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虑症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也称社交焦虑症,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过度紧张和恐惧。

本文将通过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分析其症状、影响和治疗方法,希望可以对社交恐惧症有更深入的了解。

症状表现小明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他觉得自己无法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交流,总是害怕被别人评头论足。

每当要和别人交谈时,他就会出现手汗心慌、呼吸急促等焦虑症状,甚至会出现躯体不适,比如头晕、恶心等。

由于对社交的恐惧,小明开始回避与同学的交流,选择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度过大部分时间。

他甚至开始逃课,以避免与其他同学接触,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影响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术上,他因为逃课而错过了许多重要的学习内容,导致成绩下滑,甚至开始对自己的学业产生了怀疑。

在生活上,他因为不愿意和室友交流,导致了宿舍生活的孤独和冷漠。

社交恐惧症还影响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他开始觉得自己注定要孤独一生,对未来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治疗方法针对小明的社交恐惧症,我们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以了解其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等方法,帮助小明重新建立对社交场合的信心,学会面对自己的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小明缓解焦虑,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我们还可以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小团体活动,逐渐适应社交环境,增强自信心。

药物疗法也是治疗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来缓解其焦虑情绪。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私自服用。

总结社交恐惧症对于患者的生活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幸运的是,社交恐惧症是可以治疗的。

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的结合,患者可以逐渐克服对社交的恐惧,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社交恐惧症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社交恐惧症,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报告

心理咨询师二级案例报告
案例说明:
个案分析:
从个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该客户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表现为在与他人交往中出现过度焦虑和担心自己的表现受到他人评判的情况。

在此案例中,客户经常感到无法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可能是她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被他人评判。

解决策略:
为了帮助客户克服社交焦虑,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1.调查和评估:初次见面时,我向客户提出一些与社交焦虑相关的问题,以了解她的焦虑程度和焦虑源。

通过评估客户对社交场合的态度、经历和情感反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问题的根源。

2.认知重构:社交焦虑症的恶性循环通常基于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

通过认知重构的技术,我帮助客户识别并挑战她对自身和他人评价的负面信念。

客户学会了更加客观和积极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在社交场合中建立更健康的思维模式。

3.暴露和反应阻断:社交焦虑症的治疗常常涉及逐渐暴露于焦虑源,并通过反应阻断来改变恐惧反应。

我与客户一起制定了逐步暴露的计划,包括开始参加小型社交活动,并逐渐扩大到更具挑战性的场合。

在暴露过程中,我帮助客户意识到焦虑感的身体反应,并教导她使用各种技巧和策略来缓解焦虑。

4.沟通技巧训练:为了帮助客户提高她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我与她一
起训练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如积极倾听、表达感受和需求、有效沟通等。

通过反馈和角色扮演,客户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更有效地交流,提高自己的
自信和表达能力。

效果评估:
结论:。

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社交障碍

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社交障碍

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社交障碍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社交障碍患者信息在本案例报告中,我们将介绍一位27岁的男性患者,他被诊断为社交焦虑症。

这位患者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社交困难和焦虑情绪。

他对与陌生人交流、公开演讲以及参加社交活动等社交场景感到极度不安。

治疗过程该患者接受了为期六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旨在帮助他克服社交障碍。

以下是治疗过程的描述:1. 初始评估:治疗师与患者进行了详细的初步评估,以了解他的社交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潜在原因和影响。

患者描述了他的社交情绪困扰和对特定社交场景的恐惧。

2. 目标设定:治疗师与患者共同制定了一些可行的治疗目标,旨在减轻患者的社交焦虑和提高他的社交技巧。

目标包括逐渐参与更多的社交活动、学习应对焦虑的技巧以及改善自我形象与自信心。

3. 认知重构:治疗师使用认知重构技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他的消极思维模式。

患者经常担心被他人评价和拒绝,治疗师教导他挑战这些负面信念,并用更积极和合理的思考方式替代它们。

4. 暴露疗法:治疗师引导患者逐渐面对他所恐惧的社交场景。

治疗师以渐进式的方式帮助患者首先尝试与亲密家人进行交流,然后逐渐扩大社交圈子,和陌生人进行简单对话,最终挑战更具挑战性的社交活动。

5. 角色扮演:治疗师与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逼真的社交场景。

治疗师扮演不同的角色,向患者提供可能遇到的不同社交情境,并指导他应对焦虑的方法和技巧。

这样的实践帮助患者逐渐建立起一定的社交技能和信心。

6. 支持与反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定期进行心理咨询,讨论患者在社交活动中的进展和困难,以及制定应对策略。

治疗结果经过六个月的治疗,该患者在克服社交障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以下是他的治疗结果:1. 自我报告的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自我评估量表报告了社交焦虑水平的降低和对社交活动的积极态度的增加。

2. 社交技能提升:患者逐渐学会了与陌生人进行对话,参加公开演讲和社交聚会等活动。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现代社会,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社交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但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本报告将通过一个女大学生的案例来探讨社交焦虑的严重心理问题,并介绍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个案背景被调查者小美(化名),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她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社交焦虑,害怕与人交流,自卑,经常独自一人,拒绝与他人合作。

她还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自己的照片,时刻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问题分析小美的社交焦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小美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自己的照片,但她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经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她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他人的评价,而不是来自内心的自我认可。

2.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小美害怕与人交流和社交,她担心自己的言行会被他人嘲笑或拒绝。

这种恐惧导致她避免社交场合,经常选择独自一人。

三、治疗方法治疗社交焦虑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因此以下的治疗方法仅供参考:1.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重建和行为暴露技术来改变小美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治疗师将引导小美识别并挑战她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帮助她建立自我肯定的内心声音,降低对他人评价的依赖。

同时,治疗师会逐步引导小美暴露自己于社交场合,帮助她逐渐减少对社交场合的恐惧。

2.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师将提供支持和理解,与小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通过倾听和鼓励,治疗师帮助小美愈合心灵创伤,减轻她的痛苦和孤独感。

同时,治疗师也会引导小美探索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并帮助她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调节能力。

3.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社交焦虑症状,药物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但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并不是唯一解决社交焦虑问题的方法,药物只能帮助减轻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治疗师和医生需要共同协调,根据小美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药物治疗。

四、预后评估社交焦虑问题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关注。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小美可以逐渐改善对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和对社交场合的恐惧。

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咨询个案

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咨询个案

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咨询个案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刘冰[摘要]本文以社交焦虑障碍为个案,通过合理情绪治疗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运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认清其信念的不合理,帮助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从而消除不合理信念带来的情绪困扰和不适应行为。

1、一般资料1.1来访者一般情况:来访者小萍,女,25岁。

文化程度:中专。

职业:公司职员。

婚姻状况:未婚。

1.2成长发育情况:出生在农村,父母是农民。

出生及发育正常,父亲常酗酒,酒后常与母亲争吵,有时打母亲。

父亲要求严厉,母亲较柔弱。

家庭经济情况一般。

来访者学习一只很努力,小学、初中成绩都很好。

初中毕业考取中专,毕业后在城市工作。

通过熟人关系在城里某公司做档案录入工作,单位经济效益不错,求助者薪水在周围同学里面算上等。

自己感到学历不是很高,压力很大。

求助者不是本地人,来自不远的农村,离开家一个人生活在喧闹的省会城市,周围也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

每天工作7小时,但劳动强度不是太大。

1.3心理测验:SDS总标准分58分;SAS总标准分76分。

2、来访者的主述及主要问题求助者心情烦躁,持续约一月。

认为一个人在外面打拼,周围也没有什么交心的朋友,时间久了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工作性质的原因,逐渐产生自卑、抑郁,害怕和他人交往,导致心情烦躁。

主要是在工作环境里,自己觉得是与人隔绝了,但是又不能轻易放弃目前的岗位。

现在变得越来越不会与人交流,总担心说话会得罪人,整个人快崩溃了。

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毛病。

称领导对她要求很严厉,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批评我,给别的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

内心想和许多人交朋友,但是周围的人却都瞧不起自己。

有时候觉得自己象是说错了话,因为总是得到周围人们的嘲笑,因此也很自卑,每天都想躲起来,不想与人接触。

看到办公室的其它同事在一起说话就担心是在议论自己、嘲笑自己,觉得很紧张,认为自己可能是神经过敏。

3、心理咨询师的发现3.1一般印象:求助者衣着朴素,外貌与实际年龄有些显老,未化妆。

应对社交焦虑一个案例报告

应对社交焦虑一个案例报告

应对社交焦虑一个案例报告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影响人们生活的心理问题。

许多人在与陌生人交流、社交聚会或公开演讲等社交场合中会感到不安和紧张,这就是社交焦虑的表现。

本案例报告将介绍一个实际案例,探讨该个体的社交焦虑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法。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二十五岁的大学生,他在学校表现良好,但面对人际交往时却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他经常担心自己的言行可能会被他人批评或嘲笑,因此避免了许多社交活动,尤其是与陌生人的交流。

这种社交焦虑影响了他在学校和社会上的交际能力和自信心。

案例分析:小明的社交焦虑问题可能起因于多种因素。

首先,他可能有过一些尴尬或负面的社交经历,导致他对社交场合感到不安。

其次,可能存在自尊心不足或对他人评价过于在意的心理因素。

最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社交技巧不足,导致他在社交场合中自信心不足。

应对方法:1. 寻求专业帮助:小明可以咨询并接受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小明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社交焦虑问题,并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

2. 理性思考:小明可以学会对自己的社交焦虑进行理性思考。

他可以尝试认识到自己的担心和恐惧是主观的,不一定与现实相符。

通过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等技巧,他可以重新评估和改变对社交场合的看法。

3. 渐进暴露法:小明可以通过渐进暴露法来逐渐面对自己的社交恐惧。

他可以从与熟悉的人开始,逐步扩展到与陌生人的交往。

在每次成功的经历后,他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将逐渐增强。

4. 社交技巧训练:小明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技巧训练课程,学习如何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非言语表达、谈话技巧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提升他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5. 支持系统和练习:小明可以寻找身边的朋友或亲人作为支持系统,帮助他渡过社交焦虑的困难。

此外,他可以通过多参与社交活动来增加自己的社交经验和应对能力,锻炼自己的社交技巧。

小结:社交焦虑是一个常见的心理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专业帮助、理性思考、渐进暴露法、社交技巧训练以及支持系统和练习等方法来应对。

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参考文献: 【1 J中国档案出版丰十出版<素质教育概论>. 12】杂志<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多期
2.2家庭——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不可忽视的力量家庭是开
展思想政治活动课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家庭 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是社会总体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思想政治活动课 的开展不仅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家庭的支持、配合。现在的中学生 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百般宠爱,对子女的要求一一满 足,有的家庭甚至形成了“四二一综合症”@,孩子成了“小太阳”,过 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务从不沾手”的生活,从而造成了部分中 学生依赖性强,自理性差,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还使他们任性、自私、人际交往能力差,家庭教育中的这些弊端是他 们缺乏参与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基本活动能力,使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家庭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新一代优良的道德品质,因 此学生家长应从小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其从事一些力所能 及的劳动,而不要事事包揽,还应向子女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子 女养成谦让的美德,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活动
询师请来访者在咨询室练习一次放松训练并观察和确认来访者的放 松训练情况。咨询师:“鉴于你的问题的性质和对放松技术的掌握,我 们决定使用系统脱敏技术为你治疗。咨询师向来访者详细解释系统 脱敏技术及其原理。”李某:“我明白了。我同意采用系统脱敏治疗方 法。”于是,帮助来访者建立自己的焦虑(恐怖)等级表。
1案例介绍 小李,女,19岁,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父亲为中学教师,母亲为工 人,小李为独生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族无精神疾病史。言行拘 谨、说话声音低、胆怯,面容姣好,体态匀称,但不重衣着,在外表上对 自己不自信。初次见到李某,她面色苍白,面容沉郁。但无重大躯体疾 病历史。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胖,长得不好看,其实体态匀称,面容姣 好,但不善修饰,不重衣着,在外表上对自己不自信。言行拘谨,过于 彬彬有礼,言谈过程伴随一些紧张性动作,从谈吐看,有较高的文学 素养,富于内省。害怕与人交往,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脸红,心慌,只 想成天躲在宿舍,不想去教室、食堂等人多的地方。经来访者同意,做 了以下心理测验: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为”1,强迫、抑郁、 焦虑、敌对、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7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其中恐 怖分高于正常的4倍。EPQ(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结果中E量表分 为40,表明偏向内向。SDS测试,总粗分为46,说明抑郁症状存在。 2个人陈述 我从小就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听话、不善与人交往。家庭教育 传统、古板,父母对我要求严厉,要求做一个规矩的女孩,不允许与 男生来往。对我的要求只要学习好,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还要我 学钢琴、画画等,我基本上没有玩的时间,经常一个人在家,没有什 么玩伴,但父母在物质及生活上都能满足我。从小学到中学,从未 参加学校组织的任何一次郊游活动,原因是父母担心出安全事故 (上接第180页)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活动的联系。要转变传统理论教学的“独裁者” 角色,在思想政治活动课中还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把理论知 识和实践活动相联系,使学生拥有自由的心灵和勇气。 培养创新的教学实践能力①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的能力。初中思 想政治新教材投入使用,特别增设活动环节,政治老师必须根据新教 材的特点,按照《课程标准》的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 目标,在开展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活动课。②创造性地 运用教法的能力。思想政治活动课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因而政 治教师在以往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方法可能不再适用,这就要 求政治教师要及时、快捷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⑨创造性地教学应变 能力。在思想政治活动课中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活动过程并不是政治 教师能一手控制的,可能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料不及的事情,这就需要 政治教师具备教学机智,具有在活动过程中迅速、巧妙、正确地解决 突发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活动课的内化过程,使思想 政治活动课得以顺利发展。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5篇篇1一、引言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在社交场合中过度紧张、害怕和不安,严重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本报告将介绍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分析其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以期为类似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案例描述患者小张,男,18岁,大一学生。

自入学以来,他一直感到在社交场合中无法自如地表现自己,常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嘲笑。

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课后与同学交流时也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或做错事。

他渴望能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往往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如愿以偿。

三、症状分析1. 社交焦虑:小张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担心自己的表现会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

2. 社交回避:他常常回避社交场合,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在课堂上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

3. 社交尴尬:小张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感到尴尬和无助,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

四、原因分析1. 性格因素:小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紧张和焦虑。

2. 家庭环境:他的家庭环境较为封闭,父母对他的教育比较严格,导致他缺乏社交经验和技能。

3. 学校环境:他所处的学校环境较为复杂,同学之间的竞争和评价让他感到压力和不安。

五、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小张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2. 社交技能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训练,帮助小张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应对能力。

3. 家庭支持:鼓励小张的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心。

六、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训练,小张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度紧张和焦虑,能够更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他也学会了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七、结论与建议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8篇篇1一、背景介绍社交恐惧症,也称为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近年来,随着学习压力、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交环境的复杂变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影响。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以期为相关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案例描述患者李某,男,18岁,大一新生。

李某自幼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人群,表现出明显的社交恐惧症状。

三、症状表现1. 社交场合显著害怕或焦虑。

如在公共场合讲话紧张,参与团队活动感到不安。

2. 害怕成为他人注意的中心,担心被评价或嘲笑。

3. 与他人交流时出现语言障碍或思维混乱。

4. 避免与同学建立深入的人际关系,常常独自活动。

四、发展经历李某从小在家长和学校的期望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较少受到失败和批评的经历。

在进入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中,面对多样的同学和竞争压力,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尤其是初次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因紧张而表现不佳,被同学轻微嘲笑后,症状明显加重。

五、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期望过高,导致李某过分关注他人的评价,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

2. 学校环境:高中时期缺乏社交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机会。

3. 社会文化:当前社会过分强调成功和竞争,导致李某产生过度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

4. 个人性格:内向性格使李某在社交场合感到不适。

六、诊断与评估经过心理评估和专业诊断,确认李某患有社交恐惧症。

其症状已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需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七、治疗与干预措施1. 心理咨询: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李某改变不良思维模式。

2. 技能训练:进行社交技能训练,增强其在社交场合的自信。

3. 药物治疗:在医生建议下,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考虑药物治疗辅助。

4. 同学支持:鼓励李某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获得社交支持。

八、治疗效果与反馈经过一学期的治疗和干预,李某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他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更加自如,与同学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解开社交焦虑的困扰一个案例报告

解开社交焦虑的困扰一个案例报告

解开社交焦虑的困扰一个案例报告解开社交焦虑的困扰:一个案例报告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许多人在社交场合中都会感到不安和紧张。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报告来说明如何解开社交焦虑的困扰,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总是对与他人进行交流感到紧张和焦虑。

无论是与同学、老师还是陌生人交谈,他都会感到自己的心跳加快,心理压力增加。

这种焦虑与紧张情绪让他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很被动,甚至有时会选择避开社交活动。

他意识到自己的社交焦虑正在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因此他决定主动寻求帮助。

解决方案一:认知行为疗法(CBT)小明前往心理咨询师处寻求帮助。

咨询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来帮助他应对社交焦虑。

这种疗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以达到减少焦虑和增强自信的目的。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小明合作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 意识观察:帮助小明观察和认识社交焦虑的情境、触发因素和身体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2. 深呼吸练习:教导小明通过深呼吸来缓解身体上的紧张感和焦虑。

3. 替代性思维:帮助小明识别和改变负面的自我评价,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和信念,增强自信心。

4. 逐渐曝露:逐渐引导小明面对社交情境,并帮助他应对焦虑和紧张感,逐渐习得更适应的社交行为。

通过连续的咨询会议和实践,小明逐渐有效地减轻了社交焦虑。

他学会了自我观察和深呼吸,有效地缓解了心理压力。

逐步改变负面自我评价和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使他在社交场合中变得更加自信。

最终,小明的社交焦虑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他重建了更健康积极的社交关系。

解决方案二:参加支持小组除了个体心理咨询,小明还选择参加一些社交焦虑支持小组。

在这个小组中,他能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经验。

小明在这个小组中找到了理解和支持,也学到了更多应对焦虑的技巧。

支持小组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小明能够逐步面对自己的社交焦虑,通过模拟练习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

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交际障碍

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交际障碍

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交际障碍案例报告:帮助社交焦虑症患者克服交际障碍概述:社交焦虑症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出现过度紧张和害怕的心理障碍。

本案例报告将介绍一位社交焦虑症患者的情况,并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他克服交际障碍。

案例描述:小明,一名22岁的大学生,多年来一直背负着社交焦虑症的困扰。

他害怕与陌生人交流,总是担心自己会出现尴尬的情况,这导致他在社交场合中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小明曾试过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包括自我心理暗示和放松技巧,但效果都不明显。

干预措施:为了帮助小明克服交际障碍,我们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1. 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小明于不同的社交场合,并练习与他人交流,我们帮助他逐渐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一开始,我们选择较为轻松的场合,例如参加小组讨论会,逐渐向较为复杂的场合过渡,例如参加社交聚会。

2. 认知重建:我们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变小明的消极思维模式。

通过帮助他深入挖掘并挑战负面的自我意识,我们帮助他建立了更积极和现实的自我认知。

此外,我们还教给小明一些应对策略,例如替代性思维,以便在社交场合中更好地应对可能的尴尬情况。

3. 群体支持:小明参加了一个社交焦虑症支持小组,与其他有类似问题的人分享经验,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这个小组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小明逐渐放下心防,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焦虑,并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结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和训练,我们对小明的交际能力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小明在社交场合中的焦虑水平有明显降低,他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并且已经建立了一些新的社交关系。

此外,小明也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心态更加积极,并且乐于接受新的社交挑战。

讨论与结论: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但通过适当的干预措施,社交焦虑症患者可以克服交际障碍,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

本案例中,我们采用了暴露疗法,认知重建和群体支持等干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计划来应对其独特的需求。

01一例社交紧张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1]

01一例社交紧张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1]

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心理咨询东华大学宋德军一、来访者基本资料赵某,男, 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赵某出生于单亲家庭,母亲在其幼年便因病去世。

父亲性格内向,一直未再婚。

父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赵某身上。

赵某很感激父亲,从小他在家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前三名,得到过很多次学校的奖励,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回报父亲的养育之恩。

在生活上由于父亲的精心照顾,尽管没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也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

小时候赵某就不爱多说话,只是刻苦学习,不善于交往,家里一般也很少来客人,与父亲交流也不多。

和同学关系也一般,没有很深入的和别人交流过,他一直把所有的心事都放到学习上来,高中毕业他考上了上海的某重点大学。

二、案例简述赵某自述从小就不太爱说话,但是小时候只是学习,不关心这些事情。

初二时在社交方面好像就有一些问题,但是没有现在严重,仅仅是看到陌生女性很不自在而已。

到高中后情况越来越严重,陌生男性也会令他感到紧张不安,后来发展到,每次与陌生人接近时,就会感到很恐惧,脸很快就红起来,因为皮肤很白,每次脸红的时候,脸上就像要渗出血来,令人感到很尴尬。

上大学后,意识到自己已是成人了,总这样下去不行,开始努力和同学交往,希望改变这种现象,在熟悉的同学面前,能应对自如,晚上,陌生人接近时自己也不太害怕。

但在白天,迎面走来陌生人特别是陌生女性,哪怕在街上擦肩而过也会令自己心慌、脸红,在食堂和图书馆等人多的地方,感到更恐惧。

通过多次引导,赵某回忆起了社交恐惧的原因,在初一、初二的时候,因为自己皮肤很白,讨人喜欢,所以有的成年女性常常对他开玩笑,说他像小姑娘,有时候还摸摸他的头,捏捏他的脸。

当时他觉得她们侵犯到了自己,心里很反感。

但那时年龄小,无能为力,于是对女性比较厌烦、抵触。

以后,见了女性就表情不自然、脸红。

再后来,见了男性也紧张、脸红。

三、评估与诊断根据赵某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求助者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赵某本人对症状有自知,有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赵某有重性精神病。

心理诊断个案分析报告范文

心理诊断个案分析报告范文

心理诊断个案分析报告范文案例背景:本次个案为李某,男性,35岁,已婚,有一子女。

李某在过去几个月内出现了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他开始变得疑神疑鬼,对他人的意图产生了过度解读和怀疑。

他还出现了睡眠问题和焦虑症状,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对李某进行心理诊断和帮助,他的家人带他来到心理咨询中心。

个案分析:在与李某的会谈中,可以看出他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

他经常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在面对一些社交场合或新环境时。

他还描述了自己的睡眠问题,每晚都很难入睡,并且经常醒来。

他提到他开始怀疑和解读别人的意图,这使得他对他人产生了不信任感,并且对别人的行为过度敏感。

在与李某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情绪问题可能和他过去的经历有关。

他提到他曾经遭受过一次工作上的背叛,这让他感到很受伤并且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

这个经历可能导致了他对他人的过度怀疑和解读。

诊断:根据李某的症状和个人经历,我初步诊断他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在社交场合中会感到极度的不安和紧张。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他对他人产生怀疑和解读的行为,并且影响到他的睡眠。

治疗建议:针对李某的个案,我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他控制焦虑症状并改变他对他人的不信任。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调整他的思维方式,减少过度解读和怀疑。

同时,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他缓解焦虑症状,改善他的睡眠问题。

在治疗过程中,建议李某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支持。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他的康复非常重要。

此外,建议他学习一些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和放松练习,以帮助他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焦虑情绪。

结论:通过对李某的心理诊断和个案分析,我们初步确定他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

在治疗方面,我们建议他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并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支持。

希望通过这些治疗措施,李某能够逐渐减少焦虑症状,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社交焦虑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而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本文将通过一位女大学生的个案报告来探讨社交焦虑的症状、原因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该女大学生名叫小丽(化名),年龄22岁,就读于一所知名大学。

她是一个外向开朗的女孩,但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总是感到极度不安。

她在班级聚会或社交活动中经常回避与同学们的互动,宁愿孤独地躲在角落里。

她常感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被人嘲笑或评判,这使她害怕主动与别人交流。

小丽的社交焦虑也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业。

她在上课时极力避免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怕自己的答案被别人批评。

她总是选择课上后排的座位,希望尽可能低调。

但即便如此,当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讨论时,她还是感到紧张和不安。

这种社交焦虑的症状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首先,小丽可能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她常常认为自己的观点和答案不足以引起他人的兴趣或认同,加之曾在过去被同学聚众嘲笑的经历,进一步破坏了她的自信心。

其次,小丽可能经历过社交失败的痛苦经历。

这种失败使得她害怕再次被拒绝或嘲笑,从而选择回避社交互动。

此外,社交焦虑可能与小丽的人际关系和心理负担有关。

她在大学期间独自面对学业和生活上的压力,缺少良好的情感支持,这进一步加重了她的焦虑症状。

针对小丽的社交焦虑问题,我们建议她采取以下的治疗方法:1.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社交焦虑的方法。

通过对小丽的思维过程进行干预,帮助她认清自己的负面思维,并引导她逐渐改变这些思维。

同时,通过实践社交技巧和面对社交场合,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 群体治疗为小丽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社交环境,使她能够与其他有相似问题的人进行互动。

在群体中,她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并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缓解焦虑症状。

此外,群体治疗还可以提供角色扮演和反馈训练,帮助小丽学会适应不同的社交场合。

3. 药物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的选择。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引言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新的人际交往环境。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际关系时会出现敏感,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本文通过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引发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探讨其中的问题、原因和咨询干预方式,以期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案例背景与问题描述小明是一所985高校大二学生,主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虽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他在人际交往方面一直存在一些困扰。

他告诉心理咨询师他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过于在意,对自己的看法不自信;二是在与同学、社团成员等群体交往中总觉得自己处于被排斥的地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问题分析与原因探讨在初次咨询中,小明逐渐透露出他儿时的一些不良经历。

他说自己性格内向,儿时很少与同龄人交往,因此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障碍。

此外,他认为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能力较弱,对于新环境和新人的接纳存在困难。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小明对他人的看法过于在意,缺乏足够的自信,并在群体交往中表现出较强的社交焦虑。

咨询干预方法与过程心理咨询师在分析了小明的问题后,制定了以下咨询计划: 1. 探索与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通过咨询引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提高自我意识。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引导小明回顾过去的成绩和经历,使其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提升自信心。

2. 逐渐暴露于社交环境中:通过逐渐暴露于社交环境中,帮助小明逐渐适应并减少对社交的敏感和焦虑情绪。

心理咨询师建议小明主动参与一些校园活动、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与更多的同学接触,促进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培养社交能力。

3. 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小明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应,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教导他应对他人评价的策略、减轻焦虑情绪的方法。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刘某,女,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因与舍友发生争吵的现实冲突引发持续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近两个月都处于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的状态。

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症状及其相关认知特点,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

经过七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不稳、焦躁不安等得到了基本解决。

关键词:社交焦虑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刘某,女,19岁,某大学大一新生,身高1.60米,体重50公斤,汉族,无宗教信仰。

无精神病家族史,无重大伤病史,无不良嗜好。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出生于普通职工家庭,剖腹产,发育正常,随父母生活,有一哥哥,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父母要求严格,与子女情感沟通较少。

求助者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好,今年考取省内重点大学,但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

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问题,班级活动也较少参加。

两个月前,求助者因做值日忘记倒垃圾而使宿舍卫生成绩不及格,引来与宿舍长的争吵,过程中宿舍长过激的辱骂让求助者哭了,她感觉周围的人都排斥自己。

之后求助者和宿舍长单独相处时会感觉紧张, 心慌、胸闷、手心出汗,无法集中注意力。

后来发展到和宿舍里任何人相处都容易紧张,而且不愿参加活动,也担心课堂上老师会提问自己。

这种紧张不安严重影响到求助者的睡眠和学习。

求助者意识到这样下去后果很严重,于是主动前来咨询。

3. 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烦躁,情绪时而低落、焦虑易紧张,有自制力但情绪不稳,言行一致,人格稳定。

4.身体状态:近两个月睡眠较差,食欲不强。

5.社会功能:同学间关系冷漠,上课容易分心,考勤状况稍差。

6.心理测验结果:1)SCL-90:总分190分,躯体化因子分:2.1,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2.2,抑郁因子分:2.1,焦虑因子分:2.7,恐怖因子分:2.4;其余因子分均小于2,阳性项目数45,焦虑症状明显;(2)SAS:标准分68;显示中度焦虑(3)SDS:标准分61,显示轻度抑郁.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述:近两个月来紧张不安、情绪低落,食欲减退,睡眠较差。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7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7篇

一例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报告7篇第1篇示例: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患者的人际交往造成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介绍一个大一学生的社交恐惧症案例,并探讨其症状、原因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大一新生,来自一个小城市。

在高中时期,他是一个内向而害羞的学生,总是喜欢独自一人做事情,很少参与班级活动。

他对于与他人交流感到十分不安,经常觉得自己会说错话或做出尴尬的举动。

在大学的新生迎新会上,小明感到十分焦虑和不安。

当他看到陌生人时,心跳加快,汗水不断涌出,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

他不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总是躲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聊天。

即使有人主动和他交谈,他也会表现得很羞涩和局促不安,很难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在上课、实验、宿舍乃至食堂,小明总是感到被别人注视和评判,他害怕和别人交流,甚至想方设法逃避社交场合。

他经常因为参加班级聚餐、社团活动或者做报告而感到极度的不安和压力,甚至做噩梦。

由于无法与同学建立亲密的友谊,小明在大学的生活中感到孤立和失落,对未来感到十分悲观。

症状分析:小明表现出典型的社交恐惧症症状,包括对于与人交往的焦虑、自卑感、社交回避、对他人评价的担忧等。

他的社交恐惧症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治疗建议:针对小明的社交恐惧症,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社交焦虑是不合理和过度的,教导他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来应对社交场合。

2.暴露疗法:逐渐让小明接触到他害怕的社交情境,通过反复暴露和适应来减轻他的恐惧。

3.药物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辅助药物治疗,如抗焦虑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来减轻小明的焦虑和不安。

4.心理辅导: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帮助小明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总结: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困扰。

针对这一问题,患者应及早求助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尽快缓解症状,重建自信和社交能力。

社交焦虑咨询案例分析

社交焦虑咨询案例分析

二、初步诊断
和来访者初步交谈后,我调阅了该生的入学SCL-90测 评结果:总分208分,阳性项目56个,躯体化1.25,强迫 症状1.70,人际关系3.67,抑郁2.54,焦虑2.40,敌对性 2.67,恐怖1.86,偏执3.17,精神病性2.4,其他2。 在1-5评分制中,粗略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看因子分是否 超过3分,若超过3分,即表明该因子的症状已达到中等以 上严重程度。下面是正常成人SCL-90的因子分常模,如 果因子分超过常模即为异常。 躯体化 1.37+0.48 ;敌对性 1.46+0.55 ;强迫 1.62+0.58 恐怖 1.23+0.41 ;人际关系 1.65+0.61 ;偏执 1.43+0.57 抑郁 1.5+0.59 ;精神病性 1.29+0.42 ;焦虑 1.39+0.43
执从3.17减少到了1.83,敌对性从2.67减少到了1.33,抑郁从 2.54减少到1.54,焦虑从2.4减少到1.2,恐惧从1.86减少到 1.57, 强迫从1.70减少到1.30,精神病性从2.40减少到1.4,其 他从2减少到1.29。
2、来访者自我评价
在12月18日测评之后,经过和来访者商定,咨询进入 结束阶段,12月24号晚上,进行了结束阶段的第一次咨询。 以下是来访者对自己情况评价的原话记录:接受发生在自 己身上的一切,就算是不好的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无法摆 脱,只有坦然接受才能不痛苦。以前把不是病的东西都看 成病,并且不断逃避,结果是越逃避越痛苦,其实没有逃 避的必要。比如紧张、敏感都是正常的,当你把它看成病 并拼命摆脱的时候就是病了,当你不看成病并接受它的时 候,它就不是病了。
社交焦虑咨询 案例分析
主讲人:邓丽芬

一例人际关系焦虑的案例报告

一例人际关系焦虑的案例报告

一例人际关系焦虑的案例报告
案例报告:
张某,女,20岁,大学生。

因担心人际关系焦虑而就诊于我科。

患者自述,从青少年开始她就一直感觉遇到新环境和新人会感到紧张,几乎都有照顾自己做饭的习惯,害怕跟人在一起,也提不起勇气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她的社交焦虑比一般的强烈得多,对于不认识的人不会展示正常的社交行为。

更令她所折磨的是,当她置身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人的时候,人际关系焦虑也在一再出现,很难合乎他人的预期行为,像把玩着不知道应该长说短说。

临床医生综合患者症状及其他内容,认为患者存在情绪波动,对新环境和新人、不熟悉人际关系会格外紧张以及有障碍般的表现;尤其是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的时候,也会有焦虑的状态出现。

因此在诊断治疗上,采取运用咨询式心理治疗,注重情绪调节,安心可以疏压情绪能量,促进改善心理病理偏差,调整情绪,有效控制人际关系焦虑,改善心理行为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焦虑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小牛,山东人,女,在校学生,家中姐妹两个,排行老大。

平时跟女同学交流一般,跟男同学交流很少,总的来说朋友不多,爱看恐怖片,听音乐,恶搞。

没有宗教信仰,学习成绩中等。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烦恼,睡眠不好,爱发脾气,心情郁闷
个人陈述:两个月前来访者在男同学面前出丑,受到他的嘲笑,本来来访者就不敢和男生说话,而这次更加觉得男生害怕,不敢与他们交流,每次与男生说话就支支吾吾表达不清楚,而男生也经常因此嘲笑她,最近情况越来越严重,由此感到苦恼,困惑,导致睡眠不好,学不进去,非常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个人成长史
来访者幼年跟爷爷奶奶生活,从小受到溺爱,大概十岁回到父母身边,与父亲不和脾气,觉得父亲脾气不好,没事总教训她,讨厌父亲,家中只有姐妹两个,与男生交流少。

四、观察与搜寻的资料
来访者与女同学能够正常的交流,但是一遇到男同学就开始恐慌,词不达意,不能表达自己,但是与女同学还能正常的交流。

回到家中不愿意与父亲交流,自从父亲知道她不喜欢被管着,就也不怎么关心她了。

来访者脸容疲惫,有严重的黑眼圈,可以看出目前睡眠不好,由于是女咨询员,说话有条理。

面谈时能与咨询员正面交流,会主动观察咨询员。

躯体方面,没有重大生理疾病,来访者没有身体不舒适感,没有疼痛。

有黑眼圈,为失眠引起。

人格方面:不稳定,自认性格较敏感。

社会功能正常,能坚持上学。

五、初步印象
初步诊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人际关系所致情绪困扰。

诊断理由:
1.按精神病诊断的三原则,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
就医,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来访者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和食欲下降;从严重程
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反应强度不是太强烈,反应也只局限于与男生的交流方面,内容未泛化,逻辑思维清晰,社会功能基本正常。

从病程标准看,时间不长,只有两个多月;
从排除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性心理问题。

六、病因分析
生理原因:来访者认为学习压力大,身心疲惫。

社会原因:幼年跟爷爷奶奶生活,受到溺爱,而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跟父亲关系不好,觉得男生讨厌,觉得男的不能明白自己,而一直上学中,班级男生少,跟男生接触也少,平时生活圈小,没有什么男性朋友。

认知原因:社会交往方式,语言交流方面欠缺,小牛与男同学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七、咨询方案
(一)与来访者就求助目的、主要心理问题、改变方向、治疗方法达成共识。

1、短期目标:与父亲的关系改善,能够认识到父女关系的不协调原因。

2、长期目标:能够与男性进行较好的交流,不在恐惧与害怕交流,
3、咨询方法:放松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由于是简单的心理咨询,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陈述,各自能够同意就行、、。

1、求助者的责任:提供的与心理问题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能够积极的与咨询师
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力了解咨询师的专业技能;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
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适合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
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1遵守职业道德;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
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三)咨询时间
1、咨询时间:周二13-14点,周三8-9点,15-16点
2、咨询收费:学校心理实习需要,免收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的划分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领悟阶段和修通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1次咨询
任务: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介绍系统脱敏疗法和放松训练疗法。

过程: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划。

通过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求助者的信任,较全面、真实地了解了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在咨询过程中,运用倾听和运用开放式提问技术,对求助者的烦恼和焦虑表示理解和同情。

介绍系统脱敏疗法,教会放松技巧。

布置家庭作业:让她用qq,微信等,不用面对面就可以交流的工具,与男生同学聊天。

旨在让他了解男生,与男生寻找有共同话题和兴趣。

第2次咨询
任务:鼓励求助者直接面对说话时支支吾吾,在优美音乐的陪伴下,逐渐引导求助者对抗并消除紧张感觉。

(1)分析家庭作业,指出原有认识的不合理性,分析产生焦虑的深层原因,进一步纠正。

咨询会谈摘要: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我去跟他们说话的时候我会很害怕,很紧张。

咨询师:你不知道说什么,所以你会很紧张,很害怕。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为什么呢?
求助者:我怕他们嫌弃我,怕他们不喜欢我。

咨询师:那最后你去跟他们说话了吗?
求助者:说了。

他们很热情,感觉他门也没那么可怕。

咨询师:你们聊得很开心是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还觉得他们都把你当怪物看吗?
求助者:不知道。

(然后沉默)
咨询师: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他们是在逗你玩呢,也许他们觉得你人很好,所以才肆无忌惮开你玩笑呢。

求助者:我不知道。

咨询师:也许他们没有恶意,男生跟女生的交往方式不同。

求助者:嗯,我也知道,但我从小学开始班里的男生就一直不多,我接触男生很少,所以我不知道如何跟他们交流。

咨询师:你可以试着跟他们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与他们找共同感兴趣的东西。

慢慢的你会发现他们与你的距离是很近的。

求助者:行,那我试着改变一下吧。

咨询师:好的,你试一试改变。

求助者:这样一想我感觉好多了,看样子,我应该改变从前习惯性的想法。

…………
(2)对其做了20分钟的放松训练。

(3)布置家庭作业:一周内与两个男同学主动说话,并记录沟通的心得,并确认就是自己的优点,意在提高求助者与男生交往时的自信心。

第3次咨询
任务:巩固咨询效果,不断的提高个人自信心,学会分析自己非理性认知,提高自我的情绪控制能力。

过程:通过会谈,探讨了自己的家庭作业。

讲述自己旧的不理性认知和新理性认知。

然后对其做了20分钟的放松训练。

来访者表示,跟男生讲话的支支吾吾的现象明显减轻了,现在在他们面前自信增多了。

九、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

自诉咨询有效,缓解了焦虑、抑郁情绪,消除了声音发抖的现象,在咨询中感觉懂事不少。

咨询师对其同学的回访。

同学说比以前爱说话了,性格开朗许多。

跟男生说话时也不怎么支支吾吾了。

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比较。

表示求助者情绪已脱离焦虑、抑郁的状态,印证了咨询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