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 ——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doc

合集下载

学中之乐多于苦学中之苦多于乐

学中之乐多于苦学中之苦多于乐

本资料由辩论中国网收集制作———————————————————————我方陈述部分:各位老师,评委,同学们好!我方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第一点,人是社会的人,人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性,这就决定了人必须依赖社会,人的思想,行为全都是社会化的产物。

第二点,马克思思想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一个人对社会做了贡献,社会对个人的价值就会给予肯定。

第三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需要。

什么是自我实现?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得到很好的展示,使社会肯定自己的价值。

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第四点,把人生的意义建立在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上,可以使人们的价值观顺应社会的发展,对维持社会安定和平也有一定重要的作用。

试想,如果把人生的意义订立在自己对个人价值肯定的基础上,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评价标准,这个世界会怎么样?事实上,许多罪恶的产生,都是因为一些人把人生的意义狭义了,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值得,就去做了。

第五点,人只有得到社会肯定,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本身的能力,更好的给自己添加价值,给社会添加价值。

以上5点就是我们的依据。

另外还有提出三点补充:一,人生的意义是以社会对个人的肯定,并不是代表人活着就以别人的看法为准则。

二我们并不否认人生也需要自己对个人价值的肯定,但是人生的意义在于社会的肯定,自己的肯定是必须以社会的肯定挂钩才是健康的,合理的。

三,我们所提出社会的肯定可能会具有滞后性,比如说,1600年,布鲁诺因宣传哥白尼“日心地动学说”而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

他宣传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得到肯定的,他的个人价值在当时也是得不到社会肯定的,但是在许多年之后,在现在,我们肯定了他的价值。

肯定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较当时的地心说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以上就是我方对观点的陈述,谢谢!主席: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欢迎观看盘锦市高中生“学习、尽责、助人是享受”大讨论主题辩论赛。

初二事理作文:学习中的苦与乐

初二事理作文:学习中的苦与乐

学习中的苦与乐本文是初中关于初二事理作文的学习中的苦与乐,欢迎阅读。

魏书生老师说过:“苦中有乐,苦中求乐。

”学习中有苦也有乐,先苦后甜,乐总在苦后。

说起学习中的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堆积如山的作业,一张张薄薄的纸,如同一个个恶魔,吞噬着学生的睡眠时间,为同学们涂上黑眼圈,令同学们不得不戴上“厚瓶底”,但是再多的作业,也总有完成的时候。

(不完成也不行呀),当一摞摞的作业终于被完成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一种终于可以“五体投床”的轻松,甚至幸福。

这当然是乐。

有时作业并不多,可总有那一两道难题,如同拦路虎,令作业完成的时间推迟了,有题不会写确实是一种痛苦,心里想着快写,手却不知如何操纵笔杆,脑子飞快地转,却想不起来,心情烦躁的像有一万只蚂蚁在心脏里爬来爬去,但是换一个角度或换条思路,一切便豁然开朗,有种“车道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烦躁的感觉以光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快乐,似有蜂蜜流进心里,一种叫“自豪”的情感也在这蜂蜜里微微荡漾,啊!我真是厉害,这么难的题我也做了出来。

这不是快乐,是什么?学习第二大苦,就是压力。

压力大多来自父母和老师,在考试时它就会逞强施威,它令学生惶惶不可终日,一听要考试如临大敌,整天想着“要是考不好该怎么办”,结果成绩下来自然不理想,不过有时候,有压力也是好事,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有些学生正是因为有了压力才取得了好成绩,但是压力不能太大,适当的压力对学习有好处。

学生经常会遭遇考试失利,所有学生都知道那种感觉,担心父母批评,同学嘲笑,后悔没有认真复习或者考试时不细心,羞愧难当,更何况还有考试排名制度在腐蚀学生的自尊心,凡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现在你厌恶这张成绩不理想的试卷,将来说不定你要感谢它呢,这样一张试卷既可以让你极度郁闷,又可以展现出你这段时间在学习上的漏洞,只要查漏补缺,东山再起还是可能的,当你再次取得好成绩时,也获得了快乐!没有刺骨寒冬,就没有梅花尽情绽放,没有千锤百炼,就没有宝剑削铁如泥,没有“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就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有苦才有甜,甜中也有苦,苦乐相伴,才酿出酸甜苦辣的学习生涯。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 ——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 ——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促其苦学使其乐学——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导读:本文促其苦学使其乐学——谈苦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

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

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

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

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

读书求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

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

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

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

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

其实,这些人不理解苦学的真谛。

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

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

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一、学习目的性教育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

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

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

如何让识字教学“苦学”变“乐学”论文

如何让识字教学“苦学”变“乐学”论文

如何让识字教学“苦学”变“乐学”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但是识字教学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教学。

按照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掌握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而且应该在识字过程中,受到情感价值的熏陶培养。

在以往的教学中,识字教学往往是最枯燥、最无味的,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寻找科学的规律、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让他们感受成功,体验识字的快乐,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做法:一、利用汉字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是世界上最为特殊的文字之一,是具有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

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因义而音。

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汉字、掌握汉字、领会汉字的神韵。

语文第一册中“山、石、田、土、日、月、水、火”是最简单的象形字,它们都是实物的形象。

大部分笔画简单的象形字,它们与图画很相近,教学这类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如:教学“山”字时,首先出示象形字符号,请同学们议一议,这个符号像什么,学生很容易从形象上看出是一座小山,那么“山”字就很容易掌握了。

又如出示“鸟”的象形符号,学生一眼就看出是“鸟”,这只象形的“鸟”和汉字“鸟”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们说说、画画、写写,不需讲解,学生就会知道,“鸟”字的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后,上课时首先解决生字的读音,接着我就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出最佳的记忆方法,请你告诉大家。

”这样一问,同学们兴趣盎然,马上就开始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减笔画”……。

如学习“玉”字,有的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学习“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囗”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

苦与乐议论文(精选22篇)

苦与乐议论文(精选22篇)

苦与乐议论文(精选22篇)苦与乐议论文篇1苦涩,人人都会经历,但人人都得品尝。

欢乐,人人也会经历,可人人都企盼再度。

我从不认为生活能一帆风顺。

我也不会回避苦涩,因为它也是构成人生的一部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人的一生有棱有角,不会从一开始就注定将完整无损。

苦难将人生不停消磨。

不能吃苦的人,自然玉碎不复,甚至会崩裂破碎,人生不再。

而能吃苦的人,就苦难视如珍宝,在苦难的消磨下,越发坚毅,越发强硬,最终会挥发出耀人的光芒。

也正是苦难将他们的人生磨得光鲜艳丽,精致完美。

苦难就如粪土一般,人人所不欲。

可它对部分人却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如果我们将粪土仅仅视为粪土的话,那它终将遗臭万年,更加使人们反感。

但是你将粪土给予土地的话,它就将成为最好的肥料。

苦难方是如此。

如果你仅仅将苦难当作痛苦的预兆,你终将无法克服。

而你将苦难视作人生的瑰宝,去与你不屈的心灵结合,那你定会收获成功。

人的一生,功名荣誉,都水到渠成。

要经历的你终就要经历。

苦尽甘来,苦未历,甘何来?苦与乐终定不能分开。

爱因斯坦说:“我能获得比别人多的成就,在于我比别人吃了更多的苦。

”这似乎告诉我们,如果把人生当作一场盛餐,百味皆为调料。

乐你无从选择,但是你可以运用苦涩而调制。

牛顿说:“我从没有停止成功,我也从没有停止吃苦。

”正如他所说,苦难源源不尽,伴你度过终生。

你千万不要怕吃苦,更需要坚信:再经历些苦难,或许我就可以嗅到成功的芳香。

苦与乐议论文篇2现代社会的节奏加快,人们在忙中穿行,概叹着忙的苦与乐,在我看来,苦与乐渗透在生活的每一角落,忙中的苦与乐昭示着时代的巨大变化。

苦与乐的交织。

或许我们还在抱怨,自己为何不够美丽,在抱怨自己为何不够成功,为何自己的生活不够美满,但是,我们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虽说不美丽,但是一定甘甜,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没有过人的成就,但是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幸福的家庭,但是有一颗懂得珍惜幸福的心,我们的生命中一定会有缺失,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射进来的阳光可能不是最强烈、最明亮的,但一定是最温暖的。

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

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

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精选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篇1学习是苦还是乐?学习是苦与乐的交织。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

耕耘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那含辛如苦的“耕耘”,哪能领会到甜人心田的收获?一次次竞赛的成功,一点点细小的进步,一道道难题的突破,都会让我们领略到兴奋、快乐,所以说学习的苦与乐是相对的。

没有学习上的苦,那知所取得成就背后的甜呢?学习的苦,是一种苦中作乐。

我之所以认为学习苦,苦就苦在:清晨,闻鸡起舞,晚上,夜深人静,挑灯苦战,让我体会到的是苦;为了一个问题没弄懂,看到一筹莫展的难题,急得直抓耳挠腮,让我体会到的是苦;放学回家,一进门就能听到母亲熟悉的声音:“作业写了吗?上次作业有错吗?”让我体会到的是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张张成绩不佳的试卷,面对爸爸妈妈的责怪和老师的叹息,让我体会到的是苦;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周末可以睡大觉的时候,却又要参加什么英语补习班、钢琴兴趣班等――真是苦不堪言!学习中的苦确实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亦有乐。

当你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

论学习的苦与乐作文篇2自古以来,世上流传着一句名言:苦尽甘来。

是的,没有苦,就没有甜。

苦与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

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经受苦中苦,才能得到甜上甜。

在学校里,常常听到一些同学诉苦喊冤:学习太苦了!但他们是否尝到了苦后之乐呢?月考快到了,每天是繁忙的功课:一张张琳琅满目的模拟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早晨,六点钟,便和那“心爱”的被窝告别,踏上了一天艰苦的学习旅途。

语文课堂变“苦学”为“乐学”

语文课堂变“苦学”为“乐学”

语文课堂变“苦学”为“乐学”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爱上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

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的学科,屡屡遭受学生的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语文试卷的偏题、怪题;不切合学生实际的阅读文本等。

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也难辞其咎。

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

对缺少激情的语文课学生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式,构建民主、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气氛。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我们说,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我们说,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我们说,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

可是忘了追加一句,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

老师没有了激情,追寻诗意的课堂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

有好多教师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

只要尽了这个责任,那么教师的所作所为、教师的付出都是正确的。

其实不然,新的课程不仅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都重要。

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

苦乐相济育新才——简谈“乐学”与“苦学”相统一的教育观

苦乐相济育新才——简谈“乐学”与“苦学”相统一的教育观

作者: 朱本
作者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
出版物刊名: 上海教育科研
页码: 18-19页
主题词: 苦乐观 心理素质 愉快教育 意志品格教育 情感体验 心理训练 精神生活 生存能力基础训练 物质生活条件
摘要: 一 学习究竟是苦的还是乐的?有人认为是苦的,主张“苦学”。

中国有句古训,叫
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是苦学的典型观点。

于是“头悬梁,椎刺股”等苦学事例,长久流传。

有人则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主张乐学,寓学于乐。

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现代人们提倡“愉快教育”,将上述古训修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

这是现。

谈谈“苦学”与“乐学”

谈谈“苦学”与“乐学”

谈谈“苦学”与“乐学”赵玉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头悬梁,锥刺骨;板凳坐,十年冷”,“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些名言警句无不告诉我们:学习,需要吃苦。

而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事例似乎也在昭示着一个道理:苦学方能成才。

苏秦“锥刺骨”,读书不厌,孜孜以求,终佩六国相印,“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范仲淹年少求学时,读书不分昼夜,五年中,竟然不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而鲁迅先生深夜读书又冷又困时,就把一枚红辣椒放在嘴里咀嚼,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事例不胜枚举。

的确,学习得吃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生却是短暂的。

不起五更,睡半夜;不弃享受,贪读书,怎有充裕的时间去啜饮知识的甘露,去攀登知识的高峰?现如今的高中生,所需学习的科目繁多,所需掌握的知识丰富,不惜时如金,心无旁骛,又怎能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所以,他们要朝迎晨曦,暮披星辉,夏学三伏,冬学三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端坐于教室之内,或口干舌燥读书,或疾首蹙额做题,又或者强打精神听讲。

什么赏清风明月美景,什么看看电视听听金曲,都只能偶尔为之。

没有吃苦精神,怎能忍受这苦行僧般的学习生活?学习得能吃苦。

学习的道路上历来没有坦途。

一个又一个困难像《西游记》里的各色妖魔鬼怪,纷至沓来,考验着学生的智力、毅力以及耐力。

没有刻苦攻坚的精神,没有吞咽挫折苦果的胸怀,没有不畏艰苦、越挫越勇的勇气,求知的小船也许早就被知识的大浪打翻、吞噬。

是的,苦学是成才、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是,却绝对不是学习的最佳境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希腊格言:天才也会被不快乐扼杀。

而新课改的新理念中明确有“变苦学为乐学”的要求。

可见,“乐学”正成为一面冉冉升起的彩旗,飘扬在新时代的学习生活中,昭示着一种新的学习方向。

初二作文议论文《学习的苦与乐》600字(共8页PPT)

初二作文议论文《学习的苦与乐》600字(共8页PPT)
初二作文议论文《学习的苦与 乐》
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 在其中。俗话说:“没有苦中苦,哪
甜上 有
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
本 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
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
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 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
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
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 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 “甜上甜”而艰苦奋斗。
时,更会感到无限
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 的乐趣。
关键词:学习,苦难,尽言,然而,
学习,经过,艰难,思索,推理,最后, 一道,难题,喜形于色,学习,取得,优 良,成绩,感到,由衷,喜悦,运用,所 学,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乐在其中,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 学,知识,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感 到,无限,幸福,欢乐,学习,本身,包 含,乐趣。
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
欢乐。
关键词:只有,这样,寻乐,苦求,
才能,知识,海洋,乘风破浪,奋斗,拼 搏,才能,享受,胜利者,无限,幸福, 欢乐。
初二作文议论文《学习的苦与 乐》
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过于家!
再见
,全神贯
注,不得松懈。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 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
疑点 点,
,甚至吃不下饭,睡不
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
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衣带 “
渐宽,终不悔,为一堂的
人憔悴” 苦不胜言。
关键词:安静,课堂,大脑,随着,
老师,讲解,不停,眼看,心记,全神贯 注,不得,松懈,为了,一道,解出,抓 耳挠腮,思考,难点,疑点,甚至,吃不 下,睡不着,考试成绩,方面,压力,随 之而来,真是,衣带,不悔,一堂,憔悴, 不胜。

变“苦学”为“乐学”——浅谈愉快教育

变“苦学”为“乐学”——浅谈愉快教育

变“苦学”为“乐学”——浅谈愉快教育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的思想,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老师压力越来越大,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产生,其结果是顾了尖子,却丢了两头,得不偿失。

而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协调地、主动愉快地发展,给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道路。

以往的教育改革只注重研究教师的教,很少研究学生的学。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识到,只有调动学生存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件乐事,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才能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路。

针对要迅速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一矛盾,我开始对愉快教育进行了探讨。

愉快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美好的心灵,创造的才干,强健的体魄,活泼的个性,这与素质教育的目的是相一致的。

“苦乐”之辨,历来众说不一。

主张苦学者,可以翻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名句,可以举出“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故事。

主张“乐学”者可以找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传统佳话。

“乐学”作为教学改革大气候中的新生事物的确也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噶发起到的变革推动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学科内在的只趣才是最持久、最有力度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的备课,挖掘教材内在快乐的教法,发挥教师教育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尝到“快乐教学法”甘味。

“快乐教学法”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灌输方法,女里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运用“多鼓劲,少批评”,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师生在情感交融的氛围中进行教与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求我们做到一要深入钻研理解教材,提炼教材固有愉悦情感因素;二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丰富中的感知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多观察,多思考;三要把握住儿童心理特征,把有益的、高质量的教学游戏引进到课堂,使学生在游戏中求愉快,在愉快中长知识,使课堂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四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竞赛,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活动至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最大范围地调动学生的智能潜力。

初一议论文-苦乐辩证800字作文

初一议论文-苦乐辩证800字作文

初一议论文:苦乐辩证800字作文何为苦,何为乐?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苦与乐不过一对孪生兄弟,相继降生,结伴随行。

所谓“乐极生悲”、“苦尽甘来”,无不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幸与不幸往往仅隔一步之遥。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境由心生,苦乐悬系一念之间。

古有陶渊明,对陶而言,为官最苦。

几仕几出,最终归返田园,以“禾锄田头,采菊东篱”为乐,一生悠然自得,不慕名利,却为后人留下千古佳话以及绝逸美文。

而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前赴后继,苦于逐名夺利。

对他们而言,篡取名利才不枉为人生一桩乐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一度被认为是人生最得意之事。

苦与乐,不过因人而异。

孔子曰:“无入而不自得”。

意即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这是一种境界。

安贫乐道者如颜回,箪食瓢饮,而仍不改其乐。

施施然、怡怡然,不以为苦,自以为乐者更有陶潜笔下的五柳先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依然以文章自娱。

常人眼中的苦中作乐莫过于此了。

我等凡人纵然不能如古人之超脱飘逸,也达不到范仲淹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却也大可不必作“人生苦短,且对酒当歌”的哀叹。

知足者常乐。

纵然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不能样样如意,但却可以事事尽力。

多一点点宽容,多一点点坦然,少些欲望,多点从容。

人生怕也可以胜似闲庭信步。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为人的境界,莫过于始终保持一种坦然积极的心态。

生命精彩与否在于自己的创造之中,人生既已苦短,又何必让旅程苦上加苦?“你哭,自己一个人哭,你笑,世界与你同笑。

”何不乐对生活,与世界同笑,苦中乐一乐又有何妨?。

苦学与乐学

苦学与乐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苦学与乐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苦学与乐学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乐学,苦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初三作文中查看更多范文。

度网专稿
现在我们是一名学生,我们需要学习,学习中有苦也有乐,所以我这篇文章的主题就围绕着“苦学”与“乐学”。

我们一定要做事,如果不做事就对不起我们每天吃的饭,对不起父母对我们付出的心血。

苦学就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我们只有苦学成绩才能提高,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就很好的表现出好的结果都是要付出努力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先苦后
甜的精神,现在把学习搞好了以后才能够有资本去享受,既然我们必须要学习何不每天开开心心的去学呢?
苦学即是刻苦学习,乐学即是乐观面对学习,我深信我们学习就应该如此,让我们能够拥有先苦后甜的精神吧!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中学初三:邱书鑫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乐学与苦读谁更有出路“辩论词写作讲评

”乐学与苦读谁更有出路“辩论词写作讲评

“乐学与苦读谁更有出路”辩论词写作讲评——一辩立论陈词分论点设置方法原题呈现: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辩论赛,辩题为“乐学比苦读更有出路”(正方)与“苦读比乐学更有出路”(反方)。

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辩论词。

一、首先解释己方辩题关键词。

1、乐学:不是放纵享乐,而是以兴趣为导向,快乐主动地学习,为自己的热爱而努力。

2、苦读:不是死读书、痛苦地读书,而是刻苦用心,竭尽全力。

(“苦读不是自我感动式学习,而是一种内发于心,外化于行的勤勉学习。

”)▲把自己的路走宽,攻守有据。

(罔顾事实,过度贬损对方不可取。

比如“乐学是放纵”“苦读是压抑”有明显的逻辑漏洞,太容易被批驳。

试想,要真是如此,辩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也显得自己肤浅、刻薄。

)二、进一步解释其他辩题关键词有助于打开思路,找到更多立论角度。

3、出路:“意为生存或向前发展的途径。

”——陈美君。

(由此,可以延展出正方观点——出路,不仅指温饱生存、事业前程、个人成就,更是经历丰富、身心健康、精神世界丰盈。

)(还可以进一步延展出正方观点——学习/教育的真正作用与意义。

)4、更:比较而言,对方一定存在有益的一面,只是我方相较而言更优。

(降低辩题难度,也使立论更客观持正)三、正方分论点推荐。

1、乐学更能依从个人兴趣,激发潜能,做最真实的自己。

2、乐学有助于明确个人发展方向,目标明确,道路清晰,效率最高。

(例子:谷爱凌等)3、乐学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符合个体发展天性。

(反例:范进中举、当今学生学业压力、心理问题等)4、时代性:当前,大多数家庭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为子女提供了乐学的基础。

5、国家社会层面:国家教育政策改革,旨在减轻学生压力。

(举例:“双减”政策等)6、过度“内卷”:在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强烈的功利心驱使下,以爱好为支撑的“专精者”越来越少,无意义的“内耗者”越来越多。

(举例:“996”、高学历低就业)四、反方分论点推荐。

从“苦学”到“乐学”——浅谈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从“苦学”到“乐学”——浅谈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 读教 学
从“ 苦学 ” 到“ 乐学"
浅 谈 语 文 阅 读 兴 趣 的 培 养

现在有 很 多 学 生对 语 文 课 不 感 兴 趣 , 他 们 跋 涉在 书 山题 海 , 穿 梭 于种 种 考 试 , 苦不堪言 ,

堵塞、 扼杀 , 还要 积 极 引 导 , 让 学生 在 内 在 力 量 的驱 动下 , 主动 地 进 行 自我 探 索 。通 过 这 种 引 导, 可 以把学 习变 成 一种 “ 再 次 发现 ” 人 类 以往 积 累 的知识 的参 与式 活动 。 有这样 一个故事 : 英 国的诺 贝尔奖得 主麦 克 劳德小 时候对动 物非常好 奇 , 特别 想知道 狗 的 内
去 了好 奇 , 就失 去 了探 索 的动力 。 1 .激发 学生的好 奇 心 教师在 教 学 中 , 可 以 主动设 置 一些 好奇 点 。 结 合 学生 兴趣 , 提供新奇、 具 有 创 意 的教 材 ; 制
要求麦克 劳德解 剖小狗后 , 画出一 幅骨骼 图和 一 幅血液 图 。麦 克劳 德 出色地 完 成 了任 务 。这 两
舟求 剑 ” “ 循 表夜 涉 ” 等 故事 直 接 过 渡 到课 文 第
教师 在 日常 教 学 中 , 要 有 意 无 意 地 安 插 一
些生 长点 。例 如 , 对 于唐诗 宋词 的教 学 , 教师 不
妨 在平 日就潜 心 埋 伏 , 有 意 识 地 讲 一 些 唐 诗 宋
二段 的教 学 。 然 后 , 通过提 问“ 作 者 为 什 么 会 写 这样 一个 故 事 ” 转 人 第 一 段 的 教 学 。这 样 的 设计 , 一方 面可 以通 过 故 事 激 发 学 生 的 阅读 兴 趣, 一 方面 也符 合 先易后 难 的学 习规 律 。

教学中的“苦学”与“乐学”

教学中的“苦学”与“乐学”

教学中的“苦学”与“乐学”
“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古代人勤学、苦学的故事有很多,这些故事无疑都在告诫人们,要想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奋刻苦。

时下,我们的教学提倡“乐学”,不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让学生体验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课堂上总想法让学生高高兴兴,恐怕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这种做法和想法是片面的,从本质上讲,学习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听到看到的学有所成的人,哪一个不是苦学出来的?正因为苦、难,所以才有价值。

越苦越难的事情,价值越高,因此,应该提倡苦学的精神。

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下功夫是不行的,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然而,学习的至境是乐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当学生听懂教师的讲课,做出一个难题,写出一个好句子,绞尽脑汁生出一个好的思路,通过刻苦努力考出一个好成绩时,他们一定会生出难后乐、苦后甜的成功体验。

教学中,我们应多让学生进行这种体验,这必然会促进我们的教学。

苦学与乐学议论文800字高中

苦学与乐学议论文800字高中

苦学与乐学议论文800字高中
苦学”就是辛苦的学习,“乐学”就是快乐、有趣的学习,勤学,苦学与乐学作文.“书山有路勤为径”也就是说如果把书比作高山,那么只有勤奋才能攀到顶峰.
我7岁才学钢琴,因为已经比较晚了,所以我弹得不怎么样.但在自己的努力和爸爸妈妈的鼓励下,终于能随心所欲地弹各种曲子了.我的妹妹她6岁时开始学,然而她受不了每天练琴的枯燥儿半途而废了.学习要勤奋,不能半途而废.
“学海无涯苦做舟”如果把学习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只有辛苦的做一只小船才能在大海里遨游.
古时候,有一个故事:一个秀才,怕自己考不上状元,于是就发奋学习,把自己的头发悬在梁上,只要一低头,就会把头发提起来是自己重新打起精神再学习.凳子上有个锥子,一旦睡着了,锥子就会刺到屁股,提醒自己继续学习.这个秀才九是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好好学习,承受艰难、辛苦,达到了自己的理想,小学五年级作文《勤学,苦学与乐学作文》.有不少专家创造了乐学、巧学的经验.古人也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据报载:学生视力大幅度下降.14-16岁学生着大十分之二点三,学生体质情况不佳.拘偻驼背者增多.这些情况,是因为它们指挥勤学、苦学,没掌握乐学的原理.愿乐学之风,带着快乐,带着收获,办我们健康成长!我们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上课时,时常以幽默的语句逗我们发笑,在笑声中进入下一个课题.
让我们在快乐中学知识,使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应该虚心请教老师,但也不要死记硬背.“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像这样深奥的彦语还有很多.学习应时刻想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苦学好,还是乐学好,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乐学与乐学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苦学?"苦"者,刻苦也;苦学,即刻苦地学习。

乐学呢?"乐"者,快乐也;轻松地学习,即为乐学。

两者看起来是矛盾的,又如何能统一起来?
学生读书上课,在"大纲"上规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天天要做,还有教师时时在督促。

越是自己不喜欢的教学内容,越要努力钻研,否则就学不懂。

知识就像链条,哪里掉了一环,要接上去不知要多花几倍力气。

读书求学,自然要受纪律的约束,受教学规律的支配,由不得自己任性。

兴之所致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想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不是学生尤其不是小学生应有的读书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是苦,否则完不成学习任务。

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

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如此说来,苦学是教学规律的必然,而不是应试
教育的产物。

因应试教育应运而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教学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但应试教育的弊端尚未全部清除。

因此,有人一看提倡苦学,就联想到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过重的课业负担,因而竭力反对。

其实,这些人不
理解苦学的真谛。

什么是苦学的真谛呢?起码它应包括三个内容?:其一是专注,能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读书;其二是刻苦,绞脑汁,肯钻研,不为学习上的任何困难所吓倒;其三是有韧性,把学习坚持到底,十几年如一日。

人生百年,从孩提时起培养苦学的精神和习惯,不仅
是完成各学段学业的保证,而且能终生受益。

促使学生苦学,又从何入手呢?
一、学习目的性教育
对学习目的性认识的越清楚,越能自觉刻苦地学习。

学习目的性各年级都应该持之以恒地进行。

不同年级可以有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重点。

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应是经常性的话题。

如,学语文与学其他课的关系,学语文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关系,甚至语文与爱国的关系等。

记得教四年级语文时,笔者曾讲过一个对联故事(传说,一个清朝爱国文人用对联怒斥八国联军头目。

八国联军头目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在座;爱国文人对的下联是:魑魅魍魉四小鬼犯边),直到初中的一次作文竞赛《老师教我爱语文》,笔者原班级中的一个同学获一等奖,作文中描述了这个对联故事给他的教育。

可见,让学生明白学语文的重要,其意义有多
么深远。

二、克服困难的教育
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训练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这是培养苦学精神的必由之路。

引导学生克服困难,应落实到课堂上和作业上。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克服思维障碍,理解课文,读熟课文;作业前要进行答题指导,促其养成答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和对难题不轻易放手的习惯。

此外,榜样教育对学生克服困难有明显的激励作
用。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苦学是违反儿童的天性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才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因此,在培养学生苦学精神时,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轻松些,乐意自己去学,做到寓苦学于乐学之中,在乐学中培养苦学精
神。

在使学生乐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
用。

1. 根据学科特点,挖掘乐学因素,培养学习兴趣。

编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辞优美。

这些课文,有的形象鲜明,有的意境悠远,有的蕴含哲理,有的情真意切,更多的是达到了形、意、神的高度统一,使人百读不厌。

因此,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乐学开始,最终落实到苦学。

根据语文特点,把学生引入乐学的境界,主要方法有立形、入境、悟理、体情等四种。

①立形,即立其形象。

要从理解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再造想象,使文中的形象在头脑中活起来,像过电影似的,如见其人,如观其景,如睹其物。

②入境,即进入意境,不同形象的组合,组成全新的意境。

诗歌、散文,只有进入意境,才能读出味来。

我们应在立形的基础上入境,通过朗读、语言描述,重点词句的揣摩,思路的探索等,进入文章的意境。

③悟理,即领会道理。

对蕴含哲理的课文,如童话、寓言类,要在立形、入境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意象所要阐明的道理。

④体情,即体会思想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能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哀乐,能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

读课文时有哭、有笑、有喜、有忧。

读到这种境界,学生不喜欢语文是不可能的。

2. 改进教法,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学生乐学,必须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内就能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而不必在课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练习才能勉强掌握。

假如在课内,学生要耐着性子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或无目标、无指导"放羊式"的自学,课外却要跌入题海中,学生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使学生乐学,还必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必须开足课程,使不同的阅读材料和不同的学科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大脑。

信息源的多极化,能促使学生保
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功夫在诗外"吧!
综上所述,苦学与乐学是可以达到辩证统一的。

我们可着眼于苦学精神的培养,从乐学入手,到一定阶段,学生有了学好语文的志趣,即使是苦学,他们也会从中体会到学
习的乐趣的。

(刊于《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11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