37.商较:研究比较。 38.繁芜:繁杂。 39.并味:汇总研究。味,品味,研究。
一、字词
• • • • • • 16.提携:牵扶;携带。此指携带家小。 17.徂(cu):往;到。 18.陋:穷荒。 19.婴:遭受。痾:“疴”的异体字。 20.契阔:聚散;离合。 21.问:责问。
一、字词
• • • • •
22.仅:方才。 23.存:生存。 24.称述:称道述说。 22.刊削:谓编辑整理书籍。刊,消除,删消。 23.一隅: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 此谓举一反三,比喻能由此而识彼。
第三单元 书序
主讲:张晓艳
Email:zhxy@
《外台秘要》序
王焘
[说明]
• 本文选自《外台秘要》。作者王焘 (约公元670-755年),眉县(今陕西眉县) 人,唐代医学家,宰相王珪之孙。自幼 多病,长好医术。任职弘文馆二十馀年, 博览医书,广收医方,于天宝十一年 (公元752年)撰写《外台秘要》,凡四 十卷。
一、字词
• 11.繇:通“由”。 • 12.覩奥升堂:即升堂睹奥。入门先升堂, 升堂而后人室为奥。此喻深入稽考医书 的奥理。 • 覩,“睹”的异体字。 • 13.秘要:奥旨经义。
【译文】
• 我自幼多病,长大爱好医术,逢遇政治清 明的盛世,于是迈入官运亨通的仕途。七次在 尚书省供职,两次授官门下省,多次供职台阁 达二十多年,长期主持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 由此登堂入室,都能查考医学秘籍奥理。
【原文】
• 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量移大宁郡,提携江上, 冒犯蒸暑,自南徂北阳,既僻且陋,染瘴婴疴, 十有六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赖有经方,仅 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难称述,遂发愤刊削,庶 几一隅。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 卷,皆研其总领,覈其指归。近代释僧深、崔尚 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等 十数家,皆有编录,并行於代。
【原文】
• 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何者?各擅风流, 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抄,俾夜作昼,经 之营之。捐众贤之砂砾,掇群才之翠羽, 皆出入再三,伏念旬岁。上自炎吴,迄 於圣唐,括囊遗阙,稽考隐秘,不愧尽 心焉。
一、字词
• 13.女昬:“婚”的异体字。 • 14.贬守房陵:被贬任房陵太守。守,太守, 也称刺史,此用作动词。房陵,郡名,今属 湖北。 • 15.量移:唐宋时被贬远方的官吏,遇赦酌情 移近安置,称为量移。大宇郡:郡名,今属 山西。
一、字词
• 50.炎昊:炎帝和太昊。即神农氏和伏羲 氏。 • 51.括囊:囊括,包罗。 • 52.遗阙:遗漏缺失的内容。 • 53.稽:查考。稽考,同义词复用。
【今译】
• 4.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抄,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 译文:他们各自在论著中随意展示自己的气 派,彼此互相矛盾。有的篇目重复混乱,有 的研究比较繁杂。如今要汇总探究其中的精 华,掌握其中的奥妙,夜以继日,对各家文 献进行分析整理。
一、字词
• • • • • • • 28.专车:占满一车。 29.受:容纳。与下文“容”对举。 30.广厦:大屋。 31.载祀:年代。 32.绵远:久远。 33.亏替:残缺;损坏。替,废弃。 34.略:忽略。
一、字词
• • • • • 35.深:多。 36.讨简:探求查阅。简:检阅。 37.功倍力烦:花费的功夫成倍,劳力繁重。 38.论甘忌苦:义偏在“忌苦”。忌,顾忌。 39.永言:总是说。笔削:此谓整理修订古 医籍。 • 40.尸:主持。
一、字词
• 40.钤(qian):锁。此意为开启。用作动词。
• 41.玅:“妙”的异体字。
• 42.经之营之:本谓建筑、营造,此谓对各家 文献进行分析整理。语出《诗· 大雅· 灵台》。 • 43.捐:除去。 • 44.砂砾(li):细碎的石子。喻无用之物。
一、字词
• • • • • 45.掇(duo多):选取。 46.翠羽:翠鸟的羽毛。喻精华。 47.出入再三:谓反复筛选。 48.伏:谦敬之辞。 49.旬岁:满一年。旬,遍,满。
• 岂,表揣度语气的副词,意为“或许”、“大概”。
一、字词
• 5.遁天倍情:违反天
理,背弃常情。遁,违 反。倍,通“背”,违 背,违反。语出《庄 子· 养生主》。
一、字词
【译文】
• 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 深。讨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忌苦。永言笔削, 未暇尸之。
• 译文: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论述 详细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被忽略的内容却很 多。探求查阅花费的功夫成倍,劳力繁重, 取舍简册就忌惮辛苦。总是说要修订,可是 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 9.王:成就王业。动词。
• 10.冢卿:冢宰。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
一、字词
• 11.格:探究。
• 12.“掌其政令”五句:语本《周礼· 天官· 冢 宰》。详释见本书《医师章》。毒药,泛指 药物。
• 13.稽:考核。 • 14.食:俸禄。 • 15.全:通“痊”,病愈。
【译文】
• 等到周王室成就王业,设有冢宰,研究医 学理论,掌管医学政令,征集药物来供给医 治。年终考核医疗情况而制定医生的俸禄, 十个病人都能治愈的是上等,有四个误治的 是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