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译文

合集下载

《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外台秘要》序

《备急千金要方》自序、《外台秘要》序

【原文】
• 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 以正阴阳之变沴 ,以救性命之昬札,俾厥土 宇用能康宁,广矣哉!
• 1.农皇:指神农氏。 • 2.九候:三部九候。古代的脉诊方法。 • 3.正:考证;考定。
一、字词
• 4.变沴(li):变乱。沴:气乱。 • 5.昬札:夭折。昬,“昏”的异体字。 昬,出生后未起名而死。札,遭疫病而死。 • 6.俾厥土宇:使其领土上的人民。俾,使。 厥,其。土宇,领土,此指领土上的人民。
• 9.王:成就王业。动词。
• 10.冢卿:冢宰。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
一、字词
• 11.格:探究。
• 12.“掌其政令”五句:语本《周礼· 天官· 冢 宰》。详释见本书《医师章》。毒药,泛指 药物。
• 13.稽:考核。 • 14.食:俸禄。 • 15.全:通“痊”,病愈。
【译文】
• 等到周王室成就王业,设有冢宰,研究医 学理论,掌管医学政令,征集药物来供给医 治。年终考核医疗情况而制定医生的俸禄, 十个病人都能治愈的是上等,有四个误治的 是下等。
一、字词
• 50.炎昊:炎帝和太昊。即神农氏和伏羲 氏。 • 51.括囊:囊括,包罗。 • 52.遗阙:遗漏缺失的内容。 • 53.稽:查考。稽考,同义词复用。
【今译】
• 4.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味精英,钤其要抄,俾夜作昼,经之营之。
• 译文:他们各自在论著中随意展示自己的气 派,彼此互相矛盾。有的篇目重复混乱,有 的研究比较繁杂。如今要汇总探究其中的精 华,掌握其中的奥妙,夜以继日,对各家文 献进行分析整理。
• 7.用:由此,因此。
【译文】
• 从前神农氏治理天下时,品尝百药, 确立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以考定阴阳 的变乱,用来救治生命的夭折,使其领 土上的人民由此能健康安宁,功德广大 啊!

外台秘要(卷一至卷十)

外台秘要(卷一至卷十)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于医。

吾于医固未之学,而一接程子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闻未闻,解未解。

程子之于医几乎!道又见其医人也,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详审,反复精思,未尝有厌怠之色。

其疑难者,多至盈时,惟恐少误,无惑而后动其心。

行复如是,是其人一第而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谋国,以善万里生民之寄,岂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台秘要》一书,更五代,至宋孙中丞一较正行之,及今而绝。

程子不忍图令其流布人间而为余言。

余因问程子∶如欲知医,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学。

将何学?曰∶先读书。

读书可以医乎?曰∶读书而不能医者,有之矣,决未有不读书而能医者也。

呜呼!天下事皆然耳,独医也乎?余因问程子∶以子之道,医世之人,当吾世而既日不暇给,及身后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吾惧其不传也。

盍得其人而传之,何以书?程子曰∶师之求弟,甚于弟之求师,有来学人,吾愿尽所学焉,尔而无如今之来学人,未尝求学,徒以求行也。

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

而今之学人,来辄问曰∶欲就师,授十日,足乎?一若是其亟也,吾虽欲传,其何从而传?呜呼!天下之学,大抵然耳,独医也乎?古之君子其于道也,其始也,急求人而已,及其求人不可得,则不得不有事于书,以冀其长存天地之间,其于书也,不必自着书,而章隐继绝图存古人之书。

古人之书,其赖有心之后人以获行世者,多矣。

初不必后人之尽有心、尽好学而能读也,而其书则不忍以不存,以为万有一人焉,有心好学,而一能读是书也,则是一书为遂不虚存也,更百世而当有人焉,出而视今日之敬通程子,亦犹程子之视唐宋王刺史、孙中丞两先生也,则今日之及程子之门而欲以十日尽学其所学人,程子其亦可以谢之而无所负矣。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参佐军务钦授山东道监察御史郡人金声撰重刻《外台秘要》序尝谓良医与良相功齐,总之能为民生造命耳。

予武夫也,不知相亦不知医,惟是人之有疾,不啻已出,值此沧桑变故之际,民遭兵火,若患热烈之症,予滥任抚绥,尤当视民如伤恨,不能人人而投以清凉之剂。

053-外台秘要_部分2

053-外台秘要_部分2

其热亦哕。

忌桃李雀肉醋物。

(千金同出第十六卷中) 必效小麦汤,主呕吐不止方。

 小麦(一升洗) 人参(四两) 青竹茹(二两半) 茯苓(三两) 浓朴(四两炙) 甘 草(一 两炙) 生姜(汁三合)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忌海藻菘菜酢。

(千金同) 又凡服汤呕逆不入腹者方。

 先单煮炙甘草三小两,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更服不吐,益好,消息定然 后服余汤,则流利更不吐也。

忌海藻菘菜。

(千金同并出第二卷中) 延年人参饮,主吐方。

 人参(一两) 橘皮(三两) 生姜(一两)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三服。

(出第六卷中) 又麦门冬饮,主风邪热气冲心,心闷短气,吐不下食方。

 麦门冬(二两去心) 人参(一两) 橘皮(一两) 生姜(三两) 羚羊角(一两屑)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又甘草饮,主脾肾冷气乘心,痛闷吐利,四肢逆冷,或烦疼方。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干姜(四两) 浓朴(二两炙) 白术(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四服,如人行八九里。

忌海藻菘菜 桃李雀肉等。

(出第六卷中) 新附近效疗呕逆方。

 白油麻一大合,以清酒半升,煎取三合,看冷热得所去油麻以酒顿服之,立验无忌。

 又方 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立效。

(李谏议用有效) <目录>卷第六<篇名>呕逆不下食方八首内容:广济疗呕逆不能多食方。

 诃黎勒(三两去核煨) 上一味捣为散,蜜和丸,空腹服二十丸,日二服,以知为度,利多减服。

无所忌。

 又疗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汤方。

 豆蔻子(七枚碎)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

忌海藻菘 菜。

 又疗两胁下妨呕逆不下食,柴胡汤方。

 柴胡(八分) 茯苓(八分) 橘皮(六分) 人参(六分) 浓朴(八分炙) 桔梗 (六分) 紫 苏(五分) 生姜(十六分) 诃黎勒(七枚去核煨) 甘草(五分炙)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 一服,不吐利。

《外台秘要》译文

《外台秘要》译文

《外台秘要》序译文【语译】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真是广大啊!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

我大唐国家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

圣人的恩德,又用什么能超过它呢?因此,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这又是从古以来很久远的事了。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

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

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

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语译】我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

我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

由此可以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都要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

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

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

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

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总计古方搜集编纂有五六十家,新撰写的今方接近数千百卷,都要研求它们的主旨,考核这些方书的意向。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疥风痒方七首
肘后疗疥方。

锻石二升以汤五升浸取汁,先用白汤洗疮拭干,乃以此汁洗之,有效。

(出第六卷中)
深师疗疥,大黄膏方。

黄连(十四铢)藜芦(十二铢)大黄(一两)干姜(十四铢)茹(十铢)莽草(十二铢)羊踯躅(十铢)
上七味捣筛,以成煎猪脂二斤,微火向东煎之,三上三下,膏成,去痂汁尽付之,神效,合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之。

(出第二十九卷中)集验疗疥方。

捣羊蹄根和猪脂涂上,或着少盐佳。

(范汪同)又疗疥及风瘙疮苦痒方。

丹参(四两)苦参(四两)蛇床子(一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煎之,以洗疥疮,以粉粉身日再为之,即瘥。

备急葛氏疗疥疮方。

取楝根削去上皮切,皂荚去皮子等分,熟捣下筛,脂膏和,搔痒去痂以涂之,护风,勿使女人小儿鸡犬见之。

(范汪同)又疗方。

石硫黄无多少,研粉,以麻油或以苦酒和涂摩之以酒渍苦参饮之。

(并出第五卷中)
熏疥法。

取艾如鸡子大,先以布裹乱发,于纸上置艾熏黄末朱砂末杏仁末水银各如杏仁许,水银于掌中以唾研,涂纸上以卷药末,炙干烧以熏之。

(一云筒瓦一口一同安灰盖上以绳束之用熏疥于脚头被内置之少时火尽止隔日一熏不过再即瘥无所损)。

中医古籍《外台秘要》序全解

中医古籍《外台秘要》序全解

昬扎
扎,遭疫病而死
夭折
近义词:横夭, 夭横,夭枉源自俾厥土宇用能康宁 :使其领土上的人民 健康安宁。 《伤寒论序》厥身已毙,神明消灭 俾:使 厥:其 土宇:领土。借代,指领土上的人民 用:由此;因此。
洎周之王 :洎,形声。本义:往锅里添水。 等到。王(wàng):成就王业。 冢卿;冢宰。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尚 书· 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 海。”医事亦在其管辖中。故《与薛寿鱼书》 有“周公使冢宰领之”之语 格:探究
评价
《新唐书·王焘传》

“焘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疾弥年,不 废带,视絮汤剂,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 因以所学作书,号“外台秘要”,讨绎精明, 世宝焉。历给事中,邺郡太守,治闻于时。”

王焘本为儒者, 爱好医学,数从高 医游,遂穷其术。 曾在台阁供职二十 余年,深入研究辑 录了弘文馆中的图 书典籍,编撰了 《外台秘要》40卷。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出现,巫彭、
扁鹊、华佗、张仲景兴起,从此以后,名 医相继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一 万卷,专车装载不下,大屋容纳不了。虽 然这样,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 论述详细的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内 容有的却很深奥。探求简册就要花费成倍 工夫烦重的劳力,取舍简册就要忌惮辛苦, 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到年终考核医疗情况而制定医生的
俸禄,十个病人都能治愈的是上等, 有四个误治的是下等。我们国家遵 循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 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用来使 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圣人 的功德,又有什么能超过于此呢? 所以夏商周三代的常规法纪,历代 帝王不曾改变,这又是从古以来很 久远的事了。

《仪礼· 士虞礼》注:“尸,主 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 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

《外台秘要方》全文-古籍

《外台秘要方》全文-古籍

外台秘要方外台秘要方唐•天宝十一年王焘公元752年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

又名《外台秘要》。

40卷。

王焘撰成于天宝十一载(752)。

本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

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

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五官科疾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疾;卷33~36为妇儿疾病;卷37~38为乳石;卷39~40为明堂灸法。

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载方6000余首。

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保存大量唐以前医学文献,为研究中国医疗技术史及发掘中医宝库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和考察依据。

公元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

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1949年后有影印本。

《外台秘要方》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最佳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

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

所谓“必读”者,学医之人不可不读,业医之人不能不读。

此乃学医之门径,业医之津梁,案头之必备。

愿《百部名著》成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生的良师益友;愿本套丛书成为医疗、教学、科研机构及各图书馆的永久珍藏。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

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

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

不同层次学者最需要的著作。

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外台秘要方唐•天宝十一年王焘公元752年中国唐代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

8.《外台秘要》序

8.《外台秘要》序
《外台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
王焘
作者、著作简介
王焘(约公元670—755年),郿(今陕 西郿县)人,唐代医家。幼年多疾,长 好医学。曾供职于尚书、门下两省二十 余年,得以博览弘文馆图籍方书,撰成 《外台秘要》一书。 该书凡四十卷,辑录唐以前医家对各科 疾病的理论和方药。唐以前散失的方书, 皆赖此书存其梗概,得以流传。该书是 集唐以前方书大成之作,是研究唐以前 医学的重要文献。
《外台秘要》书名释义
孙兆序曰:夫外台者,刺史之任也; 秘要者,枢要之谓也。 高文铸注:“刺史”与“禁省”对 言。禁省又作台省,指宫禁台阁之 中,即朝廷中央机关,而刺史为天 子派出之地方官吏,故称“外台”。
注释
[拜] 授官。 [论甘忌苦] 选择甘顾虑苦,即选择此而 顾虑彼。论:通“抡”,选择。 向: 朝北的窗户 →朝向→趋向→接近 ↘已经过的, 从前,刚才
[岂] 语气副词,或许。[进] 超过。 [则圣人……玉版] 意为应该对先贤留下 的医书进行整理编辑。 [守疾] 守护病人。 [而不能一愈之也] 却一点儿不能使病人 治愈。一:少。愈:使动用法,使…… 治愈。 [敢] 谦词,犹冒昧。
内容提要总结
全文四个自然段,各成一部分。 第一部分:赞扬古代医家创立和发展医 学事业的功绩。 第二部分:简介自己“久知弘文馆图籍 方书”的经历,说明编著《外台秘要》 的原因和经历。 第三部分:用主客问难的形式,批驳轻 视医药而信奉天命的观点。

外台秘要(卷一至卷十).

外台秘要(卷一至卷十).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于医。

吾于医固未之学,而一接程子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闻未闻,解未解。

程子之于医几乎!道又见其医人也,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详审,反复精思,未尝有厌怠之色。

其疑难者,多至盈时,惟恐少误,无惑而后动其心。

行复如是,是其人一第而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谋国,以善万里生民之寄,岂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台秘要》一书,更五代,至宋孙中丞一较正行之,及今而绝。

程子不忍图令其流布人间而为余言。

余因问程子∶如欲知医,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学。

将何学?曰∶先读书。

读书可以医乎?曰∶读书而不能医者,有之矣,决未有不读书而能医者也。

呜呼!天下事皆然耳,独医也乎?余因问程子∶以子之道,医世之人,当吾世而既日不暇给,及身后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吾惧其不传也。

盍得其人而传之,何以书?程子曰∶师之求弟,甚于弟之求师,有来学人,吾愿尽所学焉,尔而无如今之来学人,未尝求学,徒以求行也。

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

而今之学人,来辄问曰∶欲就师,授十日,足乎?一若是其亟也,吾虽欲传,其何从而传?呜呼!天下之学,大抵然耳,独医也乎?古之君子其于道也,其始也,急求人而已,及其求人不可得,则不得不有事于书,以冀其长存天地之间,其于书也,不必自着书,而章隐继绝图存古人之书。

古人之书,其赖有心之后人以获行世者,多矣。

初不必后人之尽有心、尽好学而能读也,而其书则不忍以不存,以为万有一人焉,有心好学,而一能读是书也,则是一书为遂不虚存也,更百世而当有人焉,出而视今日之敬通程子,亦犹程子之视唐宋王刺史、孙中丞两先生也,则今日之及程子之门而欲以十日尽学其所学人,程子其亦可以谢之而无所负矣。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参佐军务钦授山东道监察御史郡人金声撰重刻《外台秘要》序尝谓良医与良相功齐,总之能为民生造命耳。

予武夫也,不知相亦不知医,惟是人之有疾,不啻已出,值此沧桑变故之际,民遭兵火,若患热烈之症,予滥任抚绥,尤当视民如伤恨,不能人人而投以清凉之剂。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令发黑方八首
深师疗生发黑不白,泽兰膏方。

细辛续断皂荚石南草泽兰浓朴乌头莽草白术(各二两)蜀椒(二升)杏仁(半升去皮)
上十一味切,以酒渍一宿,以炼成猪脂四斤,铜器中向东炊灶中煎,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拔白者以辰日涂药,皆出黑发,十日效。

又生长发令黑,有黄白者皆黑,魏文帝用效,秘之方。

黄当归独活芎白芷芍药莽草防风辛夷仁干地黄本蛇衔(各一两)薤白(切半升)乌麻油(四升半)马膏(二升)
上十五味切,以微火煎,三上三下,白芷黄膏成,去滓,洗发讫,后涂之。

千金令白发还黑方。

陇西白芷(升)旋复花秦椒(一升)桂(一尺)
上四味下筛,以井华水服方寸匕,日三,三十日白发还黑,禁房室。

又方:乌麻九蒸九曝,捣末,以枣膏和丸,久服之。

(翼同)
又方:取黑椹水渍之,频沐发即黑,效,可涂敷之。

又方:取生麻油浸乌梅涂发良。

又方:以盐汤洗沐,以生麻油和蒲苇灰敷之,常用效。

(出第十三卷中)
千金翼瓜子散,主头发早白,又虚劳,脑髓空竭,胃气不和,诸脏虚绝,血气不足,故令人发早白,少而生蒜发,及忧愁早白,远视KT KT ,得风泪出,手足烦热,恍惚忘误,连年下痢,服之一年后大验方。

瓜子(一升)白芷松子(去皮)当归芎甘草(炙各二两)
上六味捣散,食后服方寸匕,日三,酒浆汤饮任性服之,忌如常法。

(出第五卷中)。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书籍背景
1.书名:《外台秘要》
2.成书时间:汉武帝时期
3.传承:长安闾里巫医
二、书籍内容
1.禁方摘要
2.流传后世
正文:
《外台秘要》是汉武帝时期,长安城里的巫医们所传承的一本禁方摘要。

这些巫医们将自己所掌握的医疗知识,尤其是那些被视为禁忌的方剂,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这本书。

《外台秘要》的成书,不仅是对当时巫医们医疗知识的总结,更是为了将这些知识流传给后世,让更多的人受益。

在《外台秘要》中,详细记录了各种禁方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这本书的流传,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巫医这一职业,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独特医疗知识。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返回主页
返回
经渠 jinqu
【标准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 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图) 【取法】仰掌,在腕横纹上1寸,当桡骨茎突内侧 与桡动脉之凹陷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功用】宣肺利咽,降逆平喘。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膈肌痉挛,食道痉挛等。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2-0.3寸,局部酸胀; 2.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指初三。 末两自然段小结
返回主页
沴: 《说文解字》“ 水不利也。从水 声。《五行传》曰:‘若其沴 作’。” 郎计切
水不利
本义

气乱
引申义
返回主页
返回
昬,“昏”的异体。 出生后未起名而死
昬札:
札,遭疫病而死
夭折
近义词:横夭,夭横,夭枉。
返回主页
返回
洎:
其冀切 ”
《说文》“灌釜也。从水自
聲。
灌釜 本义
返回主页
返回
复溜 Fuliu
【标准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 方。 【取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 之前缘处取穴。 【特异性】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 【功用】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 2.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 3. 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腰肌劳损。 【刺灸法】 刺法:直刺0.8-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足底 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的意向。还有近代的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 许仁则、吴升等数十家,都有著作,同时流传于世。这种情况好是 好,但是不够完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 任意施展自己的风采,造成彼此说法不一致,互相抵触等问题。有 的篇名题目重复混杂,有的研讨比较过于繁琐杂乱。现在把它们汇 集起来,研究品味其中的精华,把握其要言妙道。于是夜以继日, 对上述各家的文献资料进行编次整理。除去各家著作中无用的内容, 选取各家著作中的精华,都经过反复筛选,暗自思考了一年时间, 上自神农氏、伏羲氏,一直到今之圣唐,搜罗遗漏短缺的文字,考 查深奥难懂的含意,对于这件事的尽心尽意,可算是无愧了。 有一个朋友见到我这本《外台秘要方》说:“啊!内容真广博 呀!学问竟然达到这种地步啊。”我回答他说:我所爱好的是健康 长寿,或许要比学问更进一步呢?至于追求长寿是违背天理人情, 洞察人世比别人早,超越生死祸福而对死生哀乐无动于心,我曾经

中医药名著之《外台秘要》

中医药名著之《外台秘要》

中医药名著之《外台秘要》《外台秘要》的作者是唐朝王焘。

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时期,在这样的盛世之中,孕育出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写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医学著作。

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就是王焘,他的伟大医学著作名为《外台秘要》。

《新唐书》将《外台秘要》称作“世宝”;今人将《外台秘要》《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合称为隋唐时代的三部医学代表作。

《外台秘要》在医学界地位之高、功绩之卓,不言而喻。

《外台秘要》全书40卷,1104门,载方6000余个。

其中1~2卷为伤寒,3~6卷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7~20为卷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21~22卷为五官科疾病,23~24卷为瘿瘤、痈疽等,25~27卷为痢、痔诸病,28~30卷为中恶、金疮、恶疾等,31~32卷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疾,33~36卷为妇儿疾病,37~38卷为乳石,39~40卷为明堂灸法。

首先,《外台秘要》保存了大量医学典籍。

王焘不存个人偏见,博采众家之长。

在《外台秘要》中,他引用以前的医家医籍共有60多部,几乎所有在他之前医家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他论述的对象,可谓“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

其中既有经典医学著作,也有大量的民间单方、验方。

《外台秘要》引录的医学著作,除《伤寒杂病论》《甲乙经》《千金要方》等少数经典著作外,其余都已散佚,全靠《外台秘要》得以保留下来,可谓功莫大焉,比较著名的如《范汪方》《许仁则方》《张文仲方》《近效方》《古今录验方》《肘后方》《删繁方》《深师方》《小品方》《骨蒸病灸方》等。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王焘不是不加选择地简单誊写,而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和创造,书中收载的许多治疗方法和方剂,都十分实用。

其次,《外台秘要》开创了重视传染病防治的先河。

王焘站在大卫生的高度认识疾病,对伤寒、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对人类威胁较大的传染性疾病高度重视,将其放在卷首,共6卷64门,内容丰富,论述十分详尽。

《外台秘要》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千金要方》,引经据典,对各种疾病的机理、治则、方药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张仲景的伤寒学说,而且开创了中医史上重视传染病防治的先河。

寒疝积聚方四首《外台秘要》

寒疝积聚方四首《外台秘要》

寒疝积聚方四首《外台秘要》《病源》夫积聚者,由寒气在内所生也,血气虚弱,风邪搏于腑脏,寒多则气涩,气涩则生积聚也。

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始发不离其部,故上下有所穷已;聚者,阳气,六腑所成也,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但诸脏腑受邪,初未能为积聚,邪气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其为病也,或左右胁下如覆杯,或脐上下如臂,或胃管间覆大如盘,羸瘦少气,或洒浙寒热,四肢不收,饮食不为肌肤,或累累如桃李,或腹满呕泄,寒则痛,故云寒疝积聚也。

其脉(所吏反)而紧,积聚浮而牢,积聚牢强急者生,虚弱急者死。

(出第二十卷中。

通按,脉数为,脉迟为驶)《深师》破积丸疗寒疝久积聚,周走动摇,大者如鳖,小者如杯,乍来乍去,在于胃管,大肠胀满不通,风寒则肠鸣,心下寒气上抢,胸胁支满。

芫花丸方。

芫花(一分)蜀椒(一分汗)大黄(六分)细辛(六分)桔梗(五分)乌头(四分炮)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

饮服五丸,日三,当下如泥,病愈。

忌猪羊肉、饧、酢物、生菜等。

又当归丸疗心腹劳强,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结聚,苦寒烦(于缘切,下同),不得卧桔梗(二分)葶苈子(熬五分)藜芦(炙二分)浓朴(炙五分)杏仁(五十枚去尖、皮)附子(炮五分)桂心人参(各三分)沙参(三分)特生石(一两烧半日)上十味,捣筛,蜜和如梧子。

饮服三丸,日三,稍加之。

忌猪肉、生葱、冷水。

(出第二十二卷中)《古今录验》疗久寒三十岁心腹疝,症瘕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痛,久痹羸瘦少气,妇人产乳余疾,胸胁支满不嗜食,手足烦,月水不通,时时便血,名曰破积聚。

乌头续命丸方。

食茱萸(十分)芍药(五分)细辛(五分)前胡(五分一云柴胡)干姜(十分)乌头(十分炮)紫菀黄芩白术白薇(各三分)芎人参干地黄(各五分)蜀椒(十分汗)桂心上十五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

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

忌生菜、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芜荑等。

(《范汪》同,出第十卷中)《集验》疗肾冷及疼,疝气滞后,灌方。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瘾疹风疹一十三首(俗呼为风矢者是也)黄帝素问曰风邪客于肌中。

肌虚真气致散。

又被寒搏皮肤。

外发腠理淫气行之则痒也。

所以瘾疹瘙疾皆由于此。

有赤疹忽起。

如蚊蚋啄烦痒。

重沓垄起。

搔之逐手起也。

(删繁同)深师疗十种疹散方。

鬼箭甘草(炙)白蔹白术矾石(熬各一两)防风(二两)上六味捣筛。

以菜米粉五合极拭身。

以粉纳药中捣合。

一服五分匕。

日三。

中间进食。

不知。

增之。

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出第十卷中)千金瘾疹百疗不瘥方。

景天(一斤一名护火草)上一味捣。

绞取汁。

涂上热炙。

摸之再三即瘥。

又方:黄连芒硝(各五两)上二味。

以水六升。

煮取四升。

去滓。

洗之。

日四五度良。

忌猪肉冷水。

(范汪同)又疗风痹瘾疹方。

以酒六升。

煮大豆三升。

四五沸。

服一杯。

日三。

又方:蛇床子(二升)防风(三两)生蒺藜(二斤)上三味切。

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

渍绵拭之。

日四五。

(范汪同)又方:白术(三两)戎盐(半两)黄连黄芩芎细辛莽草茵芋(各一两)矾石(半两)上九味切。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洗之。

日三。

又方:马蔺子蒴茺蔚子矾石蒺藜茵芋羊桃蓄(各二两)上八味切。

以酢浆水二斗。

煮取一斗二升。

纳矾石洗之。

日三。

(范汪无马蔺并出第二十三卷中)崔氏疗风疹遍身方。

麻黄(去节)生姜(各三两)防风(二两)芎芍药当归蒺藜子甘草(炙)独活乌喙人参(各一两)上十一味切。

以水九升。

煮取二升八合。

绞去滓。

分温三服讫。

进粥食三日。

慎生冷酢滑猪肉冷水海藻菘菜。

(出第四卷中)延年涂风疹。

蒴汤方。

蒴根(切)蒺藜子羊桃(切)楮枝(切)茺蔚子石盐(各半升)辛夷仁矾石(各三两)上八味切。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纳盐搅消。

用涂风疹。

上下涂之。

(一方有菟藿)又方:取枳实以醋渍令湿。

火炙令热。

适寒温。

用熨上即消。

(文仲处并出第十卷中)古今录验疗三十岁瘾疹。

耳目皆合春秋辄发方。

于南屋东头第一梁壁外。

以细灰浓布地。

大小足容两脚。

蹑灰上讫。

使病患径去勿反顾灸脚十趾。

间灸灰上。

随病患年为壮数。

车瑗道方已试神良。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摘要:
1.外表与内在的反差
2.篱笆墙内外的景象
3.五星级酒店的舒适体验
4.篱笆墙的意义
5.结论:外在与内在的价值
正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五星级酒店应该是外表华丽、内部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的代名词。

然而,有时候,外表与内在的反差却让人惊讶。

就比如这家酒店,它的外表只是一道简陋的篱笆墙,而里面却是一座五星级酒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道篱笆墙内外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面,风吹过,篱笆摇曳,仿
佛只是一个农家小院。

而里面,酒店大堂富丽堂皇,服务人员笑容可掬,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客房内,设施齐全,装修豪华,完全符合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五星级酒店的舒适体验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

客房内的床铺柔软舒适,洗浴用品一应俱全,让人仿佛置身于家中。

酒店的餐厅提供各种美食,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

此外,酒店还设有健身房、游泳池等设施,让住客在度假或商务出行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

那么,这道篱笆墙的意义何在呢?其实,它是酒店为了给住客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而特意设置的。

篱笆墙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使得酒店内部更加宁静。

这种用心,体现了酒店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这道外表与内在的反差,我们可以看到,外在的华丽并不代表一切,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品质。

这家五星级酒店正是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和设施,赢得了客人的青睐。

而那些只注重外表的酒店,恐怕难以为继。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外台秘要》的来源与作者
1.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2.《外台秘要》的成书背景
二、《外台秘要》的内容与价值
1.广泛的采纳众家之长
2.深入探讨医学奥秘
3.全面论述阴阳五行、天道人事
三、后世对《外台秘要》的评价与影响
1.学者对张仲景的敬仰
2.《外台秘要》的深奥难懂之处
3.对后世医学的启示与贡献
四、作者对《外台秘要》的诠释与整理
1.重新分卷与命名
2.解释含义,使后世学者有所遵循
3.探求生命的奥秘,消除疾病的痛苦
正文:
《外台秘要》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部重要经典,它的作者是汉长沙王太傅张仲景。

张仲景是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医学成就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各家学说,并依据《素问》、《九卷》及《八十一难》等经典,撰写了《伤寒杂病
论》共十六卷。

《外台秘要》的内容丰富,价值极高。

它广泛采纳众家之长,深入探讨医学的奥秘,全面论述了阴阳五行、天道人事等。

这部书自汉朝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学者们都敬仰张仲景这位医学宗师,尊崇他的医学理论。

然而,大家都觉得这部书深奥难懂,难以一窥全貌,或者在传抄过程中出现讹误,校对时出现差错。

尽管如此,《外台秘要》对后世医学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

《外台秘要》序注释

《外台秘要》序注释

《外台秘要》序注释①农皇:指神农氏。

②九候:指三部九候。

说见《素问·三部九候论》。

参见《伤寒论序》:“九候曾无髣髴”句注。

③正:考证;考定。

变沴(lì利):变乱。

沴,气乱。

④昬札:夭折早死。

昬,“昏”的异体字。

出生后未起名而死。

札,遭疫病而早死。

《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孔颖达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谓未三月而死也。

”又,《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

”杜预注:“短折为夭,大死为札。

”⑤俾厥土宇:使其领土上的人民。

土宇,领土。

⑥用:由此;因此。

⑦洎(jì记):等到。

王(wàng旺):成就王业。

用作动词。

⑧冢卿:即“冢宰”。

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

《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⑨格:探究。

⑩毒药:泛指药物。

“掌其政令”至“失四下之”数句,语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11稽:考核。

食:俸禄。

12十全:十个病人就诊都能治愈。

全,通“痊”。

病愈。

13失:失误。

指误治。

14率由:遵循。

典:法则。

15动取厥中:常常从中取法。

动,常常。

厥中:其中。

16“极元气”句:使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

极,使动用法。

17加:超过。

18三代:夏、商、周。

道:法则。

19易:改变。

20雷岐仓缓:雷公、岐伯、仓公、医缓。

作:兴起。

与下文“起”同义对举。

21彭扁华张:巫彭、扁鹊、华佗、张仲景。

巫彭,古代传说中的神医名。

《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22迨兹厥后:从此以后。

23间出:交替出现。

24且:将近。

25方逾:将超过。

方,将。

26“专车”句:满满一车装不下。

受,容纳。

与下文“容”同义对举。

27广厦:大屋。

《外台秘要》序译文

《外台秘要》序译文

《外台秘要》译文教程讲义《外台秘要》序译文【语译】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真是广大啊~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

我大唐国家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

圣人的恩德,又用什么能超过它呢,因此,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这又是从古以来很久远的事了。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

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

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

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语译】我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

我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

由此可以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都要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

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

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

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

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总计古方搜集编纂有五六十家,新撰写的今方接近数千百卷,都要研求它们的主旨,考核这些方书的意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台秘要》序译文
【语译】
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真是广大啊!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

我大唐国家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

圣人的恩德,又用什么能超过它呢?因此,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这又是从古以来很久远的事了。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

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

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

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语译】
我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

我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
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

由此可以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都要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

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

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

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

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总计古方搜集编纂有五六十家,新撰写的今方接近数千百卷,都要研求它们的主旨,考核这些方书的意向。

还有近代的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升等数十家,都有著作,同时流传于世。

这种情况好是好,但是不够完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任意施展自己的风采,造成彼此说法不一致,互相抵触等问题。

有的篇名题目重复混杂,有的研讨比较过于繁琐杂乱。

现在把它们汇集起来,研究品味其中的精华,把握其要言妙道。

于是夜以继日,对上述各家的文献资料进行编次整理。

除去各家著作中无用的内容,选取各家著作中的精华,都经过反复筛选,暗自思考了一年时间,上自神农氏、伏羲氏,一直到今之圣唐,搜罗遗漏短缺的文字,考查深奥难懂的含意,对于这件事的尽心尽意,可算是无愧了。

【语译】
有一个朋友见到我这本《外台秘要方》说:“啊!内容真广博呀!学问竟然达到这种地步啊。

”我回答他说:我所爱好的是健康长寿,或许要比学问更进一步呢?至于追求长寿是违背天理人情,洞察人世比别人早,超越生死祸福而对死生哀乐无动于心,我曾经听说过这些说法了。

但吃药治病,也许能恢复人的元气吧!他又对我说:“禀受生命而成形体,都有固定的气数命运,药物能对生命怎么样呢?”我认为他的说法很不对,就请允许我详细论述其中的细节:“喜怒没有节制,饥饱违背规律,嗜好欲望从体内伤害,寒热之邪从外部伤害,像这样的病患,难道是由于上天造成的吗?作为人臣、作为人子,从治家到治国,由近到远,怎么说起来就那么容易呢?如果圣人(成王)不应该打开金匮,那么贤人怎么能将周公祝策分条刻于玉版之上留传下来呢?(亦即:如果不将先圣遗留下来的医学文献进行编辑整理,那它们怎么流传后世呢?)您讲出这种错误的话,我私下里为您感到害羞。

”朋友说:“对对。


【语译】
唉:在南朝的齐梁时期,不通晓医术的人是不能称为孝子的,像孔子的弟子曾参、闵损一向以孝行著称的人,如果生活在齐梁时期,也须用心于医术。

如果不能精细地研究病源,深入地探讨医方医论,即使有一百个医生看守着病人,各种药物收集在家门,也只能是多增加一些疑惑,而不能把病人治好一点儿。

当今皇上尊重贤才,重视医道,怡养寿命而祈求长生,因此有张、王、李等数位先生相继入朝,
皇上都以钦敬的态度向他们请教,把他们的教导看得很宝贵而且加以遵从。

所以养生、医术、卜筮之书,处处都有,就知道像太阳月亮普照广远一样,皇上对人们的感化作用是很深的。

至于爱惜精神,保养身心,使老人休养安逸,使病人得到救治,是可以经常听到和看到的。

我冒昧地采集这些养生、医药、卜筮之书,而且把它们摘录下来,古本没有的内容,现在全都抄写整理,因而我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就完毕了。

至于区分天地阴阳的规律,辨别阴阳极为细微的表现,如肺邪气实就调理病人的经渠穴来使他平安;肾气虚就调补他的复溜穴来补养他,根据体内变化着的阴阳虚实的病机,及时采取适当的针法进行上下调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是听说过,而这样的人没有遇到过。

对于这些事,我不敢欺骗正在学医的人,只好等待未来高明的人决断了。

这本方书共四十卷,名叫《外台秘要》,不敢想使它流传到京城,只想施用于后世的贤者。

如果有人来咨询请问,也是不隐瞒的。

这一年是天宝十一年(752),太岁在辰,三月初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