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企业产学研结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产学研结合情况的调研报告

9月中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xx的带领下,对我市企业产学研结合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视察了肯达机械、朗越工程、昭田磁电等企业及xx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科技局《关于我市企业产学研结合情况的通报》。与会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企业产学研结合情况。委员们在实地察看、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产学研结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企业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采用成果转化、重金引智、战略联盟、挂牌共建、项目申报等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纵深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全市目前高企已达43家,其中有3家高企位于全省百强,蓝德、缸盖、天康、昭田为国家级重点高企。XX 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6.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8%。

1、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市积极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每年科技节搭建产学研对接活动平台,开展“十校百企”产学研对接会。目前已拥有3家院士工作站、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研究所、1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地市级技术中心、9家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型试点企业2家,xx市科技型企业12家。今年以来,专利申请量1223件,其中发明838件;专利授权

量70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4件,拥有国家和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各1家,地市级9家。先后荣获首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培育市”称号。

2、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推进了院士工作站、联盟、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先后引进2个创新团队、3名院士、10名高校博士生导师、15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等高层人才来xx指导工作或创办企业。我市企业与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市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达4500多人,其中初级职称以上1000多人,中高级职称近百人。

3、项目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安排财政研发经费预算近200万元,每年实施40多项科技项目,特别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优先和重点扶持。先后扶持蓝德、昭田磁电、开林化工等2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转化了新型磁性材料、工业机器人、环保型水性涂料等30多项科技成果。创业服务中心积极与安徽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近20家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大学生流动站等,吸引了大批高校大学生来xx创业,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目前,已有16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基地孵化,开发了40多项新产品、申报专利68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缺乏战略思考。企业在产学研合作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部分企业对高校科研项目能否实现市场化、产业化有所怀疑。企业在选择合作项目过程中,缺乏长远眼光,仅着眼

于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希望科研方提供转化成本低而技术含量高的科技成果,对那些技术含量高但开发周期长、有难度的项目,往往怕承担风险,不敢投资。

2、产学研结合的联合体数量偏少。科研院所、高校与我市企业合作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但真正形成利益联合体的比例偏低,高级专家、教授沉下身到xx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和指导的较少。

3、产学研合作的后劲不足。一方面高校合作经费偏高。受政策影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分成、轻技术,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将项目自筹资金和实施风险全部转嫁到企业。另一方面受国家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持续收紧的影响,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原材料上涨、人员工资增加,产品销售价格下滑,部分企业求稳,不敢进行创新。

三、意见和建议

1、认真谋划产学研结合长期规划。建议深入全市支柱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研发人员、机构、经费、项目以及需求,企业经营、发展规划等情况,梳理出企业技术需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加大与支柱行业相关的科研院所、高校的对接力度,邀请行业知名专家、相关职能部门、重点骨干企业认真商讨、谋划产学研结合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找准产学研结合新的突破点,优化结合模式,策划、储备、建设一批重点产学研结合项目,争取新上一批高、新、精、尖项目,不断推进我市新能源、新光源、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