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中国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中国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熟人社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并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和特征,它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而在社会工作日渐普及化的今天,中国的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中国在熟人社会中发展本国的社会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概念的分析所谓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的构成的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的表达。
社会工作则是指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科尔曼把社会资本看做具有两个共同要素的各种不同实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一些方面构成,并且促进行动者的某些行动(元论是个人或者法人参加者)在结构中。
二、中国的熟人社会和社会工作的关系1、熟人社会的特征及其现状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所以,有人把“熟人社会”亦称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熟人社会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目标。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注重“礼尚往来”,有时甚至是礼大于法,这可能也是“熟人社会”盛行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相信联系起来更加方便,联系范围更加广泛,认识程度也更进一步加深,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和缩短,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可见,熟人以及“熟人社会”是人类原始本能的具体表现,是人类社会的正常现象,只存在发展完善,不存在消失,熟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盛行的,越来越明显了。
2、中国社会工作的特征及其现状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作为一个专业,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了作为专业应该具有的特征:有一套系统的支持活动的理论体系;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
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概念
"乡土中国熟人社会" 这一概念描述了中国农村社会中的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互动方式,其中人际关系主要基于亲属和亲戚关系,而非法律合同或市场机制。
这一概念突出了中国乡村社会在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特点,以及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以下是 "乡土中国熟人社会" 概念的主要特点:
亲属关系为主导: 在乡土中国熟人社会中,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家庭和亲戚关系是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互动的基础。
这包括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等广泛的亲属网络。
信任和依赖: 这种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信任和依赖他们的亲戚和熟人,而不是陌生人。
亲戚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相互提供支持、帮助和资源。
集体决策: 在乡土中国熟人社会中,一些重大决策通常由村庄的长者或家族的长辈来制定,而不是通过个人选择或市场决策。
传统文化价值观: 这一社会中通常秉承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尊重长辈、强调家庭纽带、强调社区和共同体重要性。
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现代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正在发生变化。
城市化、教育、就业机会和城市化带来的新机会都在挑战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虽然乡土中国熟人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受到挑战,但它仍是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特点,对社会互动和决策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概念帮助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独特性,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互动。
熟人社会网络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熟人社会网络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一、引言现代社会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
在职场上,个人的职业网络可以影响到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熟人社会网络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
二、熟人社会网络的定义熟人社会网络是一个人与周围人群之间的关系系统,包括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等。
熟人社会网络在个人职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熟人社会网络对求职者的影响1. 寻找工作的前期准备在求职过程中,熟人社会网络的作用十分明显。
研究表明,60-80%的工作机会来自于熟人介绍。
因此,拥有广泛的熟人社会网络会给求职者带来更多的机会。
2. 推荐信的作用对于雇主来说,推荐信是选择员工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在职场中,拥有广泛的熟人社会网络可以帮助求职者获得更多的推荐信。
3. 了解公司文化通过熟人社会网络,求职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包括公司文化、内部运作、职位空缺等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求职者更好地了解所求职的公司,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
四、熟人社会网络对职业晋升的影响1. 获得更多资源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熟人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的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工作机会、行业内的知名人士、培训机会等等。
2. 增强职业自信心在职场中,许多人都会感到压力,缺乏自信心。
在这种情况下,熟人社会网络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肯定,从而增强职业自信心。
3. 扩大职业圈子通过熟人社会网络,个人可以扩大职业圈子,结识更多的业内人士。
这些人士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建议,帮助个人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五、熟人社会网络如何建立1. 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想要建立熟人社会网络,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等。
通过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关系,扩大自己的熟人社会网络。
2. 社交活动社交活动是建立熟人社会网络的重要手段。
参加社交活动可以结识更多的人,扩大熟人社会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3. 开展志愿活动开展志愿活动也是建立熟人社会网络的重要手段。
“熟人社会”的回归——大数据熟人时代的来临及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4 . 公 共 治理 新局 面 。( 见 图2 ) 公 共 治理 的核 心 在于 “ 多元 主 体 , 共 同参 与 ” , 通 过政 府 、企 业 、社 会三 个主 体 的协 同和 互动 , 围绕公
四 数据熟人下 的公共管理
大 数据 熟人 的 新 阶段 , 每 个人 、每 个 企业 以及 政府 的行 为 以 数 据 的形式 被记 录 , 不 可避 免 的成为 大数 据的 一部分 。 “ 熟 ”成 为关键 字, 人之 间 的熟 知 , 可 以更 加方 便 的 连接 交友 ; 企 业之 间的熟 知 , 做 生 意更 急 简单 ; 政 府对 个 人 的熟 知 , 公 共服 务不 再是 难 题等 等 。大 数据 下的 “ 熟”, 给整个 社 会带来 巨大 变化 。 在 大数 据 下 的 熟人 社 会 下 , 大 数 据 不再 仅 仅 是 的技 术 分 析 和 利 用, 更 发展 为一 种思 维 模 式 , 达 到 一种 基 础性 社会 制 度 的作用 。基础 性 制度 是 一种 能制 约 、派生 或影 响其 他制度 的原 生性 行为 规则 , 在 经 济发展 的 制度 框架 中居 于基 础位置 , 能 够制 约其 他制度 的 基础 性制度 主要 有道 德 传 统 、信用 制度 、法律 制 度 等 。信用 制 度是 现代 市 场 经 济 的重要 基 础性 制 度 , 信用 的缺失 会严 重 , 前 文提 到 的温 州 人与 外省 人所 发生 的交 易摩擦 也 正是在 “ 差 序格 局 ”的道 德传 统不 适用 , 信用 制度和 法 律制度 不完 善情 况 下所面 临 的困境 。
公共管理 I P u b t i c R d mi n i s t F a t i o n
“ 你 来借 , 我 无 附加条 件给 ”借贷 模 式有类 似之 处 。阿里 巴巴所依 据 的 是信 息收集 、储 存和 计算 能力 的优 势 , 阿里 巴 巴通 过在 不 同领域 搜 集 来 的用 户 习惯 、交 易 记 录 等大 量 历 史数 据 , 通过 计 算 得 出用 户 信 誉 、社会 关系 , 从 而得 到可贷 金额 , 同时得 以避免 高 昂的交 易成 本 。 熟 人社 会 的最 大特 征 在于 一 个 “ 熟 ”字 , 彼 此之 间相 互 熟 知 , 即 便 了解 不够 , 通 过 询 问族 长 、邻居 等 也 能达 到熟 知 效果 , 信 息成 本基 本 为零 ,“ 温 州借 贷 ”也 就 可 以达成 。同样 在大 数据 时代 , 阿 里 巴 巴 成为 一个 村落 , 阿 里客 户的喜 好 、信誉 等不 再成 为 隐私 。通过 大数据 分析 , 尽 管 你我 不 曾 熟识 , 但 在可 以根据 第三 方判 断 所得 出各 自的 信 誉, 进 而决 定 是否做 生 意 , 熟 人社 会 的 “ 熟 ”又 回来 的 。 同时每 一 笔 交 易成 为你 在 “ 熟人 社会 ” 的信 誉 , 记录 在 大数 据 库 中 , 一 次违 约 对 以后 的交 易造 成 巨大影 响 。对 比传统 社会 中熟人 社会 的特 征 , 大数据 让我 们 又回到 熟人 社会 , 笔者 在这 里称 之为— — 熟人社 会2 . 0 。 大 数据 时代 的社 会 特 征 : ( 1 ) 以 自己为 中心 的 圈层 身 份 关系 依 旧 未变 , 依 旧按 照 与 自 己的 亲疏 进 行辨 别 ( 2 ) 夹 杂 着契 约精 神 ( 3 ) 云计 算 下 的大数 据结 果是 “ 熟 人社 会”信 誉 的基本 保证 和最 高保证 。 强 决策 的理性 选择 , 就像 过去 传统社 会族 长对每 家 的情况所 熟知 的一 样, 能 够做 出对 家族 作 为有 利 的决策 , 不 同之处 则是 获取 信息 的 渠道 发生 变 化 。大数 据 决 策 具备 及 时 、准 确 的特 点 , 通 过 实 时数 据 的监 控, 快速 采取行 动 。 3 . 大数 据 的倒 逼机 制作 用 。制 度决 定行 为 , 有什 么 样监 督机 制 , 就 会产 生什 么样 的行为 。政府 问题 不在于 政府 中工作 的人 , 问题 在于 他 们 工 作所 在 的体 制 。 大数 据 制度 将 发挥 倒 逼 机 制的 作用 , 促 使政 府 人员 作出相 应改 变 。过 去信 息不透 明、监督 手段有 限 , 贪 污 、行政 效 率低 下 问题 存在 , 而今 微博 上一 张照片 可 以令 “ 老 虎” 现形 、 “ 上 班 斗地 主” 曝光 。参加成 本 的降低 , 公众 监督 的作用 能够 真正得 到发 挥; 同样在 住房 登 记 、银行 存款 数据 等 联动 公开 的倒 逼 下 , 官 员 也将
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
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社会工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职业,其在社会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的定义、影响和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社会服务,其目的是促进个体的福利和社会发展。
这种工作可以包括帮助身体或心理上受残疾、贫穷、失业等问题影响的人,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等多个方面。
社会关系则是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亲属关系、友情、工作上的合作关系、政治关系等。
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社会工作的主体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构成社会关系。
社会工作通过改善个体的生活状况和人际关系,改善社会关系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因此,社会工作与社会关系的关系是互动的。
二、社会工作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工作对社会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社会工作有以下影响:1. 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工作调解和缓解社会矛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特别是在社会中存在贫富差距、城乡差别和少数民族之间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
2. 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社会工作可以协助各部门解决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而向市民传递出比社会福利拓展,更多更好的信息,提高市民对社会的认同和参与度。
3.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通过向社会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素质,提高人民的参与度和民主度,增加人们的投入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助于促进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工作在面临的挑战社会工作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力资源问题。
目前,国内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特别是缺乏优秀和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
这导致社会服务的质量下降,并且影响了社会工作及其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
2. 系统规划和组织机构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缺乏以人为本,以社会福利为导向的社会工作体系和机构,需要进行全面规划与完善。
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的利弊
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多元的、百花齐放的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独立、自由、平等的,是只有客观的契约、没有主观的身份意识的。
不存在先入为主的问题,重视的是做到了什么。
不会凭优越的身份地位能说会道而无视、甚至践踏别人的利益。
熟人社会肯定是相对独立的,也肯定只有也只能有一个中心。
大一统的社会有一个大中心,小圈子、小社会有一个小中心。
但,不管大小是什么中心,在这个中心的四周由近而远贵贱强弱、富贫多寡已经确定。
这种确定不像陌生人社会那样是依据开放、效率、公平、竞争等规则,是动态的。
它的确定是封闭的、静止的,有的甚至是可以世袭的。
也就是说,一旦主要是权力介入而不是规则介入,人们主要受权力有形和无形的支配而不是受规则有形和无形的支配,那么,这个熟人社会就已经形成。
人治重于法治、权力大于法律的特征势必难以动摇。
这样的熟人社会显然是缺少活力、创造力、发展的动力的,发展便很缓慢、甚至倒退。
但,人们可以活得安逸、没有风险,可以做到大家一起穷,可以做到穷大方、穷有理、穷讲究、穷折腾,可以让大家穷得一起有志气、穷得夜郎自大、穷得还虚荣心很强。
当然,不管甚么,都各有利弊。
关键在于这种社会对甚么人、什么事有利,保护什么人、什么事的利益;对什么人、什么事不利,不保护什么人、什么事的利益。
熟人社会保护的是维护现状、满足现状的既得利益者,因为干和不干、干多和干少都一样,保护的当然是懒惰和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人,维护的也是平庸之人的利益。
陌生人社会鼓励平等竞争,当然有利于强者、有本领的人,也有利于勤奋、勇敢、能吃苦耐劳的人。
我们可以做两样社会的比较:陌生人社会需要的是自己努力、需要自强、需要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主要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自我完善,与别人的成功不排斥,反而能相互得到鼓励。
对别人的成功多的是一份尊重和由衷的祝贺,而很少心生嫉妒和邪念。
对那些兢兢业业、塌实肯干的人也会心怀理解和感谢之情。
熟人社会需要的是别人,主要需要人帮,尤其需要贵人(有钱有权之人)相助,需要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或好友,所谓“朝里有人好做官”。
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异化及其治理
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异化及其治理农村熟人社会是指农村社会中人际关系比较亲密、信任程度高、互助合作和传承习俗比较普遍的一种社会形态。
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人们对于外部世界有了更广泛的联系,这种变革同时也带来了人情的异化和熟人社会的不足。
一方面,随着农村社会的变革,年轻人或者寻求更好生活和机会的人逐渐离开农村。
熟人社会的成员逐渐减少,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更多地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
由于人际关系的薄弱和信任程度的下降,社会信用体系出现了问题,逐渐失去了对个体和社区的控制作用,甚至出现了“套路贷”等金融诈骗事件。
另一方面,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圈和社交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宗族、姓氏、乡邻等生活圈逐渐被“网络社会”所取代,人们之间的聚合力变得越来越弱,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普遍。
人际关系的缺乏导致了人们个人主义和自私的程度加深,甚至对陌生人的恶劣行径视而不见,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恶化。
首先,要弘扬传统文化。
一些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具备着开阔视野、传递智慧、慰藉心灵的功能,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同时,应当加强对农村文化的鼓励和传播,把优秀的乡村文化和民俗风情称为文化的“名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农村,加入熟人社会。
其次,要加强社会管理。
对于一些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欺诈等行为,必须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此外,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组织间的沟通和协调。
通过社会管理做好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切换,缩小利益冲突,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规范的农村社会。
最后,要建立诚信体系。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沟通、合作、信任的基础。
可以通过建立公共信用评价制度、诚信奖惩机制和民间文化宣传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诚信观念,增强道德意识,推动农村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总之,农村熟人社会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熟人社会的存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熟人社会对公共管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熟人社会对公共管理产生的不良影响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说明了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特点。
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的关系就像石头丢入水中,在水面形成一圈圈波纹,被波纹所推及的就产生“关系”。
人们出于功利的考虑,便形成了所说的“熟人社会”。
“熟人社会”的理念对我国政府的公共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公共管理中的特殊主义取向盛行,致使法律、规则因人而异。
这导致我国公共管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阻碍了我国政府的进一步改革。
一、“熟人社会”背景下公共管理改革的困境(一)政府“全能主义”导致权力膨胀和公众的依赖心理在当今社会中,传统的“政府包揽”观念和民众的“臣民”心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于特定的个人或团体而不受他人的干涉,因此掌权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按自己的主观意愿支配自己管理范围内的人力、物力、财力。
政府包揽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种观念使得人们在想方设法接近政府管理人员的时候会有意创设所谓的“关系”,想尽办法“混入”管理者的“熟人圈”内。
于是管理者凭借手中大量的职权转变成受贿者,为通过不正当手段成为“熟人”的“陌生人”(竞争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政治保障。
(二)“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导致服务意识缺失在腐败社会中,公共权力发生了异化,它不再服从于公共利益,而是致命于金钱,蜕变成掌权者谋取个人权力的得力工具。
“那些把担任公职看作是横征暴敛的良机或看作是以权谋私、泽及亲友的人是公共利益的绊脚石,也有损于公职工作的效率和为全民服务的目的。
”公民也习惯于服从政府的管理,甚至依赖政府和官员替自己做主,使得某些掌握公共管理权力的管理者更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行政人员是“特别负责任的公民”,应“一切以公众的福利为重”。
但是行政主体往往会置行政伦理的规范和原则于不顾,从而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公共权力经常用来满足私利。
对于政府主管部门来说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市场化意味着自己部分权力领域的失守和稀缺资源的流失,这又为进一步利用“熟人关系”提供了便利。
“熟人社会”的利与弊
“熟人社会”的利与弊一位先哲曾说过,规则是社会形成的基础,没有规则便没有人类社会,而“熟人社会”是不太重视规则的,它会筑起人类与规则的一道屏壁,使规则逐渐沦为唯心和扭曲,致使生活其中的很多人迷失了本性。
“熟人社会”的特点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如何看待“熟人社会”?我们应该用辩证全面的观点去把握,既要看到“熟人社会”的正面效应,也要看到其负面效应。
在熟人社会,假如人与人之间是正常交往,那么,熟人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黏合剂;倘若熟人关系是为了图谋私利,甚至是违法犯罪的勾当,那么,熟人关系,就是威胁和谐社会、民主与法制进程的一根“毒草”。
笔者以为讲关系大于讲规则的“熟人社会”其弊远远大于利。
以温州社会为例,温州人讲关系、重人情的观念是推动温州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温州人很注重人的关系网,温州人不但老乡之间愿意合作,易于相处,到了外乡,会很快认识新的圈子、新的朋友,很快地融入当地社会。
温州人是凭着这种拓展关系的能力,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快地在当地扎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温州人依靠朋友,亲帮亲、戚帮戚,积少成多,逐渐富裕起来。
温州人的民间交往、民间金融、民间组织,正是“熟人社会”的正面表现。
温州人的确是特别讲究关系和人情,办事找熟人,有熟人好办事,小到交通违章,大到读书就业,找个熟人挈个篮。
“有关系就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就有关系,没有关系的找关系,找了关系就没有关系”,成了温州人的关系哲学。
“挈篮子”三个字在温州是很流行的。
挈篮子的意思是很微妙的,有帮忙搞定某件事的意思,这件事大多是非正当的事情,说白点,就是讲人情开后门,讲严重点就是破坏社会的游戏规则,搞腐败,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影响。
概括起来,熟人社会的弊端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破坏规则,造成社会不公。
法规、政策、政令将可能被“熟人社会”以及“潜规则”所代替或被打折扣,平民百姓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与公平的机会,一些公共资源往往被那些通过“挈篮儿”的人所占有,这与法制建设背道而驰。
申论作文熟人社会
申论作文熟人社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熟人社会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熟人社会是指由人际关系来推动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然而,正因为其特殊性,熟人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与隐患,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首先,熟人社会容易导致“特权”的形成与弊端的滋生。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常常以亲朋好友的关系为依托,通过熟人关系来获得各种资源和权益。
这种有选择性的熟人关系,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让个别人或群体获得特权地位,从而形成“特权阶层”,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熟人社会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公平。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与亲近的人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而对于外部信息和资源的了解则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不仅限制了个体的发展和选择能力,也制约了社会整体的发展潜力。
此外,熟人社会也容易埋下腐败的种子,因为亲友关系容易被滥用,使得不正当的权益交换变得常态化。
再次,熟人社会对于社会信任的建立和维系也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与熟悉的人合作与交往,对于陌生人保持着一定的警惕心理。
这使得社会信任逐渐减少,人们之间的疏离感加深,从而影响了社会的团结和稳定。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熟人社会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打破熟人关系的权益壁垒,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
其次,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让人们理解并接受公平与公正的原则。
再次,加强教育,培养人们良好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信任度。
此外,应加强信息公开与公正的平台建设,减少熟人关系对于资源和信息获取的影响。
总之,熟人社会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既带来了便利,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弊端,通过相关措施的引导和改善,促进熟人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秩序。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
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浅析熟人社会现象的危害及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国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报告还指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与此相对,我们目前所处的正是一个发展中的法治社会,或者说还存在着熟人社会的现象,权力运行缺乏公开监督,社会的公平、公正正受到严峻挑战。
熟人社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基于血缘、地缘的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在这种熟人社会中,背景和关系成为典型话语,“办事找熟人”、“熟人好办事”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熟人社会说到底就是以人治来代替法治,其表现如:办事不讲规则和程序,处处论“交情”、讲“关系”;把功夫下到人上,而不是下到事上;“多个朋友多条路”,有熟人就能“摆平”成为社会“潜规则”等等,其弊端是显而易见,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可谓不大。
第一、破坏规则,无视法纪。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有着“礼尚往来”的传统,但一旦礼大于法,以“关系”代替制度,“人情”代替法律,就会弱化法制,破坏法纪,使得社会公平正义的天平发生倾斜。
熟人社会之所以大行其道,实际上就是一种公权私用的现象。
办事所依据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程度、感情深浅程度,而非制度和规定。
公共权力被用来解决私人利益问题,熟人关系成为人们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权力的滥用同熟人社会相结合,就极易产生以权谋私、任人唯亲、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屡屡在廉洁问题上“栽跟头”,应该说与这种社会生态不无关联。
第二、破坏公平,阻碍发展。
在熟人社会里,社会公平受到破坏。
比如排队,因为你有熟人而插队节省了自己的时间,然而别人却因此额外增加了排队的时间,实际上就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其他一些领域,情况同样如此,利用熟人关系谋取私人利益损害的就是公众的利益。
“熟人社会”的利与弊
“熟人社会”的利与弊
“熟人社会”指的是人们只与自己熟悉的、相处过的人在社交网络中建立连接,不让陌生人进入社会关系圈,收缩了信息交流的距离。
“熟人社会”的利好是让人们可以放松自己的安全感。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强烈的陌生恐惧感,总是不敢跟陌生人来往,跟自己熟悉的才敢让自己放松下来,在舒适的熟人圈子中相聚和活动,使人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另外,在“熟人社会”中,人们可以发掘到更多的有用信息与机会,因为这些机会和信息大多是来源于朋友圈子里的双向沟通,能够更容易接触到有价值的信息,其中有一些尚未在传统媒体中报道过的新闻,也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获取到转移的机会。
然而,“熟人社会”也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是人们容易被情绪影响,由于大多数都是老朋友交流,很容易继承上一代人太多社会或个人口头传统,如宗教信仰、性别观念、价值观等,同时还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对于对他人能够接受新观点的接受度很低,同时也容易在网络上出现恶意诽谤等问题。
其次,熟人社会会让人们产生一种社交恐惧症,人们拒绝面对他人,害怕被质疑和批评,这种恐惧带来的一些无谓的紧张情绪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人们与社会的互动减少,导致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影响起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
总而言之,“熟人社会”既有一定的利好,也有一定的弊端。
因此,我们应该在熟人社会的积极运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它带来的负面效果,特别是要提高对残疾人或弱势群体的关注,把握好熟人社会的温和,有助于我们的生活更顺畅的运转下去,牢记“认清自我,尊重别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深度观察:熟人社会的治理
深度观察:熟人社会的治理在中国仍有九亿农民的背景下面,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有力的基础性装置,向下可以组织社会,向上可以勾连国家。
这个基础性装置就是行政村和村民小组这个熟人社会及其内在的二重构造。
按政策语言,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能力建设。
一、人情2008年底到贵州湄潭聚合村调查,因为临近春节,聚合村“做事务”的家庭极多,村民常常一天要送4—5个人情。
所谓“做事务”,就是整酒办事,婚丧嫁娶是一定要办事的,此外,诸如新房落成、老人做寿、小孩出生、考学参军等等都要“做事务”。
聚合村“做事务”的规模也很大,刚开始听村支书说他儿子结婚办了160桌酒席,大吃一惊,以为书记交接广泛,才有如此大的酒席规模。
后来知道,聚合村一个普通村民“做事务”的规模也在100桌。
村民说前几年农村做事务的好象没有这么多,这几年经济条件变好了,做事务“整酒”的也多了。
尤其是新房落成,有人前一年建成第一层后做事务整了酒,现在修建第二层再整一次酒。
过去做寿,一般是高龄老人才做寿,现在做寿年龄越来越小。
看来,在聚合村,做事务整酒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事实也是如此,做个事务整一次酒,一般可以收1万元多元的人情,花费却不超过5000元,做事务的人情收入有2/3的节余。
正是有节余才有整酒的动力。
做事务整酒有利可图,整酒的名目就越来越多。
试想,一对夫妻生有五个子女,陆续到了婚嫁年龄,这五个子女都会婚嫁生育,又要分别建房,这样一来,这个多子家庭几乎是年年有事务要做,亲友邻里因此要年年送人情。
另外的家庭则可能父母年龄已高,子女尚小,虽然每年都送出去大量人情,却已有多年无事可做。
由此带来人情的不平衡。
如果人情只是在一个有限的数额之内,且人们有足够长远的预期,则人情就是互惠,是亲友之间因为婚丧大事而提供的经济上的相互支持,虽然短期内不平衡,从长远来看则是平衡的。
人情是礼尚往来的一部分。
当人们预期不再长远时,有些人家总有事务要做,年年整酒,有些人家多年没有事务可做,因此就产生了严重的失衡。
浅析“熟人社会”对我国基层政府管理的影响及治理
古往 今来 , 我 国托熟 人 、 找关 系这样 的“ 走后 门热 ” 一 直 没 有冷 却 过 , 甚 至 愈演 愈 烈 , “ 熟人社会” 现 象 已经 渗透 到人们 生活 的各 个领 域 。到行 政部 门办事 、 到银 行 办理业 务 、 去 医院看病 、 办 理孩 子上 学等 , 常 常受 到人情 关 系 的影 响 而遇到 差别 待遇 : 对熟 人 常常 笑脸 相 迎 , 全然 不 顾 规章 制 度 , 为 熟人 大 开 方便
建, 化 解社 会 矛 盾 , 推进 我 国 的法 制化 建设 , 促 进 基层 经 济发展 , 促进 社会 公 平正 义具 有 极 为 重要 的
作用。
[ 关 键 词 ]熟人 社 会 ; 基层府 ; 管 理
[ 中图分 类号]C 9 3 3 .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1 0 1 ( 2 0 1 3 ) 0 3— 0 0 5 6— 0 3 [ 收 稿 日期]2 0 1 3— 0 3— 2 1 [ 作者简介 ]张城成 , 广西 师范大学政 治与行政 学院行政 管理专 业硕 士研 究生; 陆茜 , 广 西师范大学政 治 与行政学院讲 师, 在读博 士。( 桂林 5 4 1 0 0 6 )
内人 ” “ 圈外 人 ” “ 我群 ” “ 他群” 的 区分 , 为 了维 护 群体 的利 益 , 相互帮助 、 信 息 互 通 只 发 生在 “ 我群” 之 中, “ 我群 ” 与“ 他群 ” 基 本 上没 有任何 的交 集 。为 了群体 的利 益 , 将“ 他群” 排 除在 交 际群之 外 。 3 . 强 调人 治忽 视法 治 。以道德 伦 理 、 宗族 观 念 作 为人 们 的行 动 规 范 是 “ 熟 人社 会 ” 的本 质 特 征 , 其
社会工作在移民社会融入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在移民社会融入中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移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移民与社会融入是一个相互关联的过程,旨在帮助移民个体适应新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展现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移民社会融入中的作用,并分析其重要性和挑战。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和范围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针对社会问题和个体问题的实践,旨在增强个人和社会的福祉。
它涵盖了包括社区组织、社会政策、个人辅导、社会工作研究等多个方面,为移民提供了包括教育、就业、住房、健康和法律援助在内的多维服务。
二、促进移民社会融入的重要性移民社会融入既是移民个体的权利,也是接受国的责任。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实践,可以为移民提供全方位、跨领域的支持和服务。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资源、信息和支持,帮助移民个体适应新环境,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从而推动移民社会融入的进程。
三、社会工作在移民社会融入中的角色1. 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通过向移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和支持,如提供住房援助、就业培训、语言辅导等,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平台。
2. 资源整合者:社会工作者与各个领域的机构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整合资源和服务,以满足移民多元化需求。
3. 社区组织者: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和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移民融入当地社区,建立亲和力和身份认同感。
4. 政策倡导者: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改善移民政策和制度,争取更好的移民权益和机会,为移民社会融入创造有利的环境。
四、社会工作在移民社会融入中的挑战1. 资源不足:社会工作在移民社会融入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资源,但往往受到这些资源的限制。
2. 文化差异: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社会工作者需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更有效地支持和帮助移民个体。
3. 社会歧视和排斥:某些社会群体对移民持有偏见和歧视,这给社会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熟人社会名词解释
熟人社会名词解释
熟人社会,通俗地讲就是“小圈子”社会,20世纪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的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熟人社会”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疏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实利目标,在这里责、权、利的界线较为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在公共事务中则容易发生论资排辈、任人唯亲、徇私舞弊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社会学家。
乡土中国熟人社会的概念解释
乡土中国熟人社会的概念解释
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是指在中国农村地区存在着一种基于地方关系和熟人网络的
社会运作模式。
这种社会模式基于共同的家庭、亲戚和地方身份,人们通过建立和维系熟人关系来获取资源和信息。
与城市社会的无差别关系不同,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更加注重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内部圈子的互助。
在乡土中国熟人社会中,人们通过血缘、地缘和其他类型的熟人关系来建立信
任和互助。
这种社会结构使得信息流动更加依赖私人关系网,而非公共渠道。
人们更倾向于依靠他们认为可靠的熟人获取信息和帮助,而不是通过公开的市场、媒体或政府渠道。
在这种社会模式下,人们倾向于使用亲戚关系或朋友关系来解决问题和争取资源。
这意味着人们更容易通过相熟的人来获得就业机会、商业机会和其他各种资源。
相互信任和互助是乡土中国熟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关系网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机会。
然而,乡土中国熟人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过度依赖熟人关系,可能导致
一些人无法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特权和偏见也可能在这种社会模式中根深蒂固,影响社会的公正性和机会平等。
总而言之,乡土中国熟人社会是中国农村地区存在的一种特殊社会模式,基于
亲戚、家族和地缘关系的互助网络。
虽然它有助于人们在社会中获取资源和信息,但也需要平衡公平和机会公正的问题。
亲社会行为对社会充实的影响
亲社会行为对社会充实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亲社会行为对于社会的充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互动和交往过程中,持有积极、友善、合作等态度和行为的表现。
这样的行为不仅可以增进人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还能改善社会环境,并且具有良性循环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亲社会行为对社会充实所起到的积极影响。
首先,亲社会行为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当一个人表现出友善和乐于助人的态度时,周围的人们就会更加愿意与他建立联系,而且更有可能形成持久和稳定的关系。
例如,一个邻里社区中的居民,如果彼此之间能够互相关心和帮助,那么就能够大大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这种信任和合作的基础,有助于人们共同解决困难和实现个人和社区的发展。
其次,亲社会行为有助于改善社会环境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当人们关心社区和公共事务,愿意为社会福利做出贡献时,就能够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
例如,一些社区的志愿者会组织清洁和绿化活动,使得社区环境更加整洁和美丽。
同时,一些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也会发起各种社会公益项目,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些亲社会行为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社会福利,并带来了更好的公共服务。
第三,亲社会行为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个人发展。
通过参与亲社会行为,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社会的需要,树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一些大学生会加入公益组织,参与社会实践,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锻炼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亲社会行为也可以为个人提供学习、发展自我的机会,通过参与社会事务,个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此外,亲社会行为还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进步的社会。
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基础,而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当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相互包容时,社会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同时,亲社会行为还能提升人们对于多样性的包容和接受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是形成社会共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要素,而亲社会行为正是促进这种共识形成的关键。
熟人社会的制度
熟人社会的制度
熟人社会的制度是指一种社会关系模式,其中人际关系和个人网络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资源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熟人社会中,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亲戚、朋友和熟人的帮助来获取工作、生意机会、教育资源等各方面的资源。
熟人社会的制度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人际关系网络:在熟人社会中,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非常重要。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家族、朋友、同学、同事等途径建立,人们通过这些关系网络获取信息、资源和机会。
2. 客观评价的次要性:在熟人社会中,个人的能力和业绩并不是唯一衡量其价值和地位的标准,个人的家族背景、来自何处、与谁有关系等因素也会被重视。
3. 门当户对:在熟人社会中,婚姻、职业选择等社会角色的选择通常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即家庭地位相当的人才能够结婚或者从事某些社会角色。
4. 社会资本的积累:在熟人社会中,个人的社会资本指通过人际关系、社交活动或者参与社会组织等方式获得的与社会交往相关的有价值的资源。
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个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尽管熟人社会的制度可以提供亲情、友情和信任等优势,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熟人社会容易导致不公平和腐败,使
得一些人可以通过他们的关系获得不应得的优势,而其他人则可能被排斥在外。
因此,在现代社会,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通常被更多地强调。
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持续增长。
城市化进程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人际关系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之一,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人际交流和合作的频率和程度。
在城市中,人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密集的空间内,经常会相互接触、交流和合作。
这种接触和合作不仅限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还包括文化艺术、教育科研等领域。
通过频繁的人际交流,城市居民能够更好地沟通与合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比如,在城市中,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组建团队,发起创新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从而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城市化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结识不同的人群,拓宽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
城市中聚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人,他们的文化、观念、习俗等都各不相同。
这种多样性使得人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思想和观点,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例如,在城市中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专业背景,这为知识和学术的交流提供了舞台,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此外,城市化进程也加强了人们对社会关系的依赖。
在城市中,人们更加依靠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得资源、支持和帮助。
这种依赖性刺激了人们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意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比如,城市中的人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来寻找工作机会、合作伙伴以及投资资金等,而这种资源的共享和互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城市中的人际关系趋向于变得分散和疏离化。
人们在城市中往往更加忙碌,对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和社区的关系较为冷漠。
这种疏离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容易形成一个“人人为己”的社会氛围,阻碍了互助合作和共同进步的机制的形成。
总之,在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熟人社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并有着一定的发展历史和特征,它的存在对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而在社会工作日渐普及化的今天,中国的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开展与深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中国在熟人社会中发展本国的社会工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突出。
一、概念的分析所谓熟人社会,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的构成的一张张关系网,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民间“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正是对熟人社会的一种朴素的表达。
社会工作则是指持守利他主义的助人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科尔曼把社会资本看做具有两个共同要素的各种不同实体,它们都由社会结构的一些方面构成,并且促进行动者的某些行动(元论是个人或者法人参加者)在结构中。
二、中国的熟人社会和社会工作的关系1、熟人社会的特征及其现状背景和关系是熟人社会的典型话语,所以,有人把“熟人社会”亦称为“关系社会”、“后门社会”,熟人社会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就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目标。
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注重“礼尚往来”,有时甚至是礼大于法,这可能也是“熟人社会”盛行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相信联系起来更加方便,联系范围更加广泛,认识程度也更进一步加深,人们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和缩短,世界变成了小小的“地球村”。
可见,熟人以及“熟人社会”是人类原始本能的具体表现,是人类社会的正常现象,只存在发展完善,不存在消失,熟人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盛行的,越来越明显了。
2、中国社会工作的特征及其现状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方法,作为一个专业,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了作为专业应该具有的特征:有一套系统的支持活动的理论体系;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具有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文化。
社会工作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如果从专业角度看,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则是很短暂的;但从一般性助人活动的角度看,则在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与实践早有体现,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度,在这沉淀着悠久文化的国度里发展社会工作,则中国越来越突显其本土化的特征。
3、熟人社会与社会工作的联系在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体系中,与西方社会工作理念最相近的是墨家的“兼爱说”,但墨家社会思想却因其与本土“个人——家庭——社会”三元结构不相契合而走向中绝,在社会上真正大行其道的是儒家基于“伦理本位”的差序格局式的助人理念。
因此,如何将中国传统的“求助关系”模式由熟人推于陌生人乃是实现“创造性转化”的关键。
在社会工作的研究中,求助关系的研究处于核心地位,这不但是因为求助关系是社会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而且,也因为它是社会工作的凝缩,在泛家庭主义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的求助关系不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是比较大程度地存在于熟人关系中。
总而言之,熟人社会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孕育出了助人的社会互动系统,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熟人关系的存在也很大程度上地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途径。
三、中国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熟人社会存在的利与弊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注重礼尚往来”,有时甚至是礼大于法。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对此做过详细的描述:人们按亲疏、内外、生熟,区别对待与之交往的不同对象,其特点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更有专家说“中国式外交”的本质特就是“熟人社交”,虽说如今社会变化很大,但传统的遗迹仍在规则意识尚未成为民众的内在品性,背景和联系仍是为人处世的重要途径,人们一旦有麻烦,一旦遭遇不公,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熟人”,能不能拉到“关系”,人熟是个宝,关系就是生产力。
熟人社会不仅有其存在根据,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其积极意义,熟人社会作为社会生活存在方式和人们交往方式的统一,虽然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具有一定边界性的圈子效应,圈子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和排斥性,这似乎是不可否认的消极性。
但是圈子不过是群体,以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为纽带二存在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其整合社会、维系人际间感情、保持社会稳定与协调的积极意义。
在市场和官场中奔波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中的人们,无论怎样紧张疲惫,一旦回到亲朋好友之间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中,便会感到轻松与安全,因为在这里,人们能够以朴素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原初本性。
所以,熟人关系社会是人们放松自我、寻找心情慰藉的最好的选择,有利于人们释放情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当然,熟人社会有其存在的好处,也有其存在的弊端。
在市场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和竞争的激烈及加剧,人们突然发现传统的熟人关系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杀熟”现象出现了。
“杀熟”是指利用熟人对自己的信任,采取不正当手段赚取熟人钱财。
办事大多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熟程度、感情深浅程度,关系越亲密越有可能被中心成员用来实现其实利目标。
中国关系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定义为特殊主义的工具性关系,这是由美国学者魏昂德提出来的,并得到广泛的认同。
这一模型强调中国人之间能达到关系认同的根本点是工具性的实惠交换,实惠交换是关系成立和存在的原因,亲情化只是关系交往的手段。
“熟人社会”的弊端还在于,让人们把功夫下到人上,而不是下到事上。
人们常常感叹:埋头苦干几十年,不如上头有个人“,这个人当然是和自身有关系的熟人。
在中国的官场中,权力的滥用,同熟人社会相结合,就极易产生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官官相护、包庇纵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现象。
时至今天,利用职务之便所形成的保护伞,宗派、贪污腐败等现象依然普遍。
熟人社会中的人们加入某种社会组织时,他们很容易把社会关系看得比组织规范和目标还重要,为了熟人关系,人们很容易破坏组织原则。
2、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积极影响我个人认为,中国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积极影响中,熟人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助人者自身的熟人社会,其次是求助者自身的熟人社会,最后是助人者与求助者之间的熟人关系。
首先,从助人者自身的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上分析。
助人者通过自身的熟人关系,拥有着自己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
当有求助者来求助的时候,在必要的情况下,助人者可以针对求助者的情况,充分运用自身的资源来为求助者提供服务,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
这样,助人者的熟人社会就为社会工作提供了资源,节省了助人过程的时间。
其次,从求助者自身的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上分析。
求助者的熟人社会是求助者重要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求助者问题解决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当求助者面临着问题时,助人者可以充分利用求助者自身的熟人关系这一资源来帮助求助者,求助者可以从自身熟人社会中获取的既可以有物质层面的帮助,也可以有精神层面上的帮助。
而且,,求助者比较容易在自身的熟人关系中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更乐于接受熟人无私的帮助。
所以,求助者自身拥有的熟人关系是社会工作中“相信案主有潜能和有能力获得改变”的重要体现,求助者自身的熟人社会为社会工作的开展中,为求助者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为求助者提供了自身获得改变的潜在能力以及提供了更大的解决自身问题的可能性。
最后,从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的熟人关系上分析,如果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关系熟悉的话,助人者可以根据对求助者的了解,对求助者问题以及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网络、社会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评估,帮助求助者找到更合适、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且,求助者可以在与助人者熟悉的关系面前,更容易和敢于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向对方坦露,让对方准确和迅速了解自己的情况。
同时,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的熟悉关系有利于二者之间彼此的信任度高于陌生人之间的求——助关系。
所以,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的熟悉关系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社会工作过程的时间,避免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减轻了助人者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对社区工作的影响,从社区社会工作的角度看,和谐社区的创建过程其实也是社区工作的开展过程。
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规范受到挑战,新的价值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处于“价值缺失”的状态。
在这种环境下,许多社会问题出现,加之有效解决手段的缺失,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便会出现,具体到社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人们之间的陌生感增加社区居民之间互为陌生,对社区也便缺乏归属感,因此也便少了和谐。
熟人社会中,熟人关系的建立,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区居民的交往,彼此间获得各自需要的资源,储藏着一定的社会资本,社区社会资本是一种群体视角的社会资本,它涉及社区居民间的交往频率,社区居民的交往越频繁,对社区的归属感便越强,便会在整体上提升全社区的社会资本,从社区工作的角度来谈,会有利于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3、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消极影响首先,中国人浓厚的传统意识里,“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似乎早已根深蒂固了,有一部分人在熟人社会中更不利于他们去寻找帮助,他们反而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二对自身的问题和处境遮遮掩掩,因而总是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其次,从求助者自身的熟人社会上分析,当求助者充分利用求助者自身的熟人关系网络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时,这些所谓的熟人可能出现“杀熟”的现象,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求助者的帮助只是工具性的手段,赚取钱财和利益才是实至名归的目的。
这将不利于社会工作过程中求助者问题的解决和自身的发展,有时甚至使求助者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最后,从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熟悉关系上分析,由于双方关系的亲密,求助者容易对对方产生依赖感,什么事情都依赖对方解决,不利于自身能力的发展,而助人者也会凭借熟人关系倾向于为对方做决定,全权包揽一切,容易形成独裁,有时助人者只是凭借着满腔所的热情帮助熟人,缺乏专业的方法和技术,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事倍功半。
所以,求助者与助人者之间的熟人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违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以及不利于助人者在助人过程中“使能者”、“倡导者”等角色的扮演,容易造成角色的混淆,同时,也不利于求助者发挥自身的潜能。
四、熟人社会对社会工作的启发熟人社会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及观念的根深蒂固的缘故。
熟人社会的存在本身有着利与弊,对社会工作的开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积极与消极的影响。
针对中国社会这种独特的现状,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本土化已经势在必行了。
发展出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相适应的助人系统,根据中国人传统的求——助特征设计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