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子贡·

合集下载

《论语》子贡篇

《论语》子贡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1而藏诸?求善贾2而 沽诸?”子曰:“沽3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韫椟:音yùn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2善贾:识货的商人。 3沽:卖出去。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 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断句:子贡问:“师与商0也孰贤1?”子曰:“师也过2,商也不及。”曰:“然则 师愈3与4?”子曰:“过犹5不及。”
0师与商:孔子学生,颛孙师和卜商 1贤,贤良; 2过,过头; 3愈, 更加; 4与,赞许; 5犹,等同。
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谁更贤德?”孔子说:“颛孙师常常作得有些 过头,卜商常常达不到要求。”子贡说:“如此说来,是不是颛孙师要好一 些呢?”孔子说:“过头和达不到同样不好。”
①愈:较好 ②望:比 ③以:以至 ④吾与:与,同意,赞同 ⑤弗:副词,相当于"不之"。"弗如",相当于"不之知"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好些“ 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 颜回听到一件 事能知道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二件事。"孔子说:"是不如,我赞同你比不 上颜回。"
子贡曰:“我Βιβλιοθήκη 欲人之加诸我也①,吾亦欲无 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 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2)而好学,不耻3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3)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论语中的子贡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的子贡原文与解析

论语中的子贡原文与解析子贡作为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之一,他的言行经常被孔子赞扬和引用。

他对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本文将以论语中子贡的原文为基础,对其进行解析。

一、《论语·学而篇》中关于子贡的原文与解析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这段原文表达了孔子对子贡的高度赞扬。

子贡虽然处境艰难,生活简朴,但他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苦,不为外物所动,追求内心的安宁和快乐。

这种精神境界让孔子感到子贡贤明可敬。

2.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这段原文中,子贡被孔子赞扬为孝子。

他能够恪守孝道,不背离父母昆弟的教诲和劝导。

这体现了子贡对家庭关系的重视和尊重,使孔子对他赞叹不已。

3.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多?’对曰:‘盍各言尔志?’曰:‘夫子之志,岂易哉?’”这段原文中,孔子询问子贡与回的学问之多。

子贡回答说:“为何不让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志向呢?”孔子说:“夫子的志向岂会容易呢?”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子贡对孔子的敬仰和对学问的追求。

二、《论语·颜渊篇》中关于子贡的原文与解析1. “颜渊问于子贡曰:‘夫子何为?’子贡曰:‘夫子何颜亦何言哉?’颜渊曰:‘然。

夫子之言何为也?’”这段原文中,颜渊向子贡询问孔子的为人之道。

子贡回答说:“夫子的仪表和言谈举止是怎样的呢?”颜渊说:“是啊。

那夫子的教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呢?”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子贡对孔子所代表的道德标准和教育原则的追求。

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这段原文中,子贡表达了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态度。

他不希望别人对他有过多的期望和要求,同时也不想给他人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

这体现了子贡对于人际关系的关切和平等相待的原则。

三、《论语·公冶长篇》中关于子贡的原文与解析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完整版)贞观政要_慎终(3)原文-翻译-全文

(完整版)贞观政要_慎终(3)原文-翻译-全文
贞观政要•慎终⑶原文
【原文】
昔子贡问理人于孔子,孔子曰: 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子贡 曰: 何其畏哉? 子曰: 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其无畏? 故 《书》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贞观 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顷年 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 百姓无事则骄逸, 劳役则易使。 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 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恐非兴邦之至言, 岂安人之长算?此其渐不 克终二也。
【注释】
①兰芷鲍鱼, 与之俱化: 兰芷,香草。鲍鱼,盐渍之鱼,味咸臭。 《说苑 杂言》: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 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意 谓长期亲近什么人,就会变成什么人。
【译文】
君子立身为人, 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 入芝兰之 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每个人要受到环境 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习惯不可不慎重,不可不深思。陛下在贞 观初期,励精图治, 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 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疏远君子, 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 远就不知道别人的正确。 不知道君子的正确, 其结果不是有意离间就 是会自然疏远君子;不辨小人的缺点,那么就会主动去亲近他们。亲 近小人,不是治国之道;疏远君子,就能够使国家兴盛吗?这是朝廷 不能善终的表现之四。
【原文】 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 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 年任而用之, 或一朝疑而远之。 夫行有素履①, 事有成迹, 所毁之人, 未必可信于所举,积年之行,不应顿失于一朝。君子之怀,蹈仁义而 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 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此 其渐不克终六也。

子贡

子贡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曰:“夫子不为也。”
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 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 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 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子贡二十四岁的时候跟随孔子,那时候孔子已经四 十九岁,差一点就“知天命”了。 孔子大能的学说和思想深深吸引了自命不凡的端木 赐,所以端木家的天才小子跟上了孔子,并一辈子 维护和宣传他的主张。
据《论语》中记载
子贡问了孔子16个问题
子路13个 颜回1个 宰我被骂了2次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喜欢问问题的,而且问问题都很有 创意 《论语》中记载: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彊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 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彊齐,非 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王者不绝世, 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 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 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孔子大能的学说和思想深深吸引了自命不凡的端木孔子大能的学说和思想深深吸引了自命不凡的端木赐所以端木家的天才小子跟上了孔子并一辈子维护和宣传他的主张
如果要追溯的话
世祖黄帝
世祖昌意
世祖颛顼
西周末年,有端木舒仍然在周朝做官,随平王东迁。端木舒生 子彻,端木彻生子缄,端木缄生子容,端木容生子宿,端木宿生子 广单。端木广单被卫献公聘为客卿。到了端木巨这一代,客居卫国, 是十分有名的生意人。端木巨深得卫灵公信任,要风得风,要雨得 雨,只有一样略显不足,那就是家中人丁不旺,年逾四十却膝下无 子。

七十二贤列传(子贡篇)

七十二贤列传(子贡篇)

第二篇儒商始祖子贡(续)子贡(公元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浚县)人,年纪小孔子三十一岁。

孔门高徒,位列“孔门十哲”之一。

他很小就崇拜孔子的学问,十七岁时就不远千里地跑到鲁国去拜孔子为师,努力学习并终身师从孔子,最终深得孔子学说精髓,是“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称他为“瑚琏也”(《论语·公冶长篇》)。

瑚琏何物?是宗庙祭祀中很重要的祭器,可见孔子很看重他,认为他是个大器。

子贡果然不负孔子所望,他用尽其一生去践行、捍卫与传播孔子的思想,并且干得非常不错。

因此当时有许多贵卿大夫都认为,其德行与才干,不下孔子。

(见《论语·子张篇》载: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当然,对于他人认为自己贤于老师的这种看法,子贡听到之后并不是感到得意,反而是惶恐万分。

他认为孔子的学问无与伦比,是自己及他人都无法企及的(见《论语·子张篇》载:子贡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虽如此,然综观子贡一生之作为,也的确证实了他是孔子所说的“瑚琏”之重器,从太史公司马迁在他所著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单单对子贡着墨描述最多,还有从《论语》中有三十多处语句关系到子贡,比其它弟子还要多,就可知道子贡这“瑚琏”的重要性。

下面就来介绍子贡毕生在政治、外交与生意上的有关的故事。

一、绝出的政治家子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虽然史籍上没有记载他所作出的政绩有多少有多大,但从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的“常相鲁、卫”的寥寥几个字就可以知道,他一定是执政有方,能富国强兵,所以,才会被卫国和鲁国相互争着重金礼聘请来当国相(国务总理)。

孔子对于子贡在执政方面的能力,是很肯定的,在《论语·雍也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仲由(即子路)、赐(即子贡)、求(即冉求)他们这三个人,可不可以从政?”。

子贡终稿

子贡终稿
但孔子在其他国家常遭到嫌弃,有一次,孔子师徒被困在陈 国,几天没吃东西了,子贡知道后,赶紧给他送去干粮,又 去给陈国领导人说情,孔子才得以脱身。
孔子死后,曾有“子贡贤于仲尼”的传言散播了开来。为了维护 孔子子贡贬低自己只是及肩之墙,深浅厚薄,一窥而尽;孔子乃 是数仞之墙,普通人要叩及门都难,哪里知道里面的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当叔孙武叔有意诋毁孔子时,子贡更是给予迎头痛击: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 仲尼,日月也,无得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 其不知量也。” 孔子的死最为痛心的是子贡,“众弟子守孝三年而去,独子贡留, 又庐墓三年”。 子贡还很仁或者说很善良他成为一代土豪后,时刻不忘回报社会, 救济穷人,,他深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每当看见看见街边有流 浪汉、乞丐,他都会给钱给物,甚至把他们送回家。《吕氏春秋》 中就讲了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当时鲁国规定,如果鲁国人 在国外沦为了奴隶,只要有人出钱赎回来,就可以找国家报销, 还要发一个感动人物奖。子贡经常到别国做生意,就赎了很多同 胞回来,但他一次都没有找政府报销过。 因为,他深深懂得,财富只是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对精神财富 的追求才是终极目的。
《论语·学而篇》
【注释】 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篇。意思是: 好比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光滑;好比加工玉石,琢了 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 ②其.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大概”。 ③赐:子贡的名。孔子对学生一般都称名。 ④来者:未来的事,这里借喻为未知的事。
【翻译】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子贡18岁的时候,到鲁国游学,拜于孔子门下求学6 年。24岁时,回到原籍,娶句氏为妻。完婚后,子贡开 始随孔子周游列国,至公元前482年返回鲁国。这一年, 子贡38岁。之后,他又曾受命出使齐、吴、越、晋等国。 在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开始为恩师守墓。这一 守又是6年,公元前473年,48岁的子贡回到卫国,继续 他的治学经商生涯。50岁时,他再一次去鲁国拜祭孔子 墓,并且再度受聘于齐国,任大夫一职。公元前456年, 子贡在齐国逝世,享年65岁。

(完整版)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5单元译文

(完整版)八年级走进文言文第35单元译文

【第三十五单元】指不若人【原文】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①,屈而不信(同“伸”),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使……伸直)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wù,指讨厌、憎恨)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此之谓②不知类③也。

”【注释】①无名之指:即无名指,指第四个指头。

②此之谓:这就叫做。

③类:类推、【译文】孟子说:“如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没什么痛苦也不妨碍做事。

如果有人能使他的手指伸直,就不怕赶往像秦国楚国那样路途遥远的地方(去医治),因为(他的手指)不像别人一样。

手指不像别人,知道厌恶它;(然而)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

这就叫做不懂得类推。

”1.石崇宴客【原文】石崇①每要(同“邀”)客燕②集,常令美人行酒③。

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④交⑤斩美人。

王丞相⑥与大将军⑦尝共诣崇。

丞相素(一向)不能饮,辄(往往)自勉强,至于沉醉。

每至大将军,固(坚决)不饮,以观其变。

已斩三人,颜(脸)色如故,尚不肯顾。

丞相让(责备)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⑧,何预卿事?”【注释】①石崇:西晋元帝时贵族。

②燕:同“宴”。

③行酒:依次斟酒劝客。

④黄门:此指差役。

⑤交:轮流。

⑥王丞相:指王导。

⑦大将军:指王敦。

⑧自杀伊家人:他自己杀他家的人。

【译文】石崇每次邀请客人宴集,常常让美人依次斟酒劝客。

客人不干杯,(就)叫差役轮流杀掉劝酒的美人。

丞相王导和大将军王敦曾经一起拜访石崇。

丞相王导一向不会喝酒,往往勉强(自己喝),直到大醉。

每当轮到王敦,他坚持不喝,来观察情况的变化。

(石崇)已经连续杀了三个美人,(王敦)脸色跟原来一样,还是不肯顾念。

丞相王导责备他,大将军王敦说:“他自己杀他家的人,跟你有什么相干?”2.宴子逐高缭【原文】高缭仕(做官)于晏子①,晏子逐之。

左右(周围的人)谏(劝说)曰:“高缭之②事(效力)夫子三年,曾(竟)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③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⑤。

子贡

子贡

子贡擅长外交交流,在当时的国际外交舞台上展现出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他的声望在孔子去世前后达到巅峰状态,以至于当时有人说他比孔子还要优秀。

《论语》记载:孔子死后,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堂上公开说子贡比他老师更强。

子贡知道了,便说:“就拿围墙来作比方吧:我家围墙只高到肩膀那儿,一打眼就可以看见里头房屋不错;我老师家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便看不到宗庙的华美、房舍的多种多样。

能找到我老师家大门的可不多。

那位先生这样说,也难怪啊。

”可是这位叔孙氏不知天高地厚,还在那里诋毁孔子。

子贡不高兴了,说:“别这样子了!我老师是诋毁不了的。

别人再怎么优秀,不过像座丘陵,是可以超越的;我老师,那可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啊,是不可能超越的。

一个人,就算要自绝于太阳和月亮,对日月又能有什么损害呢?他只不过是不自量力罢了。

”俗人习惯以成败论英雄,怪不得要抑孔子而扬子贡。

面对这样的舆论,子贡义无反顾地为老师打了一场名誉保卫战。

孔子生前,看好子贡的口才与生意头脑。

孔子钦点四系(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十大优秀毕业生,子贡位列“言语”门(相当于现代外交学院的演讲与口才系)之首。

子贡是出了名的会说话。

孔子曾经将子贡和颜回做过对比,说:“颜回的道德学问都差不多了,却常常穷得没饭吃;端木赐(子贡)不知天命为何物,离大道还远着呢,可是投机生意,对市场行情的估猜,真是一猜一个准啊。

”子贡的两大特长,一是会说话,二是会做生意。

孔子不大喜欢会说话的人,也不赞成做生意,但却不能不承认子贡是做生意的好手。

如果子贡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一定能在股市、楼市中如鱼得水。

孔门弟子中,最聪明的是子贡,最富有的也是子贡。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子贡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后盾。

对于这个既聪明又富有的弟子,孔子希望他能不以富贵骄人,且能乐善好施。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一个人乐善好施、帮助大众,那这个人算不算仁人呢?”孔子赶紧鼓励他,说:“岂止是仁人啊,都可算圣人了!尧和舜不就是想做到这一点嘛!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也要让天下人过好日子。

子贡赎人文言文及翻译

子贡赎人文言文及翻译

子贡赎人,事见《论语·卫灵公》。

孔子曰:“子贡赎人,赎而不受金,于礼也。

吾闻君子之修身,莫大乎正其身以正天下。

子贡赎人,正身也。

正身而后正天下,斯为君子矣。

”子贡闻之,笑而曰:“夫子之教,吾未之能行也。

然吾闻君子之治人,莫大乎导之使善。

今吾赎人,而人不受金,是导之使善也。

夫子何以为未行也?”孔子曰:“子贡之论,未之能及也。

夫导之使善,诚善之也。

然子贡赎人,而人不受金,是导之使善而已。

未若吾正身以正天下,斯为君子矣。

”子贡曰:“夫子之教,吾知之矣。

然吾犹有疑。

夫子曰:‘正身而后正天下。

’然则夫子之正身,可得闻乎?”孔子曰:“吾之正身,无他,惟其心而已。

吾之心,如泰山北斗,不可动摇。

吾之言行,如江河日月,不可掩蔽。

吾之心正,则天下自正。

吾之心不正,则天下自不正。

子贡其勉之,勉之!”子贡拜曰:“夫子之教,吾受教矣。

吾将以夫子之言,终身行之。

”翻译:子贡赎人,事见于《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子贡赎人,赎而不受金,符合礼制。

我听说君子修身,没有比端正自身来端正天下更大的了。

子贡赎人,就是端正自身。

端正自身之后才能端正天下,这就是君子了。

”子贡听到这话,笑着说道:“老师的教诲,我还没有完全做到。

但我听说君子治理人,没有比引导他们向善更大的了。

现在我赎人,而别人不接受金子,这就是引导他们向善。

老师为什么认为我没有做到呢?”孔子说:“子贡的论述,我还没有达到。

引导他们向善,确实是好的。

然而子贡赎人,别人不接受金子,这只是引导他们向善。

不如我端正自身来端正天下,这才算是君子。

”子贡说:“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

但我还有疑问。

老师说:‘端正自身之后才能端正天下。

’那么老师端正自身的方法,可以听听吗?”孔子说:“我端正自身,没有别的,只有我的心而已。

我的心,就像泰山北斗,不可动摇。

我的言行,就像江河日月,不可掩盖。

我的心正,那么天下自然就会正。

我的心不正,那么天下自然就会不正。

子贡你要努力啊,努力啊!”子贡拜道:“老师的教诲,我接受了。

《诗经》子贡曰(古文、翻译、英译)

《诗经》子贡曰(古文、翻译、英译)

The disciple Zigong said,"Sir,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oor man who does not flatter and the rich man who is not arrogant? "The Master said, "They are all right,I suppose,but not equal to the poor man who is happy and the rich manwho loves the Rites "Zigong rejoined,"Isn’t that what The Book of Songs is referring to in that passage‘As you cut and then file,as you carve and then polish’?”The Master said," Ci (Zigong's given name), you are the one I can begin to discussThe Book of Songs with:I tell you one point,and you can deduce the rest.”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翻译:子禽向子贡问道:“孔子到了这些诸侯国,一定会听到国君们来问政事, 是孔子向他们提出了请求呢?还是他们向孔子提出了请求呢?” 子贡回答说: “孔子具有温、良、恭、俭、让五种美德,所以赢y íng得国君们的敬重,向他问政. 孔子的请求,是不是与别人的请求不一样呢?Zi qin asked his fellow disciple Zigong:" When our Master visits another state, he never fails to learn about its government; does he seek out the information,or is it offered to him?”Zigong said,"Our Master is mild, upright, courteous,temperate and accommodating_and that is how he gets his information.Isn't his way of getting i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men?。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贡问于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贡问于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子贡问于孔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晏子复于景公曰:“朝居严乎?”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治国家哉?”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谓之喑;上无闻,则谓之聋;聋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具合菽粟之微,以满仓廪;合疏缕之纬,以成帷幕。

太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也。

夫治天下者,非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距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 材料二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

’鲁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谕臣。

’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

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

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

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

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

《诗》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

’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

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者也。

又曰:‘乱离痪矣,奚其适归。

’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

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

一曰谲谏,二曰戆谏,三曰降谏,四曰直谏,五曰风谏。

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产、晏子,可为至矣。

敢问二大夫之所为,夫子之所以与之者。

”孔子曰:“夫子产于民为惠主,于学为博物。

晏子于君为忠臣,于行为恭敏。

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爱敬。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荆A之地B广而都C狭D民有离E心F莫安G其居H故曰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指回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对”表示面对着,两者词义不同。

[整理]子贡传(文言文及译文)

[整理]子贡传(文言文及译文)

子贡的传记是一篇大文章。

不仅事迹集中,而且形象刻划得鲜明生动,更富于文学色彩。

田常作乱,子贡出游,指陈利害,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

然后往返吴越之间,出谋划策,之晋,返鲁。

所谓“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充分展现了子贡口齿伶利,巧于辞令,胸中韬略和游说的才能。

子贡此传,尽管被人指责为“与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迁之言、华而少实哉”,“迹近战国策士之风”,正说明了子贡出游的作用与价值。

所谓的“华”,和“近战国策之风”,正说明本传的文彩,体现了太史公驾驭语言的功底。

田常作乱,为转移视线,欲移兵伐鲁,孔子曰:“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三言两语,就突出孔子为保卫祖国,号召、激励弟子为国排忧解难的动人形象。

而子贡的说辞,大起大落,纵横捭阖,语意贯通,间或排句、对偶、比喻、成语,如同长江大河,一泻千里,使子贡的形象鲜明生动。

译文: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

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子贡口齿伶俐,巧于辞令,孔子常常驳斥他的言辞。

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指望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知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也不过推导出两个道理。

”子贡拜在孔子门下求学以后,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你象个有用器物。

”子贡说:“什么样的器物呀?”孔子说:“宗庙里的瑚琏呀。

”陈子禽问子贡说:“仲尼在哪里得来这么广博的学问啊?”子贡说:“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人记住它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了它细枝末节,无处不有文王、武王的思想存在着。

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陈子禽又问道:“孔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是请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凭借着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的美德得来的。

先生这种求得的方式,或许与别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

文言文翻译子贡问好恶

文言文翻译子贡问好恶

子贡者,孔子弟子也。

一日,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人皆有好恶,何也?”孔子曰:“善哉斯问!人之所以有爱恶,盖由心之所好恶也。

夫心者,人之本也。

心之所好,则必有所恶;心之所恶,则必有所好。

此乃人之常情,非独一人也。

”子贡曰:“然则夫子之好恶,可得闻乎?”孔子曰:“吾好仁,恶不仁。

仁者,人心之正,好之则心悦,恶之则心伤。

吾好义,恶不义。

义者,正道之行,好之则行无悖,恶之则行有失。

吾好礼,恶无礼。

礼者,人道之序,好之则人伦和,恶之则人伦乱。

吾好智,恶愚。

智者,明辨之资,好之则明辨是非,恶之则昏昧不明。

吾好勇,恶怯。

勇者,刚毅之行,好之则无所畏惧,恶之则退缩不前。

吾好洁,恶污。

洁者,身之清白,好之则自爱,恶之则自贱。

”子贡曰:“夫子之好恶,皆由心之所发,可谓深矣!然则夫子之好恶,岂无益于天下乎?”孔子曰:“吾之好恶,固有益于天下。

夫仁者,人之所以立也;义者,人之所以行也;礼者,人之所以成也;智者,人之所以达也;勇者,人之所以胜也;洁者,人之所以敬也。

吾好仁,恶不仁,使天下人皆行仁;吾好义,恶不义,使天下人皆行义;吾好礼,恶无礼,使天下人皆行礼;吾好智,恶愚,使天下人皆求智;吾好勇,恶怯,使天下人皆勇;吾好洁,恶污,使天下人皆洁。

夫如是,则天下之人,皆行善矣。

善行于天下,天下之治也。

”子贡闻之,叹曰:“夫子之好恶,真乃天下之至宝也!吾闻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夫子之好恶,即夫子之务本也。

吾愿从夫子,学其好恶,以行于天下。

”孔子闻之,笑曰:“善哉子贡之言!吾之好恶,固有益于天下。

然吾之好恶,非独有益于天下,亦有益于己。

人能行其好恶,则心必正;心必正,则行必善;行必善,则天下必治。

子贡能学吾之好恶,以行于天下,吾知天下之治,必在子贡之手矣。

”子贡拜谢,自此,子贡随孔子,学其好恶,以行于天下。

天下之人,皆仰慕孔子,遵其教诲,行善积德,天下大治。

孔子之好恶,遂成为天下之宝,传颂千古。

(注:本文为文言文翻译,原文出自《论语·子贡》)。

子贡观礼文言文翻译

子贡观礼文言文翻译

子贡者,孔子高弟也。

一日,孔子闻鲁国有大礼之盛,遂令子贡往观之。

子贡闻命,欣然应允,遂行。

子贡至鲁,见礼乐之盛,心悦诚服。

观其仪式之繁,仪容之庄,服饰之整,音乐之雅,无不叹为观止。

子贡心中暗想:吾师孔子常言“礼者,国之大事也”,今日一见,果不其然。

子贡随礼官观览,见其礼官仪态万千,举止优雅。

有者冠带整齐,有者服饰华丽,有者神态自若,有者言辞得体。

子贡感叹道:“吾师曾言‘礼者,内外兼修’,今日所见,无不体现。

”礼官引子贡至大殿,观其朝会之礼。

见诸侯朝见天子,行三跪九叩之礼,庄严肃穆。

子贡心中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叹道:“吾师曾言‘礼者,敬也’,今日所见,无不体现。

”礼官又引子贡至乐官之所,观其音乐演奏。

见乐官神态专注,乐器演奏和谐。

有者击鼓,有者吹箫,有者弹琴,有者吹笙。

乐声悠扬,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

子贡感叹道:“吾师曾言‘礼者,乐也’,今日所见,无不体现。

”子贡观礼之余,亦与礼官交谈。

礼官向子贡讲述礼乐之制,以及其起源、发展、演变。

子贡听后,心中豁然开朗,对礼乐有了更深的认识。

子贡归途中,心中感慨万分。

他想:吾师孔子曾言“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日观礼,方知礼之重要。

礼者,国之根本,民之精神。

礼之盛,国家昌盛;礼之衰,国家衰败。

吾师所言,果真不虚。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将观礼之事一一禀报。

孔子听后,微笑道:“吾知子贡已领悟礼之真谛。

”孔子又对子贡说:“礼者,内外兼修,非一日之功。

子贡宜勤修内功,外示礼仪,方能成为君子。

”子贡听后,心中更加坚定。

他深知礼之重要,立志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此,子贡更加努力地学习礼乐,成为一代名士。

综上所述,子贡观礼之事,不仅让他对礼有了更深的认识,更让他立志要成为君子。

此事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诗歌鉴赏】子贡赎人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子贡赎人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子贡赎人原文及翻译子贡赎人原文及翻译子贡赎人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存有能够赎回之者,挑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使其金。

孔子曰:“获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而况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挑其金则迪代行,之劳其金,则无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子贡赎人注解、为臣妾:做奴隶。

2、府:指国库。

3、赐:子贡的名。

4、子路:孔子的学生。

5、于:在。

6、握:搞。

7、移:改变。

8、施:给与,传授。

9、适:适合。

0、寡:太少。

、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

2、子贡:孔子的学生。

3、损:损害。

4、为丛藓科扭口藓:再。

5、之:的。

6、极易:发生改变。

7、而:表承接。

8、仁:非常感谢。

9、法:法令,法规。

20、而使其金:婉拒子贡赎人翻译鲁国存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遭遇意外),沉沦为奴隶,只要能把这些人申购去(协助他们恢复正常民主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赢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申购去,但不(向国家)申领金钱。

孔子说道:“获赐(端木获赐,即为子贡),你弄错了!圣人搞的事,需用去发生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就是有助于自己的犯罪行为。

现在鲁国盛的人太少穷人多,(向国家)申领补偿金,(对你)没任何损失;但不申领补偿金,鲁国(就没)人再回去申购自己(罹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

[子贡小说]子贡

[子贡小说]子贡

[子贡小说]子贡一:[子贡]论语十六原文及翻译5·11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1)。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1)申枨:枨,音chéng。

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

”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

”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孔子向来认为,一个人的欲望多了,他就会违背周礼。

从这一章来看,人的欲望过多不仅做不到“义”,甚至也做不到“刚”。

孔子不普遍地反对人们的欲望,但如果想成为有崇高理想的君子,那就要舍弃各种欲望,一心向道。

5·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赐呀,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5·1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2)与天道(3),不可得而闻也。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2)性:人性。

《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3)天道:天命。

《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智囊(选录)·明智部·子贡原文附译文

智囊(选录)·明智部·子贡原文附译文

智囊(选录)·明智部·子贡原文附译文智囊(选录)·明智部·子贡原文附译文明智部·子贡作者:冯梦龙【原文】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

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皆有死亡焉。

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

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

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

骄近乱,替近疾。

君为主,其先亡乎?”五月公薨。

孔子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也!”文言文翻译:鲁定公十五年正月,邾隐公(邾国的国主,是颛顼的后裔)来朝,子贡在旁边观礼。

邾隐公拿着宝玉给定公时,高仰着头,态度出奇的高傲;定公接受时则低着头,态度反常的谦卑。

子贡看了,说道:“以这种朝见之礼来看,两位国君皆有死亡的可能。

礼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小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大到国家的祭祀事、丧礼以及诸侯之间的聘问相见,都得依循礼法。

现在二位国君在如此重要的正月相朝大事上,行为举止都不合法度,可见内心已完全不对劲了。

朝见不合礼,怎么能维持国之长久呢,高仰是骄傲的表现,谦卑是衰弱的先兆,骄傲代表混乱,衰弱接近疾病。

而定公是主人,可能会先出事吧?”五月,定公去世,孔子忧心忡忡地说:“这次不幸被子贡说中了,恐怕会让他更成为一个轻言多话的人。

”注释①邾隐公:邾是鲁的附属小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县,隐公,名益。

②执玉:周时诸侯相见,执玉璧或玉圭行礼。

③薨:诸侯死谓薨。

《权书》子贡(原文及译文)

《权书》子贡(原文及译文)

《权书》⼦贡(原⽂及译⽂)《权书》⼦贡(原⽂及译⽂)宋苏洵⼦贡第七【原⽂】 君⼦之道,智信难。

信者,所以正其智也,⽽智常⾄於不正。

智者,所以通其信也,⽽信常⾄於不通。

是故,君⼦慎之也。

世之儒者⽈:“徒智可以成也。

”⼈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弃乎信。

吾则⽈:“徒智可以成也,⽽不可以继也。

”【译⽂】 君⼦⽴⾝处世的原则中,机智和诚信是最难同时做到的。

诚信是⽤来端正机智的,⽽机智常常⾄于不端正;机智是⽤来通达诚信的,⽽诚信常常⾄于不通达。

所以君⼦对此应当谨慎。

世俗的儒⼠们都说:“只⽤机智就可以成事。

”⼈们看到只⽤机智就可以成事,于是就全都抛弃诚信。

我却要说:“虽然只⽤机智就可以成事,但是不讲诚信,机智⽤⼀次之后,就再也不能继续使⽤了。

”【原⽂】 ⼦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

彼⼦贡者,游说之⼠,苟以邀⼀时之功,⽽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

使夫王公⼤⼈⽽计出於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败也。

吾闻之:王者之兵,计万世⽽动;霸者之兵,计⼦孙⽽举;强国之兵,计终⾝⽽发:求可继也。

⼦贡之兵,是明⽇不可⽤也。

【译⽂】 ⼦贡(春秋时卫国⼈,姓端⽊,名赐,字⼦贡,孔⼦弟⼦。

先后做过卫国、鲁国宰相。

机智过⼈,能⾔善辩。

经商致富,与王侯分庭抗札。

据传说,⼦贡曾经功说齐国伐鲁,游说吴、越、晋诸国之间,使之互相牵制,因此有“⼦贡⼀出,存鲁、乱齐、破吴、疆晋⽽霸越”的说法)⽤机智使齐国⽣乱、吴国灭亡、鲁国保全,我对他这种做法感到可悲。

像⼦贡那样的⼈,不过是游说之⼠罢了,他苟且贪求⼀时的成功,⽽不以能够长久使⽤为⽬的,所以他预见不到这种做法所将带来的灾祸。

假使王公⼤⼈的计策都出于机智,那么我还未曾发现他们不马上就跟着失败的。

我听说:“称王天下的⼈,他的军队只有在考虑到万代的利害时才会动⽤;称霸天下的⼈,他的军队只有在考虑到⼦孙的利害时才会动⽤;强者的军队,只有在考虑到⾃⼰终⾝的利害时才会动⽤。

”所以如此谨慎,就是希望成功的措施以后还可以长久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春秋末期卫国(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

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

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

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
端木赐
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

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

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余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

约25岁(前495年)前拜孔子为师,但未一直在孔子身旁,时常到各国活动。

子贡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之一。

在众弟子中,孔子与子贡的关系超出一般。

子贡钦佩和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最高,是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

孔子对子贡非常器重,往往将其学说的真谛传授给子贡,如何为仁,何为士,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样为政、为仁等。

孔子在危难之时盼望子贡。

子贡“巧口利辞”,“能言善辩”,办事通达,是卓越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外交家。

孔子办学时,把教学内容分为四科,即德行、政事、言语、文学。

子贡系言语科之佼佼者,连孔子也自感不如。

子贡是著名的富商,经营商业成就斐然。

《史记·货殖列传》共记载了十七个人的经商活动,将子贡列在第二。

传载:“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


在治国思想上,子贡重视教化作用。

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上,子贡与子路不同,反对诉诸武力,主张用外交谈判解决争端。

在国内政务上,子贡主张教化。

《新书·政理》载,卫灵公问国家政务何最重要,史鳅说刑罚,子路说军事,子贡说教化最重要。

子贡在去告朔之饩羊周天子每年冬将次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称颁告朔。

诸侯将历书藏于祖庙,每月初一杀一只羊祭于庙,以示敬重,曰饩羊。

春秋时,多国已不用周历,告朔饩羊之规已被破坏,故子贡主张去告朔饩羊。

问题上,与孔子相悖,表现出不墨旧礼的务实思想。

《论语·八佾》载:“子贡欲去告朔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子贡问友。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子贡学绩上的优异,首先体现在他的“言语”水平的高超上。

《论语·先进》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子贡是“言语”方面的优异者,也就是说子贡在说话技巧、演讲技能上有独到之处。

《论语》仅说子贡在“言语”方面优异,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们对子贡在其它方面的卓越才能的认识。

其实仅就“政事”方面的业绩而言,他也决不逊色于子路、冉求等人(此二人都是“政事”方面的优异者)。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谓子贡“常相鲁、卫”。

他的老师孔子也认为子贡有非凡的政治才能。

论语·雍也》曾记载季康子问孔子子路、子贡、冉求是否可以从政,孔子回答说三人皆可从政,但孔于却分别道出三人之优点各不相同:“由(子路)也果”、“赐(子贡)也达”、“求(冉求)也艺”。

正因为子贡通达事理,又有杰出的“言语”才能,所以他才会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

正因为他有政治才能,他才会在出使齐、吴、越、晋四国的外交活动中得心应手,获得圆满成功。

理财经商
子贡不仅在学业、政绩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他在理财经商上还有着卓越的天赋。

《论语·先进》载孔子之言曰:“回也其庶乎,屡空。

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差不多完善了,但却穷得丁当响,连吃饭都成问题,而子贡不安本分,去囤积投机,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这里的“废举”是指贱买贵卖⒅。

“转货”是指“随时转货以殖其资⒆,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贱买贵卖从中获利,以成巨富。

由于子贡在经商上大获成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以相当的笔墨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表彰,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尊师重道
尽管子贡有着多方面的建树与成就,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

《论语·公冶长》记孔子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谁更强些)?”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贡对此是深知的,但孔子偏偏向子贡提这样的问题。

子贡相当有涵养,他说:“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人物故事
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中,子贡是最善经商的一个。

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是尚义尊礼,舍小利而取大义的精神。

一次,子贡外出经商,途中以得金赎回一位沦为外国奴隶的鲁国人,按照规定,他可以获得国库的一笔奖金。

但考虑到法时国家贫弱,他没有领取奖金。

子贡的行为不但没有使他蒙受经济损失,反而因此而广受世人称誉而给他带来了更多商机。

孔子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对子贡说:子贡你为什么不去领取这笔奖金呢?子贡说:我不缺那几个钱,且国家不富裕,所以我成人之美。

孔子摇着头说:在大家看来你是做对了,但是却因为你这样做了,以后再有鲁国的人被沦为奴隶
就会越来越少人去救了。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你的榜样,后来的人就算救了也不敢去领奖金了,久而久之这倒反成了一件坏事情。

孔子死后,子贡不但生意做的越来越好。

还当了鲁国的大夫,当三桓在孔子死后十余年后侮辱孔子时,他还在为孔子辩解,足可见其忠心。

可见他对孔子非常尊敬。

子贡的晚年,也像孔子一样开始教学,子服景伯就是他培养出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