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服务业要点

合集下载

服务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

服务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

服务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服务业正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虽说与工业相比,服务业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直接影响较小,但是其对资源和环境的间接影响不可忽视。

未来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应注重内部结构优化,并坚持走循环经济道路。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入转型期。

以来,服务业整体发展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亮点。

但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对资源环境科学的影响更为突出。

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发展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工业较小。

但北京、上海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的城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的能耗、电耗等已接近或超过工业,并且服务业发展间接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也不可忽视。

服务业的发展态势服务业又称第三产业,其发展状况是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成为判断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从全国水平来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入服务业主导的发展阶段。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达到48.2%,比第二产业比重高出5.6%,初步形成“三、二、一”式产业结构。

服务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成为促进就业的主力军。

服务业就业人数为29 636万人,占三次产业就业总人数的38.5%,比第一和第二产业分别高出7.1%和8.4%,发挥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良好作用。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看,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大都集中在30%~5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仅8个。

其中北京市服务业发展一枝独秀,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服务经济主导的产业结构,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

北京市服务业生产总值达到16 627.0亿,占其地区生产总值的77.9%,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77.3%,毫无疑问地成为全社会劳动就业以及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经济新常态下,未来经济发展将进一步以服务业为主导。

环境服务业涵盖的内容及范围

环境服务业涵盖的内容及范围

环境服务业涵盖的内容及范围1、环境服务业发展重点任务各企业可以优势积极发展水务环保业务,大力推动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重点发展水体、大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环保技术和装备,以及相关的环境咨询、环境信息、环境工程建设、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境监测等服务。

(1)饮水安全和水污染治理我国水污染治理服务主要包括水污染治理工艺技术、水处理设备及产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

(2)大气污染治理1)烟尘治理2)烟气脱硫脱硝3)机动车污染治理4)废气污染治理(3)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加强对冶金、有色、农药、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后评价研究,并以此提出后续建设要求;对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土壤依法进行调整;开发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合理使用技术,防止对土壤的污染。

(4)噪声与振动污染治理重点建立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体系,开发不同形式(开放式、局部封闭式、全封闭式)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综合控制技术及新型隔声材料、吸声材料;开发城市社区和建筑物配套设施噪音与振动控制技术及设备;研究噪声振动控制设备的质量检测技术,制定相关检测标准;研究声源控制技术和低噪声设备,制订低噪声设备的设计规范。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1)城市生活垃圾2)危险废物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渣主要有冶炼渣、化工渣、粉煤灰、煤矸石、尾矿等。

(6)生态保护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监测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物物种资源就地、迁地保护和离体设施;强化开发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三同时”监管和旅游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农村环境污染,重点防治土壤污染,建设环境优美乡镇。

(7)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加强核安全技术支持能力建设、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评价技术能力建设、管理技术能力建设、辐射环境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等。

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

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为了推动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服务业发展工作的要点:一、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符合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鼓励国内外投资和并购,培育一批大型的服务企业。

同时,要营造公开、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打击欺诈和虚假广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加强服务业人才培训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对服务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此外,要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实习等活动,提高服务业人才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三、推动服务业信息化推动服务业信息化是提高服务业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要促进服务业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水平,推广电子商务、智能化服务等新型服务方式。

同时,要加强服务业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建立服务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服务企业和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四、推进服务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

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商贸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服务与生产、贸易、消费的有机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

同时,要鼓励服务业企业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提供定制化服务和差异化竞争。

五、加强服务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服务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扩大开放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

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国际会展、论坛等交流活动,加强与各国服务业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

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然而,我国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市场准入限制、行业壁垒、创新驱动不足等。

因此,制定2024年服务业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

本方案的目标如下:1. 提高服务业比重:力争到2024年,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 增强服务业创新能力:加强服务业创新能力,推动服务业走向高端、优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3. 扩大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平衡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4. 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者满意度。

二、重点任务1. 深化服务业市场准入改革:加快制定和完善服务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对外资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企业参与服务业的竞争与合作。

2. 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大对创新型企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

3. 打造一流服务品牌:鼓励服务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服务业从“做大”向“做强”转变,提升服务品质和品牌影响力。

4. 优化服务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投入,推动服务业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

5. 加强服务业监管和规范化建设:强化对服务业的监管力度,推动服务业规范化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

三、政策措施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业创新与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服务业融资难度。

2. 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服务业企业负担,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服务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服务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申请。

节能环保服务业

节能环保服务业
LOGO
现代服务业总论
第一章 现代服务业总论
目录 CONTEN第TS1 页
分论行业篇
第二章 金融服务业 第三章 现代物流服务业 第四章 房地产服务业 第五章 科技服务业 第六章 信息服务业 第七章 商贸流通服务业 第八章 健康服务业 第九章 养老服务业 第十章 旅游服务业 第十一章 节能环保服务业 第十二章 文化服务业
于构建社会主➢义第和谐三社节会,节减能少我环国保经济服发务展业对资的源发的依展赖现,状降低
对环境破坏的程度;加快发展服务业必将推动我国市场化,产业化,
城市化进程,➢在第促进四就节业,节推能动消环费保,扩服大务对业外贸行易业,提发高展人及们精环境影响分析
神文化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 节能环保服务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学习内容
第十一章 节能环保服务业
当今世界已➢第进入一了节一个节服务能经环济保时代产。业尤其概是述随着现代科学技 术在向 现服代务经业济的发➢加展第速过渗程二透中节, 占服有节务越能业来不越环断重保衍要伸的服出地务全位业新。的大概发力述展发方展式现,代使服之务
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发展服务业有助
第十一章 节能环保服务业
教学内容
5

一 节
节能环保产业概述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含义及分类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保障的产 业,是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紧密结合并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节能环保 产业具有跨行业、宽涵盖面的综合性特征,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装备、节能环 保产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以及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 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定义为:节能环保产 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等,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 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和市场需求:人口和市场需求是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服务业通常是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因此人口密度和市场需求的大小对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较大的人口和消费市场将有更大的需求和潜力。

2.交通和可达性:交通和可达性是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服务业企业通常需要接近客户和消费者,因此交通便利性对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交通网络和便捷的交通方式可以提供更好的客户接触和便利的消费者服务。

3.劳动力和人才可获得性:劳动力和人才的可获得性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服务业通常依赖于人才的技能和能力,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力资源和高素质的人才供应。

服务业通常会选择人才集聚和教育资源充沛的地区。

4.市中心和商业中心位置:服务业通常倾向于在市中心或商业中心附近进行区位选择。

这样可以将服务更接近客户,提供便利的门店或办公地点,并利用商业中心的商业活动和流量进行业务发展。

5.政策支持和法规环境: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规环境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激励措施,以及简化的审批和营商环境,能够吸引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6.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服务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水电供应、通信设施和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金融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支持。

7.竞争环境和相邻业务性质:服务业通常需要考虑竞争环境和相邻业务性质。

某些服务业可能更适合选择与相关业务相邻的位置,以形成聚集效应和共享资源。

综上所述,服务业的区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和市场需求、交通和可达性、劳动力和人才可获得性、市中心和商业中心位置、政策支持和法规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及竞争环境和相邻业务性质等因素。

在区位选择时,服务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目标市场选择合适的区位,并与所需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匹配。

绿色服务绿化与服务业发展

绿色服务绿化与服务业发展

绿色服务绿化与服务业发展绿色服务:绿化与服务业发展的相互促进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和绿色发展的趋势,绿色服务已经成为了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绿色服务主要指以环保、节能、低碳等理念为基础,通过服务产品和服务过程的优化升级,为客户提供更加环保、健康、舒适的服务体验。

而绿化作为绿色服务的重要一部分,也在服务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首先,绿化是服务业优化的必要手段。

服务业是以营商环境为基础的,而绿化的作用不仅是美化环境,还可以塑造一个更加宜人的营商环境,提高服务业的品质和水平。

例如,在酒店行业中,酒店的绿化是顾客第一次接触到的环境要素之一,通过绿化的美化和造景,可以提升顾客对酒店的好感度,以及增加酒店的品牌价值。

而在商业中心、医院等服务场所中,绿化也能够使人们更加愉悦地体验服务,从而提高整个服务过程中的满意度和信任感。

其次,在绿化中,社会责任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降低环境污染等,更重要的是,绿化也可以成为服务企业展示社会责任和企业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

例如,企业可以参与室内植物绿化、社区环境整治、校园绿化等活动,通过实际行动,彰显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责任感,使得企业在顾客心中树立更加可信的品牌及形象,为企业在市场中的长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绿化也是服务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社会对绿色环保理念的更加重视,消费者在购买服务时也会更注重服务提供者的环保理念和行为。

因此,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之一就是走绿色发展之路,并将绿色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服务产品中。

例如,在餐饮服务中,绿色食品、环保餐具、绿色包装等都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绿色品牌影响力,满足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等诉求,从而优化整个餐饮服务体验。

总之,绿色服务和绿化在服务业发展中相互促进,既能够提升服务品质,又能够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和绿色形象,同时也是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必然趋势。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合肥市内所有从事服务业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

第三条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管理、公开透明”的原则,改善服务业生产经营环境质量,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第四条合肥市人民及其有关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五条服务业单位应加强员工环境保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第六条服务业单位应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职责,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第七条服务业单位应加强环境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第八条服务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防范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第九条服务业单位应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第三章环境监管措施第十条本市环保部门负责对服务业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管,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检查、环境监测等。

第十一条环保部门可以要求服务业单位提供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材料,并有权对其进行核查。

第十二条环保部门在发现服务业单位存在环境违法行为时,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并可以要求整改。

第四章法律法规的应用第十三条服务业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四条服务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保护相关程序。

第五章附件附件一: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附件二: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的指标标准第六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境保护:指对大气、水、土壤、声音、光线、辐射等自然要素的保护和管理。

2.预防为主:指通过预防控制和污染防治技术手段,防止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

3.综合治理:指综合运用各种环境保护手段,对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管理和治理。

推动生态环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推动生态环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

推动生态环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生态环境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支撑。

为积极促进生态环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主要做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1.培育行业领跑企业。

制定生态环境服务业“领跑”企业认定工作导则,实施生态环境服务自主高端品牌战略,分批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辨识度的企业。

支持行业领跑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资源共享、渠道共用等带动中小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鼓励通过兼并、收购、重组、联盟、融资等方式,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壮大市场主体。

2.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优选一批聚焦主业、专注专业、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

支持各地开展大企业携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加强供应链供需对接。

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参与工业强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按一定比例奖励企业,用于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

3.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

实施生态环境服务领军型企业家培育计划。

建立生态环境服务企业家“信息库”,鼓励各地实施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服务业新时代高素质企业家认定。

二、增强创新发展活力4.优化传统服务业务。

围绕颗粒物、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推进工业园区、涉气产业集群、移动源综合整治,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开展噪声、振动和辐射污染防治;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开展流域、区域水环境治理,提升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效能;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地块修复;推进固体废物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发展监测技术装备与服务,支撑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5.发展新兴环境服务。

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要求,强化系统治理,鼓励企业提供多污染物、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整体解决方案,以及清洁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服务。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对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保护和改善服务业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适用于合肥市范围内的各类服务业单位以及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服务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推动服务业单位实施减排、节能、环境污染防治等各项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合肥市应当加强对服务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五条各级人民应当将服务业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大资源投入,提供支持保障。

第二章服务业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第六条服务业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制定并落实服务业环境保护方案,定期开展环境保护自查并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七条服务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员工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

第八条服务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设立环境监测点,监测并定期报送各类环境指标数据。

第九条服务业单位应当使用环保设施和工艺,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并按规定投入使用。

第十条从事服务业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进行环境保护,包括如实申报环评等要求。

第三章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第十一条服务业单位应当建立并完善废弃物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妥善处理废弃物。

第十二条服务业单位应当合理使用水资源,采取节水措施,减少用水量,防止水源污染。

第十三条服务业单位应当合理使用能源,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四条餐饮服务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油烟污染,合理设置油烟排放设施,保证油烟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合理设置隔音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保噪声值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专家给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4点建议

专家给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4点建议

专家给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4点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服务业作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四点建议。

一、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服务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目前我国服务业人才短缺的情况较为严重。

在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满足服务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可以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加大服务业技术创新力度。

服务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服务业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

因此,要加大服务业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强服务业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服务业不断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创新型方向发展。

同时,要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优化服务业环境和政策。

服务业发展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要加强服务业环境和政策的优化,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要深化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其次,要简化服务业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优化服务业的营商环境。

同时,还要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保障服务业发展的合法权益。

通过优化服务业环境和政策,可以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协同发展。

服务业是供给侧结构性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加强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和农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提高产业效益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也可以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和人才支持。

环境服务业怎样挑大梁

环境服务业怎样挑大梁

宏观环境需要环保产业转型,向综合服务业过渡的时机已经到来环境服务业怎样挑大梁?编者按2010年6月14日-10月12日,产业市场部策划采写的环境服务业系列专题陆续见报,前后刊登6篇相关报道,在媒体中首次围绕环境综合服务业展开全方位深入报道,观点较具前瞻性和专业性,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如今,环境服务业有望成为国家扶持的现代服务业重要内容,我们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将继续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产业的发展,也希望读者能够参与到这场环保产业转型的大讨论中。

◆中国环境报记者陈湘静自己做饭、请保姆做饭、去餐馆吃饭,这其中的差别不只是味道,而是需求、供给方的变化带来的服务业态变化。

如今,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环保产业,也同样要经历这样的市场化过程。

在“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国家将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而环境服务业也有望纳入其中。

据悉,环境保护部牵头编写的《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在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

一个全新的环境服务业态——合同环境服务有望获得重点支持。

①合同环境服务要当领头羊以实现一定环境效果为目标,整合加强环保产业各环节,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经验,业界提出了合同环境服务或称合同减排服务的概念,即用户只有获得了既定的环境效果,才付费给治理企业。

这个想法也在《规划》草稿中得到了体现,有关部门拟在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购买者将包括排污企业和政府。

其中,政府采购环境服务将是最大的亮点。

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是18个领域之一。

对于环保产业而言,以合同环境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态如果得到发展,意义则更为深远。

“有利于引导环保产业由制造、工程向服务业转型。

”“以合同环境服务为代表的环境综合服务业以环境服务总包为出口,可涵盖咨询、运营、工程、装备制造、投融资等各个产业单元,可以说是在已有产业环节上的超级综合。

而它的出现,将有希望整合零散、虚弱的产业环节。

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令第722号,以下简称“营商条例”)文件精神,按照省、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在2019年营商环境建设“2.0提升年”基础上,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建设“3.0冲刺年”行动,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首善”的区位优势。

对标一流、深化改革,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全面构建平战结合、机制健全、服务精准、载体多元、市场公平、社会监督的特色营商环境,努力实现“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通畅、扎根发展的信心更加充足”的“三个更加”服务目标,把打造成为全省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全面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平竞争,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开放包容的产业发展环境、成本适宜的实体经济环境、首善之区的绿色发展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体系环境,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遵循市场规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注重采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秩序规范;支持改革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推动民营企业筑牢守法合规经营底线。

三、以疫情防控为机遇,制定“平战结合”响应机制一是集中开展定向走访帮扶。

对全区重点企业开展集中式、精准式走访帮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努力破解热点难点问题,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针对辖区重点楼宇和产业园区等企业集聚地,通过委派服务专员就近驻点的形式,探索开展企业属地驻点服务工作。

围绕企业集中反映的普遍突出问题,及时“送政策上门”“送服务入户”,将企业问题化解在一线。

二是切实保障资源精准对接。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合肥市服务业环境保护管理,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合肥市行政区域内的各类服务业单位和个人从事服务业的行为。

第二章环境保护责任第三条服务业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服务业单位应当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人,建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健全环境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服务过程中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第四条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责任服务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环境保护培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切实保护环境资源。

第三章环境保护要求第五条废气排放要求服务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废气污染防治设施,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控制和减少废气的排放。

同时,对于产生有害废气的服务业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第六条废水排放要求服务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对废水进行处理和排放,保证废水的达标排放。

同时,对于产生有毒有害废水的服务业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防止废水对地下水和水体的污染。

第七条噪声控制要求服务业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和降低噪声污染。

特别是在靠近居民区的服务业单位,需加强噪声控制,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第八条废弃物处理要求服务业单位应当制定废弃物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的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处置。

同时,服务业单位应当鼓励有效利用废弃物资源,推广循环利用。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处罚第九条监督检查合肥市环境保护部门将加强对服务业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予以处理和纠正。

服务业单位应当积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检查工作。

第十条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本办法的服务业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改正、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服务业是指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当前全球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宏观层面、政策层面、市场层面等多个方面对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一、宏观环境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服务流动逐渐加强。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贸易协定的签署,也为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2.科技发展科技发展的飞速前进,让许多传统服务业的规模得以扩大,效率也随之提高。

同时,新科技的应用也孕育了更多新的服务业,例如共享经济、线上教育、健康管理等。

3.人口结构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服务业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也逐渐显现,健康、保险、养老等细分领域的服务业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二、政策环境1.贸易政策各国政府不断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大大降低贸易壁垒,鼓励跨国服务贸易合作,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同时,国家为了加强对服务业的规范和管理,也出台了许多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2.人才政策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鼓励人才流动和发展的政策,例如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创业投资计划等,为服务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3.监管政策为保障服务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各国政府加强对服务业的监管。

例如针对金融服务业的金融监管、医疗服务业的医疗监管等,为服务业提供更为健康和透明的市场环境。

三、市场环境1.消费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服务的品质和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业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2.市场竞争服务业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各企业需要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拥有高素质的员工、创新的商业模式来赢得市场份额。

市场竞争给服务业带来了压力,但也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服务业发展年度工作要点

服务业发展年度工作要点

服务业发展年度工作要点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要点。

一、加强服务业规划引领1、深入研究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本地服务业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确保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建立服务业发展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升级1、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鼓励物流企业开展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2、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

培育壮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4、加强科技服务。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

三、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1、优化商贸流通服务。

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打造特色商业街区和商业综合体。

加强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

2、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和开发,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3、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养老领域,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加强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4、提高教育培训服务质量。

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监管,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

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服务发展大形势创造外部好环境

服务发展大形势创造外部好环境

服务发展大形势创造外部好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快速普及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服务业占据了全球GDP的三分之二,对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外部的良好环境。

正如一句话所说“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创造优秀的服务”。

好的服务环境不仅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还需要优秀的服务人才和好的服务理念与文化来支持。

(一)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大服务业支持力度,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服务业提供优越的政策保障。

例如,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发展,加大对优质服务企业的支持、奖励和保护力度,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竞争力等。

同时,政策环境也应该保障服务业的合法权益,支持服务业企业开展服务创新等相关工作。

(二)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市场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服务领域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优秀的市场环境应该保证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服务内容,同时还应该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尽快解决相关服务质量监管等问题,加强对市场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健全服务投诉处理机制,并加强对服务企业诚信度的评估和监督,让市场对于优良服务品牌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认证。

优秀的市场环境还需保障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有序发展。

(三)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保持服务领域生机活力的重要因素,优良的文化环境能够推动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了解和欣赏,促进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还能够鼓励服务企业更多地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创新服务理念和文化品牌。

因此,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是保持服务领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有发展空间的服务行业,是需要在多方面方面上形成了文化引导,关注文化多元性,注重服务文化的创新,为服务领域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环保咨询服务包括哪些

环保咨询服务包括哪些

环保咨询服务有哪些?(一)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服务按照法律规定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服务许可工作,营造规范、有序、统一、公平竞争的运行服务市场环境。

进一步探索通过行业组织和企业自律、强化事后监督等方式维护运行服务市场正常秩序的途径,创造条件逐步弱化对市场主体的行政管制和干预。

取消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服务企业的规模歧视和业务范围限制。

按照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做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工作,扩大培训规模,保证培训质量和提高人员素质。

鼓励自行运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污单位运行人员参加技能培训。

在环境执法监管工作中,平等对待采用委托运行方式和自行运行方式的排污单位。

(二)开展环保服务业政策试点针对各地环保服务需求扩大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地级以上城市政府(不含直辖市)和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为主体,开展促进环保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试点工作。

试点重点领域包括:改善环境质量与污染介质修复、污染治理、咨询培训与评估、环境认证与符合性评定、环境监测和污染检测、环境投融资和保险等。

各地区(园区)的具体试点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和具备的基础条件,量力而行,自行确定。

要通过试点,提高对环保服务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完善与环保服务业相关的金融、税费、价格等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改善环保服务业发展环境。

(三)建立环保服务业监测统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以现行部门和行业统计制度为基础,以各部门和行业统计数据共享为条件、能够常态化运行的环保服务业监测统计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利用价值,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按照部门分工,做好部门服务业财务统计工作,公布统计数据。

(四)健全环保技术适用性评价验证服务体系以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为目标,按照环保技术发展应用的客观规律,全面梳理环保技术评价与推广工作,健全环保技术适用性评价验证服务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综合服务业的形态转型与升级—转载一、背景:环境服务业比重增大是环境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发达国家环境产业中,服务业比重占到50%~60%,我国的环境产业发展尚处于产业化初期,由环境设施建设带动的设备制造和工程服务在产业中占主导位置,服务业比重相对偏低。

2008年,我国环境产业产值达到4800亿,其中环境服务业产值约1100亿,所占比重仅为22.9%,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环境设施运营服务产业是环境服务业的核心内容。

随着国家减排战略的深入,建成的环境治理设施迅速增加,运营服务在实施减排战略中的重要性逐年加强。

运营服务已经成为环境产业实现服务业转型的风标。

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经济战略升级与转型的主要方向,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载体。

目前,环境服务业已经成为中国环境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领域,是产业发展获得突破的关键点。

同时,随着环境服务需求日益综合和深化,对环境产出要求日益明确,为环境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带来良机。

综合环境服务业正在成为环保产业的主流业态。

二、环境服务业定性环境服务业是指基于环境需求的、实现环境效果的、为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系统服务产业。

环境服务业是环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环境要求提高而兴起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内容。

按服务环节划分,环境服务业以环境服务总包为出口,可涵盖咨询服务、专业运营服务、工程服务、装备制造以及相关联的投资等产业单元。

但环境服务业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服务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环境服务业是伴随着社会对环境要求的提高而产生的,是环境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由产业升级的需求而产生的现代化的服务产业。

其次,环境服务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环境服务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在广度上涵盖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从评估设计、投资建设到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在深度上是以达到所要求的环境效果为目标,经过全局设计和考量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系统的解决方案。

再次,环境服务业以可量化的环境产出作为服务成果的衡量标准。

提供环境服务的企业获得收益的基准在于其提供服务后环境的改善能否达到合约中客户对环境效果的预期,也就是经过一系列服务后,环境的改善程度是否符合标准,而这一标准是可以量化的,如污泥处置量、垃圾处理量等。

第四,环境服务产品由专业的服务公司提供。

随着环境服务项目的模式、标准和复杂程度的日趋提高,环境服务业的内涵也从单一的技术服务向决策、管理、金融等综合、全方位的智力型服务发展,从而对环境服务提供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单一科研院所为主的格局已经改变,专业化的环境服务公司逐渐成为主流。

从横向来看,环保产业跨越不同产业领域,是各种产业门类的汇总,但这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的汇总,环保产业是建立在不同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基础上的综合性产业。

基于这一特殊性,环保产业不能分散地采用其所涉及的不同产业门类的相关政策和统计方法并进行简单叠加。

作为一个融合了多个产业协同运转的综合性产业,环保产业需要建立专门的产业政策以及常规化、标准化的产业统计系统。

纵向来看,环保产业包括环境工程、设备、环境投资和环境服务等部分,其中环境工程、环境设备是环保产业的物质基础和必要组成;环境投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驱动力;环境服务则是环保产业的核心,是环保产业经过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后,在未来得以持续发展和有效运转,真正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保障。

目前,环境产业的增长已经不能再单纯地依赖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环境综合服务业势必成为拓宽环境产业涵盖面、促进环境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突破口。

环境综合服务业凭借其专业化的运营能力,既可以在深度上使环境产业链得到延伸,也可以在广度上不断探索新的环境服务领域,发掘更多的环境市场需求。

四、环境服务业的三种被服务主体环境服务的需求来自于环境责任主体,从责任的角度来看,环境服务业的需求源于以下三种类型:1、市政公共服务责任主体原始的环境责任,不论是对污染的治理责任还是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责任,都是由处在环境之中并对其造成影响的个体产生,由于责任者的分散,政府通过收费的方式将环境责任集中起来,形成了市政公共服务责任,进而由政府统一完成环境治理工作。

经过多年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市政公共服务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从政府转移至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专业企业,政府成为服务的采购者和监管者。

政府在不改变自己的环境责任和环境设施产权最终所有的前提下,将一定区域、一定期限的环境服务,以一定的服务价格,通过竞争模式选择专业化的运营(投资)公司进行经营。

这种模式以经济协议约定双方责权,主要适用于城市污水、城市垃圾等市政性环境设施。

2、污染主体治污责任主体在众多环境责任主体中,除了多数以缴费的方式将环境责任移交政府外,也有一部分直接以服务外包等形式,委托政府以外的专业企业完成环境治理工作。

环境责任主体在不改变自己的环境责任和环境设施产权的前提下,将一定期限、一定内容的环境服务,以一定的服务价格,通过协议或合同选择专业化的运营服务公司进行经营。

这种模式在国家市政收集系统难以全面覆盖的背景下,在环境服务市场上仍然占有相当的比例。

3、环境保护管理责任主体政府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不仅限于污染防治和环境改善等具体的公共服务工作,还包括很多由此产生的环境保护管理责任,比如环境监测、环境审核、宣传教育等。

政府通过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公民不受环境污染的伤害,公众利益不被环境污染侵害。

环境保护管理责任是政府对社会的一种管理,而市政公共服务责任则是政府对社会的一种服务,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政府在履行环境保护管理责任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部门来完成这些管理职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政府环保服务采购、政府投资等方式,聘请外部专业机构协助完成这些工作,由此也产生了一部分环境服务需求。

五、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则推动环境服务业的发展,应以促进需求、引导市场、扶持发展为主要原则。

拉动环境市场需求,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环境监管,从环境产业末端形成管理上的倒逼机制,从而约束环境责任主体的行为,监督环境责任主体切实履行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责任和义务,调动环境责任主体采用环境先进技术和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全面释放环境产业的市场需求。

在深入分析环保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应制订满足环保要求、符合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扶持政策,有重点地支持环境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通过政策的支撑和引导,使市场向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

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向环境生产力的转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环境产业由建设主导向服务主导的转型和升级。

六、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目标(1)加快综合环境服务业发展速度,提高综合环境服务业总产值。

建立完善的产业统计体系。

建立健全立足现代环境服务业的产业统计体系和制度。

(2)提高服务标准化和技术水平。

制定和完善环境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促进环境服务向标准化、综合化迈进。

培育建设国家级、省级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平台。

(3)形成一批环境服务龙头。

以环保综合服务业为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

提高专业服务的市场集中度和技术水平。

(4)形成一批环保服务业集聚地。

充分发挥集聚区在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环保服务业的规模化、集聚化。

七、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措施1、环境服务业纳入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通过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以服务业形态发展环保产业,将环境服务业纳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的核心范围。

建立健全立足于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统计体系,仿照网络ICP,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环境服务业为基础,使环境产业的统计常规化。

参照国家和各地对现代服务业的扶持政策,给予环境服务业以鼓励性的外部政策环境,将环境服务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促进产业发展。

2、提高环境要求,加强环境执法,释放市场需求加快环境质量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环境质量要求,有序提高环境服务标准,在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信息收集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督力度,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履行环保责任,释放环境服务市场需求,促使环境服务产业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变,拓展环境服务产品的覆盖范围。

3、以需求引导市场,规范市场竞争大力发展由环境保护管理责任产生的社会化服务,各级政府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监理、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测、环保宣教服务等服务社会化,形成政府环保采购、政府投资的环保服务业。

健全市政环境设施服务的特许经营,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和固体废物处置场等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环节全面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综合服务企业以特许经营方式获得污染治理设施一定期限的服务权和收益权。

通过环保职能范围之内的手段鼓励服务分离,拓展污染企业的外部服务市场需求,促进污染主体治污责任的专业化服务,形成专业企业的系统服务外包市场。

以环境设施运营服务资质管理体系为基础,使资质管理的重心向环境综合服务业态转型,优先和鼓励综合环境服务企业申请环境运营服务资质。

各级环保部门应与工商部门协同,建立针对环境系统服务商的前置注册制。

促进环境服务专业化,鼓励治污责任的适度集中。

建立环保企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产业信息平台,做好产业信息公开性和透明性,减少信息不对称,确保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4、健全外部条件,给予服务业转型以鼓励性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各级政府优先给予环境服务业发展以用地保障,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环境服务业发展用地的措施。

切实抓好现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对于实现环境服务业产业分离的企业,分离后的税负高于原税额的,高出部分由地方对企业予以扶持性补助。

对环境服务业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方面采用优惠政策,根据不同情况可实施缓交、暂停、减免等措施。

加大环境服务业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协调,积极整合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环境服务业的支持。

建立开发和引进人才资源的有效机制,为加快环保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积极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现有环保人才,培育和引进国内外高素质人才,为环保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和创新氛围。

5、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综合环境需求的整体外包,用综合环境服务业模式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形成环境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并逐渐由总部基地向外扩展,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

支持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围绕环保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鼓励企业通过购买、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