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组成及介绍

合集下载

机器人视觉系统介绍

机器人视觉系统介绍

机器人视觉(Robot Vision)简介机器视觉系统的组成机器视觉系统是指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视觉功能,也就是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客观的三维世界的识别。

按现在的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感受部分是视网膜,它是一个三维采样系统。

三维物体的可见部分投影到网膜上,人们按照投影到视网膜上的二维的像来对该物体进行三维理解。

所谓三维理解是指对被观察对象的形状、尺寸、离开观察点的距离、质地和运动特征(方向和速度)等的理解。

机器视觉系统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摄像机、转鼓等,它们都把三维的影像作为输入源,即输入计算机的就是三维管观世界的二维投影。

如果把三维客观世界到二维投影像看作是一种正变换的话,则机器视觉系统所要做的是从这种二维投影图像到三维客观世界的逆变换,也就是根据这种二维投影图像去重建三维的客观世界。

机器视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输出或显示。

将近80%的工业视觉系统主要用在检测方面,包括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采集产品数据等。

产品的分类和选择也集成于检测功能中。

下面通过一个用于生产线上的单摄像机视觉系统,说明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视觉系统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决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并根据结果,产生相应的信号输入上位机。

图像获取设备包括光源、摄像机等;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相应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输出设备是与制造过程相连的有关系统,包括过程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等。

数据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和产品控制,若发现不合格品,则报警器告警,并将其排除出生产线。

机器视觉的结果是CAQ系统的质量信息来源,也可以和CIMS其它系统集成。

图像的获取图像的获取实际上是将被测物体的可视化图像和内在特征转换成能被计算机处理的一系列数据,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照明*图像聚焦形成*图像确定和形成摄像机输出信号1、照明照明和影响机器视觉系统输入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输入数据的质量和至少3 0%的应用效果。

由于没有通用的机器视觉照明设备,所以针对每个特定的应用实例,要选择相应的照明装置,以达到最佳效果。

1.1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1.1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成

MMT
三种驱动方式比较:
电气驱动方式:电气驱动所用能源简单,机构速度变化范围大,效率高,速
度和位置精度都很高,且具有使用方便、噪声低和控制灵活的特点。
MMT
【背景知识】 2.机械结构系统
工业机器人的机
械结构系统是工业机 器人为完成各种运动 的机械部件。系统由 骨骼(杆件)和连接它 们的关节(运动副)构 成,具有多个自由度, 主要包括手部、腕部、 臂部、机身等部件, 如右图所示。
2MMT
机械结构系统——手腕
手腕是连接末端执 行器和手臂的部件,它的作 用是调整或改变工件的方位, 因而它具有独立的自由度, 以使机器人——手臂
手臂是机器人执行 机构中重要的部件,它的作 用是将被抓取的工件运送到 给定的位置上。
2MMT
机械结构系统——腰部和基座
【背景知识】 3.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由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构成。 传感器处于连接外界环境与机器人的接口位 置,是机器人获取信息的窗口 。
MMT
【背景知识】 3.感受系统
感受系统由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构成。 传感器处于连接外界环境与机器人的接口位置, 是机器人获取信息的窗口 。
机器人对传感器的要求 ①精度高、重复性好; ② 稳定性和可靠性好; ③ 抗干扰能力强; ④ 质量轻、体积小、安装方便。
MMT
(1)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传感器在机器人上应用目的与使用范围的 不同,将其分成两类: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 内部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自身的状态,如: 测量回转关节位置的轴角编码器、测量速度以控制 其运动的测速计。 外部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所处的环境和对 象状况,如视觉传感器,可为更高层次的机器人控 制提供大得多的适应能力,也是给工业机器人增加 了自动检测能力。外部传感器可进一步分为末端执 行器传感器和环境传感器。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认知

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认知

机身设计成机座 式,这种机器人 可以使独立的、 自成系统的控制 装置,可以随意 安放和搬动。
屈伸式机器人的 臂部可以有大小 臂组成,大小臂 间有相对运动, 成为屈伸臂。
任务一:工业机器人的结构 认知
2. 机械结构系统
(3)手腕
联接臂部和末端执行器,手腕 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作业姿态,一般 需要三个自由度,由三个回转关节 组合而成,组合方式多样。
为了提高机器人手部和手腕的操作能力、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使机器人能像人手一样进行
各种复杂的作业,必须有一个运动灵活、动作多样的灵巧手,即仿人手。手指的关节通常通过
钢丝绳、记忆合金、人造肌纤维驱动。
任务一:工业机器人的结构 认知
2. 机械结构系统 有了像人一样的“手指”,就可以做更多细致精确的动作了!它也可以心灵手巧了!
凑,密封问题较大。
结构适当,执行机构可标准化、模拟化, 易实现直接驱动。功率/质量比大,体积小,
结构紧凑,密封问题较小。
伺服电动机易于标准化,结构性能好,噪 声低,电动机一般需配置减速装置,除DD电 动机外,难以直接驱动,结构紧凑,无密封
问题。
安全性
防爆性能较好,用液压油作传动介质,在一定 条件下有火灾危险。
仿人手机器人的动作
任务一:工业机器人的结构 认知
2. 机械结构系统
多指机器人主要有柔性手和多指灵活手两种。
(a)多关节柔性手
(b)三指灵巧手
(c)四指灵巧手
图2-23 柔性手和多指灵活手
任务一:工业机器人的结构 认知
3. 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
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是实现工业机器人与外部环境中的设备相互联系和协调的 系统。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制造单元、焊接单元、装配 单元等;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设备、多个零件储存装置等集成为一个 去执行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及原理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及原理

机器人的组成结构及原理机器人作为一种能够替代人力完成各种任务的智能装置,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本文将从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传感器及感知技术、中央处理器、执行器和电源系统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机械结构、电子设备及软件系统。

机械结构是机器人最为显著和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机器人的外部框架,用于支撑和连接各个部分。

通常,机械结构由连接杆、关节和整体骨架等组成。

电子设备则是机器人的"大脑",用于控制和操纵机械结构。

软件系统是机器人的指令和运行程序,它决定了机器人的行为和任务执行方式。

二、传感器及感知技术机器人的传感器起到了感知环境和获取信息的关键作用。

传感器可以接收并转换环境中的物理量和信号,进而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供机器人进行分析和判断。

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帮助机器人感知和识别人类的动作、声音、姿势以及环境中的物体和障碍物等。

感知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还为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加精确和准确的基础。

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机器人的控制中枢,类似于人类的大脑。

它能够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中央处理器负责决策机器人的行动和执行任务的顺序。

在中央处理器中,通常会嵌入一些算法和软件,用于机器人的导航、路径规划、动作控制等方面。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决定了机器人的反应速度和智能水平。

四、执行器执行器是机器人的身体部分,用于执行各种动作和任务。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机、液压装置、气动装置等。

机器人的执行器通过接收中央处理器的指令,将其转化为力、速度或位移等物理功能,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会采用不同的执行器,比如工业机器人常使用电机来完成各种机械操作。

五、电源系统电源系统为机器人提供所需的电能,以保证它的正常运行和工作。

机器视觉应用--ppt课件

机器视觉应用--ppt课件
采用视觉系统可以节省人工成本及工装夹具的成本。在大量人工操作及多工装夹具的应用场景有更高的经济性。
机器人应用介绍
视觉+机器人常见应用
单相机位置修正
通过单相机的视觉系统对目标对象进行图像分析,给出位置坐标。机器人通过位置坐标修正当前动作姿态,调整抓取位置。
相机
通用机器人
定位对象
ViTEX视觉控制器
机器人应用介绍
工作距离
工作距离估算=(视野宽度/2)/tan(视场角/2)
举例: 视野:80x60mm 相机感光芯片:1/1.8“ 镜头:16mm 视场角:18.68度 工作距离估算:(60/2)/tan(18.68/2)=182.4mm
视觉系统选型
视觉系统光源选型
环形光
条形光
背光
线性光
同轴光
通用外观检测
矩形或较大物体外观检测
机器人应用介绍
视觉+机器人应用的优点
更高精度
通过视觉的定位可以实现比传统的机械工装更高的定位精度,使机器人能够实现更高精度的装配。
更高灵活度
更复杂的检测
更高的经济性
对不同的产品做抓取的时候,通过使用那个视觉系统可以快速的切换产品的规格,而无需更换复杂的工装夹具。
某些视觉检测的应用无法采用一个相机完成检测,多个相机的成本和安装要求过高。可以通过机器人带相机的方式实现单工位多检测任务的应用。
2/3“
精度估算值
1/500
1/1000
1/1200
1/2000
举例: 视野:80x60mm 分辨率:1280x1024 精度估算值:1/1000 精度估算:60x(1/1000)=0.06mm/像素 精度精确计算: (80/1280)x(60/1024)=0.0625x0.059mm/像素

工业机器人视觉焊缝识别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视觉焊缝识别系统设计

工业机器人视觉焊缝识别系统设计工业机器人视觉焊缝识别系统设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焊接是制造业中常见的工序之一,传统的焊接工作由人工操作完成,但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以及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为焊接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然而,仅有机器人的应用是不够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引入对于确保焊缝的高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业机器人视觉焊缝识别系统主要是通过相机模块获取焊缝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和算法的支持,对焊缝进行实时识别和定位。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视觉识别的工业机器人焊缝识别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

首先,系统硬件部分包括相机模块、光源、机器人控制器和焊接工作台等。

相机模块是获取焊缝图像的核心设备,其位置和角度的选择需要满足焊缝识别的要求。

为了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光源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机器人控制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解析相机模块采集到的图像,并实时指示机器人的动作。

其次,系统软件部分包括图像处理算法、焊缝识别算法和机器人控制算法等。

图像处理算法主要对相机模块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噪声滤除、图像分割等,以提高焊缝图像的质量。

焊缝识别算法是识别焊缝位置和形状的关键环节,通常采用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和匹配等方法进行。

机器人控制算法根据焊缝的位置和形状信息,计算出机器人的移动轨迹和焊接参数,实现焊缝的高精度识别和自动焊接。

最后,系统的核心是各个部分的协同工作。

相机模块通过获取焊缝图像传输给机器人控制器,控制器解析并通过图像处理和焊缝识别算法进行分析,最终得到焊缝的位置和形状信息,并传递给机器人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自动控制。

工业机器人视觉焊缝识别系统的设计不仅能大幅度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还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焊缝的自动化识别和精准焊接,减少焊接过程中的误差和质量问题。

ABB机器人系统结构

ABB机器人系统结构

3、食品加工领域
食品加工领域对卫生和安全的要求非常高。ABB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中的 应用主要包括包装、分拣、清洗等工作。例如,EduBot系列机器人可以完成水果 的清洗和分拣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ABB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 趋势
1、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BB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未来,机器 人将具备更高级别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能够自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ABB机器人系统结构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系统结构概述
03 三、系统特点
04 四、总结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ABB集团是全球知名的机器人技术开发商和集成商,以其先进的机器人系统 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ABB的机器人系统结构是该公司在机器人技术领 域不断创新的成果,其系统结构具有开放、灵活和高效的特点,能够满足各种复 杂应用的需求。
三、ABB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中 的应用
1、汽车制造领域
汽车制造领域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ABB工业机器人在汽车 制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焊接、装配、喷漆等工作。例如,IRB系列机器人可以完 成车身焊接、车门装配等高精度、高强度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电子设备制造领域
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对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非常高。ABB工业机器人在电子设备 制造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贴片、装配、检测等工作。例如,YuMi系列机器人可以完 成硬盘驱动器的组装和检测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传感器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和编码器,用于检测机器人的位置、速度 和力矩等参数,确保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安全性。
4、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用户与机器人交互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界面监控 机器人的状态和运行参数,同时也可以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调试。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完整版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完整版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

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位、64位等如奔腾系列CPU以及其他类型CPU。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CPU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网络接口1)Ethernet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Mbit/s,可直接在PC上用windows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2)Fieldbus接口:支持多种流行的现场总线规格,如Devicenet、ABRemoteI/O、Interbus-s、profibus-DP、M-NET等。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分类1、程序控制系统:给每一个自由度施加一定规律的控制作用,机器人就可实现要求的空间轨迹。

2、自适应控制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时,为保证所要求的品质或为了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自行改善控制品质,其过程是基于操作机的状态和伺服误差的观察,再调整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一直到误差消失为止。

机器人的组成系统

机器人的组成系统

一.工业机器人组成系统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腰部、肩部、肘部和手腕部,其中手腕部有3个运动自由度。

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

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

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

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

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

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几个问题:(1)巨轮机器人JLRB20KG机器人是点位型还是连续轨迹型?(2)能不能编写一个简单程序,使机器人能够的末端能够走一个圆?(3)能不能控制机器人中每一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或扭矩?(4)机器人每一个关节从驱动电机到执行机构的传递效率有没有?二.工业机器人的主体机器人本体由机座、腰部、大臂、小臂、手腕、末端执行器和驱动装置组成。

共有六个自由度,依次为腰部回转、大臂俯仰、小臂俯仰、手腕回转、手腕俯仰、手腕侧摆。

机器人采用电机驱动,电机分为步进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能构成闭环控制、精度高、额定转速高、但价格较高,而步进电机驱动具有成本低、控制系统简单。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及典型结构一、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所要达到的功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1、记忆功能:存储作业顺序、运动路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信息。

2、示教功能:离线编程,在线示教,间接示教。

在线示教包括示教盒和导引示教两种。

3、与外围设备联系功能:输入和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网络接口、同步接口。

4、坐标设置功能:有关节、绝对、工具、用户自定义四种坐标系。

5、人机接口:示教盒、操作面板、显示屏。

6、传感器接口:位置检测、视觉、触觉、力觉等。

7、位置伺服功能:机器人多轴联动、运动控制、速度和加速度控制、动态补偿等。

8、故障诊断安全保护功能:运行时系统状态监视、故障状态下的安全保护和故障自诊断。

二、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

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位、64位等如奔腾系列CPU以及其他类型CPU。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CPU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

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

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

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

10、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网络接口1)Ethernet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Mbit/s,可直接在PC上用windows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简述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1. 引言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许多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助手,能够完成各种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实现机器人工作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1 主控制器主控制器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各种输入信号,控制机器人执行特定的任务。

主控制器通常由计算机和专门的控制软件组成,具有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与其他设备的接口进行通信,实现与外部设备的配合工作。

2.2 传感器传感器在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感知和获取环境信息,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提供给主控制器分析和判断。

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接触传感器等,它们能够使机器人获取周围物体的位置、形状、颜色等信息,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

2.3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机器人完成具体任务的关键部件,它根据主控制器的指令,通过电动机或气动元件来驱动机器人执行所需的动作。

执行机构种类繁多,如电动机、伺服电机、液压驱动器等,它们能够使机器人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运动控制。

2.4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实现主控制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共享。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以太网、控制总线等,通过这些技术,机器人可以与工厂的其他自动化系统进行连接,实现自动化的生产流程。

3. 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3.1 运动控制机器人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精确控制,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

通过对执行机构的控制,主控制器可以使机器人按预定的轨迹进行运动,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

3.2 任务编程主控制器具有丰富的编程功能,可以支持多种编程方式,如在线编程、离线编程等。

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对机器人进行任务编程,将具体的工作要求转化为机器人可以执行的指令。

3.3 传感器数据处理机器人控制系统可以接收和处理传感器所提供的数据,将其转化为机器人可以理解的信息。

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视觉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视觉和思维方式,实现对物体的感知、识别、定位和跟踪,使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地执行复杂的任务。

一、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个过程: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

信息采集过程通常通过相机等传感器进行,通过捕捉物体的图像信息,从而获得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信息处理过程则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提取物体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物体的分类、定位、跟踪等操作。

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的核心在于图像处理算法,其主要包括图像增强、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目标检测等模块。

其中,图像增强是通过对原始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增强等处理,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特征提取是将物体的各种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进行数学分析和处理,从而获得物体的特征描述;特征匹配是将提取到的物体特征与预先存储的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定物体的身份和位置;目标检测则是在复杂的环境中,通过检测图像中的物体,并对其进行识别和定位。

二、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涉及到制造、物流、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

下面以智能制造为例,介绍该技术在该领域的具体应用。

智能制造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通过各种智能化技术,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产品质量智能化、服务维护智能化等多个方面的智能化升级,从而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

其中,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零件质量检测在生产流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各个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检测。

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零件进行拍照和图像分析等方式,检测其表面缺陷、形状和几何尺寸等,从而对零件的质量进行判断和筛选。

2. 装配工艺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在装配过程中定位和识别物体,从而实现精确的装配和定位。

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教学课件

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教学课件

高速度:机器人视 觉技术将不断优化 算法和硬件结构, 提高处理速度和响 应速度,实现更快 速、更高效的工作 流程。
高稳定性:未来机 器人视觉技术将更 加注重稳定性和可 靠性,提高机器人 的适应性和抗干扰 能力,保证机器人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 的稳定运行。
多模态融合发展
视觉与听觉融合: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视觉与触觉融合:结合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实现对物体的精确识别和操作 视觉与嗅觉融合:通过引入嗅觉传感器,机器人能够感知气味并应用于特定场景 多模态自主学习:机器人能够通过多模态融合技术实现自主学习和适应不同环境
02 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组成
图像采集设备
相机:用于捕捉目标图像,转 换为数字信号
镜头:控制相机的光线,影响 图像的清晰度和亮度
光源:提供合适的光线,提高 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图像采集卡:将相机捕捉的图 像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 信号
图像处理设备
图像传输设备:将采集到的 图像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 备
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视觉技术也在不断 进步和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实时性、自主性和智能化。
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视觉技术的起源 机器人视觉技术的发展阶段 机器人视觉用领域
工业自动化:机器人视觉技术用于检测、 识别和定位物体,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组成:控制系统通常由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其中控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 件,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视觉系统的图像信息,并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操作。
应用:控制系统在机器人视觉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军事侦 察等领域。
03 机器人视觉的关键技术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1、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调度指挥机构。

一般为微型机、微处理器有32位、64位等如奔腾系列CPU以及其他类型CPU。

2、示教盒:示教机器人的工作轨迹和参数设定,以及所有人机交互操作,拥有自己独立的CPU以及存储单元,与主计算机之间以串行通信方式实现信息交互。

3、操作面板:由各种操作按键、状态指示灯构成,只完成基本功能操作。

4、硬盘和软盘存储存:储机器人工作程序的外围存储器.5、数字和模拟量输入输出:各种状态和控制命令的输入或输出.6、打印机接口:记录需要输出的各种信息.7、传感器接口:用于信息的自动检测,实现机器人柔顺控制,一般为力觉、触觉和视觉传感器。

8、轴控制器:完成机器人各关节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控制。

9、辅助设备控制:用于和机器人配合的辅助设备控制,如手爪变位器等.10、通信接口:实现机器人和其他设备的信息交换,一般有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11、网络接口1)Ethernet接口:可通过以太网实现数台或单台机器人的直接PC通信,数据传输速率高达10Mbit/s,可直接在PC上用windows库函数进行应用程序编程之后,支持TCP/IP通信协议,通过Ethernet接口将数据及程序装入各个机器人控制器中。

2)Fieldbus接口:支持多种流行的现场总线规格,如Devicenet、ABRemoteI/O、Interbus—s、profibus-DP、M—NET等。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分类1、程序控制系统:给每一个自由度施加一定规律的控制作用,机器人就可实现要求的空间轨迹。

2、自适应控制系统:当外界条件变化时,为保证所要求的品质或为了随着经验的积累而自行改善控制品质,其过程是基于操作机的状态和伺服误差的观察,再调整非线性模型的参数,一直到误差消失为止。

这种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能随时间和条件自动改变。

3、人工智能系统:事先无法编制运动程序,而是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所获得的周围状态信息,实时确定控制作用。

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

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
工业机器人与机器视 觉技术
王小二
目录
1
2 3
常见的工业机器人
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人+机器视觉的应用
1
常见的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包括焊接、喷涂、装配、 搬运(例如Delta机器人和码垛机等)、产品检测和 测试等
图1 焊接机器人
图2 喷涂机器人
图3 码垛机器人

机器视觉技术可用在智能交通、安全防范、文字识别、身 份验证、医疗设备等方面. 在医学领域,机器视觉用于辅助医生进行医学影像的分析, 如在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上的应用.
4、军事领域的应用
视觉技术可用在航天、航空、敌我目标识别 与追踪、测绘.
3
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的应用
(视频2 分拣)
传送带 工业相机 机器人分拣装 置的主要组成
控制柜和计算机
一台或多台 分拣机器人
与传统的机械分拣作业相比,将机器视觉 技术应用到工业分拣系统上有着高速率,高智 能的优势。
谢谢观看!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
1、工业领域
2、科学研究 3、军事领域 4、民用领域
1、工业领域的应用
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分类、产品包装、机器人定位.
2、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在科学研究领域可以利用机器视觉进行材料分析、生物分 析、化学分析和生命科学,如血液细胞自动分类计数、染色 体分析、癌症细胞识别等.
3、民用领域的应用
视频1机器人视觉定位抓 取药瓶
机器视觉可以理解为给现有的机器加装上视觉置,或是 附带上采集及处理图像的装置,将机器硬件与视觉系统进行 有效的结合,进行应用研究。
典型机器视觉系统硬件结构图
机器视觉系 统硬件主要 包括CCD 相 机、视觉采 集卡和计算 机。

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图像的视觉伺服控制系统主要是对目标物体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根据提取到的图像特征信息与期望的图像特征之间的偏差作为控制量,来设计视觉伺服控制器来控制机器人逐渐逼近目标物体,完成系统的运动任务。其优点在于系统模型以及标定误差对系统的精度影响不大;而缺点在于机器人位姿、深度信息对图像雅可比矩阵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这类参数都会实时发生变化,特别是深度信息会给视觉检测带来很大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陶波,龚泽宇,丁汉.机器人无标定视觉伺服控制研究进展[J].力学学报,2016,48(4):767-783.
[2]陈丹,石国良.混合摄像机视觉伺服机器人研究与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6,35(7):154-157.
[3]徐德,谭民,李原.机器人视觉测量与控制[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
图3机械手跟踪轨迹曲线图
通过轨迹跟踪曲线可以看出得到的机器人跟踪运动目标的跟踪轨迹较为平滑,且跟踪实时性效果较好。能后较好的反映运动目标与机器人跟踪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结语
通过上述轨迹跟踪曲线图像可以得出机器人跟踪运动目标轨迹的位置精确,且动态响应快。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系统能较准确的捕捉并计算出机器人实际位置与运动目标的差异值并及时做出跟踪运动。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的是以点作为图像特征信息。然而在一般的视觉环境中,由于环境光线的变化及其他影响因素可能获得的图像特征信息不是理想状态下的,会对系统的控制性能带来影响。因此,对于颜色特征、纹理特征等多种更有效的图像特征在视觉伺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视觉引导工业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有:手眼标定、目标追踪、运动控制、实时反馈。其中手眼标定和目标追踪是机器人通过相机获得目标信息、实现精准运动的重要步骤。机器人与视觉技术相融合的首要环节是手眼标定,手眼标定的精度会直接影响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电平来进行 快门曝光的控制),软触发(通过软件主动查询信号或仪器当前状态, 符合条件则控制系统采集信号,精度不如硬触发)。
CCD & CMOS靶面 越大,则对应的视 野角越大。
1.工业相机的性能稳定可靠易于安装,相机结构紧凑结实 不易损坏,连续工作时间长,可在较差的环境下使用,一 般的数码相机是做不到这些的。
镜头和摄像机之间的接口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工业摄像机常用的包 括C接口、CS接口、F接口、V接口、T2接口、徕卡接口、M42接口、 M50接口等。接口类型的不同和镜头性能及质量并无直接关系,只 是接口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也找到各种常用接口之间的转接口。
C接口和CS接口是工业摄像机最常见的国际标准接口,为1英寸- 32UN英制螺纹连接口,C型接口和CS型接口的螺纹连接是一样的, 区别在于C型接口的后截距为17.5mm,CS型接口的后截距为 12.5mm。所以CS型接口的摄像机可以和C口及CS口的镜头连接使 用,只是使用CS口镜头时需要加一个5mm的接圈;C型接口的摄像 机不能用CS口的镜头。
F接口镜头是尼康镜头的接口标准,所以又称尼康口,也是工业摄 像机中常用的类型,一般摄像机靶面大于1英寸时需用F口的镜头。
灰度值的产生:
N个电子落在 传感器的区域

电压经过放大并通 过模数转换数字化
产生灰度值y
电子-空穴对 形成电荷然后 转换为电压
(1)芯片类型 CCD相机、CMOS相机 (CCD图像传感器提供较好的质
量,而CMOS图像传感器按电池寿命和低成本来说能 提供更好的性能)
(2)传感器结构特性 线阵相机、面阵相机
3.相机的主要参数 4.工业相机与普通相机的区别 5.工业相机选型的依据 (1)应用的不同 (2)分辨率的选择 (3)与镜头的匹配 (4)相机帧数选择 6.几种摄像机的参数实例
工业相机是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其最本 质的功能就是将光信号转变成有序的电信号。
4. 曝光方式(Exposure)和快门速度(Shutter):对于线阵相机都是逐行曝 光的方式,可以选择固定行频和外触发同步的采集方式,曝光时间可以与行 周期一致,也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时间;面阵相机有帧曝光、场曝光和滚动 行曝光等几种常见方式,数字相机一般都提供外触发采图的功能。快门速度 一般可到10微秒,高速相机还可以更快。
2.工业相机输出的是裸数据(raw data),其光谱范围也往往 比较宽,比较适合进行高质量的图像处理算法,例如机器 视觉(Machine Vision)应用。而普通相机拍摄的图片,其光 谱范围只适合人眼视觉,并且经过了mjpeg压缩,图像质 量较差,不利于分析处理。
3.工业相机(Industrial Camera)相对普通相机(DSC)来说价 格较贵。
2. 像素深度(Pixel Depth):即每像素数据的位数,一般常用的是8Bit,对于 数字相机机一般还会有10Bit、12Bit、14Bit等。
3. 最大帧率(Frame Rate)/行频(Line Rate):相机采集传输图像的速率, 对于面阵相机一般为每秒采集的帧数(Frames/Sec.),对于线阵相机为每秒 采集的行数(Lines/Sec.)。
(1)应用的不同
用在视觉自动检查的方案或行业中一般用CCD工业相机 比较多。 CMOS工业相机由成本低,功耗低也应用越来 越广泛。
(2)分辨率的选择
首先考虑待观察或待测量物体的精度,根据精度选择分 辨率。
(3)与镜头的匹配
传感器芯片尺寸需要小于或等于镜头尺寸,C或CS安装座也要匹配 (或者增加转接口)。
5. 像元尺寸(Pixel Size):像元大小和像元数(分辨率)共同决定了 相机靶面的大小。数字相机像元尺寸为3μm~10μm,一般像元尺寸越 小,制造难度越大,图像质量也越不容易提高。
6.靶面尺寸:也就是图像传感器感光部分的大小。一般用英寸来表示, 和电视机一样,通常这个数据指的是这个图像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 如常见的有1/3英寸,靶面越大,意味着通光量越好,而靶面越小则比 较容易获得更大的景深。比如1/2英寸可以有比较大的通光量,而1/4英 寸可以比较容易获得较大的景深。
7. 光谱响应特性(Spectral Range):是指该像元传感器对不同光波的 敏感特性,一般响应范围是350nm-1000nm,一些相机在靶面前加了 一个滤镜,滤除红外光线,如果系统需要对红外感光时可去掉该滤镜。
8.接口类型:数字相机有Camera Link接口,以太网接口,1394接口、 USB接口输出,目前最新的接口有CoaXPress接口。
(9)深度的计算方式 单目RGB摄像机、双目摄像机、RGBD摄像机
1. 分辨率(Resolution):相机每次采集图像的像素点数(Pixels),对于数字 相机一般是直接与光电传感器的像元数对应的,对于模拟相机机则是取决于 视频制式,PAL制为768*576,NTSC制为640*480,模拟相机已经逐步被数字 相机代替,且分辨率已经达到6576*4384。
By Brad Lucas 2016.4.9
0.机器视觉系统组成架构 1.工业摄像机 2.镜头 3.照明光源 4.图像采集/处理卡
模拟相机视觉系统 数字相机视觉系统
1.相机的概念 2.相机的分类 (1)芯片类型 (2)传感器结构特性 (3)扫描方式 (4)分辨率大小 (5)输出信号方式 (6)输出色彩 (7)输出信号速度 (8)响应频率范围 (9)深度的计算方式
(3)扫描方式 隔行扫描相机、逐行扫描相机
(4)分辨率大小 普通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
(5)输出信号方式 模拟相机、数字相机
(6)输出色彩 单色相机、彩色相机
(7)输出信号速度 普通速度相机、高速相机
(8)响应频率范围 可见光(普通)相机、红外相机、紫外相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